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1、生活习性:兔有家兔和野兔之分,是草食性动物,适于陆地上生活。

2、外部形态:兔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前肢短,后肢长且强大有力,适于跳跃。体表被毛(随季节变化而换毛),有保温作用。

3、结构与生理:⑴循环: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心脏四腔,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输送氧的能力强,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⑵消化: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消化管长,盲肠发达,牙齿有门齿和臼齿之分,这些特点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⑷体温:家兔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与下列因素有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腔被膈『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分成胸腔和腹腔,膈促进家鸽的呼吸,增强气体气体交换能力,使身体获得充足的氧,使细胞能释放较多的热量,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则可使兔的代谢加强或减弱,并调控散热过程。)⑸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1.1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0.01g、0.1g、1g。 谷物选筛:直径2.0mm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1.2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1.3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筛选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

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叶的发生、生长和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叶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叶营养器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其同一性;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学习本章,在理解教材时建议用两种学习方法: 1.联系观点:(1)与植物的有关组织相联系,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相联系; (2)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联系。 2.对比方法:(1)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对比; (2)不同生态条件下叶结构特点分别对比,找出某些结构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第一节、叶的形态与功能 一、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1、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3、繁殖与贮藏等 二、叶的基本形态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形态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完全叶单叶 不完全叶复叶 叶片由叶尖、叶缘、叶基等部分组成。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形态 叶鞘、叶片、叶环、叶耳、叶舌 第二节、叶的解剖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基本部分。 1、表皮:由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为良好的保护组织。 (1)表皮细胞:横切面为长方形,表面观为不规则的波浪状,排列紧密。细胞外壁角质层发达(上表皮的角质层比下表皮发达),或有蜡被,上有表皮毛。 (2)气孔器: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及其之间的气孔组成,一般在下表皮数目较多。 保卫细胞:内含叶绿素、淀粉粒等,细胞壁在近气孔处较厚。 气孔器—气孔:张开或关闭,控制蒸腾作用和气体的交换。 副卫细胞:或无。 (3 2、叶肉:叶肉主要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或同化组织)组成,并常有分泌腔、含晶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形态结构

第一节细菌 一形态 (一) 形状:基本形状 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 1.球菌 基本形状:圆球形、扁圆球形、椭圆球形 种类(依子细胞的空间排列方式分): 单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分散 双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成对排列 链球菌一个方向分裂子细胞链状排列 四联球菌二个方向分裂,子细胞田字形排列 八叠球菌三个方向分裂,子细胞立方形排列 葡萄球菌多个方向分裂,子细胞葡萄状排列 2.杆菌 基本形状 杆状 圆柱状 同一种杆菌宽度比较稳定,长度易变 种类 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大多数杆菌菌体分散存在,如鼠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麻风杆菌、痢疾志贺氏菌 有些呈链状排列、栅状排列、八字形排列,如苏云金杆菌。 3.螺旋菌 基本形状 弯曲杆状 包括 o弧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号形,如霍乱弧菌 o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状,如红螺菌 (二)大小 单位 微米 1mm=1000μm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0.5-2.0微米 杆菌宽度与球菌相似,长度:0.2-8.0微米 螺旋菌大小以菌体两端点间距离表示 (三)影响细菌形状和大小的因素

菌龄 环境条件 o环境条件适宜的幼龄菌,表现正常的大小和形态 o环境温度偏高、营养条件失调的老龄菌,菌体萎缩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所有的细菌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o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原核) 某些细菌有特殊结构 o如鞭毛、荚膜、芽孢等 (一)基本结构 1.细胞壁 ·功能 a)维持细胞外形 b)保护原生质体,在渗透压不宜的环境中保持生命力 Gram staining 1884年丹麦医生C.Gram 涂片→结晶紫初染(紫色)→碘液处理→乙醇脱色→复红复染(红色) 除支原体、螺旋体、细菌L型外,所有原核生物均有细胞壁,可区分为Gram阳性或阴性菌,两者在化学组成及细胞壁结构上差异显著 可能原理 结晶紫-碘复合物 o阳性菌壁厚,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含脂量少;酒精脱色,肽聚糖不溶于酒精,紫色不褪,复染不能进行 o阴性菌相反 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特有的化学组成,青霉素等能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合成 2.细胞膜(细胞质膜) 功能 a)物质转运与营养作用,渗透屏障 b)呼吸作用与生物合成作用中心 化学组成 蛋白质 60-70% 磷脂 20-30% 多糖 2%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 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名科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缘 银杏叶扇形簇生二叉平行 叶脉 叶基(楔形) 不规则 三节 状,中 间凹入 鹅掌楸叶马褂形互生网状脉截形(叶尖) 掌状半 裂 玉簪叶椭圆形簇生弧形平行 脉 急尖(叶尖)全缘

