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原理》课程专题报告

题目:通信的发展历程

项目组成员:

任课教师:

成绩:

一、通信的起源

通信一直陪伴着人类的发展。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烽火狼烟,快马加鞭。”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通信技术,如:烽火,飞鸽传书,邮译通信等。通信在中国的古代也流传出了很多故事如:烽火传军情,烽火戏诸侯,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等。在其他国家,通信的方式亦多彩多样,如长跑,灯塔,通信塔,旗语,信猴等等。不能忘记的是马拉松也是由通信的方式转变来的。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二、通信技术的革新

随着人类生活及社交圈的不断扩大,视觉和听觉上的信息交换以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革新出依赖于其他方式的通信方式成为了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这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后来人类创造出了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脱离了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有线通信的产生与发展(举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这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

(1)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

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2)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电话机的发展

电报机的演变

2、无线通信的发展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从此以后无线通信不断发展,最终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关注通信的发展。三、通信的发展

1、第一代移动通信

概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系统(全入网通信系统),以及瑞典,挪威和丹麦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等。

利用技术及特点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FDMA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种技术,即不同的用户分配在时隙相同而频率不同的信道上。按照这种技术,把在频分多路传输系统中集中控制的频段根据要求分配给用户。同固定分配系统相比,频分多址使通道容量可根据要求动态地进行交换。此系统是使用单个大功率的发射机和高塔,覆盖地区超过50km,仅能以半双工模式提供语音服务,使用120kHz带宽。

由于模拟系统的系统容量小,还有FDMA技术在信道之间必须有警界波段来使站点之间相互分开,这样在警界波段就会成很大的带宽浪费。而且,模拟系统的安全性能很差,任何有全波段无线电接收机的人都可以收听到一个单元里的所有通话。另外,此技术对天线和基站的破坏也很严重。因此模拟系统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基本上很难开展数据业务。

缺点

众所周知,传输和处理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和处理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目前,实际中应用的移动通信,大多属于数字通信。因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其用户虽迅速增长,但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制式复杂,不易实现国际漫游。

(2)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不能提供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业务,而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最终将向ISDN过渡。因此随着非话业务的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逐步投入使用,对移动通信领域数字化要求越来越迫切。

(3)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价钱高,手机体积大,电池充电后有效工作时间短,目前只能持续工作8小时,给用户带来不便。

(4)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容量受限制,在人口密度很大的城市,系统扩容困难.

2、第二代移动通信

概念

由于模拟移动通信所带来的局限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GSM是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它的空中

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来,被全球超过100个国家采用。GSM标准的设备占据当前全球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市场80%以上。

系统组成

GSM被分成三个子系统:网络交换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网络管理子系统。其中网络管理子系统又叫操作与维护中心。

网络子系统NSS是整个GSM系统的核心。它对GSM移动用户之间及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交换连接与管理的功能。基站子系统BSS是GSM 系统中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信息的发送接收,无线资源管理及功率控制等,同时它与NSS 相连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息和用户信息等。网络管理子系统NMS负责NSS和BSS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GPRS是在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GSM网络为数据流的传输增加了支持分组交换的网络系统设备,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将会在GPRS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为网络全面支持高速、宽带的多媒体数据传输。也就是说,GPRS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一种网络技术,也就是一般称为的代。

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由于使用了"分组"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断线的痛苦。此外,使用GPRS 上网的方法与WAP并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电话线,但GPRS就较为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从技术上来说,声音的传送(即通话)继续使用GSM,而数据的传送便可使用GPRS,这样的话,就把移动电话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发展GPRS技术也十分"经济",因为只须沿用现有的GSM网络来发展即可。GPRS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通过手机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1概念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3G,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3、2技术及特点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WCDMA(日本和欧洲)、CDMA2000(美国)与TD-SCDMA(中国)WiMAX四种。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与1

G、2G相比,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3、3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

