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表现

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表现及对策分析一、前言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外加,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难题知识。北京师范大学的申继亮、辛涛、林崇德等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对教师素质及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学科性知识、教育性知识、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①其中教师的学科性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比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一个人最佳的知识结构, 主要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为基础。由于学科不同,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即教师应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的技能、技巧,了解这些基本内容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二是指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点与联系即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及其性质和逻辑关系;三是所教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即教师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原因,了解本学科对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四是本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即教师需要掌握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作发现过程和成功的原因。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又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进行教授的,同时教学的最终绩效也是用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因此,对于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初任教师而言,初任教师对本体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是学生衡量初任教师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学校考察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可见,本体性知识对初任教师尤为重要。

二、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表现

(一)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①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论纲》,143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

1、问卷的来源

本文问卷是对“初任教师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问卷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相

关项目研究。

2、问卷的组成

此次研究的问卷分三个模块进行调查:(1)初任教师职业操守;(2)初任教

师的教育教学能力;(3)初任教师专业理论基础。而本论文主要从初任教师教育

教学能力模块和初任教师专业理论基础模块提取涉及初任教师本体性知识的部

分进行研究的。

3、问卷的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分别向红河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小学文科教育专业和小学理科教育

专业的实习生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问卷率为97%。

4、问卷的处理方法

此次调查对问卷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SPSS数据处理技术

5、、对问卷数据统计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优于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②,然而通过深入实际进行观察、了解,却发现本体性知识的掌握也不容乐观。如下表:

表1

②李琼:《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专专长:对职业知识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和扎实的教育理论是教师本体性知识(广义的)的基础,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初任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基本过关,但是存在不足。即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思想与本质内涵,教师往往是“教什么会什么”。对于教师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学科概念、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所教学科的思想方法的把握,学习与体会所教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更为重要,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比较强调的方面。然而仅有16.5%的初任教师能给自己的学科专业功底和教育教学理论打5分,尤其是初任教师的学科知识有高达35.1%的教师给自己打的是3分,有47.4%的初任教师给自己打的是4分。也就是说只有16.5%的初任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完善的,而还有47.4%的初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体性知识是欠缺的,更有35.1%的初任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新知识是不足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三分和四分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展现不出知识的真谛,而且学生也不解渴。

本文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自己编制访谈提纲并选取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实习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的选取是随机的,访谈数量为30人,科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语文科和理科三个专业各10人,由访谈结果可知,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课前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三个过程中。

(二)初任教师在课前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过程中本体性知识不足的表现

1、课前备课过程中本体性知识不足的表现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关键环节,而且体现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否扎实。很多人认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备课无关,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需要备课,但是通过对初任教师在教育实习期间的观察,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本体性知识提取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初任教师本体性知识不足的表现众多,具体表现为:

第一,对所教学科知识不能进行质的消化和吸收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所教学科目标及教材知识把得当的仅占23.7%,还有56.7%的初任教师在对所教学科目标及教材知识的把握存在问题,甚至有19.6的初任教师可以说是对所教学科的目标和教材知识没有掌握的前提下便开始了备课。结合深度访谈的结果发现,初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是为了备课而备课。备课的方式采取的基本是从上网搜索,并进行简单的复制与整理,然后写下每一句在课堂里要讲的话;备课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小时,更有甚者只花几分钟就将一堂完全没有理解学科知识的课备完。这不仅把上课变为念课,而且明显的表现出初任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根本对所教学科知识不能进行质的消化和吸收,不是把所教学科知识内化,而是用现有的水平来呈现专家的教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自己含糊不清,对学生的提问避而不答,教学效果的下降。

第二,把握重难点的准确性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初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所教学科重难点的准确性不高。不能把握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师任然占有28.9%,有48.5%的教师虽然能把握所教学科的重难点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初任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重难点的把握基本上依据专家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建议,不基于个人思考,也不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难点的把握不仅不准确而且不正确,根据初任教师自身的学习水平来确定与准备重难点。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学科知识的价值,当然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亦有所偏差。

第三,对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的了解渠道单一,教学设计不能突出本学科的特色

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是帮助掌握学科基本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所教学科与顺应时代的潮流使教育与社会发展、信息发展的重要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促进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建构。然而初任教师对本学科的了解仅局限于上网搜索或是简单的查阅书籍,对本学科的了解单一。

基于这样的不足,初任教师形成的教学设计往往不能突出本学科的特色。教学设计的普适性强,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例如,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突出生命的主题,仅仅是在缤纷的语言下,穿插着教学内容。学生体会不到生命,只是一味的接受。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却不能创新,一个生物课的教学设计更像是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

2、上课过程中本体性知识不足的表现

上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就是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能检测出教师的知识结构。初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其中本体性知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科知识不足,出现知识性错误

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不足,常常出现知识性错误被学生提出的尴尬局面。例如,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一位教生物的实习教师在讲解“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鸟的翅膀正确的是翼,昆虫的才是翅膀,而

