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C语言程序设计(张曙光)教材各章习题解答

第6章C语言程序设计(张曙光)教材各章习题解答

第6章C语言程序设计(张曙光)教材各章习题解答
第6章C语言程序设计(张曙光)教材各章习题解答

1.

(1)数目固定、类型相同的数据

(2)在内存中占有一段连续的存储空间

(3)a[0]、a[1]、a[2]、a[3]、a[4]

(4)0 9

(5)2

(6)按行存放

(7)m n m×n

(8)7

(9)实参数组名(地址)

(10)引用了错误的数组元素a[10]

2.

(1)A)

(2)C)

(3)D)

(4)B)

(5)A)

(6)D)

(7)C)

(8)C)

(9)B)

(10)C)

3.

(1)①&a[i] ②a[i]

(2)③t=0; ④(i=0;i<10;i++) ⑤(a[i]==x) ⑥t=1;

(3)⑦&base ⑧n%base; ⑨n/base; ⑩i++; ⑾(num[j]<10) ⑿'A'+ (num[j]-10);

(4)⒀s[i]>k ⒁findmax(a,N)

4.

(1)1638276

(2)3,5,7,

(3)s=18

(4)16

(5)5 3 3 5

(6)024

5.

#include

#define M 4

#define N 4

int main(void )

{ int a[M], b[N],c[M+N];

int i=0, j=0 , k=0;

for(i=0;i

scanf("%d",&a[i]);

for(j=0;j

scanf("%d",&b[j]);

i=j=0;

while(i

if (a[i]

{ c[k] = a [i];

i++; k++; }

else

{ c[k] = b [j];

j++; k++; }

while(i

{ c[k] = a [i];

i++; k++; }

while(j

{ c[k] = b [j];

j++; k++; }

for(i=0;i

printf("%d,",c[i]);

printf("\n");

return 0;

}

6.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k,i,t,n,num[50];

printf("Input number n:");

scanf("%d",&n);

for(i=0;i

num[i]=i+1; /*以1至n为序给每个人编号*/

i=0; /*每次循环时的计数变量*/

k=0; /*按1、2、3报数时的计数变量*/

t=0; /* 退出人数*/

while(t<=n-1) /*当退出人数比n-1少时(即未退出人数大于1时)执行循环体*/ { if(num[i]!=0) k++;

if(k==3) /*将退出的人的编号置为0*/

{ printf("%d,",num[i]);

num[i]=0;

k=0;

t++;

}

i++;

if(i==n) i=0; /*报数到尾后,i恢复为0*/ }

return 0;

}

7.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a[3][4]={0};

int i,j,max,max_i,max_j;

printf("Please input a 3X4 matrix:\n");

for(i=0;i<3;i++)

for(j=0;j<4;j++)

scanf("%d",&a[i][j]);

max=a[0][0];

max_i=max_j=0;

for(i=0;i<3;i++)

for(j=0;j<4;j++)

if(a[i][j]>max)

{

max=a[i][j];

max_i=i;

max_j=j;

}

printf("The max is %d,row %d,col %d\n",max,max_i,max_j);

return 0;

}

8.

#include

#define N 5

int main(void)

{

int a[N][N],b[N][N];

int i,j;

printf("Please input a matrix:\n");

for(i=0;i

for(j=0;j

scanf("%d",&a[i][j]);

printf("Please input b matrix:\n");

for(i=0;i

for(j=0;j

scanf("%d",&b[i][j]);

for(i=0;i

{ b[i][0]=a[N-1][i];

b[i][N-1]=a[0][i];

}

printf("b matrix:\n");

for(i=0;i

{ for(j=0;j

printf("%d\t",b[i][j]);

printf("\n");

}

return 0;

}

9.

#include

#define N 10

void f(int a[],int n)

{

int b[N],i,m=0;

for(i=0;i

if(a[i]%2==1)

{

b[m]=a[i];

m++;

}

for(i=0;i

printf ("%5d",b[i]);

}

int main(void)

{

int c[N];

int i,j;

printf("Please input c matrix:\n");

for(i=0;i

scanf("%d",&c[i]);

f(c,N);

return 0;

}

10.

