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曲菌病相关知识

肺曲菌病相关知识

肺曲菌病相关知识
肺曲菌病相关知识

肺曲菌病

【概述】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致病菌主要为烟曲菌,少数为黄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棒状曲菌、构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我国从1949年到1988年底陆续报告的呼吸道曲菌感染约300多例,然而1972年以前的总数仅47例。肺部曲菌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极为罕见。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曲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种类型。

【诊断】

从支气管深部吸出分泌物,涂片找到菌丝,培养多次均阳性,有助于诊断。曲球菌典型的X线特征有诊断意义。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和血清沉淀试验阳性具诊断价值。发作性支气管哮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线示肺浸润灶,经纤支镜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丝,或培养有曲菌生长,即可诊断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透视下定位经纤支镜作肺活检,对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确诊价值。

【治疗措施】

曲菌球一般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应争取手术治疗。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经气管滴入或雾化吸入二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虽对消灭支气管内曲菌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目前认为皮质类固醇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可抑制变态反

应、减少痰液,使支气管管腔不利于曲菌种植。一般口服强的松0.5mg/kg/d,有助于肺浸润吸收。2周后改为隔日一次,至少维持3个月。亦可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雾化吸入疗效较满意。通常用氟美松2.5mg和二性霉素B 5m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雾化吸入,每日2次,共1个月。对顽固性病者应作支气管镜冲洗,吸出粘稠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IPA者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为首选药物,用法和剂量参阅“隐球菌病”。亦可合并应用利福平,450mg/d,空腹一次口服。因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也可应用氟胞嘧啶。伊曲康唑(ifraconazole)抗真菌活性强,对曲菌感染具良好疗效,用量200mg/d逐增至400mg/日,分1~2次服用。对于顽固性或复发性、侵入性肺曲菌病患者,若病灶局限,可作部分肺切除。

【发病机理】

曲菌球是最常见的类型。曲菌常寄生于肺结核、支气管肺囊肿、肺癌及结节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形成的空腔内。空洞壁和周围的肺组织部分破坏、肺泡内出血、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许多增生的小动、静脉、呈瘤样扩张,一般无菌丝侵入。洞内有黄褐色球状物,较松脆,切面有色素沉着,含成堆的有隔分支菌丝体,夹杂大量嗜酸性无定形物质和红细胞。ABPA是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的联合作用。吸入的短链曲菌孢子陷在较大的节段支气管分泌粘液中,形成菌丝体;其抗原与IgE致敏折肥大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释放介质,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粘膜通透性增加,抗原进入组织,

引起肺和血内嗜酸粒细胞增多。此外,曲菌抗原与IgG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引起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破坏、扩张和肺纤维化。支气管壁和肺实质有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及肉芽肿形成,管腔内有曲菌菌丝,但无菌丝侵入组织。IPA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降低患者中。寄生在上呼吸道内的曲菌侵入肺组织,发展成坏死性出血性肺炎,可引起化脓,形成多发性脓肿或肉芽肿,病灶边缘可有小动脉栓塞。曲菌侵入肺血管导致血行播散,累及全身其他脏器。

【临床表现】

曲菌球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但有得利咯血和咳嗽。肺内孤立的新月型透亮区球型灶,为其典型X型表现。

ABPA一般发生在特应性体质基础上,呈反复发作性喘息、发热、咳嗽、咳出棕色痰栓、咯血。体检两肺布满哮鸣音,肺浸润部位有细湿罗音。胸部X线示肺叶、段分布的浸润病灶,常为游走性;肺实变,或因粘液栓塞支气管致肺段或肺叶不张,便无叶间裂移位,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中心支气管扩张,受累的段或亚段支气管呈囊状扩张,而远端正常。车轨线样、平行线、环状、带状或牙膏样、指套状等阴影亦常能见到。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浓度升高。曲菌浸出液作皮内试验可呈双相反应:试验15~20分钟后,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约0.5~2小时消退(Ⅰ型反应);4~10小时再次观察,在皮试局部出现Arthus反应,约24~36小时消退

