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硒是人类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随着对其具体作用认识的深入,对于有机硒化合物药用价值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研究表明有机硒类药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消除炎症等功效,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硒元素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此来开发有机硒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硒的特性和药物功能、有机硒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有机硒化合物,药物,活性

Abstract:Selenium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the human body dur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depth of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role for the medicinal value of organic selenium compounds also continue to make progress.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organic selenium drugs have antioxidant, anti-tumor, eliminate inflammation and other effects,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drug development. Therefor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enium organic selenium in order to develop drugs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paper will feature selenium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the status quo of organic selenium drugs were reviewed.

Key word:Organoselenium compounds,Drug,Activity

最早1817年Berzeliu发现了硒元素,最初人们将其视为有毒的物质,直到1957年Schuar等发现了硒元素的营养作用,科学家们才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抗癌元素”[1-2]。硒元素在人体内以硒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主要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3], 其药理作用也是通过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制备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近年来, 有机硒化合物对于抗病毒、抗肿瘤都具有广泛的疗效,而且以其低毒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热点。

1.硒的生物特性及功能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硒有许多生物学作用,对于克山病、癌症甚至延缓衰老都具有很好的作用。硒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也是多样的,实验证明硒在人体内是结合蛋白质来发挥作用的。硒与蛋白质的结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离散因子存在,另一种是以共价键结合存在。硒以离散因子形式存在只出现在细菌中,以共价键结合蛋白质涉及硒半胱氨酸和硒蛋氨酸。硒蛋氨酸可以替代蛋氨酸,硒半胱氨酸则发挥特定作用,硒半胱氨酸位于活性状态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硒半胱氨酸也被称为第21种氨基酸。

硒最重要的生物功能就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将有毒的过氧化物变为无毒的羟基化物,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唯一原

子就是硒, 过氧化物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催化下分解, 从而保护细胞及其组织不被过氧化物破坏[4]。同时硒和维生素E是具有协同作用的抗氧化剂。

2.硒的药物活性研究

自从研究发现硒可以抗癌以后,人们开始对其多种功能进行研究[5]。

2.1营养作用

Sohwarz最早发现含有硒元素的食品可以改善营养性肝坏死,表明其具有营养作用,当动物摄取的硒元素不足时,动物体会表现出肌营养不良的症状[6],也会破坏动物的繁殖过程。而且硒元素对于多种营养缺乏型疾病具有预防功能,包括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大骨节病等[7]。目前人们对于硒元素营养价值的发现不断深入。

2.2抗氧化活性

人体内存在很多游离的氧自由基,性质活跃且具有攻击性,既是人体衰老的原因很多癌症发生的原因。当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自由基作用时,就会生成过氧化物,造成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影响人体的自我修复[8]。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作为最早发现的硒蛋白,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这种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9],从而保护细胞膜和其他细胞内的结构功的稳定。

2.3抗炎作用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外界侵袭因素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包括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但炎症的发生必然和活性氧有关。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中,通过脂质加氧酶和环加氧酶代谢途径产生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和血栓素等[10]。而Ebselen 衍生物、苯并异硒唑衍生物、取代苯基二硒化物等都可以抑制这一炎症发生过程。同时炎症大多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释放溶酶体,产生过氧化物进而造成细胞破坏。郭颖[11]发现苯并异硒唑酮磺酰胺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巴豆油造成的肿胀耳中的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可延缓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过程。

2.4抗癌症活性

硒元素的抗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表明硒元素的抗癌机制主要有:诱导细胞凋亡、改善细胞免疫作用,调控癌细胞的发育模式,影响基因的表达等

[12,13,14,15]。

张蕾[16]等以依布硒林为先导化合物设计了有机硒化合物Eb, 通过体外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对人口腔舌癌Tca83有明显抗癌作用,各浓度的Eb组都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可以诱导Tca83细胞凋亡。在光学显微镜下, Eb对Tca83细胞的作用随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也随之增多,证明硒化合物Eb能抑制Tca83细胞的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3.有机硒药物的研究现状

3.1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最早,IPC[17]研究发现亚硒酸钠对于7,12-二甲基苯蒽诱导的

乳腺癌小鼠模型有明显抗肿瘤作用,CH3SeH的前体化合物

(CH32SeCH2COOH、CH3SeCys也具有抗肿瘤活性, 而且其药效比无机的亚硒氰酸钠要强。二烯丙基硒化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比二烯丙基硫化物高出300多倍[18]。

Andreadon[19]等设计了18个含硒的硒代半胱氨酸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可以被肾半胱氨酸共轭物β-裂合酶催化生成含硒的化学保护剂或抗癌药物。

我国的研究人员还利用黄芪、丹参等中药[20]或柠檬酸[21]与硒进行结合设计了新的硒化合物, 发现其也有抑制肿瘤生长,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3.2抗炎活性化合物

