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三章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第三章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第三章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第三章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答案

[A组·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

☆答案☆:D

2.(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中)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析: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故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 错误.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D

3.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

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

A.物块P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

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

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

解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选项C正确.

☆答案☆:C

4.(2017·江西上饶横峰中学月考)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

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

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动

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解析:风扇向前吹出风时,风扇也受到风给的反作用力,方向向后,同时风给风帆一个向前的力;也就是说小车受到风帆给的一个向前的力,还有风扇给的一个向后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帆和风扇都是小车的一部分,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不能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说明,故选B.

☆答案☆:B

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

解析: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将不变,所以不会相碰.☆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6.(2017·四川资阳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的压力

B.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

C.鸡蛋撞击石头,蛋碎石全,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解析: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故A正确;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故合力向上,故发动机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故B正确;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故C不正确;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惯性越小,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故D正确.

☆答案☆:ABD

7.(2017·福建三明大田一中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

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

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的,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正确;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收绳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

☆答案☆:AC

8.(2017·河北唐山一中调研)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

B.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验证

C.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

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牛顿”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故A错误;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验证,故B正确;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系,故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故C正确;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即1 N=1 kg·m/s2,但不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答案☆:BC

[B组·能力题]

选择题

9.(2017·江苏盐城射阳二中调研)从下列哪个物理规律可演绎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结论( )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D.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析: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关系,即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即速度变化越慢,所以选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第二定律解释了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答案☆:B

10.(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 )

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以及逻辑推理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A 项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 、C 项不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1.(2017·乐山模拟)如图所示.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正

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解析:吊扇不转动时,吊扇对悬点的拉力等于吊扇的重力,吊扇旋转时要向下扇风,即对空气有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也对吊扇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吊扇对悬点的拉力减小,B 正确.

☆答案☆:B

12.(2017·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1、2

用轻质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加方向相反

的水平力F 1、F 2,且F 1大于F 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 .一定大于F 2小于F 1

B .一定等于F 1-F 2

C .一定等于F 1+F 2

D .一定等于F 1+F 2

2

解析:两个物块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个物块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2=(M +m )a ,再对物块1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 1-F =Ma ,解得F =mF 1+MF 2M +m

,由于F 1大于F 2,故F 一定大于F 2小于F 1,故选A.

☆答案☆:A

13.(多选)(2017·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

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

中( )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B.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

D.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A正确;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涉及人、地球、气流三个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由于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C错误;人被向上“托起”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

☆答案☆:AD

14.(多选)(2017·福建六校联考)2014年10月20日14时31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

“遥感二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关于这次卫星与

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

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前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

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气体的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因而选项B、C 错误,选项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卫星吸引地球,地球吸引卫星,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正确.☆答案☆:AD

15.(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错误,B正确.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C错误.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正确.

☆答案☆:BD

牛顿第一定律讲述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同州中学教师:王亚文 1.知识与技能一、三维目标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560).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学校: 一、选择题 1.(2分)铅球被推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时 ................................................. ()A.只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 C.只受到推力作用 D.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2.(2分)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最近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对人造成的伤害................................. ()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紧急刹车D.突然起动 3.(2分)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 ..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C.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4.(2分)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在P 点前方1米处B.在P点后方1米处 C.仍在P点处D.无法判断 5.(2分)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过程 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 6.(2分)某旅客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竖直上抛一块橡皮球,下落时.............. ()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1课时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等有关史实;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3、了解物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学辅导法、观察法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分析日常现象,有的物体推一下可以跑很远,有的物体用力推时就动,不推就停下来。 实例1:用手推一下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下来。 实例2:使小车以同样的初速度分别在水平的草地、水泥地、冰面上滚动,小球在哪种地面上滚得更远?为什么?设想,如果地面绝对平滑,小球的运动会怎样呢?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探究结论:由实例1是否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观点。 由实例2是否得出没有力也可运动的结论? —伽利略观点 分析:实例1中,手推车使车由静止到运动,改变了运动状态。但撤去手后,小车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运动是因为受了推力,静下来是因为受了阻力。 实例2中,摩擦阻力越小,阻碍作用就越小,因而减速得很慢。当阻力没有时,就不再减速,因而永远运动下去。→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 验证性实验1:如图所示弹球实验。 验证性实验2:滑块在气垫导轨上不停地运动下去(反弹除外)。 正确结论:物体总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性质。当有外力作用时,这种状态就改变。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一切物体—无一例外,只要是物体就有;②总是—反映物体的本性;③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平衡状态,ΣF=0;④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2、惯性的量度:质量。即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注: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千克(kg)

(完整word版)【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知识总结、典型例题及变式练习

牛顿第一定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3、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要点梳理 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的实验与结论 伽利略的结论:当斜面水平时,小球由于无法到达这个的高度,而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尔的观点 笛卡尔的观点:小球的运动既不向左,也不向右,沿着直线一直以这个速度运行下去。(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的实验与结论 实验的结论:小车如果收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改变越慢,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 推论:若运动物体不受阻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概括(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 (2)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原来运动着的足球,所受到的一切力都消失,足球将会怎样? (2)天花板上吊着的吊灯,所受到的一切力都消失,吊灯将会怎样?

