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现在让我们走进它,原来它们身后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1、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作为一个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但是这个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它其实指的是一个叫泰山的人,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倒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话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狗了。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四川话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此属谐音讹传。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了。

9、倒楣“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差。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为不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10、吹牛皮用“吹牛”形容说大话,意思非常明白。那为什么不用“吹猪”、“吹羊”来形容呢?从前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用竹管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吹牛皮”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当地人用整只羊皮晒干漆上油漆,吹上气使它鼓起来,再把几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千斤重物过河。羊皮筏子较小,人们常用嘴把它吹鼓起来。有个人说他不仅会吹羊皮筏,而且还能吹起牛皮筏来,后来有人真的将牛皮拿给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爱说大话的人。11、无商不奸“无商不奸”是后人杜

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凡是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接受,故有“无商不尖”之说。“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客观来讲,商业是一种交易行为,商人的精明往往给消费者一种“奸诈”的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尤其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低下、诚信缺失、唯利是图,造成扰乱市场的行为频频发生,因此更加印证了“无商不奸”的说法。12、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古人受佛教影响,相信灵魂不死,并会在人世间转生轮回。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就是说,现在死了不要紧,转世投胎后,过十八年长成人了又是一条好汉。也许这句话是从佛教中传出来的吧。13、八拜之交八拜是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表示无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也有向古代八个结拜兄弟学习的意思。羊角哀左白桃——生死之交于伯牙钟子期——知音之交廉颇蔺向如——负荆之交孟良焦赞——永伴之交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之交管仲鲍叔牙——同命之交忽子公子寿——患难之交程樱公孙杵臼——拖孤之交14、丑八怪“丑八怪”用以形容外貌丑陋的人。它来源于“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他们是:李蟮、汪士慎、高翔、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罗聘、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陈撰、杨法、李勉等诸人。(在中文里“八”往往用作虚数词,表示数量多,并不意味“扬州八怪”只有八个人。)其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更著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所以被篾成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入情入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15、六圣史圣: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自幼读书,博文强识,著有《史记》,他被后人称为“史圣”。草圣:人称汉朝书法家张芝是“草圣”,他擅长草书,对章草(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医圣:汉未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勤奋学习古人治病经验,写出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一书,这本书被后代医学家视为必读经典,张仲景也就成了“医圣”。书圣:东晋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他为书圣,当之无愧。画圣:被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他最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诗圣: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写下了大量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别”。他被世人称为诗圣。另一些称谓: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16、二百五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版本一: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

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版本二: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版本三:源于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版本四:源于推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版本五: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版本六: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17、半吊子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广的俗语。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为鲁莽之人。那么,为什么称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原来这种诙谐的称谓与古钱币有关。古钱币外园中间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为了便于数钱、付钱和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子,那么五百钱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心眼不够数。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够数。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讳二百五这个数,如商品价格应为250的,标价249或251也不标250,发补助该发250的,发260也不发250等等。由此可见,半吊子、二百五都是从钱引出来的,用来嘲讽那些智商低、行为鲁莽做错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谁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18、店小二“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

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19、五子登科五子登科讲的是一个证明因果报应、劝世励俗的故事:五代后晋时幽州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因为幽州属燕,又叫燕山。他是一个自幼丧父的孤儿,赖母亲抚养长大,事母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的忧虑。可是禹钧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禹钧!你前生的恶业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我亲爱的孙儿,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仆人从此远逃他乡。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窦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有一天,窦先生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纪,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来日都很显达,你将来寿终之后,可上升天堂。”祖父说完以后,又继续谆谆的对他叮嘱:“因果的道理,确实而无虚妄。善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于来世,或影响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的。”从此以后,窦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因为他家教很严,所以儿子们都很循规蹈矩,和睦雍熙,满门孝顺。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大儿子窦仪,官至尚书,次儿窦俨,位至翰林学士,三儿窦偁,官参知政事,四儿窦侃,任起居郎,五儿窦僖,位左补阙,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当时侍郎冯道赠诗一首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当时的士绅人家纷纷传诵,并且称赞窦家五子为“窦氏五龙”。窦禹钧本人,也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谈笑而卒。善恶的报应,有的现世获报,有的子孙获报,有的来世获报,虽有迟速的不同,但报应不爽,是毫无疑问的,像窦禹钧公,不仅现世获享高寿厚禄,后代子孙昌盛显达,且观其临终瑞相,亦可证明来世必能获生善地。宋朝范文正公仲淹,曾将窦禹钧的事迹,训示其子孙,广修善事,因而范公的后代,亦很昌盛发达。可是世人知悉窦禹钧事迹的很多,不止范文正公一人,但大多闻而不行,如入宝山空手回,岂不可惜!《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寄托了家人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登科及第的,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愿望。20、身怀六甲来历之一:为什么女人怀孕了叫身怀六甲?“身怀

