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与分析三种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8例,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食管空肠P RouenY吻合和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通过对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和营养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经过治疗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现象,其他症状三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从营养学指标来看,采用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血红蛋白和术后体质量变化上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其他指标三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消化道症状改善作用明显、预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与分析

我国传统对于消化道进行重建的方法是使残胃与食管进行吻合,这种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治疗后患者胃的容积性会减小而发生食管炎的几率会增大,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虽然大量专家学者对于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总结出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法[1]。我院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食管空肠P RouenY吻合和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这三种消化道重建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34~80岁,平均526岁。病变部位:贲门癌32例,胃底癌26例,胃体癌46例,多源癌4例。病理分型:腺癌99例,恶性淋巴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2例[2]。对所有患者要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随机分成三组,各36例,三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式首先要保证肿瘤在完全根治的情况下,采用3种重建方法对于消化道进行重建,甲组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乙组采用食管空肠P RouenY 吻合,丙组采用保留远端胃的空肠间置代胃术。

13观察指标对于患者在进行治疗1年后进随访,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加检测的方式,对于患者检测的各项营养指标要进行详细地记录。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SNK法,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3],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优选稿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胃肠外科常见胃肠道手术记录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operation) 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carcinoma 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ofanusandrectum(Miles’operation)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肿瘤经腹未能触及。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3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手术。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

普外科手术记录大全

普外科手术记录大全 主编:王业友张磊 成员:李磊何学刚张斌王灏王军宏高伟张臣民侯枫桦李孝平刘林勋黄国强顾晶

1.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 (3) 2. 胆囊息肉术中冰冻提示乳头状腺癌Gallbaddr polyp (3)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癌 (4) 4.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 (4) 5. 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 (5) 7. 阻黄,肝门胆管癌Obstructive jaundice, hilar chlangiocarcinoma (6) 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 (7) 9. 胰腺假性囊肿psuedocyst cyst of pancrease (8) 10. 胰十二指肠除术(Child’s手术) (9) 11. 胰头癌(Whipple手术) Pancrcaticohead carcinoma (10) 12. 后腹膜纤维肉瘤切除+左附件巧克力囊肿术 (11) 13. 外伤性脾破裂,副脾 (11) 15. 膈肌膨升,胃扭转 (12) 16. 食道平滑肌瘤+胃间质瘤esophgeal leiomyoma+GIST (13) 17. 贲门癌Cardiac Carcinoma (13) 18. 胃癌根治术 (14) 19. 胃底癌Stomach Carcinoma (15) 20. 胃癌(Gastric Carcinoma)胆囊结石(Cholecyslithiasis) (16) 21. 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 (17) 22. 回肠肿瘤Ileum tumor (17) 23.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8) 24. 结肠癌Colon cancer (18) 25. 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19) 26. 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20) 27. 直肠癌(Mile’s operatio n)Rectal carcinoma (20) 28.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operation) (21) 29. 直肠癌(dixon operation)Colon cancer (22) 30. 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2) 31. 双腹股沟斜疝double inguinal indirect hernia (23) 32. 左甲状腺肿块 (23) 33. 甲状腺肿块 (24) 34. 甲状腺峡部肿块masses of isthmus of thyroid (25) 35. 双侧甲状腺髓样癌Bilateral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s (25) 36. 右乳癌Right breast cancer (26)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

