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中国饮食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如今国际性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中逐渐流向国际,受到很多外国朋友的青睐,但如何通过翻译的形式,让外国朋友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成为我国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分支,其以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种类受到广泛的关注。要使对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朋友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则需要在翻译中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一、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及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可以体现和传承某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风情、习俗、艺术、思维、价值观念等,是一种可以进行交流的意识形态。宽泛而言,人类社会与文化关系非常紧密,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人类行为等都与文化相关。其中饮食文化应当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传,其存在深厚的内涵和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中国特色文化所吸引,其中中国饮食文化以期独特性和丰富性,受到广大外国朋友的关注,中国饮食也逐渐流传到国外。如何让外国友人在了解和品尝中国美食时,并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成为翻译界考虑的问题。在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时,如果仅仅采用简单的字

面翻译方法,则会让外国友人无法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翻译应当展现出饮食文化的内涵。

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习俗、思维及价值观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中国饮食文化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也较差较大的差异。很多翻译者在进行饮食文化的翻译时,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中国饮食翻译后,外国友人难以理解,甚至会误解为另一种东西。如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饮食文化差异,中国人民认为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使为了填饱肚子,还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条件。但西方国家则认为饮食单纯只起到营养品的作用,并没有赋予饮食更加深厚的内涵。中国在请客时和宴会时,会非常注重饮食内容,而西方国家则比较随意,其主要注重时间观念。另外中国饮食的烹饪方式比较多样化,其造型也比较精美。

由于中国饮食文化及西方饮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作为饮食文化符号和代表的菜名也体现出很大的不同。一般西方在进行菜名的命名时,主要是在菜名中体现材料及烹饪方式,比较简单直观,让人更加容易理解。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取菜名时会有诸多考究,有很多菜名具有较深厚的含义,让人们无法直接根据菜名了解到菜肴的内容。很多菜肴的菜名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如其包

含有菜肴的由来,菜肴的历史文化背景等,采用这种命名方式不仅加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虽然该种命名方式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彩色的内容,但却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及饮食文化特征。

二、中国式菜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原则

中国饮食文化传承上千年,其内涵深厚且丰富,而如何让外国友人直接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第一步就需要通过菜名体现出现。中国饮食文化主要是以直接和联想的方式,对菜式进行命名。在采用直接命名法对菜肴进行命名时,主要是根据菜肴的成本和烹饪方式进行命名,如“清炒小白菜”、“青椒煎蛋”等。在采用联想命名法对菜肴进行命名时,主要是借用其他因素,如地名、植物名、历史典故等,从而展现该菜肴的文化内涵,如“北京烤鸭”、“芙蓉鸡片”、“霸王别姬”等。这些名称在中国人看来具有简单直观或具有美感,但如何让外国友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通过菜名可以直接了解到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式菜名翻译的重要考虑问题。对菜名进行良好的翻译,可以直接对中国饮食文化起到传播作用。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炒、爆炒、蒸、煎、炸、炖等,如果对其用英语翻译,一般为stir fry、saute、steam、pan fry、deep fry、braise。中国在形容美食时,主要是从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赞美,即color、scent、taste、shape。

在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时,首先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翻译才能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

内涵,不至于对中国饮食产生误解。如人们常常采用“dumping”翻译中国面食中的饺子、馒头等,其存在一定

的误差,“dumping”主要是形容圆形,有馅的面食,另外

在英语中“soup”是指汤,但主要是指浓汤,对于中国饮食中的清汤、或者其他滋补汤则不能用“soup”,如鸡汤需要翻译成“chicken stock”。在中国饮食中,有很多属于联

想命名法的菜名,如“狮子头”,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则会让外国友人难以理解,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单解释,如“lion’s head-pork meat ball”,另外还有水晶宝、怪

味鸡等菜肴,也需要通过简单解释的方式,让外国友人理解。中国一些菜肴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涉及材料较多,因此在命名时包含较多的内容,如八宝粥,其涉及“八宝”,但如果将“八宝”全部翻译出来,则会比较冗长,因此可以翻译为“babaozhou-mixed congee with eight sweet seasonings”,另外菜肴“全家福”也包含多种食材,如猪肉、鸡肉、牛肉等,不能将其全部翻译出来,应当采用“Happy