(Ⅲ型反应)。患者含曲菌特异性沉淀素,用浓缩的血清标本测定,阳性率达92%。

IPA患者病情严重。有发热、咳嗽、咳脓性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以及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体检发现肺部有干、湿罗音。X线早期可出现局限性或双肺多发性浸润,或结节状阴影,病灶常迅速扩大融合成实变成坏死形成空洞;或突然发生大的、楔形的、底边对向胸膜的阴影,类似于“温和的”肺梗塞。少数出现胸腔积液征象。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痰培养及手术证实的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例CT表现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节状阴影,伴有晕征或空气半月征。结论晕征、空气半月征是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CT特征性表现,对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或早期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肺;曲霉病;体层摄影术;MSCT 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肺曲霉菌病通过原发和继发两种不同的感染方式,主要是继发感染为主,即患者常在原发病变的基础上,如严重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使致病菌发展,引起疾病。另一方面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不敏感的曲霉菌得以繁殖。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较复杂,缺乏特征性改变。肺曲菌病临床分为3型: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菌病(IPA)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10例肺曲霉菌病例的CT资料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对其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确诊具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10例肺曲霉菌病中,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在42~84岁,平均年龄65岁。有7例患者有咳嗽,发热症状,3例咳血。 1.2方法CT扫描机为GE Hispeed DX/i型螺旋CT机,每例患者均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自肺尖至肺底进行层厚10 mm,层距10 mm连续螺旋扫描,对较小病灶局部进行层厚2~5 mm,层距2~5 mm薄层扫描。 2结果 10例肺霉菌病中肺霉菌球型6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CT表现为多发球形或片状影4例,均可见”日晕”征;单发或多发空洞6例,且均发现6例空洞内软组织影及新月征,见图1~图4。 图1 左肺小片状阴影图2 同一患者,11 d后出现半月征及菌球 图3 空洞及洞内随体位变化之菌球图4 双肺多发空洞及”日晕征” 2.1多发球形或片状阴影4例,占40%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表现,多见。可累及多个肺段或肺叶,境界不清。CT表现为多在肺野中、外带,其边缘可见毛玻璃样改变,呈环或”日晕”征。

肺曲霉菌病

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疾病。 肺部真菌感染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免疫学检测来辅助诊断。其中免疫学检测血清中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诊断: 1.肺念珠菌病 见于粒细胞缺乏、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腹部大手术、激素和抗生素治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器官移植等高危人群。临床症状有不能解释的持续发热、呼吸道症状,但体征轻微。咳嗽,甚至剧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浓痰。血型播散型常出现迅速进展的循环和呼吸衰竭。X线呈支气管肺炎改变或片状浸润或融合,可有空洞形成。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痰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并不能诊断为真菌病,因有10%~20%的正常人痰中可找到白色念珠菌,若3%双氧水含漱3次从深部咳出的痰(合格痰)连续≥2次培养出同一菌种的念珠菌则有诊断参考价值。血培养念珠菌阳性是念珠菌菌血症可靠的诊断证据。部分患者G试验阳性(需除外假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肺曲霉病 临床表现复杂,常见3种类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多见过敏体质)、曲霉球(最常见症状是咯血)和侵袭性肺曲霉病(为粒细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干咳、胸痛,咯血等)。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标准包括: (1)反复哮喘样发作; (2)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X109/L; (3)X线一过性或游走性肺部浸润; (4)血清总IgE浓度≥1000mg/ml; (5)曲霉抗原皮试阳性; (6)血清沉淀素抗体阳性; (7)特异性抗曲霉IgE和IgG滴度升高; (8)中央囊状支气管扩张。 肺曲霉球根据影像学特征可作出临床诊断,但需与其他真菌球、错构瘤、肺癌、棘球蚴囊肿、肺脓肿相鉴别。确诊需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肺曲霉球CT特征为肺空洞或胸膜腔内圆形致密阴影,其边缘有透光晕影。若空腔较大,尚可见球形阴影有蒂与洞壁相连,形如钟摆,球形阴影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形态。如果空洞较小,球形病灶填充了大部分空腔,其晕影很小,仅呈一狭长的半月形透亮带。侵袭性肺曲霉病CT特征:早期为炎症阴影,周围呈现薄雾状渗出(“晕轮征”),随后炎症病灶出现气腔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再后可见病灶呈现半月形透光区(“空气半月征”),进一步可变为完整的坏死空洞。其诊断采用上述提到的3级诊断标准。GM试验阳性提供重要参考。

