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1、面状旅游空间行为称之为(A)。

1. A. 小尺度空间行为

2. B. 点状旅游空间行为

3. C. 超长尺度空间行为

4. D. 大尺度空间行为

2、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决策行为和( A)。

1. A. 空间行为

2. B. 旅游者行为

3. C. 旅游者行为层次

4. D. 识别需要阶段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是以下哪个学者提出的( B )。

1. A. 保继刚

2. B. 陈传康

3. C. 郭来喜

4. D. 科波克

4、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除了地貌条件、气候条件、陆地水文条件外,还有以下哪个因素?( A )

1. A. 动植物条件

2. B. 水景条件

3. C. 土地资源条件

4. D. 人类自己的选择

5、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城市人口比例、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旅游服务队伍素质的高低和社会安定状况等对旅游客流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称之为( A )

1. A. 社会因素

2. B. 经济因素

3. C. 旅游资源因素

4. D. 环境质量因素

6、休养疗养、出席会议、从事商务活动、科学考察、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宗教朝觐属于以下哪种旅游活动层次?( A )

1. A. 专门层次

2. B. 基本层次

3. C. 提高层次

4. D. 娱乐层次

7、安徽黟县西递、宏村,江苏周庄属于以下( A )旅游资源。

1. A. 特色村镇

2. B. 城市旅游

3. C. 人造景观

4. D. 民族建筑

8、( C )集中分布了我国南方私家园林艺术的精粹。

1. A. 黄河流域

2. B. 川鄂地区

3. C. 长江下游

4. D. 华南地区

9、秦昭王时期李冰父子建筑的水利工程项目是( A ),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1. A. 都江堰

2. B. 灵渠

3. C. 坎儿井

4. D. 京杭大运河

10、苏州狮子林是下列哪类园林的典型代表( C )。

1. A. 皇家园林

2. B. 民族园林

3. C. 宗教园林

4. D. 岭南园林

11、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皆盛发展的时期是园林发展的哪个时期( D )。

1. A. 发轫期

2. B. 奠基期

3. C. 转变期

4. D. 鼎盛期

12、被称之为紫禁城的旅游景观是( C )。

1. A. 天坛

2. B. 颐和园

3. C. 故宫

4. D. 苏州园林

13、凡是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和特殊心理需求功能的气候条件和气象景观我们把它称之为( A )。

1. A.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2. B. 水景旅游资源

3. C.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4. D. 动植物旅游资源

14、典型与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属于我国( A )区域。

1. A. 自然保护区

2. B. 文化生态保护区

3. C. 地质地貌保护区

4. D. 文化遗产保护区

15、可以进行漂流探险旅游活动的是下列哪类旅游资源( C )。

1. A. 涌泉旅游

2. B. 湖泊旅游资源

3. C. 江河旅游

4. D. 山地旅游

16、下面哪个景点( B )不属于花岗岩地貌景观?

1. A. 黄山

2. B. 鼓浪屿

3. C. 广东仁化丹霞山

4. D. 天柱山

17、景区内的交通,基本是景点间的短距离空间位移,又称为( C )。

1. A. 外部交通

2. B. 中间交通

3. C. 内部交通

4. D. 太空交通

18、中山和低山适合以下哪种旅游活动?( B )

1. A. 探险旅游

2. B. 观光旅游

3. C. 娱乐旅游

4. D. 教育旅游活动

19、宫廷礼制建筑的旅游价值有以下哪些?( ABCDE )

1.

A. 宫廷礼制建筑如皇城、宫城、庙坛,在改朝换代后,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2.

B. 宫廷礼制建筑常常同最高统治者的命运息息相关,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因而成为了“历史载体”。

3.

C. 宫廷礼制建筑是其所属时代的建筑精华

4.

D. 有极其丰富的收藏品,也为极有价值的历史古迹

5.

E. 其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现在也是旅游中心,具有区位优势

20、线状旅游空间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ABCDE )

1.

A. 属于大尺度的空间行为

2.

B. 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

3.

C. 只游玩高等级旅游地的高级旅游点

4.

D. 力图全程不走回头路

5.

E. 旅程终点尽量选择在“购物天堂”等地方

21、城市的旅游优势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BCDE )

1.

