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态变化》试卷评讲教案

《物态变化》试卷评讲教案

《物态变化》试卷有效评析

【课型】试卷讲评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要复习的知识回顾出来,并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建立起前后知识间联系,以促使学生将知识能力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组内互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熟悉、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3、帮助学生会对一些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教学方法】自主解决合作讨论点拨启发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认真统计学生成绩及各小题得分情况

【内容分析】

本次测试内容为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这章内容以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为主要目标,会结合所学知识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没有涉及到定量分析,所以相对而言,难度有所降低。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上两极分化严重,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较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兼顾到全体,致使每次测试时的低分率总是居高不下。于是在学习分组上只有采取一带多的形式,争取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教学过程】

一、呈现素材(5’)

各小题得分较高的是:第1、4、7、9、12、13、15、17、19题等

各小题得分较低的是:第2、10、16、18题(第1空50人错)、22题等。

错误原因: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六种物态变化分不清,特别是放热的三种情况;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差,审题不清(第22题内外不分);没有经历实验过程而无法理解实验措施的意义;有些同学练习量不够,没有进行必要的识记。

(三)学生激励与评价

值得表扬的同学:丁畅陈才张才丁世竞蒋思琴李子文

值得激励的同学:丁牵李子倩陶剑波丁根

二、反思演练

(一)相互讨论订正(5’)

(二)师生共同提高

1、试题分类分析(20’)

相关试题分析:3、12、19

(3)两个探究性实验

相关试题分析:17、18(1)(2)

2、拓展演变练习(10’)

内容见学生演练学案

(三)学生反思(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课外练习

整理试卷及拓展演练的习题

四、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呈现素材

(一)班级整体情况分析

(二)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三)学生激励与评价

二、反思演练

试题分析:(1)六类物态变化概念

(2)两种物态变化图像

(3)两个探究性实验

三、拓展演练

学生拓展演练

(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

(2)请运用你所学物理知识指出“特异功能”的真相:

现象: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取物,手却未被烫伤。

真相:锅中除了植物油,还有下列三种物质中的___ 。

(3)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一种物态变化

(4)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 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 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 ,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 到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三、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下来然后说一说。

1、解析“白气”现象 1

2、固体器件“出汗”现象

4、制蒸馏水 13、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持新鲜程度。 10、干冰人工降雨 11、干冰制造舞台烟雾

14、灯泡的钨丝细了,玻璃内壁变黑了。

5、结了冰的衣服变干了 2、樟脑体积变小 7、冰箱内结霜

6、冰箱、冰柜制冷 8、汗液使人体降温 9、洒水使环境降温 3、狗伸缩舌头调节体温

初中物理_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 ,最小刻度是____ .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程度_________. 3.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4.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 5.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 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B.熔点低于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 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 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 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 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 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 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 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专题 一:六种物态变化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 题一的“物态变化三角 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 题,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 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 题一:“物态变化三 角形”中的六种物态 变化以及相应的能量 转化关系,老师予以 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 题。 对六种物态 变化的讲解 基本到位, 但是如果在 加些生活中 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 该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 学生分组 做,使课堂 更加高效。 3.例题评析 评讲练习题第1题,并对 学生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讲 解,纠正其认识误区。 3.回答问题,反馈 信息。纠正错误和认 识过程中的误区。 此处应该讲 明“状态 清,变化 明”。 专题二:熔化与凝固 1.知识建构 (1) 晶体:有熔点(凝固 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 点) (2)熔化条件 (3)对同一晶体:熔点=凝 固点 2.对应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 2、3、4 3.例题评析 对应评讲练习题2、3、 4,重点强调3题中的各曲线 所代表的含义,并在4题中 补充说明“热传递” 1.对物质的熔化与 凝固进行知识上的建 构,补充完成题单上 的知识点。 2.完成对应练习 2、3、4 3.反馈答案,听取 教师评讲,补充知 识,纠正错误,做好 相应的笔记。 熔化、凝固 曲线由于时 间关系,没 有列入知识 建构中,但 在稍后的对 应练习中会 补充强调。 例题的评析 应该注重知 识的拓展和 发散,此处 做的不是很 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结构原理使用。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教师:光碟、软盘. 学生: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如教材图3.2-1所示)每组两套,其中一套中试管已装有小颗粒状的海波,另一套试管已装有熔化后的石蜡(温度计的玻璃泡已没入其中),火柴、钟表.┃教学过程设计┃

