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明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

洋务运动;电灯和电话。

教师: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内容。

二、探究新课

(一)基础知识过关。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洋务派的概念、主要代表、时间、目的

2.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洋务运动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举办者企业名称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 年李鸿章、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

(2)洋务派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举办者企业名称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72年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893年张之洞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1893年湖北织布局

(3)筹建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唇枪舌战:

辩题:正方:洋务运动破产了;反方: 洋务运动成功了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去客观评价。)(三)达标训练,巩固知识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表现在()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C.担任钦差大臣开展禁烟运动

D.率兵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新疆

(四)精讲点拨,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在此期间洋务派兴办了许多军用民用工业,新式学堂,还筹建了三支海军,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却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洋务派把学习外国做为一种国策,虽然,他们只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歌谣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课外拓展】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帝国主义瓜分国的狂潮。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分析《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虽然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但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新课

(一)基础知识过关。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_______年,日本借口中国出兵朝鲜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1894年9月,在平壤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在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等200余将士死难,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3.日军进攻旅顺,只有孤军奋战。

4.1895年,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自杀殉国,舰队全军覆没。

5.《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内容

(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三)达标训练,巩固知识

1、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2.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海军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

D.《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2.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是在()

A马尾海战后 B丰岛海战后 C 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后

(四)精讲点拨,课堂小结

【课外拓展】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新课

(一)基础知识过关。(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用红笔表记下发现的问题)兴起:1895年春,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等,联合各省举人1300多名,上书帝,请求拒和、、。这就是著名的“”。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在上海创办、在天津创办了。

时间:年月至月

内容: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发动政变,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六人遇害,史称“”。变法失败。

评价:

(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33的变法诏书的内容任选一例分析:

①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②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③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二:无力回天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还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认为他们死的不值,你怎么看待他们的献身精神?

合作探究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1898年11月25日)

(1)问题:材料中反映维新派变法时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

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维新派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有有哪些?

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

(2)探讨1: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探讨2: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无固定答案)

合作探究四:从表面看,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捕杀维新派人士,所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了。而实际上,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一下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观:(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3)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客观:(1)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2)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3)变法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各省官员阳奉阴违。

(三)达标训练,巩固知识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定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5.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

6.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7.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戊戌变法从始至终历时103天,故称为“百日维新”

8.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胶澳事(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

矣。——胡适

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精讲点拨,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课外拓展】

想一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主观上(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3)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观上(1)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2)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3)变法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各省官员阳奉阴违。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答案:

1.B

2.A

3.D

4.B

5.C

6.A

7.B

8.D

9.(1)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2)材料一指明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家处于危亡时刻;材料二指明必须通过变法才能改变局面,挽救民族危机,缓解阶级矛盾。(3)材料三的观点不正确。通过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我国行不通,变法不可能成功。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史实,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义和团运动。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新课

(一)基础知识过关。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义和团的性质、口号、活动概况

2.1900年6月,八国联军指的是哪八国?在英国海军司令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3.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壮烈殉国?、

4.1900年8月14,_________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

5.__________年,清政府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

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________________,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7.《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_________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_的深渊。

(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回顾--屈辱的岁月

●填一填:下面是1840--1895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请把符号依照范例填到相应位置。

A.鸦片战争①《马关条约》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漩涡

B.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南京条约》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③《北京条约》 c.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示例:B--③--b A-- -- C-- --

■直面--瓜分的狂潮

●想一想: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议一议:"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材料揭示了八国联军的暴行,请同学们议一议,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我们应该怎么做?聚焦--“洋人的朝廷”历史再现: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外逃西安,并在途中下达了对义和团的斩杀令,希望以此换取与侵略军的和谈。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节选自《辛丑条约》

●想一想: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感悟--失败的惨训学法提示: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后要学着用哦!

1、当看到“四周设立缓冲地带,中国人不得在此建房定居”的条文时,我们可以断定它是依据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 ( )

A、2100万元

B、2亿两

C、4、5亿两

D、9、8亿两

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突出表现在 (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天津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阅读探究(共6分)

史料链接:“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了大门,结束了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映……”。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你认为“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那三次战争?

2、面对“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侵略”斗争?(2分)

3、针对19世纪这种“入侵与反侵略”斗争,你有哪些感想与看法?(2分)

(四)精讲点拨,课堂小结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进一步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抗争还是失败了,清王朝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外拓展】

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说:

2018年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检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制作介绍洋务运动前期的历史小报。以下材料不适合入选的是 D A.福州船政局的文字介绍 B.安庆内军械所的文字介绍 C.江南制造总局的图片 D.汉阳铁厂的图片 3、下列企业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发昌机器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 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禁烟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6、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下面是九(4)班为纪念某历史事件110周年举办的图片展中的3张图片,这一图片展是为了纪念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轮专题三中外近代化的探索练习

专题三中外近代化的探索 1.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却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