A. 城市推动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2.

B. 城市选址具有很多优势

3.

C. 城市一般各具特色

4.

D.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往往成为旅游集散地

5.

E. 城市尤其是都城既是旅游客源地,也

22、下列是属于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的是( ABCD )。

1.

A. 自然地理背景

2.

B. 文化地理背景

3.

C. 经济地理背景

4.

D. 环境质量背景

23、中国园林主要分布哪些地区?( ABC )

1.

A. 都城及其附近

2.

B. 发达城市

3.

C. 山水城市

4.

D. 偏远山村

24、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可以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 ABC )

1.

A. 基本层次:观光旅游层次

2.

B. 提高层次:一般包括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

C. 专门层次,该层次的旅游行为从属于某一特殊目的

4.

D. 普通层次

25、旅游资源的分布一般呈现下面哪些特点?( ACDE )

1.

A. 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变化、大气环流等有直接的关系。

2.

B. 相对独立的分布原则

3.

C. 人文旅游资源与人类历史有关

4.

D. 文物古迹分布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

5.

E. 现代城市、游乐项目多分布在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26、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呢?( AB )

1.

A. 感知环境

2.

B. 旅游偏好

3.

C. 政府政策

4.

D. 心理动机

27、民风民俗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ABCD )

1.

A. 民风民俗的广泛性

2.

B. 民风民俗的自在性

3.

C. 保持淳朴真实力戒矫揉造作

4.

D. 强调体验性

28、旅游客流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BCD )

1.

A. 社会——经济因素

2.

B. 旅游资源因素组合

3.

C. 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因素

4.

D. 环境质量因素

29、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BC )

1.

A. 提高了民众保护环境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

B. 为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

3.

C. 矛盾的对立统一

4.

D. 没有矛盾只有统一

30、所谓民风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了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它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且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沁人肺腑、震撼心灵的力量。

( A )

1. A.√

2. B.×

31、气候的地域分异不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A )

1. A.√

2. B.×

32、从第二阶梯以东至海不是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A )。

1. A.√

2. B.×

33、以活动的性质为分类标准,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 B )

1. A.√

2. B.×

34、西北甘、宁、青、新属于古丝路和唐蕃文化,以古文化为主,分布有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西夏王陵、银川清真寺等等。( B )

1. A.√

2. B.×

35、旅游资源在不同纬度和经度上的地带性分布,以及在相同纬度上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这是旅游资源的区域性特征。( B )

1. A.√

2. B.×

36、旅游资源被利用会产生经济效益,但这并非仅指其本身的直接经济效益。( B )

1. A.√

2. B.×

37、旅游资源只包括具象的旅游资源。( A )

1. A.√

2. B.×

38、从学科性质来说,旅游地理学是地理科学。( B )

1. A.√

2. B.×

39、园林为综合建筑群,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金石艺术于一体。( B )

1. A.√

2. B.×

40、天坛是重要的礼制建筑典范。( B )

1. A.√

2. B.×

41、宫廷礼制建筑常常同最高统治者的命运息息相关,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因而成为了“历史载体”。( B )

1. A.√

2. B.×

42、近代商业城市不是人造景观(主题公园等)等主要集中地。( B )

1. A.√

2. B.×

43、修建的大型工程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体现,这些成为今天著名的旅游景点。( B )

1. A.√

2. B.×

44、气象气候是各地旅游资源特色形成的主导因素。( B )

1. A.√

2. B.×

45、大龙湫瀑布、海螺沟瀑布是我国重要的瀑布旅游资源。( B )

1. A.√

2. B.×

46、丹霞地貌为红色沙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A )

1. A.√

2. B.×

47、陆地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但不是自然资源形成的重要基础。( B )

1. A.√

2. B.×

48、我国高原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是中外游客神往的地方。

( B )

1. A.√

2. B.×

49、面状旅游空间行为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不排除高等级的,也不局限于高等的,但追求新颖的。

1. A.√

2. B.×

50、一般来说,旅游空间行为包括线状、面状、点状。( A )

1. A.√

2. B.×

51、划艇、钓鱼、打猎、滑冰、滑雪不属于娱乐旅游层次。( B )