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肠梗阻,乙状结肠癌Intestinal obstruction, sigmoid 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colon cancer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术中所见: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约5*5cm大小,距肛约25cm。已浸润至浆膜层,周围可及肿大淋巴结。肿块以上结肠肠段明显扩张。盆腔、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3.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4.游离左半结肠:沿降结肠旁沟剪开侧腹膜,上至乙状结肠上方10cm,下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预定切除肠管至肿瘤上、下各10cm处。将预定切除的肠段、系膜及肿大淋巴结与腹膜后组织分离。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精索血管。在肿瘤上方约5cm处扩张肠管处切开肠壁,放入螺纹管减压。5.切除并吻合:在肿瘤上、下各10cm处切断肠管,移去切下的肠段。两端肠管行端端吻合。6.吻合切口:间断缝合侧腹膜及肠系膜裂口。冲洗腹腔,确切止血后腹腔内灌注5- FU,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用PDS和皮肤钉关腹。7.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 chronic appendicitis 术后诊断: chronic appendicitis 手术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麻醉方式:general anesthesia 术中所见:阑尾无明显肿胀,周围未见脓性积液,回盲部结构解剖清楚,无水肿,阑尾腔内可及多枚粪石。 手术经过;1. 平卧,气插全麻,置下肢气压带,消毒铺巾。2. 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3. 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检查腹腔表面为见异常。 4. 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二个套管针穿刺,右侧置抓钳,左侧置各种操作器械。5. 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用抓钳提起阑尾,钝性解剖阑尾系膜,流离阑尾动脉后上三个钛夹后切断阑尾动脉。6. 流离阑尾至跟部,距回盲部0.5cm处用loop双道套扎阑尾,切断阑尾。7. 取出阑尾后腹腔冲洗,检查腹腔内无出血,缝合切口。8. 手术经过顺利,出血量约5ml,术中血压稳

肿瘤手术记录

肿瘤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03 年10月28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 ' s operation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距肛4cm处直肠下端,直径约5cm,已浸润至浆膜层,与阴道后壁粘连。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手术经过: 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 ,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 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 '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 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 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5.将降结肠外侧腹膜剪开置脾曲,充分游离结肠脾曲。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切断近端乙 状结肠肠管。 6.会阴组手术,先扩肛,再用PVP-I 消毒直肠内腔。距肛3cm 处切开皮肤,沿肛管游离,并分离肿块与阴道后壁之粘连,完整游离肿块及直肠与经腹组会合。完整移除标本。 7.冲洗盆腔,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清点器械无误后置一胸腔引流管于肛周间隙,逐层缝合会阴部切口。常规关腹。 &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 检,病人送PACU 。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03 年9 月15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直肠dixon 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al cancer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盆腔、肠系膜、肝脏、胃、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肿块上极在腹腹返折处 以上,活动可,直径约5cm,质中,已浸润至直肠浆膜层。 手术经过:取截石位,气根治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0cm,逐层 进腹。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拟行直肠癌dixon 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切断乙状结肠悬韧带,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在肠系膜下动脉分出乙状结肠动脉处,根部切断肠直肠上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打开腹膜反折,完成直肠系膜全切除 (The 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直肠后在骶前筋膜前间隙内分离,直肠前分离时保护精囊腺及前列腺,离断两侧的直肠韧带,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4cm 处上残端闭合器,切割闭合。用荷包钳荷包缝合乙状结肠远端,切断乙 状结肠肠管,明确剩余的乙状结肠血供可。从肛门口进吻合器行直肠-结肠吻合。检查吻合 口通畅。缝合乙状结肠系膜,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冲洗,确切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关腹。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房。

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文本

胃癌根治术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胃癌及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生物学特性等有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之胃镜、B超、CT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并发症已见减少,五年生存率也已明显提高。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1)、根治Ⅱ式(R2)和根治Ⅲ式(R3)三种基本术式。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根据近年来国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适应证] 胃癌根治术切除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1)、根治Ⅱ式(R2)和根治Ⅲ式(R3)三种基本术式。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根据近年来国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适应证]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操作流程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操作流程 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胃手术: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下完成, 胃的切除或吻合是通过腹壁小切口辅助完成,是目前我院采用的手术方式 麻醉方式:全麻 手术体位:分腿大字位,双腿各外展30°,左脚折刀15°,与会阴形成 的三角位置刚好能站1人为宜。头高脚低倾斜30°。患者臀下垫一薄软垫,由于受体位的影响,手术床与患者骶尾部的接触面及力度增大,使用软垫可保护患者皮肤,减少摩擦。 手术机位:显示屏两台分别放在病人头端左右两侧约45°,超声刀主机放在病人左侧 术中提醒:腔内拭血用若干白纱布对半剪开并缝3针固定,以及水杯内放置一块小号纱垫以保护镜头,巡回护士做好记录 用物准备

