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3.16

•【文号】国卫通〔2022〕3号

•【施行日期】2022.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标准化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告

国卫通〔2022〕3号

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

卫生标准的通告

现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GBZ 4—2022 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代替GBZ 4—2002)

GBZ 68—2022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代替GBZ 68—2013)

GBZT 325—2022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

GBZT 326—2022 尿中二氯甲烷测定标准气相色谱法

上述标准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GBZ 4—2002、GBZ 68—2013同时废

止。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2年3月16日

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大全

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

GBZ 39-2002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 GBZ 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 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GBZ 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 43-2002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 GBZ 44-2002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GBZ 45-2002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46-2002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 GBZ 47-2002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 GBZ 48-2002金属烟热诊断标准 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GBZ 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GBZ 51-2009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GBZ 52-200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GBZ 53-2002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 GBZ 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 GBZ 55-2002职业性座疮诊断标准 GBZ 56-2002棉尘病诊断标准 GBZ 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 GBZ 58-2002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 GBZ 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GBZ 60-200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 GBZ 61-2002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 GBZ 62-200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 GBZ 63-2002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 GBZ 64-2002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GBZ 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GBZ 66-2002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 GBZ 67-2002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 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 GBZ 69-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 GBZ 71-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GBZ 72-2002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 GBZ 73-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 74-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GBZ 75-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 77-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GBZ 78-2002职血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GBZ 79-2002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 GBZ 80-2002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

GBZ 2.1-2019(法规司的解读)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 有害因素》解读 发布时间:2019-09-09 来源: 法规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可能接触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性有害因素。当接触的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浓度(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就会出现健康损害。对于职业危害的接触,世界各国通常通过立法制定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控制,目的是确定安全的容许接触水平,降低职业接触风险,确保劳动者避免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产生或出现不良健康效应。因此,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用人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因过度接触化学有害因素而导致不良健康效应。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绝大多数接触者不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的安全水平。当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低于对应的限值时,即使不配戴防护用品,也不至于出现不良健康效应。因此说,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程度

以及防护措施效果的重要技术依据,是实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可作为设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报警值的参考值。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技术依据。 我国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最早起步于1950年,国家组织专家翻译了原苏联国家标准《工厂设计卫生条例(1327-47)》,1956年原国家建委与卫生部发布《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标准101-56)》,在标准的附件中规定了85种物质(编号53个)的最高容许浓度(MAC)。1962年,原国家卫生部、基建委及全国总工会对标准101-56进行了修订,联合颁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1-62)。1979年,卫生部等8部委共同发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达到120项。2002年,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卫生部修订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并采纳了国际公认的时间加权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概念。2007年再次对其进行了修订,按照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分别形成化学因素(GBZ2.1-2007)和物理因素(GBZ2.2-2007)职业接触限值两个部分,包括360余种化学和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1)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88-2014 代替GBZ 188-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14- 05-14发布2014-10-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4) 4 总则 (5) 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5) 4.2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5) 4.3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5) 4.4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6) 4.5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6) 4.6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7) 4.7 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8) 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8) 4.9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9) 4. 10 常规医学检查 (10) 5 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1) 5.1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39-92-1) (11) 5.2 四乙基铅(CAS No:78-00-2) (12) 5.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39-97-6) (13) 5.4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39-96-5) (14) 5.5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40-41-7) (15) 5.6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40-43-9) (16) 5.7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40-47-3) (18) 5.8 氧化锌(CAS No: 1314-13-2) (19) 5.9 砷(CAS No: 7440-38-2) (19) 5. 10 砷化氢(砷化三氢,CAS No:7784-42-1) (21) 5. 11 磷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723-14-0) (21) 5. 12 磷化氢(CAS No:7803-51-2) (23) 5. 13 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CAS No:7440-39-3) (23) 5. 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40-62-2) (24) 5. 15 三烷基锡 (25) 5. 16 铊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440-28-0) (26) 5. 17 羰基镍(CAS No:13463-39-3) (27) 5. 18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CAS No:7782-41-4) (27) 5. 19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CAS No:71-43-2) (28) 5. 20 二硫化碳(CAS No:75-15-0) (29) 5. 21 四氯化碳(CAS No:56-23-5) (30) 5. 22 甲醇(CAS No:67-56-1) (31) 5. 23 汽油(CAS No:8006-61-9) (32) 5. 24 溴甲烷(CAS No:74-83-9) (33) 5. 25 1,2-二氯乙烷(CAS No:107-06-2) (34) 5. 26 正己烷(CAS No: 110-54-3) (34)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21世纪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它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该法律确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担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止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运行制度,即政府监管与指导、用人单位实施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自律、社会监督与参与以及职业卫生服务技术保障等;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按职业病目录和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受到保护制度;职业病病人保障制度;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职业病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鼓励科学防治;淘汰落后的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以及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机构及其队伍管理制度等;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政府在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签署的公约或承诺的重要体现; 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76条,分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二、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指国家对于职业卫生方面的要求和规定,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包括了对于工作场所环境的要求,包括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方面的规定。在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此外,对于噪音和辐射的限制也是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重要内容,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标准采取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环境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其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包括了对于劳动者个人防护的要求。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企业需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耳塞等,以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此外,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对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再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于职业病防治也有详细的规定。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此外,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要求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最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对于职业卫生管理提出了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卫生风险,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代号