(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

(3)具有在本地采用2M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

(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

(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

(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

(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

3、3四个国际标准

(1)W-CDMA

W-CDMA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与 EDGE两种技术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将原有的

GSM网络

级为GPRS网络。

(2).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 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3).TD-SCDMA

TD-S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但目前大唐电信公司还没有基于这一标准的可供商用的产品推出。

(4).WiMAX

WiMax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也叫802·16无线城域网或。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4、LTE

概念

LTE(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 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特点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链路(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和,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5、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5、1概念:

4G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具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5、2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四)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

(五)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5、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OFDM技术。

它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MCM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将待传输的高速串行数据经串/并变换,变成在N个子信道上并行传输的低速数据流,再用N 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叠加一起发送。接收端用相干载波进行相干接收,再经并/串变换恢复为原高速数据。

2.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3.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小区之间跨越和在不同频率之间通信以及在信号质量降低时如何选择信道。它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通信的基础。主要划分为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硬切换发生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不同系统之间。

4.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程序,在硬件平台上可实现不同功能,用以实现在不同系统中利用单一的终端进行漫游,它是解决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中工作的关键技术。

5、4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1.实时移动视频

现在很多手机都配有能摄像的高级摄像头,这样的话把视频应用引入移动网络就不足为奇了。在初期大家可能只是简单的用Apple的iPhone或者使用基于Google Android系统的设备上传自家宝宝的一段视频。但也有专业的应用提供者,如Qi-K,提供支持手机到互联网的在线视频流服务,理论上可以把任何带着智能手机的人立刻变成现场新闻记者。

2、在线游戏

我们认为游戏玩家们会对4G服务的速度和移动性有强烈的热情。长期来看,在线玩家可能是4G Wi-Fi路由器的最大用户群,像是SprintOverdrive和Clearwire的Clear Spot就是通过使用小型Wi-Fi网络快速接收4G信号然后将其转到游戏终端。

3、基于云计算的应用

使用扩容的4G网络将使得云计算--用于在线存储的数据和应用--比今天更加吸引人,尤其是对企业里的专业人员来说他们需要接入网上交易繁忙的应用,如的CRM平台和很多实时合作平台。如果从云到移动设备的宽带传输的管道变大10倍,云服务对于移动用户来说在可靠性,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都会有显著的改善。

4、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导航

有了4G网络中更好的带宽,导航应用的提供商们已经开始探索“现实技术”这个想法了,用了这个技术设备就可以使用电话的实时摄像头提供实时的视频数据和它的位置或GPS信息。终端用户获益范围从适度(比如有可以用你的手机看到最近的星巴克在那儿)到极强。

四、光纤通信

1、早期的光纤通信

光无处不在,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已经开始使用光传递信息,比如打手势、烽火台等。这些早期的通信方式都有一个显著地缺点,就是它们能够传输的容量极其有限。近代历史上,早在1880年,美国的贝尔(Bell)发明了“光电话”,这是人们从最普通原始的利用光的方式到现代光通信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革新.但由于种种原因,光电话并未能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实际的使用。

虽然光电话并未实际使用,也并未将光通信真正意义上的带到现代化科技,但是这一思想和技术的应用却打开了今后光通信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大门。

2、现代光通信科技

随着深灰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量也在与日俱增,且是急剧增长。通信方式从中波、短波发展到微波、毫米波,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提高通通信载波频率来扩大通信容量的。继续提高频率,就达到光波波段,光波是人们最熟悉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微米级,而频率则为1410Hz数量级,这比常用的微波频率高410~510倍。如此看来,用光波作为载波进行通信,通信容量将大大超过传统通信方式。

现代光通信的发展最开始是寻找合适的光源和传输介质。1960年,美国的梅曼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它可以产生单色相干光,使高速信息的光调制成为可能。和普通光相比,激光具有波谱宽度窄,方向性极好,亮度极高,以及频率和相位较一致的良好特性。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光,它的特性和无线电波相似,是一种理想的光载波。但是,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不容易耦合进光纤中传输,其耦合效率是极低的,因此需要研制小型化的激光光源。

