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口报告

接口报告

接口报告
接口报告

计算机接口与控制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林俊

班级:机械1203

学号: 0806120925 指导老师:廖平易念恩日期: 2015年6月10日

实验一定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89C51内部计数器的使用和编程方法

2.进一步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说明

关于内部计数器的编程主要是定时常数的设置和有关控制寄存器的设置。内部计数器在单片机中主要有定时器和计数器两个功能。本实验使用的是定时器,定时为一秒钟。CPU运用定时中断方式,实现每一秒钟输出状态发生一次反转,即发光管每隔一秒钟亮一次。

定时器有关的寄存器有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和控制寄存器TCON。TMOD用于设置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0-3,并确定用于定时还是用于计数。TCON主要功能是为定时器在溢出时设定标志位,并控制定时器的运行或停止等。

内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是对机器周期计数。每个机器周期的长度是12个振荡器周期。因为实验系统的晶振是12MHZ,本程序工作于方式2,即8位自动重装方式定时器, 定时器100uS中断一次, 所以定时常数的设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机器周期=12÷12MHz=1uS

(256-定时常数)31uS=100uS

定时常数=156。然后对100uS中断次数计数10000次,就是1秒钟。

在本实验的中断处理程序中,因为中断定时常数的设置对中断程序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在置数前要先关对应的中断,置数完之后再打开相应的中断。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模块(F1区)和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I4区)。

1.使用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模块,用导线将P1.0接到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的任意一只发光二极管上。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头插到模块的单片机插座中,打开模块电源,插上仿真器电源插头(USB线)。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10_定时器.ASM”源程序,编译无误后。

4.全速运行程序,发光二极管隔一秒点亮一次,点亮时间为一秒。

5.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把可执行文件用ISP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

芯片中运行。(ISP烧录器的使用查看附录二)

四、实验框图

1.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P10=P1^0;

uchar num;

void main()

{

P10=0;

TMOD=0x0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EA=1;

ET0=1;

TR0=1;

while(1)

{

if(num==20)

{

num=0;

P10=~P10;

}

}

}

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num++;

}

主程序框图

定时中断子程序框图

六、思考题

1.如何将LED的状态间隔改为2秒,程序如何改写?

将if(num==20)改为if(num==40)。

2.如果更换不同频率的晶振,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调整程序?

LED的状态间隔与设定的值不同。改变定时器设定的初值。

七、电路图

实验二 串行静态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字符转换成显示段码的软件译码方法

2.静态显示的原理和相关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电路

显示器由8个共阴极LED 数码管组成。输入只有两个信号,它们是串行数据线DIN 和移位信号CLK 。8个串/并移位寄存器芯片74LS164首尾相连。每片的并行输出作为LED 数码管的段码。

74LS164的引脚图如图所示;

74LS164为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1、2为 串行输入端,QA ~QH 为并行输出端,CLK 为移位时钟脉冲,上升沿移入一位;CLR 为清零端,低电平时并行输出为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单片机的P1.0作数据串行输出,P1.1作移位脉冲输出。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F1区)和串行静态显示模块(I3区)。

1.使用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模块,用导线将连接P1.0、P1.1连接到串行静态显示模块的DIN 、CLK 端。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头插到模块的单片机锁紧插座中,打开模块电源,插上仿真器电源插头(USB 线)。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源程序,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8LED 显示自己设定的字符。程序停止运行时,显示不变,说明静态显示模块具有数据锁存功能。

74LS164

四、电路原理图

五、程序代码

DBUF0 EQU 30H

TEMP EQU 40H

DIN BIT P1.0

CLK BIT P1.1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MOV 30H,#5BH

MOV 31H,#3FH

MOV 32H,#06H

MOV 33H,#6DH

MOV 34H,#3FH

MOV 35H,#6DH

MOV 36H,#3FH

MOV 37H,#6FH DISP: MOV R0,#DBUF0

MOV R1,#TEMP

MOV R2,#5

DP10: MOV DPTR,#SEGTAB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R1,A

INC R0

INC R1

DJNZ R2 ,DP10

MOV R0,#TEMP

MOV R1,#5

DP12: MOV R2,#8

MOV A,@R0

DP13: RLC A

MOV DIN,C

CLR CLK

SETB CLK

DJNZ R2,DP13

INC R0

DJNZ R1,DP12

SJMP $

SEGTAB: DB 3FH,06H,5BH,4FH,66H,6DH DB 7DH,07H,7FH,6FH,77H,7CH

DB 39H,5EH,7BH,71H DELAY: MOV R4,#03H

AA1: MOV R5,#0FFH

AA: DJNZ R5,AA

DJNZ R4,AA1

RET

END

实验三串行A/D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单片机I/O模拟I2C总线的编程方法

2. 掌握16位串行A/D转换芯片ADS1100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1、ADS1100芯片介绍概述

ADS1100是美国TI(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公司生产的全差分输入、16位分辨率、SOT23-6封装、有自校准功能的精密A/D转换器,该芯片的内置自校准系统对于用户是透明的。ADS1100使用I2C串行接口以电源电压作用参考电压,片内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可提供最大的为8的增益,因此,即使在高分辨情况下也能采样到小信号,在单次转换模式下,ADS1100在一次转换结束后可自动关闭自身电源,因而可减少系统在空闲周期的电流消耗,由于ADS1100的易用性,故可以大大降低精密测量设备工作的工作量,ADS1100主要应用在空间和功耗方面要求比较严格的高分辨率采样测量电路中,其典型应用包括便携设备、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发射机等。ADS1100以其独特的精度特性可广泛应用便携设备、工业过程控制器、智能发射器、消费类产品、工厂自动化设备和温度测量等系统之中。

