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第30卷 第3期2009年3月

纺 织 学 报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Vol.30 No.3Mar. 2009

文章编号:0253-9721(2009)03-0088-06

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陈 栩,陈东生

(闽江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系,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中最醒目的标志之一,而畲族女性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又是畲族服饰中的点睛之处。基于在福建宁德八都镇猴盾村、霞浦沙江镇小马村葛藤湾、盐田乡西胜村的田野调查,介绍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特点及区别,论述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图案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并以凤鸟纹、犬牙纹、鱼纹、莲花纹、蝴蝶纹等图案为例,探讨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中所蕴涵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等文化因子。这些服饰图案以角隅纹样和菱形适合纹样的形式出现,不仅有着装饰、美化的功能,还含有畲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深层内涵。关键词 福建;畲族;服饰;图案

中图分类号:TS 941109 文献标志码:A

Shes female costumes pattern in Ningde and Xiapu of Fujian

CHEN Xu,C HEN Dongsheng

(Faculty of Clothing &Art Enginee rin g ,Min jiang University ,Fu z hou ,Fujian 350108,China )

Abstract Shes dress is the most eye -catching signs in Shes culture,and Shes costumes e mbroidered on the clot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coration.Based on the filed investigations in se veral villages in Ningde and Xiapu,Fujia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Ningde and Xiapu Shes costumes and the the m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attern,for e xamples,the phoenix pattern,Quanya pattern,fish pattern,lotus pattern,butterfly pattern,discussed the totem worship,reproductive worship,women worship,and other cultural factors in Shes costumes.These costumes patterns in the form of ridge or diamond,have both decoration and beautification func tions.It contains the outlook of She c s people on life,values and national beliefs,habits,and other deep meanings.

Key words Fujian;She nationality;costumes;pattern 收稿日期:2008-04-30 修回日期:2008-07-12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BS07189)

作者简介:陈栩(1981)),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陈东生,通讯作者,E -mail:mjuchen@https://www.doczj.com/doc/ec3165383.html, 。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唐代以前就聚居在粤、闽、赣交界一带。从元后期至明万历年间,居住在广东凤凰山地区的畲民开始大规模从闽西南沿闽南经闽东向浙南迁徙。现主要分布在闽、浙、粤、赣、皖5省,人口约70多万人。其中,福建闽东地区的福安、福鼎、宁德、霞浦一带属于福建畲族的集中地区,闽东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24196%,占全省畲族人口的45142%,且形成/大分散,小聚居0的格局[1]

。根据浙江学者的调研,以往浙江地区对浙江畲族染织服饰文化的研究大多只是在当地县志中给予简单描述

[2-3]

,福建畲族的研究

情况也是如此,至今缺乏对当地畲族服饰的系统研究。

畲族女性服饰上装饰有大量不同题材的图案,这些图案色彩斑斓,是模仿凤凰斑斓的色彩制作而成,故称作/凤凰装0;畲族妇女梳的头式称为凤凰头,结婚时佩戴的头冠称为/凤冠0;斗笠上系着象征凤凰翎羽的各色穗珠,腰间扎彩带,象征凤凰的尾羽。因此,凤凰装蕴涵着深厚的畲族文化内涵,被誉为畲家文化的奇葩。深入了解和研究畲族女性/凤凰装0形制特征,分析凤凰装上的装饰图案,挖掘其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

文化,而且对现代服装设计创作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闽东地区作为重点,并按福建畲族由闽东向闽北迁徙的路线,对福州日溪、罗源、宁德、霞浦、福安一带的畲族女性服饰图案进行调研。尤其是宁德市八都镇猴盾村和霞浦沙江镇小马村葛腾湾、盐田乡西胜村,属于纯畲族聚居区,传统的畲族服饰很有特色,且保留完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1 宁德与霞浦畲族女性服饰特点及区别

福建宁德和霞浦地区同属于闽东地区,两地互相接壤,这一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形制非常相似,上衣均为黑色右衽苎麻上衣,上衣服斗处分布着菱形适合纹样或是综合形刺绣纹样,其他纹样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二方连续的形式分布。虽然同属于闽东地区,但两地服饰也存在很多差别,主要表现为服装图案的不同、头饰的变化和一些风俗上的差异。

111 服饰特点

在古代的文献记载中,畲民/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0。从服装面料上看,畲民将苎麻分搓成细线,用米浆漂洗晾干,以纺车绕成线团,装机织成苎麻布。从服装色彩上看,由于畲族盛产靛蓝,畲民用靛蓝将面料染成蓝色或黑色,男装多为蓝色,女装多为黑色,服装的主要色彩为黑、红色,黑、红色搭配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其他的色彩也是用植物果实染成,如用山黄栀染黄色,茜草染红色等等。在汉族服装中,有着以服色对应天象的说法,上古衣玄而裳黄,对应天玄地黄,所以商、汉时期服色为黑色。畲族服装的色彩是否受到汉族服色的影响,又结合山区盛产靛蓝的便利,采用与畲民生活环境相吻合的环境色,再在本民族服饰的基础上进行变异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就装饰效果而言,黑色是能够统一一切色彩的颜色,能够衬托畲族装饰图案的庄重华丽。

从服装结构上看,宁德地区畲族女性上衣为黑色右衽苎麻交领式,两旁开深衩,后裾长于前裾,衣衩后裾内缝上红边,上衣的服斗上包3~4cm 的红布边,包边下端靠袖窿位置绣红底菱形适合纹样。霞浦畲族女性上衣前后裾等长,在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作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在

家穿背面。同时按上衣上红色刺绣条带的多寡将上

衣称为/一红衣0/二红衣0/三红衣0

[4]

。两地畲族女

性下身都穿黑色短裙或短裤,脚上打黑色绑腿(畲民称为/脚绑0)。女性的鞋子为黑色布底单鼻鞋,鞋面

绣花,上有一道中脊,所以称为单鼻鞋。两地女性都在服装的外面穿着黑色围兜,俗称/合手巾0或/拦腰0,兜身有褶,兜面绣单独纹样或角隅纹样,以绑带系扎,是畲族传统服装中的重要配件。

112 服饰的区别

两地服饰的区别首先在于服装刺绣图案的面积大小不同。宁德畲族女性服装刺绣较少,主要集中在衣领位置和衣襟服斗位置,呈菱形适合纹样分布。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装刺绣面积较大,在衣领、衣襟服斗位置都绣有装饰图案,如图1所示。其次,图案的组织形式不同,宁德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以二方连续和适合纹样为主,霞浦畲族女性服饰图案包含多种纹样的变化组合,比宁德服饰图案要繁缛、复杂得多。再次,两地头式也不尽相同,宁德发式主要是碗匡式,霞浦为凤尾髻;两地服装配饰不同,宁德畲族系扎符号彩带,霞浦畲族系扎白色棉线织带。最后,宁德畲族女装袖口和开襟处镶着红布边,霞浦畲族女装的衣襟内沿套布和添条都是蓝色的。这些构成了两地畲族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区别。

图1 宁德与霞浦畲族女性服饰

Fig.1 Ningde (a)and Xiapu (b)female cos tumes of

She nationality

2 服饰图案的题材及表现手法

211 服饰图案的题材

福建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为角隅纹样、二方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等组织形式,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图案题材包括各种植物、动物、抽象几何纹,如植物图案有梅花、牡丹花、莲花、桃花、菊花、兰花、寿桃等图案;动物图案有龙、凤凰、喜鹊、鹿、鹤等纹样;抽象几何纹有万字纹、盘

89第3期陈 栩等: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长、方胜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5],喜鹊和凤凰是最常出现的图案。

