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1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当没光时还是有吗?请详细说明,我想知道本质的,以及他为什么吸颜色和反颜色?

悬赏分:5-解决时间:2006-6-809:22

谢谢帮助!提问者:yanhuiok-一级

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抽像.我说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物体有颜色这是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而物体的颜色又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两种.我们肉眼平时看到的都是受光的影响下所看到的环境色.但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它的固有色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感觉到而已.

0回答者:anglelawang-四级2006-6-102:58

2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在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颜色,黄色的土壤,绿色的树林,红色的血液,蓝色的海洋……不同颜色的各种物质,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难想象,没有颜色,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呆滞死板;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多么枯燥无味!颜色,不仅装饰了地球、宇宙;颜色,同时也给予我们人类无限生机,无穷快乐!颜色不仅装饰着整个世界,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人类—开始,就已注意对颜色的应用。例如,我国古代的漆画、瓷器等.就是我们祖先巧妙运用色彩的很好例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借助颜色以区分各种物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们饮食也不再只局限于温饱,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等等这些,颜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中,还常根据物质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学家常借助于颜色进行组织研究;药物学家则利用颜色鉴别药物,一种被称为高温涂料的构料可以通过受热后发生颜色变化来指示物质表面的温度,彩

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摄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颜色的广阔舞台。颜色与人关系这么密切,可是,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颜色的物质,如果有谁问: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物质的颜色与某结构有何关系?这些却都不容易解释。颜色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质还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颜色是由人的视觉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况下,物质的颜色才能为肉眼所见,如果在没有光线的密闭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里,物体的颜色是看不见的。所以,颜色与光是密不可分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不会陌生,但认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是一种可以引起视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视觉称为光(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即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日常见的白光就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大,范围620760nm,紫光最短,范围400430nm。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波长越大,能量越小。另外,将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

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果让它通过一个滤色片,除去蓝绿光,眼睛观察到的将是红光。这种从白光中除去部分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过程即为减色混合o物质之所以呈现出某种颜色,一般是由于物质有选择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种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与之互补的那种光的颜色。例如硫酸铜因吸收白光中的黄光而呈现蓝色,高锰酸钾因吸收白光中的绿光而呈现紫色。如果白光照到物体上无任何色光被吸收,我们看其为白色,反之,如果入射光全被吸收,则物质为黑色。物质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反射程度不同。那物质为什么又能选择性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呢?这主要就与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离子的内部结构有关系。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有许多能量不同但有个确定值的状态,电子可以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在跳跃的过程中同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或者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一能量可以以光的形式提供(吸收)或辐射出来(放出)。不仅原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也有这种类似的确定的能量状态,分子中电子可在不同状态间跃迁,引起对光的吸收或辐射。物质吸收光后主要就是发生这种跃迁。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的能量状态不同,因而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吸收便不同,这种差异,便直接决定着物质的颜色。简单地说,物质之所以能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物质在光源(太阳光或其他灯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电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从低能量跃迁到高能量状态,或者由某一高能量状态跃迂回低能量状态,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显示其特有的颜色。???为什么光要选择性吸收子主要是一个能量匹配的问题,因为物质分子或原子中电子能量状态的能量是个确定值,因此在两个不同状态发生跃迁,需要的能量值就是两个状态能量值的差值(设E1,E2分别代表不同状态能量),另一方面,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Ehc/r,E为光能量,C为光速,r为光波长,h为常数),要发生跃迁,就必符合E=IE1一E21=hc/r条件,由于特定物质E1、E2值固定,因此r也只能是某个值。

当然由于能量状态复杂性,事实上选择性吸收或放出的光波长并不只是单个数值,而有一个狭窄的范围。事实上,颜色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主要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如物质聚集状态、温度等都有关系,这些都有待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探讨。