#include

#define M 10

void sub(int a[ ], int t, int ix)

{

int i;

for( i=ix; i

}

void main( )

{

int i,n, x[M];

printf("输入数组:\n");

for( i=0; i

printf("输入n:\n");

scanf("%d", &n);

printf("\n");

sub(x, M, n);

printf("输出数组从下标%d位置开始向前移动后的数据:\n",n);

for( i=0; i

printf("\n");

}

11.

递归算法:

#include "stdio.h"

long fib( int n )

{ if (n>2)

return (fib(n-1)+fib(n-2));

else

return ( 1 );

}

int main(void)

{ int i;

for(i=1;i<=20;i++)

printf(" %ld \n",fib( i ) );

return 0;

}

非递归算法: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long a[20];

int i;

a[0]=1;a[1]=1;

for(i=2;i<20;i++)

a[i]=a[i-1]+a[i-2];

for(i=0;i<20;i++)

printf("%ld\n",a[i]);

return 0;

}

数据库课后练习题

ORACLE数据库课程习题 1 通过SQL*PLUS等数据库访问工具登录数据库服务器时, 所需的数据库连接串是在以下哪个文件中定义的( )A (A) tnsnames.ora (B) sqlnet.ora (C) listener.ora (D) init.ora (E) 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2 以下关于数据库连接串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 数据库连接串必须与数据库名一致 (B) 数据库连接串必须与全局数据库名一致 (C) 数据库连接串必须与数据库的实例名(INSTANCE)一致 (D) 数据库连接串必须与数据库的SID一致 (E) 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3 关于SQL*PLU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SQL*PLUS是ORACLE数据库的专用访问工具 (B) SQL*PLUS是标准的SQL访问工具,可以访问各类关系型数据库 (C) SQL*PLUS是所有ORACLE应用程序的底层API (D) SQL*PLUS是访问ORACLE数据库的唯一对外接口 (E) 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4 SQL*PLUS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 (A) 是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器运行的基础构件. (B) 是ORACLE数据库系统底层网络通信协议,为所有的ORACLE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公共的通信平台 (C) 是ORACLE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一个工具,通过它可以向服务器发送SQL命令 (D) 是ORACLE客户端到客户端的点对点的通信工具,用来传递各个客户端的数据 (E) 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5 命令sqlplus /nolog的作用是( )C (A) 仅创建一个ORACLE实例,但并不打开数据库. (B) 仅创建一个ORACLE实例,但并不登录数据库. (C) 启动sqlplus,但并不登录数据库 (D) 以nolog用户身份启动sqlplus (E) 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卢华伟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 “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卢华伟)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 新登镇中学卢华伟 【摘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就初中数学例题、习题教学的现状,进行列举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案例,紧紧围绕教材例题、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运用例题、习题题目背景“二次开发”的策略,例题、习题题目条件与结论“二次开发”的策略,例题、习题题目基本图形“二次开发”的策略进行引导,寻求改进例题、习题处理的方法,以发挥其潜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习题教学现状二次开发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服务于教师本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体现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阐释;另一方面也使原有的教材更适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教材的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也就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部分. 笔者认为教材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可以重点对题目背景、题目条件与结论、题目的解法、题目中的基本图形进行“二次开发”. 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例题、习题“二次开发”的意识不强,在备课中不能对例题、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再创造,在授课时也往往出现一笔带过、草草了事的教学现状,根本没有很好的利用例题、习题的所潜在的价值,而教材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重结论轻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挖掘隐含问题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解题境界.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一个有责任性的教师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有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解题能力.”为此,笔者予以关注并参阅对例题、习题处理的相关知识“借题发挥”,结合案例分析,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标的要求进行探究,以期促进学生学会从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的认识、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原平市初中数学2011版课标测试题(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和。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 “” “”。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相结合的方式。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 “ ”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 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6章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N 2HSO 4 2. CH 3 CONH N 2Cl 3. CH 3 N=N OH 4. 6. .CCl 2 . 二氯碳烯 二、 当苯基重氮盐的邻位或对位连有硝基时,其偶合反应的活性事增强还是降低?为什么? 解:偶合反应活性增强。邻位或对位上有硝基使氮原子上正电荷增多,有利于偶合反应。 N N + N =N + N =N + + OH N =N OH 三、 试解释下面偶合反应为什么在不同PH 值得到不同产物?

