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虽说可以分为德育与教学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行工作。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课,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纯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意识,自觉的把德育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有些人认为差生:差!太差!贬之曰:屡教不改。我认为:屡教不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说教、训斥太过频繁,教不得法;二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要想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少一些不耐烦的脸色,多一些关切的目光。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表扬。

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指出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并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饿、具有不同气质和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掌握不同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必须落实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我认为德育工作只有促进了教学,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才算是真正

的德育,否则只能算是假大空。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落实在教学上,不能促使学生安心的学习,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那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何意以呢?

首先,鼓励学生说不: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常把顺从听话的孩子认为是好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把乖孩子看作是好孩子,这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殊不知其导致的后果是令人痛心的。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天使,都成为父母、老师的驯服工具,在他们的眼里哪还有什么以学生为主体的份。难道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还要带到新的世纪去吗?使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鼓励学生说不,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极有帮助。因为要说出不的原因,孩子能不开动脑筋去认真思考吗?这样做无疑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什么该说,怎么说,什么该做,怎么做,心中就有了一把尺子,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学校鼓励学生说不,学生会的家中亦是如此,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家庭民主的氛围。

无论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法制的生存空间,对周围事物要鼓励学生说不。孩子能提出异议是好事,起码是孩子自己的看法,那种惟命是从的小绵羊式学生是时代,应被新世纪挡在门外。

其次,爱,给予每一位学生。

如果询问一下教师:怎样的学生你最喜欢?不少教师会把听话、聪明、文静娴雅、工作有魄力列为先决条件。其实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偏爱。教师既承担塑造学生心灵的责任,也有肩负改造学生灵魂的重担。如果有了这种偏爱,就会对该学生放松要求,而对其他学生就会冷漠、歧视、导致各种不良的后果。这样就难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诚然,要超越这种偏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教师要丢掉私心杂念,真正关心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德、智、体、美、老、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挚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绝不应该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当我们在事业上碰到一些挫折的时候,会不会减退这种爱呢?当我们个人、家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会不会冲淡这种爱呢?当病魔缠身,一时走不上讲台的时候,会不会丢弃这种爱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师,在他们

每时每刻把爱倾注在学生身上,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下过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有了变化。今朝教师担负的重任,就是要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要王城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要求我们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教师的爱公正无私的给予每一个学生。为此,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在考虑德育教学的工作时首先想到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每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也应该想到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茁壮成长。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悖于学校教学,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接受知识,反而让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这样的德育就必须有所反省,必须有所改变。所以,我认为,德育不能离开学校的实际,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现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及时研究,应该成为我们德育的重点,否则就是空谈德育。我不赞成脱离学生实际的空洞的政治报告,不赞成对学生空讲大道理,因为这是在是收效甚微的,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三)德育与教学既然是学校工作的两个方面,谁也离不开谁,落实到每个组室,就应该是德育工作室,有时教学工作室,作为教师个人,当然也即是德育工作者,又是教学工作者。

培养学生有爱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团结友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已上升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系统教育后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关心人、团结人、他偶陪你过情人、帮助人、尊重人、信任人、容让人、原谅人、讲大团结、不搞小圈子等。学校实施各项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级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进行活动及人际交往的基本群体。良好的班风不仅有助于各项教育活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德才兼备,一向被我们视为人才的标准。有心人稍加留心便可看出,我问对人的要求总是德字当头。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抓这一契机,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不忘

抓德育教育,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蕴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把握每课时思想教育的要求,使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一点点思想教育的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实施方案

XXXX学校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全体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在学科中实施德育必须明确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科的性质与特点。这是探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着眼点之一,因为我们从事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必然受学科的性质与特点的制约。例如,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于数学学科,其教学中的德育也必然不同。所以,学科教学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研究德育渗透的重要依据。三是教学过程的特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尊重一般教学过程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变成专门的脱离了一般教学过程的活动,那样会“两败俱伤”,既损害了一般的教学,又影响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科学的学科教学中德育方法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寓于或融于一般教学之中,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 以上述三个方面为着眼点,我们对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提出下列实施意见: 1、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富有思想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对于这样一门学科中的德育,宜于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渗透

所谓情境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形景象,运用电化、朗读等教学手段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通过欣赏渗透 语文中有许多的诗歌、散文、杂文作品,它们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对于这些作品,应组织学生反复自我阅读、反复地玩味领会。欣赏是以审美为主干的学习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及结构等,以美为桥梁,把学生引向善,使其受到教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写作心理角度看,学生作文过程就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要寓德育于写作教育中,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要恰到好处地确立作文命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文风,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 其二、要在引导学生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过程中进行德育。如在《谈节俭》的选材训练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列举教材中“贫民总统孙中山”只“爱学习、生活俭朴”,不爱洋装,只爱中山装的例子,在开拓学生思路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其三、为了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脉搏,提高学生驾驭文学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并以平等、热忱的口气回敬批语,学生们称之为“心灵的对话”。可以说,学生日(周)记是一部最生动最真美最具个

