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名词解释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C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内容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既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目前常用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的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财政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总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单位投资、城乡集体所有单位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性质又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也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分为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

利用外资额: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什么是一产、二产和三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重新划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范围。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1985年制定的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同时废止。

根据该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什么是规模以上企业

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大于200万的或者国有企业.

商业企业:年销售额大于500万的或者国有企业.

其他行业都不叫规模以上或者以下.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公式: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出口创汇:出口创汇是指出售给外贸部门或直接出售给外商产品或商品从而获得外汇收入的行为。出口商出口货物到国外,国外进口商支付人民币以外币种的货款到出口商帐户。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数。计算公式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个人所得税-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计帐补贴)÷家庭人口数

总投资: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合计,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

(1)固定资产形成指从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中,扣除已有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固定资产形成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器具购置价值,以及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价值等。(2)库存增加指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库存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期初与期末差额为正值表示库存增加,负值表示库存减少。具体包括本期购买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商品库存;本期生产的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等产品库存。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社会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社会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非参数检验:泛指“对分布类型已知的总体进行参数检验”之外的所有检验方法。符号检验:181页 配对符号秩检验:183页 秩和检验方法:把两个样本混合起来,从小到大进行编号;分别计算两个样本的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U;如果计算出的U只小于或等于从附表10中查处的临界值,则零假设被拒绝。 游程检验:把样本1和样本2混合起来,按数值从小到大编号;点算游程数目,以混合样本中游程数目r为检验统计量。 确定性关系:一个变量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值也就完全确定了。 非确定性关系:给定了一个变量值,另一个变量值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相关系数r:这一指标用来度量相关关系程度或强度。就线性相关来说,当\r\=1时,表示完全相关;当0<\r\<1时,表示不完全相关;当\r\=0时,表示无相关或零相关。 判断两个变量有因果联系的条件:(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有其他因素形成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 列联表:按品质标志吧两个变量的频数分布进行交互分类,由于表内的每一个频

数都需同时满足两个变量的要求,所以列联表又称条件频数表。 消减误差比例(PRE)=(原来的误差—后来的误差)\原来的误差 Gamma系数:适用于测量两对称的定序变项的相关系数。 积差系数:两个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测量,最常用的就是积差系数。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用积差方法推导出来的,所以也称皮尔逊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回归:有一种力量使子辈个体身高趋向父辈平均身高,高尔顿把这种趋向中心的现象称之为回归。 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总体是否具有正态或其他分部形式的非参数统计检验。 方差分析:他可以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差异的统计检验方法。 时间数列:是某一指标的数值按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序列,也称动态数列。一般有两个基本要素构成:被研究对象所属的时间和反映该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增长量:总量指标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差,表明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和减少的绝对数量。(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即时间相对数。发展速度时报告期发展水平除以基期发展水平所得之商。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表示水平提高了;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表示水平下降了。(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

1.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人们既用它来分析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也用它来估计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2.国势学派 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亨瓦尔。该学派一直以统计学为名,但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历史上人们将该学派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该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虽然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但所使用的社会宏观数量对比和分析方法揭示了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历史上人们将这一学派称为“有实无名”学派。马克思对配第评价很高,誉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4.数理统计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未比利时人凯特勒,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由于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社会随机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因此,一门兼有数学和统计学双重意义的学科被命名为“数理统计学”。凯特勒也被人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5.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6.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

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7.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 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0.标志 标志是说名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虚拟变量 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虚拟变量。 12.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得统计指标集合体。 13.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14.中位数 把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正中处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15.众数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电大社会统计学考试小抄【名词解释部分】

电大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小抄 1.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人们既用它来分析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也用它来估计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2.国势学派 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亨瓦尔。该学派一直以统计学为名,但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历史上人们将该学派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该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虽然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但所使用的社会宏观数量对比和分析方法揭示了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历史上人们将这一学派称为“有实无名”学派。马克思对配第评价很高,誉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4.数理统计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未比利时人凯特勒,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由于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社会随机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因此,一门兼有数学和统计学双重意义的学科被命名为“数理统计学”。凯特勒也被人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5.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6.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7.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 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0.标志 标志是说名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虚拟变量 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虚拟变量。 12.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得统计指标集合体。 13.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14.中位数 把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正中处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15.众数 在一组资料中,出现次数(或频数)呈现“峰”值的那些变量值。 16.调和平均数 N个变量值倒数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17.几何平均数: 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18.平均指标: 就是表明同质总体在一定条件下某一数量标志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19.显著水平

