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躯干肌肉概述

四肢躯干肌肉概述

四肢躯干肌肉概述
四肢躯干肌肉概述

前臂肌肉

小指短屈肌

起点:钩骨及腕横韧带

止点:小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

主要作用:屈小指关节

其它作用:小鱼际肌的屈曲和外展、小鱼际肌的对掌和屈曲、协助拇指腕掌关节屈曲和对掌

神经支配:尺神经深支(C8)

旋前圆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止点:桡骨中部外、后面

主要作用:屈肘、前臂旋前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7)

旋前方肌

起点:尺骨远端1/4前面

止点:桡骨远端1/4前面

主要作用:前臂旋前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T1)

掌长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止点:掌腱膜

主要作用:屈腕、紧张掌腱膜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7)

拇对掌肌

起点:腕横韧带和大多角骨

止点:第1掌骨桡侧缘

主要作用:拇指对掌(屈+旋前)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7)

小指对掌肌

起点:钩骨及腕横韧带

止点:第5掌骨尺侧缘

主要作用:小指对掌

神经支配:尺神经深支(C8)

拇短屈肌

起点:腕横韧带和小多角骨

止点:拇近节指骨及两侧籽骨

主要作用:屈拇指近节指骨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7)

拇长屈肌

起点:桡骨中1/3、骨间膜前面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屈拇指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T1)

指浅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止点:第2-5指的中节指骨体两侧

主要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T1)

尺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止点:豌豆骨

主要作用:屈腕、手内收

神经支配:尺神经(C8-T1)

指深屈肌

起点:尺骨及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指远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屈远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T1)、尺神经

小指展肌

起点:豌豆骨和屈肌支持带

止点:小指近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外展小指

神经支配:尺神经深支(C8)

桡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止点:第2掌骨底前面

主要作用:屈肘、屈腕、手外展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7)

拇长伸肌

起点:桡、尺骨背面

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伸拇指

神经支配:桡神经(C6-8)

拇短伸肌

起点:桡、尺骨背面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伸拇掌指关节

神经支配:桡神经(C6-8)

桡侧腕短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3掌骨底背面

主要作用:伸桡腕关节

神经支配:桡神经(C6-8)

桡侧腕长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2掌骨底背侧

主要作用:伸、外展桡腕关节

神经支配:桡神经(C6-8)

肱桡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主要作用:屈肘

神经支配:桡神经(C5-6)

拇收肌

起点:1、斜头头状骨、腕横韧带;2、横头第3掌骨前面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拇指内收、屈曲

神经支配:尺神经(C8)

拇长展肌

起点:桡、尺骨背面、骨间膜背面

止点:第1掌骨底外侧

主要作用:拇指外展

神经支配:桡神经(C6-8)

拇短展肌

起点:屈肌支持带和舟骨

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

主要作用:外展拇指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C6-7)

上臂肌肉

喙肱肌

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主要作用:屈肩及上臂内收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C5-7)

三角肌前束

起点:锁骨外侧1/3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主要作用:肩关节外展、前屈和旋内(前部肌束)、后伸和旋外(后部肌束)

神经支配:腋神经(C5-7)

三角肌中束

起点:肩峰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主要作用:肩关节外展、前屈和旋内(前部肌束)、后伸和旋外(后部肌束)

神经支配:腋神经(C5-7)三角肌后束

起点:肩胛冈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主要作用:肩关节外展、前屈和旋内(前部肌束)、后伸和旋外(后部肌束)

神经支配:腋神经(C5-7)

冈下肌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主要作用:肩关节旋外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C5-6)

肩胛下肌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主要作用:肩关节内收、旋内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

冈上肌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上部

主要作用:肩关节外展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C5-6)

大圆肌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脊

主要作用:肩关节后伸、内收及旋内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C5-6)

小圆肌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下部

主要作用:肩关节旋外

神经支配:腋神经(C5-7)

肱三头肌外侧头

起点:桡神经沟外上方的骨面

止点:尺骨鹰嘴

主要作用:伸肘关节、助肩关节伸及内收(长头)

神经支配:桡神经(C5-T1)

肱三头肌长头

起点:肩胛骨盂下结节

止点:尺骨鹰嘴

主要作用:伸肘关节、助肩关节伸及内收(长头)

神经支配:桡神经(C5-T1)

肱三头肌内侧头

起点:桡神经沟内下方的骨面

止点:尺骨鹰嘴

主要作用:伸肘关节、助肩关节伸及内收(长头)

神经支配:桡神经(C5-T1)

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肩胛骨盂上结节

止点:桡骨粗隆

主要作用:屈肘关节、前臂旋后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C5-7)

肱二头肌短头

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

主要作用:屈肘关节、前臂旋后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C5-7)

肱肌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

止点:尺骨粗隆

主要作用:屈肘关节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C5-7)

下肢与足肌肉

蚓状肌

起点:趾长屈肌腱

止点:趾背腱膜

主要作用:屈跖趾关节、伸趾骨间关节

神经支配:足底内、外侧神经

胫骨后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足舟骨粗隆,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主要作用:足内翻、跖屈