2、技术性能

(1)ADS110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16位无丢码;

●8个地址范围;

●有连续自校准功能;

●单周期转换;

●内部带有系统时钟;

●具有I2C接口;

●精度:0.0125%(FSR MAX);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可在1、2、4或8中进行选择;

●低噪声:4μVp-p;

●可编程数据采样速率:8SPS-128SPS;

●电源电压为2.7-5.5V;

电流损耗可低至90μA。

(2)ADS1100的极限参数,引脚功能和内部结构

为了保证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在设计时,建议在表1所列条件范围内使用ADS1100芯片,ADS1100的外部引脚图如图1所示,表2是其引脚功能说明。

表1:极限参数

图1:外部引脚

表2:引脚功能说明

图2:内部结构

图2是ADS1100的内部结构图。ADS1100的内部包括ΔΣA/D转换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时钟发生器和I2C接口四大部分,芯片内部时钟发生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可直接送给ΔΣA/D转换核及I2C接口,而无需片外时钟,ΔΣA/D转换核包括差分开关电容ΔΣ转换结构以及其后的数字滤波器。差分模拟信号经PGA到ΔΣA/D转换核转换后可输出二进制编码。

3、工作原理

(1)上电和复位

ADS1100上电时会自动复位并将控制字寄存器设置成默认值。此外,它也能响应I2C复位指令(全局调用复位指令GENERAL CALL RESET:地址字节是00H接着是数据字节06H),在接收到复位指令后,ADS1100将执行内部复位,此时如果正在转换,则中断,输出寄存器置0,并将控制字寄存器恢复默认值。

(2)ADS1100的I2C地址

ADS1100的I2C地址是1001xxxB,其中"xxx"由厂家设定,ADS1100有8个不同的I2C 地址(从000到111)。根据I2C的不同地址可分为8个独立器件,其各自封装的打标字样(在芯片的顶部)如表3所列。

表3:片上标识与I2C地址对应表

(3)输出编码

输出编码是一个和输出电压成正比例的数,并与位数相关,而位数又与转换速率有关,它们的对应如表4所列。

表4:转换速率与偏码的关系

对于给定的最小编码、PGA增益设置,正负输入端电压VIN+和VIN-、以及电源电压来说,输出编码可由表达式(1)给出,由于ADS1100集成了自校准系统且具有自校准功能,故可以补偿增益和失调所引起的误差,因此该表达式不必考虑这些参数。

输出编码=-13最小编码3PGA3 (1)

如转换速率是16SPS,PGA=2,那么:

输出编码=16384323

注意,最大输出编码和最小输出编码的绝对值是不同的,位数为n的最大编码是2n-1-1,最小编码是-122n-1,另外,表5给出了不同输入电平所对应的输出编码。

表5:不同输入电平对应的输出编码

(4)寄存器

ADS1100有两个寄存器,输出寄存器和控制字寄存器,输出寄存器用于存放最后一次的转换结果,控制字寄存器则可以改变ADS1100的操作模式和进行状态查询。

a) 输出寄存器

16位的输出寄存器存储的是以二进制补码表示的最后一次的转换结果,在ADS1100复位或上电之后,输出寄存器清零,输出寄存器的格式如表6所示。

表6:输出寄存器格式

b) 控制字寄存器

8位控制字寄存器用于控制ADS1100的工作模式,转换速率和PGA设置,控制字寄存器的格式如表7所列,默认值是8CH。

表7:控制字寄存器格式

●位7(ST/BSY):在单次转换模式下,向ST/BSY写入1可使一次开始,写入0无影响,在连续转换模式下,ADS1100忽略写入ST/BSY的值。

另外,在单次转换模式下,如果ST/BSY读到了1值,表明A/D转换器正忙,即正在转换中;如果是0,则表明当前没有转换工作,输出寄存器保存的是最后一次的转换结果,在连续模式下,ST/BSY总是读到1。

●位6-5:保留字。使用时必须设置成0。

●位4(SC):用于控制ADS1100是连续转换模式还是单次转换模式,当SC为1时,ADS1100是单次转换模式(Single Conversion),为0则为连续转换模式,该位的默认值是0。

●位3-2(DR);用于控制ADS1100的转换速率,见表8所列。

表8:转换速率控制表

位1-0(PGA):用于ADS1100的增益设置,设置方法见表9所列。

4、工作模式

ADS1100有两种工作模式:连续转换模式和单次转换模式,连续转换模式下,当一次转换结束后,ADS1100将结果放入输出寄存器并立刻开始下一次转换,ST/BSY位在控制字寄存器中始终读到的是1。

如果是单次转换模式,则在ST/BSY位被置1后,ADS1100上电并执行一次转换,转换结束后,ADS1100会把结果放入输出寄存器,并复位ST/BSY成0,关断电源。在转换中,ST/BSY 置1无效,如果要从连续模式切换到单次模式,ADS1100可在执行完当前转换后ST/BSY置0,然后断电。

5、读/写操作

ADS1100的输出寄存器和控制字寄存器的内容是可读的。要读ADS1100,可将其设为读状态(7位的ADS1100地址后加1位高电平有效的读信号,高位在前,如ADS1100A0则是10010001),以读取三个字节的内容,其中前两个字节是输出寄存器的内容(高位在前),第三个字节是控制字寄存器的内容(高位在前,从第四个字节开始起均为FFH。如果只想知道输出寄存器的内容是否合理,可仅读取前两个字节而忽略其后的字节。

