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医疗核心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和完善的关于医疗卫生事务的

基本规章制度。下面是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汇编。

一、全民医保制度

全民医保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核心制度之一、包括基本医

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旨在提供经济保障及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主要是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功能、服务水平等,将其分为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以实现医疗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分级分流。

三、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使用,包括药品注册、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流通监

管等。

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过程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五、医疗费用监管制度

医疗费用监管制度主要是对医疗服务费用进行监管,包括价格监管、

费用审核、医保支付等,以实现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和透明化。

六、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

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包括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临床人才评价和职称晋升制度等,以确保医疗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符合需求。

七、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

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医疗过程和医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促进医疗信息的流动和利用。八、医事纠纷处理制度

医事纠纷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等,以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解决医患矛盾。

九、医疗器械监管制度

医疗器械监管制度是指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十、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疫情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十一、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等进行管理,确保医疗保障基金的稳定和安全。

十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

医疗资源配置制度主要涉及医疗人员配备、设备设施配置和医疗物资供应等,以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十三、医药分开管理制度

医药分开管理制度是指将药品生产和流通与医疗机构分开管理,以避免利益冲突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十四、医疗服务价格制度

医疗服务价格制度是指通过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和透明化。

十五、医疗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度

医疗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等进行规范,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十六、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度

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是指对医疗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包括医学伦理原则、医患沟通和医学伦理审查等。

十七、医疗制度监管体系

医疗制度监管体系是指对医疗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医疗制度的顺利运行。

十八、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

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是指通过发布医疗卫生信息公告和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等,实现医疗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

以上是关于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汇编,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提高医疗卫生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 9、交接班制;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督导人次。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三、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住院治愈好转率;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收入。七、科研成果(评审前5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数。3、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额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1、凡挂号病人,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转科、传染病报告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初步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时,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组织会诊与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收治或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抢救与处理。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因本医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好后,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同意,并请示业务副院长批准同意后方可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6、医务部负责首诊负责制的督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通报。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建立我院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医疗核心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和完善的关于医疗卫生事务的 基本规章制度。下面是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汇编。 一、全民医保制度 全民医保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核心制度之一、包括基本医 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旨在提供经济保障及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主要是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功能、服务水平等,将其分为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以实现医疗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分级分流。 三、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 以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使用,包括药品注册、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流通监 管等。 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过程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五、医疗费用监管制度 医疗费用监管制度主要是对医疗服务费用进行监管,包括价格监管、 费用审核、医保支付等,以实现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和透明化。 六、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

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包括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临床人才评价和职称晋升制度等,以确保医疗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符合需求。 七、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 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医疗过程和医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促进医疗信息的流动和利用。八、医事纠纷处理制度 医事纠纷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等,以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解决医患矛盾。 九、医疗器械监管制度 医疗器械监管制度是指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十、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疫情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十一、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等进行管理,确保医疗保障基金的稳定和安全。 十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 医疗资源配置制度主要涉及医疗人员配备、设备设施配置和医疗物资供应等,以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十三、医药分开管理制度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一、基本医保制度 基本医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等特点。 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是我国为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制度通过集中采购、限定药品种类及规格、明确采购价格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药品价格,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对医疗机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药品基本价格制度

药品基本价格制度是指对特定范围内的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旨在规范药品市场价格,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广大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五、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是指通过集中采购、规范化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医用耗材价格,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是指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报告及调查处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问题,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七、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是指对医师执业资格和行业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旨在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八、全科医生培养和推广制度 全科医生培养和推广制度是指通过系统培养进程,促进医学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素养和诊疗能力。该制度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该制度是实现分级诊疗、加强全民健康保障的有效途径。 十、医疗卫生行政执法制度 医疗卫生行政执法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有助于维护医疗服务秩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十一、医师处方药品管理制度 医师处方药品管理制度是对医师处方药品开具、配送、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有助于规范医师开具处方行为,防止因药

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领域采取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以下是最新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24版)的汇编: 1.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2.医疗资源分配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3.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防止价格虚高和不合理涨价。 4.医疗服务规范制度:制定医疗服务规范,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5.医闹应对机制:建立医闹应对机制,保护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6.药品审批制度:加强药品审批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 7.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8.科研创新激励制度: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医生和科研人员进行医疗科研和创新。 9.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完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10.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1.病案管理制度: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历质量和信息安全。 12.医疗信息化建设制度: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智 能化和便捷性。 13.优化药物使用制度:推动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滥用和浪费。 14.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15.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健康素养。 16.护士人员配备制度:优化护士人员配备,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 17.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 安全。 18.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监督医疗机构的运 行和管理。 这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医生和患者的良好合作关系。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2版)2022最新18项医疗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2版)2022最新18项医疗制度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2版) 第一条义务救治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履行义务救治职责,对生命危(wei)险的患者实行紧急救治,应当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对病情危(wei)险的患者实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二条规范医疗行为制度:医务人员应当严守医德医风,遵守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依法从事医疗活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第三条应急医疗救援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要参预应急医疗救援,建立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治的准备工作。医务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原则和应急处置规定。 第四条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化建设,保证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第六条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从采购、储存、配送到使用环节,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医务人员应 当按照规定使用药品,减少药品滥用和错误用药。 第七条费用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明码标价,对医疗服务项 目价格进行公示,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医 疗价格公开透明度。 第八条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务人员应当不断提 高自身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医保支付制度:医保部门应当建立医保支付制度,按照 医保目录规定,对参保人员享受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进行支付。医疗 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第十条疾病防治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疾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开展疾病预防和科普宣传。医务人员应当及时 发现和报告疾病疫情,开展病例分析和防控指导。 第十一条临床应用指南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应用指南,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应当按照临床应用指 南开展医疗活动,确保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8项医疗核心制度内容