1. A.√

2. B.×

52、人文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B )

1. A.√

2. B.×

53、国内旅游者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 A )

1. A.√

2. B.×

54、对于大多数旅游地,旅游超载主要出现于旅游旺季和部分景点、景区。( A )

1. A.√

2. B.×

55、战争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旅游资源也不例外。( A )

1. A.√

2. B.×

56、园林为综合建筑群,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金石艺术于一体。( A )

1. A.√

2. B.×

57、天坛是重要的礼制建筑典范。( A )

1. A.√

2. B.×

58、气象气候是各地旅游资源特色形成的主导因素。( A )

1. A.√

2. B.×

59、雅丹地貌景观是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等形态、其典型代表地区有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将军崖。( A )

1. A.√

2. B.×

60、凡是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和特殊心理需求功能的气候条件和气象景观均是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A )

1. A.√

2. B.×

61、请论述旅游容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题参考答案:

一是旅游规划开发对旅游容量的运用

1、在旅游规划开发中加强旅游容量意识。

2、加强旅游规划开发的协调,解决旅游热点的超载

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中对旅游容量的应用

1、有计划地分散旅游客流

2、旅游客流的多方位化

3、真确把握旅游推销时机和力度

4、在旅游活动筹划中,须包括防止旅游超载措施

5、妥善解决发展旅游业和当地居民间的矛盾。

62、请论述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及保护的方法:

本题参考答案:

旅游资源会受到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而遭受破坏:一是自然因素影响:

1、缓慢性影响:自然界的风化作用、溶蚀作用、浸蚀作用、氧化作用、风蚀作用、流水切割作用、地球板块移动、温度变化和潮湿以及生物的生命规律等,都会对旅游资源产生影响。但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也是某些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2、突发性变化:自然界的某些突发性变化,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火灾、飓风、山崩、泥石流、地层断裂或塌陷等自然灾变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极其巨大。

3、细菌和病虫害的作用。

二是:战争和政策失误的影响

三是:未妥善解决现实需要,生产、生活和商业活动发展的实现需要对客观世界提出了更多的需要,若未能妥善解决,会造成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

