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拓展阅读文本素材 川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拓展阅读文本素材 川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拓展阅读文本素材 川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拓展阅读文本素材 川教版

第15课法国大革命

埃贝尔派

法国大革命时期,代表广大平民阶层利益的激进政治派别。主要代表人物为新闻记者埃贝尔及肖梅特等人。活动阵地为哥得利埃俱乐部和巴黎公社。埃贝尔创办的《杜歇老爹报》宣传该派的革命主张,支持无套裤汉运动。主张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宗教上的无神论,在经济上号召向所有富人进攻,打击包括小商贩在内的一切商人,并且要求加强恐怖。该派在巴黎公社(1789年成立的巴黎城市自治机构)和国民自卫军中有巨大影响,并积极参加 1792年8月10日起义和1793年5月31日和6月2日起义。是雅各宾专政初期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恐怖统治后期,埃贝尔派要求扩大恐怖,对国民公会施加压力,不满于罗伯斯比尔的政策。1794年3月密谋起义推翻国民公会,失败后被镇压,埃贝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救国委员会逮捕并送上了断头台。对埃贝尔派的镇压预示着雅各宾派内部分裂的开始。

八月十日起义

法国大革命中,巴黎群众推翻君主立宪派的武装起义。1792年夏季,国王路易十六外逃未遂和勾结外敌阴谋的败露以及当权的君主立宪派百般庇护国王的行径,激起群情不满。同时,普奥等国派兵进犯法国,联军统帅不伦瑞克公爵发表《不伦瑞克宣言》,使法国人民革命情绪高涨。8月8日在以罗伯斯比尔。马拉和肖梅特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领导下,巴黎四十八区的委员联合宣布成立革命的巴黎公社。8月10日巴黎警钟敲响,起义者攻打杜伊勒里宫,国王率宫眷、大臣等人前往议会寻求保护,但随即被逮捕。起义者对议会提出3项要求:承认公社权利、废黜国王、召开国民公会。在群众的压力下,立法议会通过废除国王和召开国民公会的决议。8月10日起义推翻了君主制,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政权由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手里转到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手中,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大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

大陆封锁

1807-1813年拿破仑实行的打击英国的政策。1807年拿破仑打败第四次反法同盟与俄、普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拿破仑已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但始终未能对历次反法同盟的组织者英国给以重大打击。便决定集中欧洲大陆的力量,运用经济手段打击传统的海上贸易强国英国。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发布柏林敕令,宣布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一律不得进入大陆上帝国控制的任何港口。1807年11月23日和12月17日,又两次发布米兰敕令,宣布不属于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出示原产地证明方能运进大陆;中立国船只凡曾在英国靠岸者,货船一并没收;在海上曾屈从于英国要求者,也予以捕获。英国对此采取报复性措施,宣布从海上封锁大陆,并设法打通英货进入大陆的渠道。大陆封锁对英国打击很大,使其对外贸易额锐减。该政策也使法国某些工业部门因没有英国商品的竞争而得到发展,但也使一切靠进口原料生产的工业,进出口贸易。远洋运输业等受到损害,尤其是传统的进口生活必需品断了来源,物价猛涨,走私猖獗,海关税收降低,帝国财政收入减少。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受损害,不满情绪增加。大陆封锁政策最终加深了帝国的困境,加速了它的垮台。

丹东

丹东(Georges Jacques Danton,1759-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又译丹敦。生于律师家庭。曾受过宗教教育。1784年获得法学学位,第二年正式受聘在巴黎高等法院任律师。1787年购买到了皇家枢密院律师头衔。1789

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后,应征加入哥德利埃区的资产阶级自卫队,10月当选为该区区长。1790年与马拉等人共同发起组织哥德利埃俱乐部,后又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经常发表演说,宣传自由、平等,成为大革命中越来越重要的人物。1791年1月当选为巴黎省行政长官。在国王逃跑事件后,发表演说,要求废黜国王,实行共和。马斯校场事件后被迫流亡英国,不久回国。12月当选为巴黎公社代理检察长,成为政治风云人物。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任吉伦特派临时政府的行政委员和司法部长,成为政府中的首脑人物。在外敌入侵的危急形势中,他反对吉伦特派的妥协投降政策,主张抗战到底。并发表了"为了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这样,法国才能得救"的演说,激起了民众的抗敌热情。9月以巴黎代表的身份被选入国民公会。在1793年1月审判路易十六时,对判处国王死刑投了赞成票。他主张实施革命恐怖统治。是1793年4月到10月救国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人。1793年底恐怖统治初见成效,他力主结束恐怖,指责杀人过多的现象,强调应恢复法治。丹东及其拥护者因而被称为"宽容派"。1794年3月底被罗伯斯比尔镇压,经审判于4月初被处死。