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不能区分,都用翅膀来代替。在讲解鸟的体型的时候,初任教师试图将所学知识前后联系,但由于学科知识的不足,不仅前后知识联系不紧密而且还不正确。例如,“空中飞行的动物”的前一节内容是“水中生活的动物”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节中,已经学过鱼的体型是梭形,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一节内容的时候,初任教师利用鱼的体型来引入鸟的体型。学生回答鸟的体型是梭形,但是初任教师否定了学生的回答说是流线型。事实上,鸟的体型和鱼的体型是一样的,都是梭形,只是为了区分鱼和鸟,把鸟的体型说成是流线型。初任教师在学科知识不足的情形下,教授了模糊的概念与知识。尽管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都是看似简单的错误,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恰恰是一些简单的错误误导了学生。学科知识是课任教师教学的中心,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仅不能把本学科的特色突出出来,而且误导学生。因此,初任教师必须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不能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

根据调查显示,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不能体现教学个性,有83.5%的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以下情况: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什么会什么”,很少涉猎不教的学科,因而也就谈不上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初任教师的教学内容如果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初任教师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你们某某科的老师已经讲过了,在这我们就不做研究了”,或是对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直接避而远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

科之间融合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综合化,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可是初任教师由于缺乏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教授除了本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学生就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相关的知识,因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法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三,对本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掌握不到位

如上表,有26.8%的初任教师不能较好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初任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所教学科的思想与本质内涵。例如,作为数学教师,仅仅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无法沟通迁移,给人一种“不解渴”的感觉。可以从“群”的高度来理解四则运算在不同域上的运算定理,但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只是在概念上讲概念,大部分初任教师在讲解概念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实例,然后简单的对概念进行分析或是用很多例子让学生总结,而学生呢只是照着教材念一遍,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一遍。对概念这样简单的讲解,导致了已经教授过的概念在运用的时候,学生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出现只知道背概念,不会理解概念的深层含义,无法让学生真正发现知识的奥秘,无法理解学习的价值。加之,初任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信息与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初任教师由于在职前教育的过程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体现时代性,也无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时代性。

3、课后反思过程中本体性知识不足的表现

课后反思过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步骤。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上。教学监控

能力强的教师必然认真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上过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自己上的课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但是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体性知识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课后练习题设计能力不足

从上表的数据可知,初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有35.1%的教师注重课后练习,而64.9%的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后习题不重视。课后习题是检测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后习题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自己在教授某个知识点时的方法。但是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初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只是为了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而不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初任教师在设计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就是直接的从教科书上或是参考书上摘抄习题让学生练习。虽然在摘抄的过程中会进行简单的筛选,但是初任教师由于对这个环节的忽略加之对课后习题设计能力的不足,初任教师给学生的课后习题出现了太过简单(仅仅是概念的背诵)和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两级分化现象。不能真正的达到检验的效果,当然,在这样的习题下也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改进教学效果。

第二,对课后作业反馈情况的处理能力欠缺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提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正确的处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进度(对知识的掌握好坏)即时调

整学习方法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将作业分成不同的类型,对知识接受以及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初任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初任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仅停留在简单的根据答案判定对错,不针对学生的作业对个别学生做针对性的评价。另一方面,初任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很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统计或是分类。基于这样的问题,初任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处理仅是完成简单的任务,对学生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处理能力欠缺。这样初任教师无法全面深刻的检验学生,也无法获取有效的反馈信息,不能对学生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即时的纠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如果教师没有即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纠正,学生便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对课后的教学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

如上表所示,初任教师在课后基本上都进行课后反思,但是反思的质量和效果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了仅有39.2%的初任教师能够客观具体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43.3%的初任教师对课后的教学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还有高达17.5%(2分和3分的)的初任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仅仅是为了有完整的教案结构或是按部就班的加一个教学反思过程,而没有真正是为了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而反思。

在当今经济、政治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文化多元化,人才高素质的信息社会里,在教育领域方面,教学评价也逐渐实现多元化。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体现,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但是初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评

价基本上是基于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随堂测试或是简单的提问(提问的内容基本上是教材中已经形成的概念,缺乏运用)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用测验分数来评价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生的创造性的答案,墨守成规,只相信参考答案,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对初任教师本体性知识欠缺的若干对策

(一)高校培养师范生层面

1、改进高校培养师范生的课程设置

随着对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师范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的深度和速度似乎仍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现今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的功能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结构也不尽合理、课程内容陈旧,重学术性轻示范性、重理论轻实践和重知识轻能力。而现行教育专业的课程一般由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学科平台课三个模块构成,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缺失,所培养的师范生知识结构单一,创新精神不强。为此,必须基于中小学教学新增内容,调整、充实师范院校课程的内容,帮助师范生储备源源不断的水。为了应对传统课程设置的不足,高校课程设置应从传统的三大模块到“五维一体化课程体系”③。“五维”即以各种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不同,把整个课程分为:通识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体”即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一体。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科学性,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不仅“专”而且“博”,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实践性。

