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钟和复位生成模块

时钟和复位生成模块

module CLK_RST(

input XRST

, // (i) system reset (low active)

input SYS_CLKIN

, // (i) system clock

input AUDIO_CLKIN

, // (i) AUDIO clock

output SYS_CLK_50M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50M_90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100M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100M_90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125M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125M_90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150M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CLK_150M_90

, // (o) test clock

output AUDIO_CLK

, // (o) test clock

output AUDIO_CLK_90 , // (o) test clock

output SYS_XRST

, // (o) system reset (low active)

output AUDIO_XRST

// (o) audio reset (low active)

) ;

wire s_SYS_CLKIN

; // system clock

wire s_SYS_CLK_50M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50M_9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50M_18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00M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00M_9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00M_18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25M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25M_9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25M_18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50M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50M_90 ; // test clock

wire s_SYS_CLK_150M_180 ; // test clock

wire s_AUDIO_CLK

; // audio clock

wire s_AUDIO_CLK_90

; // audio clock

wire s_AUDIO_CLK_180 ; // audio clock

wire s_AUDIO_CLK_BUFG ; // audio clock

wire s_CLK_WIZ_LOCKED0 ; // clock 50M 100M lock

wire s_CLK_WIZ_LOCKED1 ; // clock 125M 150M lock

wire s_CLK_WIZ_LOCKED2 ; // audio clock lock

wire s_DVI_XRST_SYS

; //

reg [11:0] r_SYS_XRST_SFT

; //

reg [11:0] r_AUDIO_XRST_GEN ; //

wire s_DVI_XRST_AUDIO

; //

reg [11:0] r_AUDIO_RST_GEN

; //

reg [11:0] r_SYS_RST_SFT

; //

wire s_SELF_RST

; //

wire s_SYS_RST

; //

wire s_AUDIO_RST

; //

//

=============================================================== // Clock and reset generate

//

=============================================================== // Clock generate

BUFG U_BUFG_SYS_CLK ( .I( SYS_CLKIN ) , .O( s_SYS_CLKIN ) );

BUFG U_BUFG_AUD_CLK ( .I( AUDIO_CLKIN

) , .O( s_AUDIO_CLK_BUFG ) );

// SRLC32E Instance, for system self reset

SRLC32E # ( //

SRLC32E: 32-bit variable length shift register LUT with clock enable

.INIT ( 32'hffffffff ) // Initial Value of Shift Register

)

U_SRLC32E_INST_0 (

.Q ( s_SELF_RST ) , // SRL data output

.Q31 ( )

, // SRL cascade output pin

.A ( 5'b11111 )

, // 5-bit shift depth select input

.CE ( 1'b1 )

, // Clock enable input

.CLK ( s_SYS_CLKIN ) , // Clock input

.D ( 1'b0 ) // SRL data input

) ;

clk_wiz_v3_1 U_clk_wiz_v3_1(

// Clock in ports

.CLK_IN1 (s_SYS_CLKIN ) ,

// Clock out ports

.CLK_OUT1 (s_SYS_CLK_50M ) ,

.CLK_OUT2 (s_SYS_CLK_50M_90 ) ,

.CLK_OUT3 (s_SYS_CLK_50M_180 ) ,

.CLK_OUT4 (s_SYS_CLK_100M ) ,

.CLK_OUT5 (s_SYS_CLK_100M_90 ) ,

.CLK_OUT6 (s_SYS_CLK_100M_180 ) ,

.LOCKED (s_CLK_WIZ_LOCKED0 ) ,

// Reset

.RESET (s_SYS_RST ) ) ;

clk_wiz_v3_3 U_clk_wiz_v3_3(

// Clock in ports

.CLK_IN1 (s_AUDIO_CLK_BUFG ) ,

// Clock out ports

.CLK_OUT1 (s_AUDIO_CLK ) ,

.CLK_OUT2 (s_AUDIO_CLK_90 ) ,

.CLK_OUT3 (s_AUDIO_CLK_180 ) ,

.LOCKED (s_CLK_WIZ_LOCKED2 ) ,

// Reset

.RESET (s_AUDIO_RST ) ) ;

clk_wiz_v3_2 U_clk_wiz_v3_2(

// Clock in ports

.CLK_IN1 (s_SYS_CLKIN ) ,

// Clock out ports

.CLK_OUT1 (s_SYS_CLK_125M ) ,

.CLK_OUT2 (s_SYS_CLK_125M_90 ) ,

.CLK_OUT3 (s_SYS_CLK_125M_180 ) ,

.CLK_OUT4 (s_SYS_CLK_150M ) ,

.CLK_OUT5 (s_SYS_CLK_150M_90 ) ,

.CLK_OUT6 (s_SYS_CLK_150M_180 ) ,

.LOCKED (s_CLK_WIZ_LOCKED1 ) ,

// Reset

.RESET (s_SYS_RST ) ) ;

assign SYS_CLK_50M = s_SYS_CLK_50M ;

assign SYS_CLK_50M_90 = s_SYS_CLK_50M_90 ; // assign SYS_CLK_50M_90 = s_SYS_CLK_50M_180 ;

assign SYS_CLK_100M = s_SYS_CLK_100M ;

assign SYS_CLK_100M_90 = s_SYS_CLK_100M_90 ; // assign SYS_CLK_100M_90 = s_SYS_CLK_100M_180;

assign SYS_CLK_125M = s_SYS_CLK_125M ;

assign SYS_CLK_125M_90 = s_SYS_CLK_125M_90 ; // assign SYS_CLK_125M_90 = s_SYS_CLK_125M_180;

assign SYS_CLK_150M = s_SYS_CLK_150M ;

assign SYS_CLK_150M_90 = s_SYS_CLK_150M_90 ; // assign SYS_CLK_150M_90 = s_SYS_CLK_150M_180;

assign AUDIO_CLK = s_AUDIO_CLK

;

assign AUDIO_CLK_90 = s_AUDIO_CLK_90 ;

// assign AUDIO_CLK_90 = s_AUDIO_CLK_180 ;

