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

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文章编

号】1004-7484 (2014)03-01134-02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度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更年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的退化。此时期卵巢渐趋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促性腺激素增多,FSH/LH仍小于1。绝经后,卵巢几乎已不能分泌雌激素,但仍分泌雄激素;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由于FSH升高较LH 显著,故FSH/LH> 1。至老年期,雌激素稳定于低水平,促性腺激素也略下降。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指女性在自然绝经前后发生,

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综合征发生率约32%。围绝经期是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式下降直至绝经这一特定的、自然的生理、心理变化。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对客观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固定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支持多即

婚姻质量较高,对保证女性心身健康起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生物学观点认为,体内雌激素水平从青春期周期性波动至绝经期降低到极低水平,导致女性心理状态及行为等的变化。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每个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均面临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但只有存在当某些心理社会易感因素时,才会出现精神情绪症状。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雌激素水平变化是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但不是发生的直接原因;人格特征在个体对雌激素变化的反应上起关键作用,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可能是具有神经症特质女性固有人格特征的表现。此外,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围绝经期女性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提示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不仅需要使用雌激素及情感稳定剂等药物,而且重要的是个体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1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

1.1卵巢的变化绝经后妇女卵巢体积缩小,其重量仅为性成熟妇女卵巢的1/2~1/3。;卵巢门血管硬化,动脉分支减少。卵巢皮质变薄,原始卵泡几已耗尽,遗留的少数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又不敏感,以致卵泡成熟发生障碍,不再排卵。

1.2性激素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

泌逐渐减少,孕激素分泌停止,卵巢间质虽能分泌雄激素,由于卵巢内缺乏芳香化酶,不能再卵巢内转化为雌激素,因此绝经后妇女体内仅有低水平的雌激

素。与育龄妇女相反,其中雌酮均值(129.5pmol/l) 高于雌二醇均值(47.7pmol/l),E1 / E2> 1。雌酮

升高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结果,而雌酮、雌二醇也可相互转化。转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

肝、肾、脑等组织也可促使转化。

1.3促性腺激素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诱导下丘脑弓状核和室旁核脉冲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至门脉循环,进而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增加;同时,由于卵泡产生抑制素减少,也使FSH和

LH水平升高。其中,FSH升高较LH显著,绝经后2-3年达最高水平,约持续10年,至老年期下降。

1.4催乳激素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拮剂的功能,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从而使催乳激素浓度升高。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脑分泌PIF增加,致使催乳激素浓度降低。

1.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绝经后GnRH的分泌增加与LH相平行,说明下丘脑和垂体间仍保持良好的功能。

1.6抑制素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制素又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并抑制GnRH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SH水平呈负相关。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2调理方法

2.1女性更年期症状患者适当服用谷维世、安定, 以控制心慌、烦躁等症状。

2.2增强饮食调理,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少食糖和脂肪食品,尤其需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2.3艾灸足三里、三阳交、内关等穴位,每晚一次。

2.4保持心情愉快、参加文体活动可减缓焦虑不适。同时家庭参与可帮助患者度过更年期。

3小结

关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激素治疗。激素(替代)疗法(HRT)是指给

绝经前后妇女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以缓解雌激素缺乏造成的各种更年期症状。但是,中国的百姓向来闻“激素色变”,包括国际市场上对激素治疗的研究之前也是颇有波折,无论给医生还是患者都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和混乱。的确如此,激素治疗也存在其不确定副作用,有时候十分严重,大都数女性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的风险。

