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毒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毒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毒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毒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毒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第1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 )。

A.血象、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

E.特异基因的测试

第2题: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e )。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

D.经口>经皮

E.以上都是

第3题:

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e )。

A.500万种

B.300万种

C.100万种

D.10万种

E.6~7万种

第4题: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

第5题:

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 )。

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鼻饲

E.饮水

第6题: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e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DNA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第7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b )。

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

E.仅使用单一性别

第8题: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e )。

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

第9题:

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 )。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

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

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

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

第10题:

化学结构与毒效应(d )。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决定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E.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

第11题: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c )。

A.定性评定

B.定量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毒性评定

E.危害性评定

第12题:

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 c )。

A.N-5位

B.N-6位

C.N-7位

D.O-7位

E.O-5位

第13题:

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e )。

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B.预测毒性大小

C.推测毒作用机理

D.预测新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范围

E.以上都是

第14题:

染色体畸变有(e )。

A.颠换

B.置换

C.转换

D.切换

E.互换

第15题: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a )。

A.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B.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E.以上都不是

第16题:

N-羟化反应常见的化合物是(b )。

A.苯

B.苯胺及2-乙酰氢基苯

C.黄曲霉毒素B1

D.苯酚

E.羟甲基八甲磷

第17题:

协同致癌作用机理包括(d )。

A.抑制DNA修复

B.选择性增强DNA受损细胞的增殖

C.活化作用酶系统活力发生改变

D.上述AB正确

E.上述AC正确

第18题: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e )。

A.胃肠道

B.唾液

C.汗液

D.母乳

E.肾脏

第19题:

大鼠致畸试验中的给药时间是受精后(d )。A.7~16天

B.8~16天

C.9~16天

D.9~17天

E.8~17天

第20题:

毒物动力学中室的概念是( c )。

A.表示解剖部位

B.代表器官

C.是理论的机体容积

D.代表生理学的功能单位

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

第21题:

常见的诱导剂有(e )。

A.苯巴比妥

B.3-甲基胆蒽

C.六氯联苯

D.DDT

E.以上都是

第22题:

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b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

D.小肠

E.结肠

第23题:

下列哪些化学物质易于从呼吸道进入机体(e )。

A.苯

B.CO

C.SO2

D.粉尘

E.以上都是

第24题:

致突变试验的质量控制应通过(d )。

A.盲法观察

B.设立阳性对照

C.设立阴性对照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第25题:

常见的烷化剂有(e )。

A.N-亚硝基化合物

B.氮芥

C.硫芥

D.烷基硫酸酯

E.以上都是

第26题:

下列哪组致癌物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b )。

A.免疫抑制剂,无机致癌物,促癌剂

B.免疫抑制剂,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促癌剂

C.直接致癌物,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细胞毒物

D.激素,固态物质,无机致癌物

E.促癌剂,前致癌物,细胞毒物

第27题:

下列哪种作用是以DNA为靶的化学诱变作用(e )。A.对有丝分裂作用的干扰

B.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

C.对DNA复制酶系的破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第28题:

危险度是(d )。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

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

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E.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第30题:

几种动物静脉注射的注射量范围(ml)是( e )。A.小鼠0.2~0.5

B.大鼠1.0~2.0

C.豚鼠1.0~5.0

D.家兔3.0~10

E.以上都是

第31题: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以DNA为靶的诱变(d )。A.烷化剂作用

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

C.嵌入剂作用

D.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作用

E.对碱基结构破坏作用

第32题:

鸟嘌呤N-7位烷化作用的后果有( e )。

A.鸟嘌呤脱落

B.脱嘌呤

C.作用碱基缺失

D.移码突变

E.以上都是

第33题:

胎仔检测内容有(e )。

A.外观检查

B.内脏检查

C.骨骼检查

D.称重

E.以上都是

第34题:

体外试验方法常用(e )。

A.游离器官

B.原代培养细胞

C.细胞器

D.CHO,V79

E.以上都是

第35题:

1990年对某钢铁公司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测试。结果141例放射工作者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943‰,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31‰,95%正常值范围0~1‰,放射工作者微核率虽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停止接触后,此种差异仍然维持一年,但处于正常值范围,是否有损害作用。有助于评价的指标是(a )。