// System Reset generate

always @( posedge s_SYS_CLKIN or negedge XRST ) begin

if ( XRST == 1'b0 ) begin

r_SYS_RST_SFT <= {12{1'b1}} ;

end else begin

r_SYS_RST_SFT <= {1'b0, r_SYS_RST_SFT[11:1]} ;

end

end

assign s_SYS_RST = s_SELF_RST | r_SYS_RST_SFT[0] ;

assign s_DVI_XRST_SYS = s_CLK_WIZ_LOCKED0 & ~s_SYS_RST & s_CLK_WIZ_LOCKED1 ;

always @( posedge s_SYS_CLK_50M or negedge s_DVI_XRST_SYS ) begin

if ( s_DVI_XRST_SYS == 1'b0 ) begin

r_SYS_XRST_SFT <= {12{1'b0}} ;

end else begin

r_SYS_XRST_SFT <= {1'b1, r_SYS_XRST_SFT[11:1]} ;

end

end

assign SYS_XRST = r_SYS_XRST_SFT[0] ;

// AUDIO Reset generate

always @( posedge s_AUDIO_CLK_BUFG or negedge XRST ) begin

if ( XRST == 1'b0 ) begin

r_AUDIO_RST_GEN <= {12{1'b1}} ;

end else begin

r_AUDIO_RST_GEN <= {1'b0, r_AUDIO_RST_GEN[11:1]} ;

end

end

assign s_AUDIO_RST = s_SELF_RST | r_AUDIO_RST_GEN[0] ;

assign s_DVI_XRST_AUDIO = s_CLK_WIZ_LOCKED2 & ~s_AUDIO_RST ;

always @( posedge s_AUDIO_CLK or negedge s_DVI_XRST_AUDIO ) begin

if ( s_DVI_XRST_AUDIO == 1'b0 ) begin

r_AUDIO_XRST_GEN <= {12{1'b0}} ;

end else begin

r_AUDIO_XRST_GEN <= {1'b1, r_AUDIO_XRST_GEN[11:1]} ;

end

end

assign AUDIO_XRST = r_AUDIO_XRST_GEN[0] ;

endmodule

STM32F103的复位及时钟控制模块头文件

STM32F103的复位及时钟控制模块头文件 在处理器正常工作前,肯定要做一些初始化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初始化各种时钟。通过对STM32F103的复位及时钟控制(RCC)模块分析之后,自己写了一个RCC的头文件,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头文件中首先定义了最基本的几个寄存器,然后再对每个寄存器中的域使用结构体做了定义,可以直接使用寄存器中的位来操作。注意设置系统时钟时要先设置好FLASH的等待周期,不然程序就可能会跑飞。 该测试工程是在以前的GPIO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时钟初始化代码,设置系统时钟为72M。通过流水灯可以看到,比未配置系统时钟之前(8M)流水灯的速度快了很多。 从这里下载完整的测试工程: 系统时钟初始化的代码如下: //以下时钟配置为最高性能 void SystemClockInit(void) { //设置flash等待周期为2,否则设置为72M系统时钟时就会跑飞 FLASH_ACR=0x32; pbRCC_CR->HSEON=1; //使能外部高速时钟 while(!(pbRCC_CR->HSERDY)); //等待外部高速时钟稳定 pbRCC_CFGR->MCO=0; //MCO无时钟输出 pbRCC_CFGR->USBPRE=1; //USB时钟1.5分频 pbRCC_CFGR->PLLMUL=9-2; //PLL倍频设置为9倍(外部时钟8M,PLL输出72M) pbRCC_CFGR->PLLXTPRE=0; //HSE不分频 pbRCC_CFGR->PLLSRC=1; //HSE选作做为PLL时钟源输入 pbRCC_CFGR->ADCPRE=0; //ADC时钟2分频

芯片 时钟 复位 -回复

芯片时钟复位-回复 【芯片时钟复位】 一、引言 芯片是现代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功能是通过电路元件的逻辑操作来实现各种功能。而时钟作为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到同步控制芯片内部各个模块工作的作用。在芯片运行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这时就需要对芯片进行复位操作,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本文将以芯片时钟复位为主题,逐步讲解复位的原理和过程。 二、芯片复位的概念 芯片复位是指将芯片内部的各个模块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一种操作。复位过程中,芯片内部的寄存器、电路和逻辑功能都将被重置,以保证芯片能够从一个已知状态开始正常工作。 三、时钟信号对芯片的重要性 时钟信号作为芯片内部各个模块工作的基准,起到同步控制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时钟信号以固定的频率和占空比发生变化,通过时钟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沿来触发芯片内部各个模块的操作。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对芯片的工

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时钟信号不稳定、频率异常,将导致芯片无法正确运行。 四、芯片复位与时钟信号 在芯片复位过程中,时钟信号也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芯片复位后的初始状态是停止时钟信号的传输。因为复位操作是为了将芯片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便之后能正确运行。若时钟信号继续传输,可能会导致芯片产生异常行为。 五、芯片复位的实现方法 芯片的复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现方法: 1. 物理复位:通过给芯片提供特定的电平或脉冲信号,使其进入复位状态。物理复位一般通过外部电路元件(比如按钮、开关)控制,是最常见的复位方式之一。 2. 软件复位:通过芯片内部的寄存器或特定指令,向芯片发送复位信号。软件复位一般是由软件程序中的特定代码触发,相对于物理复位更为灵活和可控。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模块五认识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模块五认识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它用来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信号,使整个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序列运行。复位电路则是用来将单片机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其重新开始运行的电路。 时钟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单片机内部各个模块的工作速度,并保证它们的协调运行。时钟信号一般采用方波信号,它有固定的高电平时间和低电平时间,这两个时间加起来就是一个周期。时钟信号的频率就是每秒钟的周期个数,它可以通过外部晶体振荡器、RC振荡电路或者石英振荡器来产生。 在单片机中,时钟信号经过一个分频电路来分频,以产生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用来作为各个模块的工作时钟。分频电路的作用就是将高频的时钟信号分频为低频的时钟信号,以满足不同模块的工作需求。通常,分频电路采用计数器实现,计数器按照预设的计数值进行计数,当计数值达到预设值时,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作为分频后的时钟信号。 在单片机工作中,复位电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系统上电或者发生故障时,复位电路能够将单片机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其重新开始工作。复位电路一般由复位电路芯片和复位电路外围电路组成。复位电路芯片是一种特殊的逻辑门电路,它能够监测单片机系统的电源电压,并在电源电压稳定后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复位电路外围电路包括复位按钮、复位电阻和复位电容等元件,它们的作用是稳定复位信号的电平,并延长复位信号的有效时间。 当系统上电时,复位电路会检测电源电压,如果电压稳定在有效范围内,复位电路就会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单片机就会恢复到初始状态。如果