H 2N OH + C 6H 5N 2 + PH=5 H 2N OH N=NC 6H 5 H 2N OH N=NC 6H 5 解:PH 等于5时,氨基供电子能力强于羟基,偶合反应在氨基的邻位发生。 PH 等于9时,为弱碱性,羟基以萘氧负离子形式存在,氧负离子供电子能力大于氨基,偶合反应发生在羟基的邻位。 四、 完成下列反应式:

2. OH OCH 3+ CH 2N 2 3.CH 3 3(CH 3)3COK CH 3 Cl Cl 4.CH 3CH 2CH 2 C=C CH 2CH 2CH 3 H H + CH 2 ..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 H 五、 指出下列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和偶连组分。 解: 重氮组分 偶连组分 1. N=N HSO 3 N(CH 3)2 HSO 3N 2 + N(CH 3)2 2. N=N N=N OH N=N N 2 + OH 3. CH 3CONH N=N CH 3 OH CH 3CONH N 2 + HO CH 3 4. NaSO 3N=N HO NaSO 3 N 2 + HO 5. SO 3H NH 2 N=N SO 3H N 2 N=N NH 2 SO 3H N 2 ++ NH 2 六、 完成下列合成:

现代电子线路基础(新版教材)-- 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答案 6.1 在题图 6.1所示调谐放大器中,工作频率f o =10.7MHz,L 1-3=4μH,Q o =100, N 1-3=20匝, N 2-3=5匝, N 4-5=5匝,晶体管3DG39在f o =10.7MHz 时测得g ie =2860μS,C ie =18pF, g oe =200μS, C oe =7pF,|y fe |= 45mS,y re =0,试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vo 和通频带BW 。 解: 25.020 53~13~21=== N N P , 25.02053~15~42===N N P 总电容pF 4.55)L *)f 2/((1C 20==∑π LC 振荡回路电容pF 8.53C p C p C C ie 22oe 2 1=--=∑ LC 振荡回路固有谐振频率'0f ==10.85(MHz) 固有损耗电导:'' 6 00036.710()0011g S Q L 2Q f L ωπ-= = =? 2226266 1200.25200100.2528601036.710 0.228()oe ie G P g P g g mS ---∑=++=??+??+?= 116.32L 0Q G L ω∑== )KHz (6563 .167 .10Q f B L 0W === , 1210 228.0104525.025.0G |y |P P A 6 3fe 210 V -=????-=-=--∑ 注: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0f 和0f 相差不大,即部分接入后对谐振频率影响较小,但概念要清楚。另外,这里给出了fe y (即认为是m g )不要通过EQ I 来计算m g 。 6.2 题图6.2是某中放单级电路图。已知工作频率f o =30MHz,回路电感L =1.5μH, Q o =100,N 1/N 2=4,C 1~C 4均为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晶体管在工作条件下的y 参数为 ie (2.8j3.5)mS y =+; re 0y ≈ fe (36j27)mS y =- oe (0.2j2)mS y =+ 试解答下列问题: (1) 画出放大器y 参数等效电路; (2) 求回路谐振电导g Σ; (3) 求回路总电容C Σ; (4) 求放大器电压增益A vo 和通频带BW ; (5) 当电路工作温度或电源电压变化时, A vo 和BW 是否变化? 解:(1) y 参数等效电路如上图: (3) 由0f = 得2226212 01118784431415103010C .(pF )Lf ..∑π-===????? (2) 11=P , 25.04 1 122===N N P 由y 参数得)(58.1810302105.363pF C ie =???=-π,)(6.1010 3021026 3 pF C oe =???=-π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例题与习题的处理都是简单的、表面的,对教材例题与习题“二次开发”的意识不强,在备课中不能对例题、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 再创造,在授课时也往往出现一笔带过、草草了事的教学现状。而教材例题与习题的“二次开发”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重结论轻过程”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挖掘隐含问题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解题境界。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 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 导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解题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教材例题与习题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 准对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的背景、条件和结论、解法以及题目中的基本图形进行再度发 展和创新,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有教材 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可以从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对既有教材例题与习题 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 二是对其它教学素材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 三是自主开发其它新的教学资源。 三、理论依据 1.再创造理论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他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 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做 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弗赖登塔尔说的“再创造”,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来探索 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 2.波利亚解题思想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 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材料。波利亚强 1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1(共十一份) 试题(一)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教材第六章习题解答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习题解答 1.回答问题: (1)什么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基元反应和平时我们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计量方程式)有何关系? (2)从活化分子和活化能角度分析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解答】(1)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原子、自由基)在碰撞过程中,只经过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由一种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称为简单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元反应所组成的总反应,是非基元反应,称为复合反应。基元反应是反应机理最简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一个宏观的总反应。 (2)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具有一定的平均能量,具体到每个分子,则有的能量高些有的低些。只有极少数的分子具有比平均值高得多的能量,它们碰撞时能导致原有化学键破裂而发生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简单碰撞的活化能,简称活化能。 对一定温度下的某一特定反应,反应物分子所占的分数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的数目也相应增多。于是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升高不仅使分子间碰撞频率增加,更主要的是使较多的分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结果导致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显著增加,从而大大加快了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使活化分子的分数增加。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主要是因为它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相应地增加了活化分子的分数,反应速率也就加快。 2.设反应A+3B →3C 在某瞬间时3()3-=?c C mol dm ,经过二秒时3()6-=?c C mol dm ,问在二秒内,分别以A 、B 和C 表示的反应速率A B C υυυ、、各为多少?

