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 探索命题规律

高考地理 探索命题规律

高考地理  探索命题规律
高考地理  探索命题规律

2012高考地理探索命题规律,掌握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

了解区域特征是分析、探究地理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学习中,在“认识区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复习应侧重于三个方面:(1)区域现状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性质和地位;区域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环境生态状况等。(2)典型区域剖析,自然地理区域,如地形区、流域和生态区等;人文地理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运输枢纽等。(3)不同区域比较,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近两年高考区域地理部分命题特点分析

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等)及注记的地图、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一般来说,试题大多遵循以下思路:展示区域经纬网地图,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判断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2012年高考区域地理命题预测

1.主干知识仍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

2.图像系统仍然是试题的呈现载体

区域地理部分对图像系统的考查要求进一步提高,由原来重点考查分布转变为对区域判定能力、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新颖图像或局部区域

图的准确定位能力,有效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对地理信息的“解图”或者“图解”能力等。

3.现实问题继续是试题的切入通道

今后的区域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课程,从而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从地理的角度去分

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开放情境还将是试题的钟情要素

区域地理试题的设计都不再是对某个版本教材的简单照搬或变相照搬,而是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提出新问题,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题目还都具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5.“五性”特征还会是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

(1)体现时代性: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在选材、立意、考查内容等方面,时代气息浓厚。如西安园博会、沙尘暴、能源问题、西南干旱等。体现时代性特征还将是高考区域地理试题考查的永恒要求。(2)注重实用性: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所以,以现实问题为立意命题,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今后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命制的重要趋势。(3)渗透探究性:重视对区域地理问题的探究,鼓励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等。高考虽然不能以“探究性学习”来代替笔试,但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问题在今后考题中的分量会越来越大。(4)突出综合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向之一。(5)落实区域性:区域是地理学

科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是地理试题的重点内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分析、评价和预测甚至是规划将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

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1.注重考纲,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①从形状特点进行直觉推测;②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③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2.注重回归,运用综合的方法,把握方向,归纳区域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分析。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对东南亚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知识链间的关系,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

3.注重基础,运用地理原理,剖析各类地理现象的成因

从高考试题来看,考查各类地理现象的成因是最常见的考查方式之一,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应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例如世界沙尘暴多发区及成因:①北美西部荒漠干旱区——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②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土地沙化;③亚洲中部——人口快速增加,过樵、过采、过牧,灌溉用水不合理,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盐土面积广阔,造成沙尘暴与盐尘暴的混合发生;④撒哈拉沙漠南

缘地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扩大。又如东亚季风典型的成因及气候特点:背靠面积最大的大陆,面临面积最大的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为亚洲低压、海洋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4.注重领悟,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区域地理的学习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和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的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

5.注重应用,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

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比如在洞庭湖区,过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

6.注重辨别,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一般多采取列表法。

7.注重时事,关注热点,重视区域地理与热点结合

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在对区域地理进行复习的同时,必须强调相关的热点问题并突出焦点地区。如西安“园博会”,“蛟龙号”50 00米级海试深潜实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2011年夏季武汉及北京等城市内涝问题,我国贵州、湖南等省的旱灾,渤海湾石油泄漏污染问题,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欧美旱涝、飓风与森林火灾等。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44《探索规律题》(无答案)

开放探索题:探索规律 一、列式探索型 【例1】如上图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图,则第n 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_________块 导:第一个图案有12=3×4=(1+2)×4, 第二个图案有 16=4×4=(2+2)×4, 第三个图案有 20=5×4=(3+2)×4, 第n个图案有(n+2)×4=4n+8。 【例2】上图是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图2、图3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由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则s= . 导:至上而下第一层为1, 第二层为1+2, 第三层为1+2+3 第n层为1+2+3+……+n=n(n+1)/2. 【练1】某体育馆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镶嵌地面,第1次铺2块,如图1;第2次把第1次铺 的完全围起来,如图2;第3次把第2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3;…依此方法,第n次铺完后, 用字母n表示第n次镶嵌所使用的木块块数为 . (n为正整数) 二、模仿探索型 析:根据图形得到一列数2、10、18、26…,第2个数=2+(2-1)×8,第3个数=2+(3-1)×8, 第 4个数=2+(4-1)×8, 第n个数=2+(n-1)×8=8n-6. 【练2】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一共有2个五角星, 第②个图形一共有8个五角星,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8个五角星,…,则第⑥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 数为( ) 析:第1个五角星个数为2=2 ×12 第2个五角星个数为8=2 ×22 第3个五角星个数为18=2×32 第n个五角星个数为2×n2.,选择D. 二、模仿探索型 图 1 图 2 图 3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中山外国语学校 2013年重庆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杨玉龙 一、考点(双向细目表)