4回答者:我到底知道什么-三级2008-7-2521:37

色母基础知识

色母 色母(Color Master Batch的全称叫色母粒,也叫色种,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 剂,亦称颜料制备物(Pigment Preparation,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Pigment Concentration,所以它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专用色母的载体与制品的塑料品种相同,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加热熔融后颜料颗粒能很好地分散于制品塑料中。 中文名色母外文名Color Master Batch 全称色母粒别名色种 优点良好的分散性、使用方便等制备树脂和大量颜料配制成 1基本成分 1. 颜料或染料 颜料又分为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 常用的有机颜料有:酞菁红、酞菁蓝、酞菁绿、耐晒大红、大分子红、大分子黄、永固黄、永固紫、偶氮红等常用的无机颜料有:镉红、镉黄、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 2. 载体 是色母粒的基体。专用色母一般选择与制品树脂相同的树脂作为载体,两者的相容性最好,但同时也要考虑载体的流动性。 3. 分散剂 促使颜料均匀分散并不再凝聚,分散剂的熔点应比树脂低,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颜料有较好

的亲和力。最常用的分散剂为:聚乙烯低分子蜡、硬脂酸盐 4. 添加剂如阻燃、增亮、抗菌、抗静电、抗氧化等品种,除非客户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色母中并不含有上述添加剂。 2通用专用 专用色母:是根据用户指定的用于制品的塑料品种,选用相同的塑料作为载体所制造的色母。如PP色母、ABS色母分别选用PP、ABS作为载体。 通用色母:也用某种树脂(往往是低熔点的PE )作为载体,但它可以适用于除其载体树脂之外的其它树脂的着色。 通用色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方便,但缺点较多,建议大家选用专用色母。为什么许多公司不生产通用色母?国际上绝大多数正规的色母粒公司一般不生产通用色母。 通用色母存在着很多缺点。事实上,通用色母的'通用'范围很狭小,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也较差,具体表现在: 1. 着色效果的预见性差 色母是用来着色的,通用色母的颜料在不同的塑料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着色效果的预见性较差。 2. 影响塑料制品的其它性能 尤其是影响强度,产品容易变形、扭曲,对工程塑料更为明显。 3. 成本较高 通用色母为了能够'通用',往往选用较高耐热等级的颜料,造成浪费。色母除着色外,能否同时具有阻燃、增亮、抗静电、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功能? 色母可以同时具有其中的某几种功能,如果工厂提出这方面要求的话。 有时候,虽然客户并未提出要求,色母公司也会视产品的需要建议用户添加一些助剂,比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1)

1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当没光时还是有吗?请详细说明,我想知道本质的,以及他为什么吸颜色和反颜色?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6-6-8 09:22 谢谢帮助!提问者:yanhuiok - 一级 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抽像.我说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物体有颜色这是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而物体的颜色又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两种.我们肉眼平时看到的都是受光的影响下所看到的环境色.但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它的固有色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感觉到而已. 0回答者:anglelawang - 四级2006-6-1 02:58 2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在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颜色,黄色的土壤,绿色的树林,红色的血液,蓝色的海洋……不同颜色的各种物质,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难想象,没有颜色,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呆滞死板;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多么枯燥无味!颜色,不仅装饰了地球、宇宙;颜色,同时也给予我们人类无限生机,无穷快乐!颜色不仅装饰着整个世界,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人类—开始,就已注意对颜色的应用。例如,我国古代的漆画、瓷器等.就是我们祖先巧妙运用色彩的很好例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借助颜色以区分各种物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们饮食也不再只局限于温饱,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等等这些,颜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中,还常根据物质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学家常借助于颜色进行组织研究;药物学家则利用颜色鉴别药物,一种被称为高温涂料的构料可以通过受热后发生颜色变化来指示物质表面的温度,彩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摄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颜色的广阔舞台。颜色与人关系这么密切,可是,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颜色的物质,如果有谁问: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物质的颜色与某结构有何关系?这些却都不容易解释。颜色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质还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颜色是由人的视觉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况下,物质的颜色才能为肉眼所见,如果在没有光线的密闭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里,物体的颜色是看不见的。所以,颜色与光是密不可分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不会陌生,但认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是一种可以引起视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视觉称为光(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即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日常见的白光就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大,范围620 760nm,紫光最短,范围400 430nm。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波长越大,能量越小。另外,将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