儿童单纯性肥胖内分泌变化

儿童单纯性肥胖内分泌变化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指饮食过多,热量过剩引起的。以5~7岁,11~12岁为两个高峰,男女无明显差别。现对30例肥胖儿内分泌变化的检测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进行内分泌激素的检测:采用r计数器和美国的DPC药盒,依次检测生长激素(GH),泌乳素(PUL),甲状腺素(T3T4)皮质醇(HC)睾铜(T)雌二醇(E2)等。 诊断标准:肥胖度≤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以上为极度肥胖。检测的30例肥胖儿(男16例,女14例),中度肥胖占20%,重度肥胖占305,极度肥胖占50%。 2 内分泌检测结果及讨论 2.1 男性激素肥胖男孩血清睾酮减低,血清雌二醇增加,被检测的16例男孩中,雌激素明显升高,睾铜处于正常低值,这是由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在脂肪组织里,睾酮向雌二醇,雌烯酮向雌酮发生转换所引起。肥胖男孩虽然血清睾酮素低下,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睾酮上升,所以即使肥胖继续下去,将来也不会发生性功能低下的临床症状。又因雌激素的受体发生异常,对雌激素有抵抗的作用,所以虽然雌激素的水平增高,但并不出现女性化特征。 2.2 胰岛素(INS) 肥胖儿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被检测的30例中,胰岛素明显升高。在60 U/ml左右。发生机理如下:热量摄取过多→体质量增加→胰岛B素受体发生改变,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胰岛B细胞肥大和增殖→高胰岛素血症。 3 儿童单纯肥胖的治疗 3.1 饮食疗法幼儿学童期肥胖,60 cal/(kg•d),三大营养素中主要限制糖质;青春期肥胖症每日热量要在500~1500 cal,要给低糖质(50%),高蛋白质(20%)正常脂肪(30%)的食物。另外,进食速度不宜过快,睡前2 h不能进食。 3.2 运动疗法要鼓励患儿参加一定量的运动,每天坚持2 h以上,增加能量的消耗,运动可以促进甲状腺素的生理反应和减低胰岛素的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使体质量至少不再继续增加。 3.3 医院治疗肥胖程度超过100%的严重肥胖者和肥胖度在50%以上有进一步恶化者,伴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变化者均应入院治疗。 3.4 心理疗法要经常进行心理咨询,向患儿说明肥胖的危害,鼓励他们使体质量逐渐减少,但一定要做到不防碍儿童的生活,不给本人及家庭带来痛苦,

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内分泌 治疗进展

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周力恒,陆劲松综述,邵志敏,沈镇宙审校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摘要:在绝经前和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中,无论其淋巴结状态如何,卵巢去势辅助治疗均有利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改善。药物性卵巢去势与手术或放疗卵巢去势疗效相当,可有效地取代传统去势方法。对于激素敏感(ER/PR阳性)的患者,药物性卵巢去势与CMF化疗方案等效,且与三苯氧胺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有大规模前瞻性临床随机研究证据表明在常规的辅助治疗后加用药物性卵巢去势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关键词:乳腺肿瘤;内分泌治疗;绝经前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07)10-0793-04 AdvancesinManagementofPre-perimenopausalPatientswithBreastCancer ZHOULi-heng,LUJin-song,SHAOZhi-min,etal. (Cancer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DepartmentofOncology,ShanghaiMedicalCollege,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Amongthepre-perimenopausalwomenwithbreastcancer,regardlessoflymphnodesstatus,ovarianablationisbenefitfortheimprovementofbothdisease-freesurvival(DFS)andoverallsurvival(OS).Hormonalablationisaseffectiveasthetraditionalmethodofoophorectomy.TheablationoffunctioningovarieshasaneffectonOSandDFScomparabletothethreeweekin-travenousCMFscheduleinpremenopausalbreastcancerpatientswithreceptor-positive.Tamox-ifendoesenhancetheeffectoftreatment.Therehasbeenalargeprospectiveclinicaltrialwhichindicatesthatcombininghormonalovarianablation/suppressionwiththeregulartherapyofbreastcancercanimprovetheprognosis. Keywords:breastneoplasms;endocrinetherapy;premenopaosal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而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自1896年Beatson报道6例晚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切除卵巢后原发肿瘤缩小开创了内分泌治疗手段至今,尤其是近年来,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其中对于绝经前和围绝经期患者的卵巢去势治疗仍然是现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卵巢去势也经历了由经典的手术去势和放疗去势,发展到目前药物治疗导致有效停经的卵巢去势阶段。相对于前者,药物性去势因其对卵巢功能抑制的高效性和可逆性而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从而在绝经前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使得对卵巢抑制的效果评价进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现代循证医学阶段成为现实,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经典卵巢去势方式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作用 在未应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试验表明卵巢去势(OA)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在辅助治疗研究中,EBCTCG总结了13个始于1980年前的临床试验[1],采用外科手术或放疗的方法行卵巢去势,除一项含143例患者的小型试验记录无法收集外,其余的12个包含了3456名妇女,占入组人数的96%。 收稿日期:2006-12-30;修回日期:2007-04-06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得变化与症状 【摘要】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就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得时期[1]。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在绝经过渡早期,FSH水平升高,导致雌二醇分泌过多;在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与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上述一系列症状得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与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围绝经期雌激素变化与症状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就是正常得生理变化 时期。北美绝经协会(NAMS)中说围绝经期指自绝经前2-8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一般开始于40多岁,也有些女性在30多岁已经有围绝经期得症状。英国PRODIGY(英国NHS指南)中说围绝经期指自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潮热症状),至末次月经后12个月。卵巢为女性得性腺, 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卵子并排卵与分泌女性激素,分别称为卵 巢得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最终,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得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导致卵巢 功能衰竭。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妇女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与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