Stayhi等对Eb进行研究发现除了具有抗氧化活性外,也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而且毒性很低, Eb能抑制s-脂氧酶, 对VCF、GO致大鼠足肿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它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模拟GSH-Px最成功的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22],其对多种炎症模型的效果都优于非甾类抗炎药物[2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的抗炎抗氧化和治疗癌症的药物。

3.3其他活性化合物

May[24]等人设计合成的4-羟基-α-甲基苯基氨乙基硒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含硒抗血压药物。

Koketsu[25]等对一系列硒氮杂苯衍生物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其中部分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还

有的有机硒化合物对于真菌也有抑制效果。有机硒化合物优于硒元素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和生化功能因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是当前药物研究的热点。利用硒元素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不断合成新型的有机硒化合物,逐步阐明该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参考文献 [1]Rayman M. P. Selenium and human health[J]. The Lancet, 2012, 379 (9822: 1256-1268. [2] Weekley C. M.; Harris H. H. Which form i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selenium speciation and

metabolis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J].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3, 42 (23: 8870-8894. [3]Kryukov G. V.; Castellano S.; Novoselov S. V.; Lobanov A. V.; Zehtab O.; Guigó R.; Gladyshev V. N.Characterization of mammalian selenoproteomes[J]. Science, 2003, 300 (5624: 1439-1443. [4]别同玉, 许加生.硒与肿瘤[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2, 19(1:64~66. [5]段耀奎,曹文华,李爱国,周欣,康颂建,王庆宝. 硒、镉对荷人肝癌裸鼠癌细胞的协同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6,05:501-503. [6]张才俊.微量元素与家畜健康问答 200 题[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

社,1990.61-72. [7]Rayman M P. Selenium in cancer prevent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2005, 64(4: 527-42. [8]徐辉碧.生物微量元素—硒[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25-88.

[9]Prabhakar R, Morokuma K, Musaev D G. Peroxynitrite reductase activity of selenoprotein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 computational study [J]. Biochemistry,

2006,45(22: 6967-77. [10]陈龙,朱祖康,王丙云,毛鑫智.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炎症中的作用[J]. 国外畜牧科技,2000,04:31-34. [11]郭颖, 程桂芳, 张成义, 等.苯并异硒唑酮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 J] .药学学报, 2000, 35(7:484-487. [12]Battin E E, Perron N R, Brumaghim J L. The central role of metal coordination in selenium antioxidant activity [J]. Inorganic Chemistry, 2006, 45(2: 499-501. [13]Hu H, Jiang C, Ip C, et al. Methylseleninic acid potentiates apoptosis induced by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through enhancing caspase activ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nnual Meeting,2005, 6(1164-165. [14]赵任,郁宝铭,郑民华,李东华,张国驰,童善庆,邹鸿志. 硒对淋巴细胞杀伤大肠癌细胞过程中 Fas/FasL 表达的影响[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01:22-23. [15]王坤,迟永春,王君,贾倞. 微量

元素硒对 HL-60 细胞凋亡的诱导及 bcl-2/bax 基因的表达调控[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03:150-154+194. [16]张蕾, 常怀广, 王稚英.新型有机硒化合物 Eb 诱导舌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J]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 26(3:31-33.

[17] IPC, GANTHERHE. Activity of methylated forms Of seleniumin can cerprevention[ J] . Cancer Res,1990, 50(4:1206-1211. [18]EL-BAYOUMYK, CHAEYH, UPADHYAYAP,etal. Chemo prevention of mammary cancer bydial-lylselenide, anovel

organosele nium compound[J]. AnticancerRes, 1996, 16(5A:2911-2915. [19]郭利, 恽榴红.含硒化合物研究进展[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3:155~158. [20]刘航.硒芪抑瘤片对肝癌栓塞化疗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世界元素医学, 1999, (4:38~ 39. [21]李海春, 张立新.柠檬硒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0, 17(3:21~22. [22]肖颖歆, 刘秀芳, 等.Ebselen 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17(6:914~916. [23]徐汉生, 肖颖歆, 刘秀芳.苯并异硒唑酮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J] .有机化学, 1995,15, 252~258. [24]郭利, 恽榴红.含硒化合物研究进展[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3:155~158..

[25]KOKETUSM, ISHIHARAH, HATSUM. Novel compounds, 1, 3-selenazinederivatives, asantibacterial agent sagainst Escherichiacoli and Staphylococ-cusaureus[ J] .ResCommun MolPathPharmacol,1998, 101(2:179-186..