四是旅游发展所造成的破坏

1、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

2、超负荷接待所造成的影响

3、旅游管理中的关键

4、伴随着游人的到来而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影响

5、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题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 题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孙埠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奇松、怪石、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2. 着名的长江三峡是由 峡、巫峡和 峡组成。 3. 颐和园因当年慈禧每到夏季即来此避暑常住,并例行朝政,故有 _________________之称。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 秦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 、水帘洞之奇。 6. ________ 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7. _______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塔,成为苏州城的象征,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福建的武夷山是典型的( )地貌。 A 、岩溶 B 、丹霞 C 、火山熔岩 D 、黄土 2. 天山天池是( )。 A 、火山堰塞湖 B 、火口湖 C 、冰碛湖 D 、断层湖 3、享有“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济南 D 南京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来形容( )的瀑布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 D 雁荡山 5、我国素有“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的说法,从地貌形态看,这三座名山均属于(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花岗岩地貌 D 、流纹岩地貌 6、我国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区是典型的( ) . A .海岸堆积地貌 B.沙砾质海岸地貌 C.生物海岸地貌 D.海岸侵蚀地貌 7、. 我国以雾凇景观而着称于世的城市是( ): A,哈尔滨市 B,齐齐哈尔市 C,长春市 D,吉林市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 1. 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是( B ) A.曾母暗沙 B漠河 C乌苏镇 D喀什乌恰 2. 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是( D ) A.颐和园 B 避暑山庄 C中山公园 D北海 3.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B ) A颐和园 B避暑山庄 C北海 D豫园 4. 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的是( C ) A九寨沟 B黄龙 C青山沟 D张家界 5. 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B ) A乌鲁木齐 B西安 C银川 D兰州 6.有“清凉山”、“华北屋脊”之称的是( B ) A恒山 B太行山 C燕山 D五台山 7.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古都是(D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8.开创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石窟是( B ) A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麦积山石窟 D云岗石窟 9.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佛寺是( B ) A大相国寺 B白马寺 C大理寺 D五华寺 10. 我国最早的古塔是( A ) A四门塔 B 白塔 C六和塔 D崇圣寺三塔 11. 因特产优质葡萄酒,有“美酒海湾”之称的港口城市是( C )A辽宁大连 B江苏南通 C山东烟台 D广西北海 12. 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是( B ) A上海外滩 B青岛的八大关 C哈尔滨 D浦东开发区13. 古人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是( B ) A玄武湖 B莫愁湖 C太湖 D东湖 14. “中国的比萨斜塔”是( D )A小雁塔 B应县木塔 C 曼飞龙佛塔 D虎丘塔 15. 马可波罗盛赞的“全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城市”是( B ) A大都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16.自古有“东南第一山”之称的是( A ) A雁荡山 B武夷山 C越秀山 D武陵源 17.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是( D) A天山天池 B卡拉库里湖 C达里诺尔湖 D纳木错 18. 古人称之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是( B ) A蓬莱阁 B崂山 C泰山 D普陀山 19. 有“中国的夏威夷”之称的是( C ) A香炉湾 B大东海 C牙龙湾 D北部湾 20. 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坐佛是( C ) A乐山大佛 B灵山大佛 C天坛大佛 D卢舍那大佛 二.多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30分) 1.五岳中位于华夏文明中原访古旅游区的有( ABC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E衡山 F五台山2. 关外三陵是指( ABCDEF ) A昭陵 B福陵 C永陵 D北陵 E东陵 F兴京陵 3. 宁夏最有名的特产是( ABDEF ) A枸杞子 B甘草 C夜光杯 D滩羊皮 E发菜 F 贺兰砚4. 在陇海铁路线上的历史古都有( BCE ) A安阳 B洛阳 C开封 D郑州 E西安 F商丘 5. 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ACE ) A大成殿 B大政殿 C太和殿 D崇政殿 E天贶殿 F金殿6. 长江沿岸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有( ACE ) A南京 B长沙 C重庆市 D上海 E武汉 F九江7. 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景点有( ACDE ) A二十四桥 B浔阳楼 C小金山 D烟雨楼 E五亭桥 F金山8.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的是( ACE )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计划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计划(2013、3———2013、7) 南涧职中 余江娥 2013、3

新学期快开始,接受新的班级,面对新的面孔、新的课程,开始了新的教学。为了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学期教学班级为跳菜班,共有学生64人,女生少男生多,总体上学生基础都很差,因此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维持课堂纪律就成了最难的事;其次备课也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后须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课程分析 本学期所教科目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锡畴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旅游服务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课本内容既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强化技能训练、 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以培养应用型的旅游服务人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概况。 2、掌握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3、熟练掌握书写导游词的方法以及数据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阅历。 (三)、教材分析本书共分为18章 为全年教材 第一学期学习了前九章 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第三

章:旅游资源赏析;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第九章:东北旅游区。其中第一章有一节内容;第二章四节;第三章三节;第四章三节,第五章四节,第六章两节,第七章两节,第八章两节,第九章四节。内容比较多。根据每周3节的课时,拟定以下教学计划。下学期按计划学习教材的后八章 最后两张为自学内容。第九章介绍了东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章介绍了华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一章介绍了华东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二章介绍了华中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三章介绍了华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四章介绍了西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五章介绍了西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六章介绍了青藏高原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掌握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掌握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3、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掌握主要旅游交通方式;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络的构成)

