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_鸿仪系_掏空_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_鸿仪系_掏空_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_鸿仪系_掏空_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_鸿仪系_掏空_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 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 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黎来芳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100872)

?摘要#论文从商业伦理、诚信义务和不道德控制的角度,对鸿仪系掏空!旗下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了研究。

论文认为,为防范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的不道德控制现象的发生,应当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内部资本市场和信息披露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健全资本市场的秩序。

?关键词#商业伦理 诚信义务 不道德控制 掏空

控制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屡见不鲜。2004年,德隆系、托普系、飞天系、鸿仪系等庞大的资本系相继坍塌,旗下上市公司深受其累。如何遏制大型企业集团中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害,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如何构建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论文拟从商业伦理、诚信义务和不道德控制的角度,以鸿仪系为例,对控制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防范建议。

一、理论阐述

(一)利益相关者与商业伦理

1.利益相关者含义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已有研究中对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界定,较具代表性的包括如下两种。第一,Free m an(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受企业的行动、决策、政策、做法或目标影响,反过来也能影响企业的行动、决策、政策、做法或目标的任何个人或群体。第二,吴成丰(200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一项商业行为中涉及利害关系的人群、团体或组织机构。前者关注的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而后者关注的是商业行为的利益相关者。二者有交叉,又有不同。相应地,对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企业应对诸多利益相关者负责任。另一种认为商业行为应考虑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而这也正是商业伦理关注的焦点。

2.商业伦理的界定与意义。现有研究中对商业伦理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Le w is(1985)认为,商业伦理是提供在特定情况之下合乎道德与真理指引的一种规则、标准、规范或原则;Carrol(1987)认为,商业伦理是为企业组织工作的人的行为的是非对错;Jeffery和Nad i n e(1988)认为,商业伦理是含有道德价值的管理决策。可见,对商业伦理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商业伦理关注企业行为,又翻译为企业伦理;而广义的商业伦理不局限于企业,而是关注各种商业行为。本文对商业伦理的定义基于广义的理解。我们认为,商业伦理是人们在追求商业利益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即:商业活动以追求利益为目的,但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不得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美国商业、技术与伦理研究所主任

A lbertM.Er i s m an博士认为,商业伦理关乎个人与组织的内在价值,影响商业行为的方式与目的,对财务数据的真实、合同的遵守、社会责任的承担等很多方面都提出要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伦理正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商业伦理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但它有道德意义上的导向性和自我约束性,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商业社会和谐、长远发展的基石。

(二)控制权收益与诚信义务

1.控制权收益。本文所指的控制权是广义的控制权,即对企业所拥有资源的决策支配权。控制性股东是掌握了企业控制权的股东。控制权收益则是由于掌握了企业控制权而获取的收益,包括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改善企业经营和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从而获得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的收益属于控制权共享收益。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攫取的将其他利益相关者排除在外而独自享有的收益属于控制权私人收益。控制权私人收益是控制权收益的主要形式,也是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

2.诚信义务。诚信义务来源于诚实信用的道德要求,原指信托法中受托人对委托人承担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注意义务是指受托人在处理受托事务时,应尽如同一个谨慎的人处于同等地位与情形下对其所经营的事项所给予的注意一样的谨慎义务。忠实义务是指受托人不得从事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在公司法中,诚信义务通常指公司的董事及高管人员应对公司承担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股东除了履行出资义务外,不承担包括诚信义务在内的其他义务。但随着控制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侵害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事件的频繁发生,诚信义务逐渐扩展到控制性股东。由于控制性股东取得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因而就具有了侵害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可能性。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控制性股东在享有控制权的同时,应当对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控制性股东的诚信义务是指控制性股东在处于控制地位或行使控制权时,对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

(三)不道德控制与掏空!行为

1.不道德控制。C arroll(1987)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程度和对商业伦理的遵循程度,将企业的管理分为道德管理、非道德管理和不道德管理。相应地,我们可以将控制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区分为道德控制、非道德控制和不道德控制。道德控制是指控制性股东遵守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的最高标准,以公平、均衡和无私为控制动机,通过控制权的行使为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牟取共享收益的现象。非道德控制是指控制性股东在行使控制权时忽略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的现象。不道德控制则是指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的原则和规戒,通过控制权的行使,不惜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自身攫取私人收益的现象。控制性股东的掏空!行为属于典型的不道德控制。