植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植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朱金霞1 ,周文生2 ,郭生虎 1* (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02;2.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等多种有机硒形态存在。对植物中硒的分布规律、赋存形式及主要生物态有机硒的分离纯化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为植物中有机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有机硒;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分离纯化 中图分类号 S 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3-05844-02 Adv ances o f Studies on Microelem ent Selenium in Plants ZHU Jin xia et a l (Agricul tu ral Biotechn ology C enter,Ningxia Acad emy of Agricultu re an d Forestry Sciences,Yinch uan,Ningxia 750002) Abstract Seleni um is not on ly a kind of essential nutrient elemen t for h uman being and animals,b ut it is also in dispensable in plant growth.In pl an ts,the forms of seleniu m are m an y kinds of organic seleniu m,i nclu ding selenium protein,seleniu m amylose and seleniu m nucleic acid and s o on.The dis tri b ution la ws,occurrence forms an d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ain organic seleni um in plan tswere revie wed,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organic seleniu m in plan ts.Key w ords Organic seleniu m;Selenium protei n;Seleni um amyl ose;Selenium nucleic acid ;Separation and pu rification 基金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0859,NZ0763)。作者简介 朱金霞(1977-),女,宁夏中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 植物中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检测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收稿日期 2009 02 16 微量元素硒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拮抗重金属、抗逆境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缺硒会引起克山病、大骨病等40多种疾病,补充硒则可以防治缺硒病。大量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机硒,特别是生物态有机硒,毒性小,有利于人体吸收[1-7]。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低硒区[8],在这些地区人们利用土壤施硒或叶面喷施硒酸盐也生产出了富硒茶、富硒大蒜、富硒枸杞等产品,为缺硒地区人民补硒作出了重要贡献。 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且得到广泛的研究,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对植物体内硒的分布规律、硒的赋存形态及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中含硒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和深加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1 植物硒的分布规律 硒为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土壤和水中的硒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使得植物中硒的含量存在着地区性差异。湖北恩施州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罕见的高硒区,区内含硒量比一般地区高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该地区一些常见的植物大蒜、魔芋、板党、南瓜等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种植物。处于同一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植物硒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十字花科、禾本科植物富集硒的能力比蔬菜水果要强[9-10]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期,其含硒量也有所不同,但趋向于分布在植株生长旺盛的器官[11-12]。落花生成熟收获后,硒含量分布为果仁>果壳>茎>叶[11] ;香蒲中硒元素分布规律为须根>根茎>叶[12] 。 2 植物体内硒的赋存形式 高等植物体内硒以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种形态存在[13-14] 。一般来说,植物体内无机硒含量较少,占总硒的8%左右(茶叶),主要以Se( )形态出现;生物态有机硒以硒蛋白质、硒多糖、硒核酸、硒代氨基酸、含硒多肽、含硒R NA 、各种甲基硒化物、硒果胶、硒多酚、硒黄酮及含硒类胡萝卜素 等形式存在,占总硒的80%以上,其中又以硒蛋白为主。2.1 硒蛋白 普遍认为硒蛋白复合物是硒在有机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硒蛋白是硒以硒半胱氨酸(Sec)形式参入形成的蛋白质。Se c 作为参入蛋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由硒蛋白mRN A 上的UG A 编码。在原核生物中,Sec 参入硒蛋白的相关因子及其参入机制已基本阐明,Sec 在SEL A 、SELB 、SELC 、SELD 及Se c 插入序列(SECIS)等的共同作用下参入到蛋白质中。在真核生物中,Sec 参入硒蛋白的可能途径是:Ser tRN A[Ser]Sec 通过磷酸丝氨酰 t R NA[Se r]Sec 最终转变为Sec t R NA[Ser]Sec,并在延伸因子及相关蛋白质因子的作用下参入到硒蛋白中。硒蛋白的合成在翻译前水平、mRN A 水平、供硒水平等都受到相应的调控[15]。郭静成等也已证实,植物体中含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 x)[16]。硒蛋白是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在富硒茶叶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80.0%左右[8];在富硒枸杞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79.4%[17];在番茄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90.9%[18];在富硒大蒜中,硒蛋白占有机硒的18.2%[19];在玄参中,硒蛋白占总硒的58.7%[20];在富硒大豆中,硒蛋白占总硒的62.9%[21]。 2.2 硒多糖 根据单糖的成分不同,天然硒多糖可分为单一聚糖和杂聚糖。尚德静等从灵芝加硒培养的菌丝得到了2种灵芝硒多糖,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硒取代了灵芝多糖中 OCH 3上的 OC H 3与O 以双键的形式结合,形成了O Se O 结构[22]。天然硒多糖一般存在于植物或微生物中,但含量较低,即使在高硒地区的富硒植物或微生物中,硒多糖中的硒含量也相对较低。硒多糖的普遍制备方法是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将无机硒添加到真菌、藻类等的培养基中,通过真菌、藻类等的生长代谢,对硒进行富集和生物转化来获得硒多糖。其中,成功获得的人工富集的硒多糖和天然硒多糖有灵芝硒多糖[23]、大蒜硒多糖[19]和螺旋藻硒多糖[24]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纸上层析分析硒多糖的水解产物得知,大蒜硒多糖是一种甘露聚糖,可能是以硒酸酯存在。从富硒螺旋藻中分离到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都结合有硒,推测可能硒与藻体表面多糖分子形成硒酸酯,胞外多糖含硒量大多是因为胞外的氧化环境可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 i Agri.Sci.2009,37(13):5844-5845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张士敏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如何正确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适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最全面的降脂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降脂首选药物,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全面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将他汀类降脂药可分为:短效类他汀,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血脂康等;长效类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的酶发挥降脂作用。由于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的活性最强,所以对于老一代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来说,最好在睡前服用,能够更好的抑制该酶,发挥最大的降脂效果。

