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社会主义为什么越搞越穷

非洲社会主义为什么越搞越穷

非洲社会主义为什么越搞越穷
非洲社会主义为什么越搞越穷

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1980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曾指出:“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注:《邓小平文逊第2卷第313页,第312—313页,第313页。)这既是邓小平对非洲朋友的忠告,也是对我国人民的一个警喻,同时亦给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0多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作过程度不同的论述,但仍有进一步全面、深入探讨的必要。非洲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随着非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一股“非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从1955年至1990年,非洲先后有34个国家宣称要搞社会主义(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约占非洲国家的2/3。非洲的社会主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自称是“阿拉伯社会主义”,主要是北非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2)自称搞“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如埃塞俄比亚、贝宁、刚果、莫桑比克、安哥拉、津巴布韦等国;(3)明确宣布是“非洲社会主义”或曰“村社社会主义”,曾宣布过要搞这一类社会主义的国家有:马里、几内亚、加纳、坦桑尼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几内亚比绍、肯尼亚、佛得角、塞舌尔、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

(4)宣布搞“民主社会主义”,这类国家较早的有毛里求斯、塞内加尔,突尼斯在1979宣布搞“民主社会主义”,1989年后莫桑比克、刚果、安哥拉等也宣布改行“民主社会主义”。(注:参见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下卷)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第17章和18章的论述。) 非洲国家进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实验,不失为一次伟大的探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实行国有化,打击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控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削弱了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推行国家干预经济,对于稳定经济形势、保证重点建设也有重大作用;采取某些福利措施,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但是,总的来看,非洲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尝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反而在诸多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后果。其中最要害的问题就是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观,有不少国家甚至越搞越穷,陷入经济衰退之中。就非洲整体来看,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在独立后初期,非洲国家曾经有过短暂的经济发展见好的时期。但自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普遍衰退的现象。80年代被认为是“失去发展的十年”。这10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南非除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1973年的6.1%降到0.8%,人均收入下降约25%。城市一半人口、农村3/4的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1985年的1.05亿增至1992年的2.2亿。全球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占33个。非洲国家外债急剧增加,1981年为864亿美元,1990年狂增到2720亿美元,1995年达到3170亿美元。债务总额相当于非洲国民生产总值的80%。非洲每年用50%以上的收入支付到期债务和利息。在对外贸易上,非洲国家的状况也愈见恶化。1980—1986年,非洲的贸易条件指数平均每年下降4.0%。1986—1990年,非洲出口商品单位价值指数下降了23.2%,出口收入损失达500亿美元。就宣称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亦没有搞好。北非的石油生产国阿尔及利亚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也不断下滑,由1982年的2350美元降至1989年的2230美元。1990年,外债达271.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通货膨胀率高达46.3%;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20%。赞比亚在独立初期经济状况也较好,人均国民收入一度曾达到700美元。自80年代开始,赞比亚收入锐减,失业率逐年上升,货币大幅度贬值,人民的实际收入急剧下降。1991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8.3%,外债总额达72亿美元,相当于赞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人均近1000美元。莫桑比克粮食产量严重亏缺,1989年仅57.5万吨,需进口75.3万吨,才能满足人们的最低需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0美元,有6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刚果经济每况愈下,1990年外

