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课件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变态心理学练习题举例及答案

、单选题 1.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 ( B ) 。 A. 适应不良 B .痛苦或损伤 C. 其他人感到不适 D .违背标准 2.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 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这种心理障碍是 ( C ) 。 A. 抑郁 B .情感倒错 C .情感淡漠 D .焦虑 3. 最早、最系统的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的学者是( C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高尔登 4.关于区分变态心理非标准化方法的阐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 B .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 C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做是个体心智的低下 D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 【答案】 C 5.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 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适应方式, 这种适应方式是 ( )。 A .积极适应 B .消极适应 C .主动适应 D .拒绝适应 【答案】 B 6.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键不包括( )。 A .有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B .有无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C .有无个体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D .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答案】 D 练习题举例: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A .主 —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C .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 原则 8.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 是为了( A .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C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学标准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是( C )。 D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B )。 B .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D .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 的咨询 )现象,有时表现为意志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言 一、精神医学的概念 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发展规律、病程经过、预后转归、治疗措施、预防和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医学科学。 精神活动(心理)是脑的机能,它使机体能对外适应环境和污染环境,使之更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对内则通过神经系统与整个机体联系,以保持内部的统一性。因此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统一的表现。 精神活动(心理现象)按心理学概念可分为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即知、情、意)三个过程。认识可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精神活动还包括性格心理特征和能力。精神活动如发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量和质的改变时,就能患精神疾病。 二、精神医学的特点: 精神医学是躯体医学相对的医学。即精神医学和躯体医学两者解剖部位、生理机能、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多有不同。但都是临床医学范畴内。两者各有特点,但又不能分割的统一整体。 三、精神医学神经病学的关系: 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防治和健康者心理保健的医学。神经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两种疾病都是研究神经系统病变的医学。两者的区别,只是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症状表现不同而已。如精神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症状表现等不同而已。如精神疾病的病变主要在脑部,其病变性质除脑器质性病变外,其它疾病大都属于机能性病变。找不出明显结构的改变。症状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障碍。神经病的病变不仅是脑部,而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属于器质性病变。有神经组织结构的病变,症状表现为感觉、运动、反射和植物神经系统的障碍。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炎和变性等精神障碍,即有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也有各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只有精神症状,而无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因而精神疾病和神经病中,有的两者难以严格区分。有的彼此分离,也有相互关联。 四、精神疾病与内外科学疾病的关系: 内、外学科和其他临床各学科的躯体疾病,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胶原病、心脏血管、肿瘤和心脑、胃肠、子宫、人工流产、绝育手术、截肢、白内障碍等手术,往往在整个病程中或早或晚产生精神障碍。在躯体疾病或手术病人中多少存在着某些异常心理活动,如表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也有内、外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的疾病中也可合并神经症的症状,如神经衰弱、疑病症、焦虑症、癔病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这些精神病性症状或神经症性状和躯体性症状以及异常心理活动,即精神与躯体、心理与脑或心和身相互的关系。因而综合医院医生需要学好精神医学的临床基本知识和理论。 五、精神医学与其他边缘科学的关系: 由于精神医学的发展,不仅本学科进行纵深的研究。还需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行为医学、行为科学和心身医学、精神卫生等学科的横面的进行研究。其中特别是行为科学(Beharior seicnce),即把神经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综合一起成为综合性科学。本剖析人们的正常和异常行为的发生和本质,并应用于医治病人的异常行为。 上述的关系来看,精神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 六、军事精神医学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 ×)2.思维奔逸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3.思维破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词语杂拌。 ( √)4.神经症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整。 ( ×)5.神经症起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没什么关系。 ( √)6.精神疾病导致自杀死亡的患者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 ( √)7.冻火鸡法脱毒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 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