2.掏空!行为。掏空!是Johnson等(2000)首先提出的概念,它主要指控制性股东利用所掌握的控制权,将公司资源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行为。他们认为,掏空!行为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控制性股东侵占公司的发展机会,有利于控制性股东的转移定价,以非市场价格将公司的资产出售给控制性股东,用公司资产为控制性股东提供贷款担保,稀释中小股东权益,等等。Bertrand等(2002), Bae、K ang和K i m(2002)以及Joh(2003)指出,企业集团的所有者通过并购等途径将资源从他们具有低现金流权的公司转移到他们具有高现金流权的公司也是掏空!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向代表控制性股东的高管人员支付过高的薪水,甚至最为直接的偷盗等,都可能成为控制性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方式。卢平和(2004)指出,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最常见的行为方式包括: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产以及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借款担保。李增泉等(2005)认为,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是地方政府和控股股东支持!或掏空!上市公司

的一种手段。掏空!行为的危害极大。Johnson等(2000)证明,控制性股东猖狂的掏空!行为是导致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M orck和Y eung(2000)以及W ur g ler(2000)证明,控制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Bertrand等(2002)指出,掏空!行为可能降低整个经济的透明度、歪曲会计收益数据,从而加大外部投资者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难度。由此可见,掏空!行为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的利益,还会危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秩序,甚至败坏整个社会的商业伦理。

综上所述,商业伦理要求商业活动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得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诚信义务是商业伦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具体体现;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行为,属于不道德控制,而不道德控制是对控制性股东诚信义务的违背;掏空!行为则是不道德控制的典型表现。下面我们通过鸿仪系的案例来具体分析控制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操作手法与严重后果。

二、案例分析

鸿仪系是由一系列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鸿仪系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光瓷业!)、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家界!)和湖南安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安塑股份!和嘉瑞新材!)。此外,鸿仪系还对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华种业!)具有重大影响力。其中,鸿仪系对国光瓷业和张家界采用的是先支持!再掏空!的方式,而对安塑股份/嘉瑞新材和亚华种业采用的是直接掏空!的方式。

(一)鸿仪系支持!并掏空!国光瓷业的案例分析

1.鸿仪入主国光瓷业。2000年9月5日,国光瓷业第一大股东株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鸿仪!)达成转让国光瓷业2700万股国家股的意向。9月21日,双方草签股权转让协议。上海鸿仪成为国光瓷业的潜在控制人。2002年4月17日,国光瓷业2700万股国家股授权上海鸿仪托管经营。上海鸿仪对国光瓷业的控制权进一步加强。2002年9月10日,国光瓷业3240万股股份(占国光瓷业总股份的28 42%)正式转让给上海鸿仪。上海鸿仪正式成为国光瓷业的第一大股东。在2000年9月上海鸿仪与国光瓷业第一大股东草签股权转让协议后,鸿仪系即开始对国光瓷业进行人员渗透。等到2002年9月股权实际过户之后,鸿仪系又进一步从人员上巩固了对国光瓷业的控制,鸿仪系派出人员在国光瓷业担任了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监事会召集人等重要职务。

2.鸿仪支持!国光瓷业。鸿仪入主国光瓷业后,立即对国光瓷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资产重组,将一系列优质资产注入国光瓷业,还通过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为国光瓷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此外,国光瓷业还通过虚增收入等手段增加账面利润。并且,国光瓷业2000年和2001年都向股东分派了红利。鸿仪系的这番苦心经营,无疑是为了国光瓷业能够达到配股条件,实现再融资。2002年11月中旬,国光瓷业提出了配股方案。但令鸿仪系失望的是,此次配股方案遭证监会否决。方案遭否决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国光瓷业的配股资格是通过鸿仪系的支持!得来的。

3.鸿仪掏空!国光瓷业。国光瓷业配股不成,鸿仪系大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大规模举债以及关联担保来满足。自鸿仪系入主国光瓷业以来,国光瓷业的银行借款和资产负债率都大幅上升,2004年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95%,银行借款竟高达净资产的21 8倍。截至2004年末,据

国光瓷业披露,控制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国光瓷业的资金达1 28亿元,国光瓷业为控制性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贷款担保的金额更是高达2 90亿元,分别占2004年末国光瓷业净资产的368 34%和831 70%。相应地,2002年以后,国光瓷业的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都急剧下降。到2004年,国光瓷业净资产收益率甚至低至-739 00%。在被鸿仪系掏空!之后,2005年5月10日,国光瓷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国光瓷业!直接变更为*ST国瓷!。