212服饰图案的表现手法

畲族女性服饰图案的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简化归纳、夸张变形、寓意添加3种设计手法。简化归纳,就是将写实的图案概括归纳成简洁、抽象的图案,如犬牙纹等抽象几何图案。夸张变形,即将具象事物的形态特征、动态特征或神态特征进行夸张,如鱼纹图案,夸张鱼的动态。寓意添加是指将某个图案的形添加另一种图案的寓意,如莲花纹和蝴蝶纹组合的图案;也可以是借1件物体或1组画面暗喻美好的事物,如四合如意,双喜临门,瓜瓞绵绵等。有的图案呈现出象征和隐喻的设计手法,如菱形适合纹样。还有借鉴汉族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以谐音来表现图案的寓意,如福寿双全,双喜临门等[6]。这些服饰图案包罗了畲民的生活万象,有着隐喻生殖崇拜和寓意吉祥幸福的含意。图案的内容和创作思路融进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表现他们刀耕火种的生活状态,体现当地畲族创作艺人纯真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创作才能,表现畲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真挚追求。研究畲族女性服饰上的图案能够更好地了解畲族文化的象征意义,透过表层的现象认知其内在的深度,从而探寻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图案的规律与特性。

这些服饰图案运用对称、均衡、韵律的设计手法,或是抽象或是写实,图案色彩鲜艳,寓意吉祥如意。还有以角隅、单独、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组合成

图案,或花中藏花,或以鸟、昆虫等组合成花,或几只鸟相互共用一个翅膀。宁德地区以花卉植物图案为主,霞浦地区则多为动、植物和人物组合图案。霞浦畲族女性盛装绣以凤凰牡丹、喜鹊梅花、鳌鱼龙门、鹿鹤同春、百花争艳、双龙抢珠、龙凤呈祥等适合纹样,还有舟船、枝叶花鸟等或是抽象或是写实的图案,常服通常绣几何纹构成的边饰纹样[7]。

畲族服饰图案的表现上有具象的内容也有抽象的形,从丰富的纹饰中,可探寻到畲族人民巧妙的想像力、独特的审美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孙繁衍、男女情爱在服装图案上的表现。

3服饰图案的象征寓意

根据调研发现,没有文字的畲族,其文化表征只能以口传身授和以图案记录的形式保留下来,服饰图

案便是畲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之一,因此,畲族服饰图案与畲族文化密切相关,其带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具有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女性崇拜的寓意。311图腾崇拜的寓意

畲族被称为凤凰的后代,畲民借助民族信仰将凤凰的图腾崇拜通过凤凰装使之形象化、具体化,畲族的图腾崇拜不是普通的寓言、神话和故事,而是具有神圣意义的民族起源的信仰,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这个信仰还贯穿到他们的头饰、服装、舞蹈及宗教仪式中,这无疑是民族图腾崇拜的遗留[8]。传说畲族的凤凰装来源于盘瓠与三公主成亲时,帝后赐给三公主一件镶着珠宝的凤衣和凤冠。凤凰装作为女性结婚时的嫁妆和死时的丧服,在畲族女性心中占有重要地位[9]。凤鸟纹是畲族女性凤凰装中最为常见的纹饰,成为畲族凤凰装的主要表现题材和审美特征。古代殷商华夏族曾普遍崇拜玄鸟。玄,黑色,玄鸟延伸为神奇的鸟,即凤凰。5诗经#商颂#玄鸟6篇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殷人的祖先简狄在春分的时候,到河边沐浴,看见玄鸟下蛋,便取来吞下,而后怀孕生下商朝的始祖契。古人的玄鸟崇拜,即凤凰崇拜,也有着浓厚的图腾崇拜的影子。

畲族的凤鸟纹受到汉族的凤凰图案、龙纹图案的影响,借鉴了汉族凤的形象,又结合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形成畲族特有的凤鸟纹样。凤鸟纹主要分布在畲族的衣领、衣襟和围兜的两角,呈单独纹样或角隅纹样形式分布。如图2、3所示,以1只或2只,抽象或具象的凤鸟纹样,表现凤凰琴瑟和鸣或是丹凤遒劲有力的形象。

图2宁德女装围兜上的凤鸟纹

Fig.2Phoenix pattern on Ningde Shes apron

图3霞浦女装衣领上的凤鸟纹样和犬牙纹样Fig.3Phoenix and Quanya pattern on Xiapu Shes collar

90纺织学报第30卷

福建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上的凤鸟纹样兼具美观、记述与表意等功能,既美化了畲族女性服饰,又记载了畲族历史与传说,达到从心灵深处到外在表象来铭记自己的历史和对始祖的崇敬。凤鸟纹样带有天人合一的古朴色彩,以图案的形、色、质,简化归纳或凤或凰的形象,一方面通过服饰造型模拟鸟羽的服饰化过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动物灵化的崇拜过程,具有明显图腾崇拜的痕迹。

另一种图案是犬牙纹,也是由畲民对祖先的崇拜信仰演化而来的一种纹样,以抽象几何纹的形式

出现在畲族女装的领面、衣襟上(见图3)。畲族以龙麒为自己的始祖,犬牙纹就是由龙麒的具象图案演变为抽象的几何图案,将畲民对始祖的图腾崇拜经过提炼概括。畲族服饰上的犬牙纹样仅用简单的线、面等几何形,运用反复、韵律等构成方法,具有图腾崇拜和抽象概括的双重文化内涵。畲族服饰图案的演变规律可以概括为由写实到抽象再到几何形的过渡变化,几何纹中的万字纹、菱形纹等也是由最初的图腾崇拜形象模仿演变而来的。这种图案的演变规律,表面上看是简化归纳了图形的特征,实际上这种简化是图腾崇拜观念的强化,但是这种演变结果伴随审美感受的产生和深化,逐渐展现出几何图案朴实的美。犬牙纹与凤鸟纹、花卉纹样等具象图案相互搭配,形成虚实间的对比,使服装上的装饰图案更赋意味。

312生殖崇拜的寓意

多子多福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牢固的观念,古人的生殖意象往往通过刺绣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10]。宁德地区女性围兜上出现大量以鱼和莲花为内容的刺绣纹样,鱼纹、莲花纹等纹样带有生殖意义上的功能与作用,围兜围在女性腰部以下,正是女性的子宫位置,直接地表达对女性生殖能力的祝福。

在福建福州连江小苍和日溪地区以及福建霞浦盐田、沙江的乡镇和村落,那里的畲民生活在山脉纵横的高山上,临近溪水源头或海边,以捕鱼、种茶、种竹为生,他们的生活环境与鱼密切相关,所以服饰上喜用鱼纹。鱼纹图案往往以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表现鱼灵动活泼的动态,多出现在女性围兜上,呈角隅纹样分布,往往在黑色底布上绣色彩斑斓的鱼纹图案。老子在道德经中记载了古代先民对女性生殖器官的崇拜:/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0意思是说黑色的女性生殖器官,是产生人类和社会的根本。根

据这一说法,黑色底布上的鱼纹角隅图案也可以认为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人们希望女性能像鱼一样多产子,希望借助鱼的生殖能力来祝福女性生殖能力,以求子孙满堂,家族繁盛,鱼纹图案如图4所示。图案的表现形式是采用均衡式的设计,s形的构图,在变化中实现平衡,赋予鱼纹以节奏感与动感,充分体现均衡式所营造的视觉美感,表现鱼栩栩如生的动态。汉族的吉祥图案是通过谐音或寓意添加的手法将鱼纹和不同图案进行组合,与汉族的鱼纹图案相比,畲族图案更显单纯质朴,旨在表现生殖崇拜的寓意。

图4宁德女装围兜上的鱼纹图案

Fig.4Fi sh pattern on Ningde Shes apron

带有生殖崇拜寓意的另一种图案是蝴蝶纹,以莲花和蝴蝶相结合的角隅纹样形式出现,如图5所示。

图5宁德女装上以莲、蝶为内容的角隅纹样

Fig.5Lotus&butterfly sharing graphics in Ningde

Shes female costumes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常见莲花和鱼相结合的作品,以/莲0取/连0音,以/鱼0取/余0音,和/连年有余,连生贵子0谐音,借喻莲花开花后结莲子,莲子象征多子多福。然而畲族图案中的鱼纹和莲花纹都是单独出现的,只有蝴蝶纹不单独出现,而是和莲花纹组合出现在同一个角隅纹样中,与汉族图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纹样以对称式的组织形式,设计趣味性强,形象生动,又变化丰富。图案象征着一个畲族妇女,以莲花代替人的手,以蝴蝶代替人的下半身,以三角形代替人的头。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常有蝶