ADS1100的输出寄存器是只读的,只能向控制字寄存器写内容,写的方法是将ADS1100设置为写(在ADS1100地址后加1位低电平有效的写信号,高位在前),然后写入一个字节(高位在前)。ADS1100忽略在第一个字节以后的内容。

6、应用实例

(1)基本连接

因为ADS1100的输入只能接受正电压,因此两个模拟量输入端都接正电压,由于ADS1100在转换时会从电源拉电流而产生短暂的尖脉冲,因此要在电源端加旁路电容。由于SDA和SCL端是漏极开路结构,故也需要接上拉电阻。

(2)单端输入

虽然ADS1100是全差分输入结构,但它也能采样测量单端信号。ADS1100配置成单端输入采样测量方式就是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一个接地,通常选择VIN-,将输出信号连到VIN +。单端信号的极限范围从-0.2V 到VDD +0.3V 。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用到单片机最小系统(F1区)、串行静态数码显示(I3区)、电位器(A2区)和串行A/D 转换(H6区)。

1. 串行静态数码显示的DIN 、CLK 分别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的P1.0、P1.1口;单片机最小系统的P

2.0、P2.1分别接串行A/D 转换的DATA 、CLK, 串行A/D 转换的CS-549接地,AIN 接电位器(A2区)0~5V 可调输出端。打开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电源开关,串行A/D 转换的JT1H 电源短路帽打在VCC 处。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打开串行AD 文件夹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ADS1100.Uv2”。

4.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数码管显示电压转化的数字量,调节模拟信号输入端的电位器旋钮。顺时针旋转值增大,AD 转换值的范围是0~3FFH 。

5.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用ISP 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芯片中。 四、电路图

五、思考题

分析串行AD 转换和并行AD 转换的不同点。

串行A/D 在使用中有接口电路简单的优点,但在需要软件虚拟串行通信协议的情况 下,转换时间与同样分辨率的并行A/D 相比要逊色的多。如果要实现与并行A/D

AIN

CLK DATA CS_549

同样的转换速度,则需要选择本身具有同类串口的单片机。

六、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seg[]={0x3F,0x6,0x5B,0x4F,0x66,0x6D,0x7D ,0x07,0x7F,0x6F,0x77,0x7C,0x58,0x5E,0x79, 0x71,0x0,0x00};

sbit DIN=P1^0;

sbit CLK=P1^1;

sbit SDA=P2^0;

sbit SCL=P2^1;

void Init(uchar mdata);//SD1100 初始化

uint Rd(void);//读模拟信号

void Disp(uint v); //数据显示

void Delay(void);

void Start(void);

void Stop(void);

void WriteACK(uchar ack);

void WaitACK(void);

void writebyte(uchar wdata);

uchar Readbyte(void);

void delay(uchar x)

{

uchar i,j;

for(i=0;i

for(j=0;j<255;j++);

}

void main()

{

uint volt;

Init(0x8c);

while(1)

{

volt=Rd();

if(volt>=32768)

volt=0;

volt=volt/64;

Disp(volt);

delay(30);

}

} //初始化

void Init(uchar mdata)

{

Start();

writebyte(0x90);

writebyte(mdata);

Stop();

}

//读模拟信号

uint Rd(void)

{

uchar HAD;

uchar LAD;

uint TAD;

Start();

writebyte(0x91);

HAD=Readbyte();

WriteACK(0);

LAD=Readbyte();

WriteACK(1);

Stop();

TAD=(0x00ff&HAD)<<8|LAD;

return TAD;

}

//延时

void Delay(void)

{

uint i,j;

for(i=5;i>0;i--)

for(j=110;j>0;j--);

}

//启动I2C总线

void Start(void)

{

EA=0;

SDA=1;

SCL=1;

Delay();

SDA=0;

Delay();

SCL=0;

}

//停止I2C总线

void Stop(void)

{

SDA=0;

SCL=0;

Delay();

SCL=1;

Delay();

SDA=1;

Delay();

EA=1;

}

//输出ACK

void WriteACK(uchar ack) {

SDA=ack;

Delay();

SCL=1;

Delay();

SCL=0;

}

//等待ACK

void WaitACK(void)

{

uchar err=20;

SDA=1;

Delay();

SCL=1;

Delay();

while(SDA)

{

err--;

if(!err)Stop();

}

SCL=0;

Delay();

}

//输出数据

void writebyte(uchar wdata) {

uchar i;

for(i=0;i<8;i++)

{

if(wdata&0x80)SDA=1;

else SDA=0;

wdata<<=1;

SCL=1;

Delay();

SCL=0;

}

WaitACK();

}

//输入数据

uchar Readbyte(void)

{

uchar i,byte;

byte=0;

SDA=1;

for(i=0;i<8;i++)

{

SCL=1;

byte<<=1;

byte|=SDA;

SCL=0;

Delay();

}

return(byte);

}

//显示数据

void Disp(uint v)

{

uchar k,i,t,tem;

uchar buf[2];

buf[0]=(v&0x0f00)>>8;

buf[1]=(v&0x00f0)>>4;

buf[2]=(v&0x000f);

for(k=0;k<=2;k++)

{

t=0x80;

for(i=0;i<=7;i++)

tem=seg[i];

}

}

实验四 DS18B20温度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3.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