数据库sql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数据库sql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borrow 表) (reader表)1) 找出姓李的读者姓名(NAME)和所在单位(COMPANY)。2) 列出图书库中所有藏书的书名(BOOK_NAME)及出版单位(OUTPUT)。3) 查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所有图书名称(BOOK_NAME)及单价(PRICE),结果按单价降序排 序。4) 查找价格介于10元和20元之间的图书种类(SORT),结果按出版单位(OUTPUT)和单价(PRICE)升序排序。5) 查找书名以”计算机”开头的所有图书和作者(WRITER)。6) 检索同时借阅了总编号(BOOK_ID)为112266和449901两本书的借书证号(READER_ID)。##7)* 查找所有借了书的读者的姓名(NAME)及所在单位(COMPANY)。8)* 找出李某所借所有图书的书名及借书日期(BORROW_DATE)。9)* 无重复地查询xx年10月以后借书的读者借书证号(READER_ID)、姓名和单位。##10)* 找出借阅了一书的借书证号。11) 找出与”赵正义”在同一天借书的读者姓名、所在单位及借书日期。12) 查询xx年7月以后没有借书的读者借书证号、姓名及单位。#13) 求”科学出版社”图书的最高单价、最低单价、平均单价。##14)* 求”信息系”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次数。#15) 求出各个出版社图

书的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和总册数。#16) 分别找出各单位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数及所在单位。17)* 找出当前至少借阅了2本图书(大于等于2本)的读者姓名及其所在单位。18) 分别找出借书人次数多于1人次的单位及人次数。19) 找出藏书中各个出版单位的名称、每个出版社的书籍的总册数(每种可能有多册)、书的价值总额。20) 查询经济系是否还清所有图书。如果已经还清,显示该系所有读者的姓名、所在单位和职称。附录:建表语句创建图书管理库的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基本表的表结构:创建BOOK:(图书表)CREATE TABLE BOOK ( BOOK_ID int, SORT VARCHAR(10), BOOK_NAME VARCHAR(50), WRITER VARCHAR(10), OUTPUT VARCHAR(50), PRICE int); 创建READER:(读者表)CREATE TABLE READER (READER_ID int,COMPANY VARCHAR(10),NAME VARCHAR(10),SEX VARCHAR(2),GRADE VARCHAR(10),ADDR VARCHAR(50)); 创建BORROW:(借阅表)CREATE TABLE BORROW ( READER_ID int, BOOK_ID int, BORROW_DATE datetime)插入数据:BOOK表: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1,'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17、90);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2,'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17、90);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3,'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例题精炼-五解决问题的策略(共3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列表解决问题 习题精挑 1.一个苹果重多少克? 【答案】100+50=150(克) 150÷3=50(克) 200+50=250(克) 2.一个皮球从48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先填表,再解答) 【答案】24 12 6 3 第1次弹起:48÷2=24(米) 第2次弹起:24÷2=12(米) 第3次弹起:12÷2=6(米) 第4次弹起:6÷2=3(米) 3.三年级的男生分成4组,每组有30人。三年级的女生比男生少16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案】4×30=120(人) 120-16=104(人) 第2课时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习题精挑 1.先看图说说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答案】说一说略 46+18=64(只) 64+25=89(只)

