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非常宽,在发达国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具备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资料几乎成必备,有人说只要操作医生职称合格,设备完善,对患者的危险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凡是需要显示冠状动脉才能解决临床问题的都有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但也应切记盲目无指证及不考虑造影的时机及利弊扩大冠状动脉造影的范围。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第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几项;

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

行治疗,这种病人精神负担较重,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经常四处就医花费

也较大,而真正是冠心病的机会并不高,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明确诊断,非常有价值;

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

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

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

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

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二)第二大类是以治疗目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

容;

6)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7)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

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不缓解,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ECG的S-T段改变及梗塞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8)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如果无条件开展PCI技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将这种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 措施,静脉溶栓再通者,一旦出现梗塞后心绞痛,应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塞后一周左右,择期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VSD,MI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CLBBB、肺梗、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9)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实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10)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冠状动脉评价。

11)搭桥术后或PTCA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无绝对禁忌症,如考虑目前医疗行为的规范化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属于绝对禁忌症,主要因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尚有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可能性。但临床上主要考虑的是相对禁忌症,包括以下几点;

1)未控制的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2)未控制的高血压;

3)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

4)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

5)发烧性疾病;

6)出血性疾病;

7)造影剂过敏;

8)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9)急性心肌炎。

10)妊娠。

冠脉造影适应证

适应证 1、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⑴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时,其适应症包括如下几点:①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如包括胃、食道及胆囊等所致症状,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②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③无创性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者;④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⑤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为进行鉴别;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激光、旋切、旋磨或PCI等)或CABG术后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心绞痛;⑦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⑧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⑵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时,其适应症为:①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②不稳定型心绞痛;③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组,需冠脉评价,尽早干预;④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导致心源性休克或急

性泵衰竭,经积极内科治疗无好转,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经积极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冠脉内溶栓治疗者;静脉溶栓失败,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溶栓治疗有禁忌症者;静脉溶栓成功后再闭塞或心肌梗死后早期(2周内)症状复发者。⑤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伴新近发生心绞痛,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OMI伴心功能不全,临床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提示室壁瘤形成者;OMI伴乳头肌功能障碍者;OMI无创检查提示与原梗死部位无关的缺血改变者;OMI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性质如范围、部位及程度。⑥其它:高龄患者如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等,为明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患及选择治疗方案时。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非常宽,在发达国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具备冠 状动脉造影的诊断资料几乎成必备,有人说只要操作医生职称合格,设 备完善,对患者的危险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凡是需要显示冠状动脉才 能解决临床问题的都有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但也应切记盲目无指证 及不考虑造影的时机及利弊扩大冠状动脉造影的范围。冠状动脉造影的 适应症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第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几项; (二) (三)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行治疗,这种病人精神负担较重,工作和生 活压力较大,经常四处就医花费也较大,而真正是冠心病的 机会并不高,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非常有价值; (四) (五)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六) (七)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八)