手术配合步骤

配合体会 1.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难度大,而且常联合多脏器切除,更增大了 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所以要求医护配合默契,技术操作必须熟练。 2.由于手术难度大,仪器多,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洗手护士 对各种器械必须熟练掌握功能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配合的准确、及时,以缩短手术的时间。 3.巡回护士要掌握各仪器的操作规程及常规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 使用完好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根据手术的需要及时调整仪器各参数,及时调整手术需要的体位。密切配合麻醉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严格执行肿瘤隔离技术术中必须遵循无瘤原则,配合时需要随时 注意肠管、胃腔与切口的完全隔离技术。切除肿瘤时使用的器械要与其他器械分开使用,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种植。取标本时,采用切口保护圈保护腹壁小切口,于圈内牵引出病变胃标本及清扫淋巴结、脂肪组织。在解除气腹时先排尽气体,再拔除套管避免“烟囱”效应。腹腔及腹壁切口用43℃蒸馏水冲洗、浸泡,通过这些措施以尽量减少发生切口种植的几率。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

胃肠外科常见胃肠道手术记录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operation) 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肿瘤经腹未能触及。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3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手术。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7.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8.会阴部手术组用荷包缝合关闭肛门口,距肛门3cm处作一梭形切口,前至会阴中间,后至尾骨尖端。9.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沿坐骨结节及臀大肌内侧缘分离,并尽量切除坐骨直肠窝脂肪,显露肛提肌,结扎肛门动脉。在尾骨尖前方切断肛门尾骨韧带。切断左侧和右侧髂骨尾骨肌。将肛门直肠向前方牵拉,切开盆筋膜壁层,钝性分离至骶骨前间隙,与腹部手术组会合。将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拉出切口外,切断部分耻骨直肠肌,直至将肛门、直肠和乙状结肠由会阴部切除。10.冲洗腹腔及盆腔创面,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两侧腹膜,重建盆底。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关腹。盆腔创面内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后缝合会阴部切口。11.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手术步骤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胃)(吴国洋主任) 适应症: 1.胃癌源位于胃体范围偏大者或者肿瘤的体积较大者。 2.上部胃癌距食管较近,如早期胃癌肿瘤上缘距食管在2cm以内、浸润型胃癌在6cm以内、局限型胃癌在4cm以内者都应行全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 应切除大网膜、胃全部、食管下段、十二指肠球部。食管切缘距肿瘤应在3 cm以上,十二指肠切缘距肿瘤应在5cm以上 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人字位(包手) 仪器:腹腔镜仪器、腹腔镜显示器、录像系统(显示器放于病人头部两侧)物品:布类包、手术衣、腹单、腔镜胃包、灯把、荷包钳(小头)、胸撑、纱手套(吴主任用)、胸科钳(备用) 腔镜物品:30镜头、腔镜器械、无损伤钳、拉舌钳、生物夹钳+生物夹、10mm 钛夹钳+钛夹、5mm钛夹钳+钛夹(备用)、超声刀头(长)+超声刀连接线、一次性腹腔穿刺器12mm(国产)1套、强生或美外12mmTrocar1个(低温)、强生或美外5mmTrocar1个(低温)、血管夹钳+血管夹(备用) 一次性物品:11#刀片、23号刀片、剖腹针(1包)、荷包线(小号)(1-2包)、3-0(8针)(2包)、0#PDS(1条)、电刀头(中长)、吸引器管(3条)、切口保护器(1包)、电线套(1包)1#4#7#慕丝(若干包)、三角纱(若干包),骨科纱(若干包)、5*12圆针(备用)、导尿包(1包)、油球(1包)、