法国共和历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历法。目的是割断历法与宗教的联系。1793年10月5日,雅各宾派控制的国民公会通过了实行共和历法的决议,否定基督教的格列高里历(即公历),表明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新纪元。共和历以1792年9月22日共和国成立之日为始,9月22日为元旦,一年仍分12个月,依季节的变化依次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3个月为一季,顺序是秋、冬、春、夏。每月30天,每10天为一旬,休息日定在每旬的第十天,以此取代格列高里历的7日一周的礼拜日。12个月之外的5天或6天称"无套裤汉日"。共和历取消天主教信仰、废除礼拜日。为"非基督教化"运动开了先例。新历法于1793年11月26日开始采用。1805年12月31日后即停止使用。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Louis XⅣ,1630-1715年)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史称路易大帝或太阳王。1643年继承王位时年仅五岁。由其母安娜王后摄政,实权掌握在首相马扎然手中。1661年马扎然死后,开始亲政。承担统治王国的全部责任。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宣称"朕即国家",打击对王权构成威胁的一切反对势力,特别是高等法院,流放大批法官,剥夺法院对国王敕令提出异议的权力;恢复国王向各地派遣监督官的制度;在经济上起用柯尔伯,进行经济改革,推行重商主义,发展国内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路易十四十分好战,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1667-1668年因遗产问题与西班牙发生战争;1672-1678年发动对荷兰的战争:1701-1703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战争中多次获胜,但也因此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位后半期,军事失败,农业凋敝,工商业萧条,王权削弱,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走向衰落。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文学、美学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是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启蒙思想对封建主义的支柱王权、神权和特权进行了猛烈攻击。提倡"理性",将其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以此否定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理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的意志代替上帝的"启示",以人的自然权利代替神授的封建特权。启蒙运动中最突出的思想就?quot;天赋人权",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卢梭提出了"

人民主权"的思想。启蒙思想认为"自由"和"平等"是"天赋的人权",以此反对封建的特权制。宣扬法治,以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哲学上,启蒙思想家推崇唯物主义,坚决反对教权主义。启蒙运动极大地冲击了旧观念,批判了立建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很多美妙的设想,其中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成为资产阶级立国的根本原则。启蒙运动的影响深远,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威的锐利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动员群众和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雅各宾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前身是"布列塔尼俱乐部",由三级会议第三等级代表、布列塔尼省律师夏普利埃等人创立。1789年10月,随国王及制宪议会从凡尔赛迁至巴黎,定名"宪法之友社"。由于常在圣奥诺雷街的雅各宾修道院活动,故名"雅各宾俱乐部"。俱乐部也吸收了大批非制宪议会成员参加,群众性强。在大革命中经历了几次分化与改组。1789年十月事件后,部分成员因不满群众的过激行为,退出俱乐部,这些人被称为"王政派",但影响很小。此后拉法耶特、西哀耶斯、夏普利埃等人退出另组"八九年俱乐部"。1791年6月,因在国王出逃问题上分歧加剧,巴纳夫等君主立宪派于7月退出,另组斐扬俱乐部。1792年8月10日起义之后,俱乐部重整组织,群众性大为加强,在各地的分支大为增加。更名为"平等与自由之友社"。随着俱乐部内部出岳派与吉伦派斗争激烈,10月10日布里索被开除出俱乐部,其他吉伦特派成员也相继退出。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山岳派领导了俱乐部。恐怖统治时期,俱乐部成为革命政府的重要支柱,为贯彻革命政府的政策,打败国内外封建势力做出了重大贡献。热月政变后于1794年11月12日被国民公会正式封闭。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1799年至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其建立的政权性质属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体,他所进行的十年对外战争的性质也要依据其政权特点来评价。与拿破仑进行战争的反法同盟以欧洲封建君主国家为主,目的是扑灭法国革命,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尽管英国不抱有这一目的,但改变不了反法同盟对法战争的性质。因此,1810年以前的拿破仑对外战争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成果的性质。通过战争欧洲两种社会制度进行了正面交锋。拿破仑通过战争捍卫了革命果实,进一步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1810年以后,反法同盟被打败,法国的战争威胁也已消除,这时拿破仑进行的对外战争以侵犯欧洲其他国家独立、掠夺、奴役各国人民为目的,因此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从两种性质相比较而言,前者占有主导地位。

