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名师辅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名师辅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名师辅导

视频讲解区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1课、小数乘整数第2课、小数乘小数第3课、积的近似数第4课、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5课、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第6课、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

第7课、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第8课、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9课、小数除以整数第10课、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除法第11课、整数部分不够商1的除法第12课、一个数除以小数第13课、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除法第14课、商的近似数第15课、循环小数第16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17课、解决实际问题第18课、整理和复习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19课、不确定性第20课、可能性的大小第21课、根据随机现象结果进行推测第22课、掷一掷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23课、用字母表示数(1)第24课、用字母表示数(2)第25课、用字母表示数(3)第26课、用字母表示数(4)第27课、用字母表示数(5)第28课、方程的意义第29课、等式的性质第30课、方程的解第31课、解简单的方程第32课、解稍复杂的方程第33课、实际问题与方程(1)第34课、实际问题与方程(2)第35课、实际问题与方程(3)第36课、实际问题与方程(4)第37课、实际问题与方程(5)第38课、整理和复习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39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40课、三角形的面积第41课、梯

形的面积第42课、组合图形的面积第43课、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第44课、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45课、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第46课、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第47课、封闭曲线上植树的问题五年级上册配套资料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微课视频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一课一练及答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五年级上册全套单元、期中、期末试卷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清单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面积的估算》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五课时面积的估算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0页例题5,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面积之后进行教学。 (二)核心能力 通过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和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来求图形的面积,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方格纸,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估算不规则树叶的面积范围并计算面积。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估算,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进行估算面积。 (四)学习重点 借助方格纸,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五)学习难点 将不规则图形看作合适的多边形。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面积的估算》名师教学课件、印有树叶的方格纸一张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向父母解释你是怎样估的。 (2)找一片树叶,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向父母解释你是怎样估的。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求简单图形和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

但是生活中还有着各种各样更复杂的平面图形。就例如咱们学校秋天一到,到处都是飘落的树叶,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树叶带入数学课里来研究,咱们应该怎样求出一片叶子的面积呢。(PPT出示叶子) 咱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学校落叶的具体情境增加趣味性,增加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与已学的知识形成联系。】 2.问题探究 (1)方格纸探索树叶的面积。 ①探寻估算的参照物 师:你能用公式计算这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吗?你有办法估计这片树叶的面积吗? 先让学生估一估,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你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例如学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cm2。 预设:可以用学具小正方体的一个平面是1cm2。看看大约有多少个。 还可以用橡皮去衡量,每块橡皮的面积约是6cm2,可以用此来估计。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估计这片树叶的面积,但是都不够精确。 师:有谁记得咱们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用到的最原始也是比较精确的方法。 预设:方格纸数方格,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用到了验证面积。 首先在方格纸上描出叶子的轮廓图,方格纸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2。(PPT展示) ②确定大致范围 师:观察图片并想一想,深绿色和浅绿色的部分有什么不同?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深绿色表示一格,浅绿色表示不满一格的。我们学过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 追问:谁能数一数各有多少格?然后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出叶子的面积吗? 预设:满格是18格,不满一格的也是18格。这片叶子的面积一定大于18cm2,一定小于36cm2。 师:请你根据同学的回答快速计算出叶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电子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小学1至6年级数学名师辅导全集[视频]

小学1至6年级数学名师辅导全集[视频] 小学1至6年级数学名师辅导[视频]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名师辅导视频全45集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数一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比一比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分一分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位置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一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认数(一)1.1~5的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认数(一)2.几和第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认数(一)3.0的认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认数(一)4.>、<和=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二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认数(一)5.6~10的

认识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三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复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分与合1.2~5的分与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分与合2.6、7的分与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四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分与合3.8、9的分与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分与合4.10的分与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五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复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2.有关0的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六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3.有关6、7的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七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4.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16—2017学年上册 五 年 级 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 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 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 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 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3.5元 × 3 10.5元 35角 × 3 105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

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 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12×12=14; 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