2、优化实践教学加强本体性知识的运用

实践教学是高校师范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师范教育各专业的正确办学方向及培养规格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师范生受到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锻炼,增进对本体性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良好品德,为成为合格的师范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步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操作性、实践性、发展性强的比较符合师范教育各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的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整体规划专业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整

③程永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

合,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本体性知识的运用,加深和巩固对本体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改进职前教育对师范生本体性知识的教学

作为教学课程,为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进行教学法加工,使之转化成为易于认知的“教学形态”。所谓师范性,就是要培养和锻炼未来的教师,学习并善于完成这种转化工作。这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的重要体现。④如果在师范院校的课堂上,教师既重视知识的演绎,又不忘学科思想方法的归纳,观察、实验、猜想、探索与推理、证明兼顾,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眼光,帮助他们形成学科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大有裨益。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耳濡目染,日后自己踏上讲台,就会师行徒效。类似地,如果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学以致用,职前获得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在职后真正发挥作用。

4、尽量多的组织活动增加师范生的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灵魂,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扎实与广博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发展。所以,师范生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尤其是本体性知识的提高与完善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构建学校教育实践的重要作用,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教育活动直接强化知识的理解,增强师范生对教育实践的模拟,加深本体性知识的学习。学校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能力,尽量多的组织教育活动,让师范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动化的深化本体性知识。

实际上,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总是综合发生作用的。所以,将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相关学科知识的过程,演变成依据学科知识探讨教学方法的过程,或者综合运用三类知识的案例分析过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

(二)个人层面

④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上海:课程.教材.教法,2006.

1、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力,它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学反思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所谓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总之,应当积极关注初任教师的发展和需要,精心培养初任教师。这样,我们就能够造就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2、及早加强和完善个人的本体性知识

初任教师个人要及早加强和完善个人的本体性知识,首先,重视知识的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基础。其次,加强自我学习,把自学当做一种内在需要,积极主动的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基础。再次,增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通过相互激励、竞争和帮助,共同进步。

3、努力使本体性知识实现现代化

师范生要实现本体性知识的现代化,要具有现代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现代化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是“一切艺术中最广博、最复杂、最必需的艺术”。知识具有发展迅速、内容丰富、更新周期短的特点,教师要努力形成专业发展意识,自觉对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学习,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现代化。

教师必须具有教书育人的本领,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最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地指导和培养年轻一代,并在此过程中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以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塑造现代化的人才。

4、积极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扩大知识的广度

有宽广的文化知识,是现代化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它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知识、外国语等。宽广的文化知识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倍增,知识高度分化和综合的时代特征下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能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各方面的知识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各学科间的知识也日益渗透,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教师,真正要教好这一学科,必须有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持。所以,每一位初任教师教师应当

把相关学科知识作为自己知识结构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积极主动扩大自己的本体性知识。

四、结语

21世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在中小学教师总量初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教师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初任教师扮演着“人之师、人之范”的角色,所以,师范生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尤其是本体性知识的提高与完善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基础教育的发展给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师院校,只有加大对基础教育现状的研究力度,深入探讨未来基础教育发展、演变的规律,使自身的改革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前瞻性,才能应对基础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做好初任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导论[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6期.

[3]衷克定.申继亮.辛涛.论教师知识结构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1998

年第3期

[4]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上海:课程.教材.

教法,2006.

[5] 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J]. 上海: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1期.

[6]冯善斌.河南教育[J],2002年第7期.

[7]罗润生,杨云苏. 教师知识种类和结构研究综述[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

[8] 李赫.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第8期.

[9]王媛.论理工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

[10]林建成.论新时期教师知识结构的转换和优化[J].人民教育,2000.

[11]刘振怀.浅谈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2]方鑫,陈素风.浅析教师知识结构的现代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1.

[13]武美琪.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J].安徽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第6卷(6).

[14]丁小明,严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

10期.

[15] 王桂青. 论教师知识结构的现代化[J].宁波大学学报,2004.

[16] 刘翠平.新课程与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

意见:1、数据来源未作交代,并且分析的表现力不强;

2、斟酌词句,仔细修改;

3、完善结构。

信息安全学习总结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_信息安全学习总结信息安全培训是效果最快最显著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信息安全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一) 4月24日,学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培训基地进行信息安全实战班培训。本次培训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举办,虽然仅仅为期五天的时间,但我受益匪浅,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考核取得了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师资格。 本次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会分布式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训老师从中石化、中海油、核电、政府信息中心、安全部网络警察等真实案例出发,利用NetMeeting展示和WINDOWS20xx虚拟环境进行学员间的攻防演练的授课形式,对信息安全从合规化建设入手到影响信息安全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解析。 通过本次CISP培训,我对信息安全领域知识和技能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学校信息安全的布置和设置能够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浪费,维护校园网络的良好运行,为高效能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出贡献。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是,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为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如同瘟疫般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代码的广泛传播,涉及到计算机的犯罪案件迅速增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鉴于此,对