金钱松叶披针形簇生 急形异短尖 (叶尖) 铁树(复叶)羽片条 形 对生叶 序 侧出平行 脉 急尖(叶尖) 羽状全 裂 红花木倒形羽互生网状脉急形异短尖 (叶尖) 细锯状 苦楮披针形互生网状脉尾尖锯状 野生豌豆羽状复 叶 叶须卷 羽状全 裂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叶子是花植物的一种主要进行蒸腾的器官,所以旱生植物的叶子为了减少蒸腾,其相适应的结构产生变化。水生植物的叶浸没在水里,在结构上与旱生植物迥然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即使生长在同一环境,它们克

稻谷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稻谷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一、目的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稻谷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分析测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 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稻米品质的爱好和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评价稻米品质的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稻米品质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本实验主要学习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测定方法。 不论稻米的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都较重视碾磨品质和稻米外观品质,它是确定稻米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水稻优质育种的重要性状。 碾磨品质 出糙率——是干净的稻谷经出糙机脱去谷壳后糙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精米率——是由糙米经精米机碾磨加工后除去糠层(包括果皮和糊粉层)和种胚后,再经直径l.0mm圆孔筛筛去米糠所得的精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整精米率——是指精米试样中完整的整粒精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外观品质 垩白——米粒胚乳中不透明、疏松的白色部分 透明度——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米粒长度——指整粒精米的平均长度。 米粒形状——用整精米粒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值表示 ●垩白是米粒胚乳中不透明、疏松的白色部分。垩白是胚乳充实不良引起的 空隙导致光的散射,外观上形成白色的不透明区。 ●垩白多的品种,米质较差,因垩白部分组织疏松,碾米时易形成碎米,出 米率低。 ●依其位置不同可将垩白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分别在米粒腹部、中心部 和背部)。 ●根据垩白影响稻米外观的情况,常用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两个项目评价。 ●凡垩白粒率高、垩白大的稻米品质就较差。一般来说,无垩白而米粒透明 和垩白粒率少、垩白小而半透明的稻米品质优良。 三、材料、器具 1.材料 籼稻不同米质品种的稻谷4~5个。稻谷在收获晒干后须存放3个月以上,待理化性状稳定后,方可进行分析。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稻谷和大米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稻谷和大米检验 一、稻谷概述: 1、稻谷的分类和特性 (1)按稻谷生长期长短不同分 早稻(90-120d) 中稻(120-150d) 晚稻(150-170d) 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 米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按粒形粒质分 1)粳稻:①谷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 高。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小,粘性较大。 2)籼稻:①谷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②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大,粘性较小。 3)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米粒呈现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 一般情况下,晚稻加工工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 2、稻谷的形态结构 稻谷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 (1)颖(稻壳):稻谷经砻谷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2)颖果: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米),它是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谷粒的80%左右。随稻谷品 种和等级不同而变。

3、稻谷加工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 3个主要工序。 影响食用品质。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③ 混合碾白:是一种以碾削去皮为主,擦离去皮为辅的混合碾白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白方式的优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碾米机大都属于这种碾白方式。 为降低米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力,减少碎米和从糙米到高精度的大米一般需经2~4道碾米机加工,逐渐碾除皮层。 碾出的白米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用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米和碎米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米机除去粘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米机借吸风作用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大米。 中国大米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米、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一般粳稻加工成特制米时出米率为65%左右,加工成标准一等大米的出米率为69%左右。 二、稻谷及成品大米常规检验项目 (一)检验标准 1、稻谷检验引用标准: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 2、成品大米检验引用标准: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 (二)常规检验项目 1、互混检验 互混:指在某主体粮食中混杂有同种异类或异种粮食的现象。 参照GB 5493-2008《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与稻谷相关的检验项目主要有: (1)外形特征检验(籼、粳、糯互混) 方法: ①取样:取净稻谷10g ,经脱壳后不加挑选取出200粒(小碎除外); ②按标准拣出混有异类粒:按质量标准分类的规定,拣出混有异类的粒数(m ); ③计算互混百分率。 互混百分率(%)=100200 m % 式中: m ——异类粒数;200——试样粒数。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