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简介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DS18B20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内部结构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下:

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64位光刻ROM的排列是:开始8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

着的48位是该DS18B20自身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

码(CRC=X8+X5+X4+1)。光刻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

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以0.0625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以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0191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存储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的E2RAM,后者存放高温度和低温度触发器TH、TL和结构寄存器。

暂存存储器包含了8个连续字节,前两个字节是测得的温度信息,第一个字节的内容是温度的低八位,第二个字节是温度的高八位。第三个和第四个字节是TH、TL的易失性拷贝,第五个字节是结构寄存器的易失性拷贝,这三个字节的内容在每一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六、七、八个字节用于内部计算。第九个字节是冗余检验字节。

低五位一直都是1 ,TM是测试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在DS1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不要去改动。R1和R0用来设置分辨率,如下表所示:(DS18B20出厂时被设置为12位)

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

2.本实验在读取温度的基础上,完成类似空调恒温控制的实验。用加热电阻代替加热电机。温度值通过LED 静态显示电路以十进制形式显示出来,制冷采用自然冷却。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F1区)、串行静态显示(I3区)和温度传感器模块(C3区)。

1.DS18B20的CONTROL 接最小应用系统P1.4,OUT 接最小应用系统P

2.0,最小系统的P1.0,P1.1接串行静态显示的DIN ,CLK 端。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然后将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44_ DS18B20.ASM 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程序正常运行后,按下自锁开关‘控制’SIC 。LED 数显为 “XX ”为十进制温度测量值, “XX ”为十进制温度设定值,按下自锁开关“控制”SIC 则加热源开始加热,温度也随着变化,当加热到设定的控制温度时如40度时,停止加热。

5.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用ISP 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芯片中。

四、电路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SIO=P2^0;

sbit A=P1^4;

sbit dat_pin = P1^0;

sbit clk_pin = P1^1;

uchardis_buf[6];

uchar code duanma[]={0x3f,0x06,0x5b,0x4f, 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40,0x00}; uchar code led_dat[17]={0xFC,0x60,0xDA, 0xF2,0x66,0xB6,0xBE,0xE0,0xFE,0xF6,

0xEE,0x3E,0x9C,0x7A,0x9E,0x8E,0x00}; uchar Ds18b20Init();

void Ds18b20WriteByte(uchar dat);

uchar Ds18b20ReadByte();

int Ds18b20ReadTemp();

void Ds18b20ChangTemp();

void Ds18b20ReadTempCom();

void Led_Disp(uint num);

void Delay(uint count);

void main()

{

int a;

while(1)

{

A=1;

a=Ds18b20ReadTemp();

Led_Disp(a);

Delay(1000);

}

}

//DS18B20初始化程序

uchar Ds18b20Init()

{

uint i;

DSIO=0;

i=70;

while(i--);//延时642us

DSIO=1;

i=0;

while(DSIO)//等待DS18B20拉低总线

{

i++;

if(i>50000)//等待>50MS

return 0;//初始化失败}

return 1;//初始化成功

}

//DS18B20写入数据

void Ds18b20WriteByte(uchar dat) {

uint i,j;

for(j=0;j<8;j++)

{

DSIO=0;

i++;

DSIO=dat&0x01;

i=6;

while(i--);

DSIO=1;

dat>>=1;

}

}

//DS18B20读取数据

uchar Ds18b20ReadByte()

{

uchar byte,bi;

uint i,j;

for(j=8;j>0;j--)

{

DSIO=0;

i++;

DSIO=1;

i++;

i++;

bi=DSIO;

byte=(byte>>1)|(bi<<7);

i=4;

while(i--);

}

return byte;

}

//读取温度

int Ds18b20ReadTemp()

{

uint temp=0;

uchar tmh,tml;

Ds18b20ChangTemp();

Ds18b20ReadTempCom();

tml=Ds18b20ReadByte();

tmh=Ds18b20ReadByte();

temp=(tmh*256+tml)*0.0625;

return temp;

}

//温度转换

void Ds18b20ChangTemp()

{

Ds18b20Init();

Delay(1);

Ds18b20WriteByte(0xcc);

Ds18b20WriteByte(0x44);

Delay(100);

}

//发送读取温度命令

void Ds18b20ReadTempCom()

{

Ds18b20Init();

Delay(1);

Ds18b20WriteByte(0xcc);

Ds18b20WriteByte(0xbe);

}

//显示子程序

void Led_Disp(uint num)

{

int f;

uchar buffer[8]={0,0,0,0,0,0,0,0};

uchar x,y,dat;

buffer[0]=0x10; // 灭显示

buffer[1]=0x10; // 灭显示

buffer[2]=0x10; // 灭显示

buffer[3]=0x10; // 灭显示

buffer[4]=0x10; // 灭显示

buffer[5]=0x10;

buffer[6]=num/10;

buffer[7]=num%10;

for(x=0;x<8;x++) // 发送显示数据

{

dat=led_dat[buffer[x]];

for(y=0;y<8;y++)

{

clk_pin = 0;

if (dat & 0x01)

dat_pin=1;

else dat_pin=0;

clk_pin = 1;

for(f=0;f<3;f++)

{}

dat>>=1;

}

}

}

//延时程序

void Delay(uint count)

{

uint i;

while(count)

{

i=200;

while(i>0)

i--;

count--;