六甲”通俗来讲,“古称女子怀孕。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是一些词典中对于“身怀六甲”通俗的解释。要详细地来解释这个词,确实很复杂。因为很少有人能搞明白天干地支不断演变的过程。甲甲甲甲甲甲寅辰午申戌子乙乙乙乙乙乙卯巳未酉亥丑丙丙丙丙丙丙辰午申戌子寅丁丁丁丁丁丁巳未酉亥丑卯戊戊戊戊戊戊戊申戌子寅辰己己己己己己未酉亥丑卯巳庚庚庚庚庚庚申戌子寅辰午辛辛辛辛辛辛酉亥丑卯巳未壬壬壬壬壬壬戌子寅辰午申癸癸癸癸癸癸亥丑卯巳未酉有人做出这样的解释,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别领起一竖行,称为“六甲”,这是一个时间观念。上面强调了一个五、六为变化之道的思想。在甲骨的刻辞中,前五甲所领竖行中,皆有子日,唯独第六甲“甲寅”不含子日,所以《汉书》说:“日有六甲,辰有五子”,这样就合于五六为变的趋势了。变化带来的是化生,古代传说天帝造物,也当依循此理,所以六甲所代表的是一种演化趋势。“六甲”源自天干地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从表中可见,每一个天干都有六种配合,称为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甲”属木属阳,为阳木。“六丁六甲”:六丁为阴神,“六甲”为阳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刚好是阴一半,阳一半。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身怀六甲”可能是房中术和道教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求子说的祝福之语,类似中国人观念中常有的“生个男娃”或“生儿子”好传宗接代之类,希望怀个男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演变,这类“专指”就慢慢演变成“泛指”,怀孕也就通称为“身怀六甲”了。不过“《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谓妇女身怀胎儿。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种说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确性。来历之二:因为六甲在古代是六十年的意思,身怀六甲很痛苦,就像过了六十年。以前都是用天干与地支相配合来记录年份的,如甲子、丙寅等。甲排天干的第一个,六十年里面有六个带甲的年份,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所以六甲代表六十年。从前的人寿命都不长,一般也就五、六十岁,六甲过后人的一辈也就过得差不多了。怀孕叫身怀六甲喻意着孕妇肚中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21、马大哈现在人们习惯上把工作上马马虎虎、生活上大大咧咧的人称做“马大哈”。那么,“马大哈”又是什么人呢?原来,“马大哈”是风行于50年代时的相声《买猴儿》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此人马虎成性,有一次竟然把“到(天津)东北角买猴牌肥皂50箱”的通知,错写成了“到东北买猴儿50只”。结果,官僚主义和盲从作风助长了“马大哈”的错误,致使采购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掀起了一场买猴儿风波。《买猴儿》的成功使其成为著名相声作家何迟的“内部讽刺相声”的代表作,“马大哈”这一形象也由于具有广泛而准确的概括意义,同中外文艺作品中的阿Q、堂吉诃德等典型形象一样,成为现实生活中某种人的代名词。22、古人为啥将太监称作公公太监应称作“宫公”,就是被阉割的男人,受过宫刑,由于读音相同而念成“公公”。23、五音不全来历之一:唱歌时,有人唱得不搭调,常常走音,把握不住do、re、mi、fa、sol、la、ti七个音阶,唱歌变成绝无优美旋律可言的“念歌”或“喊歌”了。明明是“七音”却叫