但是,并非所有的他汀类药物都需要在睡前服用。 可以在早上服用的他汀:辛伐他汀正旨平。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般 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20mg/日为起始剂量,晚间顿服。 但有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 1. 晨起服药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略低于晚间服药组,但仍可使两者分别下降21%和31 %。 2. 晨起服药组降低甘油三酯的幅度明显优于晚间服药组(38%比19%)。与晚间服药相比,晨起服药可更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调节轻中度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需睡前服用的他汀:普伐他汀。成人开始剂量为10mg-20mg,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应随着年龄及症状适宜增减,一日最高剂量40mg。 研究显示,睡前服用普伐他汀比上午服用的生物利用度低60%,但降脂疗效反而高。这表明肝脏在晚间摄取药物多,降脂效果更好。 需晚餐时服用的他汀:洛伐他汀。成人常用量为10-20mg,每日一次,晚餐时服用剂量可按需要调整,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80mg。 食物有利于增加洛伐他汀的吸收,空腹时服用洛伐他汀吸收减少30%,因此需晚餐时服用。 【特别提醒】血脂康中的主要降脂成分为洛伐他汀。推荐的剂量为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轻、中度患者一日2粒,晚饭后服用。 可晚餐时或睡前服用的他汀:氟伐他汀。推荐剂量为20或40毫克,每日一次。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在稳态状态下,与晚饭后4小时给药相比,晚饭后即时给药会导致血浆峰浓度降低2倍,达峰时间增加2倍。因此可以晚餐时或睡前吞服。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硒是人类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随着对其具体作用认识的深入,对于有机硒化合物药用价值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研究表明有机硒类药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消除炎症等功效,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硒元素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此来开发有机硒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硒的特性和药物功能、有机硒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有机硒化合物,药物,活性 Abstract:Selenium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the human body dur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depth of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role for the medicinal value of organic selenium compounds also continue to make progress.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organic selenium drugs have antioxidant, anti-tumor, eliminate inflammation and other effects,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drug development. Therefor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enium organic selenium in order to develop drugs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paper will feature selenium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the status quo of organic selenium drugs were reviewed. Key word:Organoselenium compounds,Drug,Activity

6种含硒最多的食物

6种含硒最多的食物, 不但能远离癌症, 还强大肾功能!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生活环境,饮食问题等问题,近年来人们患癌症和肿瘤的的越来越多。身体好才是王道,身体好比一切什么都重要,工作再忙再紧都要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有些日常健康小知识可能大家不了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健康的小知识。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微量元素,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硒具有排毒,抗衰老,防癌,保护视力,降低血脂、血压,防止肝脏疾病,肝脏癌变,控制增生等多种功效,其作用非常强大。接下来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硒在抗癌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硒对动物和人体肿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影响胃肠道癌和肝癌。适量的补硒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人体中硒是以含硒酶和含硒蛋白酶的形式存在,可起到保护体内细胞和防止发生癌症的作用。硒作为微量元素其抗癌作用非常强。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6款含硒量最高的食物,常吃这些东西,消灭癌细胞,远离病症,迎来健康吧!

黄芪片可以提高人自身的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无硫黄芪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硒是肿瘤的天敌,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黄芪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可以起到增强抗癌的效果,减轻由药物,化疗等引起的副作用。 牡蛎在调节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强视力,养肝排毒。而最主要的是,牡蛎被应用于医学上的临床研究,适用于多种肿瘤的形成与生长,可以有效抵制如肝癌、胃癌、甲状腺腺癌、肺癌、恶性淋巴瘤等。每天在食物里加点牡蛎,让癌症不在威胁你的生命。另外,牡蛎也是补肾圣品哟。