立足文本智慧拓展

立足文本智慧拓展 小学语文课堂,归根结底,就是要其成为儿童自己的一方土壤,一方让他们放飞想象翅膀,敞开倾诉胸膛,种植美好梦想的田地。要种好这块地就要通过一堂课,一篇课文,一次活动来丰盈学生的语文生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手中的“教材”是我们老师最直接的“劳动工具”,所以我们要最大效度上地使用它们,走好平时课堂的延伸之路,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有人说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为师者就必须用好。而语文课外延伸就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 课文中的插图大都是课文中重点的段落内容和课文中心的体现,学生能从中直接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心的素材。所以抓住教材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利用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的方法之一。如:《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而蝈蝈却因为懒惰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本文篇幅较短,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教育意义——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配有插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插图不仅为文本增色,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活用巧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他们的口语说话能力,感悟课文内容。 教材中课后编者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课外调查、访问或亲自动手翻阅资料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做课前的知识准备工作,然后到课堂中来进行知识汇报。这些知识大都是对课文中心的进一步提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的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作者并设有详加描述,空白的存在无疑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趁热打铁,出示书后第五题:以“想象人类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练习“说一说,写一写”,提醒学生可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来描述,这也是写作方法的有机渗透,在小组交流碰撞中,学生奋笔疾书。“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小心翼翼地带到了人间,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小孩们从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跑下来,手里捧着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鲜花。普罗米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讲义

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考情纵览 阅读素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文体特征。 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作者通过选择、剪辑、组接,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它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 表现,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2.文体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朱自清自传》《鲁迅自传》《老舍自传》《沈从文自传》《富兰克林自传》等;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 传”,如《孔子评传》等。 从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又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等等,但由于考试的需要,高考文本的选取,多以篇幅短小的文本(或摘选较长篇幅的文本)为主。 1.理思路,明线索。 思路就是理解文本的线索,理清了线索,对文本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对传主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行文,阅读时抓住那些叙述时间的词语,并标出段序和时间变化的词语以此来明确本文线索。 2.探经历,明特征。

传记阅读,要找到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和机遇、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 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正确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和成就,才能准确把握传主的 基本特征。传主的“经历”包括事迹、贡献、成就、经验等,阅读中需勾出。 3.知评价,明主旨。 读文章最终都要揭示主旨,传记的主旨需要借助对传主的评价来把握。在传记中,评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二是文中人物对传主的评价,阅读过程中要勾画出来。明确主旨还需抓枝叶,明提示。“枝叶”包括标题、链接、注释、出处、作者、写作时 间等信息。这些“枝叶”对疏通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主旨、把握传主特征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真题文本高效读文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 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 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 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 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 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 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 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 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 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 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 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1.理思路,明线索。 ①简要介绍陈忠实的出生、对文学梦的追逐。 ②介绍陈忠实在文学上所 取得的初步成就。 ③陈忠实要从赵树理、柳 青的影响中剥离出来的强 烈愿望。 ④写泰国之行给陈忠实带 来的强烈刺激。 ⑤陈忠实对自己以及文学 的新认识,认为必须写出 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 文学上确立自己。 ⑥《白鹿原》对陈忠实的 影响及陈忠实所取得的文 学成就。 ⑦缅怀、赞美陈忠实。 2.探经历,明特征。 (1)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 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 了文学梦。 (2)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 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 (3)1985年出访泰国,陈