神经支配:胫神经(L4-S3)

胫骨前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内侧楔骨内面、第1跖骨底

主要作用:足背屈、内翻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L4-S2)

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上部后面、胫骨比目鱼肌线

止点:以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主要作用:跖屈踝关节

神经支配:胫神经(L4-S3)

足底方肌起点:跟骨

止点:趾长屈肌腱

主要作用:屈第2-5趾

神经支配:足底外侧神经

腘肌

起点: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

止点: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骨面

主要作用:屈膝关节、内旋小腿

神经支配:胫神经(L4-S3)

腓骨长肌

起点:腓骨外侧面上2/3部

止点:内侧楔骨及第1跖骨底

主要作用:跖屈踝关节、足外翻

神经支配:腓浅神经(L5-S1)

腓骨短肌

起点:腓骨外侧面上1/3部

止点:第5跖骨粗隆

主要作用:跖屈踝关节、足外翻

神经支配:腓浅神经(L5-S1)

第三腓骨肌

起点:腓骨前面下1/3部及骨间膜

止点:第5跖骨底背面

主要作用:协助背屈踝关节及足翻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L4-S2)

小趾展肌

起点:跟骨

止点:小趾近节趾骨底

主要作用:屈和外展小趾

神经支配:足底外侧神经(S2-3)

腓肠肌

起点:内侧头股骨内上髁;外侧头股骨外上髁

止点:跟骨结节

主要作用:屈膝关节、足跖屈

神经支配:胫神经(L4-S3)

足母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趾骨

主要作用:屈拇趾、足跖屈

神经支配:胫神经(L4-S3)

趾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第2-5趾远节趾骨底

主要作用:屈第2-5趾、足跖屈

神经支配:胫神经(L4-S3)

趾短屈肌

起点:跟骨

止点:第2-5中节趾骨底

主要作用:屈第2-5趾

神经支配:足底内侧神经

足母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拇趾末节趾骨底

主要作用:伸拇指、足背屈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L4-S2)

趾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背腱膜,止于第5跖骨底为第3腓骨肌

主要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L4-S2)

拇展肌

起点:跟骨、足舟骨

止点:拇趾近节趾骨底

主要作用:外展拇趾

神经支配:足底内侧神经(S1-2)

髋部肌肉

耻骨肌

起点:耻骨上支,耻骨梳附近

止点:股骨体的耻骨肌线小转子下方

主要作用:内收、外旋、微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4)

股内侧肌

起点:股骨粗线内侧唇和转子间线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主要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并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股神经(L2-4)

股外侧肌

起点:股骨粗线外侧唇和转子间线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主要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并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股神经(L2-4)

股中间肌起点:股骨体前外侧面上3/4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伸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主要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并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股神经(L2-4)

阔筋膜张肌

起点:髂前上棘、髂嵴的一部分

止点: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髁

主要作用:紧张阔筋膜并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上孖肌

起点:坐骨小切迹邻近的骨面

止点:股骨转子窝

主要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L4-S2)

半腱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

主要作用: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使小腿微内旋

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5-S2)

半膜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下面

主要作用: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使小腿微内旋

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5-S2)

缝匠肌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体上端内侧面

主要作用:屈髋关节、内收外旋髋关节;屈并内旋膝关节

神经支配:股神经(L2-3)

股直肌

起点:髂前下棘及髋臼上缘

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主要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并可协助腰大肌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股神经(L2-4)

股方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转子间嵴

主要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

梨状肌

起点:第2-4骶椎前面的骶孔两侧

止点:股骨大转子

主要作用:外展、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梨状肌神经(S1-2)

短收肌

起点: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和耻骨肌线

主要作用:内收、外旋、微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4)

闭孔内肌

起点: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

止点:股骨转子窝

主要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内肌神经(L5-S2)

闭孔外肌

起点: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

止点:股骨转子窝

主要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及骶丛分支(L2-S5)下孖肌

起点:坐骨小切迹邻近骨面

止点:股骨转子窝

主要作用: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L4-S2)

股薄肌

起点:耻骨下支前面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

主要作用:内收髋关节,屈膝关节;协助内旋小腿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4)

臀小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前缘

主要作用: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臀中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主要作用: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臀大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后部、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

止点:股骨的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主要作用:髂关节伸及外旋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及坐骨神经分支(L4-S2)股二头肌短头

起点: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点:腓骨头外侧

主要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微外旋

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5-S2)

股二头肌长头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腓骨头外侧

主要作用: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使小腿微外旋

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5-S2)

大收肌

起点:闭孔前下缘及坐骨结节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部,收肌结节主要作用:内收、微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4)、坐骨神经内侧支

长收肌

起点:耻骨上支前面,耻骨嵴下方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1/3部

主要作用:内收、外旋、微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4)

胸腹肌肉

腹外斜肌

起点:下位8肋的外面

止点:供借腱膜止于白线、髂嵴前部,并形成腹股沟韧带

主要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助呼吸

神经支配: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前锯肌

起点:第1-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主要作用:拉肩胛骨向前

神经支配:胸长神经(C5-7)

