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内容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对策

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

全球性金融危机人称金融风暴,广义上是形容因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狭义上是指本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次级贷款是指那些放贷给信用级别较低和收入证明缺失的借款人的贷款,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大,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较高,金融机构为获取更多利润,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在追逐利益的动机下,美国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攀升。美国是一个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不但国民大手大脚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负债和超前消费,同时银行监管能力与银行金融创新程度的不匹配监管制度和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加之中介机构的作梗,推动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导致的与次级债相关的损失,金融机构纷纷出现严重亏损,就是所谓的次贷危机阶段;紧接着次贷危机升级为债务危机,产生了“骨牌效应”,引发了衍生证券跌价,优质债、信用卡债、企业债等全面债务偿还危机,经济出现恶性循环,进入了债务危机阶段;由于心理恐慌和信用缺失的传导,次贷危机向着全面信贷危机演变并恶化,经整个金融链条的不断扩散和升级,

促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这是信贷危机阶段;此后美国金融机构把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捆包成金融衍生产品推销给全球投资者,使本应的一个区域内发生的房贷危机,快速地经多渠道向国际市场输出,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另外多

国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盘根错节,欧洲、亚洲等诸多国家金融机构受到巨大冲击,使美国的金融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进入了全球性金融风暴阶段。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尽管次贷危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欧美,但它可能通过其广泛的投资者、衍生品及影响市

场预期和实体经济等多渠道向其他地区乃至全球蔓延,美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风险也增大,因而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待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境外投资市场风险增大。

(1)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资银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

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

(2)在次贷危机背景下,为寻求资金安全,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势必重新调整,这给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风险;

(3)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

(4)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

(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其一,这几年通过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股市,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外资产组合调整和对中国新兴市场的重估,欧

美投机性资金会调整风险高收益大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其二,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元降息、人民币加息及持续升值等因素,我国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的安全避风港,加速热钱流入,阻碍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推高股市和房市价格,促使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加剧,潜伏了金融危机隐患。上述因素均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我国的汇率制度受到挑战。

美国经济下滑对就需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目前人民币与美元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热钱流入加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处于加息与否、急速升值与稳步小幅升值之间的两难抉择,这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

(1)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美国投行有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计划,出现了抛售在华房地产资产的现象,呈现了潜在的流动性危机,这让低迷的我国房市雪上加霜。

(2)金融危机使人们的心理预警增强,打击购房者的购房信心,市场的观望气氛更加浓郁。

(3)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资产收入证明时有出现,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随着央行近年多次加息,按揭贷款步入违约的高风险期。

(4)银行给房地产的贷款在减少,上市融资的方式也随着股市下跌而破灭,房地产融资的两个主要渠道均受到阻碍,加之二次购房受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提高等等政策,房地产资金供应紧张。

(5)此次金融危机会挤压掉中国房地产自身的泡沫,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所面临的风险。

(五)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外贸渠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中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在国内消费乏力的情况下,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的问题,而政府必将采取宏观

调控措施来限制产能,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出口受抑也增加了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连环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进口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均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如石油、农产品、能源等价格持续上涨,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我国企业盈利构成极大压力。

三、应对之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对之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加强金融监管,规避境外投资的风险

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调整投资结构,发展综合经营,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的在各区域的合理分布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规避或降低总体风险;稳步推进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各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在经济低迷和衰退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国可以利用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走低,这一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二)调整外汇储备战略

调整与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江率制度,完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改美元资产为主为多种货币资产共存,同时优化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海外次核心技术、先进设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支持国内居民对外金融理财与投资,以鼓励“藏汇于民”。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设立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危机升级后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危机发生或有效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加融资渠道,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四)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1)扩大就业,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我国人力资源总量比较大,既决定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也决定了我国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和要素供给特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并不排斥技术密集的产业,许多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也是劳动密集产业,我们应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就业率,进而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扩大内需,用国内的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2)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例如医保、教育、养老保障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落后地区校舍改造,增加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促使公众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内需。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带来投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基础

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带动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我国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国际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等级,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力求避免贸易摩擦和争端,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企业要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四、积极应对,共度难关。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首要关注的大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上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中央应对经济危机的决心和采取的有力措施,从中也传递出了新信息:

(1)发出了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超重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约4万亿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接到至关重要。

(2)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之首,通过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

(3)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为应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4)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提高国民收入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

(5)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它既能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能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正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这得益于政

府的政策调控和财政投资的拉动,但应对危机不能单靠政府,经济主体应当用好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充

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二者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经济将平衡回升,度过难关,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国际金融传染机制的新特点中国金融2007(18)

[2]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7(5)

[3]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世界经济2000(2)

