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本质

色彩的本质

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同时诉诸儿童和成人;即使是婴儿,最容易接受的也是色彩明亮的东西。那些总是被他或她所称的"现代"艺术弄得迷惑不解的凡夫俗子,通常也能从中发现色彩的活力与魅力。这个人可能对变形的形状不可理解,但对色彩的运用少有异议,如果作品的色彩确实非常和谐的话。事实上,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总是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一种直接的感情反应。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满足了我们的审美需求。我们喜欢某种色彩配合,而拒绝另一种配合。在再现艺术中,色彩真实再现对象,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色彩研究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我们将考察色彩关系的这些基本特征,看看它们怎样帮助艺术作品的题材创造形式和意义。

光:色彩之源

色彩始于光,也源于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光线微弱的话,色彩也就微弱;光线明亮的地方,色彩就可能特别强烈。当光线微弱的时候,如黄昏和黎明,不容易辨别不同的色彩。在明亮的光线和阳光下,如在热带气候下,色彩看来就比原色更加强烈。

来自太阳的每一道光线是由以不同速度振动的波组成的。在我们心智中产生的色彩感觉是我们的视觉对不同波长作出反应的方式。让一束光线透过一块棱柱形的玻璃,然后让它反射在一张白纸上,通过这种现象可以证实上述原理。当光束以不同的角度(根据它们的波长)穿过棱柱时,光束就会折射,然后以不同的色彩反射在白纸上。我们的视觉在称为光谱的窄带上识别这些作为单个色条的颜色。在这个光谱上很容易识别的主要颜色是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科学家用"靛青"一词取代艺术家所称的蓝-紫)。但是,这些颜色逐渐调和在一超时,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之间的中间色。

附加色光谱的颜色是纯的,它们代表了最强烈(明亮)的可能性。我们能够选择光谱上的所有这些颜色,再用在上一段讲述的相反的过程来调和

它们,我们就能再得到白色的光。当艺术家或物理学家用彩色的光线工作时,他们就是在使用"附加色"。当红、蓝和绿色(原附加色)的光束相重叠时,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当红色与蓝色光相重叠时,会产生洋红色;当红色与绿色光相重叠时,就产生黄色;绿色与蓝色光重叠,就产生青(蓝绿)色。当红、蓝、绿三色光相重叠时,产生的是白光这证明了白色光是由所有颜色的波长共同创造的。

电视生产运用了这种附加色的调和过程。现代色彩监视器是由微小的红、蓝和绿三种荧光色构成的。通过525条水平线来显示,它们单独地或在不同的组合中闪亮,从而产生可能有各种颜色的感觉。每一个形象是由交替线条的两次扫描构成的此时线条是偶数组合。平均每秒钟扫描60次。在一定距离之外不可能区分荧光闪烁的线条和色带,眼晴会把它们调和在一起,产生各种颜色的鲜明形象。一个艺术家熟悉附加色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被用于电视生产、电脑图像、霓虹灯标志、幻灯和多媒体展示、激光效果和舞台布景。在每种情况下,艺术家和工程师都是通过灯光来工作,通过红、蓝、绿三原色光的调和来创造色彩。负色既然所有的颜色都呈现于一根光带上,那么我们怎么能分辨从自然对象上反射出来的单个的颜色呢,任问有额色的物体都有称之为色彩或颜色的物理属性,能够吸收一部分光波,反射另一部分光波,一片绿色的树叶向眼睛呈现出绿色,足因为树叶反射出光束中的绿色光波,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颜色.一个艺术家的颜料具有这种属性,当颜料被运用于一个对象的表面时,就会使它具有同样的性质,艺术家也可以通过染料、着色剂、化学溶剂和汽油(好比运用于雕塑)来选择一个物体的表面颜色。

不管表面的颜色怎样运用或选择,当表面吸收了所有的光波,除了经验过的那些色彩,色彩的感觉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是用已知为"负色"的反射光来工作的,而不是用实际的光波或附加色。例如,当看着一张纯白色的纸时,所有的色光波都被反射回观者的眼中--没有任何色光被减去或被纸面吸收。当红色覆盖着表面时,就只有红色的光波反射到观众眼中所有其他的色光被减去或被颜色吸收。其结果是体验到了红色。被表面吸收的所有能量(没有被反射出来的光波)等于绿色--反射出色彩的对比或互补。如果一块绿色破碎于纸上,对比是真实存在的。绿色,两种剩余的原色--蓝色和黄色--的混合,只反射出绿色的光波,而吸收或减去其他的颜色,即红色。

当所有的原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颜色能够吸收和减去所有白色光波中的颜色。这种颜色将不反射任何色光而呈现为黑色没有任何光波。(这是混合的附加色的对立面,所有原色光的混合产生白色)。但是,因为艺术家用颜料的杂质和不完整,任何表面都不可能绝对地吸收所有的光波,除了那些正被反射的光波。此外,颜色反射的不只是一种主导颜色或某种程度的白色。由于这些原因,对比色的混合--包括所有的原色--都不会产生纯黑色,而是一种灰黑色。

不论是纯色还是调和色,创造出来的颜色总是与减色相关联,一个形象反射的只是所见的颜色波长,而吸收了所有其他的波长。我们在本章的下面部分讨论颜色的时候,主要涉及可视的反射色光的颜色,而不是混合色光或附加色的感觉。

混合颜色

如前所说,光谱包括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色,以及在其最纯度上的上百个微妙的色彩变化。这个色彩范围也适用于颜色。儿童或初学者在使用颜色时,很可能只使用几种简单的或单纯的颜色。他们意识不到简单的颜色也是有变化的。很多颜色是通过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和出来的。

