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绍华访谈

陈绍华访谈

陈绍华访谈
陈绍华访谈

设计人:陈绍华

记者打电话联络采访时,陈绍华刚刚从北京返回深圳,参加完将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由全球顶尖设计师团体AGI举办的年度大会筹备会,这是中国设计界的一件大事。说起今年的AGI大会主题,陈绍华说,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原本提议“视觉与和谐”,但他认为没有新意,韩国在三年前的一次设计大会用过类似的主题,陈绍华主张主题为:“中国风”。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届时,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大师们将在中国纸扇上各施妙招。陈绍华说:“中国风”是一个不卑不亢的主题,有中国人的自信和气魄在里面。包含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有大象无形之气度,也符合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模仿别人是设计师最大禁忌,用陕西话说是…吃二馍?。”陈绍华用这句话作了一个小结。面对记者,他不想谈自己过去的成绩,更愿意聊一聊设计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深圳建立“设计之都”的根本所在。

因为缺乏设计审美和品味,高学历的“土包子”比比皆是

记者:(以下简称“记”)深圳市今年提出了“两城一都”的城市定位,要把深圳建成“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把设计当成深圳的一张“名片”,将深圳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之都。这个消息对设计师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陈绍华:(以下简称“陈”)深圳提出建立“设计之都”,可以说我们二十年的改革终于触及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审美品位的现代化,同时也为深圳创造了一个未来经济增长点的先机,市委、市政府关注到设计这个领域的价值,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设计师来说,更是一个鼓舞。我更注重的是从领导到每一个市民真正认识到设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设计对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设计不只是指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大设计”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层面,就会提出提高全面素质的要求,但素质不仅是一般文化素质,不是说一个城市拥有多少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不是单靠学历衡量。

记:你所指的“大设计”概念是什么呢?

陈:这里也还分一个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讲,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现代化”的问题,“人的现代化”的要素其中有两个重要内容,即: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或者说,在审美修养控制下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最近,一个日本设计师问我,你们“神五”送航天员上天,这么大的一个成功举动,为什么不好好设计一下视觉系统。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我确有无地自容之感。还有,我们有很多国家一流的科学家发明的高科技产品,从外观到品牌宣传品视觉上真是惨不忍睹。更离谱的是,许多名画家不知道如何穿衣着装,自己出一本画册,封面的字体居然是最缺乏汉字美感的“综艺体”,搞美术的人不懂美,在国内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我们熟视无睹。因为缺乏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审美和品味,所谓高学历的“土包子”比比皆是。2001年我看到一张报纸,其中有一个小豆腐块儿,可能很多人不会注意,或者看了也不会去思考,内容是查尔斯送威廉王子上学,学什么?美学史!可见要成为欧洲贵族的要素是什么?不言而喻。

记:我们从小就把美术和音乐的教育当作是附属课程,没有打好根底。

陈:是!我们的教育中只把审美当成可有可无的附属课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说到底,提倡设计不是文化艺术上的事儿,是关乎国民素质的大事,也是政府要抓的根本大事,如果想让深圳在今后的三五十年内有发展的后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这才是建立“设计之都”的最根本。

记:那么狭义上“大设计”又指哪些?

陈:狭义上讲,设计这一概念是跨行业、跨门类的一个综合性的特殊行业,如果说社会和企业比喻为硬件的话,那么设计就是几乎涉及到所有行业的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产品素质的重要成因,尤其是品牌和产品,它能够赋于其不可估量的巨大附加值,为什么同一种产品,有摆地摊叫卖的也有在豪华商店里价格高出十几甚至几十倍的卖?我想说的是,设计是我们有待于开发的一个巨大的产业。我们发展经济,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时髦的高科技领域,其实更大的经济潜力在于那些诸多不起眼的传统制造业通过优秀的设计和创造,去提升其品牌附加值。否则,我们永远是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大国,我们的产品在国外永远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设计之都”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和确认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记:你对“设计之都”有什么具体建言吗?

陈: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设计立国》,列举了一些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事例,如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强大的专业化的专家系统,设计是由这个专家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由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完成。令人惊讶的是,日本战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其设计先导的国策辐射到其产品形象、市政形象、城建形象、人文形象、社团形象等方方面面,使这个民族在二三十年之内迅速重新崛起,甚至在某些方面赶超了欧美。韩国借1988年奥运会时提出设计立国口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里直逼日本。

记:深圳建立“设计之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氛围?

陈:设计与创造是分不开的,人的最大价值就是具有创造性,“设计之都”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和确认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最大价值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纵观人类发展史,你会发现,凡是崇尚个性、自由宽松、鼓励创造的民族、国家或朝代,定是兴旺发达、繁荣强盛的;反之,肯定是落后、衰败的。

记:你认为建立“设计之都”政府的职能是什么?

陈:如果仅仅认为深圳有几个平面设计师,包括音乐和其他文化门类的人才在国内外上拿了几个奖,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把它当成一个城市形象工程来抓,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之所以提“大设计”这个观念,是希望从理论的深度、从战略的眼光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投入。另外,应当给予那些真正具有学术造诣的、有国际眼光和前瞻性的各类专家学者一定的话语权和重大决策参与权甚至拍板权。如果能够做出一些实际可行的举措,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设计师不是艺术家,不能孤芳自赏

记:你好像每隔几年就要发力,1995年为世妇会设计邮票,2000年设计的申奥标志,今年设计猴票,这三级跳,给你带来哪些不同的人生感受?

