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

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5.3编码原则

5.3.1模具结构和主要零件名称如下:

5.3.2零件名称与对应的编号如下:

5.3.2.1模胚部分

零件名称编号零件名称编

A01上固定板A09脱料板

A02下固定板A10推板

5.3.2.2镶件部分

5.3.2.3一般零件部分

5.3.2.3一般零件部分(续)

5.3.2.4特殊零件部分

5.3.3编码方式

5.3.3.1模具编码方式。模具的编码包括7个码,说明如下:

例如:为代码是AA 的客户在

2003

年12

月开发的第一套模具,其编码为AA0312001。

5.3.3.2零件编码方式。零件的编码包括6个码,说明如下:

例如:第一个母模入子的编码为B01001。

当某个零件的加工需要使用电极时,相应的电极编码为零件编码加上电极的缩写“EL ”和流水号(三位数字)。

例如:第一个母模入子所需的第一个电极编码为B01001-EL001。 客户的代码,采用客户名称

5.4 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方法及公差取向标准。

5.4.1型腔尺寸(凹槽及其他凹入部分)

型腔在与熔融的塑料之间产生摩擦磨损后,具有增大的趋势,应以最小允许尺寸加全部允许公差(上下偏差之和)的1/4作为计算尺寸,再加收缩量。

例如:12.70±0.25mm的凹槽,材料缩水率为1.005,其计算公式为

(12.70-0.25+(0.25+0.25)/ 4)×1.005=12.638,取单向正偏差。

5.4.2型芯尺寸(凸台及其他凸出部分)

型芯在与熔融的塑料之间产生摩擦磨损后,具有缩小的趋势.应以最大允许尺寸减全部允许公差(上下偏差之和)的1/4作为计算尺寸,再加收缩量。

例如:12.70±0.25mm的凸台,材料缩水率为1.005,其计算公式为

(12.70+0.25-(0.25+0.25)/ 4)×1.005=12.889,取单向负偏差。

5.4.3中心距尺寸(孔间距、型芯间距、凹槽间距和凸台间距等)

中心距不受磨损的影响.应以名义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计算尺寸,再加收缩量。

例如:32.70±mm的孔间距,材料缩水率为1.005,其计算公式为

(32.70+0.25/2)×1.005=32.989,取双向等值正负偏差。

注:以上尺寸取向均应考虑修模余量

5.4.4在模具组立中有配合要求的功能性尺寸,其公差取向应与相关设计人员检讨后确定。

5.5模具设计参考规范

5.5.1常用塑料材料溢边值

5.5.2常用模具钢材及热处理硬度标准

5.5.2常用模具钢材及热处理硬度标准(续)

5.5.3机械设备加工精度表

5.5.4模具通用零部件精度与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