但是,有三种颜色是不能通过调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红、黄、蓝色,即所谓三原色。当将两种原色相调和时,份量相等或不相等,它们就可能创造出几乎所有的颜色。任意两种原色相调和产生一种二次色(亦称复色):橙色出自红色与黄色;绿色出自黄色和蓝色。而且,某种中间色是由一种原色与相邻的二次色相调和创造出来的。中间色的数量是无限的,原色或二次色在比例上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换句话说,黄色与绿色相调和产生出的不只是一种黄-绿色。如果使用更多的黄色,其结果与用较多的绿色的黄-绿色大不相同。艺术家偶而也不正确地把中间色作为三次色。三次色是出自两种二次色的调和不是一种原色与二次色调和。稍后将更深人地讨论。如果我们研究混合色从黄到黄-绿到绿的进阶,就会发现一个呈现为色轮的自然次序。我们区别微妙变化的能力使我们在每个位置上看到一种新颜色。

三色系统三原色在色轮上的空间分布是均等的,黄色一般在顶上,因为它最接近白色。这些颜色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即所谓原三色。三种二次色被置于调和出它们的两种原色之间;空间均等,它们创造了由

橙、绿和紫构成的二次三色。置于每种原色和二次色之间的中间色创造了均等的空间单位,即中间三色。所有位置使颜色处于一个12色的色轮中。当我们围着色轮走动时,色彩就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导致这些颜色变化的光线波长的作用。靠在一起的颜色在色轮上显示出来,靠近的颜色是它们的色彩关系;相距较远的在色性上较对比。直接相对的颜色彼此提供了最强烈的对比,即补色。

任何颜色的互补都是以三原色系统为基础。例如,红的补色是绿色三原色剩下的另外两种颜色,份量相等的黄色和蓝色的混合。因此,颜色及其补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黄色的补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造成,即紫色。如果颜色是"混合的"二次色(即橙色),其补色可以通过创造这种颜色的原色(红与黄)发现出来,三原色中剩下的颜色(蓝色)即是它的补色。

中性色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色彩的性质。一些是黑色的、白色的或灰色的,它们看起来不同于色谱上的任何颜色。在那些东西中没有发现色彩的性质;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它们反射光的数量上。因为我们不能在黑、白和灰中辨别出任何一种颜色,它们便被称为中性色。这些中性色实际上反映了在一种光线中色彩波长变化的数量。

一种中性色,白色,可以视为所有颜色的存在,因为它是发生在一个表面反射不在同等程度上所有颜色的波长。

那么黑色一般被视为没有颜色,因为它是在一个表面上均匀吸收了所有色光,而没有反射任何色光的结果,绝对的黑色很少有,除非在很深的山洞中。因此,大多数黑色仍然包含一些被反射的色彩的痕迹,不过很轻微。

任何灰色都是一种不纯的白色,因为它只是部分反射所有色光的结果。如果反射光的数量很大,灰色就比较亮;如果数量小,灰色就较暗。中性色是由反射光的数最显示出来的,而颜色则与反射光的质量相关联。

色彩的物理属性

不论艺术家是否用颜料、染料还是墨水来工作,每一种被使用的颜色都必须根据颜色的三种物理属性来描述:色相、明暗和纯度。

色相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称红、蓝、绿,等等--用来称谓对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色相指示了一种颜色在色谱或色轮中的位置。每一种颜色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尽管它们都始终使用简单的色彩名称。例如,很多红色在性质上与纯粹的红色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以红的色相来识别它们。此外,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改变了光的波长。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变体)--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为了概念的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十二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色相。

明暗一个人的色调范围可以通过把黑色或白色增加在色相上来产生。这说明色彩有不同于色相的特性。被称为明暗的色彩特性对色彩的明和暗,或一种颜色反射的光量进行区分。在最亮与最暗之间存在着很多明暗层次。要改变一种颜色的明暗,我们必须把它与另一种更亮或更暗的颜色相调和。不会改变色相的亮色与暗色只有黑色和白色。

每种颜色都反射不同的光的数量和不同的波长。大量的光是从黄色反射出来的,而少量的光则是从紫色反射出来的。每种颜色在其最强的纯度上都有指示着它所反射光的数量的标准明暗。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知道每种颜色的标准明暗。这种标准明暗在色轮上看得最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暗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在这种比例上(及在色轮上),所有高于中间灰色的颜色都称为高调色。所有低于中间灰色的额色则足低调色,一种颜色是否高调或低调取决于艺术家,众所周知,一种低调的紫色可以通过白色来提亮。那种调整是按照中性色水平提高紫色的明暗水平,直到它与灰色的明暗水平相一致;通过检查标准的灰色,可以使紫色在明暗上与黄-橙色的明暗相等。同样,象黄色邪样的高调色也可以通过很黑的颜色来调整,直到它成为低调色。

纯度色彩的第二种特性,纯度(亦称饱和度)涉及在一种色彩中光的性质。我们使用纯度一词来区分同一色相中较明亮或较浑浊的色调;即区分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或出自灰色和中性色的颜色的强度。饱和的程度或最纯的颜色,实际上可以从透过三棱镜的光柱的色谱中看到。但是,最接近并类似光谱中的色彩的艺术家用颜色被认乃是最纯的颜色。从颜色中反射的光波的纯度产生色彩的亮度或浊度的各种变化。例如,只反射红色光波的颜色是一种纯红的颜色,但如果任何互补的绿色光波也被反射了,红色的亮度就会减弱或变灰,加果绿色和红色的光波被反射的表面均匀吸收,其色调就是中性的灰色。没有纯度的颜色就接近灰色。