二、试题评价 2013年重庆市地理新课程高考试卷符合《重庆卷考试说明》地理学科的考查要求,实现了向新课程标准下的平稳过渡,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对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地理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倡导要“学以致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对修建拦河坝提出合理建议、对打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提出防范措施等)。 2、尽力做到对每位考生公平公正的考查 虽然重庆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学科存在三个教材版本混用的情况,但可以看到,本套地理试题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知识考查与情景设置都兼顾了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别,让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放心、公平地参加考试。 3、着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1)突显“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试题所选用的素材,大多源于现实的地理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首先,情景设置紧跟国际国内现实问题,如“美国巴西城市资源产出效益比较”、“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等问题,体现出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方式的关注。其次,情景设置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如“在城市中最短行车路线选择”、“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问题都选自考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引导考生关注国际国内热点事件及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善于运用地理学相关知识来认识和分析这些地理现象。 (2)重视对“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的考查。比如“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理调查”这一问题,是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展示了从收集地理信息开始、设计调查方法、最后分析调查结果的主要探究过程。试题的设置要求考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对新课程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关注了新课程地理学科新增的教学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本套试题关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对考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GIS)的考查,有利于促进考生对地理信息获

高考区域地理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高考区域地理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近年来,高考地理中以区域地理内容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屡见不鲜,而且多以主观性大题(即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它具有出现频率高、赋予分值大、覆盖知识点广、答题用时较多的特点,因此成为地理得高分“瓶颈”。仅以2006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见下表),就足以看出区域地理在高考中 1.命题思路。以区域图或其他图文引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2.命题情境。以某一局部区域示意图(如地理敏感区域、热点区域或假想模拟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或以文字材料为辅助,来设置命题的情境。 局部区域示意图往往是各地理要素叠加图,可分为:(1)面状图:大陆或岛屿轮廓、国家轮廓等;(2)线状图:重要经线、等高线、山脉河流走向等;(3)点状图:重要城市、矿产地等地理事物名称。 3.问题设计。实质上是运用高中地理中的重要原理、规律对具体区域地理问题进行概括、分析、比较和解决。常见的问题设计有:(1)区域空间位置的判断及其主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填注;(2)概括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分析;(3)评价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比较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异同;(5)就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等等。

二、解题规律总结 1.提取图中信息,参照区域空间数据,判断图示区域位置。 在地理高考中,如何高效而准确地判断区域空间位置呢?除了从题目给出的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区域判断思路——由“大范围”到“小范围”进行判断。如图1,该局部区域图会是哪里呢?判断思路如下: 由于构成某一区域的地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根据区域图中某一要素信息的读取可以推知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①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推断气候,以及气候与水文和景观关系;②根据等高线推断地形,分析山脉走向和河流流向;③根据气候和地形分析土壤和生物,推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④由自然地理特征可以推断农业、工业生产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3.迁移运用知识,对接课本原理和规律,评述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 高考试题一般以某热点区域作为命题的新情境,问题设计新颖,但往往还是考查课本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因此要认真读题、审题,从试题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二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4、7、10、13、____; (2) 11、16、21、26、____; (3) 20、16、12、8、____; (4) 15、12、9、6、____;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2、4、5、7、8、10、11、 ____; (2) 1、3、4、6、7、9、10、 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 2、6、 3、7、 4、8、 5、____;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 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 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 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 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 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5、8、10、13、15、18、 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 _______、11; (4)19、92、28、83、37_______、 _______、46; (5)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_______ 。