第五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一般指植物体体轴的地上部分 ?来源 种子萌发后,主茎由胚芽连同胚轴开始发育 经过顶芽和腋芽的背地生长、重复产生分枝 如此发展下去而形成整个地上部分 ?第三节茎 ?一、茎的生理功能 ?a、输导——导管、管胞和筛管、筛胞 ?b、支持——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c、贮藏——贮水(仙人掌)、贮糖(甘蔗)、贮淀粉(土豆块茎) ?d、繁殖——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扦插、压条(桂花可空中压条)、变态茎的块茎 产生不定芽 ?藕扦插 ?二.茎的基本形态 ?夹竹桃 ?芦荟 ?莲花掌 ?白花益母草 ?莎草: ?竹节蓼 ?蟹爪兰 ?(一)茎的外形 ?节:茎上着生叶和芽的位置。 ?节间:两节间的部分。 ?甘蔗毛竹 ?一)茎的外形 ?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 ?短枝:节间短缩,各个节间紧密相接,甚至难于分辨的枝条。 ?长枝和短枝 ?(一)茎的外形 ?莲座植物:某些草本植物节间短缩,叶排列成基生的莲座状。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不定芽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1.芽的类型 ?按芽鳞的有无分:裸芽、鳞芽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1.芽的类型 ?按芽所形成器官的性质分:枝芽、花芽、混合芽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活动芽、休眠芽 ?(二)芽的类型及构造 ?2.芽的构造

枝芽的构造: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幼叶、叶原基、腋芽原基 ?花芽的构造:花萼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 ?芽的构造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茎的生长习性 ?缠绕茎(牵牛)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1.茎的生长习性 ?攀援茎:茎幼时较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它物上升。如:卷须、钩刺。 ?攀援茎(丝瓜)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匍匐茎(草莓) ?蒺藜 ?甘薯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茎的分枝方式 ?分枝方式 ?圆柏 ?柴胡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丁香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2.茎的分枝方式 ?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均分成两半,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 行同样的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地钱 ?(三)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 ?小麦的分蘖节 ?早熟禾 ?第三节茎 ?三.茎尖及其发育 ?茎尖结构 ?茎尖结构 ?种子植物的胚芽→主茎 ?腋芽→侧枝 ?茎尖的构造 ?与根尖相似——分生区(生长锥),伸长区和成熟区。 ?与根尖区别——①无根冠结构 ?②茎、叶、腋芽发生同时进行 ?③无根毛结构 ?④常有毛茸 ?⑤常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 ?第三节茎 ?四.茎的解剖结构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2.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3.理解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4.知道年轮形成的道理。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木本植物茎与草本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功能和区别。 2.教学难点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维管束的结构、功能和区别;年轮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带有各种类型芽的枝条,一段树木的茎。 茎的形态 让学生看一张有树的图 问:上图植物的哪些部位是茎? 答:主茎和侧枝

问:茎上着生有什么? 答:茎上着生叶,在叶腋处有侧芽。 然后引出节和节间的概念。 节:着生叶和侧芽的部位称为节 节间:两个节之间称为节间 问:树为什么会长高?和茎有关吗?和茎的哪一部分有关呢?答:和茎的顶端有关 介绍茎尖结构 茎尖:茎的顶端 看小资料顶端优势的应用 问:植物的主茎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主茎是由哪一部分发育来的?答:种子的胚芽发育成植物的主茎 问:树有侧枝,那么侧枝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答:主茎上侧芽发育成侧枝。 小结:植物的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给学生看带有芽的枝条 问:长在枝条上的芽一样吗? 答:不一样。 问:有什么区别吗? 芽的分类 按位置来分,分为顶芽和侧芽。 按性质来分: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茎的结构和功能 问:为什么一棵小树苗经过几年的生长,能长成粗壮的参天大树呢?树的顶端这么高,它又是如何吸收到营养物质的?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1)表皮——由许多层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 (2)皮层:位于表皮和维管组织之间,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3)维管组织:在皮层和髓之间,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和维管形成层。 (4)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具体介绍维管组织: 韧皮部:其中有筛管和韧度纤维,筛管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上下相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相通。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功能)。(展示相应的图片) 韧皮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有弹性。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 木质部:主要有导管和木纤维。 导管的形态、结构,与根和叶里的导管相同。(看导管类型的图片)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茎的形态与结构 茎(stem)是植物体地上部分联系根和叶的营养器官,少数植物的茎生于地下。由于地上部分的生态环境相对变化较大,因而茎的形态结构较根复杂。 C1 茎的基本形态 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其上通常着生有叶、花和果实。由于多数植物体的茎顶端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因而可以形成庞大的枝系。多数植物的茎呈圆柱形,但也有少数植物的茎呈三角形(如莎草)、方柱形(如蚕豆),或扁平柱形(如仙人掌)。从茎的质地上看,茎内含木质成分少的称草本植物,木质含量高的称木本植物。茎上着生叶的位置称为节(node),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internod)。不同植物茎上节的明显程度差异很大,大多数植物只是在叶着生的部位稍稍膨大,节并不明显,但有些植物(如玉米、叉分蓼等)的节却膨大成一圈。各种植物节间的长短不一,有的较长如瓜类可达数十厘米,有的则较短,如蒲公英节间极度缩短,又称莲座状植物。甚至同一种植物中节间也不等长,如苹果等果树,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还生有芽(bud),茎上叶子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叶痕(leaf scar)。有些植物茎上还可看到芽鳞痕。部分植物茎表面可见皮孔。 C2 茎的生理功能 茎主要功能是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茎向上承载着叶,向下与根相连,其内的维管束使两者联系在一起。叶合成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运送到根、幼叶以及发育中的花、种子和果实中,而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则经木质部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茎还有支持叶、花、果实的功能,将它们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空间,有利于光合作用、开花、传粉的进行以及果实和种子的成熟与散布。 C3芽及其类型 芽是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芽由生长锥、叶原基、幼叶等组成。按照芽的生长位置、性质、结构和生理状态分为不同的类型。 1.定芽和不定芽 生长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为顶芽;生长在枝旁叶腋处称侧芽或腋芽,两者合称定芽。还包括柄下芽、叠生芽、并生芽等。凡在老茎、根、叶等部位上形成的芽称为不定芽。