肺曲霉病

专题笔谈 肺曲霉病病谱及其诊断策略 张静瞿介明 近年来,随着对肺曲霉病认识的增多和临床资料的积累,其分类也在不断演变。对肺曲霉病病谱的特点及其病理生理基础深入理解对疾病诊治尤为重要[1]。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肺曲霉病具有鲜明的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另一方面,肺曲霉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又阻碍了准确诊断,例如同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因免疫功能抑制类型及程度不同,感染曲霉后的临床表现往往差别很大,多数缺乏典型特征;又如伴随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掩盖了肺曲霉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蛛丝马迹。本文介绍肺曲霉病目前的常用分类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谈谈诊断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肺曲霉病病谱及其疾病特点 1.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IPA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经典的免疫功能低下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持续粒细胞缺乏,是IPA的高危因素。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营养不良、实体器官移植等也是IPA的易发人群[2]。 IPA可分为血管侵袭性曲霉病(angio-invasive aspergillosis, AGIA)和气道侵袭性曲霉病(airway invasive aspergillosis),后者根据累及的部位又可分为气管支气管炎(aspergillus tracheobronchitis, ATB)、支气管肺炎和细支气管炎。 AGIA多见于经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也可见于其他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晕征”是AGIA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在CT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或肿块,边缘模糊,有些聚集成簇,其病理基础是出血性肺梗死,中央的结节或肿块为坏死的肺组织,磨玻璃晕环提示肺泡出血[3]。空气新月征(air crescent)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患者AGIA中性粒细胞恢复时,一般在初发浸润的第6~26天(平均15 d)后出现,提示预后较好及免疫功能恢复。在X线胸片和CT检查均可见到环型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1.000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张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 通信作者:瞿介明,Email: jmqu0906@https://www.doczj.com/doc/ee5270100.html,

侵袭性肺曲霉病CT征象

侵袭性肺曲霉病CT征象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种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严重机会性感染,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并白细胞减少症、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器官移植、AIDS和其他免疫抑制患者,此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也较常见。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X线胸片以胸膜为基底的多发的楔形阴影或空洞;胸部CT早期为晕轮征(halo sign),即肺结节影(水肿或出血)周围环绕低密度影(缺血), 后期为新月体征(crescent sign)。部分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尤其对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尽可能给予最大的耐受剂量[1-1.5mg/(kg·d)]。如患者不能耐受,首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每日0.lmg/kg 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避光静滴,逐日增加5-l0mg,至最大耐受剂量后维持治疗。目前对疗程、总剂量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可根据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治疗的反应、基础疾病或免疫状态个体化给予。滴液中加适量肝素有助于防止血栓性静脉炎。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心慌、腰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但用药过程中出现中度肾功能损害并非停药的指征。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其肾毒性较小,主要适合已有肾功能损害或用两性霉素B后出现肾毒性的患者,剂量5mg/( kg·d)。还可选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发病机制和病理】 吞噬细胞作为宿主的防御机制之一,其数量和功能在侵袭性肺曲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意义。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也是重要的。实验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可阻止曲霉菌丝的形成,而单核细胞则主要影响分生孢子。病理主要表现为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肺炎。炎性浸润、化脓,进而形成肉芽肿。菌丝在肺内增殖和侵入血管,导致坏死性血管炎,造成血栓或菌栓。引起咯血和血行播散,肺外产生曲霉感染。 肺曲霉病多为局限性肉芽肿或广泛化脓性肺炎,伴脓肿形成。病灶呈急性凝固性坏死,伴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及菌栓,甚至累及胸膜。 【临床表现】 是最常见的类型,肺组织破坏严重,治疗困难。典型病例为粒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杭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胸部症状以干咳、胸痛最常见。咯血虽不如前两种症状常见。但十分垂要,具有提示性诊断价值。当肺内病变广泛时出现气急、甚至呼吸衰竭。此外,还可以出现胃肠道出血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肺部体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CT表现】 1、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早期CT表现:1.包绕晕征(Halo sign)的结节: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结节周围绕以一独特的带或晕,密度低于结节中心而高于肺实质密度。有晕征的结节约见50%~68%的早期侵袭性肺曲菌病病例,它是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图3-131)。2.楔形实变影:表现为以胸膜而为基底的节段性实变影,边缘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与栓塞性肺梗死相似,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楔形实变影也是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较特征性的改变,其出现率约80%,远高于“结节加晕征”。楔型实变影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结节影和(或)晕征。楔型实变影主要见于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也可见于毛霉菌病、细菌性肺炎或肺出血等疾病(图3-132)。3.其他表现:支气管周围实变和小叶中心结节代表侵袭性肺曲菌病沿气道播散。此外,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粘连也较常见。 2、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晚期CT表现: 1.空气新月征:是指结节性病变或楔形实变中心出现新月形空洞。多见于侵袭性肺曲菌病诊断后2~3周的病例,病理特点是中心坏死组织和曲菌,周围为空气间隙。空气新月征表示感染消退期的开始。2.线条状瘢痕:与胸膜相连,见于感染恢复末期,提示病变基本痊愈(图3-134)。