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和前苏联先后突破了半导体激光器在低温(-200 C)或脉冲激励条件下工作的限制,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工作的镓铝

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其意义是重大的,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3年,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外推寿命达到100万小时,完全满足实用化的要求。在这个期间,1976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m的铟镓砷磷激光器,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和霍克哈姆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奠定了光纤通信的基础。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因此,光纤通信开始可以和同轴电缆通信竞争。197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光纤损耗降低到km。1974年降到了km。1980年,原材料提纯和光纤制备工艺得到不断完善,1981年以后,世界各发达国家将光纤通信技术大规模地推入商用。

光通信已经经历过四代的技术革新,目前,人们已经涉足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称之为光孤子通信系统。光孤子通信系统具有超长距离的传输能力,其应用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光孤子通信系统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要真正进入实用化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实际应用问题。

五、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的异构性更加

充分。在移动通信网络朝着高速化、宽带化、泛在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通信技术,而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则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在业务环境上以多个系统的融合和发展为基础,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接入的信息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通信系统。

1、从4G走向5G

移动通信经历了1G和2G,完成了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过渡,3G的成熟和现代初步完成的带宽更宽的无线系统4G,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把移动通信从窄带推向宽带,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高清晰度视像和其它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应用。

如今,5G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其频谱利用率高,通信系统性能有很大提高,同时设计理念先进,能耗和运营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对于未来5G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将更为注重用户体验,交互式游戏、3D、虚拟实现、传输延时、网络的平均吞吐速度和效率等指标将成为考量5G网络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应用必将大大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及其能效,在资源利用和传输速度效率方面较4G移动通信技术能提高至少一个等级,在系统安全、传输时延、用户体验、无线覆盖的性能等各个方面也将得到显著的提升。5G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后,将构成新一代高效、完美的移动信息网络,可以满足未来十年的移动信息网络的发展需求。不久的将来,5G移动通信系统一定程度上还将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实现自我调

整、网络自感知等智能化功能,可以有充分的准备应对未来移动网络信息社会的不可预测的飞速发展。

2、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5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性研究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5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会得以明确,在未来几年,该技术会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即标准化的研究与制定阶段。同时,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也会大大提升,其途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变革网络结构、开发并利用新的频谱资源等。

2013年初,欧盟等国家的第7框架计划中启动了关于5G的研发项目,共有29个参加方,我国的华为公司也参与其中。随着该项目的启动,各种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组织应运而生,如韩国成立的5G技术论坛,中国成立的IMT-2020(5G)推进组等。目前,世界各个国家正积极的就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需求、关键技术指标、使能技术、候选频段、发展愿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研讨,以期在2015年召开世界无线电大会时达成共识,在2016年后积极启动关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行业标准进程。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推动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目前现有的固定互联网络的各种服务业务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后台服务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势必会对5G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系统容量要求与传输质量要求上。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主要定位在要密切衔接其他各种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上,

为快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提供全方位和基础性的业务服务。就世界各国的初步估计,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在内的无线移动网络,其在网络业务能力上的提升势必会在三个维度上同步进行:第一,引进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之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将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至少10倍以上;第二,新的体系结构(如高密集型的小区结构等)的引入,智能化能力在深度上的扩展,有望推进整个无线网络系统的吞吐率提升大概25倍左右;第三,深入挖掘更为先进的频率资源,比如可见光、毫米波、高频段等,使得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资源较4G 时代扩展4倍左右。

为了提升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业务支撑能力,其在网络技术方面和无线传输技术方面势必会有新的突破。在网络技术方面,将采用更智能、更灵活的组网结构和网络架构,比如采用控制与转发相互分离的软件来定义网络架构、异构超密集的部署等。在无线传输技术方面,将会着重于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和挖掘频谱资源使用潜能,比如多天线技术、编码调制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等。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热潮,加快5G技术的研发应用,力求在5G通信领域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各国信息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5G移动通信技术,必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给社会的进步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增基,周洋溢,胡辽林,周绮丽编著.光纤通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穆道生主编.现代光纤通信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