“五音”,是怎么回事呢?这要说说“五音”概念。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蟹)莉(蟹)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成语了。来历之二:《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宫、商、角、征、羽五音。《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这是对五音其义的解释,并从自然生化角度予以说明、从听觉感觉来说。则是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五音又与五行有密切的联系。《乐纬》说“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宫,三言得火口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并是阳数。”则进一步明确了宫为土、征为火、羽为水、商为金、角为木的配比关系。宋朝沈括说:“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尾气始于东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阴阳根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实际上,五行是顺四季之气而生,五音刚逆五行之序而传。相反相成,错综变化。《蠡海集》说“万物之所为以生者,必由气。气者何?金也。金受光顺行则为五行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顺行为五行之体者,金生火,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冬至起历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长夏,长夏而归于秋。返本归原而收敛也。逆行为五行之用者。金出矿而从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则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继之,木必依水以滋荣,水必托上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则五行之类,土以定位。”这是从取类比象的角度来说明五音逆行之因。其实,五音逆行之理,是祖还易象之意,亦即先后天八卦之理、下面,可以从先天图及后天图中予以说明。先天八卦图中,乾兑居首属金,次以离属火。又次震巽属木,又次之以坎属水。终于艮坤属土。为什么开始于金结束于土,是取乾始坤成之意。金取天之刚,土取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未以生气居中、所以五音逆五行本于先天八卦之序。后天八卦图中,也是乾居首而逆转,自韩兑之金旺于西方,次转为离火旺于南方,又次转为震巽之木旺于东方,再次转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所以退艮坤以后终、因此五音逆五行亦合于后天八卦之序。24、“做东”的来历之一: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结束19年的流亡生涯回国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郑国,郑国对他极不友好,他就联合秦国攻郑。郑国老臣游说秦国:如果秦国不打郑国,把郑国留着做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向东用兵路经郑国时,郑国像主人一样,很好地接待秦国的兵将,做秦国的根据地。后世就把“东道主”作为了“主人”的代称,请客叫“做东”,把房子的主人也叫作“房东”。之二:我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放置两个座位,一东一西。接待客人时,主人总是先把客人迎到西边的座位上,然后才在东边的座位上落座。还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东、西两处。迎接客人时,将客人引到西边的道路,由西处的台阶进厅;主人则与客人并排走在东边的道路上,由东边的台阶走进客厅。在我国一本古书《礼记》上,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所以主人又被称为“东道主”或“东道”,简称为“东”,争着做“主人”,当然就变成争着“做

东”啦。25、“两肋插刀”的典故“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26、为什么举白旗是代表投降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因此,人们一般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27、“买东西”的来历在平时,经常会听到“买东西”这三个字眼。这三个字是从东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因为在东汉时,商人们开店交易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人们到那儿去采购物品,就说“买东”、“买西”。时间一久,就统称为“买东西”了。28、“寿比南山”的来历在给老年人祝寿时经常会听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一句话,其中的“寿比南山”有什么含义?南山指的是山东的云门山,因在城南,所以称作南山。这山上刻着一个大红的“寿”字,字首直指云端,字脚踏在壁底。真是山象一个“寿”字,“寿”字是一座山。29、“太太”的出处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贤妃曰“太姜”,即季历等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贞静柔顺,并且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成人,从来没有过失。古公谋事,必与太姜互相商量。随便古公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由于太姜品德贤正,教子相夫有功,因此《史记·周本纪》称她为“贤妇人”。季历即位,又娶有贤妃曰“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文王又有贤妃,曰“太姒”。《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30、七情六欲“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佛家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31、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而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32、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33、五毒俱全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34、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35、十恶不赦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

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一、谋反。被视为十恶之首。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五、不道。无道。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八、不睦。不和好。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为“诸恶”之外,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

1、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迷失自我。

女人最可叹的,不是红颜不再,而是自信全无。

一个有灵魂的女人,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

一个有信仰的女人,是一个有能量的女人。

2、越有本事的男人越没脾气。因为素质,修为,涵养,学识,能力财力会综合一个人的品格。

3、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

4、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词:谦虚,坚持。

5、能开口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离开的人,便不算是爱人。

6、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是,当你拥抱一个你爱的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紧。