最新-高中历史 知识的拓展与提升+——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 精品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我国素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传统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有明确文字记载、可以考实的历史有将近四千年之久,以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相结合,可以认识的文明史长达五千年以上。我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相当久远,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先人,共同生活在辽阔的疆域上,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辉煌壮丽的,在若干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文明发展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文明是对世界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不仅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还曾经对更为遥远的地域发挥过独特的推动作用。法国的著名学者谢和耐(Jacques Gernet)教授曾经动情地说:“中国文明曾是人类中很大一部分的启迪影响者,将其文字、技术、人生观和世界观、宗教和政治制度赐予了全人类的这一部分。朝鲜、日本、越南等作为中国移民的国家也都属于同一文明圈。但中国影响的辐射范围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这些地区……它也触及到了一些更为遥远的地区。”他说,西方欠下了中国的“文明债”,如果西方不曾借鉴中国,“就不可能具有它今天的面貌”(《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l997年,l~2页)。“欠债”之说当然是善意的笑谈,倒也可以使中国人产生历史的自豪感,其实更重要的是应该思量如何才能不愧对祖先所创造的辉煌。 想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悠久、辉煌、丰富而又复杂的中国古代史加以概述,难度相当大。让我们以历史年代为序,按照传统史学“大断代”的方法,共同探讨古史的深邃与奥妙。 我国境内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早期猿人遗址、遗物,为进一步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提供系统而珍贵的材料。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除了世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之外,近年间所发现和报道的安徽繁昌“人字洞”猿人遗址、重庆“巫山人”的新材料,把我国境内所见的早期猿人的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200~250万年,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在它的中晚期,“文明”的因素开始出现。在我

英文论文及中文翻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Volume 17, Number 4, August 2010, Page 500 DOI: 10.1007/s12613-010-0348-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an Li E-mail: li_zhuan@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0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C-SiC brake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warm compacted-in situ reaction Zhuan Li, Peng Xiao, and Xiang Xi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Received: 12 August 2009; revised: 28 August 2009; accepted: 2 September 2009) Abstract: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carbon and silicon carbide dual matrix composites (C/C-SiC) were fabricated by the warm compacted-in situ reaction.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mechanism of C/C-SiC composites at different brake spee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sites are composed of 58wt% C, 37wt% SiC, and 5wt% Si. The density and open porosity are 2.0 g·cm–3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C/C-SiC brake composites exhibit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flexural strength can reach up to 160 MPa, and the impact strength can reach 2.5 kJ·m–2. The C/C-SiC brake composites show excellent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between 0.57 and 0.67 at the brake speeds from 8 to 24 m·s?1. The brake is stable, and the wear rate is less than 2.02×10?6 cm3·J?1.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C-SiC brake composites are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dvanced brake and clutch systems. Keywords: C/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This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06AA03Z560) and the Graduate Degree Thesis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No.2008yb019).] 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 / C-SiC刹车复合材料的工艺和性能 李专,肖鹏,熊翔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中国(收稿日期:2009年8月12日修订:2009年8月28日;接受日期:2009年9月2日) 摘要: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和碳化硅双基体(C/C-SiC)复合材

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方法-精品文档

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方法 纵观当下的课堂,课内拓展阅读被“泛化、异化”的现象并不鲜见。课内拓展阅读不能够与教学目标挂钩,于是,“查阅资料”成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规定动作”。课内拓展阅读与文本间只是生硬的 “ 1+1”,目标被丢弃,学生的思维只是形式上的“迁移”。课内拓展阅读成了文本之外的“陌生人”,它不能与文本的主旨呼吸与共,不能成为学生文本学习的促进资源。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知识的场所,是充满变化的情景化场所。[1] 拓展文本的出发点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迁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要动态地把握教学流程,对拓展内容进行灵活的安排、取舍,从而调整课堂的节奏和内容。 一、以“题目”拓文 有的课题本身就含有丰富的阅读元素,可以由题目引入进行拓展。如教学《雾凇》一课时,在揭示课题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了解雾凇吗?学生交流后,老师相机出示散文――《雾凇,是故乡冬季里最美的花朵》:仿佛一个美丽奇幻的梦,当橘黄色的阳光在清晨时分冉冉地爬上窗台,一树树美轮美奂的雾凇,变魔术般在清冷的空气中盎然怒放了?? 围绕课题拓展的这段资料,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也为接下来学习课文时感受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奇特壮美,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以“作者”拓文 学习《去年的树》时教师向学生推荐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然后阅读他的《小狐狸买手套》《蜗牛的悲哀》《白蝴蝶》等,这样就慢慢地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南吉童话作品中的“物哀”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在课前、课尾或课中,适时地把作家请出场,推荐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对作家的初步认识。 三、以“人物”拓文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如果仅仅通过文本的学习,同学们心目中的刘备只是一个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的人。其实,刘备的性格也有他的多面性。为了让学生对刘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习课文后,相机出示阅读材料:当他听到关羽的死讯传来,便大叫一声,昏绝于地??这段拓展阅读表现的是刘备的重情贵义。又如小说第三十四回中写刘备乘着酒兴对刘表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这段拓展材料的呈现虽然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远大志向,但刘备说得不是地方,不是时候,显得有些高傲,又从反面展现了他的郁郁不得志。 学生阅读了这两则资料以后,对刘备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生一定会对原著倍感兴趣,读书良好愿望的激发可谓一气呵成。 四、以“内容”拓文 1.课前拓展阅读为了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和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阅读兴趣,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拓展阅读。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有关宋庆龄的