A.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公认的“正常值”范围内,停止接触后仍持续一年

B.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值范围内,在应激状态下,此种差异更明显

C.与对照组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其数值不在正常值范围内

D.与对照组相比,微核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E.以上都有损害作用

第37题:

胚胎毒性作用是(b )。

A.母体毒性,生长迟缓

B.生长迟缓,功能缺陷

C.生长迟缓,致畸作用

D.功能缺陷,致畸作用

E.致畸作用,致死作用

第38题: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e )。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独立作用

E.以上都是

第39题:

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 c )。

A.无着丝粒断片

B.染色体缺失

C.环状染色体

D.微核

E.微小体

第40题:

男性患者28岁,农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间喷洒农药,突然晕倒在地,急诊入院。体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语言不清,血压18/12.5kPa(135/94mmHg)。急性中毒治疗原则(e )。

A.及时使用复能剂

B.病情好转后,仍应使用阿托品维持量4~6日

C.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D.经常测试血液ChE活力及心电图

E.全都进行

第41题:

以下哪种情况2属于染色体整倍性畸变(e )。

A.n

B.2n

C.3n

D.上述AB都是

E.上述AC都是

第42题:

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e )。

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温湿度恒定

E.以上都是

第43题:

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 d )。

A.生物半减期

B.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C.表观分布容积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第44题:

卫生毒理学研究的任务是( e )。

A.中毒机理

B.外来化合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及生物转运,转化过程C.对外来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D.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

E.以上都是

第45题:

下列哪种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c )。

A.颠换

B.转换

C.倒位

D.移码突变

E.大段损伤

第46题:

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e )。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操作方便

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E.以上都是

第47题:

1983年ICPEMC规定的遗传学终点是(d )。A.DNA完整性改变与序列改变

B.DNA重排与交换

C.染色体完整性与分离改变

D.上述ABC包括全部遗传学终点

E.上述ABC没有包括全部遗传学终点

第48题: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b )。

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合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生物体的损害的剂量

E.不引起生物体中DNA损伤的最大剂量

第49题:

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剂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剂量组为最大无作用剂量(d )。

A.高剂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

B.中剂量组出现了轻微中毒的症状, 与对照组相比P<0.05

C.低剂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 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剂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E.对照组无任何中毒症状

第50题:

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e )。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化学物质的分子量

C.溶解度

D.血气分配系数

E.以上都是

第51题:

哪种试验组合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c )。

A.Ames试验,大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B.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C.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大鼠睾丸细胞染色体试验

D.显性致死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试验

E.SCE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试验

第52题:

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是( e )。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以上都是

第53题:

男性患者28岁,农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间喷洒农药,突然晕倒在地,急诊入院。体检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语言不清,血压18/12.5kPa(135/94mmHg)。此时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 b )。

A.肝、肾功能的测试

B.全血胆碱脂酶活力的测定(ChE)为正常值的50%

C.同时测定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D.心电图检查

E.血清总巯基的测定

第54题:

染色体数目异常出现三体可记为( b )。

A.2n-1

B.2n+1

C.2n-2

D.2n+3

E.2n-3

第55题:

霍恩法的要求是(e )。

A.4个染毒剂量组

B.每组动物数4只或5只

C.组距2.15

D.组距3.16

E.以上都是

第56题:

甲烷(CH4)若用CI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d )。

A.CH3CI

B.CH2CI2

C.CHCI3

D.CCI4

E.CCI3

第57题:

描述S9混合液错误的是(e )。

A.多氯联苯诱导

B.肝匀浆9000g上清液

C.为代谢活化系统

D.含NADP

E.含葡萄糖

第58题:

改进寇氏法要求(e )。

A.设5~7个剂量组

B.每个剂量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

C.组距为几何级数

D.死亡率呈常态分布

E.以上都是

第59题:

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d )。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第60题:

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光镜下可见的变化

B.光镜下不可见的变化

C.DNA断裂的结果

D.染色体结构异常

E.染色体数目异常

第61题:

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C)(c )。

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

C.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

D.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

E.恶性转化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第62题:

环氧溴苯大剂量给予动物时,出现DNA,RNA及蛋白质损伤的机理(e )。A.环氧溴苯在酶的作用下,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桥式结构

B.大量环氧溴苯可把GSH全部耗尽

C.体内多余的环氧溴苯与DNA共价结合

D.也可与RNA、蛋白质共价结合

E.以上都对

第63题:

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e )。

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消耗受试物少

D.有使用价值

E.以上都是

第64题: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d )。

A.按一定顺序进行

B.最短的时间

C.最经济的办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第65题:

抗体形成细胞实验可检测( b )。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巨噬细胞功能

D.宿主抵抗力

E.以上都不是

第66题:

S-曲线的特点是(a )。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E.曲线始终比较平缓

第67题:

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 e )。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E.以上都是

第68题:

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e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滑面内质网增生

E.以上都是

第69题:

正向突变试验基因位点是( b )。

A.6-GT位点,TK位点,HGPRT位点

B.TK位点,HGPRT位点,OUA位点

C.HGPRT位点,6-GT位点,OUA位点

D.OUA位点,TK位点,6-GT位点

E.OUA位点,TK位点,5-Bru位点

第70题:

外来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c )。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E.胞饮和吞噬

第71题:

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e )。

A.确定阈剂量

B.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D.以上AB正确

E.以上AC正确

第72题:

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列哪项正确( e )。A.R1、R2同为乙基时毒性比甲基毒性大

B.R1、R2同为乙基时毒性比乙基大

C.Y基团为0时毒性大于S

D.X基团为酸根时,强酸毒性比弱酸毒性大

E.以上都对

第73题:

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不包括( d )。

A.细胞形态改变

B.细胞生长能力改变

C.细胞生化表型改变

D.细胞坏死

E.与肿瘤形成有关的表型

第74题:

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

E.是丢失的染色体

第75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的目的是(a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B.观察中毒症状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E.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

第76题:

关于倒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e )。A.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丢失

B.染色体只发生一次断裂

C.染色体两臂均断裂断片互换

D.染色体旋转180度

E.以上都不对

第77题: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e )。A.核素

B.微波

C.细菌

D.病毒

E.各种化学物质

第78题:

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的致突变试验是(d )。A.微核试验

B.染色体畸变试验

C.Ames试验

D.UDS试验

E.基因正向突变试验

第79题:

卫生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 c )。

A.大鼠和小鼠

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

E.鱼类

第80题: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b )。

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新生儿期

E.胚泡形成期

第81题:

外来化合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特点是(b )。A.反应的灵敏性,反应的单一性,反应的选择性B.反应的灵敏性,反应的双重性,反应的选择性C.反应的迟发性,反应的双重性,反应的选择性D.反应的迟发性,反应的单一性,反应的持久性E.反应的持久性,反应的双重性,反应的选择性第82题:

外来化合物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表现不包括(e )。

A.免疫抑制反应

B.免疫增强反应

C.降低机体抵抗力

D.自身免疫反应

E.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83题:

毒物是(e )。

A.对大鼠经口LD50>500gm/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突变性的物质

D.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E.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第84题:

环状染色体是(c )。

A.染色体长臂两端连接形成环状

B.染色体短臂两端连接形成环状

C.染色体两臂断裂重接形成环状

D.染色体断片断端重接形成环状

E.以上都对

第85题: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a )。

A.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

B.肿瘤死亡率,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

C.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死亡率

D.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肿瘤死亡率

E.肿瘤发生率,肿瘤存活率,肿瘤死亡率

第86题: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c )。

A.1天

B.1周

毒理-人卫版第五版毒理学名解和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蓄积: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致突变性(mutagenicity):指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在一个试验群体中突变率可以定量检测。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突变是致突变作用的后果,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即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在未知因素作用下、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发生率低、发生过程长,与物种进化有关;诱发突变是指认为的造成突变。 遗传毒性(genetic toxicity):指对基因组的损害能力,包括对基因组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变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 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 基因库(gene pool):指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够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以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sis):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胚胎毒性:分为胚体毒性和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胚体毒性(embryotoxicity):外源性理化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时的有害影响叫~。?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fetoxicity):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叫~。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是指化学毒物对妊娠母体的有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在发育毒性试验中常用母体增重减缓和死亡率来表示。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 参考剂量(RfD)和参考浓度(RfC):为日平均暴露剂量或浓度的估计值,人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预期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以忽略。 基准剂量(BMD):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统一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通常定量资料为10%,定性资料为5%)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第五章毒作用影响因素 ★毒作用影响因素有:1)毒物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2)机体因素,包括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机体其 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 3)暴露因素,包括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等。 4)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动物笼养。 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如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1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3.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14.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认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15.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16.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17.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

第八版外科学考试重点 大题 名词解释

1、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危象时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39°C)、脉快(>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望、大汗呕吐、水泻等。本病是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约20%~30%。 2、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3、残胃癌RGC: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 4、早期胃癌EGC:即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 5、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在门静脉高压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粘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粘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防御屏障的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6、Reynolds五联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 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 7、Charcot三联症:肝外胆管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8、Mirizze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篓,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9、滑动疝: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和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10、酒窝征:若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至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11、桔皮样改变:若乳腺癌的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改变。 12、绞窄性疝(strangulateded hernia):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13、损伤控制性处理:是指以暂时或简单的方式,不进一步增加过多损伤来控制腹部损伤,如出血和腹腔感染等,使之不再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利于复苏和后期确定性手术的进行。 14、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当腹腔内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发生腹腔内高压,引起少尿、肺、肾及腹腔内灌注不足,结果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15、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曾被认为是平滑肌(肉)瘤。 16、巴德-吉利亚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又称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由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段狭窄或阻塞所致。分为三型:I型:57%以下腔静脉隔膜为主的局限性狭窄和阻塞所致。2型:38%下腔静脉弥漫性狭窄或阻塞。3型:5%肝静脉阻塞。 17、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总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18、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性坏死 一、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 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 第二章 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 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第一章 1.现代毒理学定义: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的科学。(现代定义)研究范围扩大 2.毒理学的三大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3.描述毒理学:毒性鉴定研究化学物的毒性表现,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然”。 4.机制毒理学:机制研究,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所以然”。 5.管理毒理学: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管理,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化妆品、健康相关产品等进入市场后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6. 毒理学发展的特点? 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阈剂量到基准计量、构效关系到定量构效关系7. 系统毒理学的概念? 是将毒物基因组学、传统毒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融合形成的一个新体系,即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等为技术平台,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等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1 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毕业考试题