7、往事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把握眼前,当下才重要。

8、顺利,只是一种平庸的人生。

9、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只会怕没本事照顾好你而努力。如果他事事与你计较,随便对你发脾气,那只是说明他爱自己,没有爱你的本事和能力。

10、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每天成长一点点……

有趣的成语俗语

1、三字俗语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千里马)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孺子 牛)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纸老虎) 2、成语之最: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一言九鼎)最重的话(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3、成语对对子: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固若金汤(危如累卵)精雕细刻(粗制滥造)雪中送炭(落井下石)伶牙利齿(笨嘴拙舌)满腔热忱-无动于衷据理力争-理屈词穷持之以恒-有始无终突飞猛

进-固步自封语重心长-冷嘲热讽古道热肠-冷酷无情神采奕奕-无精打采救死扶伤-落井下石优柔寡断-当机立断

不甘示弱-自暴自弃不劳而获-自食其力不求甚解-寻根究底 4、分类成语 【人物品质】奋不顾身舍己为人舍死忘生肝胆相照 【人物神态】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惊慌失措漫不经心 【心理活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 【描写骄傲】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 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挥汗如 雨大汗淋漓 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天高云 淡金桂飘香 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瑞雪纷飞滴水成冰 【含比喻的成语】观者如云挥金如土爱财如命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守口如瓶高手如林 【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亡羊补牢黔驴技穷自相矛 盾杞人忧天 【有关“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 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 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

《成语背后的故事》课程资料

成语背后的故事 第一单元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是管仲在悼念自己的莫逆之交去世时说的 一句话,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厚谊和朋友举贤让能的高洁品格。√ 2.国以才兴,政以才举。人才对一个国家而言,极为宝贵。春秋时期鲁国人曾评价一个人 说:“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这个人是指(管仲)。√ 3.“一鼓作气”的典故发生在哪次战争之中?(长勺之战)。√ 4.“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楚庄王)。√ 5.朋友对人十分重要,古人关于“朋友”的言论很多,“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 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段关于精彩的言论,出自哪位哲人之口?(孔子)√ 6.在能否给晋国借道这个重大问题上,大臣宫之奇与其国君的意见是不一致的。(对) 7.晋国向虞国借道(两次)次,去讨伐虢国。√ 8.晋国先后灭了虢国和虞国,当他们拿回来自己以前的宝物时,却发现原先送给虞国的宝 马已经死掉了。(错)√ 9.楚庄王即位前三年“左拥郑姬,右抱越女”,怠于政事,其原因是:(楚国面临内忧外患, 楚庄王统治根基不稳)。√ 10.楚庄王即位后“左拥郑姬,右抱越女”,日夜作乐,怠于政事,有两名大臣先后冒死进 谏,后楚庄王幡然醒悟,罢淫乐,开新政,终于称霸天下。(对)√ 11.“鸱夷浮江”中的“鸱夷”是指(伍员伍之胥)被杀死后装进沉入江中。 12.“假道灭虢”与哪个成语出自同一历史典故?(唇亡齿寒)√ 13.“曹刿论战”的这场战争中国战争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泽东曾在(《中国 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评价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14.跟春秋时期楚庄王“一鸣惊人”故事情节相同的记载,同样出现在了《史记滑稽列传》 中,不过故事的主角缺换成了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对)√ 15.“假道伐虢”中的虞国国君的行为和下场,留给后人的警示就是:不可贪图眼前小利, 不可助长敌人气焰。(对)√ 16.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姓姜,名小白。(对)√ 第二单元 1.“吾倒行而逆施之”出自(伍之胥)之口。√ 2.吴王夫差派人赐伍之胥“(属镂)”之剑,逼其自裁。 3.吴王夫差即位后,忘掉了越国杀父之仇,声色犬马,贪图安逸,刚愎自用。(错)√ 4.“卧薪尝胆”成为固定的词,最早出自(苏轼)的文章。√ 5.“鸟尽弓藏”通常与“(兔死狗烹)”连用,比喻事成之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掉, 过河拆桥。√ 6.公元前496年,吴越发生大战,樵李一战,吴师败绩,阖庐重伤,死于回师途中。(对) 7.辅佐越王勾践实现“复国”和“称霸”的贤才除范蠡外,还有(文种)。√ 8.公元前506年,吴国大败楚国,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场战争史称“(柏举 之战)”。√ 9.“千金之子,不死于市”。陶朱公的中子在楚国犯了死罪,陶朱公的长子带着父亲的书

