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兰芳先生作品

梅兰芳先生作品

梅兰芳先生作品
梅兰芳先生作品

(二)梅兰芳在中期演出中,曾在一些义务戏和堂会戏中,反串过各种角色,目前整理见到的有:《辕门射戟》中的吕布

《八蜡庙》中的黄天霸

《镇檀州》中的杨再兴

《三江口》中的周瑜

《艳阳楼》中的呼延豹

(三)梅兰芳在1913年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归来后,在几年内编排了五出时装新戏,这种创新精神,当时受到观众极大欢迎。这几出戏是:

《孽海波澜》中的孟素卿

《宦海潮》中的余霍氏

《邓霞姑》中的邓霞姑

《一缕麻》中的林纫芬

《童女斩蛇》中的李寄娥

(四)梅兰芳从1915年起不足十年间,编演了大量新戏,特别是古装剧中,创造了很多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载歌载舞。这些剧目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它们是:

《嫦娥奔月》中的嫦娥(花镰舞)

《天女散花》中的天女(长绸舞)

《麻姑献寿》中的麻姑(盘舞)

《上元夫人》中的上元夫人(云帚舞)

《洛神》中的宓妃(独舞、群舞)

《红线盗盒》中的红线女(拂尘舞)

《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单剑舞)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双剑舞)

《廉锦枫》中的廉锦枫

《前部西施》中的西施(羽舞)

《后部西施》中的西施(后改一晚演出)

《头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拈香奇遇”至“太真出浴”)

《二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太白醉写”至“梦游月宫”)

《三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禄山求职”至“翠盘艳舞”)

《四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御前面秦”至“玉真梦会”)

(五)梅兰芳在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

《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

《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中的晴雯)

《俊袭人》中的袭人

(六)梅兰芳对一些老剧目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在每出戏中都注入许多新的艺术因素,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其中有的戏已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剧目有:

《牢狱鸳鸯》中的郦珊珂

《春灯谜》中的韦影娘

《宇宙锋》中的赵艳容

《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

《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生死恨》中的韩玉娘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七)梅兰芳由于爱好和有志于提倡昆曲,向多位名家学习并积极倡导演出,引起观众对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重视,使昆曲这支兰花重放异彩。他演出的昆曲剧目中,有的已成为梅派代表剧目,受到国内外观好评。他演出的昆曲剧目有:

《白蛇传》(金山寺中的白蛇)(断桥中的白蛇)

《孽海记》(思凡中的赵色空)

《牡丹亭》(春香闹学中的春香)(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

《西厢记》(佳期·拷红中的红娘)

《风筝误》(惊丑·前亲·逼婚·后婚中的俊小姐)

《玉簪记》(琴桃·偷诗·问病中的陈妙常)

《狮吼记》(梳妆·跪池·三怕中的柳氏)

《金雀记》(觅花·庵会中的井文鸾)(乔醋·醉圆中的巫彩凤)

《铁冠图》(刺虎中的费贞娥)

《昭君出塞》(出塞中的王昭君)

《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杨玉环)

《南柯记》(瑶台中的金枝公主)

《渔家乐》(打舟·藏舟中的邬飞霞)

《翡翠园》(盗令·杀舟--游街中的赵翠儿)

《奇双会》(又名《贩马记》)(哭监·写状中的李桂枝)(三拉·团圆中的李桂枝)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 对,这就是(京剧),“京”是后鼻音,谁来把它读准了。(指名读——齐读) 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梅兰芳) 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 关注三点: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蜚声 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扬名) 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两个词语。(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请你轻声读读。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美的化身。 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齐读。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 请大家自己来读读看。 (唱功念功做功打功) 旁白:唱腔、念白、表演动作、武打和翻腾,那做工中又涵盖了许多种类 (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 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 事迹:抗战时期,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这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熏陶了我们爱国思想,文中的语句只有通过孩子们读来感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教材处理: 对于这篇课文,我的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就是以新课改的理念,阅读课文就是要以读为主,“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说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从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称赞那句话入手,从而引出故事的主人公,进而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口头表达的能力。 环节2:赏析重点句,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酷爱。 我先让学生找出体现梅兰芳酷爱艺术的语句,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比喻句,从而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不能唱,不能演出的痛苦与无奈,在此基础上,用朗读的方式把梅兰芳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最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造成梅兰芳这种痛苦的根源,从而

《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愤然毁画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

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23*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蓄须》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现在的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所以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音乐等,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可以用蓄须这件事为线索展开教学,或问题引导,或抠词抠句,或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认识、体会、表达,适时地进行点拨、补充,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个生字,掌握本课多音字。 2.默写课文,说说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它经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梅兰芳资料,梅兰芳戏曲片段。 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2.过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3.教师简介梅兰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读。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反馈学习情况。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 2.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第1自然段中哪几个词语是对梅兰芳的评价? 五、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出他蓄须之后的做法,让学生体会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蓄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他宁愿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3)学生汇报自己朗读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六、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

关于梅兰芳的名言

关于梅兰芳的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梅兰芳的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2、也许其实你一直都是个凡人! 3、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4、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5、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6、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8月8日梅兰芳病逝于北京。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

高尚的品德,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曲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 姓名:分数: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 (2)小姑娘纳.(nà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qǔ)子多难弹哪.(nǎnɑ)! (4)她尴尬 ..(ɡān ɡà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我买不起。”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鞋勒勤皮( ) 勾( ) ( )劳 盲育肓教( ) ( )目病入膏( ) 哉裁截 ( )衣善( ) ( )止 曝爆瀑 ( )发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大海( )的琴声(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画龙点( ) ( )妙( )肖笔走龙( ) 行云( )水轻歌( )舞 ( )( )如生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 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 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4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 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一、书题启课 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 众生:梅兰芳! 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 众生:梅兰芳! 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 二、引出“话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 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 众生:想! 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 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 生:我不去!