91

第3期陈栩等: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恋花图案,以莲花喻女性或者女性的生殖器官,以蝶喻男,蝶恋花,实际上是男恋女。畲族服饰上的这些纹样反映了畲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隐喻天地相合,阴阳相交,子孙长续的哲学寓言,具有对生殖的崇拜意味。

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中植物图案以莲花纹为代表,见图6。这种莲花纹一般出现在衣领、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畲民希望借盛开饱满的花卉,枝叶茂密的植物,体现祈求生殖繁荣的愿望,作为对女性婚后生育能力的象征。与汉族的图案相比,畲族的莲花纹带有很强的抽象设计手法,对莲花的花瓣、花蕊的形态特征进行夸张设计,不受莲花形态的制约,与汉族具象的莲花纹样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抽象的纹样逐渐朝几何化的形式演变,向更质朴、更简洁的

形式变化。

图6 宁德女装上的莲花纹图案

Fig.6 Lotus pattern in Ningde Shes female costumes

313 女性崇拜的寓意

畲族的服饰图案与女性崇拜也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的崇拜,还源于畲族女性从生活习俗到思想观念对他们祖先三公主的崇拜,这种女性崇拜的民族信仰影响着畲民的繁衍生息。畲族的女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畲族的婚礼中有着男跪女不跪的传统,表现在服装上,畲族女装的装饰性比男装强,畲民从生活习俗到思想观念,无不凸现女性崇拜的特点,所以不难理解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上处处流露出畲族女性崇拜内隐精神的外显。

宁德地区女性服饰上的菱形适合纹样就是女性崇拜的体现。这种图案区别于围身裙上的角隅纹样,图案需要依据固定的形而设计成不同的表现形式,见图7。图案刺绣内容主要是各种花卉图案,常以梅花、杨树花、菊花、兰花为表现内容,象征女性阴柔秀美、坚强忠贞的品德

[11]

。在云南地区的瑶族服

饰中,在瑶族的大包头和衣服上,反复出现一种菱形

适合纹样,瑶族人认为这种图案是先帝赐给始祖盘

王的大印,他们把印章绣在身上、顶在头上,表明自己的身份,表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盘王高贵的子孙。畲族和瑶族同根同源,也有这样的盘王印绶,畲族女性服饰上的盘王印绶就印在衣襟的右襟开合处。宁德地区畲族女装上的装饰图案也集中在这一部位,在全身的其他部位弱化图案的装饰效果,显示印绶的尊贵,突出菱形适合纹样的装饰性和重要性。所以这种适合纹样是一种民族信仰的印绶纹样,只在宁德地区女性服饰上出现,以示对女性崇高地位的区分。

图7 宁德女装上的菱形适合纹样

Fig.7 Ridge fit patterns in Ningde Shes female costumes

菱形适合纹样类似于宁德福安地区畲族彩带上的象形文字/

0,这个象形文字的意思是怀孕的女

人,可以说它是一种古老的意符文字,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彩带上的图案。在畲族的彩带中,存在很多菱形的织纹,如r r ,释义与母性有关,进一步印证了畲民对女性的崇拜,进而对女性生殖崇拜的推崇。在中国,具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形象就是一个丰乳肥臀的女性,头小,乳房大,肚子大,腰粗,腿细,把其概括成一个几何形就是一种菱形。假设将鱼的简化变形理解为一个菱形,畲族彩带上出现的三角纹和菱形纹都来源于鱼的图腾,是由鱼的不同部位演化而成,宁德畲族女性穿着的围兜上的鱼纹图案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菱形。于是,宁德地区畲族女性服装服斗上出现的菱形适合纹样和围兜上出现的鱼纹图案形成上下呼应的菱形,其共同的寓意就是对女性身份地位的尊崇。

4 结 语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中最醒目的标志,而畲族女性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又是畲族服饰中的点睛之

92

纺织学报第30卷

笔。本文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3个方面,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为例,分析了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与各种崇拜间的关系。实际上,畲族图案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设计讲求对称、均衡。畲族服饰图案造型所透视的创作方法、社会背景及内涵,是畲族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运用原始思维的认识方法产生的,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的希望和对幸福、吉祥的执著追求。福建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是千百年来畲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层的审美心理与历史传承遗迹[12],因此,亟待对福建畲族服饰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FZXB

参考文献:

[1]蓝运全,品枚.闽东畲族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2.

LAN Yunquan,LIAO Pinmei.Mingdong She Records[M].

Beijing:The E thnic Publishing House,2000:2.

[2]吴微微,陈良雨.浙江畲族近代女子盛装文化探

析[J].纺织学报,2007,28(9):99-102.

WU Weiwei,CHEN L iangyu.Study on the culture of

modern women c s splendid dress of Shezu in Zhejiang[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7,28(9):99-102. [3]吴微微,陈良雨.浙江畲族与贵州苗族近代女子盛装

比较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2):165-

169.

WU Weiwei,C HEN Liangyu.A comparison of modern

women formal dress culture between Shes in Zhejiang and

Miao in Guizhou[J].Journal of Zhejiang Sc-i T ech

Universi ty,2007,24(2):165-169.

[4]陈国强,蓝孝文.崇儒乡畲族[M].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1993:58.

CHEN Guoqiang,LAN Xiaowen.Shes in Chongru

Village[M].Fuzhou:Fujian People c s Publishing House,

1993:58.

[5]5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编6编委会.中国民族文化

大观:畲族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292.

China Nationali ty Cul ture Aggregate Shes Editorial Board.

China Nationality Culture Aggregate:Shes[M].Beijing:

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1999:292.

[6]吴剑梅.论畲族女性崇拜与女性服饰[J].装饰,2007,

169(5):84-85.

WU Jianmei.On female worship and dress adorn ment of the

She ethnic group[J].Art&Design,2007,169(5):

84-85.

[7]曾艳榕.福建博物院藏畲族服饰摭谈[M]P P畲族文化

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90.

ZENG Yanrong.Shes Clothes in Fujian Museum[M]P P Shes

Culture Investigation.Beijing:The Ethnic Publishin g

House,2007:490.

[8]施联朱.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C]P P施联朱.畲族研究

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0.

S HI Lianzhu.About the origins and migration of Shes[C]P P

S HI Lianzhu.Shes Investigate Symposium.Beijing:T 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1987:40.

[9]邱国珍,赖施虹.民俗文化与女性社会地位:以畲族女

性为例[J].民俗研究,2005(2):41-49.

QIU Guozhen,LAI Shihong.Folk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of women-for example Shes female[J].Folklore Studies,

2005(2):41-49.

[10]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100-103.

DAI Ping.China Nationality Clothes Culture Inv estiga-

tion[M].Shanghai:Shanghai People c s Publishi ng House,

2000:100-103.

[11]郑健.浑然质朴天人合一:畲族服饰纹样探索[J].美

术大观,2006(3):64.

ZHENG Jian.Showing complete si mplicity and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man[J].Art Grand Sigh t,2006(3):64.

[12]闫晶,吴微微,雷光振.景宁畲族宗教服装的形制及

特征[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2):129-133.

YAN Jing,WU Weiwei,LEI Guangzhen.Th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es c religion costu mes in

Jingning[J].Journal of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2005,

22(2):129-133.