2.四年级有学生113人,五年级有学生96人,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五年级的学生总人数少42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答案】113+96=209(人) 209-42=167(人) 3.书店运来科技书128本,运来的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多12本,运来的文艺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4倍。运来文艺书多少本? 【答案】128+12=140(本) 140×4=560(本) 第3课时间隔排列 习题精挑 1.○□○□○□○□○□○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多少个□? (2)如果一共摆了20个□,则○有多少个? 【答案】(1)6个5个(2)20+1=21(个) 2.实验小学有一条60米长的道路,计划在道路一边栽树,每隔4米栽1棵。 (1)如果两端都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 (2)如果两端都不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 【答案】(1)60÷4=15(棵) 15+1=16(棵) (2)60÷4=15(棵) 15-1=14(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中得1-β(1-t)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 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0.8×(1-0.1) =1× 1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 说明 1-0.8×(1-0.25)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

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策略 经过几年来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感到教师应对教学与高考的压力加重,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增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增多。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做到不超出课标要求,不加重学生负担,而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本文从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处理策略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5个必修模块基本涵盖了以往课程的内容,而这4个选修系列中不仅涉及了以往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往课程中没有的。在总的教学时间并没增加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偏多和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原教材相比,现在一个学期学两本必修,高一年级就要学4本必修,老师们普遍认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即使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常常是囫囵吞枣,掌握得不好。学生负担过重,对知识的理解“蜻蜓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另外高考基本是两年上完新课,一年复习,许多学生在高一不久数学学习就跟不上,造成更多数学差生,数学平均水平下降。 2、教材内容知识衔接不好 一方面,由于初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很多内容初中高中都没有但又经常用到,导致有些知识脱节,初、高中衔接不好。如在高中新课程学习中需要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十字相乘法、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知识与方法,而这些知识和方法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删去。 另一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教学感到知识的衔接困难。如在《必修1》中许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问题的学习中,需要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而这一内容在《必修5》中才出现。《必修2》中“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列出了有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不仅与章节名称不符,而且这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与《选修2-1》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相隔太远。 另外,部分高中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衔接不好。一方面,其他科目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没有学到,例如,高一物理(必修)力的分解问题,涉及到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而三角函数问题在高一下(必修4)才会学到。另一方面,数学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其他科目还没学到,例如《必修1》用到物理中的物体运动原理,学生没有学到,无法解决;再如《必修4》在讲函数的图象时,提到物理中的简谐运动、交流电等都与物理不同步。