(二)鸿仪系掏空!安塑股份/嘉瑞新材的案例分析

1.鸿仪入主安塑股份/嘉瑞新材。2001年6月,安塑股份原第一大股东原湖南安江塑料厂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将其持有的安塑股份法人股2880 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 85%)转让给洪江市大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洪江大有!)。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为每股2 874元,比2000年末安塑股份每股净资产4 82元低40%。而洪江大有由自然人袁峰和李蜜于2001年5月23日设立。两个自然人设立的一个不足一个月的公司以超低价一举得到安塑股份这个天生好壳的控股权,这一度引起了市场的置疑。2001年12月,洪江大有股东李蜜、袁峰分别将其持有的40%和30%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市荣涵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涵投资!)。2002年4月18日,安塑股份第三大股东湖南金利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安塑股份法人股1100万股(占安塑股份总股本的11 40%)转让给上海沪荣物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沪荣!)。鸿仪系的关联法人上海沪荣成为安塑股份第三大股东。2002年11月25日,荣涵投资与李蜜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书,拟将其持有洪江大有70%的股权转让给李蜜。安塑股份的潜在控制权兜了一圈又转回李蜜手中。直到此时,市场才得知李蜜是鸿仪系实际控制人候军的妻子。鸿仪系这才浮出水面。其操作手法不可谓不高明。2004年9月29日,荣涵投资解除了与李蜜的股权转让意向书,而与上海佰汇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佰汇!)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洪江大有70%的股权转让给上海佰汇。而上海佰汇两大主要股东湖南天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天龙!)和上海群仪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群仪!)均为鸿仪系所控制。

在2002年11月鸿仪系对安塑股份的潜在控制权公开之后,鸿仪系的人员就频繁出现在安塑股份的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名单中。事实上,从2001年6月开始,除荣涵投资做了短时间的过客之外,鸿仪系几乎一直牢牢掌握着安塑股份/嘉瑞新材的实际控制权。

2.鸿仪掏空!安塑股份/嘉瑞新材。鸿仪掏空!安塑股份/嘉瑞新材的主要手段仍是资金占用和贷款担保。截至2004年末,鸿仪系占用嘉瑞新材资金5 87亿万元;嘉瑞新材为鸿仪系提供贷款担保4 61亿元。自从2001年鸿仪系开始入主安塑股份/嘉瑞新材以来,安塑股份/嘉瑞新材的资产负债率和银行借款就节节攀升。到2004年末,银行借款竟高达净资产的4 56倍,其他应收款也高达净资产的4 2倍。可见,安塑股份/嘉瑞新材不顾风险进行巨额借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控制性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占用。经过鸿仪系的掏空!,安塑股份/嘉瑞新材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急剧跳水。2005年3月22日,嘉瑞新材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嘉瑞新材!直接变更为*ST嘉瑞!。

三、案例总结

(一)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加大商业伦理及诚信风险

Sh leifer和V ishny(1997)、W olfenzon(1998)以及Bebchuk等(1999)发现,现在的公司股权结构中,控制性股东在很多情况下只拥有公司较少的股权(现金流权),却掌握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Beb chuk等(1999)将这种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不一致的现象称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是加大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重要方式。C l a essens等(2000)和Bertrand等(2002)对控制

性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进行了检验。唐宗明和蒋位(2002)认为,在中国大陆,控制性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加大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也呈逐步上升趋势。一般来说,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链条的层级越多,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也会更高。鸿仪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都是通过金字塔式的间接持股实现的,并且控制链条都比较长。通过这种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鸿仪系以较小的现金流权掌握了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本系。这些资本系往往都通过复杂的多层级的金字塔式股权结构,来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高度分离。从早些年相继出事的中科系、华晨系,到今天纷纷落马的鸿仪系、德隆系、托普系、飞天系,无不说明了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中隐藏着极高的商业伦理和诚信风险。