有一些方法改变色彩的纯度。常见的方法是将一种颜色与其补色并置,这样会增加顿色的纯度。另一种改变纯度的方法是将颜色进行调和,这将自动地降低被调和色的纯度。增加中性色(黑色、白色或灰色)会导致颜色的变动。当白色调和到任何颜色中时,会使颜色变浅,但也会失去其亮度或纯度。同样,把黑色调和到某种颜色中,当颜色变暗时也减弱了纯度。我们不可能在不改变纯度的情况下改变深浅,尽管这两种特性不是同一回事,一种纯度的变比是通过一种相同明暗的中性灰色来调和颜色而产生出来的。调和的结果是纯度发生变比而深浅没有变化。颜色在加入灰色后会失去纯度,但在色调上不会变深或变浅。改变任何颜色的纯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补色。把色轮上完全对立的两种颜色调和在-起,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实际上就是三原色的平均调和。这将产生中性的灰色,这是因为经调和的颜色已经不纯,没有能力吸收所有的反射光波,也可以视为一种较浅的黑色形式。在比例不相等的调和中,两种互补颜色的调和将会使量多的颜色产生特殊的性质。量少的补色,不是纯粹的灰色,是量多的补色的灰色或中性色形式。当两种二次色与一种普通色调和产生三次色时,也会发生这种中性化。当一种颜色通过其中性化而产生出那些颜色时,它们都具有同样的特性和外表。三次色的位置在色轮的内圈,如褐色(橙色的中性化)、橄揽绿(绿色的中性化),等等。它们以低纯度和色相的中性化为特征。一种二次色与一种原色相调和时,其结果不会出现在色轮的外圈。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不同时改变颜色的深浅(只增加少量的补色)是难于改变一种颜色的纯度的。少量的绿色(较浅的)添加到红色(较深的)中,其结果是纯度降低和颜色变浅的红色。相反,当少量的红色(较深的)添加到绿色(较浅的)中时,绿色将减弱其纯度并变得较深。对纯度与深浅的变化发生影响的这种双重关系在黄色与紫色中较易看到。但是,这种情况是通过每一对补色而发生,不是通过红-橙色或蓝-绿色。它们是可以用于降低其他颜色的纯度而无需改变其深浅的唯一的一对补色。这是因为它们以相同的深浅程度--中间灰--为起点。

发展审美的色彩关系

当我们听音乐时,会发现长时间演奏一个单一的音符是相当沉闷的。直到演奏者把音符组合为和声与旋律,声音的和谐关系才会产生。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创造独特的效果方面有一些比另一些更好。这对于一个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颜色本

身并不重要;在绘画表面看到的每一种颜色总是处于与其他颜色的能动的相互作用之中。颜色的组合与安排表现出内容或意义。其结果是,任何安排客观的或主观的都应该由于其整体而有序的和谐体系而唤起愉快的感觉。要造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来研究在自然中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和谐的色彩关系鸟的羽毛的图案、昆虫、植物等等。必须指出的是,要创造令人愉快的色彩关系与效果,没有确定的法规,只有某些指导性的原则。

成功地运用色彩依赖于对色彩的某些基本关系的理解。一种单独的颜色自身有某种特性,创造气氛或引起一种情绪反应;但是当那块颜色与其他的颜色在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时,那种特性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如音乐家可以变换音调的组合来创造不同的和谐一样,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色彩的排列或对比创造不同的(和谐)关系。

补色与分离补色色彩的结构依赖于色相的最大对比,这些对比发生在色轮上直接相对的两种颜色并置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因为较强的对比将产生兴奋的情绪。每种颜色都有明显增强另一种颜色纯度的倾向,当两种所用颜色的份量相等时,每一种颜色都不可能被长时间地观看。可以通过缩小一种颜色的比例,或改变其中一种颜色的纯度或深浅来克服这种困难。一种具有轻度对比的微妙变化是"分离补色"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颜色与其补色两边的两种颜色的组合。这种颜色配置比直接补色系统有更多的变化,因为颜色的对比是通过一种颜色与其补色最接近的两种颜色体现出来的。甚至更大的变化和趣味也可以运用这个色彩系统中的任何颜色的全部色阶的纯度变化和色调选择来实现。

三色组合三色组合的结构基础是两种颜色之间的一种平均的较短的间隔,两种颜色之间几乎没有对比。在这儿,三种平均空间的颜色在色轮上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色组合有多种变体。只用原色组合的原三色组合造成强烈的对比。用复色(二次色),即橙、绿、紫色,组成的三色组合,其间隔与原三色组合是相等的,但对比要柔和得多。之所以产生这种柔和效果,是因为任何复三色组合的两种色相分享了一种共同的颜色:橙色和绿色都包含了黄色;橙色和紫色都包含了红色;绿色和紫色郁包含了蓝色。中间色系统可以组织为两种中间三色组合。当我们更加远离原色的纯度时,两种三色组合的对比将更柔和。

四色组合另一种色彩关系的基础是一个四方形,而不是等边三角形。被称为四色组合的系统是由四种颜色的组合构成的。它们在色轮上也处

于相等的空间间隔,其成分是一种原色、其补色和一对复色。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说,四色组合也意味着一个"长方形结构"的色彩组合,这个结构包括两对分离补色。这个和谐的色彩系统比三色组合在变化上更有潜力,因为它呈现了附加色。要避免平均使用所有颜色的诱惑,增加变化将带来更多的趣味。

相似色与单色在色轮上彼此相邻的颜色有最短的间隔,因而也是最和谐的关系。这是因为三种或四种相邻的颜色总是包含了一种共同的颜色,这种颜色成为这组色中的主导颜色。这种颜色称为相似色。单色系统只使用一种颜色,但要从那种色相中探讨从黑到白的全部深浅层次。一种颜色有上千个深浅层次,这个系统可能是最单一的,但单色研究鼓励艺术家进行理解颜色的深浅层次的试验。

暖色与冷色色彩的"温度"可以视为组织色彩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划分为"暖色"与"冷色"。红色、橙色和黄色被联想到太阳或火,因而被认为是暖的。任何包含了蓝色的颜色,如绿色、紫色或蓝-绿色(青色),被联想到空气、天空和水;它们被称为冷色。这种在色彩上的暖与冷的性质可以被其周边或邻近的颜色所改变或影响。例加,红色的暖,如其纯度一洋,可以被它相邻的一块补色,即绿色所增强。

