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3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

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是指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对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

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40。

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目前主要有乳酸→丙酮酸乳酸底物法(L→P)和丙酮酸→乳酸丙酮酸底物法(P→L)

1.乳酸→丙酮酸乳酸底物法(L→P)

在碱性条件下,乳酸脱氢酶催化L-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时将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成NADH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生成的速率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成正比,340nm波长处监测NADH吸光度上升时变化速率,计算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参考方法)

2.丙酮酸→乳酸丙酮酸底物法(P→L)

中性条件下,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L-乳酸,同时将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成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消耗的速率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成正比,340nm波长处监测NADH吸光度下降时变化速率,计算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从方法学考虑,本指导原则主要指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和乳酸之间的氧化或还原反应的相互转化的同时,NADH量的下降或上升速率,通过在340nm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乳酸脱氢酶活性。不包括干化学、酶联免疫类检测试剂及电泳

等检测方法。

二、注册申报材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

(1)乳酸脱氢酶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2)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如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2.产品描述:包括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控制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关键控制点,质控品、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及溯源情况。

3.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如果体外诊断试剂中的主要原材料,采用各种动物、病原体、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经处理或添加某些物质制备而成,为保证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研究者应提供对上述原材料所采用的灭活等试验方法的说明。

4.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5.其他: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相关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等。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应提供主要原材料、校准品(如产品包含)、质控品(如产品包含)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验证有关的研究资料,质控品、校准品的定值试验材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等。

(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主要工艺包括:配制、分装等描述及确定依据,应包含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反应体系包括样本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试剂用量、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等研究资料。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应至少提供多个批次样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包括具体的研究方法、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分析特异性(抗干扰能力)、分析灵敏度、其他影响检测的因素等。

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依次包括:与国家标准品(和/或国际标准品)的偏差分析、方法学比对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1与国家(国际)标准品的比对研究

该研究项目已有相应国家(国际)标准品,优先使用国家(国际)标准品进行验证,重点观察对相应标准品检测结果的偏差情况。

1.2方法学比对

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

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病人样品(至少40例样本),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很小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其中,浓度分布应覆盖产品的可报告范围。

2.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生理和病理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

测量精密度的评价方法并无统一的标准可依,可根据不同的试剂特征或申请人的研究习惯进行,建议参考CLSI EP15-A。

3.线性范围

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

超出线性范围的样本如需稀释后测定,应作相关研究,明确稀释液类型及最大可稀释倍数,研究过程应注意基质效应影响,必要时应提供基质效应研究有关的资料。

4.分析特异性

应明确已知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采用回收实验对不同浓度的溶血、黄疸、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干扰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物质浓度,明确干扰物质影响的最大浓度。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

5.分析灵敏度

用已知活性的样品进行测试,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产生的吸光度改变。换算为n单位吸光度差值(ΔA)或吸光度变化(ΔA/min)即为本产品的分析灵敏度。

6.其他需注意问题

6.1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评估,不同样本类型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评估。

分析性能评估报告应明确所用仪器设备型号、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批号、注册证等信息。

6.2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赋值

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的研究资料,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研究资料。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提供参考区间确定所采用的样本来源、确定方法及详细的试验资料, 建议参考CLSI/NCCLS C28-A2。研究结论应与产品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保持一致。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这里主要指试剂的稳定性,通常包括保存期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性、复溶稳定性等(各3个批次)。申请人应至少提供保存期稳定性和开瓶稳定性、干粉试剂同时应提供复溶稳定性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应涵盖产品中受稳定性影响的性能指标(如准确度、线性范围等)。

保存期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3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

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均应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七)临床评价资料

临床研究资料应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的要求,同时研究资料的形式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中临床研究资料有关的规定。临床实验中的基本要求:

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性能不低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同类产品作为参比试剂,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称待评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2.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应选择至少两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实验中,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置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研究单位选用的参比试剂及所用机型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待评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与产品说明书一致,且不应超越参比试剂对样本类型的检测要求,如果选择了参比试剂适用样本类型以外的样本,则应采用其他合理方法对额外的样本类型进行验证。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申请人应当按照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类别、风险、预期用途等特性,组织制定科学、

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信息(包括产品信息、临床试验开展的时间和人员等相关信息、申请人相关信息等);

(2)临床试验的背景资料;

(3)试验目的;

(4)试验设计;

(5)评价方法;

(6)统计方法;

(7)对临床试验方案修正的规定;

(8)临床试验涉及的伦理问题和说明、《知情同意书》文本(如有);

(9)数据处理与记录保存;

(10)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4.研究对象选择

临床试验应选择具有特定症状/体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建立病例纳入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尽量覆盖各类适用人群。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时,建议对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60例。

血浆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存贮条件、可否冻融等要求及避免使用的样本。实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