于初入建行的我们而言,学好银行信息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下午,个金部的周经理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有关银行的信息安全知识,并介绍了建行的邮件都办公系统的使用方法,周经理的讲授深入浅出,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建行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下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常犯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错误,比如:开着电脑离开,就像离开家却忘记关灯那样;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邮件,好奇打开邮件附件;使用容易猜测的口令,或者根本不设口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报告安全事件等等。也知道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信息安全方面该如何要求自己:1、建立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意识和正确认识2、清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风险3、遵守各项安全策略和制度4、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信息安全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出现一点问题,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还会对人民的财产造成威胁。因此,作为金融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而对于我们建行员工而言,必须学好银行信息安全知识,能正确识别相关风险并及时报告,防微杜渐,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安全心得体会(三) 4月24日,学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培训基地进行实训。本次培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举办,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仅仅为期五天,但是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让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理解,并通过考核取得了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师资格。对于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本次培训主要任务是学会分布式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老师通过沟通了解,有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

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侨法意识,贯彻执行好党的侨务政策和侨务法律法规。##年5月至10 月,中国侨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举办 了“全国侨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此次竞赛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答题卡704367 份。竞赛活动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竞赛活动基本情况本次竞赛在全国各级侨联、司法部门、普法办高度重视下,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使宪法和侨务法律法规知识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参赛活动呈现了参赛面广、参赛人员多、答卷质量好的喜人局面。广大参赛者普遍反映,这项活动时机好、主题好、组织发动好,学习了知识,提高了素质,收获很大。 1、从填写答题卡的情况看,参赛覆盖面广,有31 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参赛,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参赛,其中中央企业有105 家参赛。 2、从参赛人员看,参加人数不仅多,且参与层面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参赛群体涵盖了工人、农民、公务员、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学生、教师、及城市街道社区居民等各阶 层人士,很多单位都是领导干部带头答题,可谓是全民动员,全员参与,为宣传贯彻好侨务法律知识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3、从判卷情况看,答题质量好,答题卡正确率在96%以上达到60 余万份,全国有15 个省份答卷份数过万份,其中云南省、浙江省答卷均超过10 万份。 二、竞赛活动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重视,部署到位各地侨联组织和司法部门在接到竞赛通知后,立即行动,成立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迅速转发通知,明确工作步骤、部门责任、活动方式和学习内容等。一些省区市和地市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听取工作汇报,主管领导亲自抓落实,省侨联、省司法、普法办专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各部门的参赛工作给予指导和协调。通过参赛,各部门始终把竞赛答题过程作为学习侨务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公众侨法意识、强化维护侨益责任、提高维权人员素质的过程,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部门配合,组织到位为使竞赛活动取得实效,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的部门配合。一是注重主办单位之间的配合,本次竞赛中,中国侨联、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密切配合,从活动策划到组织实 施、从学习宣传到竞赛答题,从出题、阅卷到抽奖、颁奖,在竞赛活动的各个阶段,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使得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各级侨联作为具体承办部门,积极主动与各级司法厅(局)、普

培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培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目前,所有的幼儿园都很重视园内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国内专家一直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昨天下午在济南的培训,黄谨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Involved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上周五在幼儿园和老师们研课,其中有一个老师提出"空气无处不在"有科学错误,证据是"把玻璃制品、铁制品放入水中并不会有泡泡冒出,说明没有空气"——其实只是相对还是绝对而已,说"空气无处不在"没有什么错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运用所有的手段检测所有的物品是否有空气,也没有必要。昨天开会与一园长朋友一起坐,她问我:立方体必须是实心的物体吗?据她讲,在他们本地区教研的时候,有位领导是这样讲的,老师们也不是很清楚。——所谓的立方体应该是指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物体,与物体是否是实心的没有任何关系…… 举上面两个例子只是想要说明,现阶段制约很多幼儿园老师设计组织科学数学活动的是教师学科知识的欠缺,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有人

这样举例说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中的"水",条件性知识好比"怎么倒水",实践性知识就是倒水过程中的经验。虽然我们一直重视教师是否拥有"一桶水",但由于诸多原因,教师的"一桶水"明显的偏少或者"水质"偏差。因此,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缺乏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我们都需要补课。

