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20160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课题: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年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考毕业生的数量日渐增长,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也慢慢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自考毕业生如何更好地去面对,本文首先通过该课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一番探索,结合国内外对自考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分析当前我国自考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使自考毕业生更好面对如今就业形势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有助于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支持同时也能进一步更新和优化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

关健词: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建议

正文:

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教育环境下诞生的一种创新教育制度,在国际高等教育范畴内也是特别存在的教育制度,它对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进程起来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也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下扎根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专业性人才从中出来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奋斗在各自的岗位,已经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内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关注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现状以及成因并进一步研究探讨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的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的研究将在给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出谋划策方面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不单单分析了我国当前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进一步分析了其形成的具体原因,较为科学合理地为提出自考毕业生面对就业形势的建议作了有效有力的理论保障;再来对我国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方面研究探讨的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2.实践意义

首先对于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增加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和自考生的认可度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国家战略的大层面着手,进而分析到社会、学校、自考生本身,分析得出的能够缓解当下自考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将切实对我国自考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有个质的提升;再来当自考毕业生面对就业形势能够更加从容有自信地面对,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不言而喻的积极作用;第三当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有条理的分析研究后,在提高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向教育以及就业的公平靠拢。

(三)研究综述

1.国内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研究

通过对有关自考毕业生的研究以及著作网站如知网进行研究调查可以发现完全没有目前国内针对自考毕业生的较有代表性的相关论著,唯一一篇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的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石丹淅和吴克明的《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的硕士论文。对于自考毕业生之所以就业质量偏低石丹淅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是因为我国不合理的自考专业的设置比如文理科专业的数量不对等、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不足;再来是由于我国自考助学班在多样性的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缺陷,一昧地对应试教育进行突出强调而完全对自考生各方面的技能素养培训无视;三是在实际就业前我国针对自考毕业生的相关专业就业指导不够且不科学。”

2.国外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研究

目前国外还没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个说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

在教育制度方面的一个创新举动,符合我国的当前国情和发展趋势。英国的开放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韩国的学士学位自学考试制度和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存在类似的地方,他们的教学形式相对都比较自由、灵活和开放,对类似这样大学的制度以及普通学校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对那些以自由开发为特色的学校的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情况研究目前相对比较少。

(四)相关概念

1.自考

自考就是指自学考试,目前对自学考试的具体定义教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不一样的看法:第一自学考试仅仅是一种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试制度,并不是教育的一种形式;第二自学考试兼具双重内涵,它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种考试制度,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第三种观点是对两种不一样的事物用一样的名称去指代,不合乎通行的逻辑标准,其认为自学考试的本质上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并不是考试制度。

2.自考毕业生

我们把自考生和统招生统称为大学生。通常所说的大学毕业生是指对大学要求的课程全部顺利完成并拿到由相应机关颁发的学历文凭证书的大学生。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指在学校受相关课程培训的自考生,换句话说自考毕业生就是指按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完成指定的课程任务并顺利按时拿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的一类大学生。

二、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相关的自考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统计文献资料来看自学考试毕业生的需求量还是较大,前景较为广阔,在人才市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力,总体的就业率良好。但因为我国高等自学教育考试的参与对象既有在高考中失利的考生、失业待岗或寻求跳槽的人员、大面积的大中专在校学生、对知识保持追求渴望的人以及一些想摆脱贫困境况的人,具体情况较为混杂,所以对于我国自考毕业生的详细的就业情况相对不成系统,不能完全掌握当前的实际状况。根据一些有关的自考毕业生就业工作详情以及来自社会层面的反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存在一定的特点。

(一)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困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其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相当突出必须尽快得到解决的棘手社会问题,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政策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根据相关教育网站的有关就业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自考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合理,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就业观念,既对专业是否对口问题看得很重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以及对薪水有一定的心理底线,再加上当前的企业公司对自考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认可,这种种的因素都直接导致了自考毕业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经常碰壁。

(二)自考毕业生就业灵活性大、范围广、质量偏低

由于自考毕业生不在国家计划招生的范围内,国家并不直接负责他们的就业工作,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相对灵活,服务范围也相对较广,对于传统单位的就业模式他们并不受局限。但是很多自考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专业并不对等有的甚至选择低端行业,他们觉得毕业后上岗就是成功就业,导致了整体就业质量的偏低。

以下表2.1、2.2、2.3是2012年末《中国青年报》针对全国范围内的九千

多名自考毕业生进行相关调查统计。

(三)自考毕业生就业缺乏指导

我国一开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实行的是一种“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这种考试形式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印上了“个人性”的标签,就算是经常参与社会助学也难免会被视为应试教育下出来的学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下的