(6) 1234、4123、3412、_______ (7)11、()、31、41、()、 ()71、() (8)()、40、20、()、5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 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来, 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 ⑵ 0 14 28 42 56 71 8 三.接着写。 (1) 5 ,50 ,500 ,____,____ (2) 1 ,3 ,7 ,13 ,__,31 , ______ (3) 0 ,1 ,3 ,6 ,10 ,___,___ (4) 5 ,5 ,10 ,15 ,25 ,__,65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命题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命题基调是关注核心素养,与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要求相一致。要求高考命题继续渗透一点四面和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的情景材料的来源三个方面:即学习情景,日常生活情景和地理学科发展的情景(学术情景)突出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地理认识,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对学科发展必备知识的掌握。 一、自然地理命题趋势 (1)地球运动类试题趋向生活化 地球运动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低调回归,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题组中可能只有一个题考查地球运动,命题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是不再纯粹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的内容更趋向生活化,让考生感觉知识更接地气;二是不再考查复杂的计算题目,偶有出现需要简单计算或估算的题目,轻计算、重思维。 2018年全国卷Ⅰ第10题,以小明从重庆出发经遵义到毕节汽车座位的选择为材料考查太阳方位;2017年全国卷Ⅲ10—11题,通过“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要求判断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及当天的日期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10.B 【解析】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气候考查趋向微观化、特殊化 大气部分仍然是重点,对气候的考查应该会微观化、特殊化,一是考查区域趋向微观化、特殊化;二是考查角度趋向微观化,如气温或降水的特征分析,气温或降水对农业、工业、交通的影响等。 2019年全国卷Ⅱ第36题“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2018年全国卷Ⅲ第36题“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等,都是从微观角度考查气候的。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初中数学专题-探索规律练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专题-探索规律 题型一:递增关系(等差、等比)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边长为1、且顶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正方形为单位格点正方形.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四个顶点坐标分别是(-8,0),(0,4),(8,0),(0,-4),则菱形ABCD 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若菱形A n B n C n D n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2n ,0),(0, n ),(2n ,0),(0,-n )(n 为正整数),则菱形 A n B n C n D n 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为 (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 48 n n 442 - 例2: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整数5,7,11,19,…,第6个整数为____ _,根据上述规律,第 n 个整数为____ (n 为正整数). 例3:一个正整数数表如下(表中下一行中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 第1行 1 第2行 3 5 第3行 7 9 11 13 … … 则第4行中的最后一个数是 ,第n 行中共有 个数, 第n 行的第n 个数是 .29;12 -n ;322-+n n . 例4:小东玩一种“挪珠子”游戏,根据挪动珠子的难度不同而得分不同,规定每次挪动珠子的颗数与所得分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挪动珠子数(颗) 2 3 4 5 6 … 所得分数(分) 5 11 19 29 41 … 按表中规律,当所得分数为71分时,则挪动的珠子数为 颗; 当挪动n 颗 珠子时(n 为大于1的整数), 所得分数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8; 21n n +- 例5:观察下列等式: 1=1, 2+3+4=9, 3+4+5+6+7=25, 4+5+6+7+8+9+10=49, …… 照此规律,第5个等式为 . x y 8 -8 -4 4 O A B C D

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总体评价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二、试题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 肥料 B. 原料 C. 能源 D. 产品 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 B 2. C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题详解】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中考数学探索规律训练专题.doc

中考数学《探索规律题》复习训练专题 1?如上图1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 图, 则第n 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 _____________________ 块 [1] 【2】 2?图2是棱长为日的小正方体,图2、图3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 样的方法继续摆放,由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门层,第〃层的小 正方体的个数为s ?则s 二 ______________ ? 3?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①1 = 11②1 + 3 = 2]③1 + 3 + 5 = 32;……通过猜想写岀与第n 个点阵和对应的等式 _______________ 4?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9XO+1 = 1, 9X1 + 2=11, 9X2 + 3 = 21, 9X3 + 4 = 31, 9X4 + 5=41,…:第n 个等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6 滨州)12.求 1+2+2'+2'+???+2叩的值,可令 S=l+2+22+23+-+22012,则 2S=2+22+23+24+-+22013,因此 2S - S=22013 - 1 .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 1+5+52+53+-+52012 的值为( ) A. 52012 一 1 B. 52013 - 1 C. 5勿 3 - 1 D. 5如 2 _ i 4 4 6.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创刖沿/轴 \y 正方向连续翻转2 006次,点P 依次落在点 咒,A ,…,4)06的位置, 则鬥006的横坐标%2012 = (n) 2J (I) ⑵ ⑶ 厂3丿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分析最新修正版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分析及应对方式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 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坡度小。 气候: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含解析高考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23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母题再现】 【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9、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不可能在每三阶梯,A、B错。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000-1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000千米,D错。 10、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差异及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能力。 【难点中心】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浪费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热量带:赤道两极 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土壤:赤道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降水量:沿海内陆 植被:沿海内陆 土壤:沿海内陆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热身训练】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2016七年级探索规律专题