保险基础知识个人总结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分类: 1)原因: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技术风险 2)标的:财产,人身,责任,信用风险 3)性质:纯粹,投机风险 4)社会环境:静态,动态风险 5)行为:基本,特殊风险 2.风险特征:不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可测定性、发展性 3.风险管理: 1)对象——风险 2)主体——任何组织、个人 3)过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 4)目标——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损失前目标、损失后目标) 4.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进入“国际化(全球化)阶段” 90年代,购保险与其他风险管理组织行为相融合 5.风险管理方法: 1)控制型:避免,预防,抑制 2)财务型:自留风险(主动自留、被动自留),转移风险 二、保险概述 1.保险定义: 1)法律角度——合同行为 2)风险管理角度——风险管理方法 3)经济角度——分摊意外事故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 2.保险要素: 1)可报风险的存在(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有导致 重大损失的可能、不能使大多数标的同时遭受损失、具有可测性) 2)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3)保险费率的厘定(公平、合理、适度、稳定、弹性原则) 4)保险准备金的建立(未到期责任、寿险责任、未决、总准备金) 5)保险合同的订立(保险关系存在形式、权利义务的依据) 3.保险特征(互助性、法律性、经济性、商品性、科学性) 4.保险分类: 1)实施方式:强制保险;自愿保险 2)标的:财产保险(财产损失、责任、信用保险);人身保险(人寿、健康、意外伤 害保险) 3)风险转移层次:原保险;再保险“二纵” 4)承保方式:共同保险“一横”;复合保险,重复保险“一横” 5.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功能:财产保险的补偿,人身保险的给付 2)资金融通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社会保障、社会风险、社会关系、社会信用管理 6.产生发展: 1)最早——海上保险。14世纪中叶,意大利。 2)“黑瑞甫”制度——火灾损失互相负责赔偿的制度,巴蓬“现代保险之父” 3)基尔特制度、公典制度、年金制度——人寿保险,埃德蒙哈雷 4)保险密度: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反应保险普及程度鹤保险业发展水平 5)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10.1正式实施 三、保险合同 1.定义: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特征:

个人信息保护知识

?时刻警惕,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不要随便泄露。 ?网络上泄露信息可能会很危险。 各种推销电话的骚扰,各种莫名其妙的广告信息通过四面八方传播过来,甚至有人用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经济犯罪,到底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人信息? 1、不填写各种所谓的市场调研里面的个人信息,即使有奖品发放,也绝不把手机号码、姓 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泄露出去。 2、不随便把身份证复印件交出去,需要办理信用卡、收入证明之类的,必须在身份证复印 件注明:只用于此用途;用身份证的时候,最好不要让别人拿着身份证离开你的视线。 3、收快递的时候,尽量把带着名字和电话、地址的封面销毁;发快递的时候,事先和对方 沟通好,发件方的信息尽量少透露。 4、朋友圈投票尽量不投;不明来源的文章链接和二维码不点击也不扫码;qq、微信、网站 等尽量少的填写信息。 5、不随便下载APP和各种网站资源;网上设置各种用户名尽量不实名制;不可信的wifi 不要连接。 6、如参加必须登记姓名和电话的活动或会议,一定告知对方,不许泄露信息,否则追究责 任;在网络上发各种信息时不发家人的图片、电话、姓名、住址等,尽量少炫耀。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进而导致财产受损失。因此,保护个人信息,防范个人信息泄露至关重要,这里给大家提供几条防止信息泄露的小妙招: 1、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或其他隐私信息,千万不要把这些信息通 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这个人表现得多么可靠。任何时候请牢记:合法的组织不会问你这些细节,因为他们已经获得必要的信息,或可以其他的方式来获取。 2、忽略网上你不认识的“朋友”,因为他们可能是骗子伪装而来。因此,务必要 小心在社交网络和与就业相关网站发布履历和联系地址等信息,因为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引起相关损害。

新学习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新学习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 究-中学数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彭荣 (重庆市渝北区白岩小学校,重庆4011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学中本身存在或因课改产生的问题接踵而来,面对这些问题,教学主体即教师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自身的改变。在这些教学的问题中,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就是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问题了。本文主要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28-02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就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即为数学知识,包括可通过语言进行传授的数学知识和无法进行言传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师所具有本体性知识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中,有一个理念深入人心,那就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观念被人称为桶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人开始对桶论提出质疑,认为教师所拥有的水不该是死水,教师的水应当是随着教育的不断进行而不停更新的,应当是一汪活水。还有人认为教师拥有多少水对学生来说没关系,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找水,这样即便教师没有水,也可以帮助学生或者指导学

法律知识教育心得总结精选5篇

法律知识教育心得总结精选5篇 普法的学习务必要有针对性,要有所的有所获,对于个人来讲, 在普法学习中受益匪浅,透过学习学习不仅仅认识和纠正了自身所存 在的一些法律盲区,同时透过学法能够很好的指导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对日常起居工作所产生的用心影响是明显的。下面给家分享一些 关于法律知识教育心得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法律知识德育心得总结1 学校开展了法制教育的中小学讲座,有更详细青少年儿童的说明 了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利空因素,有进一步为我们这群莘莘学子学子洗脑。 警官讲的其中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个男孩逃课是家常便饭,屡 劝不改,之后索性辍学了。又结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混混,整 日游手好闲,从家里拿钱消费。其母只好托亲戚给他找了份工作,可 他不领情,仍旧宅在家里,并从竹木市场买了一只兔子回来,整天窝 在家里,想宝贝似的照顾它,母亲没有给他好脸色看清楚。有天他回家,看见笼里的乌龟死了,他泪流不止并且以为是他母亲蓄意杀害的。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决定为兔子报仇。那晚他母亲下夜班回来,他残忍的将她杀害,并抛尸山野。 为什么会将自我的亲生处决母亲杀害这是天地不容,大逆不道的,既然就失去了人性,可是他又为什么会为一只兔子的而哭泣呢?又有谁 替他想过?家长有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经过吗?别光看我们青少年个头 不小,可是人格还是幼稚的很,有很多的困惑。不成熟的心理即便对 青少年造成很大危害。所以表示心理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 要因素。当然家庭教育也脱离不了干系。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 更多的道理都是从家里熏陶到的。然而此刻的家长忙于事业,满足了 孩子的物质生活去忽略孩子的精神世界,没有尽到为人家长应尽的职责,这也是让人则感到悲哀的。社会生活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冲击的 一个因素,如果他没和街头混混非得在一齐,而是结交一些良师益友,