同时对比在试图进行色彩配置时,艺术家可能会发现在调色板上调出的颜色在画布上与其他颜色并置在一起时会显得完全不同。为什么一块红紫色放在一块紫色旁边会显得有所不同?一种色调对另一种色调的效果是通过"同时对比"的原则来解释的。根据这个原则,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两种色调不同的颜色产生直接的关联,两者之间的差别就会通过对比而强化。当然,当颜色在色相上是直接对立时,这种效果是最明显的,但即使两种颜色有某种程度的关系时,其效果也是如此。例如,一种黄绿色被绿色包围时就会显得更黄,但如果被黄色包围,绿色就会被强化。对比的性质既可以是纯度和深浅,也可以是色相。如果一块看似明亮的灰蓝色被置于灰色的背景会显得更灰;而置于明亮的蓝灰色背景就显得更加中性化。补色的并置会产生最惊人的效果:在橙色的衬托下蓝色显得最为明亮,红色则把绿色衬托得最明亮。当一块暖色与冷色同时对比时,暖色会显得更暖,冷色则更冷。一块颜色总是倾向于与相邻的颜色形成补色关系。当一块由两种补色构成的中性灰色被置于一块色相明确的颜色旁边时,它倾向于与那块颜色的对比。当一个人穿了一件有颜色的衣服时,其肤色就可能与衣服的颜色形成补色关系。

在表面上的所有这些变化使我们意识到,没有哪种颜色可以单独使用其性质,最要考虑的是它与其他颜色的关系。因此,最好是所有的颜色都同时进行,而不要画完一部分颜色再画另一部分颜色。要掌握完美的色彩关系,就要鼓励学生研究和分析吸引他/她的色彩系统。这种研究应该建立在对那些色彩系统的试验与实践的基础之上。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1)

1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当没光时还是有吗?请详细说明,我想知道本质的,以及他为什么吸颜色和反颜色?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6-6-8 09:22 谢谢帮助!提问者:yanhuiok - 一级 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抽像.我说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物体有颜色这是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而物体的颜色又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两种.我们肉眼平时看到的都是受光的影响下所看到的环境色.但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它的固有色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感觉到而已. 0回答者:anglelawang - 四级2006-6-1 02:58 2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在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颜色,黄色的土壤,绿色的树林,红色的血液,蓝色的海洋……不同颜色的各种物质,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难想象,没有颜色,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呆滞死板;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多么枯燥无味!颜色,不仅装饰了地球、宇宙;颜色,同时也给予我们人类无限生机,无穷快乐!颜色不仅装饰着整个世界,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人类—开始,就已注意对颜色的应用。例如,我国古代的漆画、瓷器等.就是我们祖先巧妙运用色彩的很好例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借助颜色以区分各种物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们饮食也不再只局限于温饱,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等等这些,颜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中,还常根据物质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学家常借助于颜色进行组织研究;药物学家则利用颜色鉴别药物,一种被称为高温涂料的构料可以通过受热后发生颜色变化来指示物质表面的温度,彩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摄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颜色的广阔舞台。颜色与人关系这么密切,可是,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颜色的物质,如果有谁问: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物质的颜色与某结构有何关系?这些却都不容易解释。颜色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质还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颜色是由人的视觉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况下,物质的颜色才能为肉眼所见,如果在没有光线的密闭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里,物体的颜色是看不见的。所以,颜色与光是密不可分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不会陌生,但认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是一种可以引起视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视觉称为光(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即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日常见的白光就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大,范围620 760nm,紫光最短,范围400 430nm。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波长越大,能量越小。另外,将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

物体颜色的形成

?光的反射与折射(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 )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 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 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反射光与入射符合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与法线的平面内,折射光与入射光在 法线两侧,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许多学者认为古希腊哲人希隆就已经发现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的规律。但直到 1657年,法国数学家费马 (P.Fermat , 1601 — 1665)用光程最短原理才使其得到科学的证明。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广泛,大至天文望远镜、潜 望镜,小至水中倒影等,都由它而来。 公元2世纪的希腊学者托勒密及 17世纪初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都曾做过关于光折射的实验,不过最终通过实 验得到折射定律的是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斯涅尔( W.Snell , 1591 — 1626)。1621年,他发现在不同的介质里, 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 1637年,法国哲学家、科学学家笛卡尔在《屈光学》一书中最终将 折射定律表述为今天的形式。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都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它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也为光学技术的 发展和光学 产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火光 当紫外光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 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 而当光源停 止照射时,这种光线随之消失。这种在激发光诱导下产生的光称为荧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称为荧光物质。 ^rcitod Yit>rat)onaLl states (excited rotational states not shown) A = pholonabsorplion F = fluorescence (emission) P = phosphorescence S = singlet state T = triplet state ic = internal conversion ISC = intersyst^m crossing electronic ground state 荧光的亚布隆斯基图 分子的吸收光谱和产生荧光的机制: 当物质分子吸收某些特征频率的光子以后, 可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或第二电子 激发态中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和各个不同转动能级,如图 1中的a 和b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无辐射弛豫(例如, 与其它分子碰撞过程中消耗能量,或者,对分子组织而言,诱发光化反应而消耗能量等)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如图1中c 。然后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弛豫的形式跃迁到基态中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发 出分子荧光。然后再无辐射弛豫至基态中最低振动能级。s 231 IC