(二)控制性股东诚信义务与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诚信义务合二为一

Berle和M eans(1932)首先提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思想。自Jensen和M eckli n g(1976)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大量公司治理的研究文献一直围绕着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展开,进而引出了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的诚信义务。直到La Po rta等(1999)才澄清,股权的集中才是大多数现代公司所有权的特征。由此引出了对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探讨,并提出了控制性股东诚信义务的概念。由前文的分析可见,不管是国光瓷业,还是安塑股份/嘉瑞新材,鸿仪系在取得控股权的前后,都通过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的派驻,牢牢掌握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让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为控制性股东的利益服务。可见,在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是控制性股东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共同发挥作用,做出了不利于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并有损于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逆向选择。

中国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被控制性股东把持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情况下,控制性股东与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共同作为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受托人,掌握公司的经营控制权。因而,控制性股东诚信义务与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诚信义务合二为一。这无疑增强了控制性股东实施不道德控制的能力,为他们侵害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脱离了控制性股东的掌控,从而使两种诚信义务分离开来,则中小股东、债权人等委托人的利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脱离商业伦理与诚信约束的内部资本市场风险巨大

众所周知,外部资本市场是用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在鸿仪系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中也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问题,因而内部资本市场应运而生。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职能在于资金在集团内部的融通和投放。如果内部资本市场运用得当,应当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集团的经营效益。但是,内部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当集团内部存在上市公司时更是如此。由于上市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渠道多、融资能力强,因而往往被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连接口。此时如果合理地运用这种连接口,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可能会更加灵活。然而,如果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与诚信义务,则可能置上市公司利益于不顾,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一味利用上市公司圈钱!。这种迫使上市公司进行违规贷款担保并肆意转移上市公司资金的内部资本市场,不仅置集团内部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于不顾,置上市公司债权人和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于不顾,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整个上市公司群体的信誉,增加了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

鸿仪系要建立一个集医药、旅游、材料、金融等行业于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集团,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正是在这种资金饥渴症的驱使下,鸿仪系开始控制一系列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上市公司的超强融资

---------------------------------------------------------------------------------------------------------------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集团内部管理,有效落实公司各职能部门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保障公司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在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中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深圳证监局《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及《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为实现下列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三)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 (四)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 第三条职责: (一)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并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效果评估; (二)总经理:全面落实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检查公司各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和完善各自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的情况; (三)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制定、完善和实施本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配合完成对公司各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的检查。 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四条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各专业系统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内部: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信息传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内容。 第五条环境控制包括授权控制和员工素质控制。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 ——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 郭颖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硕士教育中心上海 201600)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股权结构会对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制定以及有效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高管既是公司治理的直接执行者,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他们在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其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解决股东与高管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因此,股权结构、高管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密切相关。本文对目前内地上市的两家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进行案例分析,在实际控股人均为国有性质,从股权集中度及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乳制品企业中,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总体上较好;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要弱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在乳制品行业,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宣布后,短期内内控指数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最终又会上升,起到了完善以及建设的作用;并且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此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字:股权集中度;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wnership Structure,Equity incentiv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Cases On Public Companies Of Dairy Enterprises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can af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Equity Structure ca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on rational formula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executives is not only the direct executo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l control .For its reasonable incentives to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als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s a result, shares structure, executive equity incent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List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land's two largest dairy companies - yili shares, bright shanghai case analysis, in the actual per capita holdings as state-owned property, executives from the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equity incentive plan two aspects, th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are analyzed,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dairy products enterprise, the equity concentration lower enterprise, its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whole, the bett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s high, its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to weaker than equity more decentralized enterprise; In the bright industry, executives equity incentive plan announcement, internal control index downward trend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end, will rise again,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fecting and development; And equity is more dispersed enterprise this effect is more apparent. Key words: Ownership structure; Equity incentive; Internal control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下面是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例一一、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