【易错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人数众多的组织。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他们是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2.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3.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开平煤矿D.上海轮船招商局4.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6.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7.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 思”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0.洋务运动时期某留学生想到军事企业中工作,你认为他应进哪一家企业() 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开平煤矿D.汉阳铁厂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2.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13.“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A.创办近代工业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D.兴办大生纱厂 14.2019年4月23日,为纪念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在青岛海域举行的海上阅兵备受世界关注。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百日维新D.抗击八国联军1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大沽炮台。”李四说:“我从山海关经过,看见清军在巡逻。”王五说:“我想在东交民巷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贺六说:“我看到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他们所说的话正确的是() A.张三B.李四C.王五D.贺六 2.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表明李鸿章的观点是 A.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编练海军是错误的 B.西方的军事技术徒有虚表 C.编练海军等措施没有实现“自强”的目的 D.西方技术在提高国家实力方面不如中国的传统文化 4.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5.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6.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7.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 8.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认识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2)以表格形式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回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 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使中国独立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方案,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一、知识梳理: 学生朗读本部分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过程设计如下:1. 学生快速浏览本节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2.教师抽查、补充及疏导。 (一)洋务运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本内容的知识梳理表格。

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然后抽查学生速记情况。 (二)戊戌变法 1、据表格提示,学生采用口述方式,自主完成。然后学生阅读,巩 (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器物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三、归纳总结 学生先自我归纳,然后教师加以完善,共同总结出中国近代化探索 的特点: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 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 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

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 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 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涛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该现象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2.林则徐、洪仁玕、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 3.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的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 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 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维护清朝统治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4.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原因不包括( ) A.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B.洋务企业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 C.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D.洋务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5.某班举行“甲午中日战争祭”的主题班会,以哀悼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下列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邓世昌②丁汝昌③谭嗣同④聂士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与以往条约相比,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获取的新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通商 D.设厂 7.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报刊主要 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③内容: 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苏杭杀虫”)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④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瓜分中国狂潮 ①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②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③美国“门户开放”

(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7)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④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 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导航——《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姓名 一、【走进历史,整理史实】(认真回忆,提取有效信息) 经过 性质 (地位) 影响 二、【感知历史,评价史实】 1、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之路上(即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分别举出事例。。 2、对比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有何不同? 3、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你有何启示?

4、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作为中学生的你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三、【中考再现,巩固知识】 1、1.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8、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9、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专题一 近代化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一近代化探索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中国国门就此打开。洋货潮水般涌来……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与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投袂而起,他们意识到机器竞争的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 (1)被惊扰了“天朝之梦”的大清帝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进行这种改变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 (2)材料二中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试举例说明。 (3)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有识之士“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的认识?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

再延续了六十年。” (1)材料一中的“某一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请你列举这一运动中“杰出人物”在海军建设方面所作的非凡努力?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这一“政治运动”采取的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 (3)材料三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4)上述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探索”表明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言技”“言政”“言教”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综合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综合课 单元综述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课标领航 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复习 一、近代化的探索: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代表人物:____ __、_______等 (3)内容:A、B、 C、D、。 E、。 (4)过程:(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变法开始)、(变法失败)。 (5)失败原因:。 (6)时间:从到,共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部编}2019年秋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秋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测试题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2.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抗击的侵略者是() A. 英军 B. 英法联军 C. 俄军 D. 八国联军 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如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公车上书 D. 新文化运动 8.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开办民用企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9.“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创办了强学会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标志事件,主要是因为 A.兴起于工业革命后 B.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采用机器生产 C.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6.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7.首先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8.在国内直接引发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9.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了强学会 10.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为纪念他中国有不少城市有中山路、中山公园,广东有中山市,请问他是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作业

专题训练3__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原创题】“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这里的“实际行动”指的是( ) A.兴办新式学堂 B.筹建海军 C.创办民用工业 D.训练新式陆军 3.【2017·泰安】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4.【原创题】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主旨的是( )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5.【2017·赤峰】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6.【2017·襄阳】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7.【2017·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8.【2017·德州】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9.【2017·烟台】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解读】 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 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 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时间8分钟 【梳理点拨】 易混知识点: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派别在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地主阶级顽固派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2.“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A.促进思想启蒙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挽救民族危亡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 4.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5.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这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开平煤矿D.上海轮船招商局6.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7.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8.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了() A.巩固作用B.瓦解作用C.补充作用D.改革作用 10.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2019届中考全程突破:专题(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华试题(含答案)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热点新闻】 线索一不同阶级的探索 奕、曾

1.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国探索近代化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1)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2)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启示:(1)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靠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2)在改革中,要变革、废除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行不通。 (4)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近代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5.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社会观念?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体现了开放、民主、平等的观念。 6.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有何异同点? (1)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3)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8.近代化给中国的启示。 (1)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社会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条件。 (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5)知识、人才是关键。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2017年中考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总结

2017年中考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总结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主张:提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