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应覆盖待评试剂线性范围,且尽可能均匀分布。

申报的样本类型均应在临床试验中进行验证。如果声称同时适用于血清和血浆样本,可完成一个样本类型(血清或

血浆)不少于200例的临床研究,同时可选至少100例血清或血浆同源样本进行比对研究(采用考核试剂评价),其中不同浓度样本分布情况与总例数中分布情况应一致。

如产品发生涉及检测条件优化、增加与原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样本类型等变更事项,临床样本总数至少为100例,并在至少两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变更参考区间及增加临床适应症等变更事项,应根据产品具体变更情况,酌情增加临床试验总样本数。

5.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偏差及相对偏倚/偏差分析等。对于对比实验的等效性研究,最常用是对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统计检验假设,即评价待评试剂与参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

6.结果差异样本的验证

对于比较研究试验中测定结果不符的样本,应采用“金标准”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复核,以便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无需复核,应详细说明理由。

7.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

晰、完整的阐述,应该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应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申请人或临床试验牵头单位应对各临床试验机构的报告进行汇总,并完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临床试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如下:

7.1首篇

首篇是每份临床试验报告的第一部分,所有临床试验报告均应包含该部分内容。

7.1.1封面标题

包括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通用名称、试验开始日期、试验完成日期、主要研究者(签名)、临床试验机构(盖章)、统计学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申请人(盖章)、申请人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7.1.2目录

列出整个临床试验报告的内容目录和对应页码。

7.1.3研究摘要

对临床试验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7.1.4试验研究人员

列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的姓名、单位、在研究中的职责及其简历(列于附件中),主要研究人员包括主要研究者及各单位的主要参加人员、统计学负责人、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人。

7.1.5缩略语

临床试验报告中所用的缩略语的全称。

7.2正文内容和报告格式

7.2.1基本内容

引言:介绍与临床试验产品有关的背景情况,包括(1)被测物的来源、生物及理化性质;(2)临床预期使用目的,所针对的目标适应症人群,目前针对该适应症所采用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3)所采用的方法、原理、技术要求等;(4)国内外已批准上市产品的应用现状等。说明申请人和临床试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

7.2.2研究目的。

说明本临床试验所要达到的目的。

7.2.3试验管理。

对试验管理结构的描述:管理结构包括主要研究者、主要参加人员、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统计/数据管理情况以及试验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等。

7.2.4试验设计。

7.2.4.1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试验的总体设计和方案的描述应清晰、简洁,必要时采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试验进行时方案修改的情况和任何方案以外的信息来源也应详细叙述。应包括:

7.2.4.1.1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情况、临床试验机构选择、临床主要研究人员简介等基本情况介绍;

7.2.4.1.2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预期选择例数及标准;

7.2.4.1.3样本类型,样本的收集、处理及保存等;

7.2.4.1.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评价统计结果的标准

7.2.4.2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选择。

试验设计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7.2.4.2.1样本量及样本量确定的依据;

LDH检测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actate dehydrogenase release assay 碧云天的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LDH Cytotoxicity Assay Kit),也称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LDH Assay Kit)或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试剂盒(LDH Release Assay Kit),是一种基于diaphorase催化的INT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释放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或检测其它样品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以用于常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更常用于以LDH释放为指标的细胞毒性检测。同时,基于细胞总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本试剂盒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 细胞凋亡或坏死而造成的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细胞浆内的酶释放到培养液里,其中包括酶活性较为稳定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通过检测从质膜破裂的细胞中释放到培养液中的LDH 的活性,就可以实现对细胞毒性的定量分析。LDH释放被看做细胞膜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并被广泛用于细胞毒性检测。LDH释放被认为是以前使用放射性的51Cr标记细胞,随后通过51Cr释放进行细胞膜完整性检测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本试剂盒的基本原理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NAD+被还原生成NADH,NADH和INT (2-p-iodophenyl-3-nitro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被硫辛酰胺脱氢酶(diaphorase)催化反应生成NAD+和强生色物甲臜(formazan),在490nm波长下产生吸收峰,从而可以通过比色来定量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吸光度与乳酸脱氢酶活性成线性正相关。该酶联反应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可检测细胞培养液、细胞裂解液等样品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一个试剂盒可进行100次检测。 包装清单: 保存条件: -20℃保存,一年有效。C0016-3需注意避免反复冻融。C0016-4需避光保存。试剂盒解冻后可以短期4℃存放,2-3天内有效。 注意事项: 冷冻会使样品中部分乳酸脱氢酶失活,4℃可放置2-3天。建议样品准备好后尽量当天完成测定。 如果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由于血清含有乳酸脱氢酶,建议血清的使用浓度不要超过1%,并最好使用热灭活血清。如果一定需要使用10%血清,在检测时一定要设置没有细胞,但加入了相同体积培养液的对照孔,以用于消除背景。 细胞过度生长、密度过高、离心速度过大、培养箱内外温差过大,都会造成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增加。