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可以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可以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一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鉴别谈话: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重轻 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大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1、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哪几类?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3类(1分): (1) WHO公布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简称国际疾病分类(3分); (2)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3分); (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分)。 2、神经症具有什么特征? 神经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2分)。 (2)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为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2分)。 (3)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但其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2分)。 (4)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常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2分)。 (5)症状持续时间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除外)(2分)。 3、什么叫惊恐障碍?其临床症状有哪些(CCMD-3)?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4分)。 惊恐障碍包括三部分临床症状:(1)惊恐发作:惊恐障碍的典型表现是,病人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分钟—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发作之后,病人自觉一切如常;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三级 单选 1、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心理异常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 (A)性质(B)治疗(C)诊断(D)预防 3、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 )。 (A)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B)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C)各种不良行为模式(D)各种脑器质性病变 4、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 )。 (A)完形主义疗法的核心 (B)行为主义的观点 (C)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 (D)认知理论的核心 5、()的说法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 (A)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6、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A)存在固着现象(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C)存在防御机制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个阶段 7、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8、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 )。 (A)存在与责任的冲突(B)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9、人本主义认为,潜能的特征是() A趋向完美 B存在于责任冲突 C自我防御 D变形的心理冲突 10、对统一性原则的正确理解是()。 (A)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B)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 (C)人在行为上只要是超越了均数水平,就表明其精神必然是异常的 (D)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客观环境一致 11、精神活动内在一致的重要作用是( )。

心理咨询师2020年《变态心理学》试题解析(卷一)

2020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1.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不包括()。 A.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B.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C.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D.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答案】D 2.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 A.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B.所有心理正常的人群 C.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 D.心理障碍的人群 【答案】C 3.下列表述中符合H.Selye(956)提出的应激的概念的是()。 A.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 B.是一种特异性变化 C.是机体的一种状态 D.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4.一般来说对人威胁最大的事情是()。 A.可控制的 B.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 C.可预见的 D.事先知道的 【答案】B 5.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答案】D 6.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是()。 A.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B.无任何影响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答案】A 7.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经历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 B.适应重大生活压力的效果是负面的 C.压力适应过程中需要付出许多生理及心理资源 D.生活中个体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生活事件 【答案】B 8.塞利(Sely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主要由以下哪种途径所激活?() A.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 B.丘脑下部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 C.丘脑下部一垂体后叶轴 D.丘脑下部一甲状腺轴 【答案】B 9.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答案】C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章节 第五章神经症性障碍 学时 4 班级 13应用心理学 时间 教学目标与 要求 把握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性质、成因、治疗。 教学重点与 难点 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课堂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作业与思考题 第五章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什么是神经症 一、神经症概念的由来和演变

神经症这一术语是在1769年由苏格兰医生William Cullen(1710-1790)首先提出来。此后神经症的概念经过了多次的演变。 在19世纪经过了神经症是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讨论。 后来随着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很多器质性的神经疾病从神经症中分离出去,最后达成的共识是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二、神经症的特点 1、强烈的心理冲突。 经症患者觉察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是有自知力的。2、精神痛苦。 因此,患者往往主动就医或求助于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喜欢诉苦是神经症患者普遍而突出的表现之一。 3、持久性。 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不同于各种短暂的精神障碍。 4、妨碍着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人生不能免于心理冲突,但是健康的心理冲突是建设性的,二神经症性心理冲突是破坏性的。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三、神经症主要分类 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和神经衰弱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恐惧,是一种对当前危险情景做出的即时的应激反应,具有很强的逃避倾向,并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 两者的区别: 恐惧的认知成分是对清晰的、特定的危险的认识,而焦虑的认知成分则是对弥散的、不确定的危险的预期。 第二节焦虑症 一、日常焦虑 二、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 其他精神病理状态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 焦虑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三焦虑症的类型 (一)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的定义 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惊恐发作的症状: 第一,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 第二,在生理上,惊恐发作时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包括呼吸急促、头昏眼花、心跳加速、发抖或胸口疼痛。 第三,在认知上,个体认为自己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快要死了;或认为自己发疯,失去控制了。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除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外,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

变态心理学 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 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 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 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 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 束都突然。 二、辨析 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3、器质性: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 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问题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4、真性幻觉: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 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 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1)有知觉实体性无知觉实体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观空间存在于主观空间 (3)由外部感官感受由“内部感官”感受 (4)病人对幻觉有生动逼真的行为反应病人大多意识到是主观的东西 (5)知觉过程障碍表象过程障碍 5、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障碍)。 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知觉障碍)。