“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咱们现在来玩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怎么样? 生:好! 师:请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摸10次,每次摸出的球给同学们看清楚,放回盒子里摇动一下后再摸。谁摸到的白球多,谁就获胜。(教师边讲边示范)谁想参加这个游戏? (教师选男女生代表各一名。男生摸的盒子里装了3个白球,3个黄球;女生摸的盒子里装的全部是白球。) 师:下面的同学要记清次数,可要当好监督员哟! (学生摸球。比赛结束,女生获胜。) 师:女同学获胜!男同学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气! 师:为什么不服气? 生1:为什么女生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 生2:女生每次摸到的是白球,那个盒子里可能全部是白球。 师:是吗?咱们打开盒子看一看。 (教师一一打开盒子检验,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概括。) 师: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2号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那就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呢? 生1:游戏里是摸到白球多就获胜,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女生无论怎样摸都可以获胜。而2号盒子还有黄球,那就有可能摸到黄球,所以男同学会输给女同学。生2:女同学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00%,男同学那个盒子里有3个白球,3个黄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50%,所以不公平。 师:你们认为从哪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师板书:可能性) 生:1号盒子。 师:这个游戏确实不公平,那么我们要怎样设计才公平呢?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猜想验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生1:打乒乓球。 生2:打篮球。 生3:踢足球。 师:足球比赛时哪个队先开球,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知道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来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3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 一、教材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包括:1、量的初步探究;2、多边形;3、小数;4、分数;5、图形的位置关系;6、数的认识与运算。 其中,第一单元主要围绕量的初步探究展开,包括:1、认识度量衡;2、认识长度;3、认识重量;4、认识时间;5、认识容量;6、认识温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度量衡,掌握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量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2.了解小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及应用。 3.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分数的转化。 4.认识各种多边形,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能够正确地分辨和绘制各种多边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度量衡及各量的单位,并掌握换算方法。 2.掌握小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及应用。 3.掌握分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及应用、分数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了解量的概念、单位和换算方法。

2.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加深印象。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思考、讨论、提出问题。 2.在教学中,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让他们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结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度量衡 1.认识度量衡的概念和作用。 2.认识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量的单位,并掌握换算方法。 第二课时: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2.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三课时:小数的四则运算 1.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四课时:认识分数 1.认识分数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2.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第五课时:分数的四则运算 1.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 堂教学实录9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2.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

3.(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 4.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书上80页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 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 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 去139.5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 学生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回答) 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 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

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合作交流,研究探讨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容易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已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2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可能性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八单元:总复习 - 1 - 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2 批注二、互动新授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 3.5×3=10.5(元)。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 =10.5元。(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3.5元× 3 10.5元35角× 3 105角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10篇) 教案即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那么关于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

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材分析】 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编排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再求面积。因此教材的编写跨越了数方格的感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己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时。对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去酷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明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肯定写过五年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共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6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控制用分数表示详细情境中容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办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感触数学思量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控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决定现象中感触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教师把一个红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 生:相等。 师:假如放入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吗? 生:不相等。 师:我们这节课来讨论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教学例1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爱打乒乓球吗?假如让你来当裁判,你会用什么办法确定由谁先发球? 出例如1场景图,提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场景再现) 师:用猜左右的办法确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研究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办法确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发动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小学1至6年级教学数学名师辅导全集[视频]

小学1至6年级数学名师指导全集[视频] 小学1至6年级数学名师指导[视频]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名师指导视频全45集[苏教版 [苏教版 [苏教版[苏教版[苏教版[苏教版 [苏 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小 学一年级数学]小学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 年级数学]小学一年 级数学]小学一年级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 学 (上)第一单元数一数 (上)第二单元比一比 (上)第三单元分一分 (上)第四单元认地点 (上)练习一 (上)第五单元认数(一)1.1~5的数 (上)第五单元认数(一)2.几和第 几[苏教版 [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 学]小学一年级数学 (上)第五单元认数(一)的认识 (上)第五单元认数(一)4.>、 & lt;和= [苏 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二 [苏 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认数(一) 5.6~10的

认识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三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复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 分与 合 1.2~5的分与 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 分与 合、7 的分 与 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四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 分与 合、9 的分 与 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分与合的分与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五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复习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2.有关0 的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六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3.有关6、7的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练习七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4.有关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 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完整版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燕子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10 3 5角 × 3 × 3 1 0. 5 元÷10 1 0 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