物体颜色的形成

?光的反射与折射(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 )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 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 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反射光与入射符合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与法线的平面内,折射光与入射光在 法线两侧,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许多学者认为古希腊哲人希隆就已经发现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的规律。但直到 1657年,法国数学家费马 (P.Fermat , 1601 — 1665)用光程最短原理才使其得到科学的证明。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广泛,大至天文望远镜、潜 望镜,小至水中倒影等,都由它而来。 公元2世纪的希腊学者托勒密及 17世纪初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都曾做过关于光折射的实验,不过最终通过实 验得到折射定律的是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斯涅尔( W.Snell , 1591 — 1626)。1621年,他发现在不同的介质里, 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 1637年,法国哲学家、科学学家笛卡尔在《屈光学》一书中最终将 折射定律表述为今天的形式。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都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它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也为光学技术的 发展和光学 产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火光 当紫外光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 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 而当光源停 止照射时,这种光线随之消失。这种在激发光诱导下产生的光称为荧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称为荧光物质。 ^rcitod Yit>rat)onaLl states (excited rotational states not shown) A = pholonabsorplion F = fluorescence (emission) P = phosphorescence S = singlet state T = triplet state ic = internal conversion ISC = intersyst^m crossing electronic ground state 荧光的亚布隆斯基图 分子的吸收光谱和产生荧光的机制: 当物质分子吸收某些特征频率的光子以后, 可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或第二电子 激发态中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和各个不同转动能级,如图 1中的a 和b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无辐射弛豫(例如, 与其它分子碰撞过程中消耗能量,或者,对分子组织而言,诱发光化反应而消耗能量等)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如图1中c 。然后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弛豫的形式跃迁到基态中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发 出分子荧光。然后再无辐射弛豫至基态中最低振动能级。s 231 IC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与状态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Cu2O、Fe2O3 、HgO、红磷 3、淡黄色固体:S、Na2O2、AgBr 4.紫黑色固体:KMnO4、I2 5、黄色固体:AgI 、Ag3PO4 6、绿色固体: Cu2(OH)2CO3 7、蓝色晶体:CuSO4·5H2O 8 、蓝色沉淀Cu(OH)2 9、红褐色沉淀:Fe(OH)3 10、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 、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 (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Mg(OH)2 等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3) 红棕色气体:Br2(气体)NO2 (4)黄绿色气体:Cl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 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 1. 单质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 紫红Au 黄S 黄 B 黄或黑F2 淡黄绿C(石墨)黑 Cl2 黄Br2 红棕C(金刚石)无 Si 灰黑I2 紫黑P 白、黄、红棕 2.氧化物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NO2 棕红ClO2 黄Na2O2 浅黄 K2O 黄Pb3O4 红MnO 绿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O 黑MnO2 黑Ag2O 棕黑 FeO 黑ZnO 白Fe3O4 黑 Hg2O 黑Fe2O3 红棕HgO 红或黄 Cu2O 红 3.氧化物的水化物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Fe(OH)3 红褐HNO2溶液亮蓝CU(OH)2 蓝 4.盐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FeS2 黄ZnS 白Ag2S 黑

色母基础知识完整版

色母基础知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色母 色母(ColorMasterBatch)的全称叫,也叫色种,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亦称颜料制备物(PigmentPreparation),主要用在塑料上。色母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PigmentConcentration),所以它的高于颜料本身。专用色母的载体与制品的塑料品种相同, 1.颜料或染料 颜料又分为与 常用的有机颜料有:酞菁红、、、耐晒大红、大分子红、大分子黄、永固黄、、偶氮红等常用的无机颜料有:镉红、镉黄、、炭黑、、等 2.载体 是色母粒的基体。专用色母一般选择与制品树脂相同的树脂作为载体,两者的相容性最好,但同时也要考虑载体的流动性。 3. 促使颜料均匀分散并不再凝聚,分散剂的熔点应比树脂低,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颜料有较好的亲和力。最常用的分散剂为:聚乙烯低分子蜡、盐。 4.添加剂 如阻燃、增亮、抗菌、抗静电、抗氧化等品种,除非客户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色母中并不含有上述添加剂。 2通用专用 专用色母:是根据用户指定的用于制品的塑料品种,选用相同的塑料作为载体所制造的色母。如PP色母、ABS色母分别选用PP、ABS作为载体。 通用色母:也用某种树脂(往往是低熔点的PE)作为载体,但它可以适用于除其载体树脂之外的其它树脂的着色。 通用色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方便,但缺点较多,建议大家选用专用色母。 为什么许多公司不生产通用色母? 国际上绝大多数正规的色母粒公司一般不生产通用色母。 通用色母存在着很多缺点。事实上,通用色母的'通用'范围很狭小,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也较差,具体表现在: 1.着色效果的预见性差 色母是用来着色的,通用色母的颜料在不同的塑料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着色效果的预见性较差。 2.影响塑料制品的其它性能 尤其是影响强度,产品容易变形、扭曲,对工程塑料更为明显。 3.成本较高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精心整理 1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当没光时还是有吗?请详细说明,我想知道本质的,以及他为什么吸颜色和反颜色? 悬赏分:5-解决时间:2006-6-809:22 谢谢帮助!提问者:yanhuiok-一级 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抽像.我说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物体有颜色这是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而物体的颜色又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两种.我们肉眼平时看到的都是受光的影响下所看到的环境色.但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它的固有色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感觉到而已. 0回答者:anglelawang-四级2006-6-102:58 2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颜色,产生的?所以,400~,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果让它通过一个滤色片,除去蓝绿光,眼睛观察到的将是红光。这种从白光中除去部分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过程即为减色混合o 物质之所以呈现出某种颜色,一般是由于物质有选择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种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与之互补的那种光的颜色。例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状态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资料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状态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 (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 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 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色母和色粉