债高达50亿美元,每人平均2500美元,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6倍。据有关材料报道:非洲负债最高的国家有:莫桑比克负债额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26%,几内亚比绍是323.7%,坦桑尼亚是250.8%。此外,埃及、赤道几内亚、赞比亚、刚果、马里、索马里、马达加斯加、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苏丹、扎伊尔等20多个国家的负债已超过各自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完全丧失了偿债能力。(注:以上两段论述中所引数字参见欧洋、文璐编《富饶而贫穷的大陆——非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和李琮《第三世界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实践证明,非洲的社会主义尝试是不成功的。由于越搞越穷,在国内外的压力下,有的国家早已悄然收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有的则因国内发生军事政变,而使社会主义的试验夭折。尤其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演变,给非洲国家的社会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致使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弦易辙,非洲的社会主义走向全面衰落。那么,这么多非洲国家怀着良好的愿望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本来是想更好地建设发展自己,实现国强民富的理想目标,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反而越搞越穷呢?这确实是很值得人们思考和总结的一个问题。根据邓小平对该问题的某些论述,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搞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失败,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好,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前途,只能说明,这些国家实际上并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https://www.doczj.com/doc/ec16520224.html,/P72/5E77A390/ 哈,还是看看我党是如此解释非洲为什么搞不好社会主义吧,理由可比俺们分析有些国家为什么搞不好民主政治头头是道多了啊,哈哈!而且,现在很多非洲的酋长议会制只是原始社会的某种形式而已并不是民主,因为这些酋长是世袭的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对贫困概念的定义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定。所以说贫困是一个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地域性内涵的概念。现在对贫困概念的界定由过去狭义的经济视角转变为广义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早期的贫困定义局限于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而广义的贫困定义则把个人能力和社会公平也纳入其中,更倾向于运用相对指标来度量贫困。 课上也讲到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为了避免过于主观,以收入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就是绝对贫困,也就是说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的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是以关系的理解和确认为决定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地区之间或各阶层之间因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农村贫困的现象或实例并去分析其贫困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二、我国农村现阶段贫困现象列举及表现 1.贫困人口规模保持相当大的数量。 我查阅到了一个资料,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年底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1年底的2688万人。虽然说贫困人口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贫困线边徘徊的人或者家庭,也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 特困人口问题难以解决。 大部分特困人口,居住在耕地匮乏、水源困难的高原山区以及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其中多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对特困人口问题的解决,已成为一个长期和艰难的问题。 3.物质贫困 我在课件上看到了两幅非洲贫困儿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儿童骨瘦如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儿童,在物质上贫困,营养跟不上会是常见的现象。一个小孩在拮据的条件下生活,可以看出当地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当前我农村因物质贫困会引发的一些问题。在农村可能会有一些老人因无人赡养而过着凄苦的生活、十多岁的孩子辍学回家或是外出务工、患有重症的人因没钱治疗而选择在家等死。 4.精神贫困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一、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大约有11亿人生活在贫困中,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平均贫困线低28%。这些人构成了世界人口的17%。他们加在一起占有着不到0.3%的全球产品。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令人不安。联合国发展项目组织估计,大约有8.31亿人长期营养不良;11.97亿人没有可保障的水资源;27.47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10亿人为遮风避雨之所而奔忙;20亿人不能充分享有电力带来的光明。大约8.76亿的成人是文盲,2.5亿5到14岁之间的儿童在家庭之外从事有偿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十分恶劣:比如从军、沦为妓女或家奴,从事农业,建筑业和地毯纺织业。 由于贫困,他们经常遭受社会排挤,他们无法有力地坚守自己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他们的权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最贫困的人总是缺乏有力的工具来反抗或者犒赏政府官员,因而后者就有可能粗暴地统治他们,而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比如说那些可以与官员进行互惠的国内买办或国外的商贾。无论穷人们生活在哪里,他们所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几乎总是得不到保证。 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1).全球贫困状况全球:60亿人口中有12亿处于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6.7045)的国际贫困线下(其中南亚44%)、28亿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高收入国家15%人口获78%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40%人口获3.45%经济总量;中国21%人口获3.35%经济总量。 ?预期寿命全球67,低收入国60,非洲50,富国78岁 2).中国贫困状况 中国:绝对贫困程度稳步下降,但到2002年底尚有4.6%人口在国家贫困线以下,16.6%人口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46.4%低于2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达0.447。 到2003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以中国的贫困线计算),绝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 作者:郑祥福来源:《浙江社会科学》(杭州)2014年第201412期非洲的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是相联系的。 第一波社会主义运动大约在1945年前后,起源于泛非主义大会,主要代表人有杜鲍伊斯和乔治·帕德摩尔,他们关心的是在殖民地状况下如何实现自由的社会主义。1945年的泛非大会在非洲历史上起着很大作用,此时最有影响的是非洲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K.恩克鲁玛,他曾领导了加纳1957年的独立运动,其所成立的人民议会党有成员200万人。在几内亚,则有塞古·杜尔,他领导的几内亚,先成立了几内亚民主党,后改造成为先锋党,以致最后成为几内亚国家党。在坦桑尼亚,则有朱利斯·尼雷尔,他试图强迫农民融入社会主义,发起国有化和民众动员的革命。 1.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 苏联十月革命为非洲殖民地国家树立了典范,此后,一批非洲殖民地的有识志士开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非洲的第一条途径,就是通过殖民主义。殖民地的活动分子通过与共产党的接触,以及殖民大都会中的劳工运动,获得了马克思主义。例如几内亚的塞克·杜尔,他有在法国的工作经历,还有加纳独立运动的领袖恩克鲁玛,他们都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宣称社会主义只能通过先锋党领导下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在南非,由于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也同样存在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在苏丹,有苏丹共产党领导的反殖民运动,还有几内亚(比绍)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米尔卡·卡布拉尔。特别是在“二战”以后,当苏联和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情况下,非洲也步入了一个去殖民化和后殖民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运动的时代。尽管当时的苏联对殖民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带有疑问,但是,随着安哥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如火如荼,马克思主义经常通过建立不久的苏丹共产党和几内亚比绍的卡布拉尔等,以阿尔及利亚为通道被传送到非洲各国。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阶级、种族、民族,以及移居非洲中心城市的知识分子所带来的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些包括了教育部门,特别是学生和教师,有时也包括政府公务员;还有被葡语系非洲所同化的相对有特权的非洲人;包括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混血人种以及在南非的“有色人种”;还有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文化上有别于黑人原住民和白人定居者的移民,即南非和葡萄牙殖民地的印第安人(后者多为果阿人),以及来自俄罗斯帝国再次定居于南非的犹太移民。这些群体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足以读懂马克思的著作,并能享有与外围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毫不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的队伍中涌现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学院马克思主义,他们与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衔接,这种理论试图去理解后殖民国家、中心—外围经济关系和南非种族隔离。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为反殖民主义斗争提供了一种准则。 第三条传播路径是通过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例如当时的东德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影响而带来的马克思主义。东欧对非洲的军事援助,激励了一批军火供应商们鼓励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成立临时军政委员会,通过军事斗争来夺取政权,并为非洲大学输入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但是,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在经济上捉襟见肘,所以在非洲共产党内部发生分化,他们中有许多人试图摆脱对苏联的依赖性,同时,苏联的经济疲软和衰退,也迫使他们转向西方。例如,安哥拉邀请了西方世界的资本家来帮助他们发展采掘垦殖工业。 2.非洲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主要实践方式:国家政变与人民战争 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通过在刚果共和国(1963)、马里(1968)、达荷美共和国(1972)——后来更名为贝宁——还有索马里(1969)、埃塞俄比亚(1974),马达加斯加(1975)和上沃尔塔(1983)——后来更名为布基纳法索——发动国家军事政变来执政。在刚果、埃塞俄比亚和马达加斯加,也包括贝宁,军事最初是作为民众运动的一部分而登上政坛。一旦上台以后,他