系统发生故障,比如程序出错或者芯片损坏,复位按钮可以手动触发复位电路,使单片机重新开始工作。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保证了单片机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序列进行工作,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只有时钟电路的稳定和复位电路的可靠,才能够确保单片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于工程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的原理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时钟模块的原理

时钟模块的原理 时钟模块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和提供精确时序的电子装置。它常用于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同步各个部件的操作,并确保它们按照精确的时间序列工作。时钟模块的原理包括时钟信号的生成、分频和传播三个主要部分。 时钟信号的生成是时钟模块最基本的功能。它通常使用晶体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的源头。晶体振荡器是一种能够根据外加电压的变化产生稳定频率振荡的电子器件。它由晶体和放大电路组成,晶体的压电效应使其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晶体振荡器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精确的频率控制。 分频是时钟模块的另一个重要功能。由于时钟信号的频率通常过高,超出了许多电子器件的操作范围,因此需要将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分频器是一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将输入时钟信号的频率降低的电路。它通常由计数器和比较器组成,计数器按照设定的计数值对输入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当计数器的值达到比较器设定的值时,输出触发信号,从而产生分频后的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的分发和传播是保证各个部件同步运行的关键。在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中,不同的部件需要按照精确的时间序列进行操作,因此时钟信号的传播至关重要。时钟信号的传播通常通过时钟网络来实现,时钟网络是一种将时钟信号传输到各个部件的特殊电路结构。时钟网络需要考虑信号传播的延迟和时钟偏差等因素,以确保时钟信号能够准确地到达各个部件。

时钟模块的原理还包括时钟域和时钟同步两个重要概念。时钟域是指具有相同时钟信号的电路和部件的集合,时钟域之间通过时钟电路进行时钟信号的互联。时钟同步是指在一个时钟域内各个部件按照相同的时钟信号进行操作,保证它们的行为是一致和可预测的。时钟同步需要考虑时钟信号的传播延迟、时钟偏差、时钟抖动等因素,以确保各个部件能够按照正确的时间序列进行操作。 时钟模块的原理还涉及到时钟频率、相位和稳定性等参数。时钟频率是指时钟信号的振荡频率,通常用赫兹(Hz)表示。时钟频率越高,系统的工作速度越快。时钟相位是指时钟信号的相对位置,它决定了部件在一个时钟周期内的工作时间。稳定性是指时钟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的精确度和一致性,它是衡量时钟模块质量的重要指标。稳定性越高,时钟信号的频率和相位越精确和一致。 总的来说,时钟模块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和提供精确时序的电子装置。它通过晶体振荡器生成时钟信号,并通过分频和传播来实现时钟信号的分发和同步。时钟模块的原理涉及到时钟信号的生成、分频和传播,以及时钟域、时钟同步、时钟频率、相位和稳定性等相关概念。时钟模块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这些原理和概念,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关于DS1302时钟模块的技术文档

关于DS1302时钟显示模块的技术文档 一、模块描述 简介: DS1302内含有一个实时时钟/日历和31 字节静态RAM ,通过简单的串行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实时时钟/日历电路提供秒、分、时、日、周、月、年的信息,每月的天数和闰年的天数可自动调整。时钟操作可通过 AM/PM 指示决定采用24 或12 小时格式。DS1302 与单片机之间能简单地采用同步串行的方式进行通信,仅需用到三个口线:(1)RST 复位(2)I/O 数据线(3)SCLK 串行时钟。时钟/RAM 的读/写数据以一个字节或多达31 个字节的字符组方式通信。DS1302 工作时功耗很低保持数据和时钟信息时功率小于1mW。 特点: 1、PCB为单面板,尺寸:44mm*23mm*1.6mm 2、带4个定位孔,直径3.1mm 3、备用电池为正品天球CR2032,电压3V,电流260mAh,非可充电电池。理论数据保持时间大于10年! 4、晶振32.768KHz,日本原装进口晶振,匹配电容为6pF,尺寸2*6mm 5、DS1302为8脚直插国产大芯片,芯片下面有IC座,方便更换及插拔芯片 6、模块工作电压兼容3.3V/5V,可与5V及3.3V单片机连接 7、工作温度:0°---70° 接线方法(以提供的程序为例,可以接任意IO口,在程序中修改端口定义即可): 注意事项: 1、VCC与GND千万不要接反,以免烧坏芯片 2、51单片机P0口需要接上拉电阻,如果您的单片机没有接上拉电阻,可以将数据线接到其它端口 接口定义: VCC ----- (电源)+5V/3.3V GND ----- 电源地 CLK ----- 时钟线 DAT ----- 数据线 RST ----- 复位

时钟复位模块设计

时钟复位模块设计 时钟复位模块是数字系统设计中常用的一个模块,它的主要 功能是在系统上电时对各个模块的时钟进行复位,以确保系统 处于稳定的初始状态。下面是一个时钟复位模块的设计方案。 模块功能 时钟复位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在系统上电时,对各个模块的时 钟进行复位,以确保系统处于稳定的初始状态。 模块输入 sysclk:系统时钟信号,用于判断系统是否上电。 rst:复位信号,用于控制时钟复位操作。 模块输出 clk_rst:时钟复位信号,用于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复位。内部逻辑 1.初始化时钟复位信号为高电平。 2.监测sysclk信号,如果sysclk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说明系统正在上电。 3.此时,将clk_rst信号置为低电平,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 的时钟进行复位。