微量元素硒的作用

微量元素硒的作用 1、抗氧化,抗衰老: 在人体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物质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在缺硒状态下它处于沉睡状态,只有在硒充足的条件下,它才有活性.硒就能激活这种酶,激活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就提高了人体控制和解消氧化损伤的能力,从而防止了疾病与衰老.它的抗氧化效力是维生素群的500倍.科学检验长寿老人的血硒比正常人高出3-6倍.这说明体内硒充分,抗氧化作用发挥的好,人就不易衰老,患病. 2、保护,修复细胞: 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肌体代谢活动中生产的过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免受过氧化物损害. 一个个细胞完整无损,脏器功能才能正常. 3、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这与保护细胞的功能相关联.硒保护血液中的红细胞,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被氧化,它的携氧能力就强,就能把充足的氧带给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使每一个细胞都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4、提高人体免疫力: 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人体能否抵御细菌病毒,能否保持健康的关键,硒的作用在于增强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提高识别能力:低硒状况下,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可能会使病毒,异物擦肩而过.提高杀菌能力:硒充足时,能维持淋巴细胞活性,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形成,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2倍,还能延长白细胞的寿命. 5、解毒,排毒,抗污染: 硒被誉为"天然解毒剂".原理是硒作为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可以与带正电荷的,有害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质复合物,把能诱发癌变的金属离子排出体外,消解了金属离子的毒性,起到排毒和解毒的作用.从硒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关系上讲,硒增强肝脏的活性,使其加速排毒. 6、防癌,抗癌: 硒无忧农业硒被称为"抗癌之王".人类患癌,一是环境中致癌物质入侵所致,二是由体内生产的自由基造成.硒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人体防癌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人也有"前癌"细胞,在它们发展成为癌细胞之前,就被免疫系统消灭了,如果免疫力低下,就缺乏这种能力,以致使"前癌"细胞恶性繁殖,最后导致癌症.硒作为天然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硒的检测方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所研究和应用的方法有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催化动力学法、高效液相一荧光法、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质谱法等,由于含硒样品种类繁多,且每种测定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所以根据不同的分析样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硒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也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总硒的检测,另一类是有机硒的形态分析检测,现将各种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总硒的测定 1.1 比色法 3,3一二氨基联苯胺(3,3 - Diaminobenzidine) 在酸性条件下与四价硒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pH7左右时能被甲苯萃取,进行比色定量。水样需要经酸混合液消解后,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成四价硒,再与盐酸反应将六价硒还原至四价硒,然后再测定总硒含量。该法样品中若存在大量铁、铜、钼及钒等重金属离子时,可用Na2 - EDTA消除干扰,强氧化剂能将3,3一二氨基联苯胺试剂氧化产生棕红色,因此水样用混合酸消解时一定要加热至大量酸被赶掉,少量的强氧化剂可用盐酸羟胺消除。本法最低检出限为2.5 μg.L-1,测定上限为50 μg.L-1,灵敏度较低。 1.2荧光分光光度法 2,3一二氨基萘(2,3 - diaminonaphthalene,缩写为DAN)在pill.5 -2.0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地与四价硒离子反应生成4,5一苯并苤硒脑(4,5一ben-