色母粉和色母粒的区别? 色母是色粉和树脂做出的粒状物,还包括一些加工助剂和填料,比较好用,不用配色,干净,成本高点但是效率高。 而色母粉应该就是色粉,就是配好的颜料和一些助剂混在一起的粉状物,价格低点,但有粉尘,颜色波动较大,没有色母稳定。 什么是色母? 色母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 使用色母具有以下优点: 1. 使颜料在制品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色母生产过程中须对颜料进行细化处理,以提高颜料的分散性和着色力。专用色母的载体与制品的塑料品种相同,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加热熔融后颜料颗粒能很好地分散于制品塑料中。 2. 有利于保持颜料的化学稳定性 直接使用颜料的话,由于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颜料直接接触空气,颜料会发生吸水、氧化等现象,而做成色母后,由于树脂载体将颜料和空气、水分隔离,可以使颜料的品质长期不变。 3. 保证制品颜色的稳定 色母颗粒与树脂颗粒相近,在计量上更方便准确,混合时不会粘附于容器上,与树脂的混合也较均匀,因此可以保证添加量的稳定,从而保证制品颜色的稳定。 4. 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颜料一般是粉状,添加和混合时容易飞扬,被人体吸入后将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5. 保持环境的洁净 6. 使用方便 色母的基本成分有哪些? 色母的基本成分为: 1. 颜料或染料 颜料又分为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 常用的有机颜料有:酞菁红、酞菁蓝、酞菁绿、耐晒大红、大分子红、大分子黄、永固黄、永固紫、偶氮红等。常用的无机颜料有:镉红、镉黄、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 2. 载体 是色母粒的基体。专用色母一般选择与制品树脂相同的树脂作为载体,两者的相容性最好,但同时也要考虑载体的流动性。 3. 分散剂 促使颜料均匀分散并不再凝聚,分散剂的熔点应比树脂低,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颜料有较好的亲和力。最常用的分散剂为:聚乙烯低分子蜡、硬脂酸盐。 4. 添加剂 如阻燃、增亮、抗菌、抗静电、抗氧化等品种,除非客户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色母中并不含有上述添加剂。 色母分哪些品种和等级? 色母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按载体分类:如PE色母、PP色母、ABS色母、PVC色母、EVA色母等 按用途分类:如注射色母、吹塑色母、纺丝色母等。各品种又可分为不同的等级,如: 1.高级注射色母 用于化妆品包装盒、玩具、电器外壳及其它高级制品。 2.普通注射色母 用于一般日用塑料制品、工业容器等。 3.高级吹膜色母 用于超薄制品的吹塑着色。 4.普通吹膜色母 用于一般包装袋、编织袋的吹塑着色。 5.纺丝色母 用于纺织纤维纺丝着色,色母颜料颗粒细,浓度高,着色力强,耐热、耐光性好。

颜色配色表

【调色】颜色配色表适合重彩搭配用

三基色是指红,绿,蓝三色,各自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 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但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 色彩三原色。 配图中右图是光的三原色,左图是颜料的三原色。 原色的加减性质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 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