助学培训机构通常只解决三件事情:招生、教学以及助考,往往自考毕业生在就业指导方面是存在一片空白的,他们的就业一般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盲目地闯荡。自考毕业生没有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的关注度,更没有得到科学、完善、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自考毕业生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被冷落的群体,从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上我们就可以间接得出该结论,因为统计表上是没有自考毕业生的有关就业数据的。

(四)社会对自考毕业生存在学历歧视

我国有的法律法规都对中国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中国公民在入学﹑升学以及就业方面都依法享有绝对的平等权利。可是实际情况的自考毕业生就业依然严峻,很多公司单位对自考毕业生的学历都会有特殊的要求,他们觉得自考毕业生更像是“劣质品”,起不到顶梁柱的作用,再加上户口档案问题,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深受歧视的困恼。

三、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成因分析

(一)自学考试自身的局限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自考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往往不能在学校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我国著名专业人士康乃美教授曾把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存在的缺陷原因归纳为专业技能培训不够、不够严格的助学管理、呆板的考试模式以及不完善的德育体系四个方面。如果想仅仅通过一张试卷来真实反映出自考生的职业操作水平,那是相当不现实的,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导致学生渐渐产生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相比国内其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自考毕业生自身的各方面技能修养严重不足。

(二)自考生总体呈现低龄化

目前自考生的年龄慢慢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刚建立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岗工作人员,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什么就业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转变,年轻的自考生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高中毕业生等尚没有就业的学生占多数,与此同时就业指导的缺少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三)现有的考籍管理束缚自考生的水平的体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晚上,如今自学考试的学分管理体系主要是“单科测验、累积学分、零存整取”。所谓的单科测验主要是指自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具体一个专业的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并按时参加考试,如果该科成绩超过60分,那么便可以成功拿到该门课的学分并能获得相关的合格证书,学校也能够根据这个为自考生建立起考籍档案。虽然自学考试的学分管理体系较为灵活且开放性十足,可是它过分注重考生的测验结果,这导致一部分考生以及格为目标,而且把考试的成绩用来兑换学分的模式并不能切实体现出自考毕业生的实际素质。

四、自考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形势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部分的自考毕业生在面对实际的就业问题时,往往都带着走一步算一步的错误的观念,他们没有静下心好好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问题,也没有根据当前的大环境对自己做好准确的定位,更是缺乏一个完善科学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这样情形下很多自考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的过程中不得不绕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当自考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第一一定要

审视自己的实际状况包括自己的喜好、自身的能力做好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主客观条件规划出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往往是最符合自身发展情况且最合理的, 它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自考毕业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自己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进行一定深度的评估,从而得出有关自身的客观信息;对当前任务、中期任务以及远期任务进行定位;通过了解自己周边的就业环境包括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行业的发展趋势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目标;根据自身测评的结果与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匹配,在不断的修正调整下找寻最符合自己潜能的执业等等,

(二)做到人职匹配

通常我们所说的人职匹配是指一个人的主要特性和客观职业的匹配度。自考毕业生必须对自身具有的各个特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当前社会就业的形势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同时也要对企业单位用人的选择以及自己的职业选择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来思考,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状态来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导致目前我国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由于不断增加的毕业生数量,而是自考毕业生无法保持一个稳定的健康心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大部分自考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的地点有很明确的要求,他们往往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当作自己工作的理想地方而不愿去较为偏远的地方就业;很多自考毕业生把私企、行政机构当作自己必须得上的工作单位,而对于那些比较冷门的公司或者规模收益相对较小的单位不闻不问。自考毕业生这种不健康的就业心态是导致就业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自考毕业生应充分做好人职最佳匹配。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当前招聘市场的环境中,大部分的企业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十分看重,有不少学者指出未来的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方向可参考德国职业教育的“双证书”模式。在“双证书”模式下自学考试能够和职业资格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自考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职业资格培训让自考生提前感受职业与专业的紧密联系,切实从根本上最好地发挥出自考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考毕业生应深刻认识到当今的时代发展趋势,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上面,对祖国生产建设方面的随时号召能够第一时间地奔赴第一线,真正地成为一个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四)提高心理素质

大部分自考毕业生在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时心理上总是存在各方面的缺陷,是否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将直接关系到自考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情况。当自考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过硬时,他们在面对初到社会的各种碰壁结果都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并能够主动找寻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昧的消极对待。要想真正做到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那必须从根源上找到突破点比如对自己所具备的特点、职业目标的准确定位、当前整个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招聘的选择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真正地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善待自己以及切实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国家实际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保障国家利益的情况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通过这些途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自考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而自考毕业生在平常的学习和工作里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真正地培养起过硬的心理素质。

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的就业人才市场里自考毕业生是属于大学毕业生里面的较为弱势的群体,按理说应该得到国家、社会以及公众更多的理解和关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政策,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高等自学教育考试制度发展得还不够健康和迅速。若想有效地解决自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能够成为我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上到国家层面,下到社会个人都应该更加关注自考毕业生这个日渐庞大的群体,不断深入和分析自考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成因以及解决的对策,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附参考文献