字型样式粗体字型大小14pt色彩黑色字元间距标准对齐方

中文題目—格式內文細明體字型樣式粗體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 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 中文作者姓名—格式內文細明體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演講者姓名劃底線不同單位右上 角加註1,2,3上標 中文服務機關及單位—格式內文細明體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不同單位右上角加註1,2,3上標英文題目—格式內文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粗體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 英文作者姓名—格式內文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演講者姓名劃底線不同 單位右上角加註1,2,3上標 英文服務機關及單位—格式內文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不同單位右上角加註 1,2,3上標 空二行行高固定18pt Purpose: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Materials and Methods: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Results: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Conclusion: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版面設定A4,二頁為限,邊界上、下、左、右各1.5公分。 ※病例報告內容可不分Purpose,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Conclusion;但仍需分段。 格式不符者恕不收件﹗ 必填且與線上投稿內容一致(請勾選 )發表科別: 發表方式:□口頭報告□討論式海報□非討論式海報文章屬性:□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病例報告 ----------------------------------以下由審查委員填寫-------------------------------- 審查結果□接受□不接受 發表方式□口頭□討論式海報□非討論式海報 演講教室 發表日期時間100年3月日時分~時分 1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精心整理 1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当没光时还是有吗?请详细说明,我想知道本质的,以及他为什么吸颜色和反颜色? 悬赏分:5-解决时间:2006-6-809:22 谢谢帮助!提问者:yanhuiok-一级 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抽像.我说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物体有颜色这是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而物体的颜色又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两种.我们肉眼平时看到的都是受光的影响下所看到的环境色.但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它的固有色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感觉到而已. 0回答者:anglelawang-四级2006-6-102:58 2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颜色,产生的?所以,400~,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果让它通过一个滤色片,除去蓝绿光,眼睛观察到的将是红光。这种从白光中除去部分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过程即为减色混合o 物质之所以呈现出某种颜色,一般是由于物质有选择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种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与之互补的那种光的颜色。例

色彩搭配十大原则

设计配色搭配十大经典法则 【法则一:色彩的黄金法则60:30:10】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法则。设计师都知道60:30:10,主色彩是60%的比例,次要色彩是30%的比例,辅助色彩是10%的比例。比如一个男士的上装,打一个比方,外套可以用60%,那么衬衫是30%,领带就是10%。如果室内空间的话,墙壁用60%的比例,家居床品、创联之内就是30%。那么10%就是小的饰品和艺术品,这个法则是黄金法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非常正确的。这个法则在后面讲到的很多法则都可用到,世界最好的设计基本上都脱不了这个法则,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往往都会忽略它。有一双会发现色彩的眼睛很重要。我们经常去旅游,也拍了很多照片,更多人会热衷于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介绍,但是很少人对色彩有分析。其实60:30:10多少也是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我想在我们整个自然生涯中,旅行就是很好的色彩课。 【法则二:选择配色方案】选择配色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两种选择,一种是补色的搭配,一个是叫类色搭配,学过美术都知道,色盘上面,两个颜色相对的就是补色的搭配,类似的颜色就是类色搭配。我们一般在需要营造那种活泼的有动感的空间的时候,选择红与绿、蓝与绿。那么类似色是相近的,比如黄与绿、蓝与紫。 【法则三:勿忘黑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现代简约风格都会利用黑色,但是要灵巧运用黑色,而不是用太多的黑色。黑色能够让任何一个色彩看起来干净,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重点,它能够给家庭营造一种对比平衡。巧妙的运用黑色,可以是一个黑色的箱子,画框,做一种点缀,效果是十分不错的。 【法则四:听从自然的教导只要是在地球上,你看到地球是什么颜色,是大地土壤,中间是群山。】它是介于深和浅之间。我也看到很多人的很多作品,如果没有遵循这个法律,非

颜色配色表

【调色】颜色配色表适合重彩搭配用

三基色是指红,绿,蓝三色,各自对应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 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但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 色彩三原色。 配图中右图是光的三原色,左图是颜料的三原色。 原色的加减性质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 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

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应用与实践 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红、黄、蓝为人们加入了感觉实际,是实际上的三原色。 美术教科书讲的是绘画颜料的使用,色彩调色是红、黄、蓝为三原色。 美术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橙绿紫 美术色彩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红黄蓝 美术色彩三原色组成的六色体系红黄蓝橙绿紫给人以实际色彩感受,符合客观实际,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太吹毛求疵,不符合实际使用,如品 红,先辈都没有给她以一个字的名字命名。 美术实践证明,品红加少量黄可以调出大红(红=M100+Y100),而大红却无法调出品红;青加少量品红可以得到蓝(蓝=C100+M100),而蓝加白得到的却是不鲜艳的青;用黄、品红、青三色能调配出更多的颜色,而且纯正并鲜艳。用青加黄调出的绿(绿=Y100+C100),比蓝加黄调出的绿更加纯正与鲜艳,而后者调出的却较为灰暗;品红加青调出的紫是很纯正的(紫=C20+M80),而大红加蓝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从调配其他颜色的情况来看,都是以黄、品红、青为其原色,色彩更为丰富、色光更为纯正而 鲜艳。 一般电视光色等光色是红、绿、蓝,在美术实践中和生产操作中的情况说的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彩色印刷的油墨调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产、彩色打印机设计以及实际应用,都是黄、品红、青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黄、品红、青三种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机的印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层乳剂层分别为:底层为黄色、中层为品红,上层为青色。各品牌彩色喷墨打印机也都是以黄、品红、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图片的。按照定义,原色应该能调制出绝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 他色都调不出原色。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原色的定义出发,还是以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都足以说明,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红、绿、蓝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六色组合。不符合人的实际色彩感受,不符合实 际使用。 美术教材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已经符合客观实际。只是要注上黄、品红、青是科学上精确的三原色光谱所谓光,就其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磁波,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为人的视觉器官——眼所接受,并作出反应,通常被称为可见光。因此,色彩应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可见光刺激眼睛后可引起视觉反应,使人感觉到色彩和知觉空间环境。可见光很普通,凡视觉正常的人都可感觉到它。可见光又神秘莫测和千变万化,因为除了看见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加以接触、稳定和认识。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曾观察、研究和思考它,但几乎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尽管牛顿把光作了分解, 然而有人把这说成是“破碎了的光”。 1、种类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还原出本来的颜色。原色只有三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品红(明亮的玫红)、黄、青(湖蓝)。色光三原色可以合成出所有色彩,同时相加得白色光。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同色相加得黑色,因为常用的颜料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纯,也越不鲜明,颜料三元色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纯黑色。

物理八年级物体的颜色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物理八年级物体的颜色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含详细解析)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3.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选择题

4.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______ 现象.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______ 和蓝光,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6.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______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参考答案 1. 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2. 解: 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