负压球(1个)、22#引流管(1条),切口敷贴7*7(5包)、切口敷贴9*15(1包) 高耗:贝诺25吻合器(2把)、贝诺30闭合器1把、贝诺60闭合器1把、美外腔内切割闭合器1把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腔内配合) 脐孔穿刺并建立气腹,也可采用开放式。维持腹内压在12~15 mm Hg。通常在脐孔处或在耻骨上10 mm处戳孔放置镜头,左侧腋前线肋缘下行12 mm戳孔为主操作孔,脐左5 cm偏上行5 mm戳孔为辅操作孔,右侧腋前线肋缘下5mm戳孔,右锁骨中线平脐偏上12 mm戳孔。根据不同的吻合方式必要时可将左下戳孔改为10 mm。 探查:置入30°腹腔镜探查腹腔,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了解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情况,确定肠管切除的范围。 1、超声刀游离大网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 2、(00:14)显露胃网膜右静脉(向左游离到脾下极,向右至幽门下) 3、(00:56)超声刀游离十二指肠球部 4、(01:03)游离结扎切断胃网膜右静脉,可吸收夹及钛夹夹闭血管根部,超声刀切断 5、(02:13)游离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脉,可吸收夹及钛夹夹闭血管根部,超声刀切断 6、(03:05)超声刀游离胰腺上缘 7、(03:16)切断胃左静脉(游离切除部分胰腺被膜,显露胃冠状静脉及胃左动脉),可吸收夹及钛夹夹闭血管根部,超声刀切断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1.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2.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4.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 5.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 6.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 7.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 9.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 10.胰十二指肠除术 乳腺腺瘤切除术 左侧腹股沟斜疝 左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 急性阑尾炎 左甲状腺瘤 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名称:乙状结肠造瘘术(双管) 手术名称:全胃切除术 手术名称:胸腹联合全胃切除空场Roux-en-y吻合术 甲状腺肿块切除术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 甲亢手术 右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乳房区段切除术 腺瘤切除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乳房单纯切除术 乳腺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 whipple手术+部分横结肠切除+D3根治术/R0 全胃+脾+胆囊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 全胃+脾+胰体尾+D2+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 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 全胃切除+D3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R0 右半结肠切除+淋巴清扫术 右半结肠切除 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 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 剖腹探查+小网膜囊肿块切除+右膈下肿块切除术 疝修补术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 胃穿孔修补术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部分回肠切除+回肠、乙状结肠造瘘术 阑尾切除术 颈部淋巴结活检术 血管瘤切除术 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 副乳切除术 左乳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 断流术、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术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肿瘤经腹未能触及。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5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手术。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

完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姓名:马尕肉 性别:女 年龄:49岁 住院号:642346 手术日期: 麻醉种类:全麻 术前诊断:胃癌 术后诊断:胃癌 拟施手术: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已施手术: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分切除术、残胃-空肠吻合术) 手术者:朱万坤 助手:魏登文 麻醉者:王公校 洗手护士:常晓蓉 手术经过:麻醉满意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脐下横弧形切口,长约1cm,置入气腹针造气腹,维持腹内压12mmHg,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插入腹腔镜。探查见:腹腔内无腹水,腹膜、盆腔、大网膜未见结节,肝、脾表面光滑,肿瘤位于胃窦小弯侧,约有6×8cm大小,突破浆膜层,可见第3、4、5、6组淋巴结明显肿大。腹腔镜明视下分别于双侧锁骨中线脐水平、左侧锁骨中线平肋缘,上腹正中剑突下作小切口,置入戳卡,经戳孔置入超声刀、抓钳等。在横结肠上缘无血管区用超声刀剪开胃结肠韧带,进腹网膜囊,将横结肠系膜之前叶分离,向右至胃网膜右血管,钛夹夹闭后超声刀离断,清除第6组淋巴结;向左至胃网膜左血管,以超声刀离断,向胃大弯侧游离,至大弯侧预定切缘处;剔除胰腺被膜,游离胃左血管,清扫第7组淋巴结,打开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第8、9组淋巴结;胃左血管近端以两枚Homelock牢固夹闭,远端再以钛夹夹闭后离断胃左血管,将胃铺平,小弯侧打开肝胃韧带,充分近端游离至预定切缘,向远端游离胃右血管,钛夹夹闭后以超声刀离断,裸化十二指肠;在幽门下方约3cm处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找到距屈氏韧带15cm处的空肠为预定吻合口处,用布袋标记。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4cm,保护切口,将胃及网膜组织提出腹腔,于预定切缘切断,移去标本。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结肠前胃-空肠毕Ⅱ式吻合。以灭菌水2000ml冲洗腹腔,重新建立气腹,检查见吻合口牢固无张力,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由右腹部穿刺处引出固定,拔除各套管,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缝合逐层缝合腹部小切口,10mm以上穿刺孔间断缝合,手术顺利,术毕。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护理查房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中国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 病因 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 胃癌的症状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吴某,男,61岁,已婚,五/26床,住院号******,江苏建湖人 病史:患者三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发作无规律、无放射、程度轻,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黄疸症状,无进行性消瘦。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胃溃疡”,未予治疗及重视,近一月上腹痛加剧,发作频繁,至我院查胃镜示“胃角腺癌”。病程中患者无腹胀,腹泻,呕血,便血,无进行性消瘦,门诊拟“胃ca”收住入院。 既往史:继往体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家人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主要辅助检查: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144g/L,凝血酶原时间11.6s,青试(+),胃镜:胃角溃疡大小约7cm,病理示“腺癌”。 患者定于2010年3月16日上午8:00手术,备血600ml,行“LS辅助下胃ca根治术”,术前置胃管,备皮,禁食,术前晚肥皂水灌肠,术前鲁米那0.1肌注。 什么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纽约(路透社医学新闻)发表在《外科内镜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不仅创伤性小,而且同样安全有效。 腹腔镜下行中晚期胃癌的根治术难度大,国内外报道的病例数较少。我院开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已有几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一种较新的手术方式,手术难度、技术要求较高,术前应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心,并重点作好胃肠道准备。术中要和手术医师密切协调配合,遵守腹腔镜手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瘤操作技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 术前准备 3.1 患者准备 术前1日下午巡回护士携患者术前评估记录表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及麻醉的注意事项,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要,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和不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告诉患者皮肤准备尤其是脐部清洁的重要性,腹腔镜手术镜子入路在脐孔周围,该部位凹陷于体表,污垢较多,不易清洗,利于细菌生长。清洁手术区皮肤,剃除汗毛、阴毛,防止术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讲解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 甲状腺囊肿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脾切除术 疝高位结扎术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 臀部包块切除术 胃癌根治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严重脱垂性痔的吻合器治疗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根治术 肝顶包虫病破裂感染破内囊摘除,引流术 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全胃切除空肠代胃空肠食管吻合术 包皮环切术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 胆囊癌根治术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肝血管瘤切除 手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 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 扩大性胰十二指肠除术(Whipple手术), Child消化道重建(捆绑式胰肠吻合,Roux-en-Y胃空肠吻合),部分横结肠切除术,结肠结肠端端吻合术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n- y吻合术,右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 胃囊肿内引流术,囊壁活检 胰十二指肠除术 胰十二指肠除术(Whipple手术) 剖腹探查,脾切除术 剖腹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脏组织活检术 胸腔镜辅助食道平滑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 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 近端胃癌根2式胃次全切除术 胃癌根治术(远端胃癌根2式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 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肝门部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回肠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直肠dixon根治切除术 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左侧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术中冰冻 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左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甲状腺峡部切除加右侧腺叶部分切除术,术中冰冻 术中冰冻、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 右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你不是一个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