腹直肌

起点:耻骨联合上缘与耻骨嵴

止点:第5-7肋软骨餐面及剑突前面

主要作用: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

神经支配: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

胸小肌

起点:第3-5肋骨或(第2-5肋骨变异)止点:肩胛骨喙突

主要作用:将肩胛骨向前、下牵拉,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

神经支配:胸内侧神经

髂肌

起点: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主要作用:前屈、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腰丛分支(L1-4)

腹内斜肌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2 止点:借腱膜止于白线和下3肋、耻骨梳

主要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助呼气

神经支配: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腰大肌

起点: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止点:股骨小转子

主要作用: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神经支配:腰丛神经分支

腹横肌

起点:下位6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3

止点:白线、耻骨梳

主要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助呼气

神经支配: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肋间内肌

起点:下位肋骨上缘

止点:上位肋骨下缘

主要作用:降肋助呼气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T1-12)

肋间外肌起点:上位肋骨下缘

止点:下位肋骨上缘

主要作用:提肋助吸气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T1-12)

膈肌

起点:剑突,7-12肋软骨,腰椎的前面

止点:腰椎前纵韧带混合的中心肌腱

主要作用:降第12肋,脊柱腰部侧屈

神经支配:腰神经前支(T12-L3)

胸大肌,胸骨部分

起点:胸骨、肋软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主要作用:内收、内旋及屈肩关节

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C5-T1)、胸内侧神经(C7-T1)

胸大肌,肋骨部分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第1-6肋软骨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主要作用:内收、内旋及屈肩关节

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C5-T1)、胸内侧神经(C7-T1)

胸大肌,锁骨部分

起点:锁骨内侧半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主要作用:内收、内旋及屈肩关节

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C5-T1)、胸内侧神经(C7-T1)

背部肌肉

颈棘间肌

起点:颈椎骨的棘突

止点:各自起点上方椎骨棘突(C2-C7)主要作用:后伸脊柱节段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腰方肌

起点:髂骨韧带腱膜纤维及髂嵴邻近部

止点:最下肋骨下缘一半处附近L1-L4横突主要作用:降第12肋,脊柱腰部侧曲

神经支配:腰神经前支(T12-L3)

胸半棘肌

起点:T6-T12横突

止点:C6-T4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维持头

的躯体姿势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颈半棘肌

起点:T1-6的横突-7颈椎关节突

止点:C2-T7的棘突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维持头的躯体姿势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多裂肌

起点:骶骨、后上髂骨棘、腰椎乳突、胸椎横突、颈椎C4-C7关节突

止点:起点以上的棘突2-4椎骨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单侧收缩时向对侧旋转椎体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颈最长肌

起点:T1-5(6)的横突

止点:C2-6的横突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头最长肌

起点:中下颈椎的横突和小关节突、上胸椎的横突

止点:颞骨乳突的后面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颈横突间前肌

起点:颈部:横突的前结节,横突的后结节;胸部:发育不良;腰部:横突的侧面,乳突止点:颈部:上一横突的前后结节;胸部:发育不良;腰部:上一横突的侧面,乳突

主要作用:使邻近的脊椎侧屈;对抗离心力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上后锯肌

起点:下两个颈椎和上两个胸椎棘突

止点:第2-5肋骨角的外方

主要作用:提肋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T1-4)

下后锯肌

起点:下两个胸椎和上两个腰椎棘突

止点:第9-12肋骨角的外方

主要作用:降肋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T9-12)

小菱形肌

起点: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

主要作用:上提和内牵肩胛骨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4-6)

大菱形肌

起点: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主要作用:上提和内牵肩胛骨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4-6)

胸棘肌

起点:前三腰椎和末三胸椎的棘突(T10-L3)

止点:上胸椎的棘突(T2-T8)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腰棘间肌

起点:腰椎骨的棘突(L2-L5)

止点:各自起点上方椎骨棘突(L1-L4)主要作用:后伸脊柱节段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L2-4)

头半棘肌外丛

起点:C4-C7的关节突

止点: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维持头的躯体姿势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头半棘肌内丛

起点:T1-6的横突

止点:枕骨上下项线之间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维持头的躯体姿势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胸最长肌

起点:骶骨、髂嵴、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

止点:全部胸椎的横突、肋角和肋结节之间、上腰椎的横突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腰髂肋肌

起点:骶骨、髂嵴、竖脊肌总肌腱的外侧部止点:第6(7)肋角的下缘,腰椎(L1-L2)横突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胸髂肋肌

起点:下6个肋骨的上缘内侧

止点:上6个肋骨角的下缘,第7颈椎(C7)横突后部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颈髂肋肌

起点:第3-6肋骨角

止点:颈椎(C4-C6)的横突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背阔肌

起点: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主要作用:肩关节后伸,内收及内旋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8)

斜方肌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

主要作用: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神经支配:副神经

颈棘肌

起点:颈椎棘突,胸椎棘突(C5-T2)止点:颈椎棘突C2-C4(5)

