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浅析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摘要:( :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 )

关键词:(贝聿铭玻璃金字塔建筑 )

正文

大师简介

贝聿铭(见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祖

籍江苏苏州,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

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见图

1-2)、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图1-1 贝

聿铭

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

兹克,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

章等。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图1-2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方案介绍

1981年,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提出要修复整个法国的文化结构。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卢浮宫的翻修和改建。密特朗总统把这项任务委托给了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非法国籍的建筑师从事卢浮宫博物馆的设计工作。贝聿铭的翻新工作于1989结束。他对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中庭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缓解每日数以千计的游客所造成的拥堵。一个新的大厅入口成为独立于展厅的中央大厅空间,方便游客出入,成为游历博物馆的循环路线中的视觉焦点(见图2-2)。除了为卢浮宫增加了新入口,贝聿铭还设计了一系列地下空间,包括展廊、仓库和修复实验室,并将博物馆的各个翼楼连接起来。在新增和重新布置了

博物馆的辅助空间后,卢浮宫可以

增加自己的馆藏,并展出更多的艺

术品。从平面图可以看出(见图2-1)

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新增结构使

是一座钢玻结构的金字塔,周围地面上环绕着三个较小的三角形,将自然光引入其下图2-1 卢浮宫改造后平面图

的拿破仑庭院。在贝聿铭看来,玻璃金字塔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口,这个入口在历史方面和形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突出主入口的作用。

图2-2 从卢浮宫内侧看入口

“从外型方面来说,它(金字塔)与卢浮宫相得益彰……,而且这种形式也是最稳定的结构形式之一。为了确保透明度,金字塔采用玻璃和钢材来建造,这象征着我们摆脱了过去建筑传统所带来的束缚。它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贝聿铭

设置在庭院中心的钢玻结构金字塔有着引人瞩目的外观,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它的外观向卢浮宫的的尺度和设计致敬。按照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等比例缩放设计的大金字塔并没有减损博物馆建筑的历史风貌,相反,现代结构的金字塔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博物馆比邻而居,相映生辉,凸出了各自的细节和美感。甚至金字塔倾斜的玻璃墙也向博物馆的折线形屋顶致敬,卢浮宫立面非透明、厚重的特质也反衬出金字塔的通透性。

卢浮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2世纪,巴黎的历史拥护者不能全

盘认可贝聿铭设计的现代感十足

的建筑。卢浮宫所在地原是菲利普

贝聿铭设计作品

贝聿铭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 [日期:2010-04-08] 来源:家天下作者:发表评论(0) 打印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 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看越有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今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浅谈贝聿铭的设计思想word精品

浅谈贝聿铭建筑创作思想 在诸多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建筑大师中,我最先接触,也最喜欢的就是贝聿铭,或许是他 那东方人的面空和华人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切吧。最近喜闻大师收官力作多哈伊斯兰艺术博 物馆落成,便忍不住找来资料瞻仰了一番,在为其建筑作品倾倒的同时,不禁心下暗自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指导他设计出如斯精品呢? 回顾过往,贝老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诸多作品,他的每件作品最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堪称件件精品。然而这样一位成功的实践型建筑师却从来不写书立作来阐述自己的建筑观点和理论,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坚持认为矗立在那的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这为我们对他的解读增添了不少难度。 本文他的一些话语结合其部分建筑作品加以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将他的建筑思想和观念 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筑结合自然的空间观念 “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建筑结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聿铭一生的作品,他在设计中注重自然元素的运用,善于将水和光引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来,通过水的映照和光线的投射,使建筑主体与周围 空间环境产生丰富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令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让光线来做设计”更是贝氏的名言。 其常用的形式就是内庭,通过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合与建筑。在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作品中都有体现,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 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 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 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内庭依旧得到了巧妙的运用,步入博物馆,就是一个巨 大的中庭,中庭穹窿足足有164英尺高。穹窿的顶部开口,像是一个天眼一般,让神秘的天光倾泻而下,与内部复杂的几个形体产生激烈的碰撞。设计简约却不失宏伟的中庭,几何 图形的运用恰到好处,当人们走进它,整个构造的全部力量开始凸显,其造型更显壮观。中 庭朝向海面的一侧,采用玻璃幕墙,将海面的风光引入到中庭。 2.注重历史根源,善于运用传统艺术,而又不拘泥于传统 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贝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 馆东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贝聿铭名言精选 建筑是有生命的,虽然它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 让光线来设计。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 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如果房间与自然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 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 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 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 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 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 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 奖。 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 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 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 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 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 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 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 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 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 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