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 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 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 众生:拒绝! 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 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 (生齐读此句。)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情感:学习他热爱祖国的精神,做一个具有崇敬民族气节的人。 板书设计: 梅兰芳的故事 蓄须罢演富贵不能淫 抵挡诱惑贫贱不能移崇高的民族气节 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 教学过程: 一、信息反馈了解人物 1.请大家欣赏一段京剧。说一说演唱者是男的还是女的? 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 (1)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剧种,被称为“国剧”或“国粹”,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表演。在京剧表演中,由男演员唱旦角来塑造年轻妇女形象是很普遍的。 (2)出示媒体 这位相貌俊美、气质非凡的,就是梅兰芳大师。 3、在5月的艺术节里,同学们查阅了不少有关京剧艺术家的资料吧,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梅兰芳的内容讲一讲,好吗? (学生反馈信息) 4、师结: 梅兰芳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妇女的形象。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凭着常人所不及的刻苦和认真,努力在艺术高峰上攀登,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5、出示媒体,引读: (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又是一位非常可敬的爱国者。) 二、戏词欣赏感悟精神 1.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一生所演出过的剧目不下200出,谁知道他出演的哪些剧目比较 有名? 2、学生反馈,出示媒体: 《洛神》、《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西施》、《贵妃醉酒》、《抗金兵》、《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其中在《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中,梅兰芳扮演的都是具有着强烈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 3、介绍《抗金兵》 (1)这就是《抗金兵》的剧照,哪个是梅兰芳呀? (2)录音介绍:《抗金兵》 《抗金兵》这出戏讲的是南宋将军韩世忠带领八千将士抗击前来侵犯的十万金国的士兵。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阵,擂起军鼓,使南宋军将士士气大振,结果以少胜多,大破金兵。在这出戏里,梅兰芳扮演巾帼英雄梁红玉。 4、字幕介绍《生死恨》

梅兰芳故事

梅兰芳故事 练画蓄须逃出虎穴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酒井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过了几天,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夫人献计躲过劫难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长,并在上海大都市设立特务机关。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并劝梅作一次慰问演出。消息传来,梅兰芳心头一震,自言自语地说:“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世道怎能让人活下去!”梅夫人见丈夫忐忑不安,茶饭不思,便说:“不行的话,明天我去赴宴,与他们周旋。” 次日,梅夫人来到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劝她说:“几年不见梅老板,听说蓄起了长长的胡须,是不是为了在国民面前要个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应该关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

23.梅兰芳蓄须 优秀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梅兰芳剧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国粹戏曲大师——梅兰芳。让我们走近进梅兰芳,去看看他的故事。 2.助读资料: 作者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1 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四、品读释疑 1.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几件事?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去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17梅兰芳练功课外课后练习和作文课课练及答案

17 梅兰芳练功[原文]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柱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17梅兰芳练功[练习] 一、给加□的字注音: ) ) ) ) ))蜚声()二、看拼音写词语 Qiāo gōng shuāi jiāo zhā shí fēi shēng yì lì wán qiáng 三、加部首成字,再组词 例:每——海(海水)梅(梅花)莓(草莓) 尧—— 采—— 中—— 专—— 殳—— 五、选择下列各句解释,把正确的填在加点词的后面: 1、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 . ).的功夫,硬.( . ).是咬着牙 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A.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 状(跟“软”相对)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练习卷-f2b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英勇的将士们宁.(níng nìng)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屈服。 2.宁.(níng nìng)静的湖水和跃动的灯火,组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3.在足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同样重要.(yāo yào)。 4.爸爸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我的要.(yāo yào)求。 二、选择题 2.回忆课文,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 梅兰芳蓄须后,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A.长期不演戏,没有经济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C.不小心患了伤寒,连日发烧,差点丢了性命。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蓄须明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梅兰芳是在__________的情况下蓄须的。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本司令官逼他,他________;戏园子老板请他,他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 四、语言表达

梅兰芳生平简介

梅兰芳生平简介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梅兰芳年谱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 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 (2)小姑娘纳.(nà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qǔ)子多难弹哪.(nǎnɑ)! (4)她尴尬 ..(ɡān ɡà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 我买不起。”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鞋勒勤皮()勾()()劳 盲育肓教() ()目病入膏() 哉裁截()衣善() ()止 曝爆瀑()发一()十寒()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的大海()的琴声()的月光 ()地发现()地散步()地弹奏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妙()生()天()之音 画龙点() ()妙()肖笔走龙() 行云()水轻歌()舞()()如生 黄钟大() 巧夺天() 高()流()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2)徐悲鸿画的骏马()。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 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 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这两个句子 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4)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 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课文原文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2、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3、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4、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

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5、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6、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7、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8、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9、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