陈:我作为一个设计师,没有算过要几年扬一次名,其实都是碰上的。为什么我会成功?这与我自己对设计的定位和理解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国家委托的也好,还是企业的委托,我都统统当作客户对待。我一直希望设计的作品能达到雅俗共赏,设计师不是艺术家,不能孤芳自赏,也不能完全凭个人爱好,一定要有的放矢,有目标

消费群和受众对象。要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层面,结合国际文化走向和现代审美情趣,综合全面考虑,寻找最佳路线。

记:设计本身都是命题作文,客户的要求非常明确,这种局限性会影响个人水平发挥吗?你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陈:所以我并不是什么客户都接。我选择客户关键看他能否在一个层面对话,是否对设计师的劳动尊重?这种尊重里当然包括价格。现在存在“甲方现象”,我掏了钱就指手划脚,完全体现我的意图,有的客户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的,他找设计师不是希望借助设计师的实力和创造力,只把设计师当成一个匠人,完成他的想法,其实他出钱买的是自己的创意。而广告公司就这样被客户“强奸”,这是一种悲哀。

记:我知道申奥标志的设计只象征性地给了你5000元的稿费,像世界妇女大会邮票和猴票的设计稿酬是不是要好点?

陈:世界妇女大会的邮票是1995年设计的,当时国家邮票印制局的设计费是每枚邮票500元,我设计了四枚一套,总共得了2000元稿酬。现在邮票的设计稿酬一升再升,成了每枚2000元,比1995年涨了4倍。我设计的这枚猴票性质特殊,猴票几乎是所有生肖票中最受关注的,而且是第三轮生肖票的打头炮,一定要一锤定音,要成功。而且我国的邮市从1997年开始一直处于低靡状态,邮政总局一直试图借助猴票来激活邮市。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破例,把这枚猴票的设计费按现行价涨了五倍,1万元,创了中国邮票史上设计费的最高纪录。结果猴票一经推入市场,就产生了轰动效应,预期涨两三倍就不错了,结果涨了八九倍。

记:在中国做设计师应该难在哪里?

陈:设计师的思维一定要创新,你先创作了这种形式,别人模仿你就是抄袭,其实设计就跟申请专利一样。在创作和表现方法上,你不去占领,迟早有人占领。你得不断创造发明、强调深化、才能占领高地。为什么中国的设计师难呢?别人比我们早走了几十年,我们一直在追赶,追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无意踏上别人的脚印,这是免不了的。

陈绍华无疑是国内平面设计师中的领军人物,隔几年就有一次大的爆发和亮相,属于那种很有后劲儿、可持续发展的类型。

翻开中国短暂的平面设计史,陈绍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1984年,陈绍华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凭着一幅《绿,来自您的手》获招贴画金牌奖。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世界性的大会,身处深圳的陈绍华在最后关头被推荐设计的四枚一组的邮票,方案出来,一路绿灯,在一片叫好声中通过,陈绍华从此崭露头角。

2000年,全国征集申奥标志,陈绍华再次一炮打响,设计出他迄今为止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名动全国。设计原作被北京档案馆收藏,作为2008年申奥001号文物。

2003年12月1日,全国首枚防治艾滋病题材的邮票发行,设计者又是陈绍华。

今年猴票的成功设计,不仅让陈绍华成为众中央到地方各媒体追捧的新闻人物,而且也让他成了妇孺皆知的设计师。那张色彩鲜艳、笑意盎然的笑面猴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喜爱,而且深受邮迷的追捧,为一直低靡的邮市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新猴票面市后,票价一路飘红,连翻几个跟头。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三篇)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篇一: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一、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范例 访谈时间:20xxx年10月18日 访谈方式:当面采访 访谈人:曾四芳 被访谈人: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某 被访谈人简介:徐某,建筑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副教授,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建筑学院,进行基层工作。经过几年的打拼后,徐某终于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实现了他职业发展的成功。徐某对于成功的座右铭是:爱拼才会赢。正是他的这种拼搏精神使他取得个人职业发展的成功。 访谈内容: 问:您什么时候创办这家公司的?最初的创业动机是什么? 答:最初创办这家公司是在97年,那时不叫***公司(现有公司的名称),而叫***(以前公司名称),最开始想创办公司是找到了一种商业动机,那时建筑装饰行业刚兴起不久,人才需求量极大,而入门起点也比较低。

问:您在大学里学的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吗?在校期间可有相关实习?毕业后是不是直接去的室内装饰公司呢? 答:嗯,起初是学的建筑学。在校期间有过短期的实习,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实习的机会特别多。毕业后是学校分配的,刚开始是在一家建筑学院做些基本的工作。 问:现在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工作呢?经常需要跑家具、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吗? 答:平时在工作方面,基本上什么都做吧,虽说是公司老总,但这毕竟还属于小私有企业,许多东西还是要自己动手。比如各类图纸的处理,与客户谈判沟通。同时也要经常去工地,跑材料市场,了解最新材料。 问:你们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如何?对于新员工,一般是安排什么样的工作?会进行培训吗? 答:一般来说,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只要你肯认真做事,积极完成任务也就好了。员工刚来公司时,通常不会进行专业的培训,有什么不懂得可以互相之间交流。一般会做些基本的工作,比如绘图,量房,打电话,跑下业务之类的。

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

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

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 【TO8TO】:今天我们访谈的设计师,看起来有点点含蓄,属于那种比较淳朴的设计师,可能是时间的沉积让他褪去了年轻的张狂,却拥有了更多的成熟与稳重,他就是我们的贾峰云设计工作室创办人—贾峰云先生。 现代简约依然主流,欧美风,田园风盛行,地中海风狂袭,中国的土地上呈现一派多元化的国际家装潮流。可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盛名在外的中式传统风格还是国人的主导,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中式风格,你是怎样看待风格这样一个问题呢?对中式风格设计有什么好的指导? 【贾峰云】:记得刚毕业时看过登昆艳老前辈的一篇文章叫《风格多少钱一斤》,很受启发。对我后来的设计道路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一直不太过分强调所谓的风格,好的设计一定是人性化第一的。强调作品的地域文化很重要,这样不但可以方便装饰材料的采购,还可以节约造价,避免浪费。为环保做贡献。

我很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将来一定会成为国际设计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华人设计师让世界刮目相看了。比如贝聿铭,比如季裕堂。。。国内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师,这和历史有关。但国内设计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对于中式设计,我和你一样也比较喜欢。但我更喜欢用现代手法来演绎中国文化。而不是非要把自己的设计套在中式“风格”里面,过多的窗花与圈椅等特征的滥用,容易让作品变成设计语言的堆砌。所以,更多的阅读和理解中式文化的同时,再研究业主的实际生活需求,融入你的创作热情和对作品的爱,相信一定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TO8TO】:我们都知道设计这个行业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初级阶段,还属于姗姗学步时期,虽说是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整体水平上没有他们强盛,但是其飞跃的速度也是国外无法比拟的。你是怎样看待现在国内的设计师水平?你认为设计师们应该具备如何的设计素质?