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报统计,整体上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平均的毛利率是26.93%,而物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43.39%,另外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平均的水平达到19.48%,而物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4.56%.尽管这2年整个物流行业的收益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显示了物流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计算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由Hol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1个指标中求出11个主成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文采用因子累积解释方差的比例达80%以上)筛选得到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主成分进行综合,得到各个股票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公司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物流行业中20个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操作采用了SPSS软件。 本文把物流行业的东方航空、中储股份等20支股票作为样本,将主营业务收入(X1),主营业务利润(X2)利润总额(X3),净利润(X4),总资产(X5),净资产(X6),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内部控制的定义 2、内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内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 5、内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内外尽快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市公司部控制审计案例参考 2016-11-30中国部审计中国部审计 china-audit中国部审计,愿做您的咨询伙伴、家中的宾客、亲密朋友,各行业部审计精英人士联谊、经验分享与知识交流。为您送去最权威的部审计理论与实践解读,增长与实现组织 最大价值,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意义、功能与作用 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对于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以及需要使用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各方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部控制审计的提出是审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革,整合审计模式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部控制审计以及两种审计的整合是企业完善管理、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化的必经过程。 (一)引导改变企业管理理念,建设并有效运行企业控制度 在我国关于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文件出台以前,部分追求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较为重视企业的部控制,但多数企业对部控制的关注不够,部控制审计政策的出台使得企业必须重视部控制,部控制将影响企业的整体价值。完善的部控制制度将为企业带来诸多利益,有效的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的部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与使用;通过设计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各部门既保持联系又相互牵制,使企业日常业务有条不紊的进行。部控制审计以及整合审计的提出成为了推动企业重视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最有力的推手,这将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以及部控制的完善产生重要意义。

(二)扩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围,同时促进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迅速提升 部控制审计的提出拓展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围,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将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是未来审计的大势所趋,尽管我国目前对审计的方式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统计数据表明,自2010 年实施部控制审计开始,所有需要提供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选择将两种审计交由同一家事务所进行整合审计的公司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整合审计在实际操作中更为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整合审计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面临重大的考验。但新事物的建立与发展均需要时间,所以整合审计模式的迅速发展将成为促进注册会计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执业素质的动力,在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水准、人员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降低财务报表审计及部控制审计的整体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尽管财务报表审计与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存在差异,但整合审计需要综合考虑两种审计的情况,设计综合审计计划以达成两种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审计与部控制审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审计,但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与联系,这些共性与联系为两种审计的整合提供了整合基础,使得两种审计的审计证据、审计成果可以相互利用,进而起到降低整体审计成本的作用。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将节约不少时间与精力,而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有义务配合注册会计师所提出的要求,提供所有资料。如果不进行整合审计而是将两种审计分开执行,企业将耗费不少的人力与物力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配合。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摘要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应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综合全面的回顾了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comprehensiv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combined with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objective fact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s carri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and around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

上市公司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部控制的定义 2、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部控制的现状 1、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 5、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外尽快完善我国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市公司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容摘要】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防控制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安全的有效工具,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是进行企业管理的核心。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容,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但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中一部分上市公司经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部管理混乱、权责不明晰等问题,这都是由于上市公司部控制薄弱造成的。因此,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部控制情况,分析上市公司在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完善上市公司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部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全的部控制制度在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应对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部控制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企业的部控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特别是近年来,国上市公司丑闻频发,其主要原因与上市公司部控制失灵有很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部控制的失灵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并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经济犯罪,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更加关注,构建一套适用于上市公司规、完整的部控制体系,成为摆在上市公司面前重要的课题。 一、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发生了我国上市公司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未经董事会同意挪用公司资金、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私自将上市公司款项打入自己创办企业等重大事件,这些事皆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完善执行也就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 2006年,我国出台了两部《内部控制指引》,虽说各上市公司对其信息都相应的进行了披露,但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却没有所谓的实质性内容,相对而言,形式主义占了上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及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性,提高其自愿性等。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员工的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 (三)综述范围 本文参考了2004-2009年间发表于《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商业经济》、《财经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商业经济》、《商场现代化》、《会计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东北师范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公司背景介绍 (一)蓝色光标 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北京蓝色光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蓝色光标成立于1996年7月,总部位于北京。2008年1月14日原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 蓝色光标于2010年2月26日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格33.86,募集资金总计 67,720 万元。公司于2013年9月5号增发 4,886.72万股,增发价格 28.69 元,增发募集资金总计 140,199.99 万元,增发方式:采取非公开的发行方式。根据中国国际公关关系协会数据测算,蓝色光标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18%,位列于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第一位。 作为中国本土公共关系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蓝色光标从成立之日起,一直秉承“专业立身、卓越执行”的经营理念。蓝色光标引领了本土公关业的兴起和繁荣,从IT领域发展到电信、汽车、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政府及非赢利组织,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在The Holmes Report公布的2012年亚太公关报告中,蓝色光标被评选为“2012年度亚洲最大公关公司”。 蓝色光标经营的范围包括:公共关系策略咨询、公众传播、媒体关系、危机管理、投资者关系、企业形象管理、活动管理等。业务领域涵盖IT、电信、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政府及非赢利组织。 (二)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 2004年11月19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1月21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3月12日,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8万元增至12,600万元。 公司于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华谊兄弟公司运作特点: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传媒体系。在影视方面的投资: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华谊兄弟立足在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方面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电影产业链,进入影院放映业务,实现公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及评价报告 ——青岛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分析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近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调查报告,在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产出提高了34%,由57,720亿美元增加到77,470亿美元,而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按近全球平均速度的5倍,达到156%,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从2,424亿美元增加到6,197亿美元;相应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大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作为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海信电器拥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企业发展战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并在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全球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技术研发。截至目前,海信电视已经获得授权专利数862件,其中有600多项是在新技术、新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海信电视拥有的中国授权专利数在业内高居榜首。 海信电器成立于1997年4月17日,前身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青岛海信电器公司。1996年12月23日,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募集方式,组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6,170,000元。