抑郁或烦躁、失眠等。现将围绝经期雌激素得变化与症状,以及处理综述如下。 1 雌激素得变化 绝经前后最明显变化就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卵巢功 能衰竭[2],卵巢功能衰退得最早征象就是卵泡对FSH(促卵泡生成素)敏感性降低。抑制素就是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得一种多肽激素,它得生理作用就是选择性地抑制垂体FSH得产生,包括FSH得合成与分泌。绝经后妇女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得标志。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此期抑制素浓度下降,而FSH水平升高。绝经过渡早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由于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分泌过多,甚至可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因此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而就是有一过性得升高,后期,卵泡逐渐停止生长发育,直至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才迅速下降。但妇女循环中仍有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与来自卵巢得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得雌酮。绝经后妇女循环中,雌激素以雌酮(E1)为主,其高于雌二醇(E2)。 2 症状 围绝经期就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得过 渡时期,一般自45~55岁开始,平均持续4-5年。绝经年龄与就是否曾服用避孕药、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蓝斑(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强烈兴奋,多数应激反应为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表现皆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有关。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作用等。这些作用促使机体紧急动员,处于唤起(arousal)状态,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引起耗能和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等。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 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激素(CRH)和ACTH,CRH 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它是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CRH另一重要功能是调控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外周效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 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GC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不足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致循环衰竭。 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GC持续增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生长发育的延缓,性腺轴的抑制以及一系列代谢改变,如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等。

