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痛:头痛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80~90%,初时较轻,以后加重,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重是其特点,头痛与病变部位常不相关,多在

前额及双颞,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急性颅内压增高者,由于脑室系统产生急性梗阻,所以头痛极为剧烈,肿瘤内出血,可产生突发而剧烈的头痛。

2.呕吐:呕吐不如头痛常见,但可能成为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诉。其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头痛剧烈程度有关。位于后颅窝及第四脑室的病变较易引起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的重要体征,发生率约为60~70%。虽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见,但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只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色觉异常,或有短暂的视力丧失。这些视觉症状只持续数秒,少数可达30秒左右,称为弱视发作。弱视发作常见于慢性颅内压的增高晚期,常与头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视发作频繁时提示颅内压的增高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

4.其他症状:可有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嗜睡、癫痫发作、展神经麻痹、复视等症状。颅内高压严重时有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是调节机制的代偿作用,以维持脑血液供应,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生命体征变化是颅内

压增高的危险征兆,要警惕脑疝的发生。

5.脑疝: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脑疝.前者发生较快,有时数小时就可出现,后者发生缓慢,甚至不发生。

头痛、呕吐(尤其是不伴恶心时)、恶心、视神经乳头水肿及渐性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颅内压增高同步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A型题 1.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指() A.颈项强直、猝倒、呕吐 B.头晕、头痛、抽搐发作 C.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D.头晕、猝倒、视神经乳头水肿 E.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2.关于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喷射性呕吐多见 B.后期常伴有视力障碍 C.阵发性头痛是主要症状之一 D.某些病例可始终不出现“三主征” E.婴幼儿头痛可出现较早且重 3.在颅内压的生理调节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颅骨的弹性 B.脑血流量 C.脑脊液 D.脑血管阻力 E.脑组织 4.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是() A.血压下降、脉搏变慢、呼吸深慢 B.血压下降、脉搏变快、呼吸浅快 C.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 D.血压升高、脉搏变快、呼吸浅快 E.以上均不对 5.急性颅内压增高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脑积水 B.脑脓肿 C.外伤性颅内血肿 D.恶性脑胶质瘤 E.脑转移瘤 6.颅内压增高病人的一般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注意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变化 B.频繁呕吐时,予以禁食 C.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者作气管切开 D.作高位灌肠以疏通大便 E.静脉补液量以维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即可 7.颅内压增高病人,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后突然呼吸停止,这是由于诱发了() A.小脑扁桃体疝 B.颞叶海马钩回疝 C.脑室系统出血 D.脑肿瘤继发出血 E.脑血管意外 8.颅内高压危象是指() A.脑组织在颅内的移位 B.血管源性脑水肿 C.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D.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E.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各种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时感觉到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表现为气促或气喘,严重时,患者只能端坐呼吸甚至伴有濒死感。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淤血所致。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源性呼吸困难包括: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夜间,患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感到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逐渐缓解;③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患者休息平卧时感到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询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及特点,评估呼吸困难的类型,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类型,有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咳嗽的时间及特点,痰液的性状和量。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疾病。 2. 身心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皮肤黏膜有无水肿、发绀;颈静脉充盈程度;体位、营养状况等。注意有无三凹征及哮鸣音。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有无奔马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表情,评估患者是否有恐惧或焦虑心理。 3. 辅助检查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动态评估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能更准确评估缺氧程度及酸碱平衡状况;胸部X线检查有利于判断肺淤血或肺水肿的严重程度。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与各种原因引起肺淤血及肺水肿有关。 2. 焦虑/恐惧━━与呼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或呼吸困难引起的濒死感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护理目标】 1. 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 2. 患者恐惧心理消失,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无明显不适。 【护理措施】 1. 嘱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着宽松衣服,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内加入适量乙醇。 3. 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防止患者着凉。 4. 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呼吸困难、缺氧的程度及其改善情况。 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7. 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8. 患者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定时翻身、按摩、拍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9. 适时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评价【.