统计学名词解释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半开卷) 社会统计学试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1.抽样单位与抽样框 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2分) 抽样框是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2分) 1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是一种专门的调查,它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的一次全 面调查。(2分) 称为误差减少比例,简称PREa(2分)PRE的取值范围为0→1,PRE值越大,说明用变量X 去预测变量Y是能够减少的误差所占的比例越大,即变量X与变量Y之间的相关性越大;反之,PRE越小、说明变量X与变量Y之间的关系越小。(2分) 13.散点图 散点图是在坐标系中,用X轴表示自变量x,用Y轴表示因变量y,而变量组(x,y)则用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不同的变量组在坐标系中形成不同的散点,用坐标系及其坐标系中的散点形成的二维图就是散点图。(2分) 散点图是描述变量关系的→种直观方法,我们可以从散点图中直观的看出两个变量之间 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正线性相关还是负线性相关,也可以大致看出变量之间关系强度如何乙14.正态分布

连续性随机变量中重要的分布是钟型概率分布,就是正态分布,也称为常态分布,是种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分)正态分布是对称的,且正态分布的中央点最高。(2分) 15.最小二乘法 对于存在线性关系的变量x和y的观察值,我们可以用很多直线去描述,但我们需要选用距离各观测值最近的一条直线,用它来描述x与y之间的关系使实际的误差最小,根据这一思想来确定回归方程中参数的方法就是最小二乘法。(2分)最小二乘法是使因变量的观察值与估计值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来求参数的方法。(2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1.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就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2分)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非零的概率 入选样本,并且入选样本的概率都是已知的或可以计算的。(2分) 分) (2 散点图是描述变量关系的一种直观方法,我们可以从散点图中直观的看出两个变量之间 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正线性相关还是负线性相关,也可以大致看出变量之间关系强度如何。 14.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2分)它是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每个样本计算出来的统计量值的相对频数分布。(2分) 15.虚无假设与替换假设 我们将需要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正确与否的命题称为虚无假设,也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2分) 如果虚无假设不成立,我们就拒绝虚无假设,需要在另一个假设中进行选择,这就是替换假设。(2分〉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筹学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总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年距发展速度:反映报告期发展水平对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的变化方向与程度。 长期趋势:是指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受某种长期的、决定性的因素影响