要点2、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几点说明: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只有质量有关,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3、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可以说有惯性、具有惯性、由于惯性的原因,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或者惯 () 答案:B、D 解析:以杯内的水为研究对象,如果列车匀速运动,则杯内的水随列车一起匀速运动,整杯水运动情况一致,水面就是平的。列车向左运动突然刹车时,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左运动,会造成水面左端高,右端低。列车向右运动突然刹车时,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右运动,会造成水面右端高,左端低。水面右端高,左端低,还可能是列车突然向左开动,或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看得远一些, 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学习目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1. 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 2. 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 新课: 【探究一】 1. 视频导入:女儿推箱子,用力推箱子,箱子动;不推时不动。女儿提出问题? 学生:举例生活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小组交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分析一下原因? 【探究二】小光盘的运动情况 1. 小光盘被推动后的运动情况? 2. 将套在小光盘上的气球充足气,气球放气的同时,再次推动小光盘,探究小光盘的运动情况? 伽利略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结论: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呼应引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能帮我解答我女儿提出的问题吗? 思考:谁的研究方法更科学? “我之所以比别人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笛卡儿的观点与伽利略的观点的区别: 实验探究:利用气垫导轨,探究运动的滑块的运动情况?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将一直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一)字面理解: (1)一切物体——所有物体,无一例外; (2)总——反映了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平衡状态; (4)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内涵: (1)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定性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探究三】 (壱)小组讨论,举例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姓名: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7.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8.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 二、选择题 9.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1.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4.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

中考物理学考练重要规律 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试题

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学啥 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需要把握的问题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二、牛顿第一定律考查点 1.维持运动是否需要力 (1)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3.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专题考法 【例题1】(2019湖北宜昌)研学旅行途中,小明同学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上,他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有一包餐巾纸掉落,则这包餐巾纸掉落的位置在() A.小明前排乘客身上B.小明的身上 C.小明后排乘客身上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 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动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餐巾纸掉落,由于惯性餐巾纸仍然保持与 动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向前运动,由于餐巾纸处于小明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所 以会刚好落在小明的身上。 【例题2】(2018四川攀枝花)如图所示,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 (1)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了平面______。 (3)推理,若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_______(填“会”或 “不会”)改变,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而永远运动下去。 【答案】(1)保证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粗糙程度 (3)不会;匀速直线

牛顿第一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一定律》典型例题 命题人:日期: 3、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任何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据有惯性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绑到时有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到外力后惯性被克服掉了,运动状态才发生变化 C.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因为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6、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是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指向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起跳,则() A.向北跳最远 B. 向南跳最远 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无论向哪个方向跳都一样远

8、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汽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汽车左侧方向跌倒 9、如图1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 1,m 2的两个小球,(m 1>m 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10、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11、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 .火车进站时 B .汽车转弯时 C .匀速上升的电梯 D .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在空中飞 行时 12、如图2,桌面上有一光滑的木块,木块上有一小球,推动木块, 小球的位置可能在桌面上的( ) A.A 点 B.B 点 C.O 点 D.无法确定 13、下列物体所受合外力是0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 .沿斜面匀速上行的物体 C .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D .停在斜坡上的汽车 14、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依次放出abc 三个小球, 不考虑空气m 1 图 1 O A B 图2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生活经验了解惯性,并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l.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 力.2.通过与生活中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 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 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一、重点 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延伸 3、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将物理知识回馈生活。 二、难点:

1、实验+推理的物理方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准备】 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滑滑板车,引出甲乙两方观点——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展现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三、新课教学 [师]回顾刚才的问题,很久很久以前对这一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阻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阻力对物体运动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介绍实验器材,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将实验方法补充完整。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及从哪看出。 [师]简单点拨 [生]分小组开展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及结论填写。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铅山县第一中学陈志峰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学生分析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

牛顿第一定律 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 【典型例题】 例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 C.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解析:对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该定律反映的就是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故A选项正确. 对B,惯性与惯性定律二者的物理意义截然不同.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物体的惯性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惯性定律则是说: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它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所遵守的规律.惯性与惯性定律这二者极易混淆,只有从概念的物理意义上分析、对比,从而作出正确判断.故B选项错误。 对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就是由于物体不受外力和具有惯性.故C选项正确. 对D,由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可知,力就是迫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故D选项正确. 答案:A、C、D 点评:要辨析选择这一类的题目,必须明确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必须明确、区分、对比此题中的“力”、“惯性”、“惯性定律”、“运动状态”等概念的异同,以避免出现概念混淆,难辨是非的低级错误. 惯性与质量关系的定性分析 例2. 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粒中也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可用扬场机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中国人发现的“牛顿第一定律”