93

第3期陈栩等: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

畲族的服饰特点

畲族的服饰特点 畲族的服饰特点基本与当地人差不多,但是畲族的服饰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服饰的图案,下面是有关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畲族的服饰文化和特点? 畲族的传统服饰,衣服崇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饰的样式不一,种类很多。在文献记载中,多说畲族早就“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清代,畲族服饰大致是“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福建古田县畲族戴竹笠,穿草鞋,妇女以蓝布裹发戴冠,短衣束腰带,裙长不蔽膝,跣足。浙江景宁畲族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男穿单袷,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袜裹绑腿的习惯,腰间多悬围身裙。妇女头戴凤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近几十年来畲族的服饰变化不大。民国以来地方志所载,福州侯官一带畲族“短衫跣足,妇女高髻蒙布,加饰如璎珞状”。德化畲族男子不巾不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妇女不笄饰,结草珠,若璎珞,蒙髻上。建阳畲族男子服饰

与汉人略同,妇女不缠足,不施膏泽,无金银饰物,服色唯蓝、青与白色,常披蓑衣戴笠,跣足,与男子同劳作。 不同类型的服饰 畲族妇女因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服饰。一般有如下几种:(1)福安式。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宁德地区。该地区妇女的服装上衣黑色,花纹比较简单,大襟服差别上绣的花纹少,只在衣领(高二厘米)上绣有水红、黄、大绿等色的马牙花纹,沿服斗的边缘缝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边,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绣上一块角隅花纹图案。袖口缝一寸多宽的红布边。穿黑色长裤,着方头黑布厚底鞋。围身裙(又称合手巾)长一尺,上端有一段三寸多的红布横缝在裙身上,裙身上端两角绣有花纹。(2)福鼎式,妇女上衣一般为黑色。上衣大襟上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刺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高四公分,比福安高二公分,衣领两头下端靠领口地方绣有二朵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纹。袖口有一条红、一条绿或其他颜色的布条。(3)霞浦式。福建霞浦畲族妇女的服装式样与上述二地区相仿,但上衣大襟、小襟的尺寸与福安、福鼎的都不一样,尺寸前后一样,便于翻穿,所以大襟上有了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袖口是用蓝色布条缝制,在服斗和花边下端的琵琶带也比较讲究,美观大方。领上多绣自然花纹,与福安只绣几何纹、马牙纹不同,一般有大叶牡丹、小叶牡丹、莲花,还有双龙抢珠,用色绚丽多彩。服斗上的花样有:梅花、梅鹊、凤凰牡丹、“鳌鱼望凉亭”、“鹿竹”、“曲龙上天”、盘桃等,颜色有大红、桃红、大绿、水绿、蓝、白、大黄等几种,有的还配有金线,增添艳色。(4)罗连式。福建罗源、连江和宁德南部飞鸾一带畲族妇女的服装一般都穿黑色短裤,打绑腿,领长9寸、宽1.5寸,领上花色由红、黄、绿、红、蓝、红、黑、红、水绿的顺序排列成柳条纹图案。上领的黑底上绣有一条水红、黄色的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围身裙的图案花纹以大朵的云头纹为其特征,裙边配上柳条纹原色图案花纹,非常醒目。(5)丽水式。浙江畲族的服装以丽水地区为代表,富有特色的是花边衫,畲族称为“兰观衫”。男子现常见的是直襟短花边衫,领、袖、襟处镶有花边,口袋绣有花朵。妇女一般服装崇尚青色,阔领小袖。一般都围以青裙,后来也有改裙为裤的。腰缚以花带,带宽二、三寸,以赭色土丝织成。脚穿黑色布鞋,鞋头绣缀红花。这种鞋多走亲访友之用。平时劳动穿草鞋,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总第81期)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 雷志良 畲族自称“山哈”或“生哈”。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诸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畲族在物质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畲族的服饰,狭义上仅指服装;广义上可分为头饰、服饰、手饰等。另外,由于畲族基本上同各地的汉族交错杂居,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畲族的服饰也因地区不同而式样不一,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本文试对广义上的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畲族服饰的民族特色 畲族衣尚青蓝,“男子布衣短褐……色尚蓝……妇女色或蓝或青……腰围蓝布带”②。妇女头饰“好以蓝布裹发”③,“笄以青色布为之”④。畲族衣尚青蓝,这与历史上畲族善于种植青靛和苎麻分不开。畲族衣料来源自种的麻,通常还自纺、自织、自染。在畲族青或蓝底服饰上,常可见到精美的各种绣花。畲族在刺绣和挑花方面有她们独到的想象力、创造力。她们喜欢在上衣的领、袖、襟处镶花边,还在此上面绣上各色丝线,表现了畲族人民朴素的物质生活和对美的追求。归纳起来,畲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性别不同,男女的服饰有很大的差别。畲族男子平时穿大襟的无领青色长衫、长裤,有时还穿两层厚麻布制成的无袖“马甲”式上衣,前面对襟,上有五个铜钮扣,前后片分开,左、右胁下仅一布带连接,便于劳动。现在,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畲族男子在发饰、服饰装束等方面基本上同汉族没有差别。畲族妇女的服饰民族气息浓厚,而且服装式样也较多。畲族妇女的上衣一般绣有很多的花纹,主要绣在大襟服斗、衣领、袖口等处,腰间围着做工精美、色彩绚丽的合手巾带,下衣为传统的青、蓝、黑布长裤或短裤,脚着黑布带鼻花鞋。其次,畲族妇女的头饰也很讲究,别具一格。她们一般在头上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或筒式的发髻,发间环束红色绒线,插饰珠料,形似凤头。畲族妇女颈上还佩戴银项圈、银链,腕上、手指、耳垂常戴银手镯、戒指和耳环,闪闪发光,艳丽夺目,外出时还常配戴精致的斗笠。 第二,穿着十分讲究,素有便装和盛装之分。畲族男、女平时所穿服装,一般都方便劳作,如福建霞浦畲族妇女上衣有大、小服斗,便于翻穿,就是出于平时劳动需要而制。遇到节日或男婚女嫁,便着盛装。结婚时,畲族男子穿青色长衫礼服,外套龙凤马褂,襟和胸前有一方绣龙花纹,穿秃头、双鼻的黑色布鞋,女子戴头饰,穿质地讲究的灰绸或红绸裙子,鞋呈黑色,布底、单鼻、秃头、阔口,两侧与前头均有绣花。还有盖头的“绣罗帕”,系腰的“护身带”,随身的“子孙带”等。畲族女子结婚时穿的裙子,平时绝对忌穿,留待死时穿用。故在畲家,上了年纪的妇女一般仍保存着结婚时穿的裙子之类的衣物,色彩像新的一样,充分体现了畲族妇女俭朴的美德。畲族男子在祭祖时也着盛装,穿红色的长衫。

畲族语言学习(雷石平)

简介:畲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一个,人口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 两省的广大山区。畲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不同 地区的方言在音调上稍有差异。 方言:以下是本人用汉语的谐音翻译福建省霞浦县的一些方言字词。少部分字因为找不到对应汉字,谐音的选取不是很准,但是 面对畲族人,讲起来还是听得懂的。了解这些,某天你到畲族乡,对于和那些不会普通话的老一辈畲族人的简单交流还是有帮助的。(以下刮号外的为方言,刮号内的为意思) 喜盘(吃早饭)喜鸠(吃午饭)喜满(吃晚饭)批(被子)裸徐(下雨)憨辱(走路) 寒(喊)捞徐(老鼠)妥虚(读书) 空丢(空调)产包(钱包)虚包(书包) 老攻绪(雷雨)颠影(电影)可椎(茄子) 轰(睡觉)金(针)今夕给(真是的)

错也(茶叶)几苟(自己)居(猪) 裳堂(衣架)即(姐姐)挠耶(热闹)宣班(上班)嗨(鞋子)鼻(肉) 掐(车)山哈瓦(畲族话) 虚(书) 埋下(不知道)嗨下(知道)羞(臭) 嚷(冷)错给(砍柴刀)嘉胡(烤火)新裳(老师)供瓦(说话)阿汏(弟弟) 阿郭(哥哥)铺(床铺) 捞椎(房子)厚喜(好吃) 掐估(石头)裳乎(衣裤)安鸠(中午)安补(晚上)陶亩(昨天)汉亩(明天)币(笔)布忐(播田)徐管(水管)妥脑(头脑)腮雯(洗碗)西(是)猜许(树木)抛坠(爬起)吹(菜)徐果(水果)匿猴(你好)