稻谷常识

稻谷和大米的储藏 一、稻谷 稻谷属于原粮,原粮又称带壳(皮)粮、是收 获后未经加工的粮食,系粮食储藏的主要对象。原 粮主要包括禾谷类和豆类两类。我国储存的粮种主 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及豆类等。 一般来说,原粮均具有完整的皮壳,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在储藏期间有较强的抵抗温、湿、虫霉 等不良影响的能力,其耐藏性较成品粮好。但由于 粮种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生理特点、 形态特征及收获季节的不同,因而其储藏特性也就 必然不同,这就要根据不同粮种的特点,因地制宜 采取适当的储藏方法,才能使粮食在不同环境条件 下,实现安全储藏。 原粮的储藏,直接关系到加工品出率,成品粮 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高低,因此,与人民生活,企 业及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对于种粮的储藏则主要影 响到农业生产,如果储藏不当,损失难以估计。因 此做好原粮的储藏工作,可减少损失,利国利民。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 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占世界总产量的35%,居 世界第一位。稻谷种植分布我国各地,但主要产区 在南方。全国人口中约有一半以上是以稻谷做为主 食,稻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同时也是主要的出 口粮种。 (一)稻谷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1、外部形态 稻谷一般为细长形到椭圆形,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稻谷粒长度分为四类:特长粒7毫米以上;长粒6--7毫米;中间型5--5.9毫米;短粒5毫米以下。根据稻谷粒的长、宽比又可

分为以下类型,籼稻:长为宽的3倍以上的称细长粒;2--3倍的称中长粒;2倍以下的称短粒。粳稻:长为宽的1.8倍以上的称大粒;1.6--1.8倍的称中粒;1.6倍以下的称短圆粒。我国通常采用根据稻谷的长、宽比来分类。 稻谷的最外层—稻壳常称作大糠或砻糠,包括内外稃和护颖。内外稃表面有茸毛。外稃上有五条脉,尖端称稃尖,稃尖延伸即成芒,内稃上面有三条脉,一般无芒。内外稃是由一些厚壁细胞组成。稃内含有大量粗纤维和硅质,质地粗糙而坚硬,水分低时较脆,易于破裂。一般来说粳稻内外稃薄而组织疏松,籼稻稃厚而组织紧密。早稻比晚稻的稃薄而轻,也较易破裂;未成熟的稻谷,内外稃富有韧性和弹性,不易破裂。从储藏角度来分析,内外稃属稻谷的保护组织,对外界的湿、热、虫、霉的侵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内外稃完整、接缝紧密的稻谷,其储藏稳定性高,反之稳定性就差。护颖位于稻谷的基部、内外稃的外面,左右各一片呈披针形,一般比内外稃短小。 稻谷的护颖、内外稃及芒所具有的颜色及特征,可作为鉴定品种的依据。内外稃有淡黄、黄、金黄、赤褐、黑褐、黄褐、紫黑等色泽。稃尖有黄、赤、赤褐、淡褐、淡紫、深紫等色泽。护颖有黄、赤、赤褐、紫等颜色。芒有黄、浅红、褐红紫褐等颜色。 稻谷在收获期间,遇长时间连续阴雨,未能及时干燥,常会在堆内发热产生黄变。变黄的稻谷称黄粒米、黄变谷、沤黄谷或稻箩黄。 稻谷脱壳后,米粒上若出现裂纹就称爆腰粒。爆腰米粒占试样的百分比数称为爆腰率。稻谷爆腰后,加工是碎米增加,出米率降低;加工后的大米商品价值低且难以储存。稻谷产生爆腰的原因主要是骤冷骤热或急剧吸湿和快速干燥。在这些过程中稻谷粒内外收缩失去平衡在米粒中形成较大的温湿梯度,便会在一些机械强度较差的部位发生爆裂形成裂纹。一般产生裂纹的部位以米粒腰部较多,两端较少,这是因为在腰部梯度较明显,且组织疏松,最易爆裂。在不同的稻谷中以粒型短圆的粳稻最易产生爆腰。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特别是在稻谷的干燥及晾晒过程中,要注意降水速度不易过快以防止爆腰。 2、内部组成 在稻谷中稻壳约占总重量的18--20%,糙米则占80--82%。在糙米中果皮占1--2%,种皮和糊粉层为4--6%,胚为2--3%,胚乳为89--94%。在糙米中以胚乳所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在90%以上。糙米经碾白,去掉糠层(包括果皮种皮和糊粉层)和胚成为白米,即大米。大米中几乎全为胚乳,是人类食用的主要成分。胚所占比重很小,但它是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它是影响稻谷储藏稳定性的主要部位,生虫、发霉及变质往往是从胚部开始的。糠层含有较多脂肪及可溶性物质,储藏稳定性也较差,因此,精度高的大米,储藏稳定性高,易