乳酸脱氢酶制备

乳酸脱氢酶制备 原理: 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存在于具糖无氧代谢途径的细胞中,为水溶性酶,催化如下反应: L(+)—乳酸+NAD+ →丙酮酸 + NADH +H+ 乳酸脱氢酶最早从牛心中分离并获结晶。制备的方法为捣碎心肌组织用水抽提,磷酸钙胶吸附,硫酸铵分级盐析及有机溶剂沉淀,最后结晶出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活力检测原理是在pH10.0的条件下,LDH催化NAD±还原生成NADH。NADH在340nm有最大吸收,摩尔消光系数为6.2×103,NADH的分子量为663.44。 LDH活力单位定义为:25℃、每分钟催化生成1微摩尔NADH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反应进程的OD340的增量,可求出制备样品中的LDH活力。 试剂: (1)CaCl2?6H2O (2)Na3PO4 (3)冰乙酸 (4)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5)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6)0.3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19.5g/100ml) (7)丙酮

(8)硫酸铵粉末 (9)0.5mol/L DL-乳酸钠。 (10)2mmol/L NAD+溶液:称取133mg NAD+,溶于5ml蒸馏水中,加入约0.15ml 1mol/L NaOH 调pH为6.0,定容10ml,冰箱贮存。(11) 0.1mol/L pH10.0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 A液0.2mol/L甘氨酸溶液:称取15.01g甘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定容1L。 B液0.2mol/L NaOH溶液:称取8gNaOH用蒸馏水溶解,定容1L。 取100mlA液与64.0mlB液混合,蒸馏水定容200ml。 操作: 一、磷酸钙胶制备 (1)称取19.8g CaCl2?6H2O,溶于150ml蒸馏水中,用自来水稀释成1600ml。 (2)称取22.8g Na3PO4?12H2O溶于150ml蒸馏水中。 (3)将两溶液混合,用冰乙酸调pH至7.4,室温下放置,使磷酸钙胶沉淀。 (4)吸去上清液,4000r/min离心3min,收集胶体备用。 二、 LDH制备 1、LDH水提取 (1)取100g新鲜或短期冰冻保存的牛心,去除脂肪、血管,称重,切成小块,低温下绞碎。 (2)加入400ml冰冷的蒸馏水,冰浴中搅拌,提取20min。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原理] 先将血清在醋酸纤维素薄膜进行电泳使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分离,然后在薄膜上进行酶反应,显色试剂中包括有底物(乳酸)、NAD+、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和碘硝基四唑蓝(INT),NAD+和PMS起递氢作用,INT最后接受氢被还原生成紫色的甲臜类化合物。其反应如下: LD 乳酸+NAD+丙酮酸+NADH2 NADH2+PMS NAD++PMSH2 PMSH2 +INT PMS+INTH2 [试剂] 1.PH8.6巴比妥缓冲液(离子强度0.05):称取巴比妥钠10.3g,巴比妥1.84g,溶于热的蒸馏水中,冷后加蒸馏水至1L。 2.0.1mol/LpH7.5磷酸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2.16g,磷酸氢二钠 (Na2 HPO4.2H2O)30.13g, 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3.0.5mol/L乳酸钠溶液:吸取60%DL—乳酸钠溶液9.25ml,加蒸馏水至100ml。 4.显色试剂:临用前配制下列试剂: (1)1mg/ml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水溶液; (2)辅酶Ⅰ(NAD+)10mg,溶于pH7.5磷酸缓冲液1ml; (3)碘硝基四唑蓝[氯化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苯基四唑](INT)12mg,溶于pH7.5磷酸缓冲液3ml中; (4)0.5 mol/L乳酸钠溶液1ml。 其中(2)、(3)、(4)混合后为甲液,(1)为乙液;用时以甲液∶乙液=20∶1混合。应用前,将上述溶液充分混和;但PMS水溶液加入量为0.2ml,且应待其他三种溶液混和后再加。 4.洗脱液:正丙醇9份与二甲亚砜1份混匀即可。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月5日).pdf

附件1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证候(简称证)是对疾病(泛指非健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相关法规,特制定《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指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指导原则》旨在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性指导,其正文内容中的每一个原则性要求都可以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更详实具体的技术标准。 一、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及基本要求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应来源于临床实践,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证候类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应有充分的人用历史证明性文献材料,包括处方来源、组方合理性、临床应用情况(包括提供临床实践完善处方的演变过程)、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如拟开发的证候类中药新药是来源于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针对临床常见基本证候的,应提供相关证明;如是源于医案中对比分析研究所发现的相对成

