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素质教育概论68分

常州素质教育概论68分

常州素质教育概论68分
常州素质教育概论68分

1.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上,为满足

学生的()为直接目的。

(A) 发展需求

(B) 潜能需求

(C) 主动需求

(D) 学习需求

2. 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能否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是衡量教法

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

(A) 个性潜能

(B) 发展潜能

(C) 健康个体

(D) 个人理想

3.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

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4. ()是指具有崇高昂扬、深远自由、坚定扎实的精神追求和

丰富独特、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品质。

(A) 精神审美素质

(B) 个人品德素质

(C) 独立人格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5.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 持续性

(B) 创新性

(C) 延续性

(D) 发展性

6. ()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

转的基础。

(A) 个人素质

(B) 个人品行

(C) 法纪责任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7.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

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A) 文化素养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 素质教育

(D) 思想道德教育

8.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

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A) 科学内化

(B) 个体内化

(C) 知识内化

(D) 教育内化

9.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10.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

长点。

(A) 个性教育

(B) 社会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学校教育

11.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

高目标。

(A) 个性潜能

(B) 个性

(C) 潜能

(D) 以上都正确

12. 与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统一性(共性)的特点相比,()

充分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和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

性(多样性),受到学校的广泛欢迎。

(A) 教育课程

(B) 校本课程

(C) 地方课程

(D) 课改课程

13.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A)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14.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

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

望。

(A) 目标

(B) 成果

(C) 经验

(D) 总结

15. 创设()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A) 健康

(B) 舒适

(C) 温馨

(D) 民主

16. 学校教育与()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

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A) 社会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现代教育

(D) 素质教育

17. 素质教育对教的基本要求是:(),但一定要教得最好,绝

非盲目、无度用“药”。

(A) 为教而教

(B) 教学相长

(C) 教到必要

(D) 教有所学

18.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

不容辞的责任。

(A) 家庭教育

(B) 社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社区教育

19.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思维

(B) 思想

(C) 学习

(D) 创新

20.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21.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

动的首先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22. 素质教育以培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需要对创新与创新

精神、实践与实践能力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

(A) 自我学习创新能力

(B) 创新精神

(C) 创造精神

(D) 社会生存能力

23. 全面传授知识即()、方法和手段全面。

(A) 授知内容

(B) 授知途径

(C) 授知对象

(D) 以上都正确

24.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

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文化教学

25. 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的()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 品行道德 (B) 学历资质 (C) 教学水平 (D) 言传身教

26.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27.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

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B)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28.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

要途径。

(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

29.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A) 学习潜能

(B) 课程潜能

(C) 教学潜能

(D) 个性潜能

30.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

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

(B) 善于寻觅

(C) 坚定行动

(D) 科学汲取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等阶段。

(A) “本源”教育时代

(B) “元教育”时代

(C) “异化教育”时代

(D) “复归教育”时代

2. 精神素质是()。

(A)

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尚情操

(B)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和意志的集中

体现

(C)

不懈的目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深厚动力

(D)

主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柱和重要源泉

3. 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

(A) 教学服从教育观

(B) 教育服从人才观

(C) 人才服从质量观

(D) 质量服从人生观

4. 素质教育过程运用启发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A) 大目标牵引

(B) 高质效传递

(C) 新思路构建

(D) 最佳人选调配

5.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的措施主要有()。

(A)

营造宽松环境,提供相应保障

(B)

承认个性潜能,不断发展优点

(C)

点燃心中火把,鼓励追求梦想

(D) 要求每位学生成为全能,各门课程学习成绩都达到最高标准

6. 在如何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方面,所出现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是()。

(A) 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育要求,认为这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的重要途径

(B) 受教育者的天性是从先辈那儿继承而来的,丰富而纯真

(C) 尽量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得以发挥

(D)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压迫与放松同时出现才具有挑战性

7. 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方法主要有()。1. 2. 3.