华人设计师季裕棠专访

50岁以后,设计变得很顺——华人设计师季裕棠专访 坐在自己最新设计作品上海柏悦酒店(Park Hyatt Shanghai),国际著名设计师季裕棠(Tony CHI)首次接受专访、谈论这处传递着以静带动理念的空间。他心中的“静”正是对于空间设计的解释,“对我来说,它就是上海的天坛”。 仰慕这位设计师的人们或许没有料想到如此简单的回答,但这确是真实的季裕棠,他不使用任何惊世骇俗的遣词造句,只说“设计是生活的哲学",他的人生和设计事业关系非常亲密,“自50岁以后,自己已经开窍了,设计变得很顺……遇到挑战,也很容易找到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越变越简单,不会那么复杂”。 季裕棠的风格正是如此,喜好平和、不喜欢起伏,即便在公司成名之后,他仍然决定不去成长,40位建筑师组成的公司更像工作室,包括David Singer、Johnny Marsh、Nelson Bicol及William Paley等重要拍档在灯光、建筑、艺术及室内设计等各方面发挥创意。与Hyatt集团超过22年的合作关系来说,那些最初合作的老朋友都已开始退休,但他依然非常努力做设计、不让公司去扩张,浪漫主义显然影响着与设计有关的一切,恐怕也是他与tony chi and associates 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诗情画意地去设计“中国生活” 近十年中,由Gold Key Design Awards、Hospitality Awards、Platinum Circle Awards、Lumens Awards及annual Best Restaurant Design Awards所颁出的设计大奖中,季裕棠的名字不知出现了多少回,无论是高级餐厅或酒店套房,所有获奖作品无不反映出他的设计哲学,“人生观和设计师是非常接近的关系,对于设计系和建筑系的学生”。 如今,在季裕棠的设计世界里,他自由穿梭于东西方之间,这点首先打破了那些将他划为“纽约客”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隐隐在质疑他把握东方文化的设计能力。“我是东方人”,季裕棠说,家庭教育令他在纽约生活中明白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家人关系和外国人很不一样,西方人听不懂四代同堂”。而他为上海柏悦酒店所呈现的是中国生活,从楼层布局、直至房间格局都属于“中国式私人住宅”设计理念,它们的内在是季裕棠从中国四合院获得——由这种经典的建筑形式所建立的家族关系、令他决心设计出能与人生出感情的房间,房间分隔设计中不难看出蕴含了“天井”等传统元素。 由始至终,诗情画意地设计“中国生活”是季裕棠最享受的“旅程”。指着酒店大堂,季裕棠自问自答,“这里有中国味,你看得出来么?看不出来?但这里是我们的中国。”因为,“中国”在设计上绝非符号性的使用,他让很多东西都消失了,譬如音乐,“我让音乐做得让你‘看’到,同时,又是让音乐不存在,不知道音乐从哪里而来,不以设计音乐去掩盖其他噪音”。这个灵感不在他

专访-5年UI设计工作换来的4条经验

本文是根据目前在京东任职的一位资深UI设计师的专访进行的文字版整理,这位UI大神从业时间5年,具有丰富的品牌知识与设计经验,总结了4条行业经验,快来看看吧,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从少年到大叔,只用了5年,还记得我刚入职的第一份工作的导师和我说:「设计没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多看、多想、多做,逻辑思维明确了,思路清晰了,累积多了,项目方案就好解决了」。在5年的工作中,也累积了一些心得,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我对 UI设计的几点心得和一些启发。 多想、多看、多做 1. 产品思路要吃透 详细地分析需求,能让设计师更好的把握产品的思路。多看需求中交互或产品给出的产品流程图,在初步的交互结构图中,可以根据需求大致的构造页面的布局和排版,把页面内容布局和排版记入心中,为整个项目打下一个埋点,为将来设计创作时找设计参考打好基础。

2. 换位思考很重要 分析需求时,需要更多的站在交互或产品经理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多看交互流程图,多想产品的逻辑思维,消化交互(产品经理)的整个产品引导意向。例如之前小编做过的一个案例,项目为智能家居管理和操控的 APP,在页面里有搜索框,但是基于公司本身的业务和硬件接入最多就二十个左右,两三屏的滚动查看就看完,对于本身的搜索意义不大。但对于产品经理,在产品的延伸性和前瞻性来看,这功能必须要有,所以了解了产品的意图和产品经理的思路,我做出了如下的修改:

把搜索框隐藏起来做为按钮,当用户需要时点击按钮,跳出搜索内容界面,这样就可以把屏幕空间多留给主要功能展示,同时让页面布局严谨不零碎。 思维清晰 1. 分析用户使用人群 我们在做产品之前,首先要分析产品内在需求和使用人群,为了更好的对用户动机深挖,最好搭建产品架构分析图和目标用户动机分析图,这样带逻辑性地去分析,对于我们前期做设计推导和产品初步的风格落实起到更好的数据支撑。例如下面就是我们团队对于现有的一个 APP 功能深挖的分析图以及一些目标用户的行为分析。