内分泌系统讲解

内分泌系统 概述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是神经系统以外主导支配人体的另一套调节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主要功能是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等生理功能的活动,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内分泌腺属于无管腺,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随血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调节各器官的活动。内分泌腺还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植物神经分布,其结构和功能活动有显著的年龄变化。体内主要内分泌腺有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最大的甲状腺仅几十克;有的内分泌组织是一些细胞团,分散于某些器官内,如:胰岛、卵泡、黄体等。一种类型的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又称为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 内分泌激素在通过细胞膜时,因细胞膜能感受细胞表面刺激作用,在穿越细胞膜过程中,激素同样以二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被限制在蛋白质性质通道中(每一通道只允许一种分子或离子通过,如葡萄糖、氨基酸、钾、钠、钙、氯等受扩散梯度影响的被动运输以及依靠能耗的主动运输)经通道开关被穿膜运输;另一种方式是脂溶性物质如甾体激素等,直接穿越膜的脂类部分,不必通过蛋白质通道进入细胞内,靠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液泡“内吞泡”又叫胞吞泡方式进入细胞和“外排泡”又叫胞吐泡方式将内涵物释放到细胞外。细胞膜上带有多种多样的受体分子,只对某种刺激发生反应,如胰岛素、乙酰胆碱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另一些受体则可被普通因子所激活,如与其它细胞或无机物表面接触,细胞表面受到刺激可造成跨膜电位的改变。激素在运动员生理代谢过程中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动员体能、控制能量代谢、运动后体能恢复等均具有极大作用。血液中激素应维持正常水平,过多过少均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各种激素分泌水平还受血液中代谢产物含量或其它激素浓度的影响与调节。 一、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 gland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第5颈椎至第1胸椎水平,既甲状软骨的中部和气管上段前面和两侧,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呈粉红色“H”形,重约20—40克。少数人甲状腺峡缺如,半数人自峡部向上伸出一个细长的锥体叶,可延伸至舌骨处。 甲状腺富含血管,外包颈深筋膜,深入腺内将甲状腺实质分若干大小不同的团块或小叶。甲状腺实质有两类细胞组成,一类细胞为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甲状腺滤泡,滤泡表面围以单层立方上皮,每一滤泡中央为胶体(被伊红染成粉红色,含碘化球蛋白),即甲状腺球蛋白储存地。甲状腺滤泡位于细蜜的结缔组织之间,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和交感神经纤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吐胞作用,入滤泡腔后形成甲状腺球蛋白,以此构成甲状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的前体。甲状腺滤泡细胞具有合成和胞吐甲状腺球蛋白(入滤泡腔)并释放甲状腺素(T3和T4)入毛细血管的作用。另一类细胞为滤泡旁细胞,靠近滤泡细胞外缘,比滤泡细胞大,形似卵圆或多边形,单个或小群分散出现在滤泡细胞之间,但不入滤泡腔。根据免疫化学研究泡内可能储存有甲状腺降钙素,用以调节血钙代谢。控制甲状腺降钙素释放的主要因子是血清钙浓度,血钙浓度升高可刺激降钙素的分泌,而低钙血症可抑制其分泌。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具有增进机体物质代谢,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和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素分泌过旺,可引起功能亢进,造成眼突眼性甲状腺肿,简称为“甲亢”。表现为心跳加速、神经过敏、体重减轻、眼球突出等。儿童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以上是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负反馈调节很主要,尤其是定位诊断 如甲状腺素高,而TSH低→提示病变在甲状腺 甲状腺素高,而TSH也高,TRH低→提示病变在垂体,负反馈抑制下丘脑 如都高→提示病变在下丘脑 诊断: (一)多阴多尿>2500ml/日 ①糖尿病:由于尿糖浓度高,液体逸出 ②尿崩症:尿量多(>4000ml/日)、尿比重低(1.001~1.005)。尿渗透压低 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保水钠、排钾、高血压。高钠→口渴多阴→多尿 ④甲旁亢:高钙、低磷 ⑤精神性多饮 (二)身材 ①身材过高: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高)、性功能减退、马方综合症 ②身材矮小:矮小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减(呆小症—矮、傻)、佝偻病(矮、傻)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血钙↓、血磷↓; 甲状旁腺:血钙↑、血磷↓ 甲亢时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胃肠排空和蠕动快 甲亢概论 甲状腺本身病变→合成分泌甲状腺素过多。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及高代谢。 甲亢时摄碘率131I,2小时>25% 分类: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 原发性甲亢:最常见,甲状腺肿大同时出现甲亢症状。如Graves; 继发性甲亢:先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年,后出现亢进症状,肿大两侧不对称,无突眼。治疗多手术,药物无效 高功能腺瘤:甲状腺腺瘤多为单发结节或囊肿,伴有血清T3、T4升高,核素影像为单发热结节。 亚临床甲亢:无症状,TSH降低,往往早于T3、T4升高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激素释放入学过多。两种原因①甲亢,②甲状腺炎(合成正常,释放多)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症)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遗传易感性 (一)临表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大;眼病(相对于甲亢众多原因,为Graves病特异症状) 1.甲状腺毒症 ①高代谢症状:怕热、多汗、体重减轻 ②易激动、焦虑、双手平举及伸舌细震颤 2.甲状腺肿大: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柔软,可闻及杂音,触及震颤。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 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内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内分泌变化观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内分泌变化观察 作者:谭子强, 陈莉莉, TAN Ziqiang, CHEN Lili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刊名: 中外医疗 英文刊名: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年,卷(期):2011,30(8) 参考文献(5条) 1.马曼华.王旭东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医诊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 2.关冰中国医药指南 2007 3.乐杰妇产科学 2006 4.胡亚林克罗米酚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06(19) 5.宋淑钦综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38例[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09(1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周淑红.徐鸿绪.张燕珊.冯咏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FSH、LH、TSTO检测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11,17(18) 2.黄亚珍.沈宗姬.胡建铭.庄朝晖.奚玲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血浆PAI-1水平及基因4G5G多态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 3.杨喜珍3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证临床治疗妊娠结果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 4.林春红多囊卵巢综合症1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4) 5.任立新.裘雅芬.王吉陵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36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07(23) 6.查艺军.马丽马丽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症经验浅谈[期刊论文]-中医临床研究2011,03(8) 7.刘雪连.黄伟玲.廖婧文.杨淑英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T、E2、FSH、LH、PRL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 8.隋明凤.Sui Mingfeng两种方法比较治疗9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7) 9.方俊英.FANG Jun-ying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2(4) 10.朱志俏.陈术.ZHU Zhiqiao.CHEN Shu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55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全科医学2005,3(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d14218976.html,/Periodical_hgzy201108008.aspx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蓝斑(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强烈兴奋,多数应激反应为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表现皆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有关。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作用等。这些作用促使机体紧急动员,处于唤起(arousal)状态,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但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引起耗能和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等。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激素(CRH)和ACTH,CRH刺激ACTH 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它是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CRH另一重要功能是调控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外周效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GC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不足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致循环衰竭。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GC持续增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生长发育的延缓,性腺轴的抑制以及一系列代谢改变,如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等。