主要作用: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L2-4)

回旋长肌

起点:椎体的横突

止点:向上跨越一个椎体后,止于棘突的基底部

主要作用:单侧收缩使脊柱转向对侧;双侧收缩使脊柱伸直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L2-4)

回旋短肌

起点:椎体的横突

止点:上一个椎体棘突的的基底部

主要作用:单侧收缩使脊柱转向对侧;双侧收缩使脊柱伸直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L2-4)

四肢肌肉神经支配

支配四肢运动的肌肉的节段性神经分布,见下表: 骨骼肌 斜方肌脊髓节段 C2?4神经丛 颈丛神经支配功能 副神经外侧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副神经 肩胛背神经 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上神经 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 上提肩胛骨 上臂外展 上臂旋外、后伸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胸锁乳突肌 菱形肌 肩胛提肌 冈上肌 冈下肌前锯肌

背阔肌C2?3 C 4?5 C 4?5 C5 C5?6 C5?7 C6?8颈丛臂丛胸大肌上部胸大肌下部胸小肌肩胛下肌大圆肌三角肌小圆肌肱二头肌喙肱肌 肱肌 肱桡肌 肱三头肌 旋后肌C5?6 C 6?8 C 6?8 C5?6 C5?6 C5?6 C5?6 C5?6

C5?6 C5?6 C 5? 6 C6?8 C 5? 6 臂丛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 臂丛外侧胸前神经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内侧胸前神经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内侧胸前神经 肩胛下神经 肩胛下神经 腋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肌皮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拉肩胛骨向前下方上臂内收、旋内上臂内收、旋内、后伸上臂外 展、前屈、旋内、后伸和旋外 上臂旋外、后伸屈肘协助屈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前臂旋后屈肩 及上臂内收屈肘 屈肘 伸肘、助肩关节后伸及内收桡侧伸腕外展拇指和手伸拇指,助手外展伸腕,伸 示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肘,前臂旋前屈肘,屈腕,腕外展屈腕,紧张掌腱 膜屈肘,屈腕,屈 2~5 近侧桡(尺)侧腕伸C6?8

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 (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 (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 (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

(完整版)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人体的主要肌肉 (2009-04-08 21:28:17)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名称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 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 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 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 (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 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 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 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 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我们的肌肉

全身肌肉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主要肌肉简表 一、头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分配 面肌(表情肌) 枕额肌 额腹:帽状腱膜眉部皮肤提眉、下牵头皮 面神经枕腹:枕骨帽状腱膜后牵头皮 眼轮匝肌环绕眼裂周围闭合眼裂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周围闭合口裂 提上唇肌 上唇上方 口角 提上唇与口角 颧肌 降口角肌 下唇下方降口角与下唇 降下唇肌 颊肌面颊深部 使唇、颊紧贴牙齿,助咀 嚼与吮吸 咀嚼肌 咬肌颧弓下颌支外面 上提下颌骨(闭口) 三叉神经颞肌颞窝下颌冠突 翼内肌翼突下颌支内面 翼外肌翼突下颌颈 双侧收缩拉下颌骨向前; 单侧收缩拉下颌骨向对侧 二、颈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分配 颈肌浅群 颈阔肌 胸大肌、三角肌 表面筋膜 口角颈部皮肤皱起面神经胸锁乳突肌 胸骨柄、锁骨胸 骨端 颞骨乳突 单侧收缩头转向同侧, 双侧收缩头向后仰 副神经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前腹:下颌骨体 后腹:乳突 中间腱附 于舌骨体 上提舌骨、降下颌骨 前腹:三叉 神经 后腹:面神 经 下颌舌骨肌、茎突 舌骨肌、颏舌骨肌 与名称一致上提舌骨 三叉神经、 面神经、舌 骨下神经 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胸骨 舌骨肌、胸骨甲状 肌、甲状舌骨肌 与名称一致下降舌骨 颈丛 (C1-3)舌 下神经 颈肌深群前、中斜角肌 颈椎横突 第1肋上提第1肋,助吸气颈神经前 支(C3-4)后斜角肌第2肋上提第2肋,助呼气