常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凤冈县花坪中学付德生 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是使学习现生从事祖国建设和学习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我国成为科技强国而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如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德育有机结合的实例,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阅读与理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自古以来我国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谊,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虽说可以分为德育与教学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在教学实践中 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 行工作。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 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 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 影响着学生。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课,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纯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意识,自觉的把德育贯穿于自 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有些人认为差生:差!太差!贬之曰:“屡教不改”。我认为:“屡教不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说教、训斥太过频繁,教不得法;二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要想消除学生的“逆 反心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少一些不耐烦的脸色,多一些关切的目光。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更要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表扬。 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指出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并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饿、具有不同气质和个性,这就 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掌握不同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 和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doc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 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 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 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备教材,三个层次结合: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8、教导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电化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重视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关键词:德育渗透运用数学史料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挖掘德育素材紧密联系实际提供数学欣赏提倡竞争合作 数学是普通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的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数学是有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诚实、正直,从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的教育。 1.初中数学充满物质的观点 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办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个基本特点。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的物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的迷惘之中,误认为数学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 2.初中数学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因素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中学数学中充满着对立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1441227.html,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者:赵兰李红 来源:《当代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05期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中职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是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课程,但现实中,德育课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突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并不高。本文从德育课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探索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实现德育课教、学、用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 在当前职业教育环境下,学校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中职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失衡,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德育课不是中职学校的专业学习科目,学生对德育课普遍不感兴趣,认为学好学坏意义不大,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部分德育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热情不高、应付了事,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致使德育课教学效果低或无效。针对此,笔者认为,通过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实现德育课教、学、用的和谐发展。 1 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 1.1 中职德育课得不到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师生轻视德育课现象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既不象高中政治教师,也不象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 1.2 德育课教学缺乏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大纲》精神,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这是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1.3 德育课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虽说可以分为德育与教学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行工作。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课,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纯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意识,自觉的把德育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有些人认为差生:差!太差!贬之曰:"屡教不改"。我认为:"屡教不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说教、训斥太过频繁,教不得法;二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要想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少一些不耐烦的脸色,多一些关切的目光。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表扬。 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指出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并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饿、具有不同气质和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掌握不同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必须落实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我认为德育工作只有促进了教学,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德育,否则只能算是假大空。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落实在教学上,不能促使学生安心的学习,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那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何意以呢? 首先,鼓励学生说"不":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常把顺从听话的孩子认为是好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把乖孩子看作是好孩子,这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殊不知其导致的后果是令人痛心的。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天使,都成为父母、老师的驯服工具,在他们的眼里哪还有什么"以学生为主体"的份。难道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还要带到新的世纪去吗?使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鼓励学生说"不",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极有帮助。因为要说出"不"的原因,孩子能不开动脑筋去认真思考吗?这样做无疑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什么该说,怎么说,什么该做,怎么做,心中就有了一把尺子,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学校鼓励学生说"不",学生会的家中亦是如此,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家庭民主的氛围。 无论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法制的生存空间,对周围事物要鼓励学生说"不"。孩子能提出异议是好事,起码是孩子自己的看法,那种惟命是从的"小绵羊"式学生是时代,应被新世纪挡在门外。 其次,爱,给予每一位学生。