Family-stewed assorted meat”的翻译。中国饮食文化翻

译要体现出中国饮食的特色,中国有很多菜肴都无法简单翻译,因此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式便于外国友人理解。另外还可以在翻译中突出菜肴主要的特色,如虎皮蛋“deep-fried

egg”,该种翻译方式突出了烹饪方法。三、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存在问题

(一)拼写错误问题

在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拼写错误,很多商家在对饮食进行翻译时,没有考虑过其他国家的语法问题,致使翻译错误。外国友人看到翻译错误的饮食,从字面就难以理解,也就无法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如会有”如很多餐馆在翻译桂花拉糕时,会将其翻译成“Sweet Osmanthns Cake”,很典型出现拼写错误问题,应当改成“Sweet Osmanthus Cake”,很多商家都会在菜品上出现拼写错误问题,如盐?h猪肚“Baked Salty Pig’s Stumach”、虾仁焖豆腐“Braised Tofu with Shalled Shrimp”、老醋泡花生“Deep-Fried Peanuts Picked in Vinagar”等都出现拼写错误问题,正确的应该是盐?h猪肚“Baked Salty Pig’s Stomach”、虾仁焖豆腐“Braised Tofu with Shelled Shrimp”、老醋泡花生“Deep-Fried Peanuts Picked in Vinegar”。翻译错误问题,会导致外国友人无

法理解该道菜到底是什么,对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造成了影响。

(二)大小写问题

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字母的大小写问题,如国际性交流最普遍的英语,其很多词的首字母都需要大写,然而在中国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中餐菜单的翻译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中餐菜单的翻译 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烹饪方式、菜式命名上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餐菜单的翻译原则,提出了中餐菜单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菜单;翻译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吃是紧密相连的,见面打招呼“吃饭了吗?”,赞美好的作品为“脍炙人口”,吃的心满意足为“吃香喝辣”,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够发达,烹饪没有中国讲究,但是他们的用餐礼仪和用餐器具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探究这些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中餐菜单的英译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烹饪方式以

1 中国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极致,想尽一切办法,使尽一切手段,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 ,弄出特色来,这点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西方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事物的。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说西方饮食之中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肴原料的形和色等方面的搭配 ,但是在滋味上各种原料都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注重营养的 2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再者,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此外,在原料的粗加工上也是有区别的,中餐加工完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片、卷、条、段、丁、末、汁等,而西餐的原料处理完,一般只有片、块、丁等几 3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谈中国饮食文化翻译

谈中国饮食文化翻译 【摘要】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天”,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饮食文化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跨文化性质以及传播文化的历史性意义。本文以饮食文化翻译的本质为基础,总结在饮食文化翻译中常见的问题,探讨翻译的优化策略,最后归纳出针对这方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文化跨文化饮食文化传播文化翻译 一、中华饮食文化与翻译 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对于翻译,传统观念认为,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忽视了翻译的文化问题。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而恰恰是文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是跨文化传通。20世纪下半叶,翻译的研究出现文化转向,目前,在翻译研究界,人们把对翻译的意义和作用推向了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化交流与传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翻译承载的使命,把翻译置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因此,饮食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应置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大背景下进行。 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与自豪。目前,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而专门讨论文化某一领域翻译比较少。据悉,北京为了迎接2008奥运,针对菜单翻译问题,向社会各界征集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意见,,收录了2700多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另外,还专门组织了专家研究讨论有关菜名的翻译,旨在让国外旅客更方便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菜名实际上是一国文化的体现,老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很大一部份就是从中国菜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外国人能明白我们的一些菜名的寓意,或是把这些菜名弄明白,实在是在学习一门艺术,他们定会因此而更了解和喜欢中国。 二、饮食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基于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来探讨华夏饮食文化的翻译,就不能不涉及到其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身份通常被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特有,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蒋红红,2007)。无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还是某一特殊领域里的文化,在翻译中识别文化身份可以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文化个性或民族特性,构成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中华饮食文化形成其固有的文化身份,是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有效传播的部分。 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文化饮食翻译中,要求译者必须对中西文化都有充分把握,用西方人最喜欢的方式去翻译中国的文化内容。笔者认为,汉英翻译的目的之一在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华走向世界。但不断交流与融合的世界文化使人类共性的认识逐渐扩大,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各民族间的差异不断在缩少,而中华自身的文化身份却变得模糊。正如A.L克鲁伯所说“每一种文化都会接纳新的东西,不论是外来的,还是产自本土的,都要依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将这些新的东西加以重新塑造。”当我们自豪地看到伟大的中华文化被广泛传到世界各地时,我们要注意中国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出和影响。笔者认为,在世界全球化和文化的趋同过程中保持中华饮食文化固有的个性和特征,保证中华饮食文化身份的清晰度,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要保持中华文化身份,使之有效地得以传播,首要的是保护文化的核心价值不受到损坏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初探(1)