18项医疗核心制度内容 18项医疗核心制度内容主要包括: 1.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参保、缴费管理机制,树立全民参保的意识。 2. 提高参保者的就医和用药权益,实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改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3. 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参保者的就医费用合理性和公平性。 4. 建立国家药品政策,规范药品流通和使用,实行药品费用报销,促进药品使用市场化和质量合理化。 5. 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实行医疗服务费收取和报销标准。 6. 实行全面的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健康教育,拓宽公众健康服务领域,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7. 推行综合性医疗服务,培育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建立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 8. 建立健全医疗护理体系,改革医疗护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能力。 9.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实施临床指南,推动医院的质量改进。

10. 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推广电子病历,建立全国统一的病案管理系统。 11. 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网络,实施全民健康保险,构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12.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协作,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机制。 13. 改革和完善医疗机构结构,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 14. 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医改,建立医学教育体系和医德教育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5. 推动医疗机构自律,加强医疗机构监督,建立正规化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16. 加强和完善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保险体系,保障参保者的医疗风险。 17. 建立医疗资源供给管理机制,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健康服务调整机制。 18. 加强医疗政策的实施监督,严格执行医疗制度,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权益。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1.建立以居民为中心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 推进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满足。 2.实施医疗保障全覆盖:医疗保障全覆盖的目标是让全民都能够享 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得到满足。 3.发展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 务的质量,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供应。 4.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医疗 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服务过度、药品价格过高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5.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 段,这一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6.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建设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手 段,旨在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7.建设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为了满足人 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而建设的,这一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8.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改革是为了 解决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9.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 全管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这一制度的目标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10.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是为了提 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是这一制度的目标。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 引言 医疗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管理和组织医疗服务的基本框架和规则。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医疗制度也需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提高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本文将介绍2023年版的18项医疗核心制度,旨在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人民的健康。 学习医学 1.打造国内高水平医学教育体系,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师资培训 2.鼓励医学生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增加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能力 医院管理 3.加强全国医院管理规范和标准 4.推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5.加强医院设备和药品的采购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医保制度 6.完善社会医保制度,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 7.优化医保支付机制,降低药品和医疗费用的负担 8.推行医保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医疗服务 9.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力度,提高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10.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家庭医生制度 11.推动医院间的合作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疗质量管理 12.加强医疗事故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13.建立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患者权益 14.推行医疗质量评估和医院排名制度,提供参考和选择的依据 科技创新与发展 15.加大医学科研投入,促进医学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16.鼓励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7.推广远程医疗技术,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18.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推动医学科技的 发展 结论 通过推行以上18项医疗核心制度,我们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提升,提高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改善医 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医学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完 善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医疗领域能够 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2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2版)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息安全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制订本辖区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要点完善本机构核心制度、配套文件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国度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4月18日 (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厉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最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最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初级此外医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1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平安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工程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平安管

医疗质量平安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平安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平安发挥重要的根底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医疗质量平安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施行医疗质量平安核心制度的根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完毕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根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效劳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施行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根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指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那么。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施行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标准,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标准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18项医疗核心制度-18项医疗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 (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案及参加全科会诊.

医疗18项核心制度

一、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督导人次。 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 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 三、治疗质量: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2、住院治愈好转率; 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完整版)18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 (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案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特别检查是哪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的质量)、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 (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二级医师查房规定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查对制度 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3、分级护理制度 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5、危急值报告制度 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凡第一个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二、首诊医师负责安排患者的诊疗事宜,详细询问病情并体检,详细记录病史,及时给予初步诊断。同时开具各项必要的检查申请单及初步治疗药物处方。 三、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的患者时,应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 四、对于经首诊诊治后必须留院观察的患者,该医师应负责对接手诊治的医师进行床旁交班,并对病人家属说明由该医师继续负责其诊治。 五、凡是患有多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患者,应当经所有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根据此次发作的主要疾病,确定转由相关专科医师负责继续诊治。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六、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做相应处理后方可行辅助检查及转科。急、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及收住其他专科时,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七、如患者确需转科,在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如需转院,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联系上级医院或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落实好接待医院后方可转院。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实行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制度。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下午巡视一次。 二、医护人员查房前准备病历、有关检查报告和检查器材等,经治的下级医师报告病历摘要、当前病情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分析病情,确定必要的检查,作出明确的指示。 (一)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士长参加。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决定院内外会诊并主持会诊,决定出院、转院问题。及时处理下级医师的医疗报告。抽查医嘱、检查病历质量,审阅出院病历。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诊断,帮助下级医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主治医师查房,带领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对分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对新入院、疑难、重危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指导下级医师操作,决定检查、手术、会诊、转科、出院等日常医疗事务。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掌握分管患者病情变化,参加危重病例抢救,处理下级医师医疗报告,执行上级医师的医嘱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工作。检查病历,帮助下级医师提高病历质量。负责解答患者