浅 谈 贝 聿 铭 及 其 建 筑 思 想

浅谈贝聿铭及其建筑思想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在诸多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建筑大师中,我最先接触,也最喜欢的就是贝聿铭,或许是他那东方人的面空和华人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切吧。在为其建筑作品倾倒的同时,不禁心下暗自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指导他设计出如斯精品呢? 本文以其代表建筑作品——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为例对其建筑思想进行简单分析。 这座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本文将以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视角对其加以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对他的建筑思想和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一、环境 坐落于法国瑰宝卢浮宫入口广场,这个位置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对坐落其中的建筑产生了许多约束与极高要求。 二、场所 金字塔本身就如同是卢浮宫的藏品一般,与古老巍峨的建筑相辉映,既存在感强烈,又不喧宾夺主,透明的体量更使得卢浮宫本身有了别样的风情。金子塔位于卢浮宫中轴线上,强调了入口的位置,对游人产生明确的指标。 三、典型空间效果 从下图的模型中可以看到金字塔的埋于地下的使用空间。这个空间的构成具有对称、均致、平衡、几何感强烈的美感,其中轴线与卢浮宫中轴相合,呼应了主体建筑的中心对称的形制。对光影效果的运用是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四、平面分析 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五、立面分析 由于大部分埋于地下,金字塔的立面相对简单,每面都是一样的玻璃三角形,但其独特之处在于透过这个立面所看到的卢浮宫的立面,以及简单的菱形玻璃拼接起来以后形成的独特韵律。 六、材料与建筑构造 玻璃通透的魅力、框架细致的美感,在金字塔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夜空之下,材料与构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其与星辰交相辉映,如同稀世宝石一样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尤足动人。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示意见。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获得殊荣: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五人。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

伊斯兰教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

伊 斯 兰 博 物 馆 设 计 分 析系别: 班级:建筑 : 学号: 日期:2014.12.8

目录 一、前言 二、设计师简介 三、地理环境分析 四、建筑空间分析 五、材料运用 六、博物馆光影分析 七、给我的启示

前言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

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设计师简介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祖籍,是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地理环境分析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多哈湾最美丽的滨海路边,与皇宫和卡塔尔中央银行隔路相望。三面环水,仿佛是伸进多哈湾的一个托盘,满载着阿拉伯人民英勇的历史和贝聿铭大师的艺术成就。它同时成为了伊斯兰文化的又一个璀璨的圣地。 建筑空间分析

在外部形体上处理上,对伊斯兰教文化并不熟知的贝聿铭在埃及开罗的伊本·图伦清真寺,最终到了伊斯兰教建筑文化的精髓,这个庄严的建筑在下醒过来,带着它特有的颜色深浅不同的阴影。站在伊本·图伦清真寺的中央,贝聿铭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伊斯兰建筑的精髓。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古朴且自然。部空间处理上,刚进入大厅,人们就会被博物馆本身独特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所震撼。大厅里没有传统的柱子,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而各种空间图形的组合,都充分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特点。而对着门口的大厅尽头则是完全现代化的设计。穿过拱形门,是博物馆三层中庭,中庭的四周是一圈楼梯,沿着楼梯散布着大大小的展厅,展厅不大,展品也不多,有古兰经的羊皮卷,有古代的常用器皿,还有用电脑三维技术还原了的一些古代阿