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曾指出:“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第312—313页,第313页。)这既是邓小平对非洲朋友的忠告,也是对我国人民的一个警喻,同时亦给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0多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作过程度不同的论述,但仍有进一步全面、深入探讨的必要。 非洲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随着非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一股“非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从1955年至1990年,非洲先后有34个国家宣称要搞社会主义(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约占非洲国家的2/3。非洲的社会主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自称是“阿拉伯社会主义”,主要是北非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2)自称搞“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如埃塞俄比亚、贝宁、刚果、莫桑比克、安哥拉、津巴布韦等国;(3)明确宣布是“非洲社会主义”或曰“村社社会主义”,曾宣布过要搞这一类社会主义的国家有:马里、几内亚、加纳、坦桑尼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几内亚比绍、肯尼亚、佛得角、塞舌尔、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4)宣布搞“民主社会主义”,这类国家较早的有毛里求斯、塞内加尔,突尼斯在1979宣布搞“民主社会主义”,1989年后莫桑比克、刚果、安哥拉等也宣布改行“民主社会主义”。(注:参见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下卷)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第17章和18章的论述。) 非洲国家进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实验,不失为一次伟大的探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实行国有化,打击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控制,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削弱了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推行国家干预经济,对于稳定经济形势、保证重点建设也有重大作用;采取某些福利措施,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但是,总的来看,非洲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尝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反而在诸多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后果。其中最要害的问题就是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观,有不少国家甚至越搞越穷,陷入经济衰退之中。 就非洲整体来看,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在独立后初期,非洲国家曾经有过短暂的经济发展见好的时期。但自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普遍衰退的现象。80年代被认为是“失去发展的十年”。这10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南非除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1973年的6.1降到0.8,人均收入下降约25。城市一半人口、农村3/4的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1985年的1.05亿增至1992年的2.2亿。全球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占33个。非洲国家外债急剧增加,1981年为864亿美元,1990年狂增到2720亿美元,1995年达到3170亿美元。债务总额相当于非洲国民生产总值的80。非洲每年用50以上的收入支付到期债务和利息。在对外贸易上,非洲国家的状况也愈见恶化。1980—1986年,非洲的贸易条件指数平均每年下降4.0。1986—1990年,非洲出口商品单位价值指数下降了23.2,出口收入损失达500亿美元。 就宣称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亦没有搞好。北非的石油生产国阿尔及利亚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也不断下滑,由1982年的2350美元降至1989年的2230美元。1990年,外债达271.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通货膨胀率高达46.3;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20。赞比亚在独立初期经济状况也较好,人均国民收入一度曾达到700美元。自80年代开始,赞比亚收入锐减,失业率逐年上升,货币大幅度贬值,人民的实际收入急剧下降。1991年,通货膨胀率高达88.3,外债总额达72亿美元,相当于赞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人均近1000美元。莫桑比克粮食产量严重亏缺,