4.在rst信号为高电平时,将clk_rst信号置为高电平,恢复各个模块的时钟信号。 时序图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sysclkassysclk participantrstasrst participantclk_rstasclk_rst activatesysclk loop定时监测sysclk信号 activaterst deactivaterst activateclk_rst deactivateclk_rst end 总结 时钟复位模块是数字系统设计中常用的一个模块,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系统上电时,对各个模块的时钟进行复位,以确保系统处于稳定的初始状态。该设计方案基于系统时钟信号判断系统是否上电,然后根据复位信号控制时钟复位操作,从而实现

9s12xe-中文manual

mc9s12xe系列单片机参考手册--中文 1.3系统时钟介绍 时钟和复位发生器模块(CRG)提供的核心和外设模块的所有内部时钟信号。图1-8显示了从CRG所有模块的时钟连接。在clock generation中查询CRG时钟产生的细节规范。 系统时钟可以提供多种方式,使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要 支持: ?片上锁相环(PLL) ?锁相环自我时钟 ?振荡器 由PLL或振荡器产生的时钟提供主系统时钟频率,核心时钟和 总线时钟。如图1-8所示,这些系统时钟用于驱动整个MCU的core, RAM,和外设。 闪存程序存储器和EEPROM可由总线时钟和振荡器时钟提供时钟信号。“ 使用振荡器时钟作为时基,驱动程序,并提供NVM的擦除时间基准。 CAN模块可配置的时钟源来自总线时钟或 直接从振荡器时钟。这允许用户在提供的两种时钟信号的基础上,选择它的时钟性能。 为了确保时钟的存在,MCU包括一个片上时钟监视器,监视器连接到 振荡器的输出。时钟监视器可以被配置为调用PLL自震荡模式或在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振荡器时钟出现,产生一次系统复位。 除了时钟监视器,MCU还提供了时钟质量检查模块执行 时钟准确的检查。时钟质量检查计数器在一个定义的时间窗口内检查预先设定了的时钟边沿,以确保时钟的正确运行。检查程序可以被以下 具体的事件调用,如唤醒或时钟监视器故障。 MCU可以处在不同的模式,而这与MCU资源的映射和总线接口配置操作相关。这些内容将在1.4.1芯片配置摘要有提到。 MCU可以有不同的电源操作模式,当并不需要系统满负荷运行时,方便省电 的模式是可选的。这些内容将在1.4.2功率模式有提到。

1.4操作模式 有些功能模块是可编程的,可以对某个模块进行冻结,而BGD模块的处于活动对于方便调试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在1.4.3冻结模式有提到。 对于系统的完整性,支持独立的系统状态功能,在1.4.4系统状态的说明有提到。MCU有六个不同的模式而模式与系统资源配置相关。不同的模式, ROMCTL与 EROMCTL在RESET信号的上升沿的状态,MCU的安全状态都会影响以下设备的特点: ?外部总线接口配置 ?可能会影响Flash中的存储器映射,或不会 ?调试功能启用或禁用 操作模式是由MODC,MODB和MODA在复位时的信号状态决定的。 (见表1-12)。MODB,MODC,and MODA 位在 MODE 寄存器表示了电流的操作模式,并在操作过程提供有限的模式切换功能。MODC,MODB MODA的状态在复位信号的上升沿锁存到他们相应的位。 在正常的扩展模式和仿真模式下在MMCCTL1寄存器中的ROMON和EROMON 位定义片上闪存存储器是否是内存映射。(请参阅表1-12)。 一个对ROMON和EROMON位的详细解释在MMC有描述。请参考MMC。 在复位信号的上升沿,ROMCTL的信号被锁存到MMCCTL1寄存器的ROMON位上,EROMCTL信号的状态被锁存到在MMCCTL1寄存器的EROMON位。 1.4.1.1正常的扩展模式 端口K,A和B被配置为一个23位地址总线,端口C和D被配置为一个16位的数据总线, 端口E为总线控制和状态信号。这种模式允许接入16位的外部存储器和16位的外围设备接口系统。最快的外部总线速率是内部总线速率除以2。 1.4.1.2正常的单芯片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没有外部总线。从处理器执行从内部存储执行程序。端口A, B,C,D,K,和端口E引脚作为通用I / O

一种基于sv和uvm的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及生成方法

《基于SV和UVM的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及生成方法探讨》 在硬件设计领域中,时钟和复位信号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文将探讨一种基于SV和UVM的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及生成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其原理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技术和方法。 1. 背景 时钟和复位信号在数字电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各个部分的操作,而复位信号则用于初始化电路,确保其在启动时处于可控状态。为了提高设计的可测试性和可扩展性,设计人员需要一种可控的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及生成方法。 2. SV和UVM简介 SV(System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DL),它结合了Verilog HDL和其他功能,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硬件验证语言。 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是一种基于SV的验证方法学,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验证框架和工具,方便设计人员进行验证工作。 3. 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 基于SV和UVM的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是一种采用面向对象的验证方法学进行设计的模块。它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需求,生成各种

时钟和复位信号模式,并能够非常灵活地进行配置和控制。 3.1 原理分析 该模块的原理主要包括时钟生成和复位信号生成两部分。通过配置寄存器和控制接口,设计人员可以灵活地设定时钟的频率和占空比,以及复位信号的脉冲宽度和触发条件。这样一来,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验证需求,生成符合要求的时钟和复位信号。 3.2 应用举例 举例来说,当设计人员需要对一个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的验证时,他们可能需要一种特定的时钟和复位信号模式。通过使用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存储器的工作频率和时序要求,生成符合验证需求的复杂时钟和复位信号序列,从而验证存储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4. 生成方法分析 生成方法是可控时钟复位信号生成模块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时钟生成方法和复位信号生成方法两个方面。通过对时钟和复位信号的生成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模块的工作原理。 4.1 时钟生成方法 时钟生成方法主要包括了时钟频率的配置和占空比的控制两个方面。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配置寄存器,指定时钟的频率,并通过调节控制信