}

}

系统试运行总结报告

系统试运行总结报告 篇一:___系统试运行报告—— 北京宏景世纪软件有限公司 长江航道局E-HR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试运行报告 XX-4-2 目录 1 系统试运行的平台及络环境 (3) 硬件平台 (3) 软件平台 (3) 络环境 (3) 2 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时间安排 (3) 集中培训阶段 (3) 基本数据输入和分别培训阶段 (4) 正式试运行阶

段 (4) 试运行工作总结会议 (4) 3 系统试运行的用户规模 (4) 4 系统试运行的数据规模 (5) 5 系统试运行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析 (5) 6 系统试运行的经济效益分析 (5) 7 系统试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5) 已解决问题 (5) 系统安全问题 (6) 数据清理工作 (6) 系统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 (6) 1 系统试运行的平台及络环境

硬件平台 服务器端为至强8核 CPU,内存为8G PC2100 DDR,320G 硬盘。 客户端配备C4 CPU、512M内存、80G硬盘。 远程客户端配备P4 CPU、1G内存、160G硬盘。 软件平台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XX,采用作为Web发布平台,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XX SP4版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客户端采用浏览器,建议设置为1024*768分辨率。 络环境 服务器主板集成双10/100/1000M以太卡,内固定IP地址为。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客户端要求能够接入航道局二期内即可。 2 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时间安排 集中培训阶段 XX年10月26日——28日,举办了“长江航道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期培训班,航道全线14个二级局和航道局总部人事相关负责人员共32人参加了培训。 基本数据输入和分别培训阶段 XX年11月5日——XX年12月5日搭建系统运行平台,进行数据库挂接,创建基本组织框架,人员基本信息架构,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铁道信号) 姓名: ***** 学号: 1121**** 授课教师:福恩

目录 1.实验一 (3) 2. 实验二 (8) 3.实验三 (13) 4.实验四 (22) 5.实验五 (26) 6.实验六 (33) 7.参考文献 (38)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应用接口技术设计十字路口、复杂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学会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所学的X86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并思考计算机如何应用在各种控制系统中。 (1)掌握利用X86汇编语言技巧 (2)掌握X86微处理器与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硬件电路设计 (3)熟悉模拟交通灯控制的实现方法并思考如何应用在实际中。 二.实验容 设计一个交通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工作后,交通灯按照如下规律变化: (1)南北路口的绿灯、东西路口的红灯同时亮3秒左右。 (2)南北路口的黄灯闪烁若干次,同时东西路口的红灯继续亮。 (3)南北路口的红、东西路口的绿灯同时亮3秒。 (4)南北路口的红灯继续亮、同时东西路口的黄灯亮闪烁若干次。 (5)返回(1)依次循环。 三.实验电路 如下图,L7、L6、L5作为南北路口的交通灯与PC7、PC6、PC5相连,L2、L1、L0作为东西路口的交通灯与PC2、PC1、PC0相连。编程使六个灯按交通灯变化规律燃灭。 8255动态分配地址: 控制寄存器:0EC0BH A口地址: 0EC08H C口地址: 0EC0AH

红黄绿红黄绿 图1-1 交通灯实验电路图四.程序流程图 五.源程序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 工作状态控制字设置 START: MOV DX,0EC0BH ;写控制端口,地址0EC0BH MOV AL,10010000B ;C口方式0输出 OUT DX,AL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红外通信

微机接口与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学号10291164 课程设计题目:红外通信 课程设计答辩或提问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课程设计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 课程设计考勤情况(15%): 课程设计调试情况(30%):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红外通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牛 一、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红外通信 内容:应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完成数据的发射和接收。发射管和接收管接在普通的I/O口。要求2个按键,一个按键是数据的0和1的变换,另一个按键是发送键。数据在1个数码管上显示。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独立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 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3. 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有设计方案,设计电路图,还要有仿真结果; 4. 进实验室进行电路调试,边调试边修正方案; 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的电路图、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进度安排 1.时间安排 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天) 1 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 1 2 完成电路仿真,写预习报告 1 3 电路调试 2 4 写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 1 合计 5 设计调试地点:电气楼410 2.执行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成绩优秀的可以自拟题目,其余的同学都是指定题目。,每组不得超过2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详细电路(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雷同。

软件运行报告

软件运行报告

1文档说明 1.1使用范围 本文将作为:软件正式运行的报告。 1.2文档概述 本文档运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软件运行情况 2.1软件运行技术指标 实施单位综合考虑了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部署实施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完成了项目所涉及的硬件(包含服务器、网络设备)和软件(包括数据库、软件中间件、业务应用)的部署工作。软件在上线运行后,软件功能性指标达到了以下要求: 2.1.1响应速度 1、系统对客户侧事件的响应时间≤30min; 2、常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10s; 3、模糊查询响应时间<15s; 4、90%界面切换响应时间≤3s,其余≤5s; 5、前置主备通道自动切换时间<5s; 6、在线热备用双机自动切换及功能恢复的时间<30s; 7、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中实时数据传送时间<5s。 2.1.2系统可靠性 1、功能模块年可用率≥99.5%; 2、功能模块各类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3 104h小时; 3、功能模块故障恢复时间≤2h; 4、由于偶发性故障而发生自动热启动的平均次数应<1次/3600h。 2.1.3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设备负荷率及容量 1、在任意30分钟内,各服务器CPU的平均负荷率≤35%; 2、在任意30分钟内,工作站CPU的平均负荷率≤35%;