也滩(夏天)喜摘(时节)扒花(百花)啪花(百花)台朽(看见)埋内(哪里)拷虚(考试)躲(桌子) 桃摸(头发)可包(傻瓜)哦(乖)阿妈(妈妈)阿爸(爸爸)喜馒(吃饭)居母(母猪)冰骨(苹果)由控(遥控)愁(草) 戳(揉)冲布(丈夫)布娘(妻子)腿(口袋)拱迈蕊(说不来)劳喜(老实)听产(挣钱)刀掰(菜刀)利椎(李 子) 方言特点: 发音上与汉字发音大有差别。 在语法方面,习惯得运用倒装语,通常用于名词上,如:

景宁畲族服饰纹样中蕴含的文化与审美

?264 ? 摘要:当代,我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极其丰富,随着时代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文化价值。而最能辨别不同民族之间显著人文差异的便是服饰的内涵,这在浙江景宁畲族人民身上被很好地展示了出来。畲族服饰的色彩、纹样等特点显示出其原始朴素的人文意识和崇尚精神,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浙江景宁畲族服饰纹样的文化背景、信仰崇拜、颜色造型和纹样意义来体现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畲族服饰纹样;文化内涵;审美价值;颜色造型 *本文为:2012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畲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拓展研究—以景宁为例。课题编号:2012N189;浙江省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景宁畲族服饰图案造型与色彩的发展研究。课题编号:LB200912 从古至今,服饰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的视觉标志流传至今,它不仅展现了一个民族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状态,同时预示着不同民族发展的文化追求和审美价值。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信仰审美的不同,使得不同民族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点和服饰纹样,而畲族服饰纹样的内涵来自于其对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根源的认识和感受,深切地表达出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畲族服饰纹样的独特价值体现紧紧围绕着畲族人民的自身需求、文化魅力和历史民族感。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细致地分析浙江景宁畲族服饰纹样的文化背景、信仰崇拜、颜色搭配和纹样造型来展示畲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一、畲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1.畲族服饰纹样的文化背景 畲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一带,人数较少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长期的迁徙发展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以祖宗崇拜和自然崇拜为主要特征的宗教文化,成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在很大方面上影响着畲族服饰的内容,他们对盘瓠神话以及凤鸟传说的崇拜使其在服饰纹样上有具体表现。在清末民初时畲族女子身着花边衫、花边裙,系围腰裙,扎花腰带的凤凰装,形成了特色的民族服饰,其纹样都与畲族的文化背景紧紧相连。畲族先民们曾一度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但面对权势阻其上进、斥其为异类、歧视衣着时,他们始终保持着民族服饰特色,维护着服饰文化精神。同时,农耕文化是畲族人民长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在生产和生活中滋生出的文化现象,他们世代以耕种为主要生存来源,其服饰的题材也由于文化的熏染大多来源于自然万物,早在《后汉书?南蛮传》有记载,古代畲族人民“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彩服饰。”畲族服装的纹样设计、颜色组合、造型寓意等,均记录着其民族特定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状况。此外,由于畲族居住地区偏僻,山高林密,使得畲族成为典型的游牧民族部落,游牧文化使得畲族人对某些动物及生活方式产生特殊的情感,服饰上织绣许多神秘的纹样,象征着他们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性。 2.畲族服饰纹样的信仰崇拜 信仰崇拜被很多民族当做精神的指引,这种宗教形式不仅影响到民族的根源和传统,而且对许多少数民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畲族人对图腾和动物的信仰崇拜和宗教崇拜在服饰纹样上得到展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对畲族民族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特别是对一些传说中的勇士和一些特定动物产生了崇拜关系。畲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多来源于盘瓠神话以及凤鸟传说。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关于龙犬勇士传说,景宁畲族内部有权威资料记载了盘瓠神话的具体内容,盘瓠被描绘成一位杀敌立功、勇敢机智、至高无上的人身犬头勇士,他被畲族人民视为始祖,视为神圣的民族信仰。畲族人民把有关盘瓠的故事绣画在布上(祖图),世代被视为安定美好的象征。这些信仰直接贯穿到畲族人的头饰和服饰上,比如一些畲族妇女把头饰装饰成龙犬状,并曾在《皇清职贡图》中云:“妇女以蓝布裹发,戴冠状为狗耳。制衣有制裁皆尾形古风……”这些都体现出其图腾崇拜的风俗。 此外,畲族人对具有神奇色彩的凤鸟类有着美好的向往,凤鸟崇拜最大限度地在他们的服饰中展现了出来。凤鸟图腾来源于畲族始祖三公主,传说她善良聪颖,远离宫廷携丈夫孩子迁到凤凰山上,被尊称为凤凰神。而传说把彩带和香袋送之爱慕之人便会保佑夫妻白首相携,因此畲族人世代织起彩带,用口传手授的方式把这美好的心愿传承下来。比如景宁畲族妇女在衣服上装饰着各式各样的彩色织带,并镶有金色丝线,象征着凤凰的姿态,就是沿袭三公主的装扮,以庇佑生活美满。盘瓠神话和凤鸟传说影响着一代代的畲族人,从头饰到服装纹样装饰都充分体现出畲族人对于图腾的信仰崇拜,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二、畲族服饰纹样的审美价值 (一)颜色搭配展现出的审美价值 在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服饰色彩作为一种明显的生活符号,代表着各民族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情结,而对于浙江丽水景宁畲族人来说,努力追求服饰颜色上的厚重感和平实感成为他们体现民族思维和存在价值的关键。生活中的畲族人民,其服饰颜色一般是以黑、蓝两色为主,整个色调显示出他们古朴、深沉之感。特别体现在畲族妇女的服饰上,她们多穿自织的青蓝色大襟麻布衣,衣领、袖口和右襟处多镶有各色鲜艳纹样,不同的颜色搭配,不同的色调和 景宁畲族服饰纹样中蕴含的文化与审美 周谨蓉 民间文化

市级精品课程(5)《畲族服饰》教案

目录

第1课《走进畲族服饰》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畲族山歌,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他们在唱山歌的时候的打扮是怎么样的? 2、引出课题:走进畲族服饰。 (二)欣赏服饰 1、投影播放畲族人民穿着畲族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畲族服饰主要有哪些颜色?上面有哪些装饰?款式和我们现在穿 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2、学生欣赏讨论后总结:畲族服饰主要的颜色是黑色和蓝色。上衣是大襟交领式,领口、两襟及袖端均饰以花边;并且都配有围裙,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畲族妇女还喜欢佩用银饰,常见的有发簪、耳环、耳坠、戒指、手镯等。 3、教师小结:畲族志性的服饰是女子的“凤凰装”,畲族服饰样式按样式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浙西南装式和闽东北装式。不同年龄段女子着装样式名称各异:畲家妹子16岁以前的装扮象征雏凤;婚后妇女是成年大凤凰的装扮;老年妇女则是老凤打扮。 (三)引发创想 1、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去设计畲族服饰,你会怎么去设计?

第2课《凤凰嫁衣》

2、出示现收藏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博物馆的民国时期的传统的凤凰嫁衣的上衣图片。 问:说说和你平时看到的凤凰嫁衣有什么不同? 畲族传统凤凰嫁衣为黑色,上衣是大襟交领式,领口、两襟及袖端均饰以花边,绣有精美的图案。 现代的凤凰嫁衣从颜色、样式、纹样上与传统的凤凰嫁衣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四、说一说 畲族姑娘出嫁身着的凤凰嫁衣各有不同,你见过怎样的凤凰嫁衣,能简单的画一画或写一写吗? 五、学生作品欣赏 六、展评小结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值得学习的地方, 2、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他们的优秀之处。 3、教师小结。 七、课外拓展 用其他材料形式展示凤凰 板 书 反 思

市级精品课程(5)《畲族服饰》课程规划

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校本课程《畲族服饰》课程规划 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二○一七年十月