时钟和复位信号的产生

时钟和复位信号的产生 时钟电路作用:供电电压加到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产生各种时钟信号,使各单元电路有序进行。 时钟信号产生条件:只有时钟电路供电和PG信号正常,时钟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相 关芯片的时钟信号还接受STOP信号的控制,实现关停某一个设 备。 时钟电路关键测试点: 1.时钟电路供电是否正常. 2.基准时钟电路的晶体是否起振,需用示波器测量。 3.测量时钟信号的输出,直流电压为供电电压1/2,不同设备的 时钟频率不同,只要有一路有输出,就说明时钟电路工作正 常. 复位信号的作用:对数字电路置零。 复位信号产生的条件:1,供电正常;2,时钟信号正常;3,南桥内的复位电路 良好的情况下才有复位信号产生。 复位信号产生过程:系统单元供电电路产生的PG信号分别送往南桥、北桥、作 为南桥、北桥的复位信号,之后南桥、北桥开始工作。 南桥产生的PCI-STOP信号直接送到时钟芯片由北桥 产生CPU-STOP信号,和CPU核心电路产生的PG 信号一同送到CPU,由CPU产生的CPU-STOP信号 和南桥产生的PCI-STOP信号又送到时钟芯片,时钟 电路才开始工作。当时钟电路工作正常后,产生各路 时钟信号,送往主板上各部分单元电路。其中当南桥 收到时钟信号以后,南桥的复位电路开始工作,产生 各种复位信号,其中DRL-RST#去复位主板上的各种 设备和芯片,如硬盘、光驱和插槽等。另一路 PCI-RST#去复位北桥,再由北桥芯片产生CPU复位 信号CPU-RST#,由CPU-RST#去复位CPU,当CPU 收到复位信号以后,CPU的工作条件具备,完成硬启 动。

复位信号的测量:笔记本电脑一般采用低电平复位。复位信号均是直接或间接由 南桥提供,只要任何一个设备上的复位信号正常,就 说明南桥的复位电路工作正常,其他电路的复位信号 也就基本正常。为了测量方便,我们一般测量IDE 接口的第1脚。如果这时某个设备没有复位信号,则 是南桥到设备的相关电路,CPU的复位信号形成和其 他设备的复位有所不同,CPU的复位信号是由北桥产 生的,北桥的复位信号又是由南桥提供的。

一种soc时钟复位管理电路设计与验证

一种soc时钟复位管理电路设计与验证 SOC时钟复位管理电路设计与验证 摘要:SOC(System on Chip)是一种集成了各种功能模块的芯片,其中时钟复位管理电路是保证SOC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SOC时钟复位管理电路的设计与验证方法,包括时钟源选择、复位信号生成和验证测试等方面,旨在为SOC设计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 SOC是当今集成电路设计的主流趋势,它将各种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实现了高度集成和高性能的特点。而时钟复位管理电路作为SOC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时钟信号的生成、分配和复位控制等关键作用。 2. 时钟源选择 时钟源是SOC系统中的主要时钟信号发生器,其稳定性和精度对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常见的时钟源有晶体振荡器、PLL锁相环和外部时钟输入等。在进行时钟源选择时,需要根据SOC系统的需求和设计目标,综合考虑时钟频率、相位噪声、功耗和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时钟源。 3. 复位信号生成 复位信号是SOC系统中的重要控制信号,用于初始化系统的各个模

块和外设,确保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启动。常见的复位信号生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基于时钟控制:通过对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延时或者锁相等操作,生成复位信号。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但对时钟信号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2)外部复位:通过外部输入信号触发复位操作,可以由外部设备或者按键等触发。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对SOC进行软复位的场景。 (3)软复位:通过软件控制的方式进行复位操作,一般通过对寄存器或者特定地址写入复位命令实现。软复位相比硬件复位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定制。 4. 复位验证测试 在完成时钟复位管理电路的设计后,需要进行验证测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常见的复位验证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功能测试:通过验证复位信号是否能够正确初始化系统各个模块和外设,确保系统在复位后能够正常工作。 (2)时序测试:通过测试复位信号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延迟等时序参数,确保复位信号的时序满足设计要求。 (3)可靠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或者大量数据测试,验证复位电