《设计色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色是()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为可见光波长。 A、λ= ×102nm B、λ= ×102nm C、λ= ×103nm D、λ= ×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光成分少,()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的颜色。 A、明度 B、色相 C、饱和度 D、明度与饱和度 12、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 D、光的反射率 13、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 A、RGB B、CMYK C、Lab D、HSB 14、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 A、视觉的变化 B、明度的变化 C、饱和度的变化 D、色相的变化 1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颜色,通过网点覆盖率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在()上的变化。 A、色相、明度; B、色相、饱和度; C、明度、饱和度; D、色相、明度、饱和度 16、印刷过程中()不会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 A、不适当地加入辅助剂冲淡墨色 B、选用不同性质油墨 C、油墨乳化量过大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电磁波由于波氏的不同诃分为通讯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线.R线和宇宙线等。其中波K 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町见光透过三棱镜町以呈现出红.橙、黄、绿、权盎、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红色光波鼓匕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在真空中: M0E-7M 红光:7700- 6400 橙黄光:6400-5800 绿光:5800- 4950 蓝龊光:4950?4400 紫光:4400-4000 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町见光。町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檢?黄、绿、青、蓝.紫七种濒色组成的光谱。红色光波最匕640-780NM:紫色光波最短,380—430NM: 上网搜索图片:连续光谱。 红640—780NM.橙640—610,黄610—530.绿505—525.蓝505—470.紫470—380。 红640—780NM 橙640—610NM 黄610—530NM 绿505—525NM 蓝505—470NM 紫470—380NM 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町见光。町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Wx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其中红光波长僉tC紫光波长城短?其它备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干其间。波长氏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 可见光波长(4*10-7m—7*10-7ni) 光色 波长X (nm) 代表波长 红(Red) 7S0-630 700 橙 630-600 620 黄(Yellow) 600?570 5S0 绿(Green) 570-500

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学习重点是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HSB、RGB、CMYK。 每一种色彩模式对应一种媒介: HSB:对应眼睛视觉细胞对颜色的感受,即我们平常看到的颜色。颜色的三个属性: H: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色相环是一个环形(360度),以度来表示颜色; S:饱和度——色彩鲜艳程度(纯度); B:明度——色彩明暗的变化。饱和度和明度都按百分比来划分。 纯黑色、白色均无色相属性。 RGB:对应发光媒体(如显示器)。光色的三原色:R——红;G——绿;B——蓝。 每种颜色亮度分为256个级别:0—255,最亮为255,最暗为0(比如灯光,值越大越亮,不开灯则最暗:0)。故显示器可以显示256X256X256种颜色。 举例一些数值配色: R:200 40 255 0 128 G:15 偏红222 偏绿255 白0 黑128 灰(三个数相等,值大点为浅灰,反之深灰)B:30 15 255 0 128 三种光色最大值相加得到白色,称之为加色模式。 CMYK:对应印刷,油墨的浓淡程度用0%—100%来区分。印刷三原色:C:青、M:品(红)、Y黄。 为什么多了个K呢:因为印刷配色工艺上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纯黑,所以印刷用4色,多了一种黑色(blacK)。 举例: C:80% 0% 100% M:2% 偏青 0% 白(相当于一点墨都没印)100% 黑(理论上) Y:15% 0% 100% CMY最大值相加得到黑色,称为减色模式。 实际上印刷黑色时CMY值都为0%,只要K的值为100%即可。 三种模式的应用:HSB,在拾取颜色时就是直观拾取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RGB,比如一个图片要显示在网页上,那应该用RGB。CMYK,如果一幅图最终要印刷出来,工作时仍选用RGB,只需在最后一步存为CMYK即可。 Lab色彩模式 RGB模式是一种发光屏幕的加色模式,CMYK模式是一种颜色反光的印刷减色模式。而Lab模式既不依赖光线,也不依赖于颜料,它是CIE组织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个通道是亮度,即L。另外

家具色彩的选择标准

【摘要】色彩对人的视觉、情绪、心理产生各种影咱,与人工作、休息甚至健康有着微妙的关系,色彩、色彩情绪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针对如何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合理配色,室内色彩的构成要素和用色规律,这里提出室内色彩配置应以人的色彩心理感受,即色彩的情绪为出发点。并遵从室内空间不同功用加以合理配置,使之既符合人的审美观念,又能满足使用功能,从而在色彩设计方面取得和谐及美感。 【关键词】色彩色彩情绪室内色彩搭配 引言 俗话说:“红配绿,瞎胡闹”,是指在同一空间中,色彩的搭配不协调,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同一空间中使用多种颜色,就必须注意色调的变化。一般来说,当各种颜色对比非常强烈时,需要将一种颜色混入各颜色中,使各种颜色都含有该种成分,从而削弱各颜色的强度,达到增强调和感的目的。在家庭装修中的色彩设计中,比较多的是使用白色调和,以降低各种颜色的强度,提高亮度,使整个空间的颜色和谐、自然。 不同区域的色彩设计与运用 居室环境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往往由以下七类空间组成,即卧室、起居室、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书房。而居室中色彩语言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色彩调节功能,即色彩的功能美。在保证居室环境主色调统一的前提下,对不同功能的房间选择合理的色彩,可以增强房间的功能性。下面以卧室、客厅与卫生间为例加以说明。 1、卧室的色彩 卧室是供人睡眠休息的场所,一般多采用中低彩度、高中明度的色彩制造一种轻松自在、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对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同年龄对卧室色彩要求差异较大。儿童卧室,色彩以明快的浅黄、淡蓝等为主。到青年期时,男女特征表现明显,男青少年宜以淡蓝色的冷色调为主,女青少年的卧室最好以淡粉色等暖色调为主,新婚夫妇的卧室应该采用激情、热烈的暖色调,颜色浓重些也不妨碍。中老年的卧室,宜以白、淡灰等色调为