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MAC: 用来衡量吸入麻醉药的强度,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MA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2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为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3脑挫裂伤:脑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常同时存在,临床上不易区别,故常合称为脑挫裂伤。 4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内陷,呼气时外突,称连枷胸。 5食管憩室: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带,称食管憩室。 6Richter疝:有时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7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则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增高。临床上表现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8排尿困难:包含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 9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10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指__、__和__。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2.Battle 征常见于__骨折;“熊猫眼”征常见于__骨折。颅后窝骨折颅前窝骨折 3.骨折的特有体征:__、__和__。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4.休克分为__、__、心源性、神经性、__等五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过敏性 5.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 6.确诊急性脓胸的最好方法是______。胸腔穿刺 7.腹外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__和__。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 8.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途径有四种,最常见为__和__。上行感染血行感染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BCDBB;DCBDB;BEEEA;DCAAC 1、Beck三联征是指__ A.静脉压降低,心音微弱,动脉压降低; B.静脉压升高,心音微弱,动脉压降低; C.静脉压降低,心音有力,动脉压升高; D.静脉压升高,心音有力,动脉压升高; E.静脉压正常,心音正常,动脉压正常。 2、危重病人病情恶化和不可逆转的征兆常常是出现__ A.消化道出血; B.胃粘膜溃疡; C.腹胀; D.细菌移位; E.急性胆囊炎。 3、食管癌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__ A.食管脱落细胞检查; B.食管钡餐X线检查; C.胸部CT; D.纤维食管镜检查; E.食管内超声检查。 4、胸片示右肺上叶不张和肺门肿块阴影相连,其下缘呈S状,这种典型的X线征象以下哪种疾病可能性最大__ A.周围型肺癌; B.中心型肺癌; C.肺结核; D.肺部良性肿瘤; E.肺部恶性肿瘤。 5、近年来,临床上脓胸的主要致病菌是__ A.β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肺炎克雷伯杆菌; E.结核杆菌。 6、颅内压增高的对症治疗中,哪项不正确__ A.躁动者可给予镇静剂; B.抽搐者可给予抗癫痫药物; C.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 D.剧烈头痛者可给予吗啡镇痛; E.频繁呕吐者可给予禁食。 7、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应除外__ A.开放性骨折; B.大面积烧伤; C.甲状腺瘤手术后; D.结肠手术前肠道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毒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化学致癌物:指能够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为肿瘤的一类 化学物质。 2.终致癌物:指间接致癌物在活化过程中间产物是近致癌物,近致癌物进一步 代谢活化生成的产物称终致癌物。 3.引发剂:指致癌物直接作用于DNA,引起基因突变,使单个或少量细胞发生 永久性的、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成为突变细胞,或称“启动细胞”,诱发细胞突变的因素称为引发剂。 4.促长剂:指本身无致癌性,在给予遗传毒性致癌物之后,再给以促长剂可增 强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5.助致癌物:指本身无致癌活性,在遗传毒性致癌物之前、同时给予,或当致 癌物引起的DNA损伤仍存在时给予,能增强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二、选择题 1. 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必须有A A.人类流行病学及动物致癌实验方面充分的证据 B.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有一定的线索 C.充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 D.已建立了动物模型 2. 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首次让人们认识到 A A.化学物的致畸性 B.化学物的致癌性 C.化学物的致突变性 D.药物的致癌性 3. 判别化学物质致癌性所使用的系统不包括A

A.一般毒性试验 B.短期试验 C.动物诱癌试验 C.人类流行病学研究 4. 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多阶段过程,至少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先后次序为B A.启动、进展、促癌 B.启动、促癌、进展 C.促癌、进展、启动 D.促癌、启动、进展 E.进展、启动、促癌 5. 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不包括 D A.细胞形态改变 B.细胞生长能力改变 C.细胞生化表型改变 D.细胞坏死 6. 关于癌症病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E A.癌症是由单种病因诱发的 B.癌症是由生物因素诱发的 C.癌症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环境因素诱发的 D.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辐射致癌和病毒致癌 E.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7、关于前(间接)致癌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必须经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前致癌物 B.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解毒酶 C.催化二相结合反应的代谢酶没有代谢活化作用 D.前致癌物是亲电子剂,与DNA能直接反应 E.致癌物经代谢活化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 8. The process of decision point carcinogen testing D A. is limi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promoters of carcinogenicity.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毒理学重点整理知识点

绪论(课件) 1.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 1.1.概念不同。 食品安全是种概念,食品卫生也是属概念。 1.2.范围不同。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 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1.3.侧重点不同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 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2.什么是毒理学? 2.1.传统定义: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2.现代定义: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 综合学科。 3.常用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3.1.从方法学来分 3.1.1.微观方法 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多方面毒性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 3.1.2.宏观方法 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3.2.根据采用方法的不同 3.2.1.体内试验 实验对象采用哺乳动物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躲在整体进行。 3.2.2.体外实验 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4.毒理学有哪几个研究领域? 4.1.主要领域 4.1.1.描述毒理学 4.1.2.机制毒理学 4.1.3.管理毒理学 4.2.其他领域 4.2.1.法医毒理学 4.2.2.临床毒理学 4.2.3.环境毒理学 4.2.4.生态毒理学 4.3.毒理学分支 4.3.1.靶器官毒理学 4.3.1.1.肺(呼吸系统)毒理学 4.3.1.2.血液(造血系统)毒理学 4.3.1.3.免疫系统毒理学 4.3.1.4.生殖和内分泌系统毒理学 4.3.1. 5.神经系统与行为毒理学 4.3.1.6.肝与胃肠道毒理学 4.3.1.7.肾毒理学 4.3.1.8.皮肤毒理学、眼毒理学…… 4.3.2.以机制研究为基础的毒理学 4.3.2.1.分子毒理学 4.3.2.2.细胞毒理学 4.3.2.3.遗传毒理学 4.3.2.4.生化毒理学 4.3.2. 5.受体毒理学…… 4.3.3.根据研究对象和科学领域的不同