内分泌系统定义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及存在于机体某些脏器中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所组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调控机体的代 谢、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各种功能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 恒定。 分布:1、人体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和松果体等独立的内分泌腺(可见的=内分泌器官); 2、散在于脏器中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比较广泛,主要在心、肺、肝、胃肠、 肾、皮肤和胎盘等组织器官。 3、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存在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分泌细胞。它 们所产生的激素通过作用于相关的靶组织或靶器官,发挥其生物效应。 4、分布于其他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非独立的,在显微镜下可见),如胰腺 中的胰岛、睾丸的间质细胞、卵巢中的卵泡和黄体、消化管壁内的内分泌细 胞等。 结构特点:没有导管,故又称无管腺;腺细胞排列成团状、束状或围成滤泡,其间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作用: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激素(hormone):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是量少但效能高的物质。 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坏作用于远隔的特定细胞。 旁分泌(paracrine):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旁分泌。按其化学性质分类: 1、含氮激素:机体内绝大部分内分泌细胞为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其超微结构特点 是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的分泌颗粒 等。

2、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仅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其超微 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较多的 脂滴。 内分泌疾病病因复杂、常伴代谢异常,且病程长、多呈慢性经过,严重时可发生危象 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因和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如糖尿病、痛风等与生活方式及环境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护 理工作也正在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患者痛苦的全过程扩展。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出现了由缺乏性激素而引起的以引起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1)不规律的月经和闭经(2)潮红、潮热和出汗(3)生殖器官萎缩(4)其它症状:紧张、焦虑、抑郁、易激动、心悸、头痛、头晕、失眠、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背痛、水肿。前三类症状与雌激素缺乏关系密切,是更年期妇女所特有的。在心理方面,对抑郁和焦虑这两种情绪要特别引起关注。如果此时再遭遇来自家庭或周围环境的突发事件,如丧偶、下岗、失业、老人病故等情况很容易促使其精神崩溃,引起性格和行为的改变。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多事之秋”,说明这一时期的妇女由于身负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身心压力很大,很可能因为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加重精神负担,心理上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促进疾病的发生或使症状加重。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有神经质的妇女身上,则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下面具体谈一谈围绝经期的焦虑和抑郁。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逐渐出现健忘、反应力下降等表现。有一些妇女因此既怕影响工作,又怕别人认为自己“老了”,常常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使症状进一步加重。1998年上海旅镇逊等调查了462例更年期居民,发现有15.6%的居民有焦虑症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发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38.32%,其中中度及以上占58.54%,高于健康人群。抑郁: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会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乐趣、生活单调呆板、缺乏性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无意义,甚至有自杀意念。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曾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对419例45~55岁的妇女调查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6.1%,其中轻度为69.9%,中度以上为30.1%.正在经历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状常常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更年期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率的增加有关。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城市职业妇女(专业技术人员、工人)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妇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但检测她们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差异却没有显著性。而且受教育年限越长,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不同职业组中的妇女受教育年限存在明显差异,城市职业妇女受教育年限高于农村妇女。在进一步的定性研究中发现,不同职业的妇女对更年期和月经的态度和观念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大多数城市的职业妇女认为“月经是女人的象征,代表着年轻”、“月经和妊娠分娩是区别于男性的重要指征”、 “更年期则意味着衰老,衰老则面临着被社会遗弃”,如下岗、退休、得不到年轻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许多人不愿意绝经,也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这种对更年期过分“惧怕”和对月经过分“注意”的态度,使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农村的妇女对月经和更年期有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妇女不喜欢月经,认为月经是“污秽的”,每月的月经常给从事农田体力劳动的妇女带来不便,所以她们渴望绝经。另外,在农村老年人大多受到尊敬,所以农村妇女不像城市妇女那样惧怕衰老,而担心衰老也是影响更年期症状的原因之一。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内分泌腺的共同结构特点是没有( B) A.腺泡 B.导管 C.细胞器 D.细胞核 E.细胞质 2.有关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哪一项( A ) A.对全身各组织细胞均有作用 B.可作用于相应的靶腺和靶细胞 C.不能提供能量 D.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E.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3. 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B ) A. 松果体 B. 舌下腺 C. 脑垂体 D. 胸腺 E.胰岛 4. 属于内分泌腺是( A ) A. 甲状腺 B. 肝 C.唾液腺 D. 肠腺 E.汗腺 5. “旁分泌”就是( B ) A. 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 B. 激素通过细胞间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细胞 C. 激素通过血液以外的途径作用于远距离的靶细胞 D. 由神经细胞分泌发挥局部作用的激素 E. 激素作用于细胞自身 6. 下列激素哪种不是含氮激素( E ) 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 C. 催乳素 D.肾上腺素 E.雄激素 7. 下丘脑室旁核主要分泌下列哪种激素( A ) A. 催产素 B. 生长激素 C. 促卵泡激素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催乳素 8.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激素是哪一项【 B 】 A.生长素和催乳素 B.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C.抗利尿激素和生长素 D.抗利尿激素和催乳素 E.促甲状腺激素和催产素 9. 垂体位于( D ) A. 颅底的枕骨大孔两侧 B. 颅底的外面 C. 第三脑室内 D. 颅底蝶鞍垂体窝内 E. 颅中窝 10.关于脑垂体,错误的是( D ) A、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B、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C、前叶分泌多种激素 D、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E.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妇女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 【摘要】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在绝经过渡早期,FSH水平升高,导致雌二醇分泌过多;在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上述一系列症状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围绝经期雌激素变化与症状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北美绝经协会(NAMS)中说围绝经期指自绝经前2-8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一般开始于40多岁,也有些女性在30多岁已经有围绝经期的症状。英国PRODIGY(英国NHS指南)中说围绝经期指自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潮热症状),至末次月经后12个月。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最终,