1997年3月1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其中,63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00万股公司职工股于1997年10月22日上市。 1998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以1997年末总股本27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10:3比例实施增资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认购其应配6000万股中的506.5337万股,其余部分放弃配股权;社会公众股东全额认购配股2100万股。本次配股实际配售总额为2606.5337万股,配售后总股本为29606.5337万股。1998年7月10日完成配售,配股可流通部分2100万股于1998年7月29日起上市交易。 1999年6月4日,公司实施1998年度资本公积金10转4后,总股本为41449.1472万股。 2000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全体股东10:6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股东海信集团公司以资产部分认购283.6338万股,其余部分放弃;社会公众股东认购7644万股。该次实际配售股数为7927.6338万股,配股后总股本为49376.7810万股。其中,海信集团公司持有国有法人股28992.7810万股,占总股本的58.72%;其余为社会流通股计20384万股,占总股本41.28%。 2006年6月12日,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股票的方式作为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付2.5股股票;对价安排执行后,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流通股股东获付的股票总数为5096万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23896.781万股,占总股本的48.4%;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数量为25480万股,占总股本的51.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学生姓名:范娜学号: 专业: 所在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刘明辉张宜霞(2002)在《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中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其目标没有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从而导致不能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因此,应该打破传统内部控制的狭隘性,拓宽内部控制的内涵,由局部的会计控制、财务控制扩展到整个企业的治理控制,并在今后的制度建设中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和资本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康玉珠周长鸣(2004)在《应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中认为,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的发展、完善都离不开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他们注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审计领域。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是较权威的标准,但也只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领域。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也未涉及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内容。我国如何将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公司治理结构结合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应该成为众多学者和实务界关注的话题。 李榕芳(2005)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关系密切。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体划分内部控制目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王宣人(2011)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共同载体是企业组织,在这个载体中,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需要内部控制作保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失衡问题。其主要因素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完善有效的监控机制,信息和沟通系统不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加强内部控制,应改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

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导语: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怎么写?下面YJBYS为您推荐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一、公司背景及简介 1、成立时间、创立者、性质、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注册地; 2、所有权结构、公司结构、主管单位; 3、公司重大事件(如重组、并购、业务转型等)。 二、公司所属行业特征分析 1、产业结构: ① 该行业中厂商的大致数目及分布; ② 产业集中度:该行业中前几位的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据(一般衡量指标为四厂商集中度或八厂商集中度); ③ 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具体需要何种条件才能进入,如资金量、技术要求、人力成本、国家相关政策等,以及厂商退出该行业需花费的成本和转型成本等。 2、产业增长趋势: ① 年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市场总容量等的历史数据; ② 依据上述历史数据,及科技与市场发展的可能性,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

③ 分析影响增长的原因:探讨技术、资金、人力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行业增长的,并比较各自的影响力。(应提供有关专家意见)。 3、产业竞争分析: ① 行业内的竞争概况和竞争方式; ② 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各自的优劣势、未来趋势; ③ 影响该行业上升或者衰落的因素分析; ④ 分析加入WTO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及新条件下其优劣势所在。 4、相关产业分析: ① 列出上下游行业的具体情况、与该行业的依赖情况、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如可能,应作产业相关度分析; ② 列出上下游行业的主要厂商及其简要情况。 5、劳动力需求分析: ① 该行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情况; ②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政府影响力分析: ① 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倾向、各种优惠措施等); ② 其它相关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政策、人才政策、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