物态变化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理学中物态变化包含六种O 苏科版教材中“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点教学顺序为物质的三态、温度、物态变化和水循环,教材内容丰富广泛、深刻有趣,借助贴切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思考。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特点是知识繁杂,框架为基本概念、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两则探究类大实验和多个辅助理解的小实验。其中基本概念包括温度、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在内的^一个物理定义。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这六种物态变化,能够辨别不同的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理论解释问题;探究类实验围绕熔化和汽化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分析能力。教师在新授课时要全面展开、细致论述,在复习课教学时要注重总结概括、方法指引和深刻探索,力求让学生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理论。同时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广阔空间。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学好“物态变化”的基础理论,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世界,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可以说,核心素养高度概括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师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探究将学科知识内化为个人品格和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朗读“知识网络"。 (二)学生了解近三年“物态变化”这一部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及“备考提示”。

(三)学生完成“知识巩固"的填空练习。 (四)同桌之间交流互改,老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拔讲解。 一、温度和温度计 1,学生看课件内容并思考:在温度计没有出现“零刻度”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所示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 师生共同得出:从下到上示数增加的是零上;从下到上示数减少的是零下。 2.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及量程和分度值。 3.水的反常膨胀。 二、熔化和凝固的重难点。 1.如何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课件展示图片,以水的固态(冰)图片和液态(水)图片让学生辅助理解。 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物态变化 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各种物质从一种物态变成另一种物态的变化过程; 2、了解物质变态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3、掌握物质的物态变化的原因; 4、灵活应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物态:什么是物态?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存在的不同形式,就称为物的物态。在家庭里容易观察到的几种常见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可以从一种物态变化成另一种物态,它们之间需要有一系列非常明显的物理现象。在任何物质的变态过程当中,共有三个物理量一起参与,即物质的温度、压强和物质本身的变态热(即物质升变时所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物态变化的原因:只有满足三个物理量的条件才能使物质变态,这就是物质的物态变化的原因。不同的物质的变态热是不同的,它们的特性决定了物质的物态变化速度以及物态变化的可行性。 4、教学实例:接下来通过几个常见的实例来说明一下物质的物态变化: (1)冰变为水:当冰以恒定的压强在高于零度的温度下均衡,会发生变态,融化为水。在这个过程中,会吸收高于给定温度的大量的热量,所以有“冰热”的现象。 (2)水变为汽油:当水以恒定的压强在高于100℃的温度下均衡,也会发生变态,升华为蒸汽。这里的升华热是由水放出的,所以有“水汽”的现象。 (3)气体变为液体:当气体恒定的压强被提高,它在降低温度时也会发生变态,即溶于液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取决于溶于液体中的物质的性质,所以有“液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法:先从宏观上讲解物态变化,然后详细推敲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协调,最后再通过实例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2、示范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或结合实验,示范物态变化的现象,加深学生了解物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 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 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 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 •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 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 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 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 5.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理解情况良好。但也需要注意,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发掘学生潜能,创设尽可能多的情境,使学生在合理、主动、自由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和积极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五章物态变化》 [学情分析]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将熔点、沸点与生活实例结合 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 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 [学法指导]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 [作业布置] 1、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o C的房间里,冰将() A、能继续熔化 B、再熔化一会儿 C、不能继续熔化 D、都有可能 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3、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 A、小河的水结冰 B、小河的冰融化成水 C、水蒸发成水蒸气 D、太阳出来后霜化成水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物态变化》试卷评讲教案