胃部手术常见手术方式 胃大部分切除:毕1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毕2式胃大部切除术(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 胃癌根治术:按癌肿部位整块切除胃的全部或大部、大、小网膜和区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 1、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 术后胃出血:术后24小时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毕2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一般术后3~6日 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5~7日(有明显腹膜炎症状和体征:高热、腹痛、腹胀,肌紧张) 残胃蠕动无力或称胃排空延迟:术后7~10日 术后梗阻:输入段梗阻、吻合口梗阻、输出段梗阻 倾倒综合征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 术前诊断:胃癌穿孔,局限性腹膜炎 术后诊断:胃癌穿孔伴胰腺、横结肠系膜、肝门侵犯,局限性腹膜炎 手术方式: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肝门部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术中所见: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胃小湾侧胃角处后壁巨大溃疡性病灶,6*8cm大小,质硬,浸出浆肌层,侵犯胰腺,横结肠系膜,及肝门。胃小弯侧,肝门部多枚肿大淋巴结。,肝脏、胆囊、脾脏、双肾、腹壁及盆腔等未见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常规导尿,消毒铺巾。2.取上腹部正中由剑突至脐下1cm切口。3.逐层进腹,探查腹腔,见肝、胆、脾、腹壁及盆腔未见明显转移。4.在横结肠上缘剪开胃结肠韧带,见胃后壁肿瘤广泛侵犯横结肠系膜。分离胃后壁与横结肠系膜后见肿瘤侵犯胰头部,同时见肝门部多枚肿大淋巴结,难以根治切除,决定行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肝门部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5.分离胃后壁与胰腺组织,游离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将胃网膜右动脉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分支根部离断结扎。6.游离小网膜,在肝下缘切开小网膜,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总动脉旁淋巴结,离断胃右动脉。7.在幽门右侧约4cm处离断十二指肠。采用2-0Vicycle线全层连续缝合和丝线浆肌层间断缝合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8.切断胃左动静脉。于小弯侧距肿瘤6cm处,大弯侧脾门下方离断胃。移去标本。10.胃肠吻合重建通路:距屈氏韧带25cm处提起空肠行残胃空肠远端空肠毕Ⅱ式吻合。肝门部肿大淋巴结以5ml无水酒精注射。11.关闭腹部切口:腹腔彻底止血,蒸馏水冲洗腹腔,十二指肠残端放置腹腔引流,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放