2015年七年级探索规律专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一列数b0,b1,b2,…,具有下面的规律,b2n+1=b n,b2n+2=b n+b n+1,若b0=1,则b2015的值是 () A.1 B.6 C.9 D.19 2.观察下列一组数:1、﹣2、3、﹣4、5、﹣6、7、﹣8、…,则第100个数是()A.100 B.﹣100 C.101 D.﹣101 3. 3的正整数次幂: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观察归纳,可得32007的个位数字是() A.1 B.3 C.7 D.9 4.观察一串数:0,2,4,6,…第n个数应为() A.2(n﹣1)B.2n﹣1 C.2(n+1) D.2n+1 5.观察图和所给表格中的数据后回答: 当梯形的个数为n时,图形周长为() A.3n B.3n+1 C.3n+2 D.3n+3 ) A.37 B.33 C.36 D.30 7.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确定227的个位数字是() A.2 B.4 C.6 D.8 8.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位置顺序排列:根据排列规律,则2009应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9.将正偶数如图所示排成5列: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则2010应在()

A.第252行,第1列 B.第252行,第4列 C.第251行,第2列 D.第251行,第5列 10.已知整数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0,a2=﹣|a1+1|,a3=﹣|a2+2|,a4=﹣|a3+3|,…,依此类推,则a2012的值为() A.﹣1005 B.﹣1006 C.﹣1007 D.﹣2012 11.一列数a1,a2,a3,…,其中a1=,a n=(n为不小于2的整数),则a4的值为() A.B.C.D. 12.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b,c 的值分别为() A.20,29,30 B.18,30,26 C.18,20,26 D.18,30,28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3.观察下列一组数:,…,根据该组数的排列规律,可推出第10个 数是. 14.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按此规律得出 a+b+c= . 15.下列数据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则第7行的第一个数为.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选修10分。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 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6、试卷充分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如1—3题的雨水花园、4—6题的甘德国际机场 的变化、7—9题的渤海海冰、36题美国大盐湖的卤虫生产、37题的青藏铁路、42题的徒步旅行、43题的曼谷水患、44题的土壤保护,每一题组无不体现生活。 二、复习策略 在学校与年级组的领导下,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精细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自进入复习,在每一阶段复习之前,都做详细的计划,依据考纲、复

直角坐标系中的探索规律题

12.(2011江苏常州、镇江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 分别为A 、B 、C 、D ,轴上有一点P 。作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作关于点B 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点C 的对称 点,作关于点D 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点A 的对称点,作关 于点B 的对称点 ┅,按如此操作下去,则点的坐标为 A . B . C . D . 【答案】D 。 【考点】分类归纳,点对称。 【分析】找出规律,P1(2,0),P2(0,-2),P3(-2,0),P4(0,2},……,P4n (0,2},P4n+1(2,0),P4n+2(0,-2),P4n+3(-2,0)。而2011除以4余3,所以点P2011的坐标与P3坐标相同,为(-2,0)。故选D 。 23.(2011湖北潜江仙桃天门江汉油田3分)如图,已知直线l :y=x ,过点 A (0,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 A1;过点A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 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4的坐标为 A .(0,64) B .(0,128) C .(0,256) D .(0,512) 【答案】C 。 【考点】分类归纳,一次函数的图象和k 值的意义,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直线l :y=x ,A1B⊥l ,A2B1⊥l ,...,∴可求出∠BOX=∠ABO=∠A1B1O=∠A2B2O= (300) ∴∠OA1B=∠O A2B1=∠O A3B2= (300) ∵点A 的坐标是(1,0),∴OA=1。 ∵点B 在直线y= x 上,∴OB=2。∴OA1=2 OB =4。 ∴OB1=2OA1=8,OA2=2 OB1=16。 ∴OB2=2OA2=32,OA3=2 OB2=64。 ∴OB3=2OA3=128,OA4=2 OB3=256。 ∴A4的坐标是(0,256)。故选C 。 29.(2011辽宁锦州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 0),点A 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四次向右跳动5个单位 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100次跳动至 点A100的坐标是 ▲ . ()1,1( )1,1-()1,1--()1,1-y ()2,01P 1P 2P 2P 3P 3P 4P 4P 5P 5P 6P 2011P ()2,0()0,2( )2,0-()0,2 -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高考是中学教育向大学输送人才的最关键途径,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完全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人才质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要全而推进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全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宏伟工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综合化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综合化。 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必然推动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地理教育离不开地理教育测量。地理教育测量是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目前,高考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重量测量手段。高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竞争考试、选拔考试,或称之为成就考试、淘汰考试,而不是判定及格与否的水平考试。在学校教育测量的各种措施中,尤其以高校招生考试最为重要,是全社会上上下下最为关注的问题。高考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怎样教,而且影响到学生怎样去学。因此高考对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必然推动高考命题的改变。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而都进行了改革。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017年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文综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试题评析(一) 合肥七中程静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注重基础、导向明确,很好地发挥了高考选拔人才和促进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和作用。整份试卷命题取材丰富,考查有新意,时代特征鲜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试题考点分布均衡,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来说试卷有如下特点: 一、试题结构稳中有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文综全国I卷的政治选择题仍然是12题至23题,共12道。非选择题结构有所变动,题号由以往38题2小题和39题3小题调整为:38题考查经济生活(14分);39题考查政治生活(12分);40题第1小题考查文化生活(10分),第2小题考查生活与哲学(12分),第3小题开放性试题“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试题结构编排有所更新,但考查范围和分值依然保持原有模式。 试卷回避“偏”“繁”“旧”知识点,坚持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考试范围的规范性相结合。突出主干知识考查,但又不失考查深度。试卷集中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体现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高度关注。例如,没有出现令大多考生焦虑的计算题,考查了曲线题,但要求学生对互补品和需求曲线的相关知识综合掌握。