《物态变化》试卷有效评析 【课型】试卷讲评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要复习的知识回顾出来,并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建立起前后知识间联系,以促使学生将知识能力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组内互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熟悉、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3、帮助学生会对一些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教学方法】自主解决合作讨论点拨启发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认真统计学生成绩及各小题得分情况 【内容分析】 本次测试内容为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这章内容以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为主要目标,会结合所学知识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没有涉及到定量分析,所以相对而言,难度有所降低。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上两极分化严重,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较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兼顾到全体,致使每次测试时的低分率总是居高不下。于是在学习分组上只有采取一带多的形式,争取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教学过程】 一、呈现素材(5’)

各小题得分较高的是:第1、4、7、9、12、13、15、17、19题等 各小题得分较低的是:第2、10、16、18题(第1空50人错)、22题等。 错误原因: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六种物态变化分不清,特别是放热的三种情况;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差,审题不清(第22题内外不分);没有经历实验过程而无法理解实验措施的意义;有些同学练习量不够,没有进行必要的识记。 (三)学生激励与评价 值得表扬的同学:丁畅陈才张才丁世竞蒋思琴李子文 值得激励的同学:丁牵李子倩陶剑波丁根 二、反思演练 (一)相互讨论订正(5’) (二)师生共同提高 1、试题分类分析(20’) 相关试题分析:3、12、19 (3)两个探究性实验 相关试题分析:17、18(1)(2) 2、拓展演变练习(10’) 内容见学生演练学案 (三)学生反思(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课外练习 整理试卷及拓展演练的习题 四、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呈现素材 (一)班级整体情况分析 (二)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复习物态变化一章,使学生对这章知识有个整体性的归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和考点。为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熟记于心,对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现象。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复习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复习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学生能够根据物理图像完成相应的练习。 (3).回忆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度计的使用以及物态变化的知识要点复习。 难点: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实例。因为它概括性比较强,而且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1、以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 1、以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复习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梳理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复习 1、播放几张自然现象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2、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哪些自然现象? 3、雨、露、霜、雪等都是水的不同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生活在物态变化的世界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物态变化。 (二)知识梳理点拨归纳 1、请同学们完成本单元的知识梳理。 2、每组同学负责讨论相应的板块内容。 3、全班订正。在订正的过程中,对重点知识进行练习和强调 (三)演练巩固反馈评价 【教师选择典型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一)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教案(一)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 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 高熔点的物质常温下呈固态,低熔点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气态。

(2)凝固 : ①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分 类 区别 晶 体 非 晶 体 凝固图像 温度 时间 温度 时间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 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 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条件 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②分类: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③应用:1、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 降温的效果。2、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2)液化: 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②液化的两种方式: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③应用:气体液化放出热量;体积缩小便于运输。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1、“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看见了就不是水蒸气。“白气”都是水蒸气降低温度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烧开水冒白气;冬天呼白气;冬天湖面上冒白气;夏天冰棒冒白气;夏天空调冒白气;夏天开冰箱冒白气;冬天井水冒白气;冬晨的大雾;火箭发射时发射塔下冒白气;炒菜的锅冒白气;两个房间都把水烧开;可根据白气判断房间温度的高低。2、出汗 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上从冰箱中拿出的啤酒;饮料出汗;夏天自来水管出汗;从冰箱中拿出的香烟;茶叶会出汗(不要马上打开,防止受潮);夏天街道上盛冷饮的容器外壁出汗;露 3、模糊 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上喝开水,吃饭时镜片模糊;冬天晚上,晚自习回家后,镜片模糊 ;夏天,空调房里出来后镜片模糊;冬天晚自习时教室玻璃模糊(里还是外?)里;夏天空调房间里的玻璃可能模糊(里还是外?)外;医生检查口腔时要把放入口腔中的小镜子烤一下,以避免口中水蒸气液化模糊镜面 沸腾 蒸 发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2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2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 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四)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1.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人们从宏观特征来区别物质的状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自然界中物质还有其他的存在形式,从物质的内部结构来考虑,人们发现了物质的一个个新的状态。 (1)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高温时气体将成为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 (2)超固体:是原子核构成体,中子构成体及黑洞这类密度很大物态的统称。 (3)软物质:20世纪后期科学家认识到的一种物质形态,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物质等,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统称为软物质。 2. 物态在改变着世界 从蒸气机到热管 (1)蒸气机的基本原理:水沸腾变成蒸汽,高压蒸汽能推动活塞运动。由蒸汽来驱动叶轮转动,这样的装置叫蒸汽轮机。常用在远洋轮船和发电站中。 (2)热管的传热 在各种常见的材料中,铜的传热本领是很大的,但是20世纪后期研制成功的热管却比