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 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M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宠物犬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宠物犬呼吸系统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二、宠物犬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鼻头由特殊分泌细胞保持湿润,气味以微粒呈视,会溶入鼻头液体,再带到感觉细胞。 鼻孔、鼻前庭、固有鼻腔,固定鼻腔分为嗅区和呼吸区,宠物犬嗅区嗅细胞数量多,约2亿多,而人类只有500万多。 健康犬的呼吸数为每分钟15?30次。呼吸数常受某些生理因素和外界条件影响,如幼犬比成年犬稍多,妊娠犬比未妊娠母犬多,尤其在运动或兴奋时常可增加好多倍。此外,气温、季节的变化也可影响呼吸数的变化。 宠物犬的呼吸方式:正常呼吸式是胸式呼吸。如果呼吸时腹壁运动较胸壁运动明显(腹式呼吸)或胸壁与腹壁运动同时进行(胸腹式呼吸),则表明胸部或腹部有疾病,如胸膜炎、胸水或肋骨骨折等。 宠物犬的呼吸节律:健康犬的正常呼吸,是准确而有节律的相互交替运动,即吸气后紧接着呼气,每次呼吸之后,经过短暂的间歇期,再进行下一次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很有规律,所以称为节律性呼吸。节律紊乱,就是异常现象。但是,健康犬的呼吸节律,可因兴奋、运动、恐惧、尖叫、嗅闻等而发生暂时性的变化,应与病理性变化相区别。疼痛、缺氧、神经兴奋及肺有实质性病变时,都可出现病理性频率增多。中毒性昏迷时,频率减少。脑炎和毒血症时,频率时快时慢(潮式呼吸)。 当病犬呼吸时表现张嘴,头颈伸直?肋骨向上方移位和肘部向外扩展时,是由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如病犬呼吸表浅且呼吸数增多,表明肺不能完全扩张,常见于肋骨骨折、肺炎、气胸或胸膜炎。呼吸道被异物或肿瘤压迫或阻塞而狭窄时,也可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现象。

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与职业卫生

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与职业卫生 女性与男性除了生殖系统的差异外,在身体形态结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特点 1)外形与骨骼:身高、体重、胸围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三大标志,男性身体多粗壮,肩宽臀部窄,男性身高、体重、胸围的均值均大于女性。男性肩宽上肢长,工作半径增加,可为工作提供一定的方便,女性下肢较短,故跳跃、疾走等动作不及男性灵敏。在召骼方面,男性骨盆宽度小,骨盆壁厚而深、骶骨岬突出,适于承重,而女性骨盆壁薄,伽骨岬不突出,扩大了骨盆人口,有利于分娩而不利于负重。 2)肌肉与皮下脂肪:男性肌肉发达坚实有力,其重量约占体重的40%一50%,而女性肌肉重量则仅占体重的32%~40%,女性胸背部及四肢肌肉都不如男性发达,故男。日的肌肉力量大于女性。女性皮下脂肪丰富,约占体重的20%~25%,较男子多14%,殛脂溶性毒物较敏感。 3)盆腔: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卵巢、输卵管位于骨盆腔内,这是男性和女性在解剖学上最为主要的差异。女性盆腔内韧带分布、血管神经的走向和分布与男性不同,盆厝底部组织较松弛,从事重劳动时腹压的升高可影响盆腔内器官的位置与功能,易引起子苣脱垂等疾病。 (二)女性生理功能特点 1)血液与循环功能:女性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与男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如总血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女性均低于男性(表12-1),所以女性血液的辐送氧能力不如男性,动脉血中氧含量低于男性,因此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时,女性心率男性快,即在同等的需氧水平下,须以增加心跳次数来满足机体需要,因而女性易较早甘现疲劳不适于重体力