物化教材习题解答(人卫版)第6章习题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1)一级反应 kt c c ln 0= 20 k 32 100100ln ?=- k=0.01928 min –1 (2)r = k ?c r 0=0.01928?0.03=0.005784 mol –1?l –1?min –1 r 20=0.01928?0.03?(1–32%)=0.003933 mol –1?l –1?min –1 (3)设水解百分数为x ,40 01928.0x 11ln ?=- x=53.75% 2. (1)s 144410 8.42ln k 2ln t 4 2 1=?= = - (2)kt p p ln 0 = t=10s 时 10 108.4p 60.66ln 4 ??=- p=66.34 kPa t=600s 时 600 10 8.4p 60.66ln 4 ??=- p=49.98 kPa 总压计算: N 2O 5 → 2NO 2 + 2O 21 t=0 p 0 t=t p 2(p 0–p) ())p p 2 1 - 2 p 35p p 0-= 总 ∴t=10 s 时, p 总 =67.14 kPa t=600 s 时, p 总 =91.68 kPa 3. 从表中数据看,反应物无吸收度,吸收度A 表征产物的浓度。 t=∞ 时,反应完全,(A ∞–A )表征反应物浓度。 一级反应,kt A A A ln c c ln 0=-=∞∞ ln(A ∞–A)=-kt+lnA ∞ , t(s) 0 300 780 1500 2400 3600 ∞ ln(A ∞–A) -1.390 -1.546 -1.743 -2.048 -2.442 -2.996 其回归方程为:ln(A ∞–A)=-4.409?10–4?t –1.397( r=0.9998 n=6 ) ∴k=4.409?10–4 s –1 4. r=kc kt c c ln r r ln 00== k 12010 1104ln 3 3=??-- (1) k=0.01155 min –1 (2)min 60k 2ln t 2 1== (3)1 -3 00 L mol 3463.001155 .010 4k r c ?=?==- 5. 初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速率方程为 0 c 1kt c 1+ = t ~c 1的回归方程为: 91 .98t 79.11c 1+= (r=0.9999 n=7) (1) k=11.79 mol –1 ?L ?min –1 (2) 91.98c 10 = c 0=0.01011 mol ?L –1 (3) 0 c 1kt c 05.01+ = t=159 min

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浅谈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 兴化市临城中心校初中部王爱荣 摘要: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少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例题教学教法单一,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研究, 处理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例题教学教学研究开发改编题后反思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而且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往往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盲目选择一些难题、偏题,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适得其反。也有不少教师例题教学教法单一,照本宣科,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失去了例题教学应有的功能。切实加强各种例题的教学研究, 处理好教材中的例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处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要尊重教材, 教材的编写时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凝聚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现成的例题,它们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这类例题, 不能简单的模仿、记忆,追求解题的难度和技巧,应着重让学生体会例题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与本节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其次, 有些例题的背景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将例题进行适当的“开发”,改编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处理后的例题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教材。只有这样经过优化整合的教材,才能使它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观念。例题的再次“开发”,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过程与结论并重”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效果。以下是我在例题“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处理分析4页word

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处理分析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都是许多专家学者经过无数次的权衡,最终编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习题,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人能力。教师如能够将例题的作用发掘出来,学生学习数学就不再成为难题。但这也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以及对例题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功能 首先,例题在结构方面体现了重要知识点与技能的结合,学生在解题或听教师讲解习题的过程中都是在掌握方法,获得知识,逐渐实现了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而处理例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在功能性上,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主要具有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转化功能。这需要教师在处理例题时总结技巧,传授给学生方法,帮助他们找到例题的规律,从而能够掌握同类习题的解法。对于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过程要在此过程中进行规范,让学生在掌握规律、方法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以及解题带来的成就感与乐趣。此外,初中阶段的重要数学概念、数学方法都融入了数学例题当中,学生巩固知识、延伸技能都需要通过解题来实现。教师在处理例题时应进行经验指导,将例题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处理策略 (一)处理例题,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的形成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题:甲乙二

人相距4千米,二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按照7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乙按照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其中甲在出发时携带了一只小狗,小狗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乙方跑去,在遇到乙时折返,直至甲乙二人相遇。求小狗在此过程中共跑动了多少千米。这一题目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读题后会陷入茫然。此时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应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就能够轻松的解题。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小狗的行进速度,只要能够求出其共跑动了多长时间就可得出跑动的总路长,也就是需要求出甲乙二人相遇所需的时间。设甲乙相遇所需的时间为x,列出方程7x+6x=4,求出x后乘以小狗的行进速度即可得出答案。这样的解题思维使得这样一个原本数量关系复杂,条件较多的例题迎刃而解了,而运用的正是逆向思维方法。可见,在学生思而不得其解时让他们尝试运用逆向思维,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还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 (二)利用例题,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反思能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不足和错误之处,找到创新化的解题路径,实现再创造。如题,变式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通过这样的变式教学,学生的思维被拓宽,巩固了知识点。教师要不断地询问学生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应从哪一点入手分析?哪一种方法更为便捷?从而使学生不断反思,提高对例题的处理能力和解题的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