英语知识 【摘要】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天”,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饮食文化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跨文化性质以及传播文化的历史性意义。本文以饮食文化翻译的本质为基础,总结在饮食文化翻译中常见的问题,探讨翻译的优化策略,最后归纳出针对这方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文化跨文化饮食文化传播文化翻译 一、中华饮食文化与翻译 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对于翻译,传统观念认为,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忽视了翻译的文化问题。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而恰恰是文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是跨文化传通。20世纪下半叶,翻译的研究出现文化转向,目前,在翻译研究界,人们把对翻译的意义和作用推向了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化交流与传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翻译承载的使命,把翻译置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因此,饮食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应置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大背景下进行。 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与自豪。目前,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而专门讨论文化某一领域翻译比较少。据悉,北京为了迎接2008奥运,针对菜单翻译问题,向社会各界征集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意见,,收录了2700多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另外,还专门组织了专家研究讨论有关菜名的翻译,旨在让国外

旅客更方便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菜名实际上是一国文化的体现,老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很大一部份就是从中国菜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外国人能明白我们的一些菜名的寓意,或是把这些菜名弄明白,实在是在学习一门艺术,他们定会因此而更了解和喜欢中国。 二、饮食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基于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来探讨华夏饮食文化的翻译,就不能不涉及到其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身份通常被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特有,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蒋红红,2007)。无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还是某一特殊领域里的文化,在翻译中识别文化身份可以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文化个性或民族特性,构成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中华饮食文化形成其固有的文化身份,是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有效传播的部分。 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文化饮食翻译中,要求译者必须对中西文化都有充分把握,用西方人最喜欢的方式去翻译中国的文化内容。笔者认为,汉英翻译的目的之一在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华走向世界。但不断交流与融合的世界文化使人类共性的认识逐渐扩大,随着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各民族间的差异不断在缩少,而中华自身的文化身份却变得模糊。正如A.L克鲁伯所说“每一种文化都会接纳新的东西,不论是外来的,还是产自本土的,都要依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将这些新的东西加以重新塑造。”当我们自豪地看到伟大的中华文化被广泛传到世界各地时,我们要注意中国也在不断受到外来

高三英语翻译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英语翻译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翻译 1.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她五年前开始拉小提琴。(play) 2.由于天气恶劣,航班延误了好几个小时。(owing) 3.每位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stand) 4.能否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It) 5.在展览会上,公司销售经理展示了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新型电子玩具。(demonstrate) 【答案】 1.She began to play the violin five years ago. 2.Owing to bad weather, the flight was delayed for a couple of hours. 3.Every designer hopes that his work can stand the test of time. 4.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ether they can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online games. 5.At the exhibition, the company’s sales manager demonstrated the new type of electronic toys (which/that) children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解析】 1.根据“五年前”确实时态,可知用一般过去时,注意短语play the violin。 【考点定位】考查动词时态、习语及表达能力。 2.根据提示词可知,由于译为:owing to ,此处to是介词。注意用被动语态,因为航班被推迟。 【考点定位】考查介词短语及被动语态。 3.此句希望(hope)是谓语动词,后接宾语从句。时态用一般现在时。 【考点定位】考查宾语从句及时态。 4.此句it是形式主语,whether引导主语从句,时态一般现在时。短语:抵御诱惑resist the temptation。 【考点定位】考查主语从句及形式主语it的用法。 5.注意句子结构的安排,“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应译为定语从句。时态用一般过去时。 【考点定位】考查定语从句及相关短语的表达。 2.高中英语翻译题:翻译句子 1.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肢体语言我们才可以很好地跟人们交流。(only+状语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一、词汇方面 ㈠.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 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 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