色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D、静物 2、下列波长中(D)为可见光波长。 A、ǖ=3.7*100nm B、ǖ=8.5*100nm C、ǖ=5.2*1000nm D、ǖ=4.9*100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A)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灯 D、日光 5、当光源的(B)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B) A、光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的哪一个。(C)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C)光成分少,(C)光成分多。 A、红,绿 B、蓝,绿 C、蓝、红 D、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B)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D)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B)的颜色。 A、明度 B、色相 C、饱和度D明度与饱和度 12、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D)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D光的反射率 13、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D) A、RGB B、CMYK C、Lab D、HSB 14、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D)。 A、视觉的变化 B、明度的变化 C、饱和度的变化 D、色相的变化 1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颜色,通过网点覆盖率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在(C)上的变化。 A、色相、明度 B、色相、饱和度 C、明度、饱和度D色相、明度、饱和度 16印刷过程中(B)不会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 A、不适当地加入辅助剂冲淡墨色B选用不同性质油墨C油墨乳化量过大 17、在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中,最亮最纯的颜色是(B) A、红 B、绿 C、蓝 18原色是可混合生产所有其他色的三基色。其中加色混合色为:(C)。 A、红、黄、蓝 B、黄、品红、蓝 C、红、绿、蓝 D、黄、品红、青 19、补色是加色混合后成(B)的两个互补色光。 A黑色或灰色B、白色或灰色C、黑色D、白色 20、消色是指(C)。

色彩与风格搭配

色彩与风格搭配 节选自【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量身定制文驰峰形象设计师做好色彩与风格搭配首相要弄清楚色彩搭配理念,其次是风格搭配理念,最后还要搞清色彩与风格搭配的原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色彩与风格搭配。 一、九季色彩色彩属性显示系统 九季色彩是一种色彩分类法或者叫做色彩属性显示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让形象设计师如何区别包括肤色色彩、发色色彩、服饰色彩的色彩属性,以及每种色彩季型属性特征,九季色彩色彩属性显示系统是将色彩属性的色相属性以暖色相、中性色相、冷色相划分,再将色彩属性的明度及纯度进行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及低纯度、中纯度、高纯度划分为九种色彩季型,包括浅暖春季型、中暖春秋季型、深暖秋季型、浅中性色春夏季型、中中性色柔和季型、深中性色秋冬季型、浅冷夏季型、中冷夏冬季型、深冷冬季型。 二、肤色色彩 肤色色彩的划分同样围绕色彩属性的色相属性、明度、纯度属性进行划分具体将肤色的色相以暖色相、中性色相、冷色相划分再将明度属性以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划分及纯度属性的低纯度、中纯度、高纯度划分,将肤色色彩划分为九种基本色彩季型浅暖春季型、中暖春秋季型、深暖秋季型、浅中性春夏季型、中中性柔和季型、深中性秋冬季型、浅冷夏季型、中冷夏冬季型、深冷冬季型。 二、发色色彩 发色色彩的划分同样围绕色彩属性的色相属性、明度属性、纯度属性进行划分,具体将发色的色相以暖色相、中性色相、冷色相划分再将发色明度属性以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划分及发色纯度属性以低纯度、中纯度、高纯度划分,将发色色彩划分为九种基本色彩季型浅暖春季型、中暖春秋季型、深暖秋季型、浅中性春夏季型、中中性柔和季型、深中性秋冬季型、浅冷夏季型、中冷夏冬季型、深冷冬季型。 三、服饰色彩 服饰色彩的划分同样围绕色彩属性的色相属性、明度属性、纯度属性进行划分具体将服饰色相以暖色相、中性色相、冷色相划分再将服饰明度属性以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划分及服饰纯度属性低纯度、中纯度、高纯度划分,将服饰色彩

色彩理论基础

光色原理 对于色彩的研究,千余年前的中外先驱者们就已有所关注,但自18世纪的科学家牛顿真正给予科学揭示后,色彩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色彩的由来"自然成为第一命题。 所谓色彩术语,即色彩的专用名词。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一方面是基本知识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阐述色彩原理与规律的必要的中介语言,所以应在开始就作为讲解的内容。 经验证明,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是通过发现差异,并寻找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来实现的。因此,人类最基本的视觉经验得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光就没有色。白天使人们能看到五色的物体,但在漆黑无光的夜晚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倘若有灯光照明,则光照到哪里,便又可看到物像及其色彩了。 真正揭开光色之谜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17世纪后半期,为改进刚发明不久的望远镜的清晰度,牛顿从光线通过玻璃镜的现象开始研究。1666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三角形挂体的玻璃三棱镜。结果出现了意外的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同时,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 牛顿之后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告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象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 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光、可见光、光谱色 要了解牛顿发现的光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还须从光的本质中寻找答案。