zopiaselenol)绿色荧光物质,被环已烷萃取后,以368 nm为激发波长,在520 nm处测定,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四价硒含量成正比。水样经硝酸一高氯酸混合酸液消解,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为四价硒,再经盐酸消解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然后测定总硒含量,本法最低检出量为0. 005 μg,取20 mL水样测定,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5 μg.L-1,现为国家标准方法第二法。 1.3氢化物一原子荧光法 样品消解后,将溶液中的硒还原成四价硒,用硼氢化钾( KBH4)作为还原剂,将四价硒在盐酸介质中还原成硒化氢( Sell4),由载气(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在硒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硒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硒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该法在最佳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每毫升0. 22 ng,相对标准偏差为1.7%,样品测定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7.7%一100.9%。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能满足日常对硒样品的检验要求,现为国家标准方法第一法。 1.4火焰原子吸收法 消解样品中的硒元素被载气吸入火焰中,处于原子状态,让硒空心阴极灯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从其中通过,因原子数目的多少可以影响光被吸收的程度,所以测定吸光度可以度量出被分析元素的浓度。该法操作简单,但因硒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在196.0 nm处,接近真空范围,因此信号不稳定,易产生波动,灵敏度不高,现已被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代替。 1.5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 样品经硝酸一高氯酸消化后,加入盐酸将六价态硒还原为四价态硒,以稀盐酸作载流液载带试样溶液,试样溶液在反应管中与硼氢化钾溶液混合并发生化学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曾静,罗海吉 (第一军医大学热卫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硒是一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矿物质,在生物体内,尤其是人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功能,通过对硒营养状态的评价,对大多数人而言,适量补充硒的摄入量对维持身体健康,防治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量元素;硒;免疫;营养 中图分类号:O61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320(2003)02-0052-05 微量元素是相对宏观元素而言的,它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0.05%,但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硒有多种免疫与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它的预防心血管病、抗肿瘤、对抗病毒性疾病以及抗衰老等的作用问题,近年来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以及补硒对某些疾病的防治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1. 硒的存在形式 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硒氨基酸,另一类是含硒蛋白质。硒代氨基酸最主要的是硒代胱氨酸(Se-Cys)和硒代蛋氨酸(Se-Met),含硒蛋白质中最主要的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e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一种是可以离解的因子存在,在哺乳动物中硒是以共价键形式存在[1]。Se-Met在蛋白质中可代替蛋氨酸的存在,而Se-Cys只在蛋白质的特定位点发挥特殊的功能,主要是催化氧化— 还原反应。 2.硒的生物学功能 硒代半胱氨酸是多种酶辅基的必需成分,特别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对抗体内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过氧化氢对细胞的破坏作用时硒必不可少。硒是GSH-Px的重要组分,每个酶分子含有4个硒原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抗过氧化物的重要酶,其主要功能是阻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可见,硒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变成无毒的羟基化物。正是由于含硒的GSH-Px能催化H2O2还原,使活性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才不会过量。1979年Helmler等[2]报告硒能分解脂肪酸氢过氧化物,可调节细胞过氧化物转变中的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的平衡,不致产生过量的自由基,硒正是通过抗过氧化物和清除 自由基,减少或延迟脂褐素的形成,从而达到抗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目的。 3. 硒的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作用的总称。大量研究表明硒影响免疫系统主要包含3种免疫方式,即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 3.1硒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细胞免疫过程主要包括:①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②淋巴因子(加强免疫作用物质)的分泌;③细胞毒作用。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T细胞大致分为辅助性Th细胞、抑制性Ts细胞、细胞毒性Tc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NK)及K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治疗的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血脂异常作为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治疗ASCVD 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其中L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最大,LDL可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应将LDL-C作为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能明显的降低LDL,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首选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体内LDL水平,从而通过上述药理机制发挥调脂作用。本院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富利他之)、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等。本文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强度、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来介绍各药物的特点,以保障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作用强度: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使LDL-C降低至<1.8、 2.6或 3.4mmol/L(详见相关指南)。不同他汀类药物降LDL-C强度差异明显,以LDL-C降幅38%为例,每日需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5mg。结合本院各他汀药物剂量和常规用法用量(富利他之20mg,qn;来适可40mg,qn;舒降之20mg,qn;阿乐、立普妥20mg,qd,尤佳10mg,qd;可定10mg,qd),可推算普伐他汀(富利他之)、氟伐他汀(来适可)具有低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而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具有中等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50%)。可见同等剂量他汀类药物

含硒化合物研究进展

含硒化合物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2000年第3期第9卷综述 作者:郭利恽榴红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关键词:硒;硒蛋白;含硒化合物;新药 摘要硒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源抗氧化剂,在体内以硒代半胱氨酸形式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碘化甲腺原氨酸脱碘酶等多种蛋白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含硒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HoMePAESe是第1个口服有效的含硒抗高血压药物,ebselen已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药物进入Ⅲ期临床,其他还有抗炎、抗癌等多种含硒化合物在研究之中。 PROGRESS IN STUDIES OF SELENIUM-CONTAINING COMPOUNDS Guo Li Yun Liuhong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Beijing 100850) ABSTRACT 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dietary antioxidant with physiological actions. It takes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some crucial proteins such as glutathionine peroxidase,iodothyronine 5'-deiodinase,and thioredoxin reductase in the form of selenocysteine.Some selenium-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pharmacological activites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 potential us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flammation,and cancer. KEY WORDS Selenium; Selenoprotein; Selenium-containing compound; New drug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重要的食物源抗氧化剂,食物中缺硒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关节炎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适量补硒有益人体健康。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还是一些酶活性部位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酶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硒酶家族,具有清除氢过氧化物,防止细胞损伤的作用[1]。因此硒的药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含硒药物的开发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1 哺乳动物体内的硒蛋白 哺乳动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SeCys)的形式参与蛋白组成,SeCys也因其重要性被称作第21个氨基酸。用Se缺乏大鼠模型和75Se标记物,可测出极低浓度的含硒化合物,目前在大鼠体内已分离出27种含硒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116ku[2,3]。主要的硒蛋白有以下几种。 1.1 GPx GPx是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被证实含硒的蛋白质,分为4种:①经典四聚体GPx,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和组织中;②血浆GPx;③主要出现在胃肠道的GPx;④单聚磷脂氢过氧化物GPx,能特异性降解膜结合磷脂氢过氧化物。 1.2 碘化甲腺原氨酸脱碘酶(5′ID)5′ID是一类重要的含硒酶,可调节T3和γT3的合成和其后的代谢。Ⅰ型5′ID主要催化甲状腺素脱碘成为三碘甲腺原氨酸。近来又发现Ⅲ型5′ID中也含有硒。