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代号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指由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依据职业病的防治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以保障工作场所内工人员健康和安全为目标的标准化制度。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通过规范、优化工作场所环境,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等措施,有助于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和生产安全保障能力,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推动生产安全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主要分为三类,即GBZ、GB/T和GB,其中GBZ一般指的是《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 因素分类目录》以及其配套的规范文件,主要涉及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GB/T是指国家标准,主要关注的是 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等,如GB/T 16467.1-2019《安全技术文 献的编写》;GB则是指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涉及质量、安 全和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如GB/T 18883-2002《空气质量标准》。 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GBZ/T 229.1-2018《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与代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它是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标准,帮助企业合理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工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另外,GBZ 2.1-2007《职业性中毒 危害因素诊断标准和分类》则是职业中毒防治的基础性标准,它规定了职业性中毒危害评价的具体方法和分级标准,对职业性中毒的防治工作起到最直接的指导作用。 此外,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涵盖了很多方面,如GB/T 18920-

2002《工业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GB/T 18411-2017《办公室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Z/T 149-2017 《建筑施工现场职业卫生检测规范》等等,这些标准都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提供了职业卫生方面的指导。 总之,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意义重大,它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推动了生产安全事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员工们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10类132种职业病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 2013年12月23日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0类132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 卫防字[1987]第82号 本文中的“职业病名单”已被2013年12月23日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更新。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妥善处理、安置职业病患者,特制定本规定。 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乡镇、街道、私人企业和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本规定所列《职业病名单》(附后)中的职业病,为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各地区、部门需要增补的职业病,应报卫生部审批。 《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执行。凡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工会和劳动鉴定委员会(小组)根据其职业病诊断证明和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按国家现行规定确定。经费开支渠道按现行规定办理。 的意见,安排其医治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应在确认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调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 因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应按正常出勤处理;如职业病防治机构(诊断组)认为需要住院作进一步

检查时,不论其最后是否诊断为职业病,在此期间可享受职业病待遇。 ,其所在单位必须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变动工作单位时,事先须经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材料装人健康档案。 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其职业病待遇应由原单位负责或两个单位协商处理,双方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职业病诊断证明及职业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调出、调入单位都应将情况报各所在地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备案。职工到新单位后,新发现的职业病不论与现工作有无关系,其职业病待遇由新单位负责。过去按有关规定已做处理的不再改变。 ;临时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业期间新发现的职业病与上1个劳动合同期工作有关时,其职业病待遇由原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负责;如原单位已与其他单位合并者,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如原单位已撤销者,应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负责。 对于不按国家规定处理,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单位,应出面进行交涉,直至代表职工本人向法院起诉。 不论是否已列入本规定的范围,患者的待遇不变。 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劳动、财政部门和工会组织根据本规定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备案。 由卫生部负责解释;有关职业病待遇和劳动人事管理问题,由劳动人事部负责解释。 1988年1月1日起施行。1957年2月28日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同时废止。 附:职业病名单 一、职业中毒