有趣的谚语

有趣的谚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有趣的谚语 1、贫富贵贱凭福气。 2、虽然隔山隔水,消息未曾隔绝。 3、平安时不上供,危难时急呼神。 4、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5、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6、老鹰虽饥,不吃青草。 7、土碱来为糌粑作证,刮风之时一起吹走。 8、擒贼先擒王。 9、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见面不相识。 10、果树根连根,十指连着心。 11、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12、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13、心若真诚,胜过修法,话若公下,敌也动情。 14、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15、眼睛看不够,肚子吃不够。 16、不善讲话,嘴是角,不善聆听,耳是角。 17、乐时经不起乐,苦时经不起苦。

18、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话。 19、正事就是下法。 20、未说的话随时可说,说话之前有自主权。 21、对他人若不大方,对自己怎不吝啬。 22、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23、百个外行来议论,不如一个内行说句话。 24、他人高兴是行善,父母高兴是报恩。 25、主人赏赐好茶时,没有带碗是已过。 26、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27、身和影子在一起,善与罪恶在一起。 28、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9、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30、穷家难舍,熟地难离。 31、石头勤擦便成宝,铁片勤磨便成镜。 32、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33、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34、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35、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36、流动之水不腐,高尚之语不变。 37、在自己的头上浇水。 38、清官难断家务事。 39、喜鹊需要美丽的松树,松树需要庄重的喜鹊。

历史成语故事的寓意

历史成语故事的寓意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成语故事的寓意,供大家参考! 一、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让步九十里。比喻让步和回避,避免冲突。 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习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一鼓作气(曹刿):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千金买骨(郭隗):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卧薪尝胆(勾践):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杀妻求将(吴起):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惊弓之鸟(更羸):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秦朝 一字千金(吕不韦):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指鹿为马(赵高):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成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穷图匕见(荆轲):比喻事情开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形容刻苦学习。 三、汉朝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内容选自中国成语。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文字的产生,成语也相继形成了。中国成语凝聚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和生活哲理。这里既有著名的“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围魏救赵”、“空城计”、“短兵相接”等战争故事,也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狐假虎威”、“拔苗助长”等幽默故事,还有“井底之娃”、“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古代寓言。 第1盘 01 志在四方 02 掷地有声 03 物以类聚 04 受宠若惊 05 欲速不达 06 亡戟得矛 07 满城风雨 08 名缰利锁 09 误付洪乔 10 至死不悟 1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 南山可移 13 披荆斩棘 14 解铃还需系铃人 15 徙宅忘妻 16 殃及池鱼 17 筚路蓝缕 18 为虎作伥 19 沉鱼落雁 20 含沙射影 21 一日千里 22 宾至如归 第2盘 01 阿堵物 02 鹏程万里 03 炙手可热 04 知己知彼 05 单者易折 06 精卫填海 07 口不二价 08 枕戈待旦

09 不觉技痒 10 登徙子 11 破镜重圆 12 四面楚歌 13 改过自新 14 高枕无忧 15 乐极生悲 16 对症下药 17 困兽犹斗 18 乘风破浪 19 别无长物 20 东施效颦 21 东食西颦 22 滥竽充数 第3盘 01 一箭双雕 02 负荆请罪 03 妄自尊大 04 心腹之患 05 沧海桑田 06 抱瓮灌畦 07 螳臂当车 08 佛头着粪 09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0 后生可畏 11 让枣推梨 12 捷足先得 13 出尔反尔 14 屠龙之技 15 二桃杀三士 16 刚愎自用 17 耕前锄后 18 抱佛脚 19 割席分座 20 开卷有益 21 厉兵秣马 22 危如累卵 23 一饭千金 第4盘 01 马革裹尸 02 人浮于事 03 得其所哉