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应用与实践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红、黄、蓝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 美术教科书讲的是绘画颜料的使用,色彩调色是红、黄、蓝为三原色。 美术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橙绿紫 美术色彩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红黄蓝 美术色彩三原色组成的六色体系红黄蓝橙绿紫给人以实际色彩感受,符合客观实际,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太吹毛求疵,不符合实际使用,如品 红,先辈都没有给她以一个字的名字命名。 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少量黄可以调出大红(红=M100+Y100),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少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蓝=C100+M100),而蓝加白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用青加黄调出的绿(绿=Y100+C100),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紫=C20+M80),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 鲜艳。 一般电视光色等光色是红、绿、蓝,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说的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都是黄、品红、青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机的印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层乳剂层分别为:底层为黄色、中层为品红,上层为青色。各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也都是以黄、品红、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图片的。按照定义,原色应该能调制出绝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 他色都调不出原色。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原色的定义出发,还是以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都足以说明,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红、绿、蓝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六色组合。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不符合实 际使用。 美术教材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已经符合客观实际。只是要注上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光谱所谓光,就其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磁波,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人的视觉器官——眼所接受,并作出反应,通常被称为可见光。因此,色彩应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可见光刺激眼睛后可引起视觉反应,使人感觉到色彩和知觉空间环境。可见光很普通,凡视觉正常的人都可感觉到它。可见光又神秘莫测和千变万化,因为除了看见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加以接触、稳定和认识。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曾观察、研究和思考它,但几乎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尽管牛顿把光作了分解, 然而有人把这说成是“破碎了的光”。 1、种类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元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物理八年级物体的颜色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物理八年级物体的颜色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含详细解析)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3.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选择题

4.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______ 现象.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______ 和蓝光,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6.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______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参考答案 1. 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2. 解: 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Cu2O、Fe2O 3、HgO、红 磷 3、淡黄色固体:S、 Na2O2、 AgBr 4.紫黑色固体:KMnO4、 5、黄色固体: AgI 、Ag3PO4 6、绿色固体: Cu2(OH)2CO 3 7、蓝色晶体:CuSO4·5H2O GAGGAGAGGAFFFFAFAF

8 、蓝色沉淀 Cu(OH)2 9、红褐色沉淀: Fe(OH)3 10、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 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BaSO4 、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CaCO3 (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 Mg(OH)2 等 GAGGAGAGGAFFFFAFAF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 (剧毒) (3) 红棕色气体: Br2(气体) NO2 (4)黄绿色气体:Cl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 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 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GAGGAGAGGAFFFFAFAF