贝聿铭与他的建筑作品论文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是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州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了12年,这12年之久的合作,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 贝聿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早期贝聿铭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的是混凝土。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于是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应在手法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部 分,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78 年落成。它包 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原西馆落成于1941 年,两者前后时间差长达 37 年。新老两馆的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差异较大,但又 能相互协调统一。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 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 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对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形式。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馆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 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 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 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 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 中文名贝聿铭 外文名Ieoh Ming Pei 国籍美国 出生地中国 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 职业建筑师艺术家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 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中银大厦;香山饭 店;日本美秀美术馆; 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 配偶卢爱玲 祖籍 贝聿铭生于中国,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

翰.肯尼迪图书馆、香山饭店、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 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 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 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 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 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 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 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建筑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作品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 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 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 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 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 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 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 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中国情缘 贝聿铭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整整七十八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他的夫人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夫妇俩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他们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依次是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女儿叫贝莲,也是典型的中国化的名字。七十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多变的是我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东馆

苏州博物馆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浅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浅析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摘要:( :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 ) 关键词:(贝聿铭玻璃金字塔建筑 ) 正文 大师简介 贝聿铭(见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祖 籍江苏苏州,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 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见图 1-2)、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图1-1 贝

聿铭 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 兹克,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 章等。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图1-2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方案介绍 1981年,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提出要修复整个法国的文化结构。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卢浮宫的翻修和改建。密特朗总统把这项任务委托给了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非法国籍的建筑师从事卢浮宫博物馆的设计工作。贝聿铭的翻新工作于1989结束。他对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中庭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缓解每日数以千计的游客所造成的拥堵。一个新的大厅入口成为独立于展厅的中央大厅空间,方便游客出入,成为游历博物馆的循环路线中的视觉焦点(见图2-2)。除了为卢浮宫增加了新入口,贝聿铭还设计了一系列地下空间,包括展廊、仓库和修复实验室,并将博物馆的各个翼楼连接起来。在新增和重新布置了 博物馆的辅助空间后,卢浮宫可以 增加自己的馆藏,并展出更多的艺 术品。从平面图可以看出(见图2-1) 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新增结构使

东馆案例分析

大师作品解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建筑师的背景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 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 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 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 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所获奖项: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 Medal)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 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 长 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 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