七彩课程:为畲乡儿童成长提供多元舞台 ——景宁县民族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找准学校办学定位,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景宁县教育局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意见》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校本实际,制定《景宁县民族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一、校情分析 景宁县民族小学创办于2007年9月,建校以来,在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稳健起步,先后取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丽水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等30余项国家、省、市、县级荣誉。 (一)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环境优美,硬件一流。民小是一所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按省一类学校标准建设,配备艺体专用楼、图书配送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录播教室、体艺馆、300米塑胶跑道、各类球场等教学设施与活动场所,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现代化教育资源,为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2.教师凝心聚力,充满活力。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4岁,充满朝气,工作用心用情,团队精神特强。同时,学校是景宁县拥有名师最多的学校之一,其中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2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1人,获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市师德楷模、县名师、县教学能手、县教坛新秀、县五星级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近50人,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证。 3.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校从创办伊始就十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努力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 4.教育科研制度基本建立,科研骨干队伍初步形成,基于实践、瞄准课改的一批大小课题研究成为特色。

畲族风俗文化

历史文化: 增城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正果畲族村由吓水、通坑、榕树窿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共300多人。他们居住的这片土地不仅有着崇山峻岭,也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畲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正果畲族村有本族姓氏三个,分别是盘、雷、来。他们自称“山哈”或“山特”,意思是山里的人。这个名字极富表现力,它深刻地表现了畲族先祖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岁月冲洗下,畲族传统习俗已难得一见,但至今仍保存着自己的民族语言,与这传统语言相伴的是简单淳朴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村民多从事山区农业,同时从事一些传统天然加工产品,如蜂蜜、米酒,畲族村酿造的米酒格外香醇,令人赞不绝口。 据《增城县志》记载,畲族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聚居于县北正果镇东南部的兰溪山区,族人常居深山大岭中,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根据该村保存的族谱及千年的族图来看,畲族先祖在漫长的迁徙路上已经走得相当久远。关于畲族的来源传说,村党支部书记来锦新告诉记者,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人身狗头,称为龙犬,当时高辛帝与邻国(番王)处于战争中,辛帝无法获胜,于是公榜三日昭示谁能杀死番王便可迎娶三个公主之一。畲族祖先看到公示后掀榜过海刺杀番王,祖先用其智慧刺杀番王成功。高辛帝见到龙犬是一只狗便想悔婚,龙犬突然用人语说:“将我放在金钟内,七日七夜便可成人。”龙犬入钟6日,公主怕其饿死,打开金钟察看,见其身已成人形但头未成人形,龙犬只得带着人身狗头与公主完婚,婚后育有三男一女,是为畲族祖先。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现在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风俗习惯: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

再有人问你霞浦有什么留住人的,就把这条微信甩给她!

再有人问你霞浦有什么留住人的,就把这条微信甩给她! 生活在霞浦,如果有人问你这里有什么传统美食?相信你能回答很多~但挂在嘴上的无非是这几样~不如跟着小编 来看一下霞浦美食大全~下次再被提问,直接甩这条微信给TA就OK!1 鱼面炖熟为面条状,故称鱼面。其味鲜美,虽为之鱼,然食无鱼味,实乃一绝。喜庆场合离不开它。 2 鱼滑鳗鱼鱼滑是霞浦的特色小吃,以鳗鱼为主料。剁碎鱼肉或鱼条块,加适量姜汁、食盐、味精,捣成鱼泥,调进薯粉,3 闷螺 霞浦特色下酒菜。把苦螺连壳带肉砸碎后一起炒,味道重,很好吃。吃的时候很劲道足。4 海鲜炒米粉 海鲜炒米粉是霞浦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其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广受大家赞誉。5 海参最先吃海参的人,肯定要有很大的勇气。但,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6清汤面 选用细小面条,放入开水中捞煮一会,再放至已调配好的料碗中即可。7海蛎糊炒蛋

海蛎煎蛋是霞浦特产小吃,在北方很难品尝到这道美味的菜品。8芙蓉岐头烹饪方法多样,但不论是蛋炒岐头,还是清蒸岐头,其口感都是那么清香、鲜美。9阿达元宵阿达元宵是霞浦县特色小吃。味美汤清、滋味鲜香,口感软糯,十分好吃。10大黄鱼霞浦是全国大黄鱼养殖基地之一。11 霞浦扁肉 霞浦扁肉的味道要比沙县扁肉好吃。其口味纯正自然,口感细腻清爽。12 海蛎饼 霞浦话“爹饼”。口感酥脆可口,形似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馅鲜,可单独当零食吃。13 笔架 笔架是霞浦特色的海产品,属于上三道海鲜(笔架、覆鼎、苦螺)。其外表看起来很恐怖,但口味极佳。14盐田蛤 花蛤首选霞浦盐田蛤。烹饪方法多样,但不论是做汤,还是丝瓜炒花蛤,其口感都是那么清香、鲜美。15地瓜杯霞浦县地方传统美食之一,因主要的制作原料是番薯,制作成状如杯子的食品,而得名“番薯杯”。16畲族乌米饭畲族乌米饭自古以来都是畲族同胞“三月三”过节的传统食品。而今天它是一道香软可口、细腻惬意的家常美食。17辣炒麦螺辣炒麦螺;连壳带肉砸碎与辣椒一起炒,鲜味重,口味佳。绝对是下酒的好料。18九层糕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 畲族的编织工艺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米,宽0.2米。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

容上来说,有"十三行"、"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如鹅形筐,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从斗笠的外缘看,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从斗笠的上面看,有斗笠燕、顶、四格、三屋檐、云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不同的花纹。斗笠以五彩九重篾编织而成,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更加耀眼夺目。畲族妇女在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都要戴上花斗笠。 男女互嫁的婚俗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

汉族与畲族服饰色彩文化比较

2011年10月学术探讨 汉族与畲族服饰色彩文化比较研究 文/何倍贝 於晟 陈丽花 摘 要:民族服饰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服饰颜色是一个民族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通过色彩来激发人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汉族与畲族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服饰色彩文化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彰显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服饰色彩;文化;畲族;汉族 中图分类号:I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12-02 象,她要自己去审视自己。同时也让大众去解读她给自己设计的形象。她从镜头开始,反抗男性主导了几千年的艺术审美观,并用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女性心目中更真实、更具有典型性和思考价值的女性形象和心理感受。 三、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解读辛迪?舍曼的摄影创作 在《无题电影剧照》摄影系列中,它扮演形象的原型虽说是各种电影里的角色,但是其实是在拍摄社会中不同女性的形象,在她的作品中,隐去了自我,变身成无数女性真实状态的定格,作品中,没有男人,只有“她”,而这个“她”,又是集体意义上的“她们”。她真实的诠释了女性在当下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辛迪?舍曼通过暗示,通过那些已成为观众目光关注的对象的姿势来鼓励我们参与到这一创作过程中,这些形象能激起窥伺者的本性和电影的联系,可以让我们将这些形象视为心理分析的图例,尤其是可以参照劳拉?慕尔维在1975年完成的著名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描述为控制男人眼光的主题和男性欲望的客体。舍曼的《无题电影剧照》不仅意味着我们自己和摄像机的盯视,而且也暗示在同一间屋子里还有另外一个人和她在一起。[4] 辛迪?舍曼从不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女权运动影响,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女性主义的体现,但是,或许“无心插柳柳成荫”,她的行动却提醒了被男权社会思维模式控制了太久的大众,到了挣脱桎梏,转换思维的时候了。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以一个处在现实文化中的女性的角度进行观察的结果。她用反男权的形式(自拍)塑造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都是被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传播的理想形象。她们符合男性的各种幻想,她们的塑造都是以男性诉求为切入点的。可是,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传播形式,已经麻痹了大众的大脑,大众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异常,有什么不妥,可是,舍曼通过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将人们习以为常的形象用异乎寻常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引导了人们用不同于男权思维的女性主义思维去理解这些作品,这些形象。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女性在这个社会中也有自己的心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权力。女人是独立于男人的,而不是男人的工具;女人是不同于男人的,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评价女人,评价女性,评价女性艺术都不能以惯有的男性指定的标准来衡量。 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这个女性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社会正在一步一步朝着规范、合理、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它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从最初的文学领域,到当今的艺术领域和社会学领域。一个思潮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扎根于社会的。通过对辛迪?舍曼摄影作品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进行的分析,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运用这一理论来审视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我们也对她及其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作者简介:范萌,(1984.07— ),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影像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建群.女性主义艺术走了多远?——女性主义革命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意义[J].世界美术,2009,(2):87. [2]周青.另类的尖叫——世界女性主义艺术思潮[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15. [3]翟永明.天赋如此[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63,65. [4]张朝晖.当叛逆沦为时尚[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45. 畲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偏远山区,其余少数分布在江西、安徽境内。他们虽然人数较少,却有其独特的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汉族主流强势文化逐步渗透并使其发生了改变。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点。 经过对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及其下辖的大均村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畲乡民族服饰现存的两个问题:第一,汉化程度较深且广。绝大多数畲族人民着装与汉族无异,在年轻一代中更是如此。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畲族传统服饰,也不清楚其代表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即使在某些大型民族主题活动和民族节日里见到的,也多是改良后的畲服,与真正的传统畲族服饰存在一定差异。第二,在当地许多民俗陈列馆中,虽然有一些的畲族传统服饰展出,但是其数量较少,色彩单调陈旧,款式单一,不足以表现其文化底蕴,难以让人全面、系统地了解畲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正视畲族服饰所面临的严峻现状,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而色彩作为服饰的灵魂和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切入点探讨畲族与汉族的文化异同,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畲族服饰色彩文化 畲族虽然是典型的散居民族,不同地域的畲族服饰有细微差别,但基本上是“男女椎髻跌足”,着自织的麻布。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望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璎珞状,谓之“凤凰装”。 在色彩方面,畲族崇尚并广泛使用黑,蓝两色。在以黑蓝色作为服装主色调的基础上,在领口、袖口、衣襟等地方加上由红、黄、绿、白等颜色组成的花边或刺绣,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显得明快活泼,但又不浮不跳,与基本色相呼应,整体感觉协调统一。特别是畲族妇女在腰间所绑作为饰品的彩带,配色和纹样丰富多彩,一般以白色为纬线,而经线则色彩丰富,用色不拘,大胆使用红、绿、蓝、黄、黑等 312 2011.10