100608 色母粒基本知识

色母料的基础知识Post By:2009-9-7 10:48:47 色母粒是上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首先研制出的,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70年代末,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开始进行研制和试生产;80年代中期,北京燕山石化和广东新会陆续从Ciba-Geigy、Hoechst等公司引进湿法和干法工艺的技术和设备,我国色母粒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色母粒技术工艺要求很严格,一般采用的色母粒技术是湿法工艺。色母粒料经水相研磨、转相、水洗、干燥、造粒而成,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另外颜料在研磨处理的同时,还应进行一系列色母粒技术检测,如测定砂磨浆液的细度、测定砂磨浆液的扩散性能、测定砂磨浆液的固体含量以及测定色浆细度等项目。 一、什么是色母?为什么要使用色母? 色母又名色种,是一种把超常量的颜料或染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 使用色母的几点好处: 1. 有利于保持颜料的化学稳定性和颜色的稳定性; 2. 使颜料在塑料中有更好的分散性; 3. 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4. 工序简单,转色容易; 5. 环境干净、不沾污器皿; 6. 节省时间和原材料。 由于颜料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空气,于是会发生吸潮、氧化、结团等现象,直接使用会在塑胶产品表面出现色点,色相发暗、颜色容易褪变,并且在混合时造成尘土飞扬,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而色母粒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机械加工,对颜料进行了细化处理,把颜料和树脂载体、分散剂充份混炼,使颜料与空气、水分隔离,从而增强了颜料的耐候性、提高了颜料的分散性和着色力,色相光亮。由于色母粒与树脂颗粒形状相近,所以在计量上更方便准确,混合时不会粘附于容器上,因此节省了清洁容器和机器的时间以及清机所用的原材料。 二、色母的基本成分 1. 颜料或染料 颜料又分为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 常用的有机颜料有:酞菁红、酞菁蓝、酞菁绿、耐晒大红、大分子红、大分子黄、永固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电磁波由于波氏的不同诃分为通讯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R线和宇宙线等。其中波K 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町见光透过三棱镜町以呈现出红.橙、黄、绿、权盎、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红色光波鼓匕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在真空中: M0E-7M 红光:7700- 6400 橙黄光:6400-5800 绿光:5800- 4950 蓝龊光:4950?4400 紫光:4400-4000 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町见光。町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檢?黄、绿、青、蓝.紫七种濒色组成的光谱。红色光波最匕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 上网搜索图片:连续光谱。 红640—780NM.橙640—610,黄610—530.绿505—525.蓝505—470.紫470—380。 红640—780NM 橙640—610NM 黄610—530NM 绿505—525NM 蓝505—470NM 紫470—380NM 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町见光。町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Wx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其中红光波长僉tC紫光波长城短?其它备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干其间。波长氏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 可见光波长(4*10-7m—7*10-7ni) 光色 波长X (nm) 代表波长 红(Red) 7S0-630 700 橙 630-600 620 黄(Yellow) 600?570 5S0 绿(Green) 570-500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和状态(打印版)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 、CuS 、CuO 、MnO 2、Fe 3O 4 2、红色固体:Cu 、Cu 2O 、Fe 2O 3 、HgO 、红磷 3、淡黄色固体 :S 、 Na 2O 2、 AgBr 4、黑色固体:KMnO 5、黄色固体: AgI 、Ag 3PO 4 6、绿色固体: Cu 2(OH)2CO 3 7、蓝色晶体:CuSO 4·5H 2O 8 、蓝色沉淀 Cu(OH)2 9、红褐色沉淀: Fe(OH)3 10、白色固体:MgO 、P 2O 5、CaO 、 NaOH 、Ca(OH)2、KClO 3、KCl 、Na 2CO 3、NaCl 、无水CuSO 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 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 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 4 、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CaCO 3 (溶于酸)、BaCO 3(溶于酸)、Al(OH)3、 Mg(OH)2 等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HCl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N 2、CO 2、CH 4、CO (剧毒) (3) 红棕色气体: Br 2(气体) NO 2 (4)黄绿色气体:Cl 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 2S 15、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 2 H 2S 液体:CH 3OH 固体:NaNO 2 CuSO 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二)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 1、 单质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Cu 紫红 Au 黄 S 黄 B 黄或黑 F 2 淡黄绿 C (石墨) 黑 Cl 2 黄 Br 2 红棕 C (金刚石) 无 Si 灰黑 I 2 紫黑 P 白、黄、红棕 2、氧化物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化学式 颜色 NO 2 棕红 ClO 2 黄 Na 2O 2 浅黄 K 2O 黄 Pb 3O 4 红 MnO 绿

色母的分类及应用

色母的分类及应用 色母又名色种,色母(ColorMasterBatch)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专用着色剂,亦称颜料制备物(PigmentPreparation)。它由颜料或染料、载体和添加剂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是把超常量的颜料或染料均匀地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得到的聚集体,可称颜料浓缩物(PigmentConcentration),所以他的着色力高于颜料本身。简单一点说色母是一种把超常量的颜料或染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 一、色母的基本成分 1、颜料或染料:分为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常用的有机颜料有:酞菁红、酞菁蓝、酞菁绿、耐晒大红、大分子红、大分子黄、永固黄、永固紫、偶氮红等。常用的无机颜料有:镉红、镉黄、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 2、载体:载体是色母粒的基体。专用色母一般选择与制品树脂相同的树脂作为载体,两者的相容性最好,但同时也要考虑载体的流动性。 3、分散剂:促使颜料均匀分散并不再凝聚,分散剂的熔点应比树脂低,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颜料有较好的亲和力。最常用的分散剂为聚乙烯低分子蜡、硬脂酸盐。 4、添加剂:如阻燃、增亮、抗菌、抗静电、抗氧化等品种,除非客户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色母中并不含有上述添加剂。 二、色母的分类方法 按载体分类:如PE色母、PP色母、ABS色母、PVC色母、EVA色母等。 按用途分类:如注射色母、吹塑色母、纺丝色母等。 各品种又可分为不同的等级,如: 1、高级注射色母:用于化妆品包装盒、玩具、电器外壳及其它高级制品。 2、普通注射色母:用于一般日用塑料制品、工业容器等。 3、高级吹膜色母:用于超薄制品的吹塑着色。 4、普通吹膜色母:用于一般包装袋、编织袋的吹塑着色。 5、纺丝色母:用于纺织纤维纺丝着色,色母颜料颗粒细,浓度高,着色力强,耐热、耐光性好。 6、低级色母:用于制造对颜色品质要求不高的低级产品,如垃圾桶、低级容器等。 7、专用色母:是根据用户指定的用于制品的塑料品种,选用相同的塑料作为载体所制造的色母。如PP色母、ABS色母分别选用PP、ABS作为载体。专用色母的耐热等级一般是与用于制品的塑料相适应的,在正常温度下,可以放心使用。唯在下述情况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色,一是温度超出了正常范围,一是停机时间过长。 8、通用色母:也用某种树脂(往往是低熔点的PE)作为载体,但它可以适用于除其载体树脂之外的其它树脂的着色。 三、使用色母的优点 使用色母,使得着色和制品加工一次完成,避免造粒着色对塑料的加热过程,对保护塑料制品的品质有好处。使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最简化,同时可节省大量电能。此外,使用色母还有以下优点: 1、使颜料在制品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色母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