2018年度春社会统计学期末深刻复习训练题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B.因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C.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D.因变量的变化是以自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累积频数 C.累积频率 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50%的数据 B.68%的数据 C.95%的数据 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 B.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有效估计 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_ 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 B.离散系数 C.回归系数 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整理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20=2×10)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 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样本 2.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 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 3.学校后勤集团想了解学校22000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从中抽取22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以推断所有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220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 4.为了解地区的消费,从该地区随机抽取5000户进行调查,其中30%回答他们的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4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通讯、网络的费用在300元以上。此处5000户是样本5.从变量分类看,下列变量属于定序变量的是产品等级 6.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工资收入 7.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同时保证总体中每个元素都有相同的 机会入选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8.某班级有60名男生,40名女生,为了了解学生购书支出,从男生中抽取12名学生,从 女生中抽取8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分层抽样 9.先将总体按某标志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别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 样的方式抽取子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分层抽样 10.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 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系统抽样 11.在频数分布表中,某一小组中数据个数占总数据个数的比例称为频率 1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积频率 13.在频数分布表中,频率是指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14.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15.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环形图16.某地区2001-2010年人口总量(单位:万人)分别为98,102,103,106,108,109,110,111,114,115,下列哪种图形最适合描述这些数据线图 17.当我们用图形描述甲乙两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环形图 18.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39.19 19.某班级10名同学期末统计课考试分数分别为76、93、95、80、92、83、88、90、92、72,那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89 20.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水平分为五组:1)1500元及以下;2)1500-2000元;3)2000-2500元;4)2500-3000元;5)3000元及以上,则3000元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为 3250元21.为了解某行业12月份利润状况,随机抽取5家企业,12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 别为65、23、54、45、39,那么这5家企业12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45.2 22.某专业共8名同学,他们的统计课成绩分别为86、77、97、94、82、90、83、92,那 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8 23.某班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六组:1)1小时及以下;2)1-2小时;3)2-3小时;4)3-4小时;5)4-5小时;6)5小时及以上,则5小时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 近似为5.5小时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半开卷) 社会统计学试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1.抽样单位与抽样框 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2分) 抽样框是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2分) 1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是一种专门的调查,它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的一次全 面调查。(2分)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根据样本 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2分) 1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通常情况下,我们关心的总体的参数主要 有总体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2分〉 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与参数类似,我们通常关心的样本统计量主 要有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等。(2分) 14.方差与标准 差方差(variance)是各数值与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它是数值型数据离散趋势最主要的测 量值o(2分)标准差(standardvariance)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测量数值型数据离散趋势。 15.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 独立样本是指我们得到的样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2分) 配对样本就是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与另一个样本中的数据相对应的两个样本。(1分)配对 样本可以消除由于样本指定的不公平造成的差异。(1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1.普查 普查是一种专门的调查,它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的一次全 面调查。(2分) 普查·般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有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普查具有信息全面、 完整的特点,可以为其它抽样调查提供依据。但是,普查比较耗时、费力,成本比较高,而且适用范围比较窄,调查内容不深入,只适合调查一些基本的、一般的社会现象。(2分) 12.误差减少比例 将在预测变量Y的值时,知道变量X的值时所减少的误差eEl-E2)与总误差El的比值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统计工作:是从数量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做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而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有关特征的各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料和分析报告。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出来,用从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简称指标。有俩种理解,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这种调查,主要用来搜集一些比较全面而又不能或不宜从经常调查中得出的统计资料。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总体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是从研究总体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单位(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用来了解总体的详细情况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调查资料的过程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次数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通常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相加得到的,大多数是统计整理的直接成果,是用绝对数的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统计绝对数 ●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相互对比得到的一种抽象的比

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统计学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 第二节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 一、填空 1.一般来说,统计这个词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 2.()的实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最早产生的统计。 3.()这一学派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1606—1681)和阿享瓦尔(1719—1772)。 4.统计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描述统计和()。 5.推论统计有两个基本内容:参数估计和()。 6.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在统计学上称为()。样本中所含的单位数,在统计学上称为样本大小,也叫做()。 7.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凡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的标志,称为()。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 8.()是反映总体(或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9.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在于:统计指标是说明()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特征的;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的数值()而成的。 10.要了解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总体单位是(_ )。 11.凡是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称为()。凡是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称为()。 12.大量观察法之所以称为统计上特有的方法,是与()的作用分不开的。 13.大数定律的一般意义使:在综合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时,个别单位偶然的数量差异会(),使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借助于()形式,接近用确定的数值显示出必然的规律性。 二、单项选择 1.统计总体同时具备三个特征( )。 A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B 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数量性、具体性、可比性 2.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令 B 威廉·配第 C 恩格尔 D 凯特勒