[4]黄序和:金融海啸的成因、经过及对我国的影响金质大讲坛选萃2009(1)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资料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就已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使得私人资本集聚,社会储蓄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当时,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股票供不应求,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后来《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通过,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股市大崩溃 1922年—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0滞涨 1973年,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不仅拉美股市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起美国“零首付”的买房政策,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 2012.05.24 发生来源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 2007年10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历史新高14,164点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环球股灾 贝尔斯登被接管 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 2008年9月流动性危机 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关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d14568601.html, 关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探讨 作者:伯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7期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各国学者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通过马克思的视角再次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针。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用过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01-03 对于2007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旨在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剖析当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其实质,为世界各国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思考。 一、从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 1.美国次级贷款本身的缺陷。次级贷款是美国住房贷款的一种,是针对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所提供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次级贷款的先天不足。首先,它的发放对象是那些信用等级较低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是借款机构在还款来源上无法确认;其次,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极大刺激了贷款购房的需求,形成市场需求的假象,从而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最后,贷款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危机的爆发也就成了必然。 2.过度的金融创新。人类从创造外汇期货这个金融衍生品以来,从未放弃过金融创新,而美国更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领头羊。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衍生品的杠杆作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了风险。以此次经济危机为例,就引起此次危机的美国次级贷款数量而言,是不足以引发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次贷危机之所以变成了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国的依托次贷产品的金融衍生品的数量远远大于次级贷款本身,并在华尔街的包装下,一层层地卖给了各种金融机构,从而加快了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也加速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 3.政府的越位及缺位。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政府的过度干预表现在:第一,次贷是美国证券交易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产物;第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 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 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 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 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对于国外,这个次实在太大,我就找了一些在危机发生时期的主要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 了统计分析,因为有些资料实在是太难找。 1.当时的美国GNP,由危机前的10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745亿美元,由于当时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以后又增加至2049亿美元。 2.美国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失业率猛的上升1000%不止。但是危机过后失业人数较少至800万。 3.在危机前夕美国规定公司税一律是13.75%但是危机过后规定,5万元以下为12%,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 ——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综合研究室肖炼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次贷合同一般在30年),正处在发酵期。从2004年到2007年的四年时间里,美国银行大约发放了1500万个不良抵押房贷,这些不良贷款中大约有2/3 可能出现违约。金融行业的未偿还债务从2002年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6万亿美元。1980-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上升到140万亿美元,增长了1166%;金融资产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2008年的325%。 次贷危机使全球虚拟资本大大超过实体资本。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50多万亿美元的10多倍。其中,一半以上(近300万亿美元)在美国。 美国政府对付金融危机的措施无非是以下五种方式:①减息;②减税;③增加支出;④发行的债券;⑤印刷钞票。在前四种措施无效的情况下,美联储终于开动印刷机,出动1.2万亿美元的资金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为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达到3万亿美元。开动印刷机将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信誉和秩序受到空前的伤害和挑战。 危机使美联储的功能发生变化:从降低资金成本转化为信贷提供者。美联储取代私募市场购买大量债券、商业票据、资助私人借贷者。2008年年底,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超过7000亿美元,银行对放贷没有信心,而对“去杠杆化操作”感兴趣。花旗银行资产负债2万亿美元,政府仅注资250亿美元,实在是难解其燃眉之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都是“无追索权”的贷款,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仅房产抵押和按揭就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被蒸发掉了。

对经济危机的一点看法

对经济危机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零零八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境。至此,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而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与影响,此次经济危机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此次经济危机的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之强显而易见。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再者,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在近期金融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从宏观角度看,众多实体经济公司企业遭遇订单消费减少的困扰,随时面对倒闭的风险,从而裁员加剧,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最新经济数字显示,9月份企业裁员近16万人,失业率达6.1%,创2001年“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高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 2.1亿。此外,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等近段时间来被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导致的。 毋庸置疑,此次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而沉重的灾难。个人看来,面对如此大的冲击,作为普通市民的我们更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应对。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决定的,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会爆发。这是一个普适的经济规律,既然是规律,它的发生发展便有历史的必然性,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个体的我们也就不应该对之过于恐慌,应把它当做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实上述的影响中,对绝大多数市民影响最大的是失业率的上升和股市的暴跌。失业率是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共同决定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顺从市场的导向,摸清市场各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择业时面向市场的需求,把自己培养成市场需要的人才。而针对暴跌的股市,我觉得作为一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摘要:从全球化经济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传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归。这次经济危机不能简单地看成美国经济的危机及其扩散效应,它是全球化经济的总危机。美国人过度消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力只是这次危机的技术性原因,从根本上看,这次危机是全球化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全球化经济的无序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的缺失是其深层根源。因此,它首先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无论美国经济短期内能否实现稳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或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全球经济将长期陷于低迷。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经济危机技术创新福利制度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然而,经过2年多的治理,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引起更猛烈的次级债务危机和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的收缩。与此同时,这场危机逐步向世界各国扩散,发