中学教学常规检查方案

瓦店乡第二初级中学教学常规检查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实现教学工作的全程评价,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现公布如下: 一、常规检查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教学工作的全程跟踪检查,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以量化的方式全方位的展现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常规检查的范围及内容 范围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的如下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课等四个方面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 三、常规检查各项检查具体办法及说明 (一)备课 1、教案 教案检查实行每天一签制,要求提前一天备课,每天早上签到时到教导处签收当天的所有教案(自习课除外),时间为每天上午签到后20分钟内。教案要环节齐全,书写认真。 (1)、达到检查期限内应备节数(课时教案)计满分10分,不足者按比例折扣,缺课时超过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者计0分。 (2)、书写是否完整按:好、较好、一般依次得 15、12、9分。 (3)、书写是否规范按:好、较好、一般依次得 5、4、3分。 (4)、反思是否深刻按:深刻、一般、无依次得 5、4、0分。 2、学案 (1)、达到检查期限内应备节数(课时教案)计满分10分,不足者按比例折扣,缺课时超过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者计0分。 (2)、学案格式完整(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当堂检测、教学反思等)。按:好、较好、一般得5、4、3分。 (3)、学案批注详细认真,有适当补充内容。按:好、较好、一般依次得15、12、9分。 (4)、反思是否深刻按:深刻、一般、无依次得 5、4、0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二是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三是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四是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还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用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每册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涉及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诚信、谦逊、节俭、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奠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的教育。农村有句俗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目标。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形式.doc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形式-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效不尽人意的现状,提出了德育课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的方式提高实效。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采用课堂模拟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不同的形式,两种形式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恰当的手段,将实践性教学融入教学,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认识又能进一步指导实践。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大力提倡实践性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对于德育课而言,进行实践性教学也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德育课的特点 职业学校德育课的目标是通过职业道德、法律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职业生涯设计的讲授,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行,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想引领性。德育课与其他学科一样,让学生获取知识是第一要务,但德育课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将来的职业道路典型良好的思想教育基础。 2.综合全面性。德育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人文学科,包括经济、法律、哲学、道德等多门学科知识,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全方位的知识,而且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 3.实践性。职业学校德育课与专业课教学一样,都有实践

性的要求,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职业行为,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二、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理论课,是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德育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行为教育、法律意识教育、职业规划和职业意识教育。 为提高德育课的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外,还应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形式,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德育课教学遵循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就更应加强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养成,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内化为习惯和行为,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脱离枯燥的课本知识束缚,走进岗位、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在体验中产生对职业的眷恋,明确职业的道德要求、行为要求和素质要求,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设计美好的职业规划。 三、德育课实践性教学形式 1.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上,所以只是一味讲授理论性知识常识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德育课更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例如,在教授职业道德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搜集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课堂情景模拟体验,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和课堂情景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育人先育德。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只有德育工作抓好了,学生才可能增强自律意识,这样教学工作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质量也就会随着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原则与方法探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样学生不但能使学生“成才”,而且也能“成人”。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 唐代韩愈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寓于授业解惑之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人们说“文以载道”,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决定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语文学科由于其学科的性质特点,更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由此可见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中的意义 〈一〉加强语文德育渗透完善教育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体系是教育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机的系统。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予学生以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发展。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育目的”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加强语文德育渗透,启动智力动力系统 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得到加强,学生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过程 〈一〉理解语文德育渗透,把握德育渗透过程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XX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XXX中心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管理方案》:一、组织机构 中心校成立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督促、指导、检查、评比、总结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 各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校。由XXXX同志兼任主任。 二、自查内容 (一)教学工作计划 1、各校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地区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课时安排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校都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时间、责任人等都要明确和固定。以上各项计划要突出本校特色,对计划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和检查措施。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教改重点、主要活动安排。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前须由校委会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 3、各学科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出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目标、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教师业务学习内容、课外活动安排等。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一周内由学科组(教研组)长制订,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 4、每个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计划要求,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单元或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与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活动、教学进度、检测安排。学科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制订好,以供学校检查和在平时教学中落实。 (二)备课(教学设计) 1、集体备课。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2)研究主要例题、习题、考核要求,调整课时安排; (3)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供别人参考; (4)检查个人备课情况。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参加集体备课一次,由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把每节课的要点、重难点、易混点及课堂教学设计等在会上讲述,其他教师对所讲内容提出疑问和讨论,作出相应变动和调整。每位教师要有集体备课的记录,补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检查。 2、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与结构,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修订版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安全工作会发言稿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简单地说德育犹如磨刀,而教学犹如砍柴。经常有教师说“某某班级的学生真不错,上课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比其它班级就是好”。很明显这样的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这样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相信它的各项成绩都会让人满意。而反过来,班里一天到晚乱哄哄,学生之间打打闹闹矛盾不断,教室里的卫生状况一团糟糕,在这样的班级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恐怕是毫无学习的氛围,更不会有学习兴趣了,而班级工作和学生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完全对,但是用在青春懵懂阶段的学生们身上却是非常正确的。当德育工作不能深入、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后,整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会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气会逐渐增多,追求吃穿和玩乐的学生越来越多,聚众起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现象会慢慢泛滥。当想认真学习的学生在校园里没有认同感以后,当学生崇拜的偶像由学习明星转向暴力明星以后,当比学习转向比操社会以后,当讲文明转向比放纵之后,这个学校还能出什么教学成绩呢?所以说教学和德育犹如学校的两条腿,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当良好的校风蔚然成型,优秀的学生必定会层出不穷,学校的品牌也就真正立起来了!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了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