浅谈陈绍华海报设计分析

浅谈陈绍华海报设计分析 摘要 中国的平面设计在这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经济的繁荣催化中国设计事业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中国设计师开始立足国际。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入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今日中国平面设计已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台与内地文化交融后,香港以其现代设计的商业文化、台湾以其传统的装饰风格、澳门虽是一所以赌营生的小岛城市,但以时事为重,孕生了一代设计新人。他们以极大的设计热情,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和传播先进的设计文化,为促进大陆的设计事业发展起了催化作用,两岸四地频繁的交流合作,大陆与港澳台的设计形成了一股具有设计风格的华文设计流融入世界,让世界瞩目。 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师商业文化设计风格 Abstract China's graphic design at this year has developed rapidly.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of Chinese design career catalyst. Business integr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the Chinese architect in China based on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began.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coexist in China has been in the works of stylist, it is Chinese graphic design business maturity. Today, China has become the graph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phic design, Hong Kong, Macao,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Hong Kong culture blend with its modern design of the business culture, with its traditional Taiwanese decorate a style, although Macao is a gamble so making island city, but by the current event as the generation, inoculates new design. They with great enthusiasm, the design of new designs and spread advanc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mainland design the catalysis,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frequent mainland 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has formed a design is the design style of Chinese design flow into the world and let the world attention.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 business culture design style 目录 绪论 (5)

设计师访谈采访稿

问:卡尔菲特的成长有目共睹,作为卡儿菲特品牌的创始人之一,是什么促使您选择了童装产业作为事业发展方向?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设计领域的? 创立卡儿菲特之前也是设计师吗? 从此前的工作领域转变到童装设计,其中的困难在哪里? 您此前的从事的工作对您的设计起到了哪些影响? 问:您创立卡儿菲特品牌的初衷是什么? 您希望卡儿菲特品牌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卡儿菲特的中英文:卡儿菲特、Carlfit,以及品牌logo,分别有哪些含义? 您对卡儿菲特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望?设定了哪些具体目标? 您认为卡儿菲特现在处于什么阶段?面临哪些困难?可以如何解决? 问:作为卡儿菲特的设计总监,您觉得卡儿菲特有哪些独特风格以及优势? 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请为家长提供一下选购童装的建议。 问:请用一植物/动物/人物来形容卡儿菲特。 您认为他们的相似之处在哪儿? 问:一个产业的兴起及发展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联,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国际力量参与到童装领域中来,现在很多设计企业希望通过与国外的设计师或者团队合作,实现团队的“国际化”,在您看来,什么是真正的设计“国际化”? 您认为中国设计应该如何跟世界沟通? 您和一些国外设计师或者与境外公司合作过,能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吗? 如果要让中国的原创设计力量强大起来,您认为本土设计师应该做哪些努力? 问:您非常注重团队协作,在团队管理和维护上,您最大体会是什么? 您的设计团队是怎样的一个集体? 您对新设计师有哪些期望?

问:您在创作卡儿菲特的同时,同时也担任德蒙斯特品牌的设计总监,您是如何定位这两个品牌的? 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德蒙斯特品牌的中英文以及品牌logo,分别有哪些含义? 您对德蒙斯特的发展有哪些期望? 问:伴随品牌发展的这些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碰到过哪些挫折?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在您的从业经历中,是否有哪一个转折性的事件或者项目,令您记忆犹新?对此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问:您在童装设计领域工作多年,服饰受到广泛认可设计,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关于童装设计的心得? 您认为设计童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首要的是哪些?次要的是哪些?为什么? 您设计的服饰作品中,最令您影响最深刻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您是怎么理解设计的?如何获得灵感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有遇到瓶颈吗?您是如何克服的? 问:您既是卡尔菲特的设计师,同时又是创始人,您是如何融合设计师和企业家的身份和角色的? 您认为设计在品牌中担当什么样角色、价值和地位? 您认为设计师在品牌和社会中具有哪些价值? 问:在童装产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成人化的设计,对此,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童装设计和成人服饰设计领域中有哪区别,哪些共性?能否向我们举例说明您对童装设计的理解? 问:您在2009年获得了中国十佳童装设计师大奖,作为获得首批“中国十佳童装设计师”荣誉称号的专业童装设计师,获奖给您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哪些?

工业设计师秋田道夫访谈

过去二十年,日本工业设计界的重要人物秋田道夫,谈到台湾的工业设计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品国际化之前,反而需要带有「文化的安心感」,台湾缺的,就是一份对文化的认同!早在一九五二年,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工业设计师协会,并且发起了「生活改善运动」,希望透过工业设计的商品,带动战后日本的文明生活。无论是一九七○年代的「小即是美」、八○年代的效率、多任务化,或者九○年代追求强烈的个性符号,与爱护地球的绿色概念,工业设计师,一直是领导日本,甚至是全世界生活潮流的灵魂人物。在日本工业设计界相当出名的秋田道夫,是日本过去二十年工业设计界的重要人物,曾经在二十四岁时成为日本每日ID大赏(编按:日本重要工业设计奖)最年轻的得奖者,秋田一路获奖无数。 从他的眼睛,怎么看工业设计的灵魂根源?魅力工业设计的元素包含哪些?什么是真正好的工业设计产品? 以下是秋田在八月三十日来台时,接受本刊专访的摘要:好设计要注入生意元素《商业周刊》问(以下简称问):你曾经得过许多日本工业设计大奖,可以谈一下你对于「好的工业设计产品」的定义吗?设计师需要灌注什么精神? 秋田道夫答(以下简称答):一般人都认为好的外观就是好的设计,事实上,好的设计,需要符合「Good design business」的特色,工业设计是一种生意,要能够卖得好,得到广大接受性。 另外,就是设计师要有勇气去怀疑现有的产品。以一九七七年我得到的每日ID大赏设计为例,那是个迷你音响,三角形的造型,可以挂任何墙角,连在厨房也可以欣赏音乐,这就是我的概念。当时的音响体积都很大,我是第一个把音响变小的设计师。其实我把大型音响拆解,发现里头根本浪费了很多无用的空间,所以可以把大小减一半。尝试与挑战,是很多好的工业设计产品需要的精神。 问:身为设计师,通常你从哪里着手你的设计构想?你如何了解使用者需求或时代的感觉?答:我不是个关在房里的灰色设计师。我每天都会花半天去逛街、很阳光的。基本上我会先把自己当成消费者,很贵的我可能买不起,但大部分我会去买相关的产品来使用,感受消费者的感觉。我可能不像某些设计师是透过市场调查数字来判断,我凭直觉比较多,我会花很多时间与人互动,我也会花很多时间与生产者、销售商会谈,最后让我自己成为这两者中间的一种桥梁,找出最对的产品概念。像是我设计的一种单瓶酒放置架, 生产的工厂在中国的东莞,我就会直接去东莞的工厂与他们沟通。工业设计其实像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 好的工业设计师,则像是个电影导演,把各种资源概念整合出来,变成一个好的商品。够魅力设计与功能要一眼明了问:工业设计追求的魅力为何?答:我自己基本上是不会追求去做石破天惊的形状。机能上的创新是我所追求的,机能的新鲜,比较是日本工业设计的特色。以一个我所设计的双筒咖啡随身杯为例,那种弧形的造型,其实你在建筑或其它地方也可以看到,只是过去不曾出现在咖啡容器上。而它的线条很简单,所以即便东莞的工厂人员也不会搞错。 又例如我设计了一款给重听人士使用的电话话筒,让我画给你看(起身在白板上画造型),这是结合扩音耳鼓与电话的设计,加强声音对耳膜的震动,让人很容易接收到声音。它的造型可以让人一眼就了解它是电话,你不需要多做解释,但是耳鼓与电话之间的无形弧度,却