材料阅读文本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考专题 3:材料阅读题 类型一:代数1(整除类) 1. 若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 ,使得 n b a =,即bn a =。例如若整数a 能被整数3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 ,使得 n a =3 ,即n a 3=。 (1)若一个多位自然数的末三位数字所表示的数与末三位数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之差(大数减小数)能被13整除,那么原多位自然数一定能被13整除。例如:将数字306371分解为306和371,因为371-306=65,65是13的倍数,,所以306371能被13整除。请你证明任意一个四位数都满足上述规律。 (2)如果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从最高位到个位仅有两个数交替排列组成,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摆动数”,例如:自然数从最高位到个位是由1和2交替出现组成,所以是“摆动数”,再如:656,9898,37373,171717,……,都是“摆动数”,请你证明任意一个6位摆动数都能被13整除。 2. 把一个自然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先平方再求和得到一个新数,叫做第一次运算,再把所得新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先平方再求和又 将得到一个新数,叫做第二次运算,……如此重复下去,若最终结果为1,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自然数称为“快乐数”.例如: 1011031132332222222=+→=+→=+→, 1011003113079979449077022222222222=+→=++→=+→=+→=+→, 所以32和70都是“快乐数”. (1)写出最小的两位“快乐数”;判断19是不是“快乐数”;请证明任意一个“快乐数”经过若干次运算后都不可能得到4; (2)若一个三位“快乐数”经过两次运算后结果为1,把这个三位“快乐数”与它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所得的和被8除余数是2,求出这个“快乐数” . 3. 若一个正整数,它的各位数字是左右对称的,则称这个数是对称数,如22,797,12321都是对称数.最小的对称数是11,没有 最大的对称数,因为数位是无穷的. (1)有一种产生对称数的方式是:将某些自然数与它的逆序数相加,得出的和再与和的逆序数相加,连续进行下去,便可得到一个对称数.如:17的逆序数为71,17+71=88,88是一个对称数;39的逆序数为93,39+93=132,132的逆序数为231,132+231=363,363是一个对称数.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求以687产生的第一个对称数; (2)若将任意一个四位对称数分解为前两位数所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数所表示的数,请你证明这两个数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 (3)若将一个三位对称数减去其各位数字之和,所得的结果能被11整除,则满足条件的三位对称数共有多少个? 4. 若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 ,使得a n b =,即a bn =,例如:若整数a 能被11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 ,使得 11 a n =,即11a n =,一个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我们称为“光棍数”,他的特征是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如:42559奇数位的数字之和为4+5+9=18,偶数位的数字之和为2+5=7,18-7=11是11的倍数,所以42559为“光棍数”. ①请你证明任意一个四位“光棍数”均满足上述规律; ②若七位整数17562m n 能被11整除,请求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七位整数。 5. 我们可以将任意三位数表示为abc (其中a 、b 、c 分别表示百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且0a ≠).显然,10010abc a b c =++;我们把形如xyz 和zyx 的两个三位数称为一对“姊妹数”(其中x 、y 、z 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如:123和321是一对姊妹数,678和876是一对“姊妹数”。 (1)写出任意三对“姊妹数”, 并判断2331是否一对“姊妹数”的和 (2)如果用x 表示百位数字,求证:任意一对“姊妹数”的和能被37整除。 6. 若一个正整数,它的各位数字是左右对称的,则称这个数是对称数. 如22,797,12321都是对称数,最小的对称数是11,但没有最大的对称数,因为数位是无穷的. (1)若将任意一个四位对称数分解为前两位数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数表示的数,请你证明:这两个数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 (2)设一个三位对称数为______ aba ( 10a b +<),该对称数与11相乘后得到一个四位数,该四位数前两位所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所表示的数相等,且该四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8,求这个三位对称数. 7. 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4×451=154×41, 32×253=352×23, 34×473=374×43,45×594=495×54,... 以上每个等式中的两边数字分别是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的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成为“数字对称等式”: 35× = ×53; ×682=286× 。 (2)设数字对称式左边的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m ,个位数字为n ,且,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数字 对称式左边的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乘积P ,求出P 能被110整除时mn 的值。 8. 如果一个自然数从高位到个位是由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出现组成,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循环数,被重 复的一个或几个数字称为“循环节”,我们把“循环节”的数字个数叫做循环数的阶数.例如:252525,它由“25” 依 次重复出现组成,所以252525是循环数,它是2阶6位循环数,再如:11,是1阶2位循环数;9是3阶9位循环数;4738是4阶12位循环数…… (1)请你直接写出3个2阶6位循环数,猜想任意一个2阶6位循环数能否被7整除,并说明理由; (2)已知一个能被11整除的2阶4位循环数,设循环节为x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 9. 10. 11. 有一个n 位自然数abcd gh L 能被0x 整除,依次轮换个位数字得到的新数bcd gha L 能被01x +整除,