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典型医案和系列医案;如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基础且有相应数据证明的成熟有效的处方,应提供相关临床研究总结报告,该总结报告应明确具体中医证候、疗效特点和安全性信息;如是源于国家科技立项的临床研究成果,应提供临床研究部分的总结资料及相关的成果鉴定材料。 证候类中药新药立项开发时,应注意评估与已上市同类药品的临床价值差异,以明确其是否具备临床开发价值。 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定位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应定位于消除、改善或控制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一组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等,也可定位于通过证候改善达到疾病治疗等目的。 三、证候类中药新药的证候诊断 拟开发新药的中医证候确定应有与之相关的临床实践基础,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可以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进行制定,如无适用的诊断标准,可自行制定并经专家论证达成共识。证候诊断构成要素可采用定性或半定量方式,或主次症的方法,鼓励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诊断量表,并可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辅以客观诊断指标。 四、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 (一)基本研究思路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可有多种模式,如单纯中医证候研究模式、中医病证结合研究模式或中医证统西医病的研究模式,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试剂盒(乳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sainuopu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试剂盒(乳酸底物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1.1试剂盒包装规格 试剂1:1×25ml,试剂2:1×5ml;试剂1:2×60ml,试剂2:2×12ml; 试剂1:3×40ml,试剂2:3×8ml;试剂1:4×60ml,试剂2:4×12ml; 试剂1:2×400ml,试剂2:1×160ml;试剂1:1×10L,试剂2:1×2L; 试剂1:2×40ml,试剂2:2×8ml。 1.2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至浅黄色澄清液体,试剂2无色至浅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在37℃、34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0.5。 2.3.2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在37℃、34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用生理盐水作为样品加入试剂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大于0.002。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活性为200U/L样本时,吸光度变化率(ΔA/min)不小于0.012。 2.5 线性范围 测试血清样本,试剂线性在[25,750]U/L(37℃)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在[25,100]U/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10U/L;(100,750]U/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重复性 用质控样品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 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9 稳定性 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2℃~8℃下有效期为15个月。取失效期的试剂盒进行检验,试验结果满足2.3、2.4、2.5、2.6、2.8的要求。

脉搏血氧仪设备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脉搏血氧仪设备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脉搏血氧仪设备(以下简称血氧仪)临床评价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血氧仪临床评价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血氧仪临床评价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脉搏血氧仪设备,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分类编码为6821。 脉搏血氧仪设备通过光信号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利用脉动

血流导致组织光学特性的依赖于时间的变化,用于无创的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脉搏率(PR,即Pluse Rate)。 脉搏血氧仪设备包括脉搏血氧仪主机、血氧探头和探头延长电缆(如提供),其中探头延长电缆和血氧探头可组合成单一的部件。 本指导原则所述的血氧仪包含预期测量和监护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各种设备或系统。血氧仪可以单次测量或连续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或是独立设备,或集成在多参数模块的设备或系统中。血氧仪可以使用透射、反射或散射方式,透射、反射或散射方式指的是血氧探头几何结构,而不是指血氧仪的原理、光在血红蛋白上的作用机理。 本指导原则对于血氧仪的测量部位、预期使用环境等不做限制,例如,血氧仪的测量部位包含但不限于手、手指、足、前额、耳、鼻和背,等等;血氧仪预期在医疗机构或在家庭中使用。 二、基本要求 制造商应提供血氧仪的下述信息: (一)综述信息 1.临床机理、工作原理/作用机理、实现方法,例如,功能血氧饱和度或氧合血红蛋白、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2.设计特点和功能;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2015年第14号)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2015年第14号) 为指导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工作,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5月19日 附件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一、编制目的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注册申请人进行临床评价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审评提供技术指导。 二、法规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的临床评价工作,不适用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价工作。如有针对特定产品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则相应产品临床评价工作应遵循有关要求。 四、基本原则 临床评价应全面、客观,应通过临床试验等多种手段收集相应数据,临床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数据、有利的和不利的数据均应纳入分析。临床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需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应与产品的设计特征、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相适应,也应与非临床研究的水平和程度相适应。 临床评价应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如适用人群、适用部位、与人体接触方式、适应症、疾病的程度和阶段、使用要求、使用环境等)、使用方法、禁忌症、防范措施、警告等临床使用信息进行确认。 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评价应得出以下结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品可达到预期性能;与预期受益相比较,产品的风险可接受;产品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均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五、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品的临床评价要求 对于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产品,注册申请人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和申报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具体需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要求如下: (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 (二)提交申报产品与《目录》中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对比说明应当包括《申报产品与目录中已获准境内注册医疗器械对比表》(见附1)和相应支持性资料。 提交的上述资料应能证明申报产品与《目录》所述的产品具有等同性。若无法证明申报产品与《目录》产品具