二、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优势。 试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育德”和“增智”的彼此交融,塑造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出解释为背景,请学生分析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的原因及其意义。本题通过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国家意识,学科特色得到鲜明体现。 试卷还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生动的案例把传统文化具体化,引导考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如:19题以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设置情境考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40题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这些题目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成果,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试题中还隐含众多的公平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主流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贯彻高考改革理念,深化学科能力考查。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对学科素养的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时作业:高考命题区间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课时(含解析)

第一部分高考命题区间五第二课时突破高考综合题 课时作业 1.(2019·太原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罗里达大沼泽地是世界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长约160千米、宽约80千米,一条被草覆盖的河流从其腹地缓缓流向海洋,沿途沼泽广袤、河道纵横、水生植物茂密、小岛上万,动植物资源丰富,曾面临灭绝危机的美洲短吻鳄如今在这里繁衍生息。 美洲短吻鳄是一种大型两栖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亚热带湿地的淡水或海水环境中,最适宜温度为29~32 ℃,温度降至16 ℃以下捕食量下降,10 ℃开始冬眠,5 ℃以下会冻死。雏鳄需多晒太阳以增强抗病能力。美洲短吻鳄是不挑食的肉食类动物,小鳄鱼捕食昆虫、甲壳类动物、小鱼,成年鳄捕食鱼、鸟、小型脊椎动物。美洲短吻鳄体大肉多、皮质优良,养殖效益十分可观。有人建议我国引进美洲短吻鳄养殖。如图示意大沼泽地地理位置。 (1)说明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2)分析大沼泽地适合短吻鳄生存的条件。 (3)从提高成活率的角度,推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进美洲短吻鳄进行养殖时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佛罗里达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该气候区降水较多;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较为平坦且区域内多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水位较浅且排水不畅;读图可知,该区域是半岛,地域面积较小,河流较短,距离海洋较近,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洋潮水的顶托作用较强,河水的流速较缓慢;材料中的信息显示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2)由材

料信息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广大,为短吻鳄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读材料可知,该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为短吻鳄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处低纬度地带,冬季气温较高,气候较为温和,利于其冬季越冬,为其生长提供了较长的时间;读图可知,该半岛沿海地带岛屿众多,利于短吻鳄爬上去晒太阳以增强其免疫力;佛罗里达大沼泽地远离人口密集区,人烟稀少,受人类的活动影响较小。(3)材料中提到冬季气温较低时短吻鳄就会被冻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受寒冷西北风影响,常出现寒潮天气,导致水温过低,影响短吻鳄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因此,应当注意短吻鳄的越冬安全。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排水不畅;距海较近,入海处受海水顶托,河流流速减缓;植被覆盖率高,阻滞径流。 (2)沼泽面积广大,为短吻鳄提供较大的生存空间;沼泽内野生动物多,为短吻鳄提供充足的食物;纬度低,热量充足,短吻鳄冬眠时间短,生长时间长;上万小岛,便于雏鳄爬伏晒太阳,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离人类居住地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3)需注意短吻鳄的越冬安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受寒冷西北风影响,常出现寒潮天气,导致水温过低,影响短吻鳄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2.(2019·泰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臭柏是毛乌素沙地(图甲)的优势常绿灌木,对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某团队记录了该区某年6月至次年8月的气温及地下水位变化数据(图乙、图丙)。 材料二臭柏一年中分生长期和休眠期。深秋季节,当日均温低于其生长临界温度时,臭柏进入休眠期。数据显示,在生长期,臭柏群落区地下水位出现有规律的日内变化,且日变幅较大;在休眠期,群落区地下水位日内变化无规律,日变幅较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