卫生毒理学复习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1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B 型题】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A 型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的概念是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B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与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养及安全 成分。 ●控制与管理生产,保证与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就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与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与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与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正确采样:1、要均匀,有代表性;2、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采样: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检验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由平均样品分出的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缩分:指按一定的方法,不改样品的代表性而缩小样品量的操作。 一般程序:需检食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每份样品数量>=0、5kg) 采样方法: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 (1)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集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作用:又称为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4)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以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的数量。 2,剂量反应关系及剂量反应的曲线形式有哪些? (1)剂量反应关系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两种; (2)曲线形式有:直线型,抛物线形,S形曲线,“全或无”反应四种。 3,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 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包括急性阈剂量(Lim ac)和慢性阈剂量(Lim ch) (3)最大无作用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 (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 4,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第二章 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 (1)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2)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2,生物转运有哪些方式?各自特点? (1)方式:一、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2.滤过和水溶扩散。3.易化扩散。 二、主动转运 三、膜动转运:1,吞噬作用。2,胞吐。 (2)特点: 1,简单扩散方式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2,滤过可使化学毒物的浓度在血浆和细胞外液之间达到平衡,但不能使化学毒物的浓度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达到平衡 3易化扩散:方向转易化扩散只能按顺浓度运、因而不需消耗能量、但要有载体。 4,主动转运: ①需有载体参加; ②化学毒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③该系统需消耗能量,因此代谢抑制剂可阻止此转运过程; ④载体对转运的化学毒物有特异选择性; ⑤转运量有一定极限,当化学毒物达一定浓度时,载体可达饱和状态; ⑥由同一载体转运的两种化学毒物间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3.机体吸收外源化学物有哪些途径?各自特点? (1)途经:一、经胃肠道吸收;二、经呼吸道吸收;三、经皮肤吸收;四、经其它途径吸收。

外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非常给力版

考试题库及答案(外科第二部分) 以下每一考题以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 1.等渗性脱水病人,如大量输人生理盐水治疗可导致 A.低氯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高氯血症 2.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 A.泌尿系统调节固定酸 B.血液缓冲系统 C.呼吸系统排出挥发酸 D.以上三者共同作用 E.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抗利尿激素的共同作用 3.下列哪一个选项为低钾区别于高钾的心电图表现 A.QT间期延长 B.U波 C.QT间期延长 D.QRS增宽 E.以上均不是 4.关于补钾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补钾的浓度宜低于0.3% B. 补钾的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0mmol/h C.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200mmol D.每小时尿量超过40ml后,再从静脉输给氯化钾溶液 E.以上各项均对 5.下列哪一项为自体输血的适应证 A.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 B.合并阻塞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贫血者 C.脓毒血症或茵血症者 D.异位妊娠破裂 E.凝血因子缺乏者 6.造成休克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呼吸困难综合征 B.急性心肌梗塞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脑疝 E.急性肝功能衰竭 7.在休克监测中,哪项观察结果表示预后极差甚至死亡率可达100%A.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 B.肺动脉楔压超过4.OKPa C.乳酸盐浓度超过8mmol/L D.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33KPa E.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 10/L 8.如未发生休克,休克指数应是 A.0.1 B.0.5 C.1.0 D.1.5 E.2.0 9.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如发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首选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氯化钙 D.利多卡因 E.碳酸氢钠 10.下列哪一个手术属于择期手术 A.脾破裂 B.乳癌根治术 C.嵌顿疝 D.绞窄疝 E.胃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 11.下列各项感染中,哪一种属于特异性感染 A.大叶性肺炎 B. 肝脓肿 C.唇痈 D.新生儿皮下坏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