三、背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分配 浅肌群 斜方肌 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 带及全部胸椎棘突 锁骨外1/3、肩 峰、肩胛冈 内收肩胛副神经背阔肌 下6胸椎棘突、全部腰椎 棘突、髂嵴 肱骨小结节嵴 上臂后伸、内收 内旋 胸背神经 肩胛提肌上4颈椎横突肩胛骨上角上提肩胛骨 肩胛背神 经 菱形肌下2颈椎和上4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上提、内收肩胛 骨 深肌群竖脊肌骶骨后面、髂骨后面 椎骨、肋骨、 颞骨乳突 伸脊柱、降肋、 仰头 脊神经后 支 四、胸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分配 胸上肢肌胸大肌 锁骨内侧半、胸骨、 第1-6肋软骨 肱骨大结节嵴 上臂前屈、内收、 内旋 胸内外侧神 经 胸小肌第3-5肋肩胛骨喙突拉肩胛骨向前下胸内侧神经前锯肌第1-8肋 肩胛骨内侧缘及 下角 拉肩胛骨向前胸长神经 胸固有肌肋间外肌上位肋骨下缘下位肋骨上缘提肋助吸气 肋间神经肋间内肌下位肋骨上缘上位肋骨下缘降肋助呼气 膈肌胸骨部 肋部 腰部 剑突后面、下6对 肋内面、第2-3腰 椎体前面 中心腱 收缩时助吸气, 舒张时助呼气, 增加腹压 膈神经 五、腹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分配 前外侧群 腹直肌耻骨嵴 胸骨剑突、第 5-7肋软骨 脊柱前屈、增加 腹压 第5-12对 肋神经、髂 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 经 腹外斜肌下8肋外面 腹白线、髂嵴、 腹股沟韧带 增加腹压、脊柱 前屈、旋转躯干 腹内斜肌 胸腰筋膜、髂嵴、腹 股沟韧带外侧1/2 腹白线 腹横肌 胸腰筋膜、髂嵴、腹 股沟韧带外侧1/3 腹白线 后群腰方肌髂嵴第12肋降第12肋、家主 腰部侧屈 腰神经前支 六、上肢肌 ㈠肩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作用神经分配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 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 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 量。_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H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皿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 、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 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2、临床表现 (1)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

主要肌肉解剖常识

健美锻炼主要肌肉的生理解剖常识 一、人体肌肉的名称 在从事健美训练之前,首先要掌握有关人体肌肉群的一般常识。知道和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名称与目的,是为了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为了弄明白每块肌肉在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做到正确地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的肌肉的

发展。为更好地掌握健美运动的方法、更好地安排有针对性的健美训练打下基础。 全身的骨骼肌约有520多块,一般人大约占体重的35—40%。有些运动员可占50%。其中四肢肌肉占肌肉总量的80%(上肢占30%,下肢占50%)。 二、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上肢肌 1、肩带肌: 1.1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呈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故得此名。 起点: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肌纤维分上、中、下三部分,止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1/3处。 机能: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转动,如臂上举动作。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向侧回旋。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辅助练习,可发展斜方肌的力量。1.2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为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起点:第七胸椎至骶骨所有椎骨棘突、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骨表面。 止点:肌纤维向外上方斜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由于背阔肌有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故是辅助吸气肌。 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拉力器等练习,可以发展此肌肉的力量。 1.3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为一对菱形的扁肌。 起点:下位两个颈椎和上位四个胸椎的棘突。 止点:肌纤维内上向外下斜行,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机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下回旋、上提和后缩。在爬绳、爬杆一类的动作中,都要用到菱形肌。 1.4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的深层,该肌细而长。 起点:上位四个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内侧角至肩胛冈之间)。 机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使肩胛骨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颈和头向同侧侧屈和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颈伸直。 1.5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 起点:锁骨部起于锁骨内侧半,胸肋部起于胸骨前面和上位6个肋软骨,腹部起于腹直肌鞘前壁。 止点:三部肌纤维向外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时,可屈上臂,还可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辅助吸气肌。 双杠支撑摆动、双杠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以发展该肌肉力量。 1.6胸小肌:位于胸廓上部的前外侧,胸大肌的深层。 起点:以三个肌齿起于第3—5肋的前面(靠近肋软骨和肋骨结合处),肌纤维斜向外上方。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1)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 (3)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 (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 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 (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①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的皮肤以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图10—86、88). ②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深、浅肌之间下降,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图-89) 桡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后群所有伸肌和旋后肌.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手指皮肤(图10-88)。肱骨干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 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皮肤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③抬前臂时,由于伸肌瘫痪及重力作用,出现“垂腕征”(图10—90)。 7.腋神经(n.radialis)(图10—89)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绕三角肌后缘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②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③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人体的主要肌肉(2009-04-08 21:28:17)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名称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

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我们的肌肉.(2009-03-25 18:50:56)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测试一下你对我们身体肌肉的名称、起止点和功能了解多少? 上图说明: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7.骶结节韧带.

四肢肌肉胀痛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四肢肌肉胀痛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都曾因为过度的锻炼或者经过高力度的体力劳动而产生的四肢肌肉胀痛,但往往经历一两天的休息就恢复过来了,可是四肢肌肉胀痛是怎么 相信大家都曾因为过度的锻炼或者经过高力度的体力劳动而产生的四肢肌肉胀痛,但往往经历一两天的休息就恢复过来了,可是四肢肌肉胀痛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四肢肌肉胀痛呢?四肢肌肉胀痛的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四肢肌肉胀痛是什么?四肢肌肉胀痛本身也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主要是体内产生抗乙醯胺受体的抗体,影响神经肌肉交接处,临床产生无力的现象。它会影响到许多不同的肌肉,例如控制眼球的肌肉,控制脸上表情、咀嚼、说话、吞咽的肌肉以及四肢。由于每个人受影响的肌肉不同,临床症状也就不尽相同。 四肢肌肉胀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体力疲劳: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体力劳动,身体肌肉劳累,使肌肉不能继续有效的活动,表现为肌肉酸痛,四肢无力,人困体乏。 消除体力疲劳的最有效方法是洗澡后睡觉。由于体力劳动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因此调节饮食,补充营养,也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 或者身体里的钠钾平衡有问题。你平时是不是有喝碳酸饮料的习惯?如果有四肢无力,肌肉酸痛这些症状,应该少喝或不喝饮料。因为,饮料容易带走身体里的钠或钾,造成钠和钾在体内的不平衡。 1、最有效的方法:散步、轻体操、初级瑜伽。因为这三个方法可以看做是一种肌肉的休息,帮助机体细胞恢复,能够减缓肌肉酸痛的感觉,并且可以缓慢地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逐渐恢复肌肉酸痛部位组织的营养,让肌肉恢复正常。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全身肌肉图解汇总