①杨沁《自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第1-5页。

②王锦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北京城市学院,第43页。

③黄海霞《自考生应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2007年第11期,第5页。

④刘青桃,石丹淅《自考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2012年第2期,第24页。

⑤郑婉平《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2010年第276期,第13页。

⑥吴鸿炜《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2003年第11期,第16页。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2018中国就业情况分析

2018年我国就业人数统计、人均收入支配及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9-01-12 09:44 来源:中国报告网 就业人口,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2009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3、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XX学校XX学院考查类课程答题本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系、年级 任课教师 考试科目 考试日期

评分 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用铅笔阅卷无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从2009年大学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2010年的毕业人数是630万,2011年是660万,而去年则是达到了680万,预计今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超过700万。大学生人数逐年剧增,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人数逐年剧增,所以绝对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 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2.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 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积极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是我们必须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中,充分就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四大目标之一。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认清我国就业面临的新形势,确立适合发展市场经济新时期就业特点的就业新战略,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都使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中国就业现状 (一)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新增就业劳动力不断增加。我国的就业工作同时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00~400万人需要安置;农村上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中相当一部分将进入城镇务工;近几年,从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看,失业人员逐年递增。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失业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 (二)总体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1.劳动者的择业愿望、职业素质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日趋突出。这使得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企业存在富余人员与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结构性矛盾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失业率不断攀升。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 1.确立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积极就业战略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而这就需要确立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有利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就业战略。通过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这个大前提。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小城市规模的升级,是解决中国现代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惟一出路。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而且两者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已初步建立起来,但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要使社会保障从国有企业覆盖到非国有企业、从城镇覆盖到农村的全体公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起步迟、困难多,只有当农村居民能和城市居民一样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受益者的时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有序转移才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可以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社会稳定和增加就业的双重效应。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渠道不够通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又有用人单位和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知道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 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深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应届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 近些年来,我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招,本科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种大众化的现象,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92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达到了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30万人,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就业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就业市场不断被压缩,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非常明显,有数据显示, 2010年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低0.9个百分点,可以想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的处境日渐尴尬。1 (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年度调查报告》显示:10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仅有20.8%的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学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 (三)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全国高校的扩招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这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相对于偏远山区,西部农村等穷乡僻壤,城市生活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越是现代化水平高的城市,这种诱惑力就越大,高校毕业生在城市择业意愿过于集中,这就会进一步加深就业矛 1麦可思研究院.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 析与对策 班级自动化121 学号 121044110 姓名: 范昊泽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 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 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起来。加之当 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 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 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在社会,高校教育,大 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找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形势对 策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 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 本着能从该课程中学到,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 信息,修了这门课,当它结束时总结一下所学的 东西,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 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 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门课之一。以 下是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比重现在只占GDP的3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50%,发达国家更是高达60%—70%。”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有待增强 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建立专业,如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的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备受欢迎,数量更是突飞猛进。而如今,大学生也由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而大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三个大块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体现了“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这一重要思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699万人增加了28万人。而2015届毕业生较2014届不相上下,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全面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就业所需能力的门槛逐渐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体系缺乏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和结构上与人才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再加上日益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逐年减少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尽管能提高我国各方面的水平,但却也出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待毕业生的态度居高自傲,对人才的学历盲目求高的现象,出现了"重盗轻能"的思想等问题。尽管中国的就业渠道拓宽了。但还是存在供给需求不平衡,就业结构矛盾的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职业、岗位的变化,而由于我国还缺乏科学的人才预测和规划,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有很大盲目性,致使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最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要来培养;而多数的高职生和专科生也按照本科压缩型来培养,加重了一般就业压力,并使原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三)岗位有限,用人单位理念不适当 1、毕业生骤然增加,但我国的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相反,国家政府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正在加快进行以机构和人员精简为内容的改革,就业岗位在急剧减少。 2、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不适当。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出现了“人才高消费”。另外,有些用人单位没有长远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节约员工

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

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摘要】金融危机风靡全球,各国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 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分析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 【A b s t r a c t】F a s h i o n a b l e w h o l e w o r l d o f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the same as degree in every country be affected by the person, issue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alread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being confronted with and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in every country therefore. The article is aimed at capital at present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 difficult to obtain employment, analysis has aroused difficult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cause, has brough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measure, has made a college