3、在任意30分钟内,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35%; 4、系统数据在线存储≥3年。 2.2软件运行状态分析 2.2.1运行内容 系统运行状态分析应包括内容有: 1)系统运行期间中断次数,中断时间; 2)所报告的主服务器的10分钟内的cpu平均利用率超过设计标准的次数; 3)所报告的主服务器的内存占用超过设计标准或正常范围的次数; 4)所报告的主存储的io出现异常的次数;所报告的数据库的连接数超出正常范围的次数; 5)发现数据库的tx执行锁数目较大,超出平时水平次数; 6)出现文件日志超过设计标准的次数; 7)出现因数据库表空间不足而引发故障的次数等具体内容的描述及分析。 系统运行缺陷分析中应具体描述出: 1)“重要”以上级别bug的次数; 2)“重要”以上级别bug完全关闭所占的比例 3)每种级别的bug出现的频率 2.2.2运行情况 1.系统运行期间: 1)没有发生中断; 2)主服务器10分钟内的平均利用率没有超过设计标准次数; 3)主服务器的内存没有超过设计标准或正常范围的次数; 4)主存储的io出现异常的次数是0次;所报告的数据库的连接数没有超出正常范围的次数; 5)数据库的tx执行锁数目不大; 6)出现文件日志符合设计标准的次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班级: ____ 姓名:_____ 班内序号:_______ 实验日期: 学院: _______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__ 专业:______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___________ 实验顺序:___1___ 实验名称:_系统中断实验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数:_______ 考评日期:________ 指导教师:张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机中断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2.学会编写中断服务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实验环境 TPC-ZK-II 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原理 1.在PC/XT系统中,中断系统是由两片8259A构成(如图),可以管理 15级中断。 电路特点如下: ①两片8259A的CAS0~CAS2同名端互联,从片8259A的INT与主 8259A的第二级中断请求输入连接; ②主片8259A的端口地址在020H~03FH范围内有效,从片8259A的端 口地址在0A0H~0BFH范围内有效。由于将芯片的A0与地址总线的

最低位连接,所以两个芯片的有效地址分别为20H 、21H 和A0H 、A1H ; ③ 主从片8259A 的中断触发极性都为边沿(上升沿)有效; ④ 选择为全嵌套方式,即IR0最高、IR1、IR2(从片的IR0~IR7)、 然后是主 片的IR3~IR7。 ⑤ 主、从芯片均采用非缓冲结构,主片的SP/EN 端接高电平,从片的 SP/EN 端接低电平; ⑥ 设定0~7级对应的中断号为08H ~0FH,8~15级对应的中断号为 70~77H 。 系统上电时,ROM BIOS 对8259A 的主片和从片要执行初始化命令、惊醒初始化操作。 多片8259A 的级联结构图 IR0 IR1 IR2 IR3 IR4 IR5 IR6 IR7 IR3 IR4 IR5 IR6 IR7 /INTA INT 8259A (主片) SP/EN CAS0CAS1CAS 2 /INTA INT CPU IR0 IR1 IR2 /INTA INT 8259A (主片) SP/EN CAS0CAS1CAS 2 Vcc D7~D0 D7~D0 D7~D0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1 Keil C51的使用(汇编语言)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Keil C51(汇编语言)和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的操作和使用,能够输入和运行简单的程序。 二.实验设备: 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一台、具有一个RS232串行口并安装Keil C51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及环境: 在计算机上已安装Keil C51软件。这个软件既可以与硬件(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连接,在硬件(单片机)上运行程序;也可以不与硬件连接,仅在计算机上以虚拟仿真的方法运行程序。如果程序有对硬件的驱动,就需要与硬件连接;如果没有硬件动作,仅有软件操作,就可以使用虚拟仿真。 四:实验内容: 1.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2)加入C 源文件或汇编源文件。 3)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各种应用文件。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2.按以上步骤实现在P1.0输出一个频率为1Hz的方波。 3.在2的基础上,实现同时在P1.0和P1.1上各输出一个频率同为1Hz但电平状态相反的方波。 五:程序清单: ORG 0000H AGAIN:CPL P1.0 MOV R0,#10 ;延时0.5秒 LOOP1:MOV R1,#100 LOOP2:MOV R2,#250 DJNZ R2,$ DJNZ R1,LOOP2 DJNZ R0,LOOP1 SJMP AGAIN END 六:实验步骤: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如图1-1所示:①Project→②New Project→③输入工程名test→④保存工程文件(鼠标点击保存按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2

3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学习用全屏幕编辑软件QEDIT.EXE建立源程序(.ASM文件); 学习用汇编软件MASM.EXE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文件); 学习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学习用调试软件TD.EXE调试可执行文件; 2.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器材 PC机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利用堆栈实现AX的内容与BX的内容进行交换。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 2.汇编、调试、观察、记录结果; ⑴用QEDIT.EXE软件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格式文件存盘; ⑵用M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二进制目标文件(.OBJ文件),再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⑶用调试软件TD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子目录E:>\SY86后,利用QEDIT.EXE(简称Q)送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并以M1.ASM文件存盘 ⑴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①进入\SY86子目录 E:>CD\SY86 E:\SY86> ②进入QEDIT.EXE 编辑界面 E:\SY86> Q ③输入文件名*.ASM(如M1.ASM)后,输入源程序 源程序 DATA SEGMENT PARA PUBLIC’DATA’ ;数据段定义 DB 512 DUP(0)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STACK’ ;堆栈段定义 DB 512 DUP( ?) 4