非洲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贫困

非洲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贫困 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贫困地区。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 科技水平低下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保存自身主权和政治独 立的可能性,非洲国家都致力于一场为了经济生存和经济独立的斗争。 因此.了解处于主宰地位的、使非洲国家具有依赖性和不发达 的资本化了的全球经济体系的本质和活力;以及了解这种依赖性和 不发达对非洲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非洲同世界的其他地区之间 关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洲贫困的现状 非洲大地蕴藏着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尽管据有上述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非洲国家仍然处于贫穷和不发达地位将这种不发达描述为社会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缺陷。非洲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触目惊心的.几乎没有一个非洲国家能够在食物上自给自足.许多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来进口食品.整个大洲制造业所占GDP总量低于10%,即使这些收入也在地区间的分配非常不平均.这些微乎其微的制造业集中在诸如食品、饮料、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业领域。在西非,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在东部和中部非洲,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肯尼亚。 非洲经济高度依赖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原因之一在于不少非洲国家科技落后,加工能力不强,产品的加工比例及加工程度都不

高。例如,由于大多数非洲本土采矿企业不具有深加工能力,出口的只是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因此尽管非洲矿产品出口量巨大,但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却非常有限。 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地区,原因在于粮食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些专家指出,非洲非常需要生物技术,因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非洲粮食的产量和营养成分,从而解决非洲人的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人类迈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一些普通的通讯和信息产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仍是奢侈品,有些乡村至今仍“与世隔绝”。在这一地区,每千人仅拥有31.6部电话和9.2台计算机。由于基础 设施薄弱,硬件设备缺乏,该地区上网费用大大高于世界其它地区,几乎是美国的10倍。尽管非洲1996年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信息社会计划,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制约,非洲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仍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 (二)非洲贫穷和不发达的原因 自从1960年独立后,后独立时代的非洲一直被军事独裁、腐败、国内紧张、战争、不发达和极度贫穷所困扰,而贫困又是地区不发达和资源管理混乱的原因.总体来看,非洲坪穹的原因包括国内政治腐败和国际治理不当所带来的许多同题。到2O世纪8O年代,除了意识形态,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军事政变、政治镇压、种族冲突和经济滑坡频繁发生。批评焦点集中指向政府,公众责备政府“热衷于政洽经济交易。建立公共机构却妨碍经济发展。