展成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样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其演变趋势如何?下面,先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分析。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收入分配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在资本主义早期,劳动力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处于过剩状态。因此,劳动力价格即工资一般被压缩到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甚至达不到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其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需要,即城市中生存最基本的居住、就医、就学的需要。而另一方面,资本却能在几乎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低消费、高积累、高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这一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由于消费压抑和强烈的投资冲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要大幅度慢于生产能力的增长,生产的快速扩张和消费力的相对缩小便构成最基本的矛盾。但是,在存在经济扩张空间的情况下,这一潜在矛盾不会成为现实,投资需求会弥补消费需求的不足。相反地,由于高积累、高投资,通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外延扩张或外延扩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把越来越广的领域卷入这一生产方式中。因此,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历史合理性,它为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 就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化经济而言,由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层面的一定程度的复归,这一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特征方面得到体现,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某些国家的信用制度和虚拟经济也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水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2期) Total No .302 收稿日期:2011—11—06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6—),女,吉林农安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孙愫汎(194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王丽丽,孙愫汎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摘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指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会逐步证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真理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金融危机;危机理论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79—03 一、问题研究背景 2007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市场, 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此次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影 响。为了应对危机, 各国政府实施了降息、大幅减税,货币贬值,增加政府支出,公布刺激经济计划等 一系列措施。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 已促使人们在提出应对措施的同时不得不思考金融危机爆发的深 层次原因。经过层层探析,最终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研究是从商品流通形式 的分析开始的。在原始社会末期, 产品有了剩余之后,人们进行偶然的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 商品和货币, 当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就外化为商品和货 币之间的矛盾,使得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使商品生产者生产过量的产品成为可能。 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在支付货币时不再用现金支付而采用赊账方式,如果某些债务人到期不能支付欠款就会影响其他债务人的支 付能力而使整个信用链条发生断裂, 不仅使商品销售难以为继而且会引起一系列企业破产。但是,马 克思指出,“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 一系列的关系, 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才会从可能转变为现实。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 中说:“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 竞争和信用中引出。”这就是促使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三个因素。在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多数人只占有很少 的生产资料或不占有生产资料, 两极分化严重。资本积累的发展,造成了商品生产的过剩,然而劳动人 民的购买能力却在相对减少。在资本主义繁荣时期,信用制度充分发展。马克思认为,当生产相对过 剩存在时,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会绝对化、公开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才成为现实。(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不同于斯密的一般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及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消费不足的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9 7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如何理解目前世界经济危机