保险基础知识-总结的很详细

保险基础知识 第一节保险概述 一、简述保险的含义及分类。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是以契约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属于经济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保险的属性,是保险的本质性的东西。 从本质上讲,保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表现在:(1)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商品交换关系;(2)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关系。 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损失分摊方法,以多数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使少数成员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分担。 从法律意义上说,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即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被保险人以缴纳保费获取保

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保险人则有收受保费的权利和提供赔偿的义务。

由此可见,保险乃是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统一。 根据保险标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后,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从广义上讲,财产保险是指除人身保险外的其他一切险种,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实偿性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而没有甚或来源是给与物质帮助、维护即本身获得各种制度的总称。我国《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与社会保险相对应,商业保险通过订立保险合同、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二、试卷内容的结构分析 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10分) ?文本解读 ?作业设计与命题 ?教学诊断和评价 本体性知识 ?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改编的内容,拓展的内容,综合的内容,教材知识点教学需要的上位知识。 ◆五、六年级的教材内容 文本解读 题型和前两年一样,倾向于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更强调新旧教材变化的对比解读。

作业设计和命题: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表现性评价试题:(题目的设计意图,学生可能的策略,怎样设计评分标准) 小胖用计算器算两个两位数的乘法,积是455,但忘了是哪两个因数,只记得它们都小于50. 小巧说, 能用计算器找出两个因数,从7×64试起. 老师说, 7和64都不可能. 老师说了三个理由, 你认为老师说的理由是: ①②③ 你能用计算器很快找出小胖的两个因数吗?把你每次试的算式和结果都记录在下面,试的次数越少越好. (1).“三角形”这一概念,小学教材中是如何呈现定义的?在数学体系(或中学)中它的定义是什么? 5% (2)《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之上……”请你选择上表其中的一课时,简述如何了解学生的教学起点。5% (3)根据教学起点分析,设计这节课新课展开环节。25% (4)基于为学生后序学习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设计一道本节课的练习并说明意图。5%

(5)例举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典型错例,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10% (6)根据你定的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出一题创新检测题,并说明设计意图。10%

2011军转干考试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

2011军转干考试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 1. 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 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关于教师条件性知识的思考

关于教师条件性知识的思考——内涵及培养与提升对策 郭秋月 【摘要】:教师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教师通过这些知识将自身所具有的本体性知识以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在当前教师中仍然存在缺失,本文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入手,分析其含义与重要性,着眼于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与策略。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师条件性知识教学过程教师评价系统 【分类号】:G451.1 【DOI】:CNKI:SUN:PXYJ.0.2009-05-036 【正文快照】: 一、关于教师条件性知识1.教师条件性知识研究的发展。早在1958年,科根的研究就认为教师有条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安排,会使学生有较大的收获。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学习动机及其它影响学习因素的了解、掌握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明显的相关。例如,有人发现教师对学生 全文下载:CAJ格式(推荐)PDF格式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辛苦,“时间加汗水”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知识化向专业化转变,由知识层面上升到素质层面,也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之学生更为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专业的技能。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切记,“第二次加工”、“回炉处理”是教育工作最大的忌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教育学解释,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鲜活经验的累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为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增强高师教育学教学实效的方略 2010年第5期 在高校,高师教育学课堂却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教学低效现象,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及探究意识,满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使教育学更好地发挥在师范教育中的应有作用,其方略如下: 一、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拓展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拓展 一、关于给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及其拓展的培训意见 1、培训内容 (1)帮助教师们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及其结构,包括能够解答教科书(如人教版12册)所有的练习题和复习题。 (2)帮助教师们正确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中容易误解的数学概念与有关知识,使他们的小学数学知识得到横向拓展。 (3)立足于教学的需要,帮助教师们开阔知识视野,使他们的小学数学知识得到一定的纵向延伸。 例如一些数学史知识。如数学王子高斯巧算1+2+…+100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祖冲之与圆周率等等。 特别是,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货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名词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如估算、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统计与概率等,理应成为数学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有所掌握。 2、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辅导: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分块进行辅导,帮助教师们解决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疑难问题。 (2)校本培训学习: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任务,让教师们各自完成学习任务,自我提高。 3、评价与考核建议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拓展培训的评价可分为: 第一、学习态度和完成作业情况评价,占一定比例; 第二、小学数学知识过关考试(卷面考试),占比例大些。 考试内容:以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小学数学知识作为考试基本内容。 试题设计:(1)基本数学概念及计算题,(2)综合题(中等难度),(3)知识拓展题。 二、关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拓展的认识 1、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三大部分。 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生思想工作(班主任)等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在职