非洲经济概况

非洲经济概况 非洲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面积仅次于亚洲。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民族等原因,非洲是世界上经济最为落后的一个洲。全非洲十亿人口一年的贸易总额只占全世界百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国家非洲在外贸,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增长方面几乎停滞不前。但非洲的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落后,非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并且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而更多地是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对非洲总体经济发展有很大不利。 与此同时,非洲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不仅品种多样,而且储量非常大。非洲的金刚石,金,石油和铝土矿等均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的,非洲的黄金和金刚石都具有很好的品质,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首位。而且,非洲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对非洲经济的增长,资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仅依靠自然资源的出口赚取外汇,在很大程度上是危险的,不稳定的,也是不持续的。且非洲对外出口多为未精加工的低科技工业原料,出口价格低,欧美发达国家等将其加工、包装后以高价出口到非洲。低价卖出高价买进,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重了非洲贫困。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及南非一线的土壤,都十分肥沃。加上丰沛的降水和良好的光热条件,理论上,在非洲发展农业将给非洲带来良好效益,但是由于非洲民众没有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没有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农业在非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非洲贫困问题也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在2002年于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发展融资国际会议上,援助有效性概念的首次提出标志着国际援助的效果和方向开始受到国际关注,同时也将国际援助效果与落实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联系在一起。为推动援助有效性的进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3年组织了首届“援助有效性高级别论坛”;200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届高级别论坛通过《有效援助巴黎宣言》,提出12项推动援助有效性的具体指标;2008年在加纳阿克拉召开第三届高级别论坛会议,进一步评估和推动有关援助方和伙伴国(受援方)落实有关议程,并通过《阿克拉行动计划》;2011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四届高级别论坛会议全面评估了《巴黎宣言》的落实进展,提出了实现援助有效性的目标和方向,值得关注。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穷原因何在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穷原因何在 资本主义国家的富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贫穷不知不觉成了对比,社会主义国家穷让很多人心生疑问,下面是带来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穷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而贫穷,更主要的因素是资本主义世界以民主之名而行独裁之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面的封锁围堵。可笑吧,自诩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世界竟然不允许其他国家拥有信仰的自由、拥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如同黑帮一般动辄就对这些国家发动战争、实施封锁,无所不用其极。 2、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样可以发展好、同样可以致富;;中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说前苏联,如果不是听信美国的忽悠,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道路、挥刀自宫,削足适履、邯郸学步,恐怕今天也未必就不如美国,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是在前苏联的打压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3、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到今天未能在经济上发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一是国家小,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无法抗衡资本主义世界全方位的封锁和围堵;二是底子薄,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殖民掠夺,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国民经济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3、党的执政理念和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是幸运的,悠久文明、地大物博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始终对这

个东方的庞然大国战战兢兢、无可奈何。中国共产党无疑更是幸运的,因为有“理论联系实践、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作风,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有拥护她的十数亿中国人民;;人民是水、水可载舟,人民是火、火可燎原! 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我们足以骄傲,处在这个光荣的时代、我们足以自豪,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开创属于我们的不朽业绩,不要辜负了这个光荣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介绍社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指实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但现在对于何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何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争议。 在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一般被定义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类比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主义国家”)。 本词条以我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义为标准。 关于西方世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义,详见:“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指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标志是共产党执政,而且往往是采用一党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一党制,且是共产党执政,因此在世界上又被称为“共产主义者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通过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两种。前者主要是东欧国家,后者有苏联、中国。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许坚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贫困七个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原因进行了总体认识,指出地区贫困的“最大限制因素”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关键词地区贫困政府行为人的素质技术水平最大限制因素 贫困地区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贫困实质是一种贫困综合症。这里,我们试图从单因素分析入手,进而达到对地区贫困原因的总体认识,以期对贫困地区治理提供一种依据。 1.地区贫困原因的分析 1.1.自然条件太差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资源等等。自然条件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因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生活,人类离开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快些;反之,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慢些。概括起来说,我国22个贫困地区1的自然条件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1.1.土壤质量差。由于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山区,而山区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层较薄,地力贫瘠,坡度较陡,因而质量不高。青海省乐都县15个贫困乡中,250以上的陡坡地有14万亩,桃红营乡23500亩耕地中,浅山有 11994年月10月20日光明日报曾把我国贫困地区划分为22个地区,它们是:沂蒙山地区、闽奥山区、五指山地区、努鲁儿虎山地区、毛乌素地区、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井冈山赣南地区、九万大山区、桂西北地区、吕梁山地区、陕北地区、三西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乌蒙山地区、滇东南地区、