05626 变态心理学 课本简答题

B040110教育心理学教材版本

05626变态心理学课本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1)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的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1)精神症状的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章神经症 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 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 (1)动物恐惧症 (2)自然环境恐惧症 (3)情景恐惧症 (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 (5)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 请阐述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 (3)个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加氯(条件化作用)。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开设本课程前先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学等。 (二)课程作用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一定的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学习本课程,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设计背景、理念和依据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所提出的对中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严格本着从中学教育一线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就业为指导,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在行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组织安排、表现形式 1.教材选择与参考资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本课程选用教材是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编写力求贯彻知识基础、能力本位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做到科学、系统、实用、新颖。本教材编排特色: (1)在内容选取上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材的内容首先是科学的,准确地阐述变态心理学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并科学地阐述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诊断标准和原因分析等内容。其次思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并寓于科学性中的,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习得正确的思想观点。 (2)在组织安排上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每章既注重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使科学知识的表达能以最恰当的方式作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 (3)在表现形式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教材紧扣心理障碍相关内容组织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运用案例剖析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参考资料: [1]张伯源.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6. [2]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7.

2020年自考《变态心理学》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变态心理学》习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选 1.将神经症产生归结于形成错误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是 (C)。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2.强迫人格的特点是( C )。 A.无情,无责任感,反对社会道德,情绪不稳 B.孤僻内向,情感冷淡 C.谨小慎微,胆小怕事,要求完美。 D.敏感多疑,怀有敌意,报复心强,工作能力强 3.某人做事总是谨小慎微,三个月来开始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每次半小时左右.此症状为:( D )。 A.妄想 B.刻板言行 C.模仿言行 D.强迫行为 4.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 B.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C.强迫性怀疑属于强制思维。 D.强迫性对立属于强制思维。 5.“神经症”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C )。 A.强迫症 B.神经衰弱 C.易性癖 D.躯体形式障碍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依赖倾向 B.暴力倾向 C.合作倾向 D.隐瞒倾向 7.某人做事总是谨小慎微,三个月来开始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每次半小时左右.此症状为:( D )。 A.妄想 B.刻板言行 C.模仿言行 D.强迫行为 8.某人处境良好,但总是觉得将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拌有心慌出汗、上述症状称为( B )。 A.强迫体验 B.焦虑体验 C.抑郁 D.情感倒错 9.将神经症产生归结于形成错误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是 (C)。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https://www.doczj.com/doc/ed16474007.html,MD-3对神经症的病程诊断标准为:(C)。 A.1个月 B.2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11.下列不属于CCMD-3中神经症的诊断是:(D)。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神经衰弱 D.抑郁症 12.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核心问题是:( B )。 A.抑郁 B.焦虑 C.躁狂 D.疑病 13.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其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全感,这是( A )。 A. 强迫性人格障碍 B.焦虑性人格障碍 C. 依赖性人格障碍 D.表演性人格障碍