神经内科填空题大全

、填空题 1、 ( 2、 ( 3、 ( 4、 ( 5、 ( ( 6、 ( 7、 称 8、 ( 9、 神经内科三基试题库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四组症状:( )、 )、 )、 )。 运动性失语,又叫( ) )失语,病变部位于 感觉性失语,又叫( ) )失语,病变部位于 完全性内囊损害的病损表现: )及( )侧可出现( )、 )。 脊髓半切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 )、( )。 ) 、( ),双侧( 动眼神经支配( )、 )、 )及 )。 双侧皮质延髓束损时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障碍, )。 运动系统由( )和( 生理反射包括( 而咽反射存在, )、( )组成。 )和( )、 )两大类 10 、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可分为:( )并昏迷包括( )。11 、共济失调可分为 )、( )和 ( ( ( ( )、 )、 12 、脑膜刺激征包括:( ( ). )、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 、确诊检查()及金标准是()。 14 、脑血管意外包括()、()。 15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型:()、()、()、( ). 16 、癫痫的临床表现具有()、 ()、( )和()特点。 17 、癫痫发作的分类()、()两大类。 18 、重症肌无力危象可分为()、 ()、()。 19 、周期性瘫痪分为()、()及()。 20 、多发性肌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时 21 、反射弧包括()—()—()—()—()。 22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是(),最常 见的并发症为() . 23 、颅内血肿按时间可分为()、()和()。 24 、脑出血最主要原因()。 25 、脑疝分类()、(()和 ()。 26 、帕金森病三大主征是() 、 ()和()。 27 、脑电图检查对()的诊断最有价值。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Word版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 —意识内容变化—嗜睡、昏睡、昏迷。—意识觉醒度下降 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 A 、 嗜睡。 B 、 昏睡。 C 、 昏迷: a 、 浅昏迷。 b 、中昏迷。 c 、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 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 1、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3、自主呼吸停止。 4、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 5、TCD ——无脑血流灌注。 6、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 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 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 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 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症: 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 期存、脑干反射存。 2、无动性缄默症: 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 期存、外界无反应。 3、植物状态: A 、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 B 、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 为≥3月。 四、 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症: 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 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

2、意志缺乏症: 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 3、木僵: 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 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 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 一、记忆障碍: A、瞬时记忆≤2秒。 B、短时记忆≥1分钟。 C、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 A、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 时性。 B、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 C、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 错构。c、虚构。 D、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 二、失语: 包括:自发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 (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 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 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 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 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 (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or优势额叶侧面——类 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 Wernike,较Wernike轻。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分期

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分期 颅内压增高的过程,根据其病理生理发生改变的不同特点和临床症状变化的表现,将其分为代偿期、早期、高峰期和晚期(衰竭期)四个不同阶段,以便于临床观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一)代偿期颅内病变已经开始形成,但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由于颅腔内有8%~10%的代偿容积,所以只要病变本身和病理改变后所占的体积不超过这一限度,颅内压通过自动调节,仍可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也不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此期经过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和发展的速度等因素。如良性肿瘤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由于病变发展较缓慢,一般引起的脑水肿程度也较轻,故此期持续时间较久,可由数月到数年。急性颅内血肿、脑脓肿和恶性肿瘤等,由于病变本身或其继发因素发展较快,周围的脑组织也有较为广泛和较为严重的水肿反应,这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理改变,可迅速地超过颅腔的代偿容积,所以此期一般持续时间都较短。如急性颅内血肿此期的经过仅为数十分钟到数小时,脑脓肿为数日到数周,恶性肿瘤多为数周或1~2个月。 (二)早期病变继续发展,其体积伴随增大并超过颅腔的代偿容积,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此期颅内压增高程度不超过平均动脉压值的1/3,约2~4.7kPa(15~35mmHg)范围内,脑灌注压为平均体动脉压值的2/3,血管口径缩小,血管阻力约增加1/3,脑血流量保持正常的2/3左右,约34~7ml/100g/min。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值在正常范围内,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应和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均保持良好,但脑组织已有早期缺血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血管管径也有明显改变,所以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可因激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动作而加重颅内压增高。还可见视乳头水肿等客观体征。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还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节律变慢、幅度加深的柯兴氏反应。此期,如能及时解除病因,脑功能较容易恢复。否则预后不良。 (三)高峰期病变已发展到较严重阶段,脑组织有较重的缺血、缺氧表现,并影响到脑的生理功能。出现较重的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和明显的视乳头水肿,病人意识逐渐迟钝,甚至处于昏迷状态。病情急剧发展时,常出现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节律变慢、加深或不规则等表现。 此期颅内压力平均体动脉压值的1/2,约4.67~6.67kPa(35~50mmHg),脑灌注压也仅相当于平均体动脉压值的1/2。脑血管口径缩小,脑血管阻力增加近1倍。脑血流量也仅为正常血流量的1/2,约25~27ml/100g/min。此时颅内压几乎与动脉舒张压相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6.67kPa(50mmHg)以上。在这一阶段内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应丧失,主要靠全身性血管加压反应。此期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往往迅速出现脑干功能衰竭。 (四)晚期(衰竭期)病情已发展到濒危阶段,临床表现为深昏迷,一切反应和生理反射均消失,双瞳孔散大固定,去脑强直,血压下降,心跳快弱,呼吸浅速或不规则甚至停止,脑电图上呈生物电停放,临床上可达“脑死亡”阶段。 此期颅内压增高可达到平均动脉压水平。脑血管阻力极大,血管口径可完全塌陷或血管完全闭塞,脑灌注压小于2.67kPa(20mmHg)甚至等于零,脑血流量仅为18~21ml/100g/min,脑代谢耗氧量仅为正常平均值的1/5以下,即小于0.7ml/100g/min(正常为3.3~3.9ml/100g/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6.67kPa(50mmHg)以上,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60%(正常为97%)。脑细胞停止活动,脑电图上出现生物电停放而呈水平线,此时虽进行抢救但多数难以挽救生命。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定义】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症状、体征】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病人在夜间已入睡后因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包括: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3、端坐呼吸:病人常因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系因抬高上身能减少回心血量并使横隔下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 【护理措施】 1、休息: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2、体位: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协助端坐位,