乳酸脱氢酶LDH法操作说明

LDH法细胞毒性检测: 原理:乳酸脱氢酶在胞浆内含量丰富,正常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当细胞受损或死亡时可释放到细胞外,所以细胞死亡数目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性成正比,用比色法测定实验孔LDH 活性,并与靶细胞对照孔进行比较,可计算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百分率 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极为稳定的细胞质酶,存在于正常细胞的胞质中,一旦细胞膜受损,LDH 即被释放到细胞外;LDH催化乳酸形成丙酮酸盐,和INT(四唑盐类)反应转化成红色甲臢化合物,可通过酶标仪进行检测。颜色形成的量与裂解细胞的数目成正比。应用一个96-孔平板读数计收集可见光波长的吸收值数据。这个分析可用于测量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分析中细胞膜的完整性,这种情况下目标细胞被效应细胞裂解,可判断细胞受损的程度。 乳酸脱氢酶(LDH)在胞质内含量非常丰富,细胞处于正常状态下其不能通过细胞膜,但当细胞受到损伤或死亡时便可释放到细胞外,此时细胞培养液中LDH 的活性与细胞的死亡数目呈正比,通过用比色法测定并与靶细胞对照孔的LDH 活性进行比较,可计算出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百分数。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应用于CTL 和NK 细胞活性测定及药物、化学物质或放射所引起的细胞毒性,目前已有LDH 法测定CTL 活性的试剂盒。 同时设4个对照:靶细胞最大释放组、体积校正对照组、背景对照组和自然释放组 按5∶1、10∶1、20∶1(效应细胞∶靶细胞) 细胞过度生长、密度过高、离心速度过大、培养箱内外温差过大等因素会造成细胞自然释放乳酸脱氢酶

操作流程: 设立效应细胞孔(不同浓度的效应细胞设立效应细胞自发释放组):50μl效应细胞+50μl培养基 实验组:靶细胞不变,改变效应细胞:50μl效应细胞+50μl靶细胞 设立靶细胞自发释放组:50μl靶细胞+50μl培养基 设立靶细胞最大释放组:50μl靶细胞+50μl培养基+10μl裂解液(10×) 设立体积校正对照组:100μl培养基+10μl裂解液(10×) 设立背景对照组:100μl培养基 250g离心4分钟 37℃孵育4小时 离心前45分钟添加裂解液(10×)至靶细胞最大释放组 250g离心4分钟 取上清50μl转移至另一孔板 (可选)于独立的孔中加50μl LDH阳性对照(1:5000) 于每孔中添加50μl再次稀释的底物混合物 室温避光孵育30分钟 添加50μl终止溶液 490nm测吸收值 1.靶细胞接种数目的优化 1.1.设立检测板 1.1.1.准备靶细胞:调整细胞浓度0, 5,000, 10,000, 20,000/100μl,使用与细胞毒分析相同的培养 基及孔板终体积。例如,若以50μl/孔的靶细胞及50μl/孔的效应细胞接种,则以100μl/孔梯

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微板法)

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二硝基苯肼微板法) 简介: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或LD)属于氧化还原酶,能够催化氢氧原子或电子从一中底物转移到另一种底物上乳酸脱氢酶是糖酵解和糖异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酶,含有锌离子,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组织、植物和微生物中,能可逆的催化乳酸(L)和丙酮酸(P)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公式: 乳酸+NAD +→丙酮酸+NADH+H +。 L →P 为正向反应;P →L 为逆向反应,通过酶标仪检测440nm 处吸光度,进测得的丙酮酸钠含量计算酶的活性。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 血浆、血清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 -70℃冻存,用于LDH 的检测。 ②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进行匀浆,低速离心取上清,-70℃冻存,用于LDH 的检测。 ③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活性的LDH ,可以使用蒸馏水稀释。 ④(选做)样品准备完毕后可以用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以便于后续计 算单位蛋白重量组织或细胞内的LDH 含量。 2、 制作标准曲线:用LDH Assay buffer 准确稀释丙酮酸标准(5mmol/L)至0.5 mmol/L , 按下表制备标准曲线。 编号 名称 TE0158 50T TE0158 100T Storage 试剂(A): 丙酮酸标准(5mmol/L) 1ml 1ml 4℃ 避光 试剂(B): LDH Assay buffer 1.5ml 3ml 4℃ 避光 试剂(C): NAD Buffer 0.3ml 0.6ml RT 试剂(D): 二硝基苯肼溶液 1.5ml 3ml 4℃ 避光 试剂(E): 碱性显色液 5.25ml 10.5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加入物 0 1 2 3 4 5 丙酮酸标准(0.5mmol/L)(μl) 12.5 25 50 75 100