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教学设计3.doc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中招考点: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结合实例能正确区分物态变化 4.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四.教法:自学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表达物理和 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宜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物态变化》教案(公开课获奖)人教版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3.能说诞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亲热,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 选择题、试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留意试验操作力气和应用学问力气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留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取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留意各学科学问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学问 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展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确定的根底,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生疏,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根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洁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育学生的设计力气、动手试验力气和合作探究力气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确定高,冷的物体温度确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阅历、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准时订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相互沟通争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学问。 3.学生虽然生疏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 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推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观看不够认真,或没有急躁,教师可适当引导。如留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消灭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觉察、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格外严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 学的物态变化的学问,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留意每一个过程 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学问学活,力求融会贯穿。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学问与增加环保意识、培育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 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争论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分等。这章 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争论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 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争论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 这种争论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根底。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中通常所见的三种状态.同一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 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形式及吸、放热规律总结为下图: 凝华(放热)升华(吸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液态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故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晶体的熔点与压强间关系是:熔化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加压后熔点升高,熔化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加压后熔点降低.晶体的熔点还与它是否纯净、含有杂质的多少有关.含有杂质的晶体熔点降低,如冰上撒盐,熔点降低;不同金属制成的合金,往往比其中熔点最低的那种金属的熔点还要低一些. 对于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请参考下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凝固 熔化和凝固晶体物态变化非晶体物态变化汽化 汽化和液化液化升华升华和凝华凝华⎧⎧⎪⎪⎨⎪⎪⎪⎩⎪⎪⎪⎧⎫⎧⎪⎪⎪⎪⎪⎪⎪⎪⎪⎨⎪⎪⎪⎪⎪⎪⎨⎪⎩⎪⎪⎪⎪⎪⎪⎧⎨⎬⎪⎨⎪⎪⎪⎩⎪⎪⎪⎪⎪⎪⎪⎪⎪⎧⎪⎪⎪⎨⎪⎪⎪⎩⎩⎭⎪⎩

基础题 【例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如(). 【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铁块被烧红 B.糖放到水中变为糖水 C.冰变为水 D.石块被移动了位置【例3】汽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液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凝固:物质从变成的过程. 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 【例4】分子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叫做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分子杂乱无章排列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 【例5】晶体在熔化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例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例7】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降低 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例8】萘的熔点是80.5℃,那么温度为80.5℃的萘()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例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蜂蜡、铁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例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的温度要低些 B.玻璃、冰都是晶体 C.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所有液体都要在相同的温度下才能凝固 【例11】在一标准大气压、气温为0℃时,水可能处于的状态是() A.只有固态 B.只有液态 C.只有固液两种状态 D.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 【例12】0℃的水在凝固过程中() A.温度降低,同时放热B.温度不变,同时放热 C.温度不变,不放热D.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例13】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后() A.一部分水会结成冰 B.一部分冰会熔化成水C.冰不熔化,水也不结成冰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中档题 【例14】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课设计教师:讲课班级: 课节 1 课时课题 3.1 温度课型新课备课时间讲课时间讲课方法察看、实验、议论 一、知识与技术: 1.理解温度的观点 . 2. 3.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察看、表达温度计的结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 的察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教课目的 2.经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的温度,培育 实验能力 .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 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经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优秀品德 和正确使用物理丈量工具的优秀习惯. 教课要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怎样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课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教课器械 水、温水 . 备注: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在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 学会了使用火,创始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日, 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 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 究. 二、进入新课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不行靠的, 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但是从外面走 进房屋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温暖 .我们经过实验也能得出 . [想一想做做] 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 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 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感觉在左手感觉温水冷、 右手感觉温水热 . 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同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好 大概划分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 具——温度计 . 1.温度计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