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家都可以看到,市面上的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越来越多,为什么大学生都要选择就业技能培训呢?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怎么样?就是因为大学生现在毕业之后都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人都选择了参加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来增加自己的就业实力。 总而言之,就业难是大学生选择就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但是有的大学生心里也有疑问:难道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吗?下面,就听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看看参加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到底有没有用。 目前大学生事业的原因可以从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个方面来说。 一、大学生非自愿失业情况分析 目前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结构性失业 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对于此类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市场热门的就业技能进行培训,成为市场紧缺型人才,自然可以顺利就业。 摩擦性失业 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大学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对于此类情况的大学生,通过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比如一度教育的大学生软件开发课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让自己的素养更加贴合企业的需求。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大学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大学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目前大学生失业包含部分周期性失业的因素。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的是“用工荒”,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以选择就业技能培训,成为“技能+学历”的双有人才,这样工作自然不难找。 二、非自愿失业的成因分析 供求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下,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大学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 市场缺陷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 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 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大学生,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 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能够完美的弥补这些缺陷。 就以北大青鸟上海Java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来看,汇聚国内一线Java专家团队,拥有几十余位一线技术大牛,多位核心研发工程师,有着多年软件行业实战经验的IT精英人士组成的讲师团队,课程体系围绕企业真实项目而设计,把各个知识点穿插到项目中去讲解,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确保学员去企业就可以胜任项目开发。且课程研发部门每期会对课程做一次评估,更新一次课程内容和案例,确保课程体系紧跟行业发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做到永不脱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及原因,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

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如何正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如何正确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的扩招,上大学不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大学生也变的越来越多,而用人单位却没有那么多,并且给的工资也一如既往的少。 怎样正确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也暴露出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观念与市场经济要求尚存在一些不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扩招以后才出现的。只要是实行市场就业方式,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必然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竞争就业过程中也必然会面临失败。这是市场经济和市场就业的正常现象。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周期等宏观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磨擦性失业,即人们不断跳槽过程中所形成的暂时性失业;二是结构性失业,即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失业;三是周期性失业,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所形成的失业。前两种类型的失业又称为自然失业,这种失业与经济的景气度没有关系,就是在经济景气时也会发生这两类失业。目前我国的失业现象是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同时存在:磨擦性失业的产生与我国就业体制市场化有关,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存在的;所以当前就业难不仅是高校中的问题,各行各业都有。从这点出发,扩招不但没有制造失业,

而且缓和了失业。因为没有扩招,这几百万名学生不仅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且几年前就要面临就业问题。扩招没有"扩"出更多的劳动人口来。 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①没有从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但学校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尤其扩招后,其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仍没有相应调整。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即使有些专业有所调整往往也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这样学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为此应该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既要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是这样。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出现供过于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要实事求是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发展中的问题。是一个短期的结构性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缓解和解决的。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 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 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 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 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 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 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 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 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 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 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 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 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 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 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 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 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共有77.3 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 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 1999年为42% 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 计2002年为20%左右。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范文汇编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此外,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2019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2、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 调查结果表明,201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见图三)。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3、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 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虽然2019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

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2019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5、大学毕业生亟须改进沟通和创新能力 2019届大学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较好的依次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而本科毕业生亟须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和说服他人等;高职毕业生则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和说服他人。这些亟须改进的能力归属于沟通和创新能力。 统计分析表明,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雇主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0%和68%;“工作要求与压力”不满意度最低,不满意度最高的是“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其中,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

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

2021年中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班级:09机械类(2)班学号:B09300201 姓名:丁芳【摘要】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而言,踏入社会后,摆在自己面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就业、继续深造、待业。而就业往往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人都退缩了。那么,就业到底难到什么程度了呢?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形势的呢?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并对其产生原因做出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培养模式 【正文】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1.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2007 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 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 状况,到2009 年大学生失 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 点关注的问题。2010 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

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则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已经远远不限于本国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能力,更多或更宽的是来自于全球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人才竞争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2.就业后面临的经济压力 即使是就业了的大学生,也在面临微薄收入与生活支出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经过了最少15 年的教育过程,最基础的就是学会了如何体面的生活。但是,体面的生活需要消费的支持。而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往往只有1000-2000 元,如果在大中城市独立生存的话,这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生活支出。尤其是进入2009 年,房租、食品、服装、交通等生活费用的上涨,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 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大学生花费家里几万至十几万元上大学,让很多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有的学生在贷学金的支持下完成的学业,也就意味着需要偿还贷学金。但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收入来源。而不少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其收入也非常低,还没有农民工的收入高。同时,而这些支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无法独立地生存,更不用说归还来自父母或者金融机构的大学贷款。 3.就业难对后期教育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的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备受欢迎,数量更是突飞猛进。而如今,大学生也由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而大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三个大块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一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2009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 9 万,加上2007 年和2008 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约1 00 万人和1 50 万人处于待业状态,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约1 00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尽管能提高我国各方面的水平,但却也出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待毕业生的态度居高自傲,对人才的学历盲目求高的现象,出现了"重盗轻能"的思想等问题。尽管中国的就业渠道拓宽了。但还是存在供给需求不平衡,就业结构矛盾的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