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现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发展,微生物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开始的微生物药品为沿用至今的抗生素类药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抗感染、抗肿瘤等微生物药物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药物的需求。医疗科学需要不断进步与发展,进而免疫调节剂、抗氧化剂等药物相继推出[1,2]。但是人们的生活在日益变化着,微生物也会跟随着人类的脚步而慢慢变化。因而,针对不同微生物的药物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才能确保人们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药物需求,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综述了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对微生物的制药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微生物制药概述 微生物的制药技术是属于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人们使用最早的药物就是抗生素类药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抗氧化剂、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活性远远超过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性的范围。而微生物药物是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因此在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的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与抗生素药物都有着相似的特点。而微生物药物就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实则为微生物制药技术,需要技术操作人员对微生物的制药工程掌握熟练,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2 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生物制品的研究进展 生物制品是人工免疫中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传染病的来自生物体的各种制剂的总称。而生物制品一般分为免疫血清、细胞免疫制剂、免疫调节剂、疫苗等。免疫血清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在血清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检验价值,最突出的便是“肥达反应”,并且这一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为临床的正确诊断提供时效性价值。还可以利用免疫血清对人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可以使机体即刻获得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及预防疾病的目的。但是,免疫血清的抵抗性并非机体所产生,维持的时间较短,需要不断进行改进。疫苗的药物功能也是对疾病进行预防,特别是对流感病毒的治疗与预防,但是疫苗长时间的接种,流感病毒的型号会不断更换,因而疫苗对于某些特点的流感病毒或细菌也会逐渐失去药物性质。 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微量元素与健康 题目名称: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学院:材料与化工 专业班级:13应用化学一班姓名:刘子发 学号:20130401310019 评阅教师: 2016年月日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 摘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硒 (Se)作为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广泛的药理作用。硒的缺乏和过剩都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文章主要介绍硒元素在人体起到的生理功能,正确理解硒元素的二重性,如何合理补硒维持身体健康。 关键词:硒元素;硒元素的二重性;健康;科学补硒 前言 人体中检测出的微量元素已达 50 余种。其中,已经确认的必需微量元素有Fe、F、Zn、Sr、Se、Cu、V、Cr、Mn、Mo、Co、I 等十多种。其中微量元素硒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复杂, 它的特异生理机能除与硒元素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摄入方式以及元素的浓度有关。近年来,硒元素备受人们关注,被人们誉为“生命的火种”和“抗癌明星”。研究显示:人类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克山病、白内障和甲状腺等疾病均与人体缺乏微量元素硒有关, 大量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微量元素硒在人体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食物中硒含量超标时(>5 ug/L),又会发生硒中毒,严重时可引起肝脏损害、惊厥和呼吸衰竭等。 1.硒元素的生理功能与药理作用 人们对硒元素的生理功能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早年对硒元素的生理功能认识是与毒性相联系的:硒的毒性极大,仅次于