【3】窦中兆WCDMA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文志成UMTS系统无线协议与信令流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今天近几十年的历史,其发展速度之快,使用X围之广是其它技术所远不及的。 先介绍一下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的发展经历了格式化数据模型(包括层状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两个阶段,正在走向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等非传统数据模型的阶段。 层状数据模型每个节点间是一对多的父子之间的联系,比如一个父亲三个儿子;中心下的几个部门,部门里的人。网状数据模型中允许任意两个节点间有多种联系,层次模型实际上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如同学生选课,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某一课程也可被多名学生选修。关系数据模型,职工,比如我(编号,XX,性别,所属部门,籍贯),我和马薇,X晖,陈曙光等就组成了一X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 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之间具有转换(或成为映射)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网状数据库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网状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单位。记录包含若干数据项。网状数据库的数据项可以是多值的和复合的数据。每个记录有一个惟一地标识它的内部标识符,称为码(DatabaseKey,DBK),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DBMS自动赋予。DBK可以看作记录的逻辑地址,可作记录的替身,或用于寻找记录。网状数据库是导航式(Navigation)数据库,用户在操作数据库时不但说明要做什么,还要说明怎么做。例如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计划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美国前副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 副主席罗伯特·霍马茨这样评价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 在霍马茨看来,“一带一路”计划的提出,不仅有中国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还折射出中国对自身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间相互联系和 相互影响的深刻理解。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教授鲍泰利同样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我认为中国有能力为全球范围提供 公共产品。而‘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已经为促进中亚、西亚发展提 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这是中国为促进亚洲邻国、中东和北非地 区发展的一个倡议,”他说。 3月28日,中国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有了 纲领性文件。 “《愿景与行动》是全面、全方位、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勾勒出的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蓝图,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方向,”别 尔格尔说,“这份规划如果顺利实施,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完善 全球金融秩序。” “一带一路”战略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来促进资本向沿线区域流动,而联动激活的全球商业活动更将大大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 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反响积极。

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尽管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尽管古代交通和技术条件远逊于今,但商人、智者、学子、使节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和经营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大有小,但都因丝绸之路受益匪浅。进入21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丝绸之路展现的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今天,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但同时也面临新老挑战和不进则退的压力。如何巩固亚洲和平发展局面,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共识和力量,实现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背景下提出恰逢其时。 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有力促进了亚洲的和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亚洲区域合作与欧洲和北美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亚洲各个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小的阻碍。“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各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和资金流向正酝酿深刻变化,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域内和本国的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各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各国之间削减贸易投资成本与壁垒。 “一带一路”,新时期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的亮点。繁荣共进的美好未来,值得本地区乃至世界人民共同期待。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作者:————————————————————————————————日期: 2

学号:20085044013 本科学年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2008级 姓名王震 论文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指导教师张新伟职称讲师 成绩