非常有哲理的60句经典搞笑俗语

非常有哲理的60句经典搞笑俗语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7、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8、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9、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10、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嘴杂! 11、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12、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4、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15、俗话说:知识要有产权;俗话又说:不分享心里不安! 16、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7、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8、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20、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21、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22、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打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可是你了解这些名人的名人背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所以这次我们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调查方法 网上浏览 查阅有关报刊 阅读有关书籍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

有名的学者。 结论 匡衡“遂成大学”的主要原因:(1)、它本身勤奋好学,不懈努力;(2)、主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历史长河中名人的成语数不胜数,如抱薪救火、负荆请罪、悬梁刺股……成语中的名人给了我们许多可学的知识,我们为这些名人的聪明才智感到敬佩。 通过大量收集成语故事,我发现我国的成语是奇特的,他们是有一个故事变成的,这些故事来自战争、生活、学习……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集锦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集锦 1.前倨后恭 【释义】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语出】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人物】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 2.曲高和寡 【释义】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人物】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问他:“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 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听我讲个: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难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楚王听了说:“哦,我明白了!” 3.刮目相看 【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篇一】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 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 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 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 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 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 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 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 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 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 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 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 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 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 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 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 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 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个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 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升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 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 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篇二】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作壁上观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 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 王结盟反秦。 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将章邯统领大军镇压。定 陶一战,楚军大败,项梁战死。章邯遂挥师攻赵,围困赵王于巨鹿。 赵王向楚王紧急求救。楚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 宋义力图避开秦军锋芒,保存实力。楚军开抵安阳,竟一驻四十六天,只待秦赵厮杀两败俱伤,才挥戈出击。这就急煞项羽。他几番催促宋 义渡河作战,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筹谋划策,则你不如我。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号令全军,并报告楚王。 楚王命项羽为主将。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 发三天干粮,与秦军决一死战。此时,集结在前线的已有十几支各地 援赵部队。各路援军见秦军势大,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 一到,立即发动猛攻。一场恶战,杀声震天。楚军将士似出山猛虎,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现在让我们走进它,原来它们身后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1、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作为一个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但是这个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它其实指的是一个叫泰山的人,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倒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话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狗了。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四川话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此属谐音讹传。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了。 9、倒楣“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差。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为不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10、吹牛皮用“吹牛”形容说大话,意思非常明白。那为什么不用“吹猪”、“吹羊”来形容呢?从前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用竹管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吹牛皮”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当地人用整只羊皮晒干漆上油漆,吹上气使它鼓起来,再把几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千斤重物过河。羊皮筏子较小,人们常用嘴把它吹鼓起来。有个人说他不仅会吹羊皮筏,而且还能吹起牛皮筏来,后来有人真的将牛皮拿给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爱说大话的人。11、无商不奸“无商不奸”是后人杜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1 1、【磨杵成针】 [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 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 比喻决一死战。 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 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 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 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割肚牵肠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 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河清海晏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

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 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西游记》第九十回) 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 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

有趣的短谚语大全

有趣的短谚语大全 1、人怕饿,地怕荒。 2、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3、狗急跳墙,人急悬梁。 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拿秤,怎知斤和两。 5、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6、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7、对他人若不大方,对自己怎不吝啬。 8、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9、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 1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13、老鹰虽饥,不吃青草。 14、桃三杏四梨五年,葡萄两年就换钱。 15、狗记路,猫记家,小孩只记**妈。 16、流动之水不腐,高尚之语不变。 17、德行与技艺,是子孙最美的产业。 18、未说的话随时可说,说话之前有自主权。 19、近邻不可断,远亲不可疏。 20、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21、宁盼邻家买个驴,不盼亲戚中个举。 22、入田观察,从小看大。 23、圣人虽局寂静处,声誉被神传四方。 24、养子不教,不如不要。 2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人行道。 26、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27、脑袋倘若完好无损,嘴巴就可话话不断。 28、说话要有头和尾,没有头尾象木棍。 29、男子的诺言,系鞍的皮带。 30、宁养顽子,莫养呆子。 31、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32、只要能治疮,狗油也无妨。 33、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 34、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35、身和影子在一起,善与罪恶在一起。 36、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 37、不懂装懂是罪过,埋藏学问也是罪过。 38、不要看公羊叫得厉害,要看他过河的本领。 39、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 40、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艺。 41、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42、他人高兴是行善,父母高兴是报恩。