职业卫生知识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对不能湿式作业场所采用( )方法除尘 A、隔离 B、密闭、抽风、除尘 C、个体防护 D、通风 正确答案:B 2、下列适用于净化回收的通风排毒方式有( ) A、全面通风 B、自然通风 C、局部排风 D、局部送风 正确答案:C 3、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 ) A、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B、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C、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重度锰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 ) A、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B、腹绞痛 C、肾功能损害 D、血液系统损害 正确答案:A 5、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强个体防护 B、减少接触时间 C、加强安全管理 D、采用工程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D 6、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 )中的有害因素

A、精神状态 B、劳动过程 C、生产环境 D、生产过程 正确答案:B 7、( )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 A、声强 B、响度级 C、声强级 D、响度 正确答案:D 8、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 )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 A、工会 B、卫生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B 9、通风除尘系统中,在风机的吸入端,全压为()值,静压为(值( ) A、正,负 B、正,正 C、负,正 D、负,负 正确答案:D 10、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 B、减振 C、隔声 D、阻尼降噪 正确答案:A 11、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 ) A、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和档案 B、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C、职业病例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编制说明)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编制说明) 篇一:企业 设计 卫生标准TJ36-79 篇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157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 卫通[2002]8号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健康,现发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157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强制性标准: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GBZ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5—2002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 GBZ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

GBZ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GBZ8—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GBZ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GBZ10—2002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 GBZ11—2002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GBZ12—2002 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 GBZ13—2002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 GBZ14—2002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 GBZ15—2002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GBZ16—2002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17—2002 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 GBZ18—2002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21—2002 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22—2002 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 GBZ23—2002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24—2002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GBZ25—2002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 GBZ26—2002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 GBZ27—2002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 GBZ28—2002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 GBZ29—2002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 GBZ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31—2002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GBZ32—2002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 GBZ3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 GBZ34—2002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 GBZ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卫办法规函〔2019〕714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正文: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国卫办法规函〔2019〕714号 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委统计信息中心、委医管中心,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各标准专业委员会、各标准起草单位: 现将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下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请各项目负责人和牵头单位按照卫生健康标准管理制度要求完成标准研究、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前报送相关材料。各标准协调管理机构(中国疾控中心、委统计信息中心、委医管中心)和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请相关省份卫生健康委及有关单位对辖区或下属单位承担的项目给予充分支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9月4日 2019年度卫生健康标准项目计划 序号 专业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 分类 标准 类别 牵头单位 负责人 完成时限 1.? 卫生 健康 信息 20190101 医院信息化功能及建设标准 制定 WS/T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 李岳峰 2020-9-10 2.? 20190102 重大疾病监测业务协同基本数据集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C 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88-2014 代替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14- 05-14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发布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3 4总则…………………….3 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3 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 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 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 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5) 4.6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5 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6 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7 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8 4. 10常规医学检查………………….8 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0) 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0) 5.2四乙基铅………….……………1l 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2) 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3) 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4) 0.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5) 5.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6) 5. 8氧化锌...............“ (17) 0.9砷…….……- 18 5. 10砷化氢(砷化三氢)…………..……- 19 5.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0 5. 12磷化氢............. (21) 5. 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2) 5. 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3 5.15三烷基锡………一……- 23 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4 5. 17羰基镍…………“……- 25 5. 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6 5. 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 5. 20二硫化碳………一……- 28 5. 2l四氯化碳………一……- 29 GBZ 188-20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