必要时双腿下垂。 3、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脏功能、减少缺氧性器官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4.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5、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予以安慰和疏导,及时向患者解释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坐位、乙醇(30%~50%)湿化吸氧及其他对症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 【定义】心源性水肿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细胞外组织间隙的过量积液,最早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呈凹陷性。 【特点】 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城中,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休息有助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滤,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小讲课 主题: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主讲:季玮 日期:2010年4月9日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枢系统,在受损时常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见的有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症,瘫痪,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 头痛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上部范围的疼痛。头痛可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或突出的症状,根据头痛可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常见引起头痛的神经系统疾病有: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肿物、颅脑外伤、高血压、副鼻窦炎、神经血管性头痛等。 根据病因可将头痛分为: 1.功能性头痛:是指目前科学条件下无法明确病因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 2.器质性头痛:常见病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等。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头痛表现: 1.颅内肿瘤性头痛:早期症状较轻、间歇性出现,后渐加剧,多为钝痛,可伴有颅内高压症和神经局灶体征。 2.颅内高压性头痛:颅高压性头痛是指没有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有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急性头痛或发作性加剧的全头痛。无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脑室系统也正常,预后较为良好。颅高压性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前(40岁以下)多见,女性比男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头痛是良性颅内压增高最主要和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多呈弥散性或局限于某一部位,多为钝痛,有时呈搏动性痛,醒时加剧,咳嗽或用力后明显。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复视、眩晕、癫痫发作等均可出现。体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相似,如视乳头水肿、眼肌麻痹、视野改变等等。 3.颅脑外伤性头痛:常呈阵发性发作,兴奋、用力、弯腰时头痛加重,常伴有情绪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颅内或颅外瘢痕形成所致的头痛,头痛呈局限性,常有叩痛。触痛及痛觉过敏;肌肉持久收缩而至的头痛表现为外伤一侧显著;偏头痛样头痛视觉症状和眩晕常伴随头痛发生。