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 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 1. 顺译法与逆译法 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

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 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 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国经济与贸易5班黄淑真2014405140506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各自文化母体的特性,特别是文化创造者的思维特性。总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基本观念的差异和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差异。具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美食观念、审美标准、原料选用、饮食功能、切割工艺、餐桌类型、进餐形式、进餐用具、进餐速度和食物温度等十个方面。 1.美食观念的差异——情理不同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表现为具有较早的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重视形象思维并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中国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情(情感性和艺术性)为主导,趋向于价值选择而非真假的判断。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的哲理。可以说,吃的问题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从而构成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饮食文化现象。因此,中国人的饮食侧重于“情”,认为饮食就是感受一种心情。 西方人长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重视理性分析,注重借助于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数据等,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为主导,趋向于真假判断而非价值取舍。因此,西方人的饮食侧重于“理”,认为饮食就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审美标准的差异——味养不同 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评价标准以“味”为核心,认为饮食就是食物内在之味和情境心理体味的综合审美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味觉纳入了审美的范畴,甚至认为美感起源于味觉。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的整合与联觉所引起的审美愉快,广泛地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等各个领域。味觉的审美功能已经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灵与肉的结合上形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人的美食文化中,人们的饮食观念以“味”为核心。这种味是由饮食的滋味和饮食的意味共同组成的复合味,其中,饮食的滋味是指食物的内在之味(味觉审美),饮食的意味是指食物的味外之味(心理审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饮食在裹腹充饥之时,也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 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

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2.1 什么是翻译? 定义林林总总,可谓太多,但有一点很明确,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它牵涉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inter-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是把“原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信息用“的语”TL(Target Langue)的语言形式进行转达的活动,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媒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一种更换语言形式和转移信息内容(包括思想、意义、情感、修辞、文体、风格、文化等)的复杂的思维及表达活动(毛荣贵)。而对这一活动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必然牵涉到哲学、美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还是一门艺术。在翻译实践中,离不开直觉(instinct)、推敲(word-weighing)、灵感(inspiration)、顿悟(insight)等艺术思维方式,离不开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运用。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展示的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在不悖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采。 翻译更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译者虽不需通晓各门专业,但至少应是一位“杂家”。翻译离不开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否则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谈不上“翻译”二字,因为它离不开原文的限制。因而有人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长袖舒展,随心所欲。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常常为一词一句的理解和表达而煞费苦心,固有“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说。 从形式上看,翻译有口译、笔译之分。口译又可分为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种形式。各自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口译强调“快捷、准确”(quick and accurate response)和“通顺”(smoothness),笔译则要求在“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深究原文内涵,讲究行文用字自然得体、通顺地道。 而按体裁划分,翻译又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公文翻译、医学翻译以及广告宣传翻译等等。除文学翻译外,其它体裁大多归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 2.2 什么是应用翻译? 应用翻译,英语又称为pragmatic translation,practical translation或applied translation。(方梦之[M],2003:前言),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 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

中国饮食文化翻译

一、官方译名的翻译原则 中餐菜单的翻译涉及内容颇多。不仅要考虑菜品的原料、烹饪方法,还要照顾到人名、地名和一些特有品名的叫法。北京市外办 公布的官方菜单译名中,对中文菜单的英译都采用了什么样的翻译原则呢? 以主料为主,配料或配汁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的主料和配料主料(名称/形状)+ with + 配料如:松仁香菇Chinese Mushrooms with Pine Nuts 2. 菜肴的主料和配汁主料+ with / in + 汤汁(Sauce) 如:冰梅凉瓜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的做法和主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主料(名称/形状) 如:拌双耳Tossed Black and White Fungus 2. 菜肴的做法、主料和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 主料(名称/形状)+ 配料如:豌豆辣牛肉Sautéed Spicy Beef and Green Peas 3. 菜肴的做法、主料和汤汁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 主料(名称/形状)+ with / in + 汤汁如:川北凉粉Tossed Clear Noodles with Chili Sauce 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形状或口感以及主配料 形状/口感+ 主料如:玉兔馒头Rabbit-Shaped Mantou 2. 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做法以及主配料 做法(动词过去分词)+ 形状/口感+ 主料+ 配料如:小炒黑山羊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和主料 人名(地名)+ 主料如:麻婆豆腐Mapo Tofu (Sauté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 2. 介绍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主配料及做法