(A)

充分认识法纪责任的极端重要性

(B)

自觉按提高素质的一般要求行事

(C) 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

(D)

“民不告,官不究”

8.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这是因为()。

(A)

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

(B)

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

(C)

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D) 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治功

能、生产功能

9.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某一层次教育目标的设计者,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处于决策层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全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每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B) 学校领导者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C) 授课的教师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D) 每一位教师需要对本学科乃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周密设计

10.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现有教育内容改革至少包括()等方面。

(A) 缩减时间

(B) 适当精简

(C) 降低难度

(D) 适度综合

11. 要做到严于律己,铸树典范,就需要教师做到()。

(A)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B)

追求目标必须崇高

(C) 克服阻力,坚持实践

(D)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

12.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原因是()。

(A) 精力时间有限

(B) 需求不一

(C) 有益知识内化

(D) 知识泛滥

13. 素质教育课程是()。

(A) 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B) 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

(C) 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

(D) 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

14. 要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做到()。此外,生活上养成

习惯,持之以恒;计划上及早安排,终身实施等方面也是要注意的。

(A) 思想上更新观念,高度重视

(B) 保健上必要投入,适宜实效

(C) 心情上拓展胸襟,追求平和

(D) 锻炼上统筹兼顾,见缝插针

15.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

而言,教育者可从()等方面努力。

(A)

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B)

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C) 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变化的高度去探索

(D)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16. 素质教育中的社会教化主要包括的内容是()。

(A)

传授学习技巧

(B)

传授生活技能

(C)

传递社会文化

(D) 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17. 关于素质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理论界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一是,这种观点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对人的“塑造”过程。二是,这一观点始于法国教育家卢梭,他以人类潜能为认识前提,把人的发展看成是这种潜能的充分实现。

(A)

“塑造”说

(B) “个性潜能”说

(C) “潜能实现”说

(D) “至善至美”说

18.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

(A)

构建社会主义新课改的核心条件

(B) 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C) 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

(D)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19. 以下有关健康素质的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健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

(B) 健康素质的形成需要学校的有力组织锻炼和社会大环境的有益引导

(C) 健康素质的形成需要每个人不断丰富相关知

识,并将这方面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D) 健康素质的形成,首先需要主体自觉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

20. 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等内容。

(A)

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B)

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

(C)

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

(D) 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 和B ,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否)

2. 个性潜能只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因和可能趋向,是不会被漠

视的个性、埋没的潜能,能自然发展成为有重要作为的巨大动能。

(是)

(否)

3.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这是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体现。

(是)

(否)

4.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是)

(否)

5. 教育方法是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其总体包括教育的思想方法

和操作运行方法两部分。

(是)

(否)

6.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

(是)

(否)

7.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民族历史和

生产力发展。

(是)

(否)

8. 素质教育激活个性潜能的最高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

动手能力。

(是)

(否)

9. 对素质教育的本质,除了从目的论上把握外,还需要进一步

从方法论上把握。

(是)

(否)

10. 不能把发展学生个性看成是教育的唯一任务,不能把教育目

标、教学大纲、教材甚至教师看成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条件和工具。

(是)

(否)

11.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客

观规律,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是)

(否)

12.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停留时间最短的场所,也是教育活动的最

基本的场所。

(是)

(否)

13.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信息传递,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

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是)

(否)

1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

(是)

(否)

15. 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

务之一。

(是)

(否)

16. “行教”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品德修养、思想观

念等教育影响学生。

(是)

(否)

17.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根本法则。

因而,引领学生探索事物的特点与规律,自然成为施教的目的和标准。

(是)

(否)

18. 尊重、关怀、体贴学生,是教育试验的首要前提。

(是)

(否)

19.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

的综合育人功能。

(是)

(否)

20. 小目标牵引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

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是)

(否)

21.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

作用的就是主体的世界观、信念和信仰系统。

(是)

(否)

22. 心理是指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部分,包括情绪控制、自我感知、

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交往等。

(是)

(否)

23.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素质的形成与否。对于人格独立性,

实践检验尤其重要。

(是)

(否)

24.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是)

(否)

25.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即汲取—扬弃—创新。这

是学习素质形成的基本过程。遗漏其中任何一段路程都不能真正形成学习素质。

(是)

(否)

26. 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

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