镉,对大动物200~300 mg 即可致死;它可致癌,它积聚在肝、血、肾、脾、脑中,其症状是肝坏死、肾炎、胆肿大,心肌萎缩以至死亡;有些植物浓集硒,美国有一个州的羊群吃了这种牧草一次死亡二三百只。直到 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硒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对硒的认识才逐渐全面。硒在人体的含量约 0.21 ppm (15 mg/70 kg),一般情况下,主要分布在肝、胰、肾脏中。血液中、头发中也含一定的硒, 称为血硒、发硒。血硒和发硒能反映体内含硒水平, 研究其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是很有实用意义。 硒在生物内主要以有机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就目前所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硒氨基酸,另一类是含硒蛋白质。对含硒氨基酸的性质以及它们游离存在时究竟担负什么生物功能,研究得十分有限,只知道与含硫氨基酸相比,含硒氨基酸不稳定。硒代氨基酸最主要的是硒代胱氨酸(包括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对于高等动物来说主要是硒代胱氨酸(包括半胱氨酸)。人体内对蛋氨酸有催化作用的酸同样可以催化硒代蛋氨酸,使之转化为硒代半胱氨酸.含硒蛋白质日前已被分离,鉴定的有4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谷胱甘酞过氧化酶,它能防止血红蛋白被过氧化氢氧化。 在美国和一些跨国家地区的调查表明:癌症死亡率与血库中的硒含量成反比,在癌症病人的血中硒含量较低;癌症死亡率还与当地粮食豆类中的硒的含量成反比现在更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硒有抑制癌变的作用。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硒是人类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随着对其具体作用认识的深入,对于有机硒化合物药用价值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研究表明有机硒类药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消除炎症等功效,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硒元素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此来开发有机硒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硒的特性和药物功能、有机硒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有机硒化合物,药物,活性 Abstract:Selenium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the human body dur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depth of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role for the medicinal value of organic selenium compounds also continue to make progress.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organic selenium drugs have antioxidant, anti-tumor, eliminate inflammation and other effects,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drug development. Therefor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enium organic selenium in order to develop drugs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paper will feature selenium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the status quo of organic selenium drugs were reviewed. Key word:Organoselenium compounds,Drug,Activity 最早1817年Berzeliu发现了硒元素,最初人们将其视为有毒的物质,直到1957年Schuar等发现了硒元素的营养作用,科学家们才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抗癌元素”[1-2]。硒元素在人体内以硒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主要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3], 其药理作用也是通过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制备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近年来, 有机硒化合物对于抗病毒、抗肿瘤都具有广泛的疗效,而且以其低毒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热点。 1.硒的生物特性及功能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综 述 文章编号:100128689(2005)0420250204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Trends and advances i n an tituberculosis agen ts 陆宇 段连山 L u Yu and D uan L ian 2shan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北京101149) (Beijing T uberculo sis and T ho racic T umo r R esearch Institute , Beijing 101149) 摘要: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缩短疗程,提高M DR 2TB 疗效及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是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口恶唑烷酮类、硝基咪唑并吡喃类等药物是近年发现的新药,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等也是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物; 药物筛选; 载体中图分类号:R 978.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207227 作者简介:陆宇,女,生于1971年,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抗结核药物药理学研究。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 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的短程化疗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迈入新世纪的今天,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还远远不够理想,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目前,结核病治疗的两大难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和耐药性,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条件。现将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1 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1]1.1 缩短疗程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结核病的治疗的一大特点是疗程过长。标准短程化疗的前2个月的强化期使患者的菌负荷量大大降低,转为非传染状态,4~6个月的巩固期主要是消除持留状态的细菌以减少复发的危险,至少6~8个月的疗程使患者的依从性难以保证,进而易导致耐药性的发生。在现有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进行超短化研究难以达到满意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如果高效的抗菌剂和 或灭菌剂能将疗程缩短到2个月或更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当然,一种能缩短总疗程并减 少服药次数,服药数量的化合物将是最好的选择。1.2 提高多耐药结核病(M DR 2TB )的疗效 M DR 2TB 的发生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M DR 2TB 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抗结核新药开发跟不上M DR 2TB 发生速度。目前M DR 2TB 患者的治疗只能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以外的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的二线药物。改进M DR 2TB 的治疗急需新的药物。 1.3 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估计全世界约有20亿的人口感染结核菌,1000~2000万人在一生中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在北美及一些L TB I 发生率低的地区,异烟肼是预防L TB I 的药物,异烟肼也是W HO 推荐的结核病和H I V 双重感染人群的有效药物,但却存在严重的限制性,L TB I 的治疗有待开发新的药物,以利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2 抗结核药物开发的困难 在过去的20年,有1200种新药批准上市,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现用于抗感染的不足1%,至于结核病,在制药工业中的积极性更是与需要不成比例[2]。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实验室,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但是自利福平问世至今的30年没有一个新型化合物用于抗结核治疗。除缺少商业利益外,开发有活性的新化合物并发展为临床有希望的抗结核药物还有困难。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这一认识是20 世纪后半叶营养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20 世纪70 年代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必需组分,揭示了硒的第一个生物活性形式。继而纯化鉴定出人的红细胞GPX。1979 年我国发表克山病防治研究成果,即发现克山病地区人群均处于低硒状态,补硒能有效地预防克山病,揭示了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也证明了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我国科学家在20 世纪80~90 年代对硒的安全摄人量范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迄今最适宜的人体硒推荐摄人量数据,已为国际营养学界广泛采用。 硒遍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肾中硒浓度最高,肝脏次之,血液中相对低些。肌肉中的硒占人体总硒量的一半。肌肉、肾脏、肝脏和血液是硒的组织贮存库。硒在人体内总量的测定数据不多,据美国、新西兰、德国与我国的测定,成人体硒总量在3~20mg。人体硒量的不同与地区膳食硒摄人量的差异有关。 由于硒在地壳中的分布的不均匀性,出现地域性的高硒或低硒,从而得到含硒量较高或较低的粮食和畜禽产品;又由于硒的吸收率相对高,导致硒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形成与硒相关的“地方病”。如湖北恩施市和陕西紫阳县等地的地方性硒中毒和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很宽的低硒地带内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在我国同时存在硒含量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极端地区。20 世纪60 年代,我国湖北恩施地区和陕西紫阳县发生过吃高硒玉米而引起急性中毒病例。病人3~4 天内头发全部脱落。中毒体征主要是头发脱落和指甲变形。 (一)硒含量一是测定外环境硒含量(水、土、食物等),以估计人体硒营养状态;二是测定内环境硒含量(血、发、尿等),以评价人体硒营养状态。一般认为,红细胞硒反映的是远期膳食硒摄人情况,因人红细胞寿命为120 天;血浆(血清)硒反映的是近期膳食硒摄人情况;血小板硒反映的是最近期膳食硒摄入情况,因人血小板寿命为7~14 天。发硒和指(趾)甲硒与血硒有很好的相关性,采集样品也方便,它能反映较远期硒状态。中国和新西兰等测过24 小时尿硒,但由于影响因素太多,收集运输麻烦等原因,已很少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