电脑主板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脑主板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脑主板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源、时钟、复位是主板工作的关键信号,其中主板电源给主板各个电路供电;时钟电路向CPU、芯片组和各级总线(CPU总线,AGP 总线,PCI总线,ISA总线等)及主板各个接口提供基本工作频率,通过该工作频率,CPU控制主板的各个电路及部件,协调地完成各项功能工作;主板复位的主要目的是使主板各个电路及部件进入初始化状态,它是在供电、时钟正常时才开始工作的。 1、主板时钟与复位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1)主板时钟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时钟发生器是主板时钟电路的核心,它是通过晶振产生振荡,然后分频为主板上的各个电路及部件的时钟信号。 主板时钟电路主要由时钟发生器芯片、14.318MHz晶振、电容、电阻和电感等组成,如图1所示。时钟发生器芯片主要起着放大频率和缩小频率的作用,它的内部由一个振荡器和多个分频器组成。 当微机开机时,南桥收到PG信号后,发送复位信号给时钟电路中的时钟发生器芯片,同时电源的3.3V经过二极管和电感等供电给时钟发生器芯片,此时时钟发生器芯片内部的分频器开始工作,将晶振产生的14.318MHz频率按照需要放大或缩小后,输送给主板的各个电路及部件,其中AGP插槽工作频率为66MHz,PCI插槽工作频率为33MHz,ISA插槽工作频率为8MHz,CPU与系统时钟工作频率为14.318MHz,I/O芯片工作频率为48MHz和24MHz,南桥工作频率为14.318MHz、24MHz、33MHz和48MHz等。 (2)主板复位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2所示是一主板的复位电路组成示意图,主要由复位开关(RESET键)、74门电路、南桥、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复位开关 直接用信号线连接到机箱的RESET按钮,复位开关一端接地,另一 端接南桥内的复位控制器模块,它的作用是向复位控制器模块发出 触发信号;74门电路内有6对非门电路,它的作用是进行缓冲放大 复位信号;南桥内置复位控制模块,它的作用是产生复位信号。 在复位电路中,南桥内部的复位控制模块是整个复位电路的核心,当南桥内部的复位控制模块被复位后,会产生硬件所需的复位信号,复位信号再交给门电路芯片处理,产生足够强的复位信号,再送往 主板各处硬件的复位信号引脚。复位信号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即电 源的PG信号和复位开关(RESET)产生复位信号。 电源的'PG信号产生复位信号:当ATX电源开始工作时,ATX电 源的第8脚(PG信号)延时100ms~500ms后,输出一高电平(即0~l 变化电平)作用于南桥内的复位控制模块,让南桥本身先复位;当南 桥复位后,南桥内部的复位控制模块会把电源第8脚来PG信号进行 分解处理,产生不同的复位信号(PCIRSI和RSTDRV信号)通过门电 路或者电子开关发出,去复位PCI总线等周边设备和北桥,当北桥 复位后产生1.5V复位信号给CPU。直接加入后级所有的设备或模块中,同时各设备和模块也被瞬间复位。 复位开关(RESET)产生复位信号:由于复位开关一端接地为低电平,另一端通常为3.3V的高电平,当按下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RESET)时,瞬间短接复位开关会在开关的高电平端会产生一个低电 平信号作用于南桥内的复位控制模块,使南桥强行复位之后,南桥 也会通过门电路或者电子开关强行去复位其他的设备和模块。 2、主板时钟与复位电路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1)主板时钟电路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主板时钟电路常见故障现象是一般会造成电脑开机后黑屏,而且时钟信号不正常的设备停止工作,如CPU、内存、AGP显卡等不工作。故障原因一般为时钟芯片供电电路限流电阻、电感、滤波电容损坏,

芯片 时钟 复位 -回复

芯片时钟复位-回复 芯片时钟复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操作,它在信号处理、通信和计算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芯片时钟是芯片内部的一个电路模块,用于产生并控制芯片内各个功能模块的时钟信号。而复位则是将芯片的所有功能模块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一种操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芯片时钟的原理和作用。芯片时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稳定的时序信号,并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在芯片内部,不同功能模块都要按照时钟信号的节奏进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各个模块的工作顺序正确且协调。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对于芯片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因为在高速运算和通信中,时序信号的精准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复位信号的作用和原因。复位信号是对芯片内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操作的一种信号。在芯片加电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复位信号会将所有的功能模块恢复到初始状态,以确保芯片的正常工作。复位信号的引发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芯片加电时的上电复位,二是芯片内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的异常复位。 然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实现芯片时钟复位的方法和过程。芯片时钟复位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外部信号或电路对芯片进行复位操作,其次是通过内部电路对功能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

在进行芯片复位操作时,可以通过外部信号来触发复位。这种信号通常是通过将特定引脚置高电平或低电平来实现的,当信号达到复位电平时,芯片内部的复位电路会将所有功能模块重置为初始状态。同时,在复位操作期间,时钟信号的运行会被暂停,以确保各个功能模块在复位时不受到时钟信号的影响。 在复位操作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对功能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这个过程一般是通过内部的复位电路来实现的,复位电路会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初始化操作,将其设置为初始状态。同时,时钟信号也会重新启动,以保证各个功能模块在复位后能够按照正确的时序工作。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芯片时钟复位技术的重要性。芯片时钟复位是芯片设计和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确保芯片在正常工作之前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并为各个功能模块提供稳定的时序信号。同时,芯片时钟复位还可以解决芯片加电和异常情况下的初始化问题,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如通信系统、嵌入式系统和芯片设计等领域,芯片时钟复位技术的正确实施和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芯片时钟复位是保证芯片功能模块正常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通过了解芯片时钟的原理和作用,引发复位信号的原因以及复位过程和方

芯片 时钟 复位 -回复

芯片时钟复位-回复 芯片,时钟和复位是现代电子设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芯片是指集成电路芯片,是电子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之一。时钟是指芯片中的时钟电路,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而复位则是指将芯片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操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芯片是什么。芯片是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集成电路,其中包含了许多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芯片的功能由其中的电子元件和电气连线组成,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如计算、通信、存储等。芯片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通过光刻、扩散、腐蚀等一系列工艺步骤来完成。 时钟是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时钟信号可以被认为是芯片的心脏,它会告诉芯片何时进行各种操作。时钟信号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常见的频率有几兆赫兹(MHz)或几十兆赫兹(GHz)。时钟信号的频率越高,芯片的速度越快,处理能力也越强。在芯片中,时钟电路由晶体振荡器和频率分频器组成,可以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并进行频率划分。 芯片的复位是指将芯片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操作。当芯片处于异常状态或需要重新开始时,复位操作可以将芯片重新初始化并返回到最初的状态。复位操作可以通过外部信号或内部电路来实现。外部复位信号通常由按钮或开关产生,当按下按钮或打开开关时,芯片会接收到复位信号并执行相应

的操作。内部复位则是由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控制,当芯片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会自动触发复位操作。 复位操作可以使芯片恢复到初始状态,并清除之前的所有状态和数据。在某些情况下,复位操作也可以用于类似于重启的目的,以解决一些软件或硬件问题。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当系统出现死机或无响应时,我们可以通过按下复位按钮或重启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在芯片设计和应用中,时钟和复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芯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为时钟信号决定了芯片各部件的工作时间和协调性。而复位操作则可以确保芯片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安全恢复,并避免潜在的损坏和故障。因此,在芯片设计和应用中,我们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时钟电路,同时确保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芯片、时钟和复位是现代电子设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芯片作为集成电路芯片,是电子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实现了各种功能。时钟作为芯片中的时钟电路,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控制芯片的节奏。复位则是将芯片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操作,确保芯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芯片设计和应用中,我们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时钟电路,并确保复位电路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功能。