2017变态心理学之异常行为_毙考题

2017变态心理学之异常行为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讲解 变态心理学是347应用心理硕士考试中部分院校会考查的科目,且较多院校使用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这本教材。按照347考纲要求,并不涉及该章内容,但该章内容对后续了解各类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系统梳理该章知识点有助于变态心理学考点的整体把握,建议所有要考变态心理学的考生都阅读理解该章内容。 本章主题是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从生物医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各种理论模型,具体包括:(1)生物医学模型;(2)心理动力学模型;(3)认知行为模型;(4)人本主义模型;(5)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 第二部分:本章重要知识点 (1)生物医学模型对待心理疾病的探索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该部分内容与各类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因素病因和药物治疗等内容息息相关。主要角度分为神经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基因。神经解剖学主要分析脑结构,考生可结合普心中相关内容一起梳理。生物化学主要认识6类对心理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即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内啡肽(End)、-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五羟色胺(5-HT)。对于这6类神经递质,简单了解其功能作用,重点熟悉其英文缩写和名字。而基因主要认识到遗传对心理疾病的易感性问题。 (2)心理动力学模型强调心理动力的不同方面。其主要内容就是精神分析流派的观点与发展,主要分为心理分析、新弗洛伊德学派和进一步发展三部分。心理分析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相关观点,如人格结构模型、意识层次论、焦虑与防御机制、性心理发展阶段与固着。新弗洛伊德学派主要包含了三位重要的人物,即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概念)、萨利文(强调父母与孩子关系)、霍尔妮(聚焦基本焦虑)。进一步发展则是精神分析的进一步推进,形成了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等理论流派。重点理解该模型对于心理病因的解释都聚焦在无意识、焦虑与童年经历的影响等方面,故治疗重点也多在修通这种早年经验的缺陷。 (3)认知行为模型可细分为行为主义模型和认知模型两部分。行为主义模型与行为主义的内容相贴合,理解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该模型强调心理问题的习得是非适应性学习被强化的结果,故治疗重点也放在习得的非适应性学习,通过行为治疗建立适应性学习。而认知模型强调认知功能的作用,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如期望、归因、认知评估、图式等。该模型强调心理问题源于不合理的认知信念,所以治疗重点在改变这些认知信念和图式。行为和认知结合而生的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共同改善心理问题。

变态心理学讲义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参考书目 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David H. Barlow, V. Mark Durand,Abnormal Psychology,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6年版 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年版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 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 神经病(neuropathy)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精神病(psychoses)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 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 相关学科 异常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精神病学 神经病学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 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她是心 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 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 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这是变态还是有点 特别? 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 求? 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 性的伤疤。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 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标准 统计标准 个体不舒适感 行为适应不良 教材P1三例 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 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 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注意跨文化的差异 二、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 判断的误差 观察者之间的差异 观察者与行为者之间的差异 不要轻易下结论 三、精神病理科学 从业者们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考题多选

多选题 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 A、心理异常的发生 B、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形式 C、心理异常认知功能损伤 D、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 答案:ABCD 解析:变态即心理异常 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 A、固着 B、情结 C、焦虑 D、压抑 答案:ACD 解析:1、固着——合理度过“性心理”的每一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焦虑——“自我”必须随时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3、压抑——为防止抵制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非理性冲动。 3.巴甫洛夫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的基本概念包括() A、消退 B、兴奋 C、抑制 D、分化 答案:BC 解析:巴甫洛夫认为,精神病和神经症的产生是1、兴奋2、抑制 4.以下有关巴甫洛夫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及论述,正确的包括() A、通过动物实验直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B、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D、癔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答案:BC 解析:神经衰弱:兴奋强抑制弱癔病:兴奋弱抑制强动物实验:兴奋/抑制:二者集中与扩散的过程,相互正负诱导的过程。
5.巴甫洛夫:神经衰弱的特征是() A、兴奋优势 B、兴奋薄弱 C、抑制优势 D、抑制薄弱 答案:AD 解析:神经衰弱兴奋 6.巴甫洛夫:癔症的特征是 A、兴奋优势 B、兴奋薄弱 C、抑制优势 D、抑制薄弱 答案:BC 解析:神经衰弱:兴奋优势癔症:抑制优势

7.巴甫洛夫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 A、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 B、心理活动灵活降低 C、强烈且异乎寻常的刺激 D、心理活动平衡异常 答案:AC 解析:巴甫洛夫认为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8.以下有关巴甫洛夫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及论述,正确的包括() A、通过动物实验直接解释兴奋和抑制的冲突 B、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D、癔病的特征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答案:BCD 解析: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神经衰弱兴奋强癔症抑制强 9.压力的中介系统包括: A、认知系统 B、生物调节系统 C、社会支持系统 D、情绪系统 答案:ABC 解析:暂无解析 10.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 A、顺利地适应环境 B、正常地人际交往 C、正确地反映世界 D、幸福地享受人生 答案:ABC 解析: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③能使人类正常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11.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 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 D、认识客观世界 答案:ACD 解析: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③能使人类正常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12.关于思维鸣响,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题] A、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幻觉 B、认为别人能知道自己没表达的思想 C、能听到自己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内容 D、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妄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