颅内压增高练习题

颅内压增高 一、A1 1、颅内压增高病人,病情有加剧表现,处理的关键措施是 A、头颅CT,明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B、安静卧床,头抬高30度 C、保持大便通畅 D、20%甘露醇250ml,1日2次,静点 E、限制水、盐入量 2、下述表现中,诊断颅内高压可靠依据是 A、视乳头水肿 B、剧烈头痛 C、频繁呕吐 D、癫痫发作 E、双外展神经麻痹 3、易早期出现颅压高症状的是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E、恶性胶质瘤 4、处理颅内压增高,哪一项是错误的 A、频繁呕吐时宜禁食 B、限制输液量及速度 C、便秘4天以上给予高位、高压灌肠 D、静点地塞米松 E、早期行病因治疗 5、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哪一项是准确的 A、无视乳头水肿 B、颅平片无颅内压增高表现 C、叩诊小儿头颅无破壶音 D、脑超声中线波无移位 E、CT扫描无异常改变 6、颅内压增高的容积代偿(即空间代偿)主要依靠 A、脑组织的压缩 B、颅腔的扩大 C、脑脊液被排出颅外 D、血压的下降 E、脑血流量减少 7、关于颅内压增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喷射性呕吐多见 B、后期常伴视力障碍 C、阵发性头痛是主要症状之一 D、某些病例可始终不出现“三主症” E、在婴幼儿头痛出现较早且较重 8、视乳头水肿在临床诊断颅内病变的意义是 A、出现视乳头水肿,可肯定颅内有占位病变 B、无视乳头水肿,可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C、视乳头水肿,对颅内占位病变性质有鉴别价值 D、无视乳头水肿,可排除颅内压增高 E、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之一 9、降低颅内压增高的最有效易行的方法是 A、腰穿大量引流脑脊液 B、施行人工冬眠物理降温 C、进行控制性过度换气 D、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E、将病员置于高压氧舱内 二、A2 1、有一名颅内压增高病人,持续颅内压增高导致病理生理紊乱,但应除外 A、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 B、胃肠道出血,溃疡 C、脑疝形成 D、肺水肿 E、早期血压下降,脉搏变快,呼吸增快 三、A3/A4 1、30岁男患者,病程4个月,头痛发病,入院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和呕吐,入院检查,意识清,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 <1> 、诊断是 A、脑梗死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水肿 E、颅内压增高 <2> 、应采用的检查是 A、X线颅片 B、脑电图 C、脑血管造影 D、CT E、ECT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情况三者保持一定的比列,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即颅内压。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0.7~2.0kPa),儿童为50~100mmH2O(0.5~1.0kPa)。当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症状时,即为颅内压增高。 一、病因 颅内压容物的体积增加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病因,以脑水肿最为常见,其他有颅内血容量增加、脑脊液增多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腔容积变小等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二、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有颅内压力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或牵拉引起,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呕吐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者有视力减退。 (2)生命体征改变。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为了改善脑缺氧,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

称为库欣反应。晚期失代偿时,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瞳孔散大,不等圆,最终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由嗜睡、淡漠逐渐发展成昏迷。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 (4)其他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等。婴幼儿可见前囟饱满隆起、颅缝增宽、头皮静脉怒张等。 三、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可以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同时取脑脊液做检查。但颅内压增高明显时,有促进枕骨大孔疝的危险,应避免进行。(2)影像学检查。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能显示病变部位,有助于诊断病因和确定病变的部位。 四、治疗要点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及早治疗,发生脑疝后再抢救则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病因治疗时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处理大片凹陷性骨折、控制颅内感染等。不能解除病因者,先采取限制体液入量、应用脱水剂、冬眠低温等疗法。脱水治疗可选20%甘露醇静滴或呋塞米静推。有脑积水的患者先行脑室穿刺引流,待病因明确再手术治疗。 五、护理措施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心脏检查 一、视诊、触诊、叩诊心脏 【学习要求】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与方法 ?掌握正常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基本概念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为主,于心动周期的收缩和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摩擦感。见于急性心包炎。 ?靴型心:左心室增大时,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型。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或高血压性心脏病。 ?二尖瓣型心:当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型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心。 一、视诊 ?心前区隆起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骨与肋间的局部隆起,为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常见于先心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直径2.0~2.5cm。 ?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略向上,为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当左、右心室均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但常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剑突下搏动:可能是右心室收缩期搏动,也可能为腹主动脉搏动产生。鉴别搏动来自右心室或腹主动脉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二是用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则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多见于右心室搏出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二、触诊 ?心尖搏动:用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比视诊更为准确。触诊感知的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即心室收缩期的开始,有助于确定S1。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一般情况下触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以听到杂音。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心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扪及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期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善预后,避免出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 首先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原发疾病;同时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可能性(尤其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察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有关的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各种类型的脑疝;若是脑水肿都有颅内压增高,观察其严重程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2.临床诊断 当出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另外可表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内压监测 通常仅用于颅脑外伤后的颅内压监测。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须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 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颅内压连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 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