1.斜方肌: 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 上唇及尖端 功能: 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 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 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2.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点:自第7颈椎棘突, 止点: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 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 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 分之5。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 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 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 突。 作用:是与弓间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 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可修改编辑

3.背阔肌:Array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血液供 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 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 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4.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 上续项筋膜, 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 外侧附于肋角, 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 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 竖脊肌鞘。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 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 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 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 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 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 5.骶结节韧带: 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 三角的重要韧带。 可修改编辑

肌肉的神经支配方法

肌肉的神经支配方法 我们全身上下存在着的很多的肌肉,这些肌肉都是靠我们的神经连接起来,由大脑统一来支配我们的肌肉如何进行工作,我们日常一定要关注我们自身神经系统是不是存在着伤害后,可能会导致我们自身全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大家介绍一下肌肉的神经支配方法吧。 1.大脑运动区发出的锥体径和锥体外系最终与运动神经发 生联系,锥体径主要支配小肌肉群,以完成精细动作,锥体外系主要支配大肌肉群,负责大肌肉群运动的互相协调。每条运动 神经纤维可与100~160条肌肉纤维发生联系,称作一个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发出的神经冲动并不直接到达肌纤维,而是先到 达肌头处的原生质~运动终板,并释放化学介质~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收缩。释放的乙酰胆碱又立即被运动终板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灭能,每次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复来一次。哺乳动物的A类神经(躯体有鞘神经)每秒钟最多能发出这样的神经冲动可达2500次,很神奇。 2.(1)正中神经支配手外在肌共9块:即掌长肌、桡侧腕屈肌、拇长屈肌、食中指指深屈肌和4块指浅屈肌;支配的内在肌 共有4.5块:分别是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浅头(为半

块)和第一、二蚓状肌。 (2)尺神经支配外在肌共3块:即尺侧屈腕肌、环小指指深屈肌;内在肌共14.5块:即骨间肌7块、第3、4蚓状肌2块、小鱼际肌群4块、大鱼际肌群中的拇收肌及拇短屈肌深头1.5块。 (3)桡神经支配手部腕背侧的全部肌群12块:即伸腕肌3块、拇长、短伸肌及拇长展肌3块、指总伸肌4块、食小指固有伸肌2块。 肌肉的神经支配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日常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自身的肌肉神经,千万不要进行一些危险的运动,可能会是我们自身出现骨折的问题,给我们身上的肌肉带来很大的伤害,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肌肉名称功能及神经支配

上肢肌电图: A、肩胛背神经———1、肩胛提肌(C4,C5)——使肩胛上提 2、菱形肌(C5)—————使肩胛上提并向脊柱靠近 B、肩胛上神经———1、冈上肌(C5,C6)————使肩外展 2、冈下肌(C5,C6)————使肩外旋 C、肌皮神经————肱二头肌(C5,C6)—————使前臂屈曲 E、腋神经—————1、三角肌(C5,C6)—————使肩外展 2、小圆肌(C5,C6)—————使肩外旋 F、胸长神经————前锯肌(C5,C6,C7) G、正中神经————1、旋前圆肌(C6,C7) 2、桡侧腕屈肌(C6,C7) 3、拇短展肌(C8,T1) 4、拇长屈肌(C8,T1) 5、第2、3指深屈肌(C7,8) 6、