世界历史上 知识拓展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延伸拓展1】《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陷入“寻金热”之中,本质上反映了? ——反映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延伸拓展2】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征服的性质?为什么? 两国的殖民征服均是封建性的。 原因(了解一下):因为葡、西两国当时都是封建主专政,海外扩张受到王室直接控制且以贵族为主体;两国殖民征服的目的仍在于扩大封建统治的范围,且建立起来的也都是封 建性的帝国;两国在殖民扩张中掠夺的财富只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上,并未在本国转化为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资本。 【延伸拓展3】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为什么欧洲的封建资产阶级反封建势力打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 ——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联系中国维新思想) 【延伸拓展4】这一时期是大发现的时代:发现世界,发现人,发现自然? 1)发现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走向一体。 2)发现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发现自然——自然科学革命。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延伸拓展1】如何认识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在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的政治问题;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政权问题。因此以议会的召开做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延伸拓展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延伸拓展3】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它体现的主要精神是什么?中国此时是如何强化君主权力的?——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大权,约束国王的作为。 ——中国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使皇权得到强化。 【延伸拓展5】欧洲的启蒙运动把矛头直接指向谁?其批判的领域在? ——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批判的领域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延伸拓展6】启蒙运动过程中,主要的学说有哪些? ——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的学说。 【延伸拓展7】如何理解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1)“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2)“广泛的影响”: ①政治上: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打击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②经济上:英国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亚、非、拉美各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思想上:革命期间产生的先进思想,如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为欧洲的启蒙运动奠定

立足课堂,立足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立足课堂,立足文本—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凤岗中心小学赖秀英 一、激发持久的阅读兴趣 (一)、强化朗读,点燃激情 “文章情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朗读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在朗读中走进作者,把握文章的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课文所揭示的人之美、物之美以及语言美,把对美的体验内化为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韵味无穷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 这种方法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彰显了审美情趣,语文课堂也具有了“文学味”。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利用每天的中午或作业整理的时间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听课外故事录音。动画片那生动的画面,教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我们学会了拼音,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读,自己去看书,书中会告诉你 无穷无尽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利用教材,发掘趣味并积极评价。 让学生坚持阅读。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 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开展“古诗朗诵会”、“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