如何理解目前世界经济危机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d14568601.html,/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表面上与上世纪30年代危机很相似,但是事实上两者有很大不同,上世纪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以解决方法是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面临的是生产不足,消费过剩的危机,中国面临的是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危机,危机的根源不同,所以解决的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紧缩还是增长?这是目前深陷经济困境中各国面临的选择,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呢?关键在于理解危机的根源。 现代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但是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消费过剩,生产不足,因为生产不足,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中产阶级贫困化,政府陷入主权债务危机,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那么为何美国和西方国家会出现生产不足,消费过剩呢?其原因在于本国制造业的转移和外包,那么为何会出现制造业的转移和外包呢?原因在于成本与税率过高,抑制了投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因为那样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美国和西方因为高工资,以及国内市场的饱和,利润空间的稀薄,导致本国公司将加工和制造迁移到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将产品通过廉价的现代化运输工具返销到国内和世界其它地方,这样显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制造业的转移首先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大批工厂的倒闭和萎缩,许多公司在本土只保存总部和研发中心,其次,导致失业率的剧增,中产阶级每况愈下,其三,进口大于出口,成为纯粹的消费大国,只消费,不生产,只进口,不出口,因为美国和西方国家自己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少,除了农产品和别国无法加工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消费越来越依赖于进口。显然在这里生产与消费的自然关系发生了脱离,消费不再拉动本国的生产,而是推动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消费推动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其四,贸易赤字急剧上升,美国2010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49789亿美元,其中对中国贸易赤字扩大到207亿美元,中国事实上成了美国的工厂,为美国打工。最后,美国和西方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并且无力自拔。 那么针对生产不足,消费过剩,应该选择怎样的对策呢?显然只能选择紧缩政策,即减税,降低工资成本,消减高福利,以求拉动国内投资,制造业的回流,增加就业,推动出口,赚钱还债,同时寻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再造工业化,重振雄风,事实上美国和西方国家并不缺乏创新与消费,它们依然是世界上富裕的国家,完全有能力度过危机。但是问题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民众过惯了高工资高福利的生活,他们不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经济的复苏,他们更愿意政府选择增长政策,即扩大开支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增长而不是紧缩来推动增长。那么如何扩大开支呢?无非继续借钱或者拿富人开刀,增加富人的税收,显然选择增长不能解决成本竞争力的问题,而且会导致进一步的产业转移和富人出逃,以及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选择紧缩还是增长?向右还是向左?依然处于两难的选择中。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一)(2009-02-21 22:30:43) 分类:经济危机周期 纵观三百年来经济历史繁荣年代该涨的年头经济必繁荣,危机年代该跌 的年代经济必走向衰落,如此跌宕起伏循环往复。本篇只是从资本资金市 场供求关系消费需求生产力水平金融借贷投资投机关税政策等经济层面 解读。 至于为什么有些年代会产生投资投机高涨市场需求旺盛经济繁荣的局面, 有些年代却是市场衰退经济危机的局面,为什么出现经济繁荣衰退的循环周 期本篇不涉及深层挖掘.是由年代间的内驱力规律带动的,大道致简。 1636年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 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 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 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1810年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 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 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 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 之一。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 繁荣期 1824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 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1年到1825年, 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 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 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 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1834年到1836年繁荣阶段之一,1833年到1836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价格下跌到60年来的最低水平,从而使工业品市场扩大,此间向美国输出资本和商品。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 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 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 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 济机制的缺失等等。英国农业连续两年歉收,小麦价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涨了48%,使国内的工业品需求进一步萎缩。1839年,棉花价格暴涨。工业品价格下 跌而小麦、棉花涨价,出口下降而进口增加,使英国出现贸易赤字。黄金大量外 流。为控制黄金外流,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国内投 资。这样,1837年开始的危机就变得格外严重,美国的萧条从1837年到1842年也持续了六年。。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内容概要 一、简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金融危机如何席卷全球 四、未来国际金融改革该何去何从 金融工程 40921085 刘飞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9大银行。 此外,欧洲各国提高个人存款担保额度;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 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11月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二、全球金融海啸导火索:美国次级债券 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还款能力较差、收入不稳定)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 的影响 (The economic crisis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所采取的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Keywords: economic crisis . international trade . influence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经济正在稳步走向一体化,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它国或地区的影响。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这场目前还不曾见底的全球经济衰退,给各国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场金融灾难,虽然说始于华尔街,又延伸至欧洲日本,并波及到新兴世界,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别人的危机”、“外部的危机”,而是一场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严重失衡。以不受约束的美元主导体系为支撑,美国通过过度负债的模式维持投资和高消费,通过长时间扩张性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给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通过美元发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膨胀发展,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中吹起了巨大的泡沫。华尔街五大投行倾覆、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危机、世界经济广受危害之后,人们才渐渐意识到,这一场泡沫破裂的后果竟然如此之严重。由于这场由美国产生的经济危机也给中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已纳人国际经济的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会很敏感。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它都有双面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同样如此,在危机当中自然有弊端,有风险。我们不能任由危机摆布左右,要想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危机当中也会有挑战,在危机当中同样存在着机遇和发展。 首先,要分析的是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不利的影响,从产业看,危机对制造业比重大的地区影响大于服务业比重大的地区。从地区看,本次危机对出口依赖型的地区影响大于内需依赖型的地区。从行业看,前几年发展快的行业,也是本次危机影响最深的行业。受房地产业、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业不景气影响,支撑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支柱倒塌两个,使冶金行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但对整个工业基础的摇动不如冶金、汽车、石化等行业强,这些行业以及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都有可能负增长。港口及运输受到的影响在服务业中仅次于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包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行业,基本生活类产品制造业(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生活性服务业(医疗保健、康体可能有大幅提高)、机械加工制造业、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波及到全球。受到影响的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媒体呼吁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金融制度也不健全,在处理国际经济危机过程中,作用有限,这是国人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国积极作用 一、国际上对中国作用的期待 从9月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各国政府一片救市行动中,西方主要媒体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将在此次危机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西方知名人士也将目光投向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希望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第七届亚欧峰会结论的主轴之一也是在要求全面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呼吁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能为解决这场金融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展现“责任感”的机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峰会上敦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协助重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国际媒体纷纷注意到了中国在峰会里的地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要求中国提供协助的压力骤增”;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说:“中国被要求加入全球拯救行动”,并预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因此大为提升。 要求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据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是世界目前最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美国现在手忙脚乱,但只要中国稳住阵脚,全球经济就不会彻底失去重心支点,也会为较快的复苏开辟有效通道。 第二,中国目前拥有大宗的美元外汇储备,并且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只要中国不陷入经济恐慌可能导致的债务抛售,甚至愿意参加美国的救市计划与行为,美国这里的危机就不太可能进一步恶化。 第三,中国在处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十年之久,中国为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在处理目前这场危机中袖手旁观,同样会显示中国的特殊作用。 难怪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0月21日在纽约发表讲话,赞扬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表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明确承诺与其他各国一起努力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并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公司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