(九)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十) (十一)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十二) (十三)第二大类是以治疗目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6)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7)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不缓解,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ECG的S-T段改变及梗塞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8)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如果无条件开展PCI技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将这种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措施,静脉溶栓再通者,一旦出现梗塞后心绞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以其无创、安全、X线辐射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成像质量与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直接相关。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保证图像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心率和呼吸的良好控制,可提高冠脉CT血管造影(CTA的成像质量。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 1. 有以下症状者:常感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怀疑冠心病者; 2. 体检: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斑块、狭窄、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异常(包括走行、起源、结构异常等); 3. 冠状动脉术后复查: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观察其是否通畅或者是否存在狭窄的情况; 4. 由于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将冠状动脉及心脏三维重建,所以术前检查也是一项重要的项目。 ①用于冠心病高危患者的筛查,减少介入操作的危险性; ②用于急诊胸痛三联征的筛查(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 ③能清晰显示冠脉的解剖结构,可用于发现冠状动脉各种变异及畸形; ④冠脉搭桥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术后显示桥血管的形态和位置,以及对桥血管通畅程度的评价; ⑤冠脉内支架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对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价; ⑥心肌梗死患者的随访,心功能分析; ⑦各类心脏肿瘤的检测、各类先心病的检测、各种心肌病的检测及心包病变的检测等。 (二)禁忌症 1. 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2.2-3 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3. 严重心律不齐者; 4. 显著心动过缓者(心率低于50 次/分); 5. 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者; 6. 心源性休克;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 7.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甲亢患者,癫痫,骨髓瘤患者, (三)注意事项 1. 检查前12 小时应避免刺激心率饮食,如咖啡等; 2. 来检查时需带关于心脏检查的资料,如超声、心电图,如搭桥患者请带出院小结等。 3. 扫描前要求患者常规4 小时禁食,心率控制在70 次/ 分以下,心率高于70 次/分则使用倍他乐克药物控制; (倍他乐克禁忌症:①支气管哮喘;②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 ③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④心衰病人。) 4. 扫描前患者需做好呼吸闭气训练。体质衰弱者不能配合呼吸憋气者不能做此项检查,憋气不好会造成检查失败。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目前,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冠状动脉造影禁忌症是相对的,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某些病人如碘过敏试验阳性、心律失常等也可行冠状动脉造影,甚至由于心脏原因而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无需考虑其禁忌症。在严格把握其适应证、禁忌症后,应积极做好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目前,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心导管检查术中一种既常用又安全的临床检查方法,是冠状动脉疾患明确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也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有其一定的适应症。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时,其适应症包括如下几点: ①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如包括胃、食道及胆囊等所致症状,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②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③无创性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及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者; ④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 ⑤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为进行鉴别; 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激光、旋切、旋磨或PCI等)或CABG术后反复发作的难以控制的心绞痛; ⑦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⑧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时,其适应症为: ①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②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几项; 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行治疗,这种病人精神负担较重,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经常四处就医花费也较大,而真正是冠心病的机会并不高,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非常有价值; 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第二大类是以治疗目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2)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不缓解,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ECG的S-T段改变及梗塞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3)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如果无条件开展PCI技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将这种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措施,静脉溶栓再通者,一旦出现梗塞后心绞痛,应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塞后一周左右,择期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VSD,MI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CLBBB、肺梗、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4)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实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5)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冠状动脉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死亡率约在0.11%-0.14%,心肌梗死率约在0%-0.06%;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的心肌梗死与死亡率均约在3.0%。 冠状动脉造影图 1.明确冠心病诊断:对于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临床难以确诊,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者,以及中、老年患者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畸形,但无创检查结果不能确诊者,冠状动脉造影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2.用于指导治疗:对临床上确认的冠心病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不佳而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正确选择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 适应症 冠状动脉造影图 1.拟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2.拟行瓣膜置换术前了解有无冠状动脉疾病。 3.经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或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4.冠状血管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通畅情况。

5.不典型心绞痛或原因不明的胸痛而需确诊者。 6.疑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其它病变者如冠状动静脉瘘和冠动脉瘤等。 术前胸片 1.对碘过敏。 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4.电解质紊乱。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造影减影图 评估啊患者主要脏器功能,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1.血、尿、粪常规。 2.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3.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血K+、Na+、cl-、血尿素氮、血肌苷、血谷一丙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4.心电图及X光心脏摄影 5.二阶梯、踏车或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几项; 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行治疗,这种病人精神负担较重,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经常四处就医花费也较大,而真正是冠心病的机会并不高,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非常有价值;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第二大类是以治疗目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2)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不缓解,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ECG的S-T段改变及梗塞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3)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

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如果无条件开展PCI技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将这种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 措施,静脉溶栓再通者,一旦出现梗塞后心绞痛,应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塞后一周左右,择期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VSD,MI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CLBBB、肺梗、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4)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实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5)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冠状动脉评价。 6)搭桥术后或PTCA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无绝对禁忌症,如考虑目前医疗行为的规范化问题,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属于绝对禁忌症,主要因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尚有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可能性。但临床上主要考虑的是相对禁忌症,包括以下几点;1)未控制的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2)未控制的高血压;3)未控制的心功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非常宽,在发达国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具备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资料几乎成必备,有人说只要操作医生职称合格,设备完善,对患者的危险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凡是需要显示冠状动脉才能解决临床问题的都有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但也应切记盲目无指证及不考虑造影的时机及利弊扩大冠状动脉造影的范围。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第一大类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不清,以诊断目的为主,包括如下几项; 1)不明原因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需要按冠心病进 行治疗,这种病人精神负担较重,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经常四处就医花费 也较大,而真正是冠心病的机会并不高,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明确诊断,非常有价值; 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 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性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 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4)先心病和瓣膜病手术前,年龄>40岁,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的畸形或动脉 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5)无症状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 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二)第二大类是以治疗目的为主,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为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 容; 6)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7)不稳定性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脉造影; 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不缓解,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ECG的S-T段改变及梗塞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8)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闭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疗,PCI技术以其成功率高,效果确实可靠已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PCI技术,包括冠状动脉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术。如果无条件开展PCI技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将这种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 措施,静脉溶栓再通者,一旦出现梗塞后心绞痛,应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塞后一周左右,择期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VSD,MI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CLBBB、肺梗、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