芯片 时钟 复位 -回复

芯片时钟复位-回复 芯片、时钟和复位是数字电路的重要概念和功能模块。本文将以这三个主题为线索,逐步介绍芯片的基本知识、时钟信号的作用以及复位功能的意义和实现方法。 一、芯片 芯片,也被称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一种由多个电子元件(例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等)以及电阻和导线等被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晶圆上的微小电路。芯片的细小尺寸和高度集成的特点使得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复杂的功能。 芯片分为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其中数字芯片主要用于处理和存储数字信号,而模拟芯片则主要处理和生成模拟信号。数字芯片是本文的重点,它广泛应用于诸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嵌入式系统等数字电子产品中。 二、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是芯片中常见的电子信号之一。它的作用类似于人体的心脏,用于给芯片提供统一的计时和同步参考。在数字系统中,由于不同的电子元件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钟信号来驱动元件的操作。 时钟信号通常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方波信号,它的频率决定了系统在单位

时间内处理的速度。时钟频率越高,系统的工作速度越快,但同时消耗的功率也会增加。为了平衡性能和功耗,时钟频率往往在设计时会经过仔细考虑。 时钟信号的进一步细分包括系统时钟和局部时钟。系统时钟是整个系统中的主时钟,它驱动所有的关键模块,并且对整个系统进行同步。局部时钟则是一个子系统内的时钟信号,用于驱动特定的模块或功能。 三、复位功能 复位是芯片中的一种重要功能。它通过将芯片的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以确保芯片正常启动和运行。当芯片处于未知或不稳定状态时,复位功能可以有效地将芯片恢复至可控状态,并清除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异常。 复位信号通常是一个逻辑低电平信号,即一般为0,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电平值。当复位信号为低电平时,芯片的内部逻辑将被重置,并在接收到复位信号解除后重新开始工作。复位信号可以是由外部控制电路或者由芯片内部的监控电路产生和控制的。 复位功能在物理开关、电源管理、系统恢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设计复位功能,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减少潜在的故障风险。

FPGA数字钟

数字钟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实例,深入理解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系统设计规范、系统设计、模块设计和系统仿真与实现各阶段的设计内容,初步掌握规范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并实践。 二、实验要求: 1、系统概述:设计一个用 LED 7段显示器显示的24小时制数字钟。 2、系统目标: (1)用8个LED 显示时间,如9点25分10秒显示为,09-25-10。 (2)设置2个按键,按键SET用于工作模式选择,按键UP用于设置数值。(可选) (3)按SET键循环设置工作模式为:正常显示->时设置->分设置->秒设置。在设置工作模式时,被设置相应数字按1秒速率闪烁,其它数字不变。 (4)在设置工作模式时,按UP键一次,被设置相应数字增加1,加到最大值后再加返回0,如小时加到23后再加就返回0,分和秒加到59后再加返回0 。 3、系统设计依据: 外部输入时钟为40MHZ,通过分频产生秒脉冲信号,用模60计数器对其计数产生分脉冲信号,对分脉冲用模60计数器对其计数产生时脉冲信号,再用模24计数器对时脉冲计数,即可实现一天24小时的时间信号,通过7段LED数码管显示出来则为基本数字钟,校时电路通过两个外部异步按键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 4、系统实现要求: 要求用Mars-EP1C3-EDA实验平台。芯片与封装选择:本设计用EP1C3T FPGA实现,144脚封装,输入输出为LVTTL电平。 5、系统验证及测试要求: 用Mars-EP1C3-EDA实验平台搭建模拟测试平台测试,测试验证数字钟实现设计目标。 三、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1、按键消抖 闭合稳定 前沿抖动后沿抖动 图3-1 由图3-l可见,在按键闭合和断开时产生了多个边沿,而在实际中每按一次键,我们只需要一组稳定的上升或下降边沿,所以对于电路中的按键信号,如果我们不滤除抖动的话,还是简单的读取信号的边沿,会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多次,这样就会引起电路的误动作。为了保证按一次键电路只有一次正确的响应,即在键闭合稳定时读取键的状态,就要求电路中必须采取滤除抖动的措施。 原理:在设计中用时钟信号(key_clk)进行采样,对于按键输入信号,当两次采样信号相同时,这是判定已经稳定的按下或放开了按键,D触发器相应的被置成0态或1态。如两次采样结果不相同,则触发器维持原输出信号不变,由于直接由触发器输出的信号时间宽度可能过长,所以在触发器后再接一级同步化电路,保证每次输出的信号只占有一个时钟周期的宽度。应用这种方法去滤除抖动,关键是确定采样时钟的频率,保证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能够大于按键的抖动时间,且小于正常按键时的按键稳定闭合时间。 2、采用BCD码的计数模式 时、分、秒的计数都采用BCD码计数,如果采用二进制计数,分的最大计数值为59,只需要6位就可以,因为时的计数值要通过两个数码管显示,所以计数值需要经过两级译码才能驱动数码管使其正常显示,必须先把计数值译码成高低四位的BCD码,然后再分别把高、低四位BCD码译码成数码管的显示编码。如果直接采用BCD码计数,只需要一次译码就可以正常显示计数值,故采用BCD 码计数更方便,简化电路。 3、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数码管的动态扫描,就是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

STM32RCC分析与使用

STM32RCC分析与使用 STM32 RCC(Reset and Clock Control)模块是基于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STM32系列微控制器(MCU)的一部分。RCC 模块用于对MCU的时钟和复位进行控制和配置。本文将对STM32 RCC模块进行分析与使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RCC模块概述 RCC模块包含多个寄存器和位域,用于配置MCU的时钟源和时钟分频器,以及对复位进行控制。RCC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时钟源选择:RCC模块允许选择MCU的时钟源,包括内部时钟源(HSI、LSI)、外部时钟源(HSE、LSE)和PLL。 2.时钟分频器:RCC模块允许对时钟源进行分频,从而获得所需的系统时钟频率。 3.复位控制:RCC模块提供了多个复位信号,包括软件复位、外部复位和低功耗复位。 4.时钟使能:RCC模块允许对不同模块的时钟进行使能或禁用,以节省功耗。 二、RCC模块寄存器 RCC模块包含多个寄存器,用于配置和控制时钟和复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RCC模块寄存器: 1.RCC_CR:时钟控制寄存器,包含时钟源选择和使能控制位。