中国著名设计师

中国著名设计师 信息来源,豆瓣网、新浪网、百度、花瓣网、设计之家。 (1) 陈绍华--中国设计界的李敖。陈绍华,人名,较常见,较为有名的是中国当代著名平设计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也是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的陈绍华。 (2) 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3)陈幼坚,生于1950年的香港,凭着个人的天分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在设计行业打拼了26个年头。他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但陈幼坚告诉记者,这次“东情西韵”的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 (4)王粤飞中国的平面设计史我们无法忽略一个人,他见证了这几十年中国平面设计发展。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和最早的设计师之一,197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的王粤飞,1987年创办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资设计机构深圳嘉美设计有限公司。平面设计包装设计CIS 王粤飞华人设计师十大设计师深圳设计师 著名平面广告书籍 一,Making and breaking the grid(如何制作和删除网格) 一些平面设计师疯狂地喜爱着运用栅格进行设计,其他设计师则对此不感冒,因为他们认为栅格化的设计使得所有布局看起来大同小异。即使你是后者,也应该了解平面设计中的网格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如何运用它。这本书就是教你这些基本知识。 二,The Elements of Graphic Design(译者注:中文书名《平面设计原理》)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教会你很多有关平面设计的历史以及基础知识。你将在书中学会许多关于空间、单元、页面架构和排版的重点概念。 三,Designing Brand Identity(译者注:中文书名《设计品牌标识:全品牌团队基础指南》)品牌设计并不只是商标设计,它的范围甚至超越平面设计。这本书将是一本向导,告诉你品牌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创造富有创造力的品牌。 四,Paul Rand: a designer’s art(译者注:中文书名《保罗兰德作品集:设计者的艺

专业设计工作室访谈报告

专业设计工作室访谈报告 背景: 2011年5月25日,我们跟随朱华老师访问了珠海市“艺恒装饰公司”。在这个不大的工作室,挤下了近50个同学们。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只聊专业和市场。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交流的短短一个小时里,我们也受益匪浅。在面临着即将毕业,迈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这样一次访谈就像一次心理治疗,按捺住我们忐忑不安的心情,为我们清晰思路,指明方向。 这次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室内设计公司的有关信息。 比如:一般室内设计公司的运作流程是怎样?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一般一家有资质的室内设计公司,分为这样几个部门:市场部、设计部、财务、行政部、工程部、客服部。市场部,跑市场,去小区蹲守,拉客户,打电话名单,通过各种手段拉客户。设计部则是个一条龙服务的部门,设计师从开始接触到客户一般是要服务到工程完工的。行政部则管理店面及员工的奖惩,维持日常的工作秩序。前台就属于行政部,有客户上门,前台负责接引,把客户接引给设计部主管,设计部主管再根据设计师的单量情况和客户的情况把客户介绍给设计师。施工由工程部来干,工程部包括工队和监理,工队负责施工,监理则管质量。财务则是管理财务。客服就是管后期服务的受理投诉。 再比如:一套室内设计方案完成的过程是怎样?答:首先接到业务后最开始的工作是量房,付出车费和时间,开始与客户的第一次接触。然后出初步设计方案和出初步预算方案,再与客户交流方案,取舍客户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设计目的和优势,对如何合理配置材料等细节问题进行洽谈。接着会不断修改设计方案,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后,确定设计方案和预算,出全套图纸。然后客户和设计公司将对新方案签订合同,开始动工。合同签订后,设计师要陪客户采集主要材料,如墙砖、地砖等。有时设计师还需要监工,了解工程进度,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检验,以保证施工效果和图纸一致的同时,保质保量。设计方案也许还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局部改动,设计师就需要跟踪服务。最后竣工后需要房主的验收,出具保修单,并提供售后服务和客户回访。 经过这次访谈,我还对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此我做了以下总结:

中国著名室内设计师何宗宪访谈(一)