8000亩地盐碱严重,脑山有3000亩地,土层只有15厘米左右。这些耕地,丰收年景单产也不过75公斤。亲仁乡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红砂土,土层只有10几厘米厚,播种早了怕旱,播种晚了不熟,单产极低。 1.1.2.地理位置偏僻。离中心城市远。普遍情况是,贫困乡远离县城,贫困县远离省城。我们说贫困地区是老、少、边地区,其实老少边的核心是边。之所以是老区,是因为远离了中心城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统治薄弱,所以共产党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之所以是少数民族地区,是因为历史上汉民族势力大,占了中心地方,把少数民族挤到了边远山区。 1.1.3.地形复杂。特别是贫困山区,往往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比如湖南省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北系,西山地南侧,境内山峦重叠,山脉多成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40条,山峰10426座,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的八大公山主峰斗蓬山,海拔1890米,最低的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全县地貌由中山原(占总面积21.1%)、中山(占52.6%)、中低(占4.2%)、低山(占5.2%)、丘陵(占10%)、岗地(占3.9%)、平原(占3%)组成,地形十分复杂。 1.1.4.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和强台风等。比如前面提到的乐都县15个贫困乡,从1981—1983年,连续三年遭受旱、雹灾害,受灾面积在15—23万亩之间。自然条件最差的亲仁、桃红营、中坝等乡,5年来年年遭灾。再比如广东省五华县,基本上是一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1960年6月,一场暴风雨使该县倒塌房屋884间,伤亡43人,受浸水稻15万亩。全年主杂粮比上年减少了160万公斤,全年月平均口粮只有14.2公斤。1970年9月,一场暴雨使全县倒塌房屋5344间,死8人,冲垮大堤49处,受浸农作物18万亩,全年主杂粮减产1229万公斤。1981年水灾,使全县主杂粮减产3632万公斤。1988年7月受7号强台风大暴雨袭击,倒塌民房60400间,大堤缺口97处,死亡42人,受浸水稻23万亩,其中失收5.7万亩,粮食损失6000万公斤。 1.1.5.可供利用的资源不足。《富饶的贫困》一书认为,贫困地区的贫困是富饶的贫困,作者的依据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优势。书中列举了云南、广西、内蒙古、西藏、贵州等省都是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但没有例举缺少 横断山地区、海东地区、海西地区、西藏地区、南疆地区。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内容提要:在人类刚刚跨人21 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动荡不安。正确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40 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低谷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这样四个发展时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繁荣发展现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生产和市场的相互需求下,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2] (3)、理论前提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产生于17世

中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成因

浅析中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和对策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姓名:张春男 [摘要] 贫困差距是市场化道路的必要产物。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人士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贫富差距过大对社会将会产生的危害,并针对这些危害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贫富差距;危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生活水平也分别达到基本的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贫富差距的扩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对社会的不公感,容易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已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热点问题,亦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基尼系数的含义 基尼系数被国际间普遍认同为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权威指标,由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0~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就有发生动乱的潜在危险,因此,又有学者称0.6为“动乱线”。1 (二)我国基尼系数的概况 2001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65,2005 1查朱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2).

现在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 匈牙利(至1989年) 罗马尼亚(至1989年) 保加利亚(至1989年) 波兰(至1989年) 民主德国(至1990年) 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 苏联(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至1991年) 国名带社会主义但并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详细情况请直接点以下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ec16520224.html,/zh/%E7%A4%BE%E6%9C%83%E4%B8%BB%E7% BE%A9%E5%9C%8B%E5%AE%B6.htm#.E7.8E.B0.E5.9C.A8.E6.98.AF.E7. A4.BE.E4.BC.9A.E4.B8.BB.E4.B9.89.E5.88.B6.E5.BA.A6.E7.9A.84.E5.9B.BD .E5.AE.B6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 君主立宪制,或称「虚君共和」,是一种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其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等,教宗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於国家的其他公民(这是君主与一些其他元首如独裁者的一个区别,一般独裁者将自己定义为公民的一员,但出於客观需要他必须掌权为国家服务),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穷人从全球化中受益成为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非洲国家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使当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主要外部因素。非洲国家要以主动和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应采取减免债务、降低技术转让费用等具体措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反贫困行动取得成效。 非洲是世界经济的贫民窟。6.5亿非洲人中有3/4生活在贫困之中,1/3的儿童营养不良。28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或得艾滋病,平均估计寿命为48岁。非洲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降到了约1%。持悲观态度的人预言,下一代非洲人会更贫穷、疾病更多、受教育的程度更低。在全球竞争中的机会更少。 2000年10月,柏林科学与政治研究所的迈尔与德国其他5位著名的非洲问题专家一起对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评价。只有两个小国———塞舌尔和毛里求斯———属于新兴工业国家的范畴;8个国家———加纳、佛得角、加蓬、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和南非———被看作潜在的改革国家。科学家们认为,其余国家发展机会很少或者没有发展机会。13个国家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其中有索马里、塞拉利昂、布隆迪、刚果、马拉维、马达加斯加。结论是:对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在今后30—50年里也不能持久