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 反应,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妇女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现将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与症状,以及处理综述如下。 1 雌激素的变化 绝经前后最明显变化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卵巢功能 衰竭[2],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FSH(促卵泡生成素)敏感性降低。抑制素是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垂体FSH的产生,包括FSH的合成和分泌。绝经后妇女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此期抑制素浓度下降,而FSH水平升高。绝经过渡早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由于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分泌过多,甚至可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因此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而是有一过性的升高,后期,卵泡逐渐停止生长发育,直至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才迅速下降。但妇女循环中仍有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和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绝经后妇女循环中,雌激素以雌酮(E1)为主,其高于雌二醇(E2)。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蓝斑(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强烈兴奋,多数应激反应为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表现皆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有关。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作用等。这些作用促使机体紧急动员,处于唤起(arousal)状态,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引起耗能和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 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激素(CRH)和ACTH,CRH 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它是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CRH另一重要功能是调控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外周效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 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GC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不足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致循环衰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GC持续增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生长发育的延缓,性腺轴的抑制以及一系列代谢改变,如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什么是内分泌系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内分泌系统 导语:内分泌系统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内分泌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也是很庞大的,内分泌系统对我们身体的调节作用也是很强大的,如果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内分泌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也是很庞大的,内分泌系统对我们身体的调节作用也是很强大的,如果内分泌系统紊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了,也会很容易生病了,内分泌紊乱特别是对女性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大家应该多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常识。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此为旁分泌。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我们还应该理解内分泌失调的调理 一、保证睡眠质量 临床研究发现,成年人每天睡眠的时间若低于4个小时,其新陈代谢系统的功能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因此,成年人应保证每天有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另外,要提高睡眠的质量,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在睡觉之前的2~3个小时内进行20分钟左右的低强度锻炼,也可以在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二、要经常洗热水澡 洗热水澡是维持人体内分泌平衡的好方法之一。这是因为洗热水澡可以使人的血管先剧烈地收缩,然后慢慢地舒张。这不但能增强人的心血管功能,还有利于促进血液中毒素的排出。人们可先在装有热水的浴缸中泡3分钟,然后出来休息5分钟,之后再进入浴缸泡3分钟……可如此反复出入浴缸三次。这样做对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很有效果。那些不适合经常洗热水澡的人(如心脏病患者)可以用热水泡脚,这样也能起到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三、按摩前胸、脊柱和腋下 生活知识分享