旋前方肌(C8,T1) 7、拇指对掌肌(C8,T1) H、尺神经————-—1、尺侧腕屈肌(C7、8,T1) 2、第四五指深屈肌(C8,T1) 3、小指展肌(C8,T1) 4、第一骨间肌(C8,T1) I、桡神经—————1、肱三头肌(C6,C7,C8) 2、肱桡肌(C5,C6) 3、桡侧腕伸肌(C6,C7) 4、指总伸肌(C7,C8) 5、尺侧腕伸肌(C7,C8) 6、示指伸肌(C8,T1) 下肢肌电图: (腰丛)A、股神经(L2--L4)——1、髂肌(L2,L3)2、股直肌(L3,L4) 3、股直肌内外侧头(L3L4) (腰丛)B、闭孔神经(L2,L3,L4)—-长收肌(L3,L4) (骶丛)C、臀上神经(L4,L5,S1,以L5为主)——1、臀中肌(L5,S1) 2、阔筋膜张肌(L4、L5、S1)(骶丛)D、臀下神经(L5,S1,以S1为主)——臀大肌(L5,S1) (骶丛)E、坐骨神经——1、肌支(膝以上)股二头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ec4139566.html,/html/85/n-155985.html \\ 颈肌:颈肌依其所在的位置分为颈浅肌群、舌骨肌群和颈深肌群。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的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胸锁乳突肌的作用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背肌浅群:斜方肌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并为斜方形。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束向外集中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耸肩),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斜方肌瘫痪可出现“塌肩”。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的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胸大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起自锁骨、胸骨和上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并协助吸气。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下,近腹直肌的外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胸小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小肌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前锯肌起于1~8肋,肌束行向后上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腹直肌起自耻骨嵴,向上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腹内斜肌肌束呈扇形展开,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腹横肌起自下位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肌束向前延续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终于白线。

人体四肢肌肉配布的生物力学特征

人体四肢肌肉配布的生物力学特征 人体的运功行为依赖于骨骼肌的活动。其中,四肢肌最为关键。溯其源由,人体运动形式的千变万化与运动状态的瞬息更易多以四肢肌工作为主导。故此,由四肢肌的形态、位置、起止、结构、种类诸方面生物力学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功能效应与运动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感到欠缺的是,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领域内,这方面的理论颇为贫乏,致使我们在研究人体运动行为构成与完善的生物力学机制时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鉴于此点,我们打破“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力学”等学科的界限,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思想,在宏观层次上探讨四肢肌上述各方面配布的生物力学特征,并力图阐释这些特征与其综合功能效应之间的相互规律,为动作技术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案 1、参阅多本人体解剖学专著,依记载按肌纤维排列形式将四肢肌及部分躯干肌进行分类。 2、各专著中对个别肌肉分类的记载不统一者或无记载者,作者观察肌肉标本重新确定。 3、在四例男性附骨肌肉标本上测量部分扇形肌肉起、止部的最大对应边长度,并算出二者比例指数以反映肌纤维辐射或集中程度。

4、同上法测量部分扇形肌肉起始部对应终止部的辐射角度,以描述前者对后者的多向控制能力。 结果与分析 (一)四肢近侧端肌肉的配布特征 四肢近侧端肌肉在此是指于肱骨和股骨近侧端的肌肉,由研究得知,位于这些部位的主要作用肌其显著特征是:肌肉形态扁阔,多呈扇形或三角形,其起始部宽广,终止部集中,且整块肌肉可以分为若干部段。 显然,四肢近侧端肌肉的这些特征,是与人体运动时躯干与四肢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密切相关的。它们既要适应所处位置的功能需要,又要服从于毗邻结构的约束。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讨论。 1、近侧支撑时,肌力可以集中施于动点,且具有向多控制性。 由于四肢近侧端肌肉多呈扇形或三角形,起始面积大于终止面积,所以,在近侧支撑状态下这些肌肉由收缩产生的肌力可以集中地施于动点(肱骨或股骨近侧端的肌肉止点)。如上肢处的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肩胛下肌和下肢处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髂腰肌等,它们的起始部都比较宽广,而终止部很小。设肌肉起始边缘长与对应终止边缘长之比为辐射指数,则此指数越大其肌力集中程度较高。从运动特征来看,上述肌肉的止点离肩关节或髂关节很近,当上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

. 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第一部分头颈背部肌群 第一节浅层肌: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侧,颈一至胸十二棘突,项韧带;止于锁骨外三分之斜方肌:1.一,肩峰、肩胛岗上缘;功能:璇颈(对侧),旋肩,转肩胛骨,肩胛内收。神经支配:副神经(传出支),颈三至四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横动脉。(单,旋颈胸骨内侧部,至于颞骨乳突。功能:屈颈(双侧)2 .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侧),神经支配点:副神经,颈二至三神经前支。血管供应: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颈前外侧肌第二节 (对,转颈起自颈三至六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功能:颈部侧曲(同侧)1 .前斜角肌:侧),屈颈(双侧)。神经支配:颈五至七神经前支。血管供应: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颈二至六横突,至于第一肋骨(前斜角肌之后)。功能: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2 .神经支配点:颈二至八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升动脉。中斜角肌。神经支配:同前、后斜角肌:起自颈五至七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功能:3 .颈五至八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升动脉。枕下肌第三节 :起自寰椎横突,至于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功能: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头上斜肌1 .对侧屈(单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功能:头向后侧旋转。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头下斜肌2 .后支(枕下神经)。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起自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上项线。功能: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3 .头后大直肌(单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上项线。功能:头向后仰(两侧)。神经支配:4 .头后小直肌颈一神经后支。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深层肌第四节 :起自项韧带下份颈三至胸四棘突,止于下项线、乳突。功能:头部后仰(两侧).头夹肌1 同侧转颈(单侧)。神经支配:相应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头向后仰(单侧),:起自颈三至胸六棘突,止于颈二至四横突后结节。功能: 2 .颈夹肌同侧转颈(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起自胸一至六横突,止于颈二至五棘突。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 3 .颈半棘肌屈曲(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起自胸一至六棘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头半棘肌4 .侧屈曲(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头最长肌:起自颈四至胸六横突,止于乳突后侧。功能:脊柱后伸(两侧)同侧屈曲旋5 转(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上肢肌第二部分 和手肌臂肌上肢依据部位分为带肌、臂肌、前上肢肌上肢带肌第一节 :起自颈一至四横突,止于肩胛内上角。功能:头部屈曲,上提肩胛。神经支肩胛提肌.1 配:颈神经丛分支(颈四),肩胛背神经(颈五)。血管供应:颈横动脉。. . 2 .小菱形肌:起自颈六至七棘突及项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功能:肩胛骨内收。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颈四或颈五)。血管供应:颈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 3 .大菱形肌:起自胸一至四棘突、棘上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肩胛岗以下)。功能:肩胛骨内收。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血管供应:经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 4.冈上肌:起自冈上窝肌筋膜,止于耾骨大结节上端。功能:肩关节外展,稳定股骨头。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血管供应:肩胛上动脉。 5 .冈下肌:起自冈下肌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功能:肩关节外展、外旋。神经支配: 肩胛