地减少贫困。 那么谁对非洲的不幸负有责任呢?仅仅是被指责腐败和落后的非洲人?还是不怀好心的外部大国、交易所的鲨鱼和贪求利润的跨国公司? 谁想弄清楚非洲的长期危机,他首先必须了解非洲原来的状况。非洲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欧洲人、美国人、阿拉伯人都在非洲争夺过黄金、钻石、象牙、橡胶、热带木材和香料。并且争夺过人这个商品。非洲的全球化,即强行使非洲融入现代世界制度是以历史上最大的犯罪活动开始的:奴隶买卖。1000—2000万非洲土著居民———谁也不知道确切的数字———被强行带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创伤。占领者破坏了非洲人的传统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且用残暴的掠夺式经济取而代之。 殖民主义留下了集权主义和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国壳。四分五裂的民族没有为全球竞争做好准备。殖民统治者走了,殖民经济的模式仍然存在。这种经济模式是以地下资源和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由于世界市场上原料和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非洲人得到的收入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他们不得不为其进口货物———工业产品、制成品、能源———拿出越来越多的钱。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直到80年代初,它还被赞誉为取得经济奇迹的小国。后来世界市场上可可价格暴跌,科特迪瓦的外汇收入也随之减少。这个国家的土著居民不再能支付其债务,因此不再有人愿意向他们提供新的贷款。从那以后这个拥有约1500万居民的国家每况愈下。从1

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练习题及答案 一、 1. 在国际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其原因是( ) A.非洲人生活水平高,身体素质好 B.当地交通不便,人们出门都是步行 C.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 D.贫困地区的人比其他地区的人能吃苦耐劳 2. 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从长远角度看,需要解决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C.肉类缺乏的问题 D.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 A.自然资源贫乏 B.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C.自然条件恶劣 D.人口过度稠密 4. 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长期的殖民统治 B.本区快速发展的经济 C.气候炎热,旱灾频发 D.人口增长过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5. 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 B.埃塞俄比亚 C.南非 D.科特迪瓦查看答案 6. 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干旱、能源、资源问题 B.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C.人口、粮食、能源问题 D.宗教、资 源、环境问题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普遍遇到的生活问题是( ) A.“单一商品经济” B.粮食供应不足 C.气候炎热,水源不足 D.土地荒漠化严重 8、8. 世界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 ) A.南非 B.埃及 C.美国 D.中国 9. 非洲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场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吹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 B.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C.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 D.大量开采矿产资源,破坏了土地 10、①土地荒漠化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粮食短缺是“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中未填写的内容,在图中至上而下应填写的内容,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非洲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非洲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非洲人口74800万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陆。 非洲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大部分民族处于部族状态。部族数量之多,非洲可称世界之最。有的资料说非洲的部族数量可达3000个,最保守的数字也有250个,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数字差别,是因为一些部族之间区别不大,既可分为多个部族,又可视为一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各自的特征,包括风俗习惯。总体讲,各部族都有自己传统的“领地”,彼此之间可以友好相处,至少可以做到和平共处。但也有少数地区,部族之间矛盾根源很深,彼此势不两立,冲突和格斗不断,有时上升到部族战争,双方死伤以万人计,有时死伤竟超过百万。非洲人口增长堪称世界之最。这个情况正在严重影响着非洲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生态环境、粮食、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交通、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难题。 在1986~1990年间,非洲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大大超过世界人口1.7%的年均增长率),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为1700万。据统计,1950年非洲人口仅有2.2亿,1980年即达4.3亿,在30年间大约翻了一番。到1990年底,非洲大陆人口已达到6亿,大约是1950年的2.8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00年非洲人口将接近8亿,到2025年将达到16亿。 非洲人生育率是世界上最高的,据统计,非洲妇女的平均生育率为6.5个,而拉丁美洲妇女则生4个,亚洲3个,发达国家2个。肯尼亚妇女平均每人生8个孩子。 同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趋于老龄化形成鲜明对比,非洲国家的人口构成呈现低龄化趋势。据统计,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非洲总人数的50%,有些国家甚至高达70%,60岁上的人仅占非洲总人口数的5%。在今后十几年,随着更多的妇女进入育龄期,非洲将始终保持生育高峰,人口增长率将居高不下。 在非洲,除搏茨瓦纳、埃及、突尼斯、塞舌尔等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都高于经济增长率,致使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目前,非洲大陆约有1/3人生活在联合国划定的贫困线以下,28个国家被列为世界最穷国家。 人口的迅速增长还导致非洲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非洲人均占有可耕地面积由1965年的0.5公顷下降到1987年的0.3公顷。人口不断增长,对木料及燃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非洲每年约有380万公顷森林被毁,约占非洲大陆森林总面积的1.8%。由于乱砍滥伐、过度种植和随意放牧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旱涝灾害不断出现,失去植被保护的地面不断扩展,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据估计,撒哈拉大沙漠每年以六七千米的速度向南扩展。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预计,从1975年到2000年,仅水土流失一项就将使非洲粮食产量下降25%,越来越多的人将处于饥饿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将近50%的非洲人享受不到任何医疗服务,大约55%的人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35%的儿童营养不足。1990年,70%的非洲人至少得过一种疾病,目前,非洲人均寿命为53岁,是世界最低的。 现有的教育设施也远远不能满足人口猛增的需求。据统计,35%的国家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40%,整个非洲有2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无法进入小学,中学的失学率更高。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最近估计,非洲大陆约有3.6亿文盲,占非洲总人口的60%,占全世界文盲总