2012年1月1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1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1) 1.2 中国光纤通信发展史 (2)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3) 2.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3) 2.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 2.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 2.4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3) 3 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3) 3.1 SDH系统 (3) 3.2 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 (3) 3.3 光纤传输距离 (4) 3.4 向城域网发展 (4) 3.5 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 (4) 4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以其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损耗低特点,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的优势,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交换、全光网络方向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 绪论 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在现代信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光子世纪”,十年内,光子产业可能会全面取代传统电子工业,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纤通信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而这一次发展将涉及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其范围更广,技术更新,难度更大,动力更强,无疑将对21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1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于1970年损失为20db/km的光纤研制出来了。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 纵观同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9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 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经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过中继站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为信号可以"再生";便于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连接;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保密性好;数字微波系统占用频带较宽等的优点,因此,虽然数字微波通信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却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三大传输手段。 卫星通信简单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无关;工作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的传输;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总分:1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5.00) 1.采用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称做 ______。 (分数:1.00) A.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B.扩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C.拓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 2.下列哪一种结构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最好的结构? ______。 (分数:1.00) A.共享内存 B.共享磁盘 C.无共享√ D.层次模式 解析: 3.下面属于并行数据库系统目标的是 ______。Ⅰ.高性能Ⅱ.高可用性Ⅲ.高扩充性 (分数:1.0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 4.下列属于粗粒度并行机特点的是 ______。 (分数:1.00) A.拥有大量的处理器 B.共享一个主存√ C.单个事务运行得更快 D.数据库一般将一个查询分配到多个处理器上 解析: 5.操作型数据和分析型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一个是操作型数据的特征? ______。 (分数:1.00) A.可更新的√ B.历史的(包括过去数据) C.支持管理决策的 D.面向主题的 解析: 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10.00) 6.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中,客户机可以使用{{U}} 【1】 {{/U}}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解析: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U}} 【2】 {{/U}} 存储在多个场地。 (分数:2.00)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史

电子息工程专业来自于军事应用。最早是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使得这门学科有了萌芽。随后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军事作战中,电子对抗与侦测逐渐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雷达研究与应用,在战争需求中飞速的发展起来。雷达是复杂无线电路系统,由于雷达的出现。通信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就是来自于雷达。没有雷达就没有今天的无线通信。事实上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为研究雷达创立的学科,也就是无线电技术。和他最接近的专业是通信工程专业。 当今雷达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复杂的电子系统,把雷达拆解了,就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所有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工程与广义信息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专门技术。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根据21世纪信息时代的市场要求于1998年确立的电子与信息类较宽口径的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已涵盖了社会诸多方面,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该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则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也将迅速发展。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新世纪。而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未来的重点将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产业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影响与地位也在随着信息化进程高速发展显得越来越巨大,成为未来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的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现代工程技术。故此,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课程必定要学好,如高数,C语言,EDA等,除此之外必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入口点,努力学精。并且接触关于信息专业的杂志,拓宽自己的眼界。

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 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一、数据库发展历史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 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 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的需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二、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针对关系数据库技术现有的局限性,理论界如今主要有三种观点 :

浅谈通信技术发展史

浅谈通信技术发展史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这么课程学期过半后,了解并掌握了一些与通信相关的知识,加以课程之余自己通过查阅书籍和使用网络工具,将通信史这一知识方面整理成以下文字,用以自我提高以及与大家共同进步。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

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通信行业的发展 通信1204 陈鹏 【摘要】通信行业是当前发展最快、最热门的行业,尤其是这两年科技的迅猛发展,软件业、IT产业和通信产业开始逐步实现全方位融合,使得全球电信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期,电信业正在大变革中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在此简单阐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应用领域和前沿动态等内容。 关键词:数字化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一.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

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现代通信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而第四代通信也开始在全球商用,第五代通信也开始在研究中。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EO、中轨道M?EO?)?和同步(同步轨道GEO?)?两大类。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由光运载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方式。80?年代以来,?由于光纤通信损耗低,?传输距离长和容量大的优点,?成为电信传输的主要手段。现在的传输网正向着智能化、数字化传输发展。数字传输