卢浮宫解析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入口,此时,重游自己最富盛名也最具争议的建筑作品,我们不知道这位老人在想些什么。通过这座获誉“贝聿铭巅峰之作”的玻璃建筑,游人正陆续进入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圣殿,他们也许会从导游的口中,听到1/4个世纪以前这里发生的故事。 1981年,密特朗(Mitterrand)当选法国总统,结束了保守派此前23年的统治。他上台即推行改革,认为经济的复苏必须和“新文艺复兴”相伴而行,因此在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艺术方面的支出增长了一倍。而最为密特朗看重的工程,就是修复日益衰败的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以馆藏“世界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闻名于世。然而到了密特朗时期,年久失修的卢浮宫早已破败不堪,偌大的展厅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厕所只有两个,复杂的结构更是让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但谁能胜任呢? 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顿时让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目瞪口呆。 周瑛琦:一般来说,这种引发世界关注的工程都应通过公开竞争决定人选,但总统密特朗却不是这样的人,他热爱艺术,出过十几本书,还曾到佛罗伦萨研究过意大利历史,他认为在艺术这一块,自己有发言权。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国声名大噪的贝聿铭。于是密特朗派人秘密接洽了他,贝聿铭沉思了一会,礼貌地给与了答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们放弃。呵呵,牛吧?这是当时62岁的贝聿铭的一种策略吗?还是他猜到了法国政府的迫切需求?没有人知道,从结果来看,密特朗似乎真的很急,他听取了下属的汇报之后,当机立断,立刻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贝聿铭。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解说:这位总统钦定的人选,立刻引来艺术上自视甚高的法国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表示,艺术之都巴黎不欢迎一位美籍华人来修复他们的珍宝馆。面对反对浪潮,贝聿铭打出了历史牌,他说自己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定会尊重法国的传统,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周瑛琦:自古以来,进入卢浮宫的建筑师从来就不会有轻松的活儿,有人说,这座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就像高卢雄鸡一样高傲,它甚至有着驱逐建筑师的恶名。17世纪,大师贝尼尼,对,就是我们之前在圣彼得大教堂节目中说过的贝尼尼,曾经受邀为卢浮宫设计正面建筑,但他略带夸张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并不受法国人待见,人们联名反对使用他的方案,最终路易十四只好无奈地把贝大师送走。看来,要想取悦法国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法国民众最终是怎么接纳了我们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出炉时又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解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拿出了改建工程的设计图,它的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玻璃金字塔型入口。方案一公布,就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许多法国民众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官员更讥讽它为“一颗寒碜的钻石”;他们形容:这比滑铁卢战役后英国人企图拿走卢浮宫珍宝的暴行更令人愤怒! 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在野的保守党甚至利用这个机会猛烈抨击选择了贝聿铭的执政党,贝聿铭因此被卷入到政治权力的争夺旋涡中。他回忆说,当时他的翻译甚至被吓得心慌意乱,浑身发抖;当他要为自己的方案辩护时,她几乎无法完整地完成翻译。当时的贝聿铭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 周瑛琦:还好,总统密特朗一直力挺贝聿铭,毕竟卢浮宫计划是他施展政治抱负的重要一环。在举国上下的反对声中,贝聿铭也始终保持了从容不迫的自信。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他在电视上展开游说:“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他拜会蓬皮杜夫人,并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说服了她,让她和一群名流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在政治纷争中,他甚至让密特朗的一位主要政敌变成了自己的同盟,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巴黎市长,后来的法国总统希拉克(Chirac)。贝聿铭先诚恳的和这位政坛强人探讨巴黎城市规划,谈论艺术和中国的艺术品。最后他说:“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希拉克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随后他在记者面前公开表示:自己支持金字塔方案,但有一个要求:贝聿铭必须先在卢浮宫中竖起同样大小的实体模型,接受公众的检验。最终,总计六万巴黎民众参观了这一实体模型,像总统选举一样进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模型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国人。 解说: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当第一台挖掘机开动的时候,贝聿铭遇到了新的问题。在他的规划中,改建计划的一个重点就是让财政部从卢浮宫侧翼搬出,让卢浮宫恢复为完整的U型,通过金字塔连结开放给游人,但财政部的头头们并不愿意撤出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办公场所。 最终是媒体的报道发挥了作用,财政部撤出了卢浮宫。经过4年的施工,1988年3月,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最高荣誉勋章。令法国人难堪的是,他们曾经反对的金字塔,如今成为了每一个法国人的骄傲,“寒碜的钻石”变成了“璀璨的宝石”。三个月后,原本总统宝座岌岌可危的密特朗,在选举中击败了对手希拉克,获得连任。一度,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让埃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有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这个数字让重游旧地的贝聿铭倍感欣慰。也许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他的初衷:他说,无法找到任何一种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 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 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 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 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 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 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 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高考阅读理解(原创)( 贝聿铭:卢浮宫的光与影,彰显他的百岁人生)

卢浮宫 从出身名门的贵族,到成为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始终保持着他贵族般的儒雅和谦逊。而他的一生,正如他对建筑与生命的感悟一样: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I.M. Pei, whose modern designs and high-profile projects made him one of the best-known and most prolific architects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died. He was 102. A spokesman for Pei’s New York architecture firm confirmed his death to the Associated Press. Pei, whose portfolio included a controversial renovation of Paris’ Louvre Museum and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 Cleveland, died overnight, his son Chien Chung Pei told the New York Times. Ieoh Ming Pei, the son of a prominent banker in China, left his homeland in 1935, moving to the US and studying architecture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Harvard. After teaching and working for the US government, he went to work for a New York developer in 1948 and started his own firm in 1955.

贝聿铭经典建筑一览

贝聿铭经典建筑一览 建筑结构与抗震加固 2010-09-17 11:30:3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肯尼迪图书馆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 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 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言,「贝聿铭 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 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 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贝 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 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讲课教案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 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 中文名贝聿铭 外文名Ieoh Ming Pei 国籍美国 出生地中国广州 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 职业建筑师艺术家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 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 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 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 配偶卢爱玲 祖籍苏州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 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 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 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 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 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钻石般的材质——玻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