劳动。 2)呼吸功能:女性肺活量比男性小,每分钟最大耗氧量也较小,当进行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女性的呼吸频率比男性快,以满足肌体对氧气的需要。此外,女性的呼吸方式以胸式呼吸为主,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当女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时,由于呼吸量加大,必须进行腹式呼吸,从而使腹压增高而影响盆腔内脏器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位置。 因此,从以上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看,女性对重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不如男性,进行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女性机体的生理负担比男性大。但是,机体对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与锻炼的关系极大,经过锻炼可以大大地提高机体的作业能力,因此男女在作业上能力的差别不是绝对的,有时个体之间的差异往往超过性别差异。但是从职业卫生的角度来看,要根据平均水平来研究解决妇女的职业保护问题,在考虑妇女的体力负荷和作业能力时,应与男性有所区别。 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和绝经期(更年期)等特殊的生理功能阶段。在这些特殊的生理时期内,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劳动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职业卫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稻谷的基本常识

稻谷基本知识 稻谷(Rough rice;Paddy),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学名Olyza Sativa L.。目前,人类共确认出22类稻谷,但是唯一用于大宗贸易的是Olyza Sativa L.类稻谷,即普通类稻谷。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浙江河姆渡、湖南罗家角、河南贾湖出土的炭化稻谷证实,中国的稻作栽培至少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稻谷籽粒的结构 稻谷是一种50-130厘米高的年生性植物,有的深水型稻谷可长至5米高。稻谷的主茎在底部分叉成数个分蘖,这些分蘖的末端可长出圆锥状花簇。每个花簇可长出50-500个小穗状花序,每个小穗状花序可给出一个果实,即核质仁。与大麦和燕麦相同,但与其他谷物不同,稻谷的果实收获后并不与花簇的植物结构完全分离。即便在脱粒后,稻壳与果实也紧紧地连在一起。 稻谷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组成: 1、稻壳 包括内颖、外颖、护颖和颖尖(颖尖伸长为芒)四部分组成。外颖比内颖略长而大;内、外颖沿边缘卷起成钩状,互相钩合包住颖果,起保护作用。颖的表面生有针状或钩状茸毛,茸毛的疏密和长短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颖面光滑而无毛。一般籼稻的茸毛稀而短,散生于颖面上。粳稻的茸毛多,密集于棱上,且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增多,顶部的茸毛也比基部的长。因此粳稻的表面一般比籼稻粗糙。颖的厚度为25-30μm,粳稻颖的质量占谷粒质量的18%左右。籼稻颖的质量占谷粒质量的20%左右。颖的厚薄和质量与稻谷的类型、品种、栽培及生长条件、成熟及饱满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成熟、饱满的谷粒,颖薄而轻。粳稻的颖比籼稻的薄,而且结构疏松,易脱除。早稻的颖比晚稻的颖薄而轻。未成熟的谷粒,其颖富于弹性和韧性,不易脱除。 2、糙米 稻谷经砻谷机脱去稻壳后即可得到糙米(Brown rice)。糙米属颖果,它的表面平滑有光泽。在糙米米粒中,米粒有胚的一面称腹白,无胚的一面称背面。有的糙米在腹部或米粒中心部位表现出不透明的白斑,这就是腹白或心白。腹白和心白是稻谷生长过程中因气候、雨量、肥料等不适宜而造成的。 糙米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乳及胚所组成。糙米依粒长可分为特长米、长粒米、中粒米及短粒米。(1)特长米:糙米长度大于7.50mm者。(2)长粒米:糙米长度为6.61mm以上。(3)中粒米:糙米长度为5.51mm以上,未满6.61mm者。(4)短粒米:糙米长度小于5.51mm 以上。 糙米依米粒长宽比可分为细长形、中间形、粗圆形米。(1)细长形米(Slender grain rice):糙米长宽比大于3.0者。(2)中间形米(Intermediate grain rice):糙米长宽比为2.1以上、3.0以下者。(3)粗圆形米(Bold grain rice):糙米长宽比小于2.1者。 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皮层和胚,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Milled rice;Polished rice)。碾米过程中脱落的糙米外表部分为米糠,包括果皮、种皮、胚芽、糊粉层及少部分的胚乳等。 (二)稻谷品种的分类 品种是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栽培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在同一品种中的个体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籼稻、粳稻 籼稻(Indica)与粳稻(Japonic;Sinica)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两个普通栽培稻