畲族主要分布在哪

畲族主要分布在哪 畲族人口63万余人(1990年),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闽、浙、赣、粤、皖、湘六省一百多个县、市的山区或半山区。其中福建省35万余人,主要居住在宁德地区的福安、霞浦、福鼎、宁德、古田,福州市的罗源、连江,南平地区的顺昌、建阳、建瓯,三明地区的宁化、永安,龙岩地区的上杭、长江,龙溪地区的漳浦、龙海等县(市);浙江省17.3万余人,主要居住在丽水地区的景宁、丽水、云和、遂昌,温州地区的文成、泰顺、苍南、平阳等县(市);江西省7万多人,主要居住在上饶地区的贵溪、铅山、弋阳,赣州地区的兴国,吉安地区的永丰、吉安、吉水,抚州地区的资溪等县;广东省2.6万余人,主要居住在汕头市的饶平,惠州市的博罗、惠东、惠阳,梅州市的丰顺、兴宁,河源市的龙川、连平、和平,汕尾市的海丰,韶关市的南雄、始兴、乳源等县,广州和潮州等市;安徽省2千多人,主要居住在宣城地区的宁国等县;湖南省2千多人,主要居住在株洲地区的炎陵和郴州地区的汝城等县。居住十分零散,一般是几户或几十户的聚居村落,与周围的汉族交错杂处,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生活环境 畲族分布的地区,山脉纵横交错,峰峦起伏,丘陵密布,地势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沿海倾斜,山脉由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闽、赣两省边境的武夷山、仙霞岭、杉岭等。武夷为福建第一名山,主峰黄岗山海拔高2158米。浙江东南部有雁荡、括苍、洞宫诸山。广东有罗浮、莲花、凤凰诸山。此外,还有闽北的鹫峰山和闽东的太姥山等。多山峦叠嶂,奇峰险谷,为著名的游览胜地。畲族地区溪流回绕,溪水多集诸山两侧之水,从深山峡谷中跌宕奔流出来,汇入闽江、瓯江、汀江。闽江源于武夷山,流经福州,注入东海。瓯江源于龙泉溪,汇丽水大溪与青田小溪后,流经温州,注入东海。江长、流域面积广,为畲族地区的水运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畲族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很大,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在16℃左右,一般冬季比较寒冷,霜期短,少下雪。但各地畲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又有一定的差异。闽东畲族最多的福安市,年平均气温16—18℃,无霜期260—270天,年降雨量在1540—1700毫米左右。畲族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农作物品种繁多,稻谷有面稻、光稻、早晚稻、六月黄、八月白、早晚糯、重阳糯、师姑早、大早、小早、无芒秫、麻子秫等。还有“山稻”,又称“畲米”,米质上乘,煮食味香。畲民在近山之地普遍种植薯芋,产量高,是畲民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林区面积大,树木种类多,常见的有松、杉、樟、楠、柏、桉、青冈栎、泡桐、竹等,也有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检皮栎、檫树和柳杉等。木材蓄积量以松、杉为最大。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木本植物有1552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为1469种。用材林有松、杉、杂木等,经济林有厚朴、茶叶、油桐、油茶、柑桔、乌桕、雪梨等。闽北畲族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土特产以香菇、茶叶、蓝靛盛名。香菇为闽浙畲乡普遍种植,明代起曾列为“贡品”。茶叶是畲村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而且有许多品牌畅销国内外。此外,名贵药材和南方水果也都有出产。畲族山区地下矿藏有铁、煤、金、铜、钼、明矾、石墨、石膏、硫磺、滑石、云母石、瓷土以及其他多种有色金属。有的储量相当丰富,如业已探明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包山、敕木山铁矿,总储量为400万吨;三枝树的钼矿,储藏量达一万多吨。根据1977年福建省地质局调查,闽东畲族地区还藏有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和镜铁矿等多种矿石矿物成分。

畲族的服饰特点

畲族的服饰特点

畲族的服饰特点 畲族的服饰特点基本与当地人差不多,但是畲族的服饰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服饰的图案,下面是有关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畲族的服饰文化和特点? 畲族的传统服饰,衣服崇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饰的样式不一,种类很多。在文献记载中,多说畲族早就“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清代,畲族服饰大致是“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福建古田县畲族戴竹笠,穿草鞋,妇女以蓝布裹发戴冠,短衣束腰带,裙长不蔽膝,跣足。浙江景宁畲族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男穿单袷,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袜裹绑腿的习惯,腰间多悬围身裙。妇女头戴凤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近几十年来畲族的服饰变化不大。民国以来地方志所载,福州侯官一带畲族“短衫跣足,妇女高髻蒙布,加饰如璎珞状”。德化畲族男子不巾不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妇女不笄饰,结草珠,若璎珞,蒙髻上。建

阳畲族男子服饰与汉人略同,妇女不缠足,不施膏泽,无金银饰物,服色唯蓝、青与白色,常披蓑衣戴笠,跣足,与男子同劳作。 不同类型的服饰 畲族妇女因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服饰。一般有如下几种:(1)福安式。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宁德地区。该地区妇女的服装上衣黑色,花纹比较简单,大襟服差别上绣的花纹少,只在衣领(高二厘米)上绣有水红、黄、大绿等色的马牙花纹,沿服斗的边缘缝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边,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绣上一块角隅花纹图案。袖口缝一寸多宽的红布边。穿黑色长裤,着方头黑布厚底鞋。围身裙(又称合手巾)长一尺,上端有一段三寸多的红布横缝在裙身上,裙身上端两角绣有花纹。(2)福鼎式,妇女上衣一般为黑色。上衣大襟上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刺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高四公分,比福安高二公分,衣领两头下端靠领口地方绣有二朵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纹。袖口有一条红、一条绿或其他颜色的布条。(3)霞浦式。福建霞浦畲族妇女的服装式样与上述二地区相仿,但上衣大襟、小襟的尺寸与福安、福鼎的都不一样,尺寸前后一样,便于翻穿,所以大襟上有了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袖口是用蓝色布条缝制,在服斗和花边下端的琵琶带也比较讲究,美观大方。领上多绣自然花纹,与福安只绣几何纹、马牙纹不同,一般有大叶牡丹、小叶牡丹、莲花,还有双龙抢珠,用色绚丽多彩。服斗上的花样有:梅花、梅鹊、凤凰牡丹、“鳌鱼望凉亭”、“鹿竹”、“曲龙上天”、盘桃等,颜色有大红、桃红、大绿、水绿、蓝、白、大黄等几种,有的还配有金线,增添艳色。(4)罗连式。福建罗源、连江和宁德南部飞鸾一带畲族妇女的服装一般都穿黑色短裤,打绑腿,领长9寸、宽1.5寸,领上花色由红、黄、绿、红、蓝、红、黑、红、水绿的顺序排列成柳条纹图案。上领的黑底上绣有一条水红、黄色的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围身裙的图案花纹以大朵的云头纹为其特征,裙边配上柳条纹原色图案花纹,非常醒目。(5)丽水式。浙江畲族的服装以丽水地区为代表,富有特色的是花边衫,畲族称为“兰观衫”。男子现常见的是直襟短花边衫,领、袖、襟处镶有花边,口袋绣有花朵。妇女一般服装崇尚青色,阔领小袖。一般都围以青裙,后来也有改裙为裤的。腰缚以花带,带宽二、三寸,以赭色土丝织成。脚穿黑色布鞋,鞋头绣缀