由牛顿第一定律想到《墨经》 李树祥(特级教师) 所谓牛顿第一定律就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从教科书中,我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的的。实际上,早于牛顿两千多年的我国的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所著的《墨经》中就直观的描述了运动物体的停止现象,《墨经》上说:“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研究《墨经》中的上述相关内容时,认为可以理解为:“运动的停止是由外力造成的-----如果没有外力,运动就永远不会停止。这个道理是真实的,正如牛就是牛,而不是马。”由此可以看出,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非常接近的。除此之外,《墨经》中还包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呢? “墨经”是《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概括了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它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大概是在前479年—前381年以内。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

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在光学方面,墨子还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线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样,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物体高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下方,从物体低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上方。人足在下,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着上光,故首的影 成于壁的下方。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得多。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现在看来,墨家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它比阿基米德掌握杠杆原理要早两个世纪,与欧几里得一样对几何学进行了朴素且严密的定义,可是它并没有取得《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彪炳史册的地位。它也没有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这不能不令人嗟叹。当然,主要原因在于墨家遭到当时王公大人的猜忌和反对,再加上墨家本来就是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的反映,同时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不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墨家思想体系也逐渐泯灭,他的闪光的科

中考物理试题—牛顿第一定律_惯性(最新整理)

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20(08大连)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C)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4(08上海)如图3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其重力势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他与滑梯接触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选填“滚动”可“滑动”)。当他滑至水平面进,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小;滑动;惯性 5(08广东)如图1(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l(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B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11(08吉林)断开电风扇的开关后.电风扇的叶片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叶片具有_______,过一会儿叶片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叶片受到_______作用。 1I答案:惯性阻力(或摩擦力;或摩擦阻力;或空气阻力)19(08辽宁)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AD A.跳远时要助跑B.小型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C.苹果从树上落下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4(08南宁)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B A.不受到力的作用B.具有惯性 C.没有惯性D.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5(08鸡西)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D)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重要知识梳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的特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或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的量度 (1)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大的物体惯性大,小的物体惯性小. (2)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有惯性.充分体现了“唯一”与质量有关. 三、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定律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考点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习题含答案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如右图所示,根据汽车中乘客出现的情况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 .静止 B .突然刹车 C .突然开动 D .匀速行驶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3 、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B .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更加灵活 D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B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 .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5、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 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B 用力捏自行车的手刹使它停下 C 用力向下砸锤柄使锤头套紧 D 用力拉弓使弓弯曲 6、对生括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④ 7、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导致乘车的人向前倾的原因是 A.乘车人受到向前的力 B.没有动力汽车就停止运动 C.乘车的人具有惯性 D.汽车具有惯性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射出枪膛的子弹,仍能在空中飞行; B.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后,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路程; C.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D.从行驶中的汽车上跳下来的人,容易摔倒.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C、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总课时:6课时第1课时 课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初三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变为运动或从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或 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他会向跟车行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汽车的牵引力. 7.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 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 8.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和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和,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9.重104N 的车厢,在103N 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 二、选择题 10.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1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 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6.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A.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17.牛顿第一定律是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

第三章_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 1 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 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典例精析 1.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 1、 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 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解析】两个小球放在光滑的小车表面上,又不考虑其他阻力,故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小球仍然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不相碰,只有B对. 【答案】B 【思维提升】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时,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关键,如果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同理可知,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在这一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即速度)保持不变. 2.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例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 【解析】从惯性的角度去考虑瓶内的气泡和水,显然水的质量远大 于气泡的质量,故水的惯性比气泡的惯性大.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 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趋势,于是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前

牛顿第一定律易错题练习(1)

牛顿第一定律易错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2.关于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特技演员驾车冲向空中,在空中减速上升时,演员和车的惯性小于重力 B. 图中: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逐渐增大 C. 图中:足球在空中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足球受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 图中:人躺在“死海”水面上看报,海水给人的浮力大于重力 3.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是() 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 4.“六一”假期,小明一家开车去旅游,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公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汽车为研究对象,坐在汽车里的小明是运动的 B.汽车紧急刹车时,小明身体将向前倾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关闭发动机后,汽车不受力的作用,最终将停下来 5.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为F,则() A.F不断变小,v不断变小 B.F先变小后变大,v不断变小 C.F不断变小,v先变大后变小 D.F先变小后变大,v先变大后变小 6.匀速上升的气球下面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石块,当细线突然断了以后,石块的运动状态将是()(不计空气阻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