家禽的一些解剖生理特征汇总

家禽的一些解剖生理特征 :《养禽与禽病防治》点击数:870 更新时间:2008-1-31 家禽属于鸟纲动物,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淋巴和生殖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了解家禽解剖生理特征,对正确饲养家禽、认识家禽疾病、分析家禽致病原因,以及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家禽的血液生理特点 家禽的血浆蛋白含量较哺乳动物的低,即使同为家禽,其血浆蛋白的含量也因家禽品种、龄期、性别、生产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家禽血浆的总渗透压相当于0193%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与哺乳动物相近,但家禽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却比大多数哺乳动物要低得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家禽的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较低,而白蛋白对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要比球蛋白大。 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的含量虽与哺乳动物相近,即100毫升的血浆中约有20~30毫克非蛋白含氮物。但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在成分上与哺乳动物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家禽的主要为氨基氮和尿酸氮,尿素氮甚少,肌酸几乎没有,而哺乳动物则主要为尿素和肌酸,氨基氮和尿酸氮含量极少。 家禽血糖与哺乳动物血糖成分虽然都是D-葡萄糖,但家禽的血糖含量比哺乳动物高。家禽血浆中的含钙量一般也与哺乳动物的含钙量基本一致,但在产蛋期间,血浆的含钙量则比哺乳动物的血钙要高出许多。另外,家禽血浆始终保持高钾低钠状态,这点是比较特别的。 家禽血浆中的胆碱酯酶贮量很少,因此对抗胆碱酯酶的药物(如有机磷非常敏感,容易中毒。 家禽的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组成。红细胞为卵圆形,有核,这点与哺乳类红细胞有着显著的不同。家禽红细胞的体积也比哺乳动物的大,而比爬

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七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叶的发生组成和叶序 叶是先于根发育出现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一。本章主要讲述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叶的发生、组成与叶序 一、叶的发生与生长 (一)叶的发生与生长 1.叶的发生 叶由叶原基生长分化而来。当芽形成和生长时,在茎的生长锥的亚顶端,周缘分生组织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侧生的突起。这些突起是叶分化发育的起点,因而被称为叶原基。叶原基是一团原分生组织细胞,将朝着长、宽、厚三个方向进一步生长,逐渐形成具有叶片、叶柄、托叶等结构雏形的幼叶,最终发育成为成熟叶。叶的这种起源发育方式称为外起源(图7-1)。 2.叶的生长 由叶原基发育成叶的过程包括顶端生长、边缘生长和居间生长三个阶段。 叶原基形成后,首先进行顶端生长,不断伸长,成为圆柱状的结构,称为叶轴。叶轴是尚未分化的叶柄和叶片。具有托叶的植物,叶原基上部形成叶轴;叶原基基部的细胞分裂较上部快,且发育较早,分化成为托叶,包围着上部叶轴,起到保护作用。具有叶鞘的植物(如禾本科),叶原基基部生长活跃,侧向延伸可以包围整个茎端分生组织。在叶轴伸长的同时,叶轴两侧边缘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行边缘生长(边缘生长进行一段时间后,顶端生长停止)。叶轴的边缘生长,使叶轴变宽,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的叶片雏形;如果是复叶,则通过边缘生长形成多数小叶片。没有进行边缘生长的叶轴基部分化为叶柄,当幼叶叶片展开时叶

柄才随之迅速伸长(图7-2)。 当幼叶由芽内逐渐伸出、展开时,边缘生长逐渐停止,整个叶片进入居间生长,最后发育成熟。大多数幼叶叶片的生长基本上是等速生长,但有些幼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并非完全一致,因而在叶的生长过程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叶缘、叶形等。叶片在不断增大的同时,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 在边缘生长时期,叶轴两侧的边缘分生组织经垂周分裂产生原表皮,将来发育成为表皮;近边缘分生组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交替进行,形成了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在一种植物中叶肉的层数基本是恒定的,是由平周分裂决定的。在各层形成后,细胞停止了平周分裂,只进行垂周分裂,增大叶片面积,但不增加叶片厚度。 一般说来,叶的生长期是有限的,这和具有形成层的无限生长的根、茎不同。叶在短期内生长达一定大小后,生长即停止。但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叶的基部保留着居间分生组织,可以有较长期的居间生长。如禾本科植物的叶鞘可以随节间生长而伸长,葱、韭菜等剪去上部叶片,叶仍可继续生长(即割一茬又长一茬),就是由于叶基部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 3.叶的发育、生长与调控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不同物种叶的大小、颜色、形状差别非常大,同一植物在不同阶段其叶形也可能完全不同。 (二)叶在植物系统进化与个体发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叶的生理功能和利用 (一)叶的生理功能 (二)叶的利用 (三)叶序 三、叶的形态多样性