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商业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数据库的诞生和发展给计算机信息管理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革命。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发建设了成千上万个数据库,它已成为企业、部门乃至个人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同时,随着应用的扩展与深入,数据库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数据库的研究领域也已经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 30年间数据库领域获得了三次计算机图灵奖(C.W. Bachman,E.F.Codd, J.Gray),更加充分地说明了数据库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域。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溯一下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发展简史 1. 数据管理的诞生 数据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那时的数据管理非常简单。通过大量的分类、比较和表格绘制的机器运行数百万穿孔卡片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其运行结果在纸上打印出来或者制成新的穿孔卡片。而数据管理就是对所有这些穿孔卡片进行物理的储存和处理。然而,1 9 5 1 年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 Inc.)的一种叫做Univac I 的计算机推出了一种一秒钟可以输入数百条记录的磁带驱动器,从而引发了数据管理的革命。1956 年IBM生产出第一个磁盘驱动器——the Model305 RAMAC。此驱动器有50 个盘片,每个盘片直径是2 英尺,可以储存5MB的数据。使用磁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机地存取数据,而穿孔卡片和磁带只能顺序存取数据。数据库系统的萌芽出现于60 年代。当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数据管理,对数据的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的数据库管理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答案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3.0分) A.11 万亿 B.21 万亿 C.31 万亿 D.41 万亿 我的答案:B √答对 2.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 3.0分) A.1.81 亿吨 B.2.81 亿吨 C.3.81 亿吨 D.4.81 亿吨 我的答案:C √答对 3.当前,我国多少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3.0分) A.190 种 B.200 种 C.210 种 D.220 种 我的答案:C √答对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哪一年召开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5.雄安新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6.我国经济总量在哪一年超越日本?(3.0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我的答案:B √答对 7.2016年,中国()的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3.0分) A.60% B.70% C.80% D.90% 我的答案:C √答对 8.2011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设立()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3.0分) A.10 亿 B.20 亿 C.30 亿 D.40 亿 我的答案:C √答对 9.“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3.0分) A. 特 朗 普 B. 奥 巴 马 C. 希 拉 里 D.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数据库技术演变

第1章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 信息系统领域是一个“不成熟”的领域。“不成熟”这个词通常具有消极的含义,因而公开使用这个词不得不多加小心。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将信息处理的历史与其他技术领域的历史进行比较的话,就没有争议了。我们知道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主要是当时的帐房先生用来表示所欠法老谷子的多少。当漫步在罗马市区,我们就置身于两千多年前土木工程师所设计的街道与建筑物之间。同样,许多其他的领域也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因为信息处理领域只是从6 0年代初期才出现的,所以,历史地来看,信息处理领域是不成熟的。 信息处理领域的年轻性表现之一就是其倾向于面面俱到。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细节都正确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坐享其成。这就好象是说,若我们知道如何铺水泥、如何钻孔、如何安装螺母与螺栓,就不必操心桥梁的外型与用途了。如此态度会驱使一个成熟的土木工程师发疯的。 数据仓库的历史是伴随某种发展过程开始的,在此发展过程中,业界中人士所考虑的是投入更大的力量。更大规模的体系结构正在被勾勒出来—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数据仓库处于中心地位。最好从一种广阔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体系结构,而不是从某种细节去认识。 1.1 演化 有趣的是,决策支持系统( D S S)处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进程的结果,而且它仍在继续演化。D S S处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计算机发展的初期。 图1 -1表明了从2 0世纪6 0年代初期直到1 980年的D S S处理的演化进程。在6 0年代初期,创建运行于主文件上的单个应用是计算领域的主要工作。这些应用的特点表现在报表和程序,常用的是C O B O L语言。穿孔卡是当时常用的介质。主文件存放在磁带文件上。磁带适合于廉价地存放大容量数据,但缺点是需要顺序地访问。事实上,我们常说,在磁带文件的一次操作中,1 00%的记录都要被访问到,但是只有5 %或更少的记录是真正需要的。此外,访问整条磁带的文件可能要花去2 0~30分钟时间,这取决于文件上是什么数据及当前正在做什么处理。 大约在6 0年代中期,主文件和磁带的使用量迅速膨胀。很快,处处都是主文件。随着主文件数量的增长,出现大量冗余数据。主文件的迅速增长和数据的巨大冗余引出了一些严重问题: ■需要在更新数据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程序维护的复杂性。 ■开发新程序的复杂性。 ■支持所有主文件需要的硬件数量。 简言之,属于介质本身固有缺陷的主文件的问题成为发展的障碍。如果仍然只用磁带作为存储数据的唯一介质,那么难以想象现在的信息处理领域会是什么样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