色彩模式和颜色的三个属性 ■经典

色彩模式和颜色的三个属性 色彩学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有点高不可攀。刚接触Photoshop时,我对色彩理论这个东西,一点也看不进去,不想理睬它,嫌太姑燥,没劲。后来,我碰到了显示器的色彩校正问题,再后来又碰了屏幕上的颜色打印不出来的问题,才知道色彩理论这个东西虽然烦人,还是应该学一点,为了少走弯路。到目前为止,我对色彩理论也是只知道一点皮毛而矣。我把自己的学习笔记整理出来,希望对初学者能有一些帮助。 对于一个图像爱好者来说,创建完美的色彩是至关重要的。颜色是一个强有力的、高刺激性的设计元素,用好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颜色能激发人的感情,完美的色彩可以使一幅图像充满了活力,能向观察者表达出一种信息。当色彩运用得不正确的时候,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甚至可能表达出一种错误的感觉。 为了能在计算机图像处理中能成功地选择正确的颜色,首先得懂得色彩模式(Color Models)。色彩模式是用来提供将一种颜色转换成数字数据的方法,从而使颜色能够在多种媒体中得到连续的描述,能够跨平台使用,比如从显示器到打印机,从MAC机到PC机。常见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HSB和Lab。 RGB颜色模式,是一种加光模式。它是基于与自然界中光线相同的基本特性的,颜色可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波长产生,这就是RGB色彩模式的基础。红、绿、蓝三色称为光的基色。显示器上的颜色系统便是RGB色彩模式的。这三种基色的中每一种都有一个0~255的值的范围,通过对红、绿、蓝的各种值进行组合来改变象素的颜色。所有基色的相加便形成白色。反之,当所有的基色的值都为0时,便得到了黑色。值得注意的是:RGB色彩空间是与设备有关的,不同的RGB设备再现的颜色不可能完全相同。 CMYK色彩模式,是一种减光模式,它是四色处理打印的基础。这四色是:青、品、黄、黑。(即:Cyan、Magenta、Yellow、Black)。青色是红色的互补色。将R、G、B的值都设置为255。然后将R置为0,通过从基色中减去红色的值,就得到青色。黄色是蓝色的互补色,通过从基色中减去蓝色的值,就得到黄色。品红是绿色的互补色,通过从基色中减去绿色的值,就得到品红色。这个减色的概念就是CMYK色彩模式的基础。在CMYK模式下,每一种颜色都是以这四色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原色的混合将产生更暗的颜色。CMYK模式被应用于印刷技术,印刷品通过吸收与反射光线的原理再现色彩。 HSB色彩模式,是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将颜色看作由色泽、饱和度、明亮度组成的,为将自然颜色转换为计算机创建的色彩提供了一种直觉方法。我们在进行图像色彩校正时,经常都会用到色泽/饱和度命令,它非常直观。 Lab色彩模式,是一种不依赖设备的颜色的模式,它是Photoshop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一种颜色模式转变时所用的内部颜色模式。用户很少用到。 一般进行图像的编辑时都采用RGB模式,进行打印输出前再转换为CMYK模式。这是因为Photoshop 中的很多虑镜只能在RGB模式下使用。RGB模式的光谱比CMYK模式的光谱更宽,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颜色很可能超出了可打印的颜色范围,那是不能够打印出来的。输出到打印机前,应该打开色域超出警告,进行有目的的色彩调整,再转换成CMYK模式,这样在屏幕上可以近似地模似出打印的效果。 目前,市面上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谈及色彩理论的书不多,往往给人造成一种错

第六课 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

第六课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艺术中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与材料选择的丰富性及绘画表现形式的求异性。 2.了解装饰画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尝试设计并制作彩绘或剪贴彩色装饰画。 3.提高学生色彩表现及材料探索的能力,进而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装饰画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装饰画色彩的把握。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阅装饰画的相关书籍;准备制作彩绘或剪贴彩色装饰画的用具。 2.教师准备:准备不同风格的范画,借助这些作品展开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内容,对色彩的感受,导入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 (三)讲授新课: 1.色彩表现的多样性 写实性色彩——主要运用于写实绘画中,以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空间色等条件的综合运用为特点,追求自然的光感和真实感。 欧洲写实性绘画 法国印象主义:以莫奈、雷诺阿等画家的作品为例介绍 表现性色彩——主要运用于现代绘画中,与情感色观念相对应。 以马奈、塞尚、高更、凡高、蒙克的绘画作品为例介绍 装饰性色彩——是理性色彩,它不同于写实性色彩的客观标准,也不同于表现性色彩的主观性,而是对色彩规律主客观认识的统一。 装饰性色彩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和谐的色彩美感。以色与色之间形成美感效果,追求优美雅致悦目的色彩效果,令人产生快感,是装饰色彩的目标。 2.材料选择的丰富性 各种绘画材料在性质上的差异,可以体现不同的表现个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的工具材料不断涌现,并出现越来越多的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技法。(举例分析) 根据绘画材料的材质特性,适当地进行选择和利用,以使物质材料更好地为实现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表现意图服务。(举例分析) 3.表现形式技法的求新性

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学习重点是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HSB、RGB、CMYK。 每一种色彩模式对应一种媒介: HSB:对应眼睛视觉细胞对颜色的感受,即我们平常看到的颜色。颜色的三个属性: H: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色相环是一个环形(360度),以度来表示颜色; S:饱和度——色彩鲜艳程度(纯度); B:明度——色彩明暗的变化。饱和度和明度都按百分比来划分。 纯黑色、白色均无色相属性。 RGB:对应发光媒体(如显示器)。光色的三原色:R——红;G——绿;B——蓝。 每种颜色亮度分为256个级别:0—255,最亮为255,最暗为0(比如灯光,值越大越亮,不开灯则最暗:0)。故显示器可以显示256X256X256种颜色。举例一些数值配色: R: 200 40 255 0 128 G: 15 偏红 222 偏绿 255 白 0 黑 128 灰(三个数相等,值大点为浅灰,反之深灰) B: 30 15 255 0 128 三种光色最大值相加得到白色,称之为加色模式。 CMYK:对应印刷,油墨的浓淡程度用0%—100%来区分。印刷三原色:C:青、M:品(红)、Y黄。

为什么多了个K呢:因为印刷配色工艺上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纯黑,所以印刷用4色,多了一种黑色(blacK)。 举例: C:80% 0% 100% M:2% 偏青 0% 白(相当于一点墨都没印) 100% 黑(理论上) Y:15% 0% 100% CMY最大值相加得到黑色,称为减色模式。 实际上印刷黑色时CMY值都为0%,只要K的值为100%即可。 三种模式的应用:HSB,在拾取颜色时就是直观拾取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RGB,比如一个图片要显示在网页上,那应该用RGB。CMYK,如果一幅图最终要印刷出来,工作时仍选用RGB,只需在最后一步存为CMYK即可。 Lab色彩模式 RGB模式是一种发光屏幕的加色模式,CMYK模式是一种颜色反光的印刷减色模式。而Lab模式既不依赖光线,也不依赖于颜料,它是CIE组织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个通道是亮度,即L。另外两个是色彩通道,用A和B来表示。A通道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