中国旅游地理1

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两个并列的景系: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每个景系下面又可分为若干个景类。 1、地景类 (1)地质现象景型(2)火山熔岩景观景型 (3)河流地貌景观景型(4)丹霞景型 (5)雅丹景型(6)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型 (7)洞穴景型(8)黄土地貌景观景型 (9)海崖地貌景观景型(10)风成地貌景观景型 (11)土林/沙林景型(12)冰川地貌景观景型 (13)探险山地景型(14)探险/徒步旅游地 (15)自然突变遗迹景型(16)其它地文景型 2、水景类 水景类型 (1)海面景型(2)非峡谷风景河流景型 (3)湖泊/水库景型(4)河口潮汐景型 (5)瀑布景型(6)泉景型 (7)现代冰川景型(8)其它水域景型 3、气景类 (1)气象景观景型(2)气候景观景型(3)天象景观景型(4)日照景型(5)空气景型(6)冰雪景型(7)烟雨/雾淞景型(8)其它气景型 如海上日出、佛光、东北地区林海雪原冰雪景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吉林的雾淞节等 4.生物景观类 5、土景类 (1)黄土景型(2)沙地/沙漠景型(3)砾地/戈壁景型(4)其它构景地表土壤景型 6、其它自然景观类 四、人文旅游资源 1、宗教景观类 宗教景类 (1)佛教寺庙建筑/文化(2)道教宫观建筑/文化 (3)清真寺/伊斯兰教节日(4)教堂/基督教节日 (5)石窟/摩崖石刻(6)其它宗教建筑/文化 2、历史遗存景观类 历史遗存景类 (1)世界文化遗产地(2)人类文化遗址(3)社会经济文化遗址(4)军事防御体系(5)古城与古城遗址(6)帝陵与名人陵墓(7)崖墓与悬棺葬(8)皇室/官署建筑群(9)礼制建筑群(10)殿堂(11)楼阁(12)古塔(13)牌坊/门楼(14)碑碣(15)传统建筑小品(16)古典园林(17)景观建筑(18)名桥(19)传统聚落、历史文化名城(20)古井(21)古民居(22)古代水利/交通工程(23)历史民俗街区(24)纪念地(25)近代西洋建筑。 3、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 4、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 (1)民间传说景型,(2)古典文学作品(3)名胜志/地方志景型,(4)戏曲/民间文艺景型,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中国旅游地理试卷七

试题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2. 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3.有“十朝古都”之称的是。 4. 是全国保存最好,并具有世界意义的古战场遗址。 5. 是古人类居住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人类文化层最多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 6.位于四川的四大佛教名山是。 7.我国有“戏剧王国”戏剧王国之称,有三百六十多个剧种,其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8. 为中华五岳之首。 9.佛教传入我国后的第一座寺庙是洛阳的。 10.西安以其、钟楼、鼓楼为古城旅游景观的典型代表。 11.武汉的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1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自然特征是指的我国地区 13.佛教有三大建筑:佛塔、寺院、,它们和佛教一起进入我国。 14.长白山(湖泊)在世界火山湖中都是著名的。 15. 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 16. 瀑布为我国三大名瀑之首。 17.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佛。 18.武汉的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19. 、湘绣、蜀绣、粤绣为我国的四大名秀。 20.茅台酒有我国之称。

21.湖南长沙的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22.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为我国四大国宝动物。 23.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银杏、鹅掌楸,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24.我国帝王陵墓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墓室和陵园建筑。 25.我国的是世界著名“三大赌城”之一。 26. 省植物种类几乎占全国植物总数的一半,被誉为“植物王国”。 27.我国吉林市有“江城”之称,(景色)堪称全国之冠,为冬节观赏美景。 28. 具有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等特点,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29.最能代表关东农耕文化的民俗风情是一种自娱性民间歌舞。 30.有“葡萄之乡”之称的是我国的 ,也是著名的“火洲”。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自然景观中的哪种美学特征能使人心绪平和,舒畅自由,陶然自 得?( ) A.险 B.秀 C.幽 D.旷 2.至今仍造福一方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多功能大型水利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 B、都江堰 C、浙闽海塘 D、新疆坎尔井 3.山海关为()的隘口,因此气势极为雄伟。 A、燕山山脉逼近渤海岸边 B、太行山逼近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逼近华北平原 D、燕山山脉逼近滦河河谷 4.我国有“汽车城”、“电影城”之称的城市是。 A、长春 B、十堰 C、北京 D、成都 5.因牡丹花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是( )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 学时: 64 制(修)订时间: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为今后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专业课程,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模块教学知识要求重点及难点知识和能力目标学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差异性、广泛性和集中性、季节性、互补性、文化 性、悠远性、奇特性) 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 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 征 难点:无 考核方式:笔试 1、掌握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 背景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简答) 2、能运用所学旅游资源形成地理 背景知识分析相关案例,辨析旅游 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背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案例分析) 3、应用“职业道德与企业理论”’ 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分析企业行为 的善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案例分析) 第1周 (4课时)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在中国地大物博,同时也有许多的旅游景点,那么在中国旅游都有哪些地理常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旅游地理常识 1、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山西)、峨眉山(四川)、九华山(安徽)、普陀山(浙江) 2、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它们各具特色,向以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而闻名于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赞叹。 4、岩溶地貌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喀斯特地貌。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5、广西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做大,风景优美的岩溶景区,向有“甲天下”之誉。 7、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8、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9、我国五大淡水湖:潘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巢湖(安徽)、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