2.RCC_CFGR:时钟配置寄存器,包含PLL、时钟分频器和USBOTGFS 时钟配置等。 3.RCC_APB1ENR/RCC_APB2ENR: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用于使能或禁 用不同外设的时钟。 4.RCC_AHB1RSTR/RCC_APB1RSTR/RCC_APB2RSTR:复位寄存器,用于控 制不同外设的复位。 5.RCC_CSR:复位状态寄存器,用于读取和清除复位原因。 三、RCC模块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CC模块的使用方法: 1.时钟源选择:通过设置RCC_CR寄存器的位域,选择所需的时钟源。例如,可以选择HSE作为系统时钟源。 2.时钟分频器配置:通过设置RCC_CFGR寄存器的位域,配置所需的 时钟频率。例如,可以将PLL分频系数设置为2,以获得系统时钟频率为HSE/2 3.外设时钟使能:通过设置RCC_APB1ENR/RCC_APB2ENR寄存器的位域,使能或禁用所需外设的时钟。例如,可以使能GPIO外设的时钟。 4.复位控制:通过设置RCC_AHB1RSTR/RCC_APB1RSTR/RCC_APB2RSTR 寄存器的位域,对所需外设进行复位或解除复位。例如,可以对USART外 设进行复位。 5.复位状态读取和清除:通过读取RCC_CSR寄存器的位域,可以获取 复位原因,并通过设置相应的位域,清除复位标志。例如,可以读取和清 除外部复位标志。

fpga 时钟 类型

FPGA 时钟类型 1. 介绍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根据需要 重新配置其内部电路。时钟是FPGA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同步各个逻辑 单元的操作。本文将介绍FPGA中常见的时钟类型及其特点。 2. 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是FPGA中用来同步各个逻辑单元的信号。它是一个周期性的方波信号, 通常由晶体振荡器提供。时钟信号的频率决定了FPGA的工作速度,常见的频率有 10MHz、100MHz、200MHz等。 3. 时钟类型 3.1 主时钟(Main Clock) 主时钟是FPGA中最基本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整个系统。它通常由外部晶体振荡 器提供,频率较高(例如100MHz)。主时钟通过时钟网络分配给各个逻辑单元, 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钟边沿上进行操作。 3.2 辅助时钟(Auxiliary Clock) 辅助时钟用于FPGA中的特定模块或逻辑单元。它可以是主时钟的分频或倍频,也 可以是独立的时钟源。辅助时钟可以有不同的频率,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3.3 重置时钟(Reset Clock) 重置时钟用于FPGA的复位功能。当复位信号激活时,重置时钟会将所有逻辑单元 的状态重置为初始状态。重置时钟通常由外部复位电路提供,频率较低。 3.4 相位锁定环时钟(Phase-Locked Loop Clock) 相位锁定环(PLL)是FPGA中常见的时钟管理器件,用于产生高稳定性的时钟信号。PLL可以通过乘频和分频来调整输出时钟的频率。相位锁定环时钟广泛用于需要精 确时钟的应用,如高速通信、图像处理等。 3.5 延时锁定环时钟(Delay-Locked Loop Clock) 延时锁定环(DLL)是另一种常见的时钟管理器件,用于产生延时稳定的时钟信号。DLL通过延迟控制来调整输出时钟的相位。延时锁定环时钟常用于需要精确相位控 制的应用,如存储器接口、数据同步等。

第七章复位和系统时钟

第七章复位和系统时钟 7.1 复位 复位,是系统开始正常运转前的一个必经过程,复位部分设计的好坏,关系体统的稳定。STM32F10xxx 支持三种复位形式,分别为系统复位、上电复位和备份区域复位。 7.1.1 系统复位 系统复位将复位除时钟控制寄存器CSR中的复位标志和备份区域中的寄存器以外的所有寄存器 (见图7-1-1)。 图7-1-1复位系统图 当以下事件中的一件发生时,产生一个系统复位: 1. NRST管脚上的低电平(外部复位) 2. 窗口看门狗计数终止(WWDG复位) 3. 独立看门狗计数终止(IWDG复位) 4. 软件复位(SW复位) 5. 低功耗管理复位 可通过查看RCC_CSR控制状态寄存器中的复位状态标志位识别复位事件来源。软件复位,通过将Cortex™-M3中断应用和复位控制寄存器中的SYSRESETREQ位置’1’,可实现软件复位。 低功耗管理复位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产生低功耗管理复位: 1. 在进入待机模式时产生低功耗管理复位:通过将用户选择字节中的nRST_STDBY位置’1’将使能该复位。这时,即使执行了进入待机模式的过程,系统将被复位而不是进入待机模式。 2. 在进入停止模式时产生低功耗管理复位:通过将用户选择字节中的nRST_STOP位置’1’将使能该复位。这时,即使执行了进入停机模式的过程,系统将被复位而不是进入停机模式。 7.1.2 电源复位 当以下事件中之一发生时,产生电源复位: 1. 上电/掉电复位(POR/PDR复位) 2. 从待机模式中返回 电源复位将复位除了备份区域外的所有寄存器。(见图7-1-1) 图中复位源将最终作用于RESET管脚,并在复位过程中保持低电平。复位入口矢量被固定在地址0x0000_0004。备份区域拥有两个专门的复位,它们只影响备份区域。 7.1.3备份域复位 当以下事件中之一发生时,产生备份区域复位。软件复位,备份区域复位可由设置备份区域控制寄存器RCC_BDCR中的BDRST位产生。在VDD和VBA T两者掉电的前提下,VDD或VBA T上电将引发备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