文本阅读助读资料的重要性由

文本阅读助读资料的重要性 由“端木”引出的话题 近日听课,课外是端木的《土地的誓言》。文章表达的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感情充沛,激情澎湃,读后令人热血沸腾。执教者精神饱满,朗读声情并茂,情境创设自然,还收集了许多“九一八”的资料来辅助教学。但学生似乎并不动情,这节课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课后才知道,原来学生对作家的名字产生了怀疑。课文注释说这是一个东北作家,但学生却觉得这是一个日本人的名字,于是产生了疑问:他怎么有一个日本式的名字?他去过日本或是依据日本人的习惯改成了若本人的名字吗?既然都已经取了日本人的名字,又何必假惺惺的说爱国呢?这些疑问碍于上公开课不好问,憋在心里,此后也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 以上是浙江宁波赵霞老师在她的《由“端木”所想到的》一文中介绍的她听过的一节问题课,本意是为了阐述课文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介绍在《土地的誓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文中所举事例发人深省,同时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在必要的时候,引用必要的资料的必要性。 一、材料筛选的必要性 助读资料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样,都是文本阅读的辅助手段,我们不仅要重视他们的作用,还要认真研究怎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为教材中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它们来自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隶属于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很多时候,必须借助助读材料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从作品产生年代来讲,作品都会有时代的烙印,都会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投射在其中,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现实世界,有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有他们所特有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实际的或假想的读者群。我们今天组织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是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从他们的知识结构、精神世界和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这些文本,进入作者的知识视野,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接,扩大自己的思想视野和情感感受的范围和深度,完成文本意义的重建。 从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方面来讲,同一题材的内容,可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同样,不同题材的内容,也可以用同一体裁来表现。阅读教学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表达形式,从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表达手段,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达到以上阅读目的,就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料和教学媒体,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借助一定的资料,在穿插、铺垫和拓展中引领学生分析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否则,就可能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影响阅读效果。 二、资料筛选的意义 1、对学生的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调控、导向以及推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解读 文本时尊重文本,尊重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见解,避免解读的随意性和不 确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有利于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开国大 典》之前,先播放一段《东方红》,能很好的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就文本读文本的封闭式转为借助资料读文 本的开放式,由封闭式阅读的感性转向开放式阅读的理性,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 和情感视野,使他们在不断积累知识、积累体验、丰富情感的同时,学会学习。 4、筛选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精心阅读和搜集整理的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 生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品质。 三、资料筛选时存在的不足

初一历史上册各个朝代名称及重大事件和拓展地知识

初一上册中国历史简述 ■■元谋人→→→→→→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约3万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 地点: 地点:店地点:店地点:余地点:东部 ↓↓↓↓↓ 能够制作石器学会用天然火制作骨针长江流域(南方)黄河流域(北方)↓↓↓↓↓ ↓直立行走石珠装饰品骨耜、漆器、彩 嘴巴突出↓↓↓↓ 牙齿硕大、粗壮前额低平氏族公社生活农作物:水稻农作物:粟 唇面比较平坦眉骨粗大↓↓↓ 舌面的模式复杂颧骨突出能人工取火干栏式房屋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鼻骨扁平↓↓↓ 嘴部前伸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五帝→→→→→→→→→→→夏(禹)→→→→→→→商(汤)→→→→→→西周(武王)→→↓↓↓↓ 约前3世纪-前21世纪约前2070-前1600年约前1600-前1046年公元前1046-前771年↓↓↓↓ 黄、颛顼、帝喾、尧、舜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汤灭夏桀建商朝牧野之战:武王灭商↓↓↓↓ 板泉:炎帝/黄帝战,炎败夏国君→启盘庚迁都→阴→殷朝分封制↓↓↓↓ 涿鹿:黄帝/蚩尤战, 世袭制司母戊鼎(商朝后期)社会等级制度蚩尤战败↓↓↓ ↓出现军队甲骨文、青铜器周厉王:国民暴动尧、舜、禹→禅shan让制建立监狱↓↓↓历法(夏历)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周厉王被驱逐黄帝的妻子→嫘lei祖:发明养蚕↓繁重的赋税、酷刑↓↓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仓颉:创造文字↓商、纣王→亡国申候引犬戎族灭国伶伦:制作音律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771年 隶首;发明算盘夏、桀→亡国申候→周平王舅舅 黄帝的部落:有熊部落 颛顼(zhuanxu)、帝喾(ku)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