10、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灵渠(广西)、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坎儿井(新疆)。 11、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岗石窟。 12、我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 13、少数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三月街(白族)、火把节(白、彝、哈尼族等)、歌圩节(壮族)、请祖节(畲族)、芦笙节(苗族)、雪顿节(藏族)。 14、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15、我国的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安阳。 16、我国四大名绣:苏州的苏绣、长沙的湘绣、成都的蜀绣、佛山的粤绣。 17、三大名锦: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杭州和苏州的宋锦。 18、三大传统手工艺品:景德镇的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 19、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20、黄果树瀑布群:位于贵州,是我国最大的瀑布群;壶口瀑布:位于九曲黄河之中,它是我国水流量最大的瀑布;诺日朗瀑布:瀑面宽140余米,是我国瀑布最宽的瀑布。 21、历史上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四大名泉是:江苏镇江中冷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南华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个空1分,共14分) 1.岭南四大名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佛教分三个派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高僧________________六次东渡方至日本,把佛教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三大名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的顶属于() A.庑殿顶B.歇山顶 C.悬山顶D.硬山顶 2. 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3. “以山为陵”是()陵墓的形式。 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 4. 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是()。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5.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避暑山庄 C.圆明园D.拙政园 6.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教派,俗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它们的正式名称依次是() A.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 B.格鲁教、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 C.宁玛教、萨迦教、格鲁教、噶举教 D.萨迦教、宁玛教、格鲁教、噶举教 7. 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是() A.盂兰盆节B.涅槃节 C.浴佛节D.佛成道节 8. 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指() A.武当山、庐山、罗浮山 B.蓬莱、方丈、瀛洲 C.龙虎山、天台山、武当山 D.青城山、武当山、终南山 9. 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是() A.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仙鹤寺 B.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大明寺 C.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 D.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大明寺 10.古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曹、吴分别是指() A.曹操和吴道子B.曹操和吴国 C.曹仲达和吴国D.曹仲达和吴道子 11.()是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生活的圆形穹庐顶的流动住宅。 A.吊脚楼B.蒙古包C.四合院D.围屋12.福建菜尤以烹饪()见长。 A.海鲜B.家禽C.辣椒D.烤鸭13.端砚产于广东() A.云浮B.潮州C.肇庆D.韶关1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文是现存于北京国子监的() A.《石鼓文》B.《兰亭序》 C.《赤壁赋》D.《纪泰山铭》 15.基督教的标记是() A.新月B.莲花 C.十字架D.八卦太极图

《中国旅游地理》练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练习题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一、填空: 1、按照属性分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游开发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开发人文资源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利用知名度开发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三、简答: 1、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3、影响旅游开发的条件有哪些?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一章 一、填空:

1、我国国土面积___________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1/15,仅次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位。 2、我国大陆海岸线自北而南按其自然条件划分为__________、黄海、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大海域。 3、我国沿海分布5000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是 __________,次之是__________。 4、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和______________。 5、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准噶尔盆地。 6、我国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华北平原和 ______________。 7、从成因为主要依据,我国的泰山、桂林芦笛岩和福建武夷山分别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丹霞山地。 8、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的__________、安徽的 __________、_________的普陀山和四川的__________。 9、长江是我国第______大长河,世界第______长河。_________是我国第二大长河。 10、珠江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水系会合而成,以_________水系为主流。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2019-2020项目三四试卷及答案