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乳酸脱氢酶 英文名称: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定义:广泛存在的催化乳酸和丙酮酸相互转换的酶。L-乳酸脱氢酶(编号:EC 作用于L-乳酸; D-乳酸脱氢酶(编号:EC 作用于D-乳酸,两者均以NAD+为氢受体。在厌氧酵解时,催化丙酮酸接受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形成的NADH的氢,形成乳酸。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催化机理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同功酶有五种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及LDH-5(M4),可用电泳方法将其分离。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所以可以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用诊断疾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释放入血则LDH1〉LDH2,利用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 目录 基本信息 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简介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高的原因 乳酸脱氢酶偏低的原因 乳酸脱氢酶(LDH)实验 基本信息 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LDH(lactate dehydrogenase) 序列信息:1 gsgcnldsar frylmg 长度:16 aa{物种来源:Homo sapiens (human)} 正常范围:血清~L; 尿560~2050U/L; 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 编辑本段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简介 乳酸脱氢酶[1](LD)分子量为135~140KD,由两种亚单位组成:H(表示heart)和M(表示muscle)。它们按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形成含4个亚基的5种同工酶,即:LD1(H4)、LD2(H3M1)、LD3(H2M2)、LD4(HM3)、LD5(M4)。 LD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还原与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促进lactic acid向pyruvic acid方向的反应,而在中性条件下促进pyruvic acid向lactic acid的转化(为逆反应)。LD是参与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 由于LD几乎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而且在人体组织中的活性普遍很高,所以血清中LD的增高对任何单一组织或器官都是非特异的。在AMI时升高迟、达峰晚,故对早期诊断价值不大。由于半寿期长(10~163小时),多用于回顾性诊断,如对人院较晚的AMI病人、亚急性MI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LD在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是心、肾以LD1为主,LD2次之;肺以LD3.LD4为主;骨骼肌以LD5为主;肝以LD5为主,LD4次之。血清中LD含量的顺序是LD2>LD1>LD3>LD4>LD5.

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

产品简介: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产品包装产品价格 C0016 100次176.00元碧云天的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LDH Cytotoxicity Assay Kit),也称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LDH Assay Kit)或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试剂盒(LDH Release Assay Kit),是一种基于diaphorase催化的INT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释放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或检测其它样品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以用于常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更常用于以LDH释放为指标的细胞毒性检测。同时,基于细胞总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本试剂盒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 细胞凋亡或坏死而造成的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细胞浆内的酶释放到培养液里,其中包括酶活性较为稳定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通过检测从质膜破裂的细胞中释放到培养液中的LDH的活性,就可以实现对细胞毒性的定量分析。LDH释放被看做细胞膜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并被广泛用于细胞毒性检测。LDH释放被认为是以前使用放射性的51Cr标记细胞,随后通过51Cr释放进行细胞膜完整性检测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本试剂盒的基本原理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NAD+被还原生成NADH,NADH和INT (2-p-iodophenyl-3-nitro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被硫辛酰胺脱氢酶(diaphorase)催化反应生成NAD+和强生色物甲臜(formazan),在490nm波长下产生吸收峰,从而可以通过比色来定量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吸光度与乳酸脱氢酶活性成线性正相关。该酶联反应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可检测细胞培养液、细胞裂解液等样品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一个试剂盒可进行100次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包装 C0016-1 LDH释放试剂 1.5ml C0016-2 乳酸溶液2ml C0016-3 酶溶液1ml×2 C0016-4 INT溶液(10X) 0.2ml C0016-5 INT稀释液2ml —说明书1份 保存条件: -20℃保存,一年有效。C0016-3需注意避免反复冻融。C0016-4需避光保存。试剂盒解冻后可以短期4℃存放,2-3天内有效。 注意事项: 冷冻会使样品中部分乳酸脱氢酶失活,4℃可放置2-3天。建议样品准备好后尽量当天完成测定。 如果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由于血清含有乳酸脱氢酶,建议血清的使用浓度不要超过1%,并最好使用热灭活血清。如果一定需要使用10%血清,在检测时一定要设置没有细胞,但加入了相同体积培养液的对照孔,以用于消除背景。 细胞过度生长、密度过高、离心速度过大、培养箱内外温差过大,都会造成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增加。

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治疗呼吸机。 治疗呼吸机的使用目的是: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治疗呼吸机是一种为增加或供给患者的通气而设计的自动装置。