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一般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 (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剧烈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广泛性脑功能障碍。常见于急进型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瘤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铅中毒、库欣综合征等。常急骤起病,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至33.3/20 kPa(250/150 mmHg)以上。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著。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样抽搐或肢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眼底可呈高血压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急诊CT检查可见脑水肿、脑室变窄。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α节律丧失,对光刺激无反应。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检查。 (4)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转移瘤。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①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 ②药物试验性诊断:快速静滴20%甘露醇,如头痛显着缓解,颅内高压可能性大 ③头颅X线片:可出现脑回压迹增多、骨缝分离、颅骨内板变薄,蝶鞍扩大、鞍背及前后床突骨质吸收。 ④脑电图、脑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扫描、CT、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⑤腰穿与颅内压监护可确定颅内压的高低 ①尽快明确诊断:既要病因治疗,又要对症治疗,还要避免其他因素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②脱水剂:渗透性脱水:甘露醇;利尿性脱水:氢氯噻嗪、呋塞米。 ③激素治疗:地塞米松,同时注意防止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和感染。 ④脑室穿刺引流 ⑤过度换气减轻脑肿胀 ⑥低温疗法 ⑦高压氧治疗 脑疝的常见类型及临床特点。 小脑幕切迹疝: ①在原有颅高压三主征基础上头痛加剧 ②意识障碍加重,很快出现昏迷 ③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继之双侧瞳孔散大 ④对侧肢体运动障碍,以至出现四肢挺直、头颈过伸、躯背屈曲、角弓反张的去大脑强直状态 ⑤生命体征紊乱 枕骨大孔疝: ①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阻塞,颅内压增高 ②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 ③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④因脑干缺氧,瞳孔忽大忽小 ⑤由于呼吸中枢受损,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Ⅰ脑震荡 ①头部外伤史 ②短暂意识障碍 ③逆行性遗忘 ④可有脑干。延髓抑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呼吸抑制、四肢松软等 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烦躁等 ⑥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①腰穿颅压正常,脑脊液无红细胞 ②头颅平片和头颅CT检查颅脑内无阳性发现 ①卧床休息 ②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有恶化复查CT ③对症止痛、镇静 Ⅱ脑挫裂伤 ①头部外伤史 ②意识障碍,伤后立即昏迷,时间较长一般超半小时 ③局灶性神经功能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锥体束征、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 ④生命体征改变: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浅快,血压早期下降,后期可增高 ⑤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视盘水肿、Cushing反应等 ⑥可有脑膜刺激征 ⑦可有脑疝表现 ①血常规有应激表现:白细胞增高等 ②肝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 ③血气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④头颅X线平片可有颅骨骨折 ⑤头颅CT见脑组织呈混杂密度改变,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区,呈“胡椒面”样,周围可有水肿,脑室、脑池受压变窄,可有中线移位或SAH ⑥头颅MRI可进一步了解受损部位、范围、水肿情况 ①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恶化,及时复查CT ②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③吸氧,避免低氧血症 ④维持血压正常或略偏高 ⑤降低颅内压:头高15~30°、甘露醇、呋塞米 ⑥激素 ⑦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 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⑨对症降温、镇静 ⑩营养支持 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高压氧、理疗、针灸、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后颅内压仍超过30mmHg,甚至出现脑疝,CT显示有占位效应,中线移位,需行去骨瓣减压术和或脑损伤灶清除术。 颅内肿瘤的症状及诊断方法。 包括定位诊断:肿瘤部位和周围结构关系;定性诊断:肿瘤性质及其生物学特性。需要与脑部炎症、变性或脑血管等病变鉴别。X线,CT,MRI,PET,活检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治疗手段。 表现为SAH,突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漓。颈强直,克氏征阳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可有无诱因。

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神内常见病鉴别诊断 头晕: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 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 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 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 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 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 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头痛: 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 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 活动后头痛加重。 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 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及护理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降低颅内压治疗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②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③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此外,也可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清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激素应用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

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脑脊液体外引流 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辅助过度换气 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当动脉血的CO2分压每下降1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2]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1)观察和记录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2)床头抬高15-30度。(3)高流量给氧。(4)意识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但成人日补液两限制在2000毫升以内(其中含盐溶液不超过500毫升),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毫升即可。 2.症状护理(1)高热者,采取降温措施。(2)躁动者,不可强行约束,应查找原因对因处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呕吐者,即使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并提供呕吐后清洁护理。(4)视力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者,提供生活护理,以防意外受伤。(5)头痛严重者,给予镇静止痛剂。(6)意识不清者,定时翻身、拍背和口腔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 3.防止颅内压突然增高(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安置合适卧位,防止颈部过屈或过伸;有舌后坠者,及时安置口咽通气道;不能有效排痰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2)防止用力、剧咳和便秘;告知病人勿突然用力提取重物;进食时防止呛咳,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考试大网站收集鼓励摄入粗纤维类食物,如2日不解大便应给予缓泻剂,已出现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200mmH2O)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库欣(cushing)反应 库欣发现当颅内压增至接近动脉舒张压时,血压显著增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最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而死亡,这种现象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例,并称之为库欣 (cushing)反应。 3.脑疝 颅内任何体积较大的占位病变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时,该分腔压力比邻近分腔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4.体积压力反应 颅脑内容物的体积与颅内压之间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为体积/压力关系曲线。如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即使颅内血压明显下降,如颅内压增高尚处于可以代偿的范围内,则释放少量脑脊液只起微小的压力下降,这一压力变动称为体积压力反应(VPR) 。 二、问答题 1.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头痛;②呕吐;③视神经乳头水肿。另外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复视,陈发性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囱门饱满,头颅叩诊呈破罐声,最后导致脑疝。 2.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及频繁呕吐,伴有烦躁不安。 ②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