常用翻译技巧和方法

常用翻译方法和技巧 1. 四种翻译方法 1.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疑问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陈宏薇) 简单地说,直译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与原句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 意译指在译文中舍弃原作的表达方法,另觅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指对原作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变化或调整。(杨莉藜) Literal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having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ng. 2, literal translation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and such main sentence structures or patterns as SV,SVO, SVC, SVA, SVOO, SVOC, SVOA formulated by Randolph Quirk, 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boo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ree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a supplementary means to mainly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s or figures of speech. And it is adopted only when and where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for translators to do literal translation. (Liu Zhongde). 练习: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擦一擦他的鳄鱼泪。 2. It’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对有些人有害的事情可能对另一些人有利。 3.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日。

饮食文化翻译

饮食文化翻译 7.1 语篇类型、功能与翻译目的 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对于翻译,传统观念认为,就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忽视了翻译的文化问题。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语言,而恰恰是文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是跨文化传通。20世纪下半叶,翻译的研究出现文化转向,目前,在翻译研究界,人们把对翻译的意义和作用推向了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化交流与传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翻译承载的使命,把翻译置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因此,饮食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应置于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大背景下进行。 7.2 汉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及翻译原则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烹饪方式以及菜式命1 中国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西方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事物的, 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说西方饮食之中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2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再者,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3中国的很多菜名中往往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注重表情、联想能力,少量大众菜肴以原料命名;而西菜命名直截了当,突出原料,虽然二、 菜肴名称首先表现为信息功能,这是传递原料、配料、烹调方法等信息的过程。菜单作为餐厅商品广告之一,具有吸引顾客、推销产品的目的。基于此,菜名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西方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1 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是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讳的,则可省略不译。 2 中华菜名除了其直接的所指意义外,还有的包括着丰富的联想意义,形成了菜名的又一特色。中华菜名讲究美的传递,但是鉴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效果,翻译中可避虚求实,采用转译或者意译。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饮食文化的翻译

dietetic culture Dietetic Culture in the Wu Region 吴地特色的饮食文化──“饭稻羹鱼” 短句来源The Changes On the National Dietetic Culture in Yili District 试析伊犁地区民族饮食文化的变迁 短句来源Fasti Festival and the Dietetic Culture of Northern Nomad Nationalities 岁时节庆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 短句来源On the Nation Dietetic Culture in Yili District (part Two)——The changes of the nation dietetic culture 伊犁地区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之二)——民族饮食文化变迁 短句来源Guangxi Dietetic Culture and《Xu Xiake Travel Notes》 《徐霞客游记》中的广西饮食文化研究 短句来源 更多diet culture Visit Manchu's Diet Culture for the First Time 满族饮食文化初探 短句来源The Diet Culture of Kirgiz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文化 短句来源On the Reflection of Khitan People's Diet Culture in the Grave Fresco 契丹饮食文化在墓葬壁画中的反映 短句来源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et culture of the herdsmen who are accustomed to the nomadic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文章研究了适应游牧环境和游牧经济的牧人的饮食文化。 短句来源This paper compared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West and China in four parts, which are diet culture,festival culture,the national amorous feelings and taboos. 本文拟以中国民俗文化为参照,以民俗活动的时间性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民俗文化之异同, 即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族风情、禁忌。 短句来源

翻译技巧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翻译方法: methods of translation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2.意译 free translation 3.异化alienation 4.归化 domestication 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1.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简单地说,直译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与原句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 e.g.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 2. 意译(free translation;paraphrase) 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