《托职中》中国旅游地理2019-2020项目三四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华北旅游区地貌类型种类齐全,复杂多样,从西到东,分布着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平原、海洋等地貌结构,横跨我国地势的() A、第一和第二阶梯 B、第二和第三阶梯 C、第三和第四阶梯 D、第一和第三阶梯 2、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万人。 A、2170.5 B、2107.5 C、2701.5 D、2510.7 3、()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郊,占地面积达290公顷,主要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是我国现有保存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 A、故宫 B、承德避暑山庄 C、颐和园 D、网师园 4、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主体建筑是庑殿顶的山门和歇山顶的()。 A、观音庙 B、观音寺 C、观音阁 D、观音洞 5、西柏坡景区是5A景区,位于河北省(),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 A、安新县 B、涞水县 C、易县 D、平山县 6、()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群雕,最为特别的是中间那尊卢舍那佛像。 A、万善寺 B、奉先寺 C、天王殿 D、普宁寺 7、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洛阳市,是一条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享有()的美名。 A、北国第一洞 B、自然大空调 C、北方岩溶地貌 D、古海洋天然博物馆 8、()呈元宝状,这里浓缩了距今6亿至3亿年间的地质奇观,形成了被称为“东方神力雕塑”的海蚀岸、海蚀洞等奇观。 A、老虎滩 B、金石滩 C、净月潭 D、日月潭 9、黑龙江,简称黑,省会哈尔滨。全省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3831万。 A、2752.28 B、14.8 C、18.74 D、47.3 10、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原名“()”。 A、中道庄 B、午亭山村 C、相府 D、皇城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14、古代建筑:是古代人民运用建筑技术和艺术营造的生活生产场所,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意识,是人类文化的物质结晶和凝聚。 15、历史文物:不叫文化遗物,是指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能反映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物。 16、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中国的鬼神思想和流行的巫术、求仙方术和黄老思想。 17、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它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

自考中国旅游地理专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国旅游地理专题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国旅游地理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一、填空题 1.自然景观在分布上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在景观组合上,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我国绝大部分的高山和极高山分布在________一线以西。 3.风景名山的审美包括了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以及人文景观美等,其中以________为核心和基础。 4.在我国“五岳”名山中,________以“雄”著称,________以“险”著称,________以“秀”著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6.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 我国目前已发现溶洞中洞穴堆积物景观发育最好的有贵州省的________,峰林峰丛景观发育最好的是________、石林景观发育最好的是________。 7.四川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________是其景观的最大特色,并伴有雪山、瀑布、________、峡谷景观。 8.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________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________、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注入________。 9.黄河发源于二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________一、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 1/ 14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与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省第2-3节【教学目标】 1.了解省概况 2.掌握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中国旅游地理样题(高职)

《中国旅游地理》样题 一、单项选择(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是岩溶地貌研究的鼻祖。 A.汤显祖B.郦道元C.司马迁D.徐霞客 2、在海岸堆积地貌中,最适于海浴的地貌是()海岸地貌。 A.砂砾质B.淤泥质C.生物D.海岩侵蚀 3、()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 A.综合性B.互补性C.可进入性D.替代性 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A.滇池B.鄱阳湖C.青海湖D.洪泽湖 5、()是最活跃、最生动同时也是陆地上最壮观的水景。 A.河流B.涌泉C.海洋D.瀑布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目的是()。 A.旅游B.观赏C.科研D.保护珍稀物种 7、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旅游名山是()。 A.五台山 B.普陀山 C.九华山 D.武夷山 8、我国日落景观的最佳观景点是()。 A.峨嵋金顶B.普陀山海滨C.庐山天池亭D.泰山日观峰 9、文物古迹维修应遵循()原则。 A.修葺一新B.经费节省C.现代美学D.修旧如故 10、西汉重臣陵墓中,以()墓石雕最负盛名。(13) A:萧何 B:韩信 C:霍去病 D:魏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答案正确,请选出字母,并将其填在题干的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文化地理环境由()组成。 A.物质基础要素B.自然基础要素C.精神文化要素 D.物质文化要素E.民族传统要素 2、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在()。 A.最大的经济效益B.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C.最大的旅游时间比 D.最大的精神享受E.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3、旅游资源从其产生或属性角度,可分为() A.人文旅游资源B.自然旅游资源C.地貌旅游资源 D.古建筑旅游资源E.海洋旅游资源 4、我国修筑长城高峰期依次为()。 A.西周 B.汉代 C.秦朝 D.明朝 E.春秋 5、目前各国旅游业中所利用的特种交通工具类型大致可分为()。 A.原始型特种交通工具B.现代型特种交通工具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1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课程名称:___中国旅游地理__ 执笔人:_____张晋娇__ 审核人:______郭红梅______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8 月15 日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80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 课程定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领队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我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2. 课程设计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双高、双证、三体系”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熟悉”“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从高等职业教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卷