社会统计学1

社会统计学(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就是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内设一个可置信的区间,然后联 系到这个区间的精度,将样本的统计值推断为总体的参数值。 2.点估计:点估计也即点值估计,是以一个最适当的样本统计值来代表总体参数值。 3.第一类错误:零假设H。实际上是正确的,却被否定了。 4.第二类错误:H。实际上错的,却没有被否定。 5.中心极限定理:大量随机现象的稳定性不仅表现在平均结果上,同时也表现在分布上, 这就是中心极限定理所要阐明的内容。 6.因果关系:是一种非对称关系,这时只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因变量不会反过来影响自 变量。 7.列联关系:如果要反映两个人定类变量(或一个定序变量、一个定类变量)之间的相关 关系及强度,便要借助于所谓的列联表。(列联表):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把两个变量的频数分布交互分配在一个统计表中,从而形成一个矩阵,所以列联表又称为交互分类表。 8.备择假设:又称择一假设。统计分析上假设测验时对所研究的总体参数间作有真实差异的假设。(备则假设:因变量的变化、差异却是是由于自变量的作用往往是我们对研究结果的预期,用H1表示。 虚无假设: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所预计的改变、差异、处理效果都不存在观察到的差异只是随机误差在起作用,用H0表示) 9.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用数学或演绎推理的方法求得的一种理论分布。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最具典型意义的概率分布。(进行n次重复试验,出现“成功”的次数的概率分布称为二项分布) 10.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具典型意义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还是抽样理论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二、填空 1.统计学框架——见手抄笔记 2.统计误差的原因:测量的结果常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而造成测量误差。任何一项统计工作 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差,关键是误差要得到控制。根据产生统计误差的不同原因,统计误差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大类。所谓登记性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而造成的误差等。所谓代表性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这种差数。 3.变量类型——定类变量、定距变量、定序变量。 4.社会统计调查的方法:①普查=全面调查(1.确定普查时点2.规定普查登记的合适期间 3.统一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 4.普查的间隔应有规律性)②重点调查=及时掌握基本情 况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⑤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2. 等距抽样又称类型抽样3.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4.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 5.测量制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定类尺度:特征是无方向性, 只能划分类别,不能比较高低,只能计算各类中总体单位出现的次数,不能加减,更不能乘除,只能表征为“=”或“≠”。常见的定类尺度有性别、血型、宗教信仰等。定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国民经济 指一国(或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3.经济领土 指由该国政府实行有效经济控制的区域 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4. 5. 6. 7. 8. 9. 10. ? 11. 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12.最终产品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13.工厂法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14.产品法 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林牧渔产品的价值,然后加总。 15.固定资本消耗

大体相当于固定资产折旧 指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 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 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 16.国民生产总值 GDP反映了一时期一国各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即在此期间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GNP是反映一国从生产中所获收入总量的指标 17.居民个人消费支出 目的是满足住户及成员个人生活需要 是指为获得消费用货物和服务而承担的费用支出 为了实现消费,可能是货币性购买支出,也可能是通过实物性分配获得的,还可能是在自给生产 (同质生产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区别在于:后者既包括主要生产活动,又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只能包括一种生产活动) 24.购买者价格 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 25.生产者价格 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 26.直接消耗系数 从计算结果到模型参数 直接解释 虽由宏观数据得到,但通过相除的形式已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且技术是稳定的 深刻解释(两个技术假定)

复习必备-统计学名词解释-填空解读

统计学: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归纳、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再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指标。 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按一个标志或几个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使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组间的差异尽可能大,从而使大量无序的、零乱的数据变成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数据的过程。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将离散程度指标除以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得到的相对数形式的离散程度指标。 向上累积频数:先列出各组的上限,然后有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积频数,也就是将所有低于某一组上限的单位个数累积起来。 调和平均数:是标志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为倒数平均数。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之间的平均差异程度。 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的标准差。反映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的平均误差程度。 统计推断: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与推断。统计指标:简称指标,它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标准差: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平方平均数。

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的比,反映现象发展变动的方向和程度,表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形态,寻求一个数学模型(数学表达式),来近似的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 指数体系:经济上有一定的联系,数量上能够形成相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全及总体:通常将所要研究的事物全体构成的总体。 样本:从全及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 可变标志:在各单位的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 不变标志:在一个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 数量(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现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大数定律(大数法则):事物规律性是由大量个别现象经过综合平均得到的。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检验。 实验的统计设计: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结论。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统计学 2、中位数 3、众数 4、点估计:所谓点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算出一个单一的估计值,用它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5、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指出估计的可信程度,进而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确定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或区间。 6、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就是我们为了增加参数被估计到的信心而在点估计两边设置的估计区间。 7、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误差0E ,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误差1E ,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 8、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9、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10、散点图:将相关表所示的各个有对应关系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来,以直观地观察X 与Y 的相互关系,即得相关图,又称散点图。 11、同序对:在观察X 序列时,如果看到i j X X <,在Y 中看到的是i j Y Y <,则称这一配对是同序对。 12、异序对:在观察X 序列时,如果看到i j X X <,在Y 中看到的是i j Y >Y ,则称这一配对是异序对。 13、大数定理:当我们的观察次数n 趋向无限时,随机事件可能转换为不可能事件或必然事件。即,在大量观察的前提下,观察结果具有稳定性。 二、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