色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D、静物 2、下列波长中(D)为可见光波长。 A、ǖ=3.7*100nm B、ǖ=8.5*100nm C、ǖ=5.2*1000nm D、ǖ=4.9*100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A)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灯 D、日光 5、当光源的(B)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B) A、光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的哪一个。(C)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C)光成分少,(C)光成分多。 A、红,绿 B、蓝,绿 C、蓝、红 D、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B)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D)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B)的颜色。 A、明度 B、色相 C、饱和度D明度与饱和度 12、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D)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D光的反射率 13、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D) A、RGB B、CMYK C、Lab D、HSB 14、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D)。 A、视觉的变化 B、明度的变化 C、饱和度的变化 D、色相的变化 1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颜色,通过网点覆盖率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在(C)上的变化。 A、色相、明度 B、色相、饱和度 C、明度、饱和度D色相、明度、饱和度 16印刷过程中(B)不会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 A、不适当地加入辅助剂冲淡墨色B选用不同性质油墨C油墨乳化量过大 17、在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中,最亮最纯的颜色是(B) A、红 B、绿 C、蓝 18原色是可混合生产所有其他色的三基色。其中加色混合色为:(C)。 A、红、黄、蓝 B、黄、品红、蓝 C、红、绿、蓝 D、黄、品红、青 19、补色是加色混合后成(B)的两个互补色光。 A黑色或灰色B、白色或灰色C、黑色D、白色 20、消色是指(C)。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 2O 5 、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 2、氯酸钾KClO 3 、氯化钾KCl、碳酸钠Na 2 CO 3 、氯化钠NaCl 无水硫酸铜CuSO 4、氯化银AgCl 硫酸钡BaSO 4 氢氧化镁Mg(OH) 2 碳酸钙CaCO 3 等 2、银白色固体:铁Fe、镁Mg、铝Al、银Ag(汞Hg为银白色液态) 3、黑色固体:石墨C、炭粉C、铁粉、氧化铜 CuO、二氧化锰MnO 2、四氧化三铁Fe 3 O 4、 。 4、高锰酸钾KMnO 4为暗紫色 5、红色固体:铜Cu、氧化铁Fe 2 O 3 、氧化汞HgO、红磷P 6、硫S:淡黄色 7、碱式碳酸铜 Cu 2(OH) 2 CO 3 为绿色 8、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黄 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和状态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氨气NH 3、二氧化硫SO 2 、氯化氢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O 2、氢气H 2 、氮气N 2 、二氧化碳CO 2 、甲烷CH 4 、一氧化碳CO 2、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3、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三、常见物质的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气体:CO SO 2 NO 2 等 2、有毒的液体:甲醛、水银等 3、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 2 等 4、有毒的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等 四、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CaSO4Ag2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 2Fe(OH)3 Cu(OH)2CaCO 3 BaCO 3 Ag 2 CO 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 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 (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英国的汤姆生 ...;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