法律知识讲座总结

法律知识讲座总结 4月7日,我们学校的师生听了一次“法制报告”。这次报告会针对中小学生,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道理,讲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报告会一开始,便有警察给我们讲了如当代青少年对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无知与欠缺。什么都敢做,不顾后果。不知不觉中,一个特殊的名词——“法律”正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靠近我们。学生们开始知道,我们的行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便,我们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约束。报告会渐渐发展到了高峰,讲起了中学生的自身安全。其中,打架斗殴事件最为严重在学校中,总有同学会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可他们却不以为然。“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就告诉了我,从小就要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不去触犯法律,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家都制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我们都要严格遵守。为了未来,遵守法律! 同学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我校法制副校长的法制宣传讲座。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学生们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某市一个成绩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受了一帮坏朋友的引诱,经不住诱-惑,在街上玩了一个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烟……,从此就渐渐地沉沦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考点总结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考点】 1、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责任 人身权 财产权 知识产权 2、信守合同和违约 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订立 合同履行的原则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与免责情形 3、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 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4、家庭与婚姻 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 结婚的具体条件和程序 5、法律救济 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 诉讼的种类及诉讼的基本原则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诉讼的基本程序 证据的种类及举证责任 【知识框架】

【答题技巧】 1、在解读和提取法律案例中的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解读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这三个不可缺少部分组成。 2、在组织答案时,一是要根据设问的指向,调动和运用与所给案例相对应、相一致的法律知识来解答问题,做到理解与实际相统一。 二是要思考案例叙述的是什么法律问题,应如何处理法律问题和纠纷,又要注意联系相关的法规、原则、程序和制度,说明之所以这样处理的原因和法律依据。 三是书写答案时要注意使用相关的法律术语和法律概念,尽可能避免用生活化的口语来组织答案

【典型例题】 1、程序法+辩析型(应重视对证据相关知识的掌握) 题号08 案例1:小红(化名)应聘到杭州某公司上班。1个月后,小红在车间工作时,因包装带突然断裂,她手里的美工刀不慎伤到了眼睛,鲜血直流。同事见状,赶紧将她送到医院救治。单位利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有利条件,不承认小红是单位员工,对医药费撒手不管。焦急的小红只好找到妇联,寻求帮助。市妇联联系了一知名律师办理此案。尽管单位否认劳动关系,律师四处寻铁证,找到单位工资单并发现在帐簿中的一张小红借款借据,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 案例2:某市市民周先生被一名执勤交警以逆向行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为由开出处罚决定书,不容申辩,周先生被罚款200元扣3分。交纳了罚款的周先生一纸诉状将交警大队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处罚决定书。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周先生的诉讼请求,理由是“周先生未能提交其他证据,证实自己的行为未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周先生不服,上诉至市中院。市中院认为,交警并未提供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现周先生否认存在“逆向行驶”、交警对此举证不能的情况下,交警所作行政处罚应依法认定为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据此,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交警大队作出的《公安交通管理简单程序处罚决定书》的具体行政行为。 (1)同样是诉讼,两案中的举证责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分) (2)有人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从诉讼角度,如何看待这句话。(6分) 答案:(1)案例1中的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这是由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决定的。案例2中的行政诉讼,实行行政机关举证的原则,原因在于行政诉讼的核心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是不是合法,这种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的,公民是被动服从,而且行政机关处于强势地位,公民因处于弱势地位举证能力无法与行政机关抗衡。 (2)①证据是证明的根据,用已知的事实证明未知的事实离不开证据。②在诉讼中,实行“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而证据是确认事实的根据。所以,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谁证据充分谁就能赢得官司,否则就要败诉。③从诉讼角度看,“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话是一种误解。有理没有证据未必走遍天下,无理证据充足未必寸步难行。(6分)2、实体法+程序法 题号08 机械厂年终为给职工发年货,给养殖户李伟发了份传真:急需鲤鱼2500公斤,要求每条鱼重量在1—2公斤,价格18元/公斤,3天内供货。如果愿意供应,请于今天内来电告知。李伟当即回电应允,双方约定由机械厂向李伟付定金1万元,如果发生争议,提请仲裁解决。李伟马上组织货源发往机械厂,却由于道路崎岖,致使货车翻车,无法按期送达。机械厂要求李伟承担违约责任,李伟则认为道路崎岖致使翻车是不可抗力,要求机械厂按约定收货。双方争执不下,遂依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否赞同李伟的辩解?为什么?(5分) (2)如果经仲裁后一方对裁决不服而拒绝履行,另一方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请说明法律依据。(5分)