人体全身肌肉

上图说明: 1.斜方肌:(怎么锻炼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2.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作用是与弓间

韧带一起在棘间韧带帮助下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3.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4.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子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后层覆子竖脊肌后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愈着,向下附于髂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于髂嵴。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 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前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于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 5.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三角的重要韧带。

全身肌肉分布.

全身肌肉分布 全身肌肉分为:皮肌,前肢肌,躯干肌,头部肌,后肢肌。 一、皮肌 是分布于浅筋膜内的薄板状肌。只分布于面部、颈部、肩臂部和胸腹部,分别称为面皮肌、颈皮肌、肩臂皮肌和躯干皮肌。皮肌收缩时,可使皮肤震颤,以驱赶蚊蝇和抖掉皮肤上的灰尘。 二、前肢肌 1、肩带肌 是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一般起于躯干,止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根据位置,可分为背侧和腹侧两组。 (1)背侧组起于头骨和脊柱,从背侧连接前肢,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和臂头肌,牛还有肩胛横突肌。 (2)腹侧肌包括腹侧锯肌和胸肌。 2、肩部肌 分布于肩胛骨的外侧面及内侧面,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关节,可伸、屈肩关节和内收、外展前肢。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 (1)外侧组: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 (2)内侧组:肩胛下肌、大圆肌。 3、臂部肌 分布于肱骨周围,起于肩胛骨和肱骨,跨越肩关节及肘关节;止于前臂骨。主要对肘关节起作用,对肩关节也有作用。可分为伸肌和屈肌。 (1)伸肌位于肘关节后方,有臂三头肌和前臂筋膜张肌; (2)屈肌位于肘关节前方,有臂二头肌和臂肌。 4、前臂及前脚部肌 分为背外侧肌群和掌内侧肌群。 (1)背外侧肌群:腕桡侧伸肌、腕斜伸肌、指总伸肌、指外侧伸肌、指内侧伸肌。

(2)掌侧肌群:腕外侧屈肌、腕尺侧屈肌、腕桡侧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三、躯干肌 1、脊柱肌 指支配脊柱活动的肌肉。分脊柱背侧肌群和脊柱腹侧肌群。 (1)脊柱背侧肌群:背最长肌、髂肋肌、夹肌、头半棘肌、颈多裂肌。 (2)脊柱腹侧肌群:不发达,仅存在于颈、腰部。颈部有斜角肌、头长肌。腰部主要有腰大肌和腰小肌。它们位于椎体的腹侧。 2、颈腹侧肌 胸头肌:位于颈下部的外侧,起自胸骨柄,止于下颌骨后缘,呈长带状。与臂头肌形成颈静脉沟。 胸骨甲状舌骨肌:位于气管的腹侧。扁平带状,起自胸骨柄,向前分为两支。 肩胛舌骨肌:薄长带状。自肩胛内侧走向前,止于舌司骨体。 吸气肌:肋间外肌、前背侧锯肌、膈。 呼气肌:后背侧锯肌、肋间内肌。 3、腹壁肌 构成腹侧壁和底壁。马和牛等草食动物,腹壁肌外包的深筋膜含有较大量的弹性纤维,呈黄色,称为腹黄膜。它可加强腹壁的强韧性。深部的腹壁肌自浅至深分别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 四、头部肌 面部肌位于口和鼻腔周围,主要有鼻唇提肌、上唇固有提肌、鼻翼开肌、下唇降肌、口轮匝肌和颊肌。咀嚼肌包括闭口肌(咬肌、颞肌和翼肌)和开口肌(枕颌肌和二腹肌)。 五、后肢肌 1、臀股部肌 伸肌:位于髋关节角顶,有臀中肌、臀深肌、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