外国新闻传播史之非洲篇

外国新闻传播史 非 洲 篇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11级新闻班 小组:第七组 组员:王苗苗,刘园园,褚绿叶 刘平平,石晓映,吴娟

目录 第一章非洲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章埃及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南非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章尼日利亚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五章加纳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章非洲新闻传播事业 概述非洲历史和现状及简介非洲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章埃及的新闻传播事业 引言:介绍埃及的概况 一、报刊发展史 (一)18世纪 埃及报业的兴起。 1798年,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出版法文报纸。 《埃及信使报》供法军传递消息、互通情报; 《埃及旬报》研究埃及的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等问题;(二)19世纪 A.19世纪初 背景: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官穆罕默德·阿里被任命为埃及总督,实行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穆罕默德改革】☆阿里创办的报纸 《柯里夫新闻》(Jurnal al Khadyu) 创办于1827年,月报。 《埃及事件报》(Al Waqa'I'Masriyah) 创办于1828年,1952年停刊。 主要发布官方新闻和政府法令、公告,及刊载一些各地要闻与 有关文学和社会问题的文章。

B.19世纪中后期 a.《金字塔报》 【埃及最早采用商业化经营的报纸】 1875年黎巴嫩人塔克拉经国王批准在亚历山大创办。1881年改周报为日报,迁至开罗。 主要特点:模仿英美报纸,采用新闻文体,大量刊登报纸,实行商业经营。 宗旨:积极发表政见,及时报道商情,摆脱宗教束缚,传播现代科学文化。 b.《祖国报》 1879年埃及成立以阿拉比将军为首的第一个资产 阶级政党——祖国党,并出版此报。 积极宣传民族主义,喊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的口号。 c.《团结报》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 1884年,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阿布笃在巴黎建立 团结会,并创办此报,为反对英国占领而大声疾呼。 d.《坚强报》、《埃及人报》、新月出版社 【《坚强报》是当时最能代表埃及人民、最能忠实反映民意的日报】 1889年被誉为埃及新闻事业奠基人的阿里·优素福创办的。

非洲国家及首都名称

国家或地区首都或首府面积(平方公里) Country Or Region CapitalArea(sq.km)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开罗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Cairo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的黎波里 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Tripoli 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 the Republic of Tunisia Tunis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阿尔及尔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 Algiers 摩洛哥王国拉巴特 the Kingdom of Morocco Rabat 西撒哈拉阿尤恩 Western Sahara La' Youne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努瓦克肖特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Nouakchott 塞内加尔共和国达喀尔 the Republic of Senegal Dakar 冈比亚共和国班珠尔 the Republic of Gambia Banjul 马里共和国巴马科 the Republic of Mali Bamako 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 Burkina Faso Ouagadougou 佛得角共和国普拉亚 the Republic of Cape Verde Praia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比绍 the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Bissau

几内亚共和国科纳克里 the Republic of Guinea Conakry 塞拉利昂共和国弗里敦 the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 Freetown 利比里亚共和国蒙罗维亚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Monrovia 科特迪瓦共和国亚穆苏克罗 the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Yamoussoukro 加纳共和国阿克拉 the Republic of Ghana Accra 多哥共和国洛美 the Republic of Togo Lome 贝宁共和国波多诺夫 the Republic of Benin Porto Novo 尼日尔共和国尼亚美 the Republic of Niger Niamey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阿布贾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Abuja 喀麦隆共和国雅温得 the Republic of Cameroon Yaounde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马拉博 the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 Malaboa 乍得共和国恩贾梅纳 the Republic of Chad N'djamena 中非共和国班吉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Bangui 苏丹共和国喀土穆 the Republic of the Sudan Khartoum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亚的斯亚贝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