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胃癌根治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癌及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生物学特性等有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之胃镜、B超、CT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并发症已见减少,五年生存率也已明显提高。范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1)、根治Ⅱ式(R2)和根治Ⅲ式(R3)三种基本术式。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适应证] 胃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 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 1)、根治Ⅱ式(R 2 )和根治Ⅲ式(R 3 )三 种基本术式。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 1 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 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 2 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 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 3 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 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 3 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适应证]

手术记录)

https://www.doczj.com/doc/ed13422597.html, 乳房手术 乳房区段切除术 患者今日取仰卧位,硬膜外阻滞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作乳晕旁弧型切口切开皮肤,暴露乳腺组织,探察见乳房外上象限内大量质硬结节,用组织钳夹持皮肤下组织牵开,以电刀在乳腺组织和皮下组织之间,适当游离皮瓣。将病变区及包括肿瘤在内的乳腺组织充分暴露。将乳房外上象限在病变两侧呈梭型切开乳腺组织,切向深部时,将两侧切口逐渐靠向乳头,逐渐相互连接,切除病变乳腺。以稀碘伏冲洗创面,彻底止血。于切缘处放置14#硅胶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切口,表皮皮内缝合。引流管以负压引流袋持续负压吸引。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腺瘤切除术 硬膜外阻滞达成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作右乳晕旁弧型切口切开皮肤,暴露乳腺组织,探查见右乳外下象限内约2*1.8cm肿块,质中。用组织钳夹持皮下组织牵开,以电刀切开肿块包膜,游离并切除肿块。作左腋前斜切口切开皮肤,暴露乳腺组织,探查见左乳外上象限内约3*2.5cm肿块,质中。同上法切除肿块。术中冰冻报告:纤维腺瘤。彻底止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缝合切口,表皮皮内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 麻醉达成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皮肤,挖除肿瘤,送冰冻病理,结果示:乳腺导管癌。决定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肿瘤切口为中心,环绕乳房作一横梭型切口,切口距肿瘤5cm左右。切开皮肤后,在皮肤及浅筋膜之间向两侧潜行分离,保留供应皮瓣的毛细血管网层。分离范围上起锁骨,下至腹直肌上方,内抵胸骨正中线,外侧至背阔肌前方。将乳腺从胸大肌筋膜浅面分离,然后分离胸大肌、胸小肌间脂肪淋巴组织,在腋窝顶部解剖腋静脉,清除腋血管神经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分离前锯肌、肩胛下肌和背阔肌的筋膜组织,最后将其与腋部淋巴结、脂肪组织、整个乳房成块切除。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胸前神经分支以及胸长和胸背神经及肩胛下血管。以蒸馏水冲洗创面,彻底止血。于腋窝处放置橡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缝合皮肤。术中出血少,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乳腺单切+术中冰冻+改良根治切除术 硬膜外阻滞达成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肿瘤为中心,环绕乳头作一横梭型切口,用蚊式钳夹持皮下组织牵开,以电刀在乳腺组织和皮下组织之间,适当游离皮瓣,将乳腺组织充分暴露。从乳腺背面及胸大肌之间逐步分离乳腺,切除乳腺,见肿块大小约7cm*6cm,边界不清,质硬,色灰白。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决定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清理皮瓣多余脂肪,保留供应皮瓣的毛细血管网层。分离范围上起锁骨,下至腹直肌上方,内抵胸骨正中线,外侧至背阔肌前缘。然后分离暴露胸大肌、胸小肌,于胸大肌外侧缘潜行解剖胸肌间隙,清除脂肪结缔组织。在胸小肌深面进入腋窝,逐步小心分离至暴露腋静脉及臂丛神经,清除腋静脉及臂丛神经周围的淋巴组织,保留肩胛下静脉,结扎腋血管各分支,清除腋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自背阔肌前缘向内侧分离肩胛下血管,清除肩胛下血管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并在肩胛下血管及胸背神经对应的胸壁上分离保护胸长神经,切除淋巴脂肪组织。将胸肌间淋巴结、腋淋巴结整块切除,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下血管以及胸长和胸背神经。以稀碘伏和温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彻底止血。于腋窝处放置一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肤。 术中出血100ml,术程顺利,病人安返病房。标本及挖取淋巴结共30枚送病理。 左乳癌改良根治术+腹部皮瓣转移手术 患者今取仰卧位,麻醉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探查见左乳乳头上方一大小约5cm,质硬,界欠清,活动欠佳,与皮肤轻度粘连,与胸壁无粘连,腋窝可及数枚淋巴结,质硬,活动欠佳;右乳无殊;取左乳肿块部位约3cm长切口,切开皮肤,切除部分肿瘤,送冰冻病理,结果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决定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肿瘤切口为中心,环绕乳房作一横型梭状切口,切口距肿瘤边缘4cm左右。切开皮肤