记者:怎样才算是好的“会所设计”?在众多决定因素中,您认为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何宗宪:顾客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我很看重业主的反应,在流程铺排整体展览过程中除了达到数字和舒适度的满足外,也要激发他作出使会所提升到一定地位的决定。我会换位思考,先要抛开设计的思考,而是以业主认为重要的事,请最为重要。在会所设计过程中,有着太多的取舍,但是取决于业主。 记者:是不是需要研究一下业主的心理学? 何宗宪:没必要。会所设计师们应有着一些类似的、共同的感受,我们做设计,应具备更多的洞悉能力,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如果我们了解得更多,做事情就更得心应手。 记者:不要让客户的品牌染上别人的影子!是我认为从事会所设计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在品牌的设计创新方面,您有哪些经验能分享? 何宗宪:说到品牌,变成了很大的一个包袱,比如业主会说我想建造一个怎样的王国等等。我认为会所设计师和业主应多沟通,品牌也分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他们不要掉进品牌的陷阱,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品牌商经常要求会所设计师按照或者超过他的经营对手去设计,我认为这需要引导,我们应挖掘出这个品牌自身的独特性和企业自身的优势。品牌形象的形成不仅通过视觉、包装方面得以体现,我们也更应告诉业主他不可能凭借一个室内空间使他的品牌一炮走红,品牌的形成需要一个讨程,他要先建立起可能性,而不是一蹴而就,延续性也至关重要。 记者:你通常是如何展开设计的? 何宗宪:孙子兵法说得很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在开始一个会所设计之前,一定要详细地了解这个项目的背景以及业主的对手,才会开始进行相关设计计。我要充分地了解到相关的资料,消化之后才能开始,然后开始营造新的设计气氛。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姓名:吕明学号:1103130414 班级:艺术系13级视觉传达4班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访谈对象以及简介:张学长,男,2010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先后在装饰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任总设计师,目前,已经设计出大大小小近几百个工程平面图及各类效果图,觉受到老板的好评。 从事职业:高级设计师 访谈人:王琪 访谈时间:2015年6月5日19:30——20:30 访谈地点:寝室 访谈方式:视频通话 前言:拟定访谈问题内容提要。内容包括: (1)询问其生涯发展历程 (2) 获得成功的条件。工作心得,乐趣和困难和对工作的看法。 工作性质、任务或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以及其投入该职业的决策过程 (4)所需教育、训练或经验。所需个人资格、技能。并询问其个人教育或训练背景 (5)相关就业机会,进修和升迁机会。 (6)未来发展前景 (7)对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忠告 访谈主要内容: 吕:张学长您好。首先得感谢你对我这次访谈的支持。我也是学工业设计的,将来也是要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的。不知道我们设计师这行有哪些相关的职业呢? 张:呵呵,太客气了。我们这行相关的职业很多,比如说结构师、美术师、造价师等等。 吕:那你现在的工作量是怎样的情况,工作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张:我们主要就是根据客户要求以及专业标准来设计一些平面图、效果图和施工图等。经常也到工地上去现场指导等。重点是干我们这行的只有多实践才更能促进我们的设计工作,设计出来的图纸才有含金量。 吕:你们工作场所的性质是怎么样的? 张:一方面在工作室工作高度安静,便于动脑筋,另一方面是在工地上,工地上很吵闹,得指导工人施工。很辛苦,风吹日晒的。吃的也不怎么好的。 吕:那是很辛苦呀! 张:是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但是我是苦中作乐,呵呵,其实我对设计这一行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还是比较

设计概论2

设计师的分类:总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独立设计师,驻场设计师 中国现当代设计师:王树,罗浮宫设计贝聿铭 设计研究对象:历史,理论,批评 设计包含的内容:室内与环境,现代建筑,产品,平面,广告。纺织与服装 Design的三个概念:设想与计划,古典,近代,现代,1在头脑中的想象和计划, 2谋划3创造独特的功能4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创造,规划,计算。5用商标,符号等表示6 对物体和景物的描绘,素描,7设计及计划零件的形状和配置 1指示2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3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 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造纸,火药 名词解释 1、艺术与手工艺运动:1、时间:十九世纪下半叶。 2、发源地:英国。 3、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莫里斯发起的设计运动。 4、代表作品:红屋。 5、简介:莫里斯的美术装饰商行可以说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家从事设计,组织生产的公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广泛涉足各设计领域,但其最关心的是染织品的设计,他的这类设计多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为题材。由于莫里斯开创性的工作和努力,其影响越来越大,并积聚了相当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形成了一场有声势的艺术工艺运动。 6、影响:受其影响,不少艺术家,设计师纷纷建立自己的艺术和设计公司或组织,如1882年成立的“世纪行会”1884年成立的“艺术工作者行会”1888年成立的“手工艺行会”等。 2、现代主义设计:1、时间:20 世纪20 年代前后2、发源地:欧洲 3、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创办包豪斯学校 4、代表作品:包豪斯新校舍。 5、简介: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6、影响:对观念到形式甚至操作方式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同时在观念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国际主义设计: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发源地:美国。3、代表人物:沙里宁。 4、代表作品:胎式椅。 5、简介:在法西斯势力的压迫下,很多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都来到了美国,他们将欧洲的现代主义和美国富裕的社会状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1927年,美国的菲利浦·约翰逊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上发现了这种新兴的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以后会在国际上流行,因此将他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在六七十年代发展成熟,直到80年代才消退,涉及了设计的很多方面,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6、影响: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但客观的说,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一定时期内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 4、后现代主义设计:1、时间:60年代以后。2、发源地:美国。3、代表人物::罗伯特·文杜里,查尔斯-穆尔4、代表作品: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袋椅 5、简介: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念、流