毕业设计说明书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 学院:专 2011年6月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Overview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is a unified Web development model that includes the services necessary for you to build enterprise-class Web applications with a minimum of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is part of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Framework,and when coding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applications you have access to classes in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Framework.You can code your applications in any language compatible with the 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 including Microsoft Visual Basic and C#.These languages enable you to develop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applications that benefit from the common language runtime,type safety, inheritance,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try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you can install Visual Web Developer Express using the Microsoft Web Platform Installer,which is a free tool that makes it simple to download,install,and service components of the Microsoft Web Platform.These components include Visual Web Developer Expres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SQL Server Express,and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Framework.All of these are tools that you use to create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Web applications.You can also use the Microsoft Web Platform Installer to install open-source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and PHP Web applications. Visual Web Developer Visual Web Developer is a full-featur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creating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Web applications.Visual Web Developer provides an ide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build Web sites and then publish them to a hosting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ing the development tools in Visual Web Developer,you can develop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Web pages on your own computer.Visual Web Developer includes a local Web server that provides all the features you need to test and debug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Web pages,without requir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IIS)to be installed. Visual Web Developer provides an ide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build Web sites and then publish them to a hosting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ing the development tools in Visual Web Developer,you can develop https://www.doczj.com/doc/ed9603241.html, Web pages on your own computer.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知识拓展:井田制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奴隶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井田,无偿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商、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井田制在长期实行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发展和变化。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记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者,如《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记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如《周礼·地官·小司徒》载:“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当时的赋役制度为贡、助、彻。助即服劳役于公田,贡为缴纳地产实物。周行彻法,当为兼行贡、助两法。结合三代赋役之制来分析古时井田之制的两个系统,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需行助法者自当实行于夏、商时期。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当始实行于周代。周朝行助法地区仍沿用八家为井之制,惟改私田、公田之数为百亩;而行贡法地区则将原为公田的一份另分配于人,故有九夫为井之制出现。古时实行易田制(即轮耕制),一般是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以上所说井田之制,当为在不易之地所实行者,是比较典型的。至于在一易之地、再易之地等如何以井为耕作单位进行区划,已无法推知,井田之间立五沟五涂之界以便划分土地和进行生产。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由于对夏、商、周3代的社会性质认识各异,各家对井田制所属性质的认识也不相同,或以为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或以为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或以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或以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但在承认井田组织内部具有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中文和英文简历和专业英语材料翻译

韶关学院 期末考核报告 科目: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学号: 同组人: 院系: 专业班级: 考核时间:2012年10月9日—2012年11月1 日评阅教师: 评分:

第1章英文阅读材料翻译 (1) 第2章中文摘要翻译英文 (3) 第3章中文简历和英文简历 (4) 第4章课程学习体会和建议 (6) 参考文献 (7)

第1章英文阅读材料翻译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cesses of mechanization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becoming more complex 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automatic processes are, however, different from the old ones. The “autom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is distinct from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inasmuch as mechanization was applied to individual operations, wherea s “automa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 complete producing unit. And in many, though not all, instances the element of control is so great that whereas mechanization displaces muscle, “automation”displaces brain as well.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past and what is happening now is, however, not a sharp one. At one extreme we have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with its quite remarkable capacity for discrimination and control, whil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cale are “ transfer machines” , as they are now called, which may be as simple as a conveyor belt to another. An automatic mechanism is one which has a capacity for self-regulation; that is, it can regulate or control the system or process without the need for constant human attention or adjustment. Now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feedback” as begin an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new industrial techniques, upon which is base an automatic self-regulating system and by virtue of which any deviation in the system from desired condition can be detected, measured, reported and corrected. when “feedback”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a large digital computer runs at the immense speed through a long series of sums, constantly rejecting the answers until it finds one to fit a complex set of facts which have been put to it, it is perhaps different in degree from what we have previously been accustomed to machines. But “feedback”, as such, is a familiar mechanical conception. The old-fashioned steam engine was fitted with a centrifugal governor, two balls on levers spinning round and round an upright shaft. If the steam pressure rose and the engine started to go too fast, the increased speed of the spinning governor caused it to rise up the vertical rod and shut down a valve. This cut off some of the steam and thus the engine brought itself back to its proper speed. The mechanization, which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cause it was limited to individual processes, required the employment of human labor to control each machine as well as to load and unload materials and transfer them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Only in a few instances were processes automatically linked together and was production organized as a continuous flow. In general, however, although modern industry has been highly mechanized ever since the 1920s, the mechanized parts have not as a rule been linked together. Electric-light bulbs, bottles and the components of innumerable mass-produc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