稻谷结构及营养成分分析

稻谷结构及各组分营养成分分析 稻谷粒由颖(外壳)和颖果(糙米)2 部分组成,制米加工中稻壳经垄谷机脱去而成为颖果,又称为糙米。 稻壳由内颖(内秤)和外颖(外稃)组成,内外颖的两缘相互钩合包裹着糙米,构成完全封密的谷壳。谷壳约占稻谷总质量的20%,它含有较多的纤维素(30%)、木质素(20%)、灰分(20%)和戊聚糖(20%),蛋白质(3%),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很少,其灰分主要由二氧化硅(94%~96%)组成。 糙米是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按照植物学的概念,整粒糙米是一个完整的果实,由于其果皮和种皮在米粒成熟时愈合在一起,故称为颖果。颖果没有腹沟,长5mm ~8mm ,粒质量约25mg ,是由颖果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颖果皮由果皮、种皮和珠心层组成,包裹着成熟颖果的胚乳。胚乳在种皮内,是由糊粉层和内胚乳组成。胚位于糙米的下腹部,包含胚芽、胚根、胚轴和盾片4 个组成部分。在糙米中,果皮和种皮约占2%,珠心层和糊粉层占5%~6%,胚芽占2.5%~3.5%,内胚乳占88%~93%。在糙米碾白时,果皮、种皮和糊粉层

一起被剥除,故这3 层常合称为米糠层。米糠和米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的质量比例如表1所示。 表1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质量比例% (三)稻谷的化学成分 稻谷子粒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矿物质等,此外还有一定量的维生素。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见表2 。 表2 稻谷子粒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

虽然大米胚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7%~8%),但它是谷物蛋白质中生理价值最高的一种,其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含量约占总蛋白的3.5%。大米蛋白质以米谷蛋白为主要组成,约占总蛋白的80%。其他3 种为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其中以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仅占总蛋白的3%~5%。淀粉是大米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占整粒大米的77%~80%;糯米淀粉几乎都是由支链淀粉组成,不含直链淀粉;粳米中直链淀粉要多一些(约占淀粉总量的20%),而籼米胚乳中的直链淀粉则更多。含直链淀粉多,则米质松散,食用品质低,因此人们一般不喜欢吃籼米,但它特别适合用来加工米粉。而粳米和糯米所含的直链淀粉少或没有,米质较黏稠,食用品质好,除供直接食用外,还可用来加工年糕。大米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低,比稻谷原粒中的含量低,导致了营养价值的下降,蒸谷米和强化米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出现的。

第一章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解剖与生理的区别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各个系统划分名称、构造、位置。如:大脑的形状,在什么位置。 人体生理学是具体介绍各个器官如何运作,如何维持人的正常活动。如:肺的呼吸功能、心脏怎样泵血,等等。解剖结构,生理功能。 第一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新生儿期解剖生理特点 (一)体格发育的特点 (1)出生体重、身长 1.“足月正常体重儿”胎龄满37-42周,体重介于2500—4000g之间的,适应环境能力强。 2.“低体重儿”<2500g,多为早产儿 3.“巨大儿”:>4000g,需特殊护理。 注:身长(不是身高),卧位时头顶到足跟的距离。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 (2)出生头围、胸围 1.头围平均为34cm。间接的反映脑的发育状况。但在正常范围内,并不是头围的大的就比头围小的聪明,头围过大过小均为病态。 2.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3)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头大(占身长1 4);较长的躯干;短小的四肢 WHY:胎儿期,中枢神经尤其是脑优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的是四肢。 (二)新生儿各系统的特点 1.骨骼、肌肉 骨骼:出生后,新生儿不少骨头还是软骨。比如8块腕骨就全是软骨。上下肢的长骨也没有完全钙化,骨头的两端还是软骨。 【软骨一种浓密胶状物质,不够强壮但比骨头有弹性。】 肌肉:四肢呈卷曲状态。随着月龄增加,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逐渐协调,四肢就会伸展开来。新生儿的下肢呈自然的“蛙式”。 要求:不要硬把新生儿的胳膊、腿拉直;给幼儿穿上合身的衣服。 关节:关节不够牢固,在受到强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脱臼。 要求:新生儿衣服要宽松,易于穿脱。 2.皮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