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篇一:关于网络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网络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报告 市卫生局: 自20XX年我中心网络信息系统始建至今,在网络、硬件建方面已经初具规模。软件方面现已经建成hIs系统、LIs 系统、农民健康档案系统、农民体检系统。硬件方面设备有独立的硬件防火樯、在停电情况下能持续供电8小时的ups 等设备,经过几年的运行网络信息系统(LIs系统、hIs系统)一直承担着全中心及与卫生局数据上传的医疗、办公、网上直报的重任,保证了我中心各项医疗环境的正常进行,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加上在我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化小组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中心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全中心网络运行平稳,各工作站工作人员操作熟练,系统管理软件hIs系统、LIs系统逐步完善。目前已经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如下 义乌市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XX年7月18日 篇二:信息系统情况报告 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的自查报告 一、自查情况 (一)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1、成立了安全小组。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管护人员,安全小组为管理机构。 2、建立了信息安全责任制。主管领导负总责,具体管理人负主责。 3、制定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镇网站的信息管护人员负责保密管理,密码管理,且规定严禁外泄。 (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1、涉密计算机经过了保密技术检查,并安装了防火墙。同时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有效性。 2、涉密计算机都由专人保管负责。同时,涉密计算机相互共享之间设有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3、网络终端没有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的信息网的现象,没有安装无线网络等。 4、安装了针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专业杀毒软件。 (三)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况 1、制定了初步应急预案,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DEBUG命令及其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了解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方法。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了解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容: 1.打开计算机,在WINXP操作系统下,点击“开始”,选择“运行”,在“打开”一栏中输入“debug”,运行DEBUG应用程序,将出现DEBUG的提示符“-”。 2.在DEBUG提示符后键入字母“-a100”,回车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下面类似的容: (具体到每个计算机所产生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可能有所不同) 这表示在地址1383:0100处,DEBUG等待用户键入程序助记符,下面键入程序: 3.在DEBUG的提示符后键入G,这是执行程序的命令,然后回车,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4.现在让我们用“d”命令来看一下存储器 在100H~107H这8个单元,程序覆盖了原来的容,右边的字符是组成程序的ASCII码等价字符,圆点表示不可显示字符。 5.下面我们用反汇编命令来查看一下所键入的程序。“U”命令的格式是“U起始地址,终止地址”,即把起始地址到终止地址之间的十六进制码反汇编成汇编语言助记符语句。键入: 大家在屏幕上不仅可以看到地址和助记符,而且还可以看到与汇编语言等价的机器语言。6.现在我们修改存储单元的容,看看显示情况和变化。 我们看到显示的结果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DOS的2号功能调用是显示输入数据的ASCII 码字符。 7.下面我们给程序命名并存盘。在键入“n”后紧跟程序名及扩展名

因为文件的字节数必须事先放在BX和CX中,其中BX保存高16位,CX保存低16位,整个32位的数保存文件的字节数,一般来说,BX设置为0,因为CX可存放的字节数为64K,对于一般的程序已足够了。 8.结束后可用Q命令退出DEBUG程序。 三、实验习题 1.写出完成下列功能的指令序列 (1)传送20H到AL寄存器 (2)将(AL)*2 (3)传送25H到BL寄存器 (4)(AL)*(BL) 问最后的结果(AX)=? 单步执行结果: 2.分别写出完成下列指令要求的指令: (1)将BX的低4位清零; (2)将AX的高4位置1; (3)将DX的低4位取反; (4)将CX的中间八位清零; (5)将AX中与BX中的对应位不相同的位均置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_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题目:键盘扫描实验

班级:数字媒体 1004 学号: 0305100417 学生:海洋 指导老师:天天 日期: 2012.6.1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扫描的应用及编程 (2)掌握LED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PC计算机一台,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8255芯片:8255具有3个带锁存或缓冲的数据端口,它的并行数据宽度为8位。可与外设并行进行数据交换。A口和B口具有中断控制逻辑,在外设与CPU之间可用中断方式进行信息交换。把8255并口和键盘,组成一个键盘装置。通过cpu对8255的控制最总达到键扫的目的。每一个键对应一个ASCII 码字符,通过8255的输入和输出,最终显示在屏幕上。 (2)LED数码显示原理:数码管的 7 个段及小数点都是由 LED 块组成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数码管在静态显示方式时,其共阳管的位选信号均为低电平,四个数码管的共用段选线 a、b、c、d、e、f、g、dp 分别与单片机的 8 根 I/O 口线相连,显示数字时只要给相应的段选线送低电平。数码管在动态显示方式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数码管被点亮显示数字,其余的处于非选通状态,位选码端口的信号改变时,段选码端口的信号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每位显示字符停留显示的时间一般为1-5ms,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惯性,在数码管上就能看到相当稳定的数字显示。 (3)键盘扫描原理:第一步,使行线为编程的输入线,列线是输出线,拉低所有的列线,判断行线的变化,如果有按键按下,按键按下的对应行线被拉低,否则所有的行

系统运行维护报告

信息中心2014年06月 信息系统管理运行报告 起始日期:2014/04/01-终止日期:2014/06/30 行动主要包括:建立、审阅、审核、修订、批准、上报、分发、归档、作废等。 前言 1、本报告主要就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机房管理、其它事项说明、附件等七个部分进行记录、分析、汇总和报告,以保障信息安全,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支持公司业务、管理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2、本报告为季度报告,报告周期为公历每季度首月第一日至季度末的最后一天,在出现重大事件时,实时提交《重大事件报告》。 运行态势类别及说明(请选择其中之一): 运行正常无故障、性能和资源已经处于或接近临界状态 运行基本正常有轻微故障,本季度非正常停机次数少于3次且每次非正常停机不超过5分钟 运行不正常有严重故障,本季度非正常停机次数高于3次或单次非正常停机超过5分钟 一、应用系统部分 (一)应用系统运行 1、主要业务系统 2、其它相关系统 3、系统间接口