秘密★启用前 期末统一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总成绩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左密封内的相应位置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A 乌鲁木齐 B 西安 C 兰州 D 银川 2、我国维度最高的地区是() A曾母暗沙 B漠河 C 乌苏镇 D喀什乌恰 3、具有“风筝之都”之称的城市是( )。 A 济南 B 淄博 C维坊 D 青岛 4、佛教禅宗的祖庭指的是( )。 A少林寺 B 白马寺 C嵩岳寺 D法王寺 5、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的道场。 A 文殊菩萨 B普贤菩萨 C 观音菩萨 D地藏菩萨 6、“开斋节”是西北少数民族中()族的重要节日。 A苗B彝C维吾尔D哈尼 7、被誉为“童话世界”的自然景观的是()。 A黄龙寺 B 九寨沟 C峨眉山 D 青城山 8、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9、望江楼公园是为纪念()代女诗人薛涛而建。 A唐 B 宋 C元 D 明 1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苗族 C彝族 D 回族 11、我国第一名瀑,素有“天下奇景”之称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C 黄果树瀑布 D诺日郎瀑布 12、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 北海公园 B颐和园 C避暑山庄 D圆明园 13、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长是古都是()。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洛阳 14、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中,位于湖南境内的是()。 A 井冈山 B 延安 C 韶山 D 遵义 15、大昭寺的装潢和建筑体现出()的风格。 A 汉族 B尼泊尔 C 蒙古 D 印度 16、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是()。 A青城山 B 黄龙寺 C都江堰 D 武侯祠 17、我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塔是()。 A 山西应县木塔 B 河南嵩岳寺塔 C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D 杭州六和塔 18、亚龙湾是驰名海内外的海滨旅游胜地,它位于()市郊。 A 海口 B 琼山 C 三亚 D文昌 19、本教材将中国分为()个旅游区。 A 6 B 7 C 8 D 9 20、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是()。 A 颐和园 B 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 北海公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21、()黑龙江发展海滨旅游的替力很大. 22、()扎龙自然保护区因为栖息繁衍着白天鹅,所以被称为”天之城”满族八大碗是吉林的风味美食。 23、()盘山以“上盘之松,中盘之石,下盘之水”闻名,乾隆曾感叹道:“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24、()慈嬉陵在清东陵建筑艺术水平最高,最为华丽、 25、()丹霞地貌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被命名为丹霞地貌 26、()包拯是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 是执法严明,廉洁清政,因此世称“包公”,“包青天”等、 27、()我国的桂林山水是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之一 28、()文庙是为了纪念周文王而修建的庙宇。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旅游类、饭店类和旅游英语类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 思想教育 1. 从祖国锦绣山川的壮美中更加饱满爱国热情,从祖国灿烂的古今文化中更加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2. 树立唯物辩证观点,理解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提高环境意识。 3.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二) 知识教学 1. 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类型、特征、成因;旅游资源美学特征与欣赏。 2. 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3. 中国不同地域的旅游景观特色,区域旅游分布知识、旅游资源或景点的知识,能正确解释其成因。 4.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理论知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 能力培养 1.旅游资源的观察、判断其类型、口头表达地能力。 2. 掌握主要旅游地和主要旅游线路,具备自助旅游能力。 3. 熟练掌握阅读旅游地图能力,利用网络收集旅游信息的能力, 4.归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能力。 5.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6.引导游客爱护旅游环境,宣传可持续旅游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教学目标: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理解旅游地理学的性质、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了解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 2、教学重点:是旅游地理学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基本知识体系。 3、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学概述; (2)中国旅游地理研究述略。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4学时) 1、教学目标: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理解旅游资源的性质和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2、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3、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概述; (2)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