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不寒而栗的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 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 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 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 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但是, 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 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历史学家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 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 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 不寒而栗的成语解释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寒而栗的成语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的成语故事点评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义纵一下杀了400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表 示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寒而栗的成语造句 1那场火灾后的情景惨极了,叫人见了不寒而栗。 2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3这个人臼头花钿,叫人看了不寒而栗。 4老婆死后,张老汉一想到今后的生活就不寒而栗。 5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6半夜里听到声声狼嚎,人人不寒而栗。 7转个弯,眼前的景像让我不寒而栗。 8我们在黑洞中,常常听到外面有龙章凤姿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 9他是个怕事的人,每次遇到困难就会不寒而栗。 10一想到小芳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父亲不寒而栗。 11我们在黑洞中常常听到外面龙吟虎啸,感到不寒而栗。 12听说鸡蛋里吃出了苏丹红,真让人不寒而栗。 13他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大家不禁因此不寒而栗。 14自从上次他被蛇咬后,现在一听到蛇字,就不寒而栗。 15那场火灾后的情景惨极了,令人不寒而栗。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荟萃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荟萃 1、刮目相看(吕蒙) [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 为相看。”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辨形]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另眼相看另眼相待[反义]视同一律 [用法]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偏正式。 [辨析]“~”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例句](1)小明近几年来进步很快;大家都得~了。 (2)小红变得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对她~的人不在少数。 []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 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 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2、围魏救赵(孙膑) [释义]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有趣的英语谚语和句子的翻译

有趣的英语谚语和句子的翻译 1.Do you have a family? 正确译文:你有孩子吗?-------------神啊救救我…… 2.It'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就算是最好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儿子.--------------神 啊继续救命啊 3.I have no opinion of that sort of man. 我对这类人很反感.--------------我还以为是我对这类人没什么认识呢…… 4.She put 5 dollars into my hand,"you have been a great man today." 她把5美圆塞到我手上说:"你今天表现得很 好."--------------这个还算正常…… 5.I was the youngest son, and the youngest but two. 我是最小的儿子,但是我还有两个妹妹.--------------需要转弯…… 6.The picture flattered her. 她比较上照.-------------相当有用 7.The country not agreeing with h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她杂那个国家水土不服,所以回到了英国.……好嘛这是传说中的水土不服……

8. He is a walking skeleton. 他很瘦.——我已经无语了 9.The machine is in repair. 机器已经修好了.——我以为是在修理中呢 10.He allowed the father to be overruled by the judge, and declared his own son guilty. 他让法官的职责战胜了父子的亲情,最终宣布儿子有罪.——这个可以接受 11.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你在胡说八道. 12.You don't begin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mean. 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干嘛. don't begin :决不——确实没见过 13.They didn't praise him slightly. 他们大大地表扬了他.-——可以接受 14.That's all I want to hear. 我已经听够了.——晕 15.I wish I could bring you to see my point. 你要我怎么说你才能明白呢.-——可以接受 16.You really flatter me. 你让我受宠若惊.——可以接受 17.He made a great difference.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成语故事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中文名,成语故事。 基本信息。儿童版:作者:崔钟雷

主编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9-1开本:16开I S B N :9787811291780定价:¥。 内容简介。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是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录。八仙过海病入膏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程门立雪道听途说得陇望蜀德高望重东施效颦对牛弹琴对症下药尔虞我诈防微杜渐分道扬镳负荆请罪负隅顽抗富贵浮云覆水难收改过自新高山流水高枕无忧刮目相看邯郸学步含沙射影汗马功劳后顾之忧华而不实画蛇添足挥汗成雨讳疾忌医见利忘义捷足先登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买椟还珠螳臂当车狗猛酒酸凿壁借光出人头地。

成语故事。【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 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眼中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 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佼佼者】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贱骨头】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全【三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全【三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山流水】 在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的琴师。 有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道不拾遗】 在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

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千金一笑】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当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x队赶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 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 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 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 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 fǒu,一种瓦器,能够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 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 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 的兵力虽然强大,不过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 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 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 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完壁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 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 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 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 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 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 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 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 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 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 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