内分泌系统解剖考点总结

内分泌系统 10 内分泌系统 考分预测 ◆甲状腺形态和位置。 ◆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后表现。 ◆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概述 1.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2.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及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 一、垂体 1.垂体的位置和形态: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借漏斗柄与下丘脑相连,周围被硬脑膜形成的海绵窦包绕。垂体灰红色,呈横椭圆形。 2.垂体的分叶: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约占垂体重量的70%。 (1)腺垂体: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2)神经垂体: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3.垂体的作用考点 (1)垂体前叶: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2)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能储存和释放加压素(抗利尿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作用于肾,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由尿排出,催产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和乳腺泌乳的功能。 二、甲状腺考点 (一)甲状腺的形态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

(二)甲状腺的位置与毗邻 1.位置: 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 后方:平对第5~7颈椎高度。 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少数人甲状腺峡缺如,约有半数人自甲状腺峡向上伸出一锥状叶,长者可达舌骨平面。 (三)甲状腺毗邻 1.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相邻。 2.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颈交感干相邻。 3.临床意义: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压迫气管和食管,可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若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若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可出现Homer综合征,即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四)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的关系考点 1.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喉腔声门裂以上的黏膜。 2.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沿颈内动脉与咽侧壁之间下行,一般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 (1)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损伤引起会厌反射会减弱甚至消失,术后进流食时会有误咽和呛咳。

女人进入围绝经期(更年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女人进入围绝经期(更年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围绝经期,又称为更年期,是指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渡时期,围绝经期(更年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的退化。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女性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更年期内分泌变化),如下: 1、卵巢的变化: 绝经后妇女卵巢体积缩小,其重量仅为性成熟妇女卵巢的1/2至1/3。;卵巢门血管硬化,动脉分支减少。卵巢皮质变薄,原始卵泡几乎耗尽,遗留的少数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又不敏感,以致卵泡成熟发生障碍,不再排卵。 2、催乳激素的变化: 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竭剂的功能,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从而使催乳激素浓度升高。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脑分泌PIF增加,致使催乳激素浓度降低。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变化: 绝经后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素)的分泌增加与LH 相平行,说明下丘脑和垂体间仍保持良好的功能。 4、抑制素的变化:

围绝经期(更年期)女性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 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制素又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并抑制GnRH 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SH水平呈负 相关。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5、性激素的变化: 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孕激素分泌停止,卵巢间质虽然能分泌激素,由于卵巢内缺乏芳香化酶,不能在卵巢内转化为雌激素,因此绝经后妇女体内仅有低水平的雌激素。与育龄妇女相反,其中雌酮均值(129.5pmol/l)高于雌二醇均值(47.7pmol/l),E1 / E2> 1。雌酮升高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 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结果,而雌酮、雌二醇也可相互转化。 6、促性腺激素的变化: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诱导下丘脑弓状核和 室旁核脉冲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至门脉循环,进而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增加;同时,由于卵泡产生抑制素减少,也使FSH和LH水平升高。其中,FSH升高较LH显著,绝经后2— 3年达最高水平,约持续10年,至老年期下降。 通过对围绝经期(更年期)女性内分泌改变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个阶段直到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是首发的原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 关系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与心理的关系【文章编 号】1004-7484 (2014)03-01134-02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妇女在40岁以后从生育期到非生育期之间的过度时期,称为更年期或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更年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的退化。此时期卵巢渐趋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促性腺激素增多,FSH/LH仍小于1。绝经后,卵巢几乎已不能分泌雌激素,但仍分泌雄激素;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由于FSH升高较LH 显著,故FSH/LH> 1。至老年期,雌激素稳定于低水平,促性腺激素也略下降。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指女性在自然绝经前后发生,

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性综合征发生率约32%。围绝经期是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式下降直至绝经这一特定的、自然的生理、心理变化。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对客观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固定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支持多即 婚姻质量较高,对保证女性心身健康起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生物学观点认为,体内雌激素水平从青春期周期性波动至绝经期降低到极低水平,导致女性心理状态及行为等的变化。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每个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均面临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但只有存在当某些心理社会易感因素时,才会出现精神情绪症状。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雌激素水平变化是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但不是发生的直接原因;人格特征在个体对雌激素变化的反应上起关键作用,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可能是具有神经症特质女性固有人格特征的表现。此外,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围绝经期女性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提示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不仅需要使用雌激素及情感稳定剂等药物,而且重要的是个体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