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2.行胃癌根治术( ICD-9-CM-3:4 3.5-43.9)。 3.肿瘤分期为T1-4aN0-3M0 (根据AJCC第7版)。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临床表现:上腹不适、隐痛、贫血等。 2.粪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胃镜及超声胃镜(必要时)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4.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淋巴结及脏器转移;钡餐、CT或MRI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和病变范围。 5.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术前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临床诊疗指南一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2年)等。 1.胃癌根治手术(胃癌D2根治术,缩小/扩大胃癌根治术):早期

胃癌或进展期胃癌,无远处转移。 2.胃切除范围:全胃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近端胃大部切除、胃部分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癌疾病编码(ICD-10: C16)。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包括新辅助化学治疗后符合手术条件者)。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早期患者行胃镜下肿物切除术,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类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当门螺杆菌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胃镜、腹部及盆腔超声(女性)、腹部及盆腔CT平扫+增强。 (4)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

胃肠外科常见胃肠道手术记录??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operation) 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与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肿瘤经腹未能触及。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3cm,可推动,上缘未及。?手 术经过: 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2. 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 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手术。 3. 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 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 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4. 切 开乙状结肠系膜得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 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得走向。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与 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6. 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得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得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 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 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 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观察 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7、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8. 会 阴部手术组用荷包缝合关闭肛门口,距肛门3cm处作一梭形切口,前至会阴中间,后至尾骨 尖端。9。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沿坐骨结节及臀大肌内侧缘分离,并尽量切除坐骨直肠 窝脂肪,显露肛提肌,结扎肛门动脉。在尾骨尖前方切断肛门尾骨韧带。切断左侧与右侧髂 骨尾骨肌。将肛门直肠向前方牵拉,切开盆筋膜壁层,钝性分离至骶骨前间隙,与腹部手术组 会合、将远端乙状结肠与直肠拉出切口外,切断部分耻骨直肠肌,直至将肛门、直肠与乙状 结肠由会阴部切除。10. 冲洗腹腔及盆腔创面,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两侧腹膜,重建盆 底、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关腹、盆腔创面内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后缝合会阴部切口。11。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术后诊断:肠梗阻,乙状结肠癌Intestinal obstruction, sigmoid 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ofsigmoidcolon cancer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术中所见: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约5*5cm大小,距肛约25cm。已浸润至浆膜层,周围可及肿大淋巴结。肿块以上结肠肠段明显扩张、盆腔、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3. 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4。游离左半结肠:沿降结肠旁沟剪开侧腹膜,上至乙状结肠上方10cm,下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预定切除肠管至肿瘤上、下各10cm处。将预定切除得肠段、系膜及肿大淋巴结与腹膜后组织分离。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精索血管。5. 切除并吻合:在肿瘤上、下各10cm处切断肠管,移去切下得肠段。两端肠管行端端吻合、6. 吻合切口:间断缝合侧腹膜及肠系膜裂口。冲洗腹腔,确切止血后腹腔内灌注5— FU,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7.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