治疗呼吸机预期由专业操作者操作,应用于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治疗呼吸机预期在专业医疗机构内的重症治疗环境中使用或在专业医疗机构内进行患者转运。治疗呼吸的适用人群可以是:成人、儿童、婴幼儿或新生儿。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治疗呼吸机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同品种治疗呼吸机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要求。 其他呼吸治疗设备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中的要求准备相应资料。 二、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 治疗呼吸机作为生命支持设备,应被视为高风险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开展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必要的。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考虑进行临床试验: 1.注册申请人为新的申请人,比如其治疗呼吸机产品从未在中国境内上市。 2.拟注册的产品属于申请人的全新产品,或产品包含全新的临床应用功能。例如申请人原来只持有气动电控治疗呼吸机注册证,此次拟申请注册电动电控的治疗呼吸机;再如,产品增加了可自动调节临床治疗参数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治疗呼吸机的呼吸模式多种多样。临床试验时,针对不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685 规格:100T/48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6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7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用时加入1.3mL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配好后可分装成小管-20℃保存,可保存两周,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三:液体7mL×1瓶,4℃保存; 试剂四:液体25mL×1瓶,4℃保存; 丙酮酸钠标准液:液体1mL×1支,4℃保存,2μmol/ml。 产品简介: LDH(EC 1.1.1.27)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糖酵解途径的末端酶,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可逆反应,伴随着NAD+/NADH之间互变。 LDH催化NAD+氧化乳酸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颜色深浅与丙酮酸浓度成正比。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恒温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1.细菌、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 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3.丙酮酸钠标准液:取100μL标准液,倍比稀释至1、0.5、0.25、0.125、0μmol/mL,用2、1、0.5、 0.25、0.125、0μmol/mL做标准曲线。 二、测定操作表: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5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试剂名称(μL)测定管对照管标准管待测样本1010- 标准液--10 试剂一505050 试剂二10-- 蒸馏水-1010 充分混匀,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准确水浴15min 试剂三505050 充分混匀,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15min 试剂四150150150充分混匀,室温静置3min,取200μL转移至微量玻璃比色皿或在96孔板中,45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ΔA=A测定管-A对照管。每个测定管需要设一个对照。

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同品种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同品种 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的同品种临床评价,撰写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基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1](下文简称通则)并结合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的特点制定,适用于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的同品种临床评价工作。目前已上市产品最高可闭合7mm血管。 三、基本原则 注册申请人需按国家有关文件的导则要求进行临床评价。注册申请人需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根据申报产品实际情况确定临床评价路径,提供相应的临床评价资料。 1/ 10

若注册申请人通过同品种的方式开展临床评价,在进行临床评价时可参考通则和本指导原则。针对拟申报产品和同品种产品之间的差异,注册申请人需提供相应的支持性资料评价差异性对申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是否产生不利影响,如体外爆破压力实验和动物实验。 四、同品种临床评价 (一)同品种对比要求 如果采用同品种对比路径进行临床评价,在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同品种比对时,应重点考虑下列因素: 1.基本原理 应对比器械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机理。建议选取工作原理和作用机理尽可能相同的产品作为对比器械。 2.结构组成 应分别对比主机、换能器和刀头的结构设计。其中刀头应详细对比传动杆、尖端设计、装配方式及各部分的材质,对比应包含图示和尺寸。图示应尽量清晰,以爆炸图或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并标明所有组成部件。 3.性能要求 性能的实现需要主机、换能器和刀头的配合,性能指标应以“一个主机+一个换能器+一个刀头”为单位进行对比。建议对比所有工作模式和能量档位的性能参数,包括标称值和测试值。如果仅选择典型模式和典型档位进行比对,则应详述其典型性依据。 2/ 10

积液乳酸脱氢酶

积液乳酸脱氢酶 文章目录*一、积液乳酸脱氢酶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积液乳酸脱氢酶的 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积液乳酸脱氢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积液乳酸脱氢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积液乳酸脱氢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积液乳酸脱氢酶的基本信息 1、定义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 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乳酸脱氢酶是 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同功 酶有五种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 LDH-4(HM3)及LDH-5(M4),可用电泳方法将其分离。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所以可以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用诊 断疾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释放入血则LDH1〉LDH2,利用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LDH几乎存在于所有 组织中,人体以肾脏食量最高,心肌、骨骼肌、肝、红细胞依次减少。积液中的乳酸脱氢酶较有诊断意义。 2、专科分类呼吸

3、检查分类胸腹水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非空腹 积液乳酸脱氢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血清 100-300U/L; 尿 560-2050U/L; 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渗出液中LD以化脓性感染积液活性最高,均值可达正常血清的30倍,其次为癌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略高于正常血清。炎症或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时,LD活性可和血清活性相似。癌性胸腔积液LD活性则约为患者自身血清LD活性的3.5倍,而良性积液约为其自身血清LD活性的2.5倍,有助于鉴别诊断。 Light曾提出浆膜腔积液中LD200U/L,积液LD/血清LD比值0.6可作为渗出液的指标。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早期血清中LDH1和LDH2活性均升高,但LDH1增高更早,更明显,导致LDH1/LDH2的比值升高。肝炎、急性肝细胞损伤及骨骼肌损伤时LDH5都会升高。患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肾坏死等病LDH1也可升高。