本体性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就是数学知识。 首先,必须要成系统。比如,1、在小学阶段哪种图形的认识是最完备的?(三角形)完备的知识体系有哪些元素?(内涵、外延、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什么图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为什么?(因为任何图形都可以分割成三角形)2、数学概念有几种不同的学习形式?(描述性定义;发生式定义;属差式定义)3、什么是连方?三连方有几个?四连方有几个?五连方有几个?六连方呢?(2、5、12、35) 其次,必须敢于质疑。比如,1、对教材中平行线的质疑:方向完全相同的两条线就是平行线。2、对教材中四边形分类的质疑:四边形——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长方形(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四边相等的长方形)。 二、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传递出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要有意识地运用协同理论。比如,1、为什么多媒体课件要设计成每动一下就变化一下?(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2、语文中的作文教学:现在的孩子写作文基本是视觉作文。要打开学生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出这五种感觉,再加上想象。 经验只能成就偶然,意识才能成就必然。理论能让我们的教学有意识。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三、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也就是教学实践经验、实践智慧。 1、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要花80%的时间去琢磨与界定。对目标的解读要成为我们的重要环节。目标要在课堂中进行内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的达成而展开。 2、我们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起点、难点和差异点。起点让我们明白教学从什么地方切入。难点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差异点可用于制造课堂的气氛,也就是生成课堂的高潮。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在哪里?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全部参与。数学老师上课要带着统计的观念上数学课。公开课上可以以一大组为样本,学生会呈现哪些信息?数学老师应经常思考:真正的教学是什么?除了教给孩子什么是对的?还要教给孩子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是错的? 3、材料的选择。一方面是尊重教材,但更要做到科学合理。(1)难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2)最好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3)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4)一定要有这堂课的数学结构。(5)例题:非本质属性越少越好,要求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一、引论 提到网络安全,一般人们将它看作是信息安全的一个分支,信息安全是更加广义的一个概念: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说白了,信息安全就是保护敏感重要的信息不被非法访问获取,以及用来进一步做非法的事情。网络安全具体表现在多台计算机实现自主互联的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计算机安全、互联的安全(实现互联的设备、通信链路、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以及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这里提到了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来梳理一下: 1.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网络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其实还可以加上可审性。机密性又叫保密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的流出,

即保证信息与信息不被非授权者所获取与使用,主要防范措施是密码技术;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不会被伪造、篡改,主要防范措施是校验与认证技术;可用性是保证系统可以正常使用。网络安全的措施一般按照网络的TCP/IP或者OSI的模型归类到各个层次上进行,例如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点到点通信,网络层负责路由寻径,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最早的安全问题发生在计算机平台,后来逐渐进入网络层次,计算机安全中主要由主体控制客体的访问权限,网络中则包含更加复杂的安全问题。现在网络应用发展如火如荼,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理财迅速发展,这些都为应对安全威胁提出了挑战。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机密性和身份认证,对称密码体制如DES,非对称密码体制如RSA,一般的做法是RSA保护DES密钥,DES负责信息的实际传输,原因在于DES 实现快捷,RSA相比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的任务时对需要保护的资产及其受到的潜在威胁进行鉴别。首要的一步是对资产进行确定,包括物理资源(工作站、服务器及各种设备等)、知识资源(数据库、财务信息等)以及时间和信誉资源。第二步需要分析潜在的攻击源,如内部的员工,外部的敌对者等;第三步要针对以上分析指定折中的安全策略,因为安全措施与系统性能往往成反比。风险被定义为漏洞威胁,漏

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与对策 曹培英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就是课改背景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与对策。应该说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不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应该淡出我们的视野。 我们的话题就从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起。前年我们都在回顾改革开放,人民教育就准备组一组稿,其中一篇要我写,要我从实践的角度写一写,我写的文章中其中一个视角是从我们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30年教育改革一个基本的发展轨迹,因为这30年的历程我都亲历了,改革开放之初,30年前,在我们开始大规模改革之前呢,我们首先进行了一场教师培训,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教师培训为后面的教学改革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当时的培训有个名称叫做教材教法过关,低段的老师过低段的教材教法关,高段的老师过高段的教材教法关,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申报考全段的教材教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证书,为什么这样一个席卷全国的培训会有非常好的基础呢?因为百废待兴,当时由于十年动乱,当时一切都从头开始,那是需要的,另外一个呢,我们也能想象,如果一个老师如果连教材都不理解不熟悉,基本的教学常规都不能很好的掌握的话,怎么可能有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个基础上我们迎来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春天,全国各地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具有本土特征的教学方法,拿我们小学数学来讲,大家耳熟能详的江苏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法,广东深圳市教研员陈永年的验看法等等,都是小学数学学科的,这些教学方法发展到后期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一个模式应该有自己的改革目标,改革理念,成熟的教学机构、流程,相应的理论支撑,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自己的评价,那么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发现,教学方法再怎么改革,只是一小部分参与,怎样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改教材,教材改了,迫使所有用这个教材的老师都得考虑我这个方法是不是应该相应的进行调整,于是各地都在自发的进行教材改革,这种自下而上的教材改革,为我们现在推行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个学科教材的改革发展到后面,很多学校的领导发现一个学科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因此形成了整体改革,这个中小学的整体改革到今天还有一个全国的专业委员会,每两年都会搞一次活动。从课程教材改革来讲,在我国30年间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发现文本上的课程要转化为课堂上真实的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