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汇编

有关印发《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汇编》旳告知 医院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医院医疗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消除医疗隐患和防止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筹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我院院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形成《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汇编》,经2016年12月1日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循执行。 附件: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查房制度 3.会诊制度 4. 分级护理制度 5.值班交接班制度 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7.急危重患者急救制度 8.术前讨论制度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0.查对制度 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病历管理制度 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附件1 首诊负责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来我院就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和筹划生育委员会首诊负责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 第二章管理规定 第三条病人一方面就诊旳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旳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解决,并认真书写病历。 第四条诊断为非本科疾患,需请其他科室会诊。若属危重急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急救病人,同步向上级医师报

告。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 第五条被邀会诊旳科室医师须准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第六条首诊医师请其他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批准。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会诊。第七条两个科室旳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室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到一致意见,可请示医务到处长,在尚未制定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诊医生科室负责诊治,不得推诿。 第八条复合伤或波及多科室旳危重病人急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旳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急救制度,协同急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旳解决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第九条危重患者检查、转科、住院,均需有医护人员陪伴。 第十条患者或家属自动规定转院、离院旳,首诊医师应具体交代病情,书写记录,并由患方签字。 第十一条凡在接诊、诊治、急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旳责任。 第三章附则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目录 一、首诊负责制度2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5 四、会诊制度6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9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1 七、术前讨论制度17 八、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9 九、查对制度21 十、死亡病例讨论制度30 十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30 十二、值班与交接班制度31 十三、新医疗技术准入制度33 十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38 十五、分级护理制度41 十六、危急值报告制度43 十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2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52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并认真书写医疗文书。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危重或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与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与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务科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五、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六、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七、复合伤或涉与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那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与时做病历记录。。

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完整版)

目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 (2) 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 (7) 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9)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9) 医院交接班制度 (22) 医院会诊制度 (24)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26)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28)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32)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34) 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37) 手术前讨论制度 (42)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4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 (46)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49)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2)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54) 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 (55)

“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此信息,迅速给予有效干预,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2.检查科室报告流程 检查过程中出现危急值的,应严格按照以下报告流程执行: 2.1检查人员复查并确认危急值结果((1) )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确认该项目质控在控,再次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标本是否有特殊状态,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如与历史检测数据相符或与其他相关指标结果相符时,可不复检标本。(2)必要时复检标本,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在报告单备注栏上注明“已复查”,并在《危急值报告/临床沟通记录》中登记复检结果。)

2.2检查人员及时与患者所在临床科室联系,并告知危急值结果等相关信息。(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在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无误再报告结果,必要时询问护士标本采集是否正确,要求接电话人复述一遍。并由接电话人立即转告值班医师或主管医师,并以短信方式通知主管医师。门诊患者危急值以短信方式通知患者和主管医师。同时报告审核人员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已复查/核,危急值,及时就医”。) 2.3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危急值报告/临床沟通记录》上对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科室、床号、危急值项目、测定结果、复检结果、接电话人、报告时间、报告人及对方是否复述结果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2.4保留标本备查。(如该结果与病情不符,建议医生重新采集并送检标本。) 3.临床科室危急值的操作流程 3.1医务人员接报告后,将患者床号、姓名、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报告人员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记录时应复述报告结果。 3.2接报告人员作完记录后必须立即通知当日值班医生或患者的经治医生。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3.3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做好记录。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院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卫医发〔2023〕8号)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我院根据《要点》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和修订了本院的核心制度、配套文献和工作流程,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贯彻。 2023年3月18日

目录 1、首诊负责制度 (3) 2、三级查房制度 (5) 3、会诊制度 (7) 4、分级护理制度 (9) 5、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1) 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3) 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4) 8、术前讨论制度 (15)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6) 10、核对制度 (17) 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22) 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4)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26)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29) 15、病历管理制度 (31) 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32)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34)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37)

第1项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本院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规定 (一)患者初次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解决,并认真书写病历。 (二)诊断为非本科疾病,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三)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批准,被邀科室须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与会诊。 (四)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要准时会诊,认真执行医院会诊制度,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交申请科室医师。 (五)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2020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2020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2020版) 目录: 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