侵袭性肺曲霉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曲霉菌直接侵犯肺或支气管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烟曲霉。主要病理改变是呈急性广泛坏死性出血性肺炎或有肉芽肿,曲霉丝侵入血管,导致坏死性血管炎。 【诊断要点】见三级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急性肺炎症状(咳嗽、咯痰、发热、咯血),抗生素治疗无效。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咯血 2.辅助检查: 影像学表现:(1)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CT早期可见晕轮征(磨玻璃样环状阴影环绕病灶周围),2-3周出现空气新月征(原有病灶中出现新月状的低密度透光区),后期可形成曲霉球。(2)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T可见上叶和下叶背段肺浸润性病变或结节影,伴有或不伴有空洞,可见曲霉球。(3)气道侵袭性肺曲霉病:影像学提示;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X线多数正常;②细支气管炎:HRCT可见小叶中心性结节和“树-芽”征;③支气管肺炎:肺外周细支气管分布区小片实变影;④阻塞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曲霉在官腔内呈团块状生长,好发于下叶,可有支气管扩张、大量黏液嵌塞。 微生物检查:GM试验阳性。 微生物检查:合格痰标本、支气管吸取物、BALF或胸腔积液涂片典型形态为45°分枝的有隔菌丝。

【治疗要点】 一线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备选治疗: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 缓解期用药:口服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直到临床或影像学表现缓解或者稳定。 大咯血时如有条件可行手术治疗或支气管动脉栓塞。 【药物处方】 一线治疗: 伏立康唑:第一天0.9%氯化钠/5%葡萄糖250ml+伏立康唑400mg(6mg/kg)静点12小时1次;以后0.9%氯化钠/5%葡萄糖250ml+伏立康唑 200mg(3mg/kg)静点12小时1次。 备选治疗: 处方1:卡泊芬净:第一次负荷量:0.9%氯化钠250ml+卡泊芬净70mg 静点(至少1h)。维持量:0.9%氯化钠250ml+卡泊芬净50mg 静点(至少1h) 每日1次。 处方2:两性霉素B:5%葡萄糖7-10ml/kg+两性霉素B 0.7-1mg/kg静点每日1次。

肺曲菌病相关知识

肺曲菌病 【概述】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致病菌主要为烟曲菌,少数为黄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棒状曲菌、构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我国从1949年到1988年底陆续报告的呼吸道曲菌感染约300多例,然而1972年以前的总数仅47例。肺部曲菌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极为罕见。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曲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种类型。 【诊断】 从支气管深部吸出分泌物,涂片找到菌丝,培养多次均阳性,有助于诊断。曲球菌典型的X线特征有诊断意义。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和血清沉淀试验阳性具诊断价值。发作性支气管哮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线示肺浸润灶,经纤支镜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丝,或培养有曲菌生长,即可诊断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透视下定位经纤支镜作肺活检,对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确诊价值。 【治疗措施】 曲菌球一般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应争取手术治疗。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经气管滴入或雾化吸入二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虽对消灭支气管内曲菌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目前认为皮质类固醇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可抑制变态反

应、减少痰液,使支气管管腔不利于曲菌种植。一般口服强的松0.5mg/kg/d,有助于肺浸润吸收。2周后改为隔日一次,至少维持3个月。亦可联合应用二性霉素B,雾化吸入疗效较满意。通常用氟美松2.5mg和二性霉素B 5m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雾化吸入,每日2次,共1个月。对顽固性病者应作支气管镜冲洗,吸出粘稠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IPA者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为首选药物,用法和剂量参阅“隐球菌病”。亦可合并应用利福平,450mg/d,空腹一次口服。因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也可应用氟胞嘧啶。伊曲康唑(ifraconazole)抗真菌活性强,对曲菌感染具良好疗效,用量200mg/d逐增至400mg/日,分1~2次服用。对于顽固性或复发性、侵入性肺曲菌病患者,若病灶局限,可作部分肺切除。 【发病机理】 曲菌球是最常见的类型。曲菌常寄生于肺结核、支气管肺囊肿、肺癌及结节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形成的空腔内。空洞壁和周围的肺组织部分破坏、肺泡内出血、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许多增生的小动、静脉、呈瘤样扩张,一般无菌丝侵入。洞内有黄褐色球状物,较松脆,切面有色素沉着,含成堆的有隔分支菌丝体,夹杂大量嗜酸性无定形物质和红细胞。ABPA是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的联合作用。吸入的短链曲菌孢子陷在较大的节段支气管分泌粘液中,形成菌丝体;其抗原与IgE致敏折肥大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释放介质,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粘膜通透性增加,抗原进入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