福建宁德畲族地区的文化与发展

福建宁德畲族地区的文化与发展 家在福建龙岩的我,暑假和一个同学去了去了他一个在龙岩学院读书的宁德市的畲族同学家里,了解了畲族的文化下面是一些了解的内容。 宁德为畲族主要聚居地区,有畲族人口18.1万人,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畲族历史悠久,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并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节庆礼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前我只知道广西壮族有三月三的节日,其实畲族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他们主要是全家在一起吃“乌米饭”。那么什么才是畲族的“乌米饭”呢?据有关史料记载:畲族乌米饭唐朝(公元669年)以来是畲族同胞“三月三”过节的传统食品,它来自大自然乌稔树(也叫乌饭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的色香味和开脾健胃驱湿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现已成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设宴的佳肴,分别有红鲟乌米饭、竹桶乌米饭、太极乌米饭、荷叶乌米饭、菠萝乌米饭、草包乌米饭、乌米卷、八宝乌米饭(甜、咸)等品种。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畲族都过“乌米饭”,阖家共餐,办歌会山歌盘答,通宵达旦,沉醉在一片欢乐、纯朴的乡情之中。 乌饭是畲民从山地里采来的野生乌稔树的嫩叶,置于石臼中捣烂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浸,然后捞出布包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乌黑的汤汁里烧煮成的饭。 畲族乌饭得名副其实,吃起来连碗筷也被染粘成乌黑色。不过它的味道相当不错,吃一口清香糯柔,细腻惬意,别有情趣。倘若将乌饭贮藏在阴凉通风处,则数日不馊。食用时,以猪油热炒,更是香软可口,堪称畲乡上等美食。 畲族乌米饭的传说不一:其一,“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故涂 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其二,三月三虫蚁不作,畲民吃了 乌饭,上山下山不怕虫蚁。其三,古时畲民与敌兵交战时, 敌人常来抢米饭,畲民故意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 问津,畲民便安稳吃饭,有了气力,打败敌兵。其四,唐代 畲族英雄雷万兴被关在牢房,他一顿能吃一斗米,母亲送来 的饭却都被狱卒抢去,雷万兴想办法让母亲将米饭染黑,从 此,狱卒再也不动乌饭。以后,雷万兴越狱,于农历三月初三战死沙场,族人每年以乌饭悼念他。其五,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他们被围困在大山里,粮食断绝,以乌稔果充饥,为畲军度过断粮关,并取得反围剿的胜利。雷万兴回军营吃尽鱼肉酒菜都感乏味,时值三月初三,他想吃乌稔果,就吩咐兵卒出营采撷。可是,这时乌稔尚未开花,那些兵卒只好采些乌稔叶子,有人出了个主意,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饭呈现乌黑色,而且味道特佳,雷万兴吃了食欲大振,于是下令大量制作乌饭,以纪念抗敌胜利。从而衍成风俗,世代相袭。因为节日已经过去了,所以就在百度上找了一张图片。 听他说三月三过后就是另一个节日,叫做“四月八牛歇节”,听其名故知其义为让牛歇息一段时间。“四月八”牛歇节是畲族在生活中创造的一道极为高尚、极为质朴的民俗风景线。节日当天凌晨,畲民牵牛上山吃露水草,俗称“玉露仙草”,又把牛牵往水边,用竹制的牛梳洗刷牛身,以除虱定心,并解缰卸犁一天,拿泥鳅或鸡 蛋泡酒,用竹筒灌喂又以米粥或番薯丝粥等精细饲料喂养,以 酬耕作之劳。 虽然福建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落后,但是在福建宁德的畲

宁德畲族

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分布很广,历史悠久。福建现有人口3488万,民族成份共有54个,汉族人口居多;有53个少数民族(缺基诺族、赫哲族),人口58.3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1%,是祖国大陆畲族人口最多和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也是回族发祥地之一。 全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其次为福州市,再次为泉州市。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7个(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罗源、晋江、惠安、连江等),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8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7个,回族乡1个)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2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世居福建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和高山族。 畲族是福建省的主体少数民族,共有37.51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87%,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4.27%,其中约49%分布在宁德市。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18.3万,其中全国三大畲族聚居县(市):福安6万多人,霞浦、福鼎各4万人。福安市是全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 福建省的回族人口大多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古阿拉伯、波斯人的后裔,共有10.9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8.82%,主要分布在泉州、莆田等市;满族人口7094人,约70%分布在泉州和福州两市; 蒙古族人口6114人,约45%居住在泉州市; 高山族人口416人,约占大陆高山族人口的9%,近40%分布在漳州市。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农村,绝大多数是以农业为主的农民,70%分布在边远山区或半山区。 少数民族中有55人当选为本届省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福建省少数民族有三大亮点: 其一,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60%多,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高山族人口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多的省份; 其二,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块迷人的乐土,有秀丽的自然景观,恬静的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 其三,少数民族体育有其独特的风格,有高山族的“杆球”;已列入中华武术文库的“畲族拳”,五次荣获全国民运会金奖的畲族“打枪担”。 福建全省九个设区市少数民族人口具体分布情况:宁德市18.9万,泉州市10万,福州市6.2万,漳州市5.3万,龙岩市4.3万,南平市3.9万,三明市2.4万,莆田市2.3万,厦门市0.9万。 全省有18个民族乡(17个畲族乡,1个回族乡)。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32%,具体是: 宁德市:福安市:穆云、康厝、坂中畲族乡; 霞浦县:盐田、崇儒、水门畲族乡;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

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章程

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团体名称: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 第二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是由畲族群众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障、非盈利性的,属自发创办性质的民间文化教育研究社团组织。 第三条研究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服务,为畲族群众服务,为推进畲族事业发展服务”的三服务方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集中畲族群众之智慧力量,帮助畲族群体,研究、挖掘、保护、弘扬畲族优秀文化,维护畲族群众的基本利益,推进畲族群众共同繁荣,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开展以不盈利为目的的畲族民间文化教育研究活动。 第四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接受相关事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注册地在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的业务范围 (一)弘扬畲族光荣传统,协助相关事务管理部门完成畲族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编撰《霞浦畲族》简讯,设立“畲族三明网”网站,宣传霞浦县内外畲族社会和事业发展重大成就,讴歌畲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智慧的美德和风尚。 (二)保护畲族珍贵文化遗产,协助相关事务管理部门做好畲族文物、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尤其是挖掘、保护三明会馆文物遗产,传承民族团结之魂。协助整理,修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歌系列,招商引资开发畲族传统服饰、风情工艺品,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市场空间。 (三)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设立民间教育基金,筹措资金帮扶品学兼优和特困畲族学生,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对在畲族小学教育岗位上安心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四)协助畲族村沟通经济发展渠道,搜集、提供经济发展项目信息,促进畲族村经济发展。 (五)加强沟通,做好兄弟省、市、县民间畲族文化教育的联络联谊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