具使命感的设计师--陈绍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论和评价陈绍华,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尽管有太多的媒体都曾经采访和报道过他,但是,这个平和练达而任性率真、言谈幽默却又沉着冷静、激情四溢的前西安才子、现在的中国设计大家都是我们难以把握和评论的。 但是作为一个坦诚而率真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无疑会流露和体现他的思想与品性。“虽已知天命,仍童心未泯,爱胡思乱想,盼上苍开天,好另辟蹊径。恶陈规陋习,鄙视功利,与世无争。喜孤独,亦交挚友,做事求完美。”这是陈绍华对自己评价中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最早的设计作品中《绿,来自您的手》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为他带来最初荣誉和鲜花的作品是在他人生充满远大理想却又生活充满艰辛的青年时代创作的,其清新柔美、充满朝气的设计无疑是他完美的理想主义与“另辟蹊径”的探索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工农兵统治一切的宣传画潮流中开新风气之先河,一时成为各地竟相模仿的对象。 而他真正的设计历程是深圳开始。在1992年,经过四年探索和积累的陈绍华已经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平面设计师之一,当时他已经创办了很有名气的陈绍华工作室。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单纯的学术创作和商业利润追求之中,对平面设计的理想信念促使他和当时的先行者王序、王粤飞等人一起发起和举办了后来成为传奇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这个展览后来成为追溯中国平面设计历史的圣火点燃之举。而陈绍华在展览中携带深厚文化传统却以时代气息呈现的海报作品令所有的海内外观者叹服,为他赢得荣誉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海报以及后来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邮票》都是这个风格的强烈体现,绚烂的色彩、简练而创新的传统图案无不体现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神韵。是次展览,他成为中国平面设计的杰出代表之一。 之后几年里,深圳的平面设计因为陈绍华和王序、王粤飞、韩家英等许多著名设计师以及嘉美设计公司、国企公司等等势力的推动,设计行业和设计师都欣欣向荣,深圳设计力量颇有和香港分庭抗礼的气象和信心,各地设计师更是频繁朝圣,往返于各地与深圳之间。1995年,陈绍华与深圳设计同人共同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个平面设计协会——深圳平面设计协会;1996年,他再次与设计精英共同举办达到中国平面设计高峰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6展”。陈绍华在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彼岸前进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时的陈绍华已经从张扬、眩目以及传统纹样新表达的风格转向含蓄、单纯而洗练的黑白风格,而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熟练掌握更使他如虎添翼,这使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在这种外在的洗练表达里他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内心空间,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表达他所关注的东西。《沟通》系列海报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老到、纯熟地体现了他的设计取向和文化取向,《沟通》展览主题海报里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电闸以及《沟通》(一)里对放着的繁体与简体“沟”字之间的四点水,皆在准确表达主题的同时体现了陈氏设计风格的张力,以及在浩瀚无边的传统文化里提炼新创意的敏锐。 这是一个长达数年的进程,这个进程正是陈绍华迈向国际平面设计师的最高殿堂——AGI的进程,这个进程的后几年,陈绍华的设计又逐渐发生变化,设计手法由单纯又转变为多样,图形与色彩的创造上也更加大胆和丰富,如为AGI创作的两张不同手法的《Chilahood is not child’s play》海报中用绘画手法表达的

工作设计人物专访——工作设计师贾峰云

设计人物专访——设计师贾峰云 【TO8TO】:今天我们访谈的设计师,看起来有点点含蓄,属于那种比较淳朴的设计师,可能是时间的沉积让他褪去了年轻的张狂,却拥有了更多的成熟与稳重,他就是我们的贾峰云设计工作室创办人—贾峰云先生。 现代简约依然主流,欧美风,田园风盛行,地中海风狂袭,中国的土地上呈现一派多元化的国际家装潮流。可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盛名在外的中式传统风格还是国人的主导,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中式风格,你是怎样看待风格这样一个问题呢?对中式风格设计有什么好的指导? 【贾峰云】:记得刚毕业时看过登昆艳老前辈的一篇文章叫《风格多少钱一斤》,很受启发。对我后来的设计道路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一直不太过分强调所谓的风格,好的设计一定是人性化第一的。强调作品的地域文化很重要,这样不但可以方便装饰材料的采购,还可以节约造价,避免浪费。为环保做贡献。 我很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将来一定会成为国际设计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华人设计师让世界刮目相看了。比如贝聿铭,比如季裕堂。。。国内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师,这和历史有关。但国内设计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对于中式设计,我和你一样也比较喜欢。但我更喜欢用现代手法来演绎中国文化。而不是非要把自己的设计套在中式“风格”里面,过多的窗花与圈椅等特征的滥用,容易让作品变成设计语言的堆砌。所以,更多的阅读和理解中式文化的同时,再研究业主的实际生活需求,融入你的创作热情和对作品的爱,相信一定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TO8TO】:我们都知道设计这个行业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初级阶段,还属于姗姗学步时期,虽说是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整体水平上没有他们强盛,但是其飞跃的速度也是国外无法比拟的。你是怎样看待现在国内的设计师水平?你认为设计师们应该具备如何的设计素质? 【贾峰云】:国内设计师有很多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我从业才十年,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就自己工作的经历和体会来看,我觉得现在国内整体上还是发展比较快的。但这个快也带来必然的“营养不良”。装修公司的增多,装修市场的膨胀,急功近利的心态,快餐式设计服务等。制造出了很多“设计垃圾”,也就是缺乏思想的设计。但也逐渐涌现出一部分设计师开始研究业主的需求并发掘设计内涵,这是值得庆祝的。大浪淘沙,设计师也会渐渐的分化,未来会有一部分有设计梦想并且敢于追逐梦想的设计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还会有更多的本来就不适合从事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投身到其他行业。 我觉得作为一名设计师首先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对设计的热情,其次应该是就是认真的工作态度,室内设计是严谨的艺术,不同与纯艺术家。还有就是安排工作计划的能力,我看有太多的设计师常年挑灯夜战,严重睡眠不足,健康在慢慢的失去。我觉得这不是在做设计,设计应该是能让你享受其中的,你的工作,客户,方案等应该在你掌控之中,才能做出大家都满意的作品。之外设计师还应该主动去了解和研究工艺,设计是指导施工的,而非迎合施工。设计师还需要懂一些消费心理学,呵呵。。总之设计师入门不难,要做好就要努力加悟性了。我之所以这么爱做设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令你不断的成长。如果一个行业很

设计师专访问题

(红色字体1-5题务必回答,其它问题可挑选回答,其它问题至少回答6题,多多益善) 1.姓名: 2.工作经历: 3.作品(如有获奖作品请标明): 4.擅长领域: 5.设计理念: 6.您是如何理解“园林设计师”这个角色的? 7.您认为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 8.在这些作品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个?为什么? 9.您的项目获奖很多,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吗? 10.您做过最有挑战性的项目是哪个? 11.关于项目或作品内容您更关注什么方面?或比较偏爱的设计元素是什么?为什么? 12.在设计领域中,您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呢?为什么? 13.您的设计灵感一般来源于什么? 14.您认为设计师一项感性导向还是理性导向工作? 15.您觉得您从园林景观设计获得了什么样的乐趣? 16.您希望自己的作品给公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17.您曾经为了设计做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努力? 18.做了那么多设计,你最期望的设计项目是什么空间?为什么? 19.环保理念一直是设计领域的热点,您是如何在项目中去实行环保这个概念的呢? 20.您认为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担任了怎样的角色?为什么? 21.景观园林设计一直很讲究“以人为本”,您认为如在将这个理念带入项目设计中去?