4、运行情况总体描述(分系统) ●客户报装管理与营业收费系统服务器端、客户端运行良好。 ●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良好。 ●委托银行代售气系统客户端运行基本良好(2014年4月1日至今)。 ●金蝶财务管理系统运行良好。 ●信息系统设备整体运行良好。 ●监控系统设备整体运行良好。 (二)应用系统升级 1、主要业务系统升级 2、升级情况说明 ● 无升级计划、目前处于稳定运行中。 (三)应用系统运行日志检查 1、系统运行日志检查

2、运行日志(系统日志、运行日志、事件日志、登陆日志等)检查 ● 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运行日志显示系统、设备、应用、接口运行良好。 ● 银证系统(报装管理与营业收费)运行日志显示系统软硬件运行良好。 ● 委托银行售气系统日志显示系统升级后(2014-2-17)软硬件截止目前 为止运行良好。 (四)应用系统维护 1、维护单情况统计 2、主要大类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建议 ●数据库系统 1、无。 ●报装营收系统 1、业务跳转、操作问题、需求变更 ●委托售气系统 1、无 ●金蝶财务系统 1、无 ●其他系统 1、无 二、操作系统部分

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1 定时与中断接口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定时器/计数器8253、并行I/O接口8255A在PC机中的电路连接方法; 2.学习使用TURBO C++对8253、8255进行编程操作; 3(熟悉拦截PC机中断向量的TC++ 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8253、8255在PC/XT机中的电路连接介绍 1, 8088 8253 2,D7…D0 OUT0 D7…D0 至8259 IRQ0,中断类型=8 3, RD GATE0 +5V IOR 4, WR CLK0 IOW 5, A0 OUT1 A0 至8237的DRAM刷新请求 6, A1 GATE1 A1 +5V 7, CLK1 8,地址OUT2 IO/M & 放大 9,译码CS GATE2 A9…A2 10, CLK0,1,2 40H~43H 1.19MHz 地址PB0 译码 CS PB1

60H~63H 8255 PC机启动后,系统设置的初始状态为: 芯片有关工作方式初值运行情况 通道0#:方式3(方波计数初值:OUT输出55ms方波至 0000H 发生器) 8259的IRQ0 8253 通道2#:,(1KHz) 计数初值:,,(1KHz方波) (1190) PB0、PB1:方式0(简控制蜂鸣器发声。0:不发8255 单输出) 声,1:发声 8259 IRQ0:允许中断中断类型号:8 CPU响应8号中断 2(程序要求 (1)程序启动时,要求输入定时时间,以秒为单位。 (2)按秒计时,每秒到达时,在屏幕上显示当前为第几秒,同时蜂鸣器发出短 促叫声; (3)当定时时间到,则显示“Time Up!”,结束程序。 三. 实验步骤 1(建立源文件:启动TURBO C++3.0,建立Timer.CPP。保存到D:\ ×(学 号)\Timer.CPP; 2(设置TC工作目录:选菜单Options/Directories,第1、2栏保持不变,第 3、4栏填写您的文件存放目录,OK。如此,TC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等将会存放到此工作目录下。四,实验代码 #include //支持标准输入输出,如printf()。 #include //支持接口访问、中断向量操作函数 #include //支持exit()函数 #ifdef __cplusplus //定义C++使用的中断函数标识符。若是×.C程序,则 不需要 #define __CPPARGS ... #else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二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评分: 2016年12月28日

实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 1、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 (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 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位ALU-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74ls181芯片介绍: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 输入端(~A0、~A1、~A2、~A3,~B0、~B1、~B2、 ~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 个都是低电平有效。还包括S0、S1、S2、S3这四 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 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CN端处理进 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F0、F1、F2、F3是四个二 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 结果。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

3、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图:

4、总结及心得体会 本实验通过一个设计一个简单的运算器,使我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并对我做下一个运算器的实验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是之前实验课做过的实验,再次做起来过程比较流畅,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实验的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一致。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输入端(~A0、~A1、~A2、~A3,~B0、~B1、~B2、~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个都是低电平有效。还包括S0、S1、S2、S3这四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CN端处理进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F0、F1、F2、F3是四个二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结果。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其中AEQB、~P和~G这三个端口与本实验无关,所以这里不做额外介绍。

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轻工业学院本科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设计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学生:忠良王彦峰王永亮方庆刚 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08-1班 学号:9 指导教师:晓雷副教授 2011年1月7日

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1班学号忠良59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 课程设计目的 (1) 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2) 掌握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3) 学习与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硬件电路的设计还有联调仿真最 终成所选择课题的设计; (4) 利用简单的应用系统,培养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 (1)完成LED灯的显示、按键识别、电铃发出响声等,并完成模拟交通灯的功能; (2)从源程序、软件模拟、调试方面完成软件系统; (3)利用开发系统完成系统的总体调试、程序烧写,实现应用系统功能,并能对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 参考资料

(1)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为,黄科,雷道仲编著电子工业出版发行2006.5(3,4);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建忠编著电子科技大学; (3)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王幸之,钟爱琴等编著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发行2004; (4)51单片机编程基础与开发实例详解岂兴明,唐杰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发