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版完整版

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 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16年版) (征求意见稿) 本原则适用于指导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检测方法等效性临床研究,对临床试验机构和参比系统的选择、样本要求、临床实验方案、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提出了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在完成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拟定产品标准后,方可申请该产品的临床评价。临床评价开始前,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使用目的,确定临床评价的项目和方法,制定合理可靠的临床评价方案。 申请人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合理评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临床评价开始前,申请人应根据申报产品特点选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有与申报产品相适应的条件及能力。试验机构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选择至少两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应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的要求,并优先考虑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依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2等同ISO15189)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等同ISO17025)认可的实验室。 (二)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室内质控程序,并应优先选择连续两年以上室间质量评价相关专业结果合格的实验室。整个实验过程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并有措施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是存在于细胞浆内的一种酶,乳酸脱氢酶在生命体中糖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我们培养的细胞中乳酸脱氢酶分别存在于以下三个地方: 1、存在于活细胞内。若你培养的是贴壁细胞(viable adherent cells),那么贴在壁上的就是活细胞,此时的乳酸脱氢酶就存在于细胞内,所以测得贴壁细胞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就代表培养细胞中活细胞的量,我们称之为LDHV。 2、存在于漂浮于培养液中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由于凋亡小体有细胞膜,因此凋亡小体中的乳酸脱氢酶也没有释放到胞外。此时测得凋亡小体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就代表培养细胞中凋亡细胞(apoptotic cell)的量,我们称之为LDHa。 3、存在于培养液中。坏死的细胞(Necrosis)胞膜破裂乳酸脱氢酶释放,分布于培养液中, 此时测得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就代表培养细胞中坏死细胞(necrotic cell)的量,我们称之为LDHn。 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细胞中凋亡或坏死的比率来衡量细胞损伤的程度。 凋亡% = LDHa/(LDHa+LDHn+LDHv) × 100 坏死% = LDHn/(LDHa+LDHn+LDHv) × 100 死亡% = (LDHa +LDHn)/(LDHa+LDHn+LDHv) × 100 其中(LDHa+LDHn+LDHv)代表细胞总LHD。 因为即使我们每次埋板的细胞数相同,但是由于细胞生长受多方面影响,所得的细胞数量也不一样,所以每次测得胞内和胞外乳酸脱氢酶的量都会不一样,所以不能单纯通过测上清中LDH的量或测细胞总LHD来评估细胞受损的程度,而通过上清LDH/总LDH的比率来评估细胞受损程度是比较符合实际。 另附简要操作:吸取细胞培养瓶中液体置离心管中离心,离心后沉淀于管底的是凋亡小体,上清液中的就是坏死细胞的LDH,将凋亡小体和贴附于培养瓶壁上的细胞破膜即可测定凋亡小体和活细胞的LDH.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LDH催化乳酸氧化为丙酮酸,同时将NAD+还原为NADH, LDH NADH的生成速率与标本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成正比。 L-乳酸 + NAD+丙酮酸 + NADH + H+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无特殊。 3.2 类型:血清或EDTA血浆。 3.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8%;15~25℃保存:<2%。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LDH试剂盒(沪 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 氯化钾 190mmol/L 试剂1(R1)乳酸 62.5mmol/L Tris缓冲液 100mmol/L 试剂2(R2)NAD+ 30mmol/L Tris缓冲液 100mmol/L 4.1.2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 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试剂1 与试剂 2 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14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 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为防腐剂。不可入口!避 免接触皮肤及粘膜。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LDH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临床评价原则培训资料

说明:关于临床评价资料,应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编制。文本格式及表格见附录。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一、编制目的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指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适用范围进行确认的过程。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注册申请人进行临床评价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审评提供技术指导。 二、法规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的临床评价工作,不适用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价工作。如有针对特定产品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则相

应产品临床评价工作应遵循有关要求。 四、基本原则 临床评价应全面、客观,应通过临床试验等多种手段收集相应数据,临床评价过程中收集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数据、有利的和不利的数据均应纳入分析。临床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需要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应与产品的设计特征、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相适应,也应与非临床研究的水平和程度相适应。 临床评价应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如适用人群、适用部位、与人体接触方式、适应症、疾病的程度和阶段、使用要求、使用环境等)、使用方法、禁忌症、防范措施、警告等临床使用信息进行确认。 注册申请人通过临床评价应得出以下结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品可达到预期性能;与预期受益相比较,产品的风险可接受;产品的临床性能和安全性均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五、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产品的临床评价要求 对于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产品,注册申请人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料和申报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的对比说明。具体需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要求如下:(一)提交申报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