22.景观园林设计一直很讲究“因地制宜”,您认为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23.追求自然生态理念一直是设计领域的热点,您是如何在项目中去实现这个概念的呢? 24.您怎样保持自己的设计作品不断的创新? 25.您对中国城市发展和设计的感触是什么? 26.您觉的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趋势是什么? 27.景观设计常常能为地产开发商提升很大的效益空间,您认为能带来哪些效益? 28.项目设计也是一个商业行为,您通过什么方式寻找解决客户需求的方法? 29.在客户要求与您的设计理念冲突时,您会如何去处理? 30.你对你公司团队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31.您在闲暇之余有些什么兴趣爱好? 32.在旅行或者生活有没有给您带来什么对设计有帮助的新见解?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资料及作品欣赏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资料及作品欣赏 关键词:广告平面大师详细资料作品 作品用途描述: 知名设计大师作品设计师作品 靳埭强(中国香港) 平面设计大师 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1957年定居香港。先为学徒,后做裁缝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从事设计工作,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中国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专才,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 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就奖。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

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埭强的设计观: 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靳在8 0年代初设计的中国银行的行徽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 企业就是品牌 靳埭强认为,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企业本身是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基础,作为企业,应该有真的形象、真的体质,应该有清晰完善的理想和目标,以及美的内在和外在。而作为设计师,则必须了解企业的这些特点,了解企业的本质,确定企业的文化,塑造企业的真形象。 同时他认为,设计不单是企业促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塑造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设计一方面发挥其商业功能,达到应有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又能蕴涵比较深厚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建立一个正面的视觉形象。靳在给企业设计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 设计要了解市场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设计的猛龙牛仔就是这一宗旨下的传神之作。" 因为美国以出产优质的牛仔裤而闻名,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为猛龙牛仔的形象增加了美国色彩。同时在其外包装上增加了充满节日气氛朱古力形象,使得这个包装有了浓郁的人情味。" 新的包装推出来后,猛龙牛仔的市场迅速打开,现在猛龙牛仔已是香港人过节送礼的佳品。 靳埭强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应该掌握现代的设计语言,还应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对市场有敏锐的触觉,为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这样才能创造出出类拔萃的品牌形象。 融合中西的设计理念 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 中"字凸现

设计师一般性提问

人物专访是最容易写,也是最难写好的新闻题材。如何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人的个性,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平时我们也经常看“鲁豫有约”的人物专访,感觉很细腻,很有人情味,大都觉得很好,但是目前我们大多记者做出来的文章像记流水帐,内容不缺,缺的是感情投入,缺的语言表达方式,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深入采访对象的情感世界,没有和采访对象形成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无法把对方的音容笑貌刻画出来,文章显得缺乏生命力。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方面都优秀,因此在写人物专访的时候,不能追求大而全,应该是小而精。也就是一篇文章抓住一个人物的一到两个点,写深、写活就行了。 写专访要横向、纵向作比较,用对比的手法写。而且立意要正。 对企业领军人物的专访,我们可以从以下30个角度来写:1,家庭背景;2,文化背景;3,可用的有形资源(资金,固定资产等);4,可用的无形资源(社会关系,人才,品牌,专利等);5,前瞻性;6,胸怀和追求;7,组织和管理能力;8,策划和应变能力;9,个人主见和判断能力;10,道德观念;11,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12,从业背景;13,信用程度和法律意识;14,专业水平;15,社会责任感;16,年龄;17,接班人情况;18,个人爱好;19,坏习惯;20,健康状态;21,学习心态;22,社交能力;23,个人仪表;24,理财能力;25,个人性格和承受能力;26,个人信念;27,市场整合意识;28,个人价值观;29,品牌意识;30,大局观念。 对设计师的专访,学会用案例支撑他们的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角度来写:设计风格、个性、来历、学历、长相、穿着打扮、爱好、经典案例、荣誉、身世、为人、处事、事件、领导才能、特殊才能、个人经历、行业贡献、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成就、学习能力、灵感来源、创新能力、特别的座右铭、服务意识、理想、社会地位、交际能力、择业动机、生活习惯、配偶。 在整理和写作过程当中,要注意写好由头,起好标题,把背景交代清楚。在描述时,要做好佐证和评价(挤兑过多的水分,不切合实际的因素),注意横纵点评。好的文章要做好规划和组稿,起好小标题很重要。 要把人物写活,写好故事情节最为关键!可以说,一个人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把一个故事讲好,将直接决定人物专访稿件能否写好。以下是一些参考性提问: 一、从被采访对象的资质、经历来问: 1、资历尚浅的新手设计师 注重从被采访对象的个性出发,采访一些其个人特质与设计相关的问题,从选取设计行业的动机、对设计的兴趣如何、对设计的理解如何?如何进行设计学习与经验总结积累、目前的设计工作状态等,主要让被采访者展示设计之路的初步选择与发展当中的思想砥砺、个性与设计的初步磨合、如何去拓展设计思维等角度去设置问题。 1.您选择设计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兴趣使然还是有其它原因呢? 2.您最初接触设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设计行业感兴趣是源于何时何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