⑧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缩小,光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 散大。 ④运动障碍: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后期去大脑强直。 ⑤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最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脏停搏死亡。 颅脑损伤 重点: 1.“熊猫眼”征 颅前窝骨折,骨折线通过眶顶和筛骨,可引起眶周广泛瘀血斑,称为“熊猫眼’’征。2.弥散性轴索损害 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由于脑的扭曲变形,脑内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 3.中间清醒期 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昏迷时间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 问答题 1.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适应症包括哪些 ①骨折陷入颅腔的深度在1cm以上; ②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使颅腔缩小并引起颅内压增高者; ③因骨折片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体征或癫痫者。 2.颅底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①支持疗法,输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对耳、鼻出血和脑脊液漏,不可堵塞或冲洗;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题-常见症状与体征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题-常见症状与体征 1、呕血与咯血的鉴别,下列哪种说法不对()。 A.呕血多呈咖啡色,咯血呈鲜红色 B.呕血前常有恶心,咯血前常有咳嗽 C.呕血者,多伴柏油样便 D.呕血者,呕吐物内往往混有食物残渣 E.呕血呈碱性,咯血呈酸性 2、尿路刺激征的主要原因为()。 A.泌尿系肿瘤 B.异物 C.药物如环磷酰胺等 D.尿路感染 E.放射线照射 3、柏油样便提示哪部分出血()。 A.结肠 B.回盲部 C.回肠 D.上消化道出血 E.以上均不是

4、男性,32岁,入冬以来感中上腹部不适并阵发性隐痛,有空腹痛及夜间痛,近2日大便发黑,其诊断可能是()。 A.胃癌并出血 B.急性胃粘膜病变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D.胃溃疡并出血 E.结肠癌 5、下列哪项属于反射性呕吐()。 A.洋地黄中毒 B.妊娠 C.尿毒症 D.急性肝炎 E.脑膜炎 6、女性,35岁,腹痛、腹泻6个月,粪便呈糊状,不含粘液脓血。查体:消瘦、体温37.5℃,心肺无异常,右下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沉快。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癌

D.肠易激综合征 E.以上都不是 7、水肿产生的机制不包括()。 A.钠、水潴留 B.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 8、下列哪项为早期休克的表现()。 A.血压11.97/9.31kPa(90/70mmHg) B.尿量显著减少 C.肢端冰冷 D.表情淡漠 E.脉搏100~120次/分 9、某糖尿病患者,女性,58岁,突发高热、寒战、左胸痛,咳嗽,咳多量黄脓性带血丝性痰液。X线显示右下肺叶实变,并多个液气囊腔。最可能的诊断是()。 A.干酪性肺炎 B.支原体肺炎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颅压增高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善预后,避免出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 首先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压增高症的原发疾病;同时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压增高症的可能性(尤其急性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察发现颅压增高三联征及有关的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各种类型的脑疝;若是脑水肿都有颅压增高,观察其严重程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解颅压增高。 2.临床诊断 当出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压增高,另外可表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力增高、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压监测 通常仅用于颅脑外伤后的颅压监测。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压增高的情况。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须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 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颅压连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 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血肿均可使颅压增

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脑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一般起病较急,颅压增高的表现为1~3 d发展到高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 (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剧烈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广泛性脑功能障碍。常见于急进型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瘤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铅中毒、库欣综合征等。常急骤起病,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至33.3/20 kPa(250/150 mmHg)以上。舒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著。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压增高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样抽搐或肢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眼底可呈高血压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急诊CT检查可见脑水肿、脑室变窄。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α节律丧失,对光刺激无反应。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检查。 (4)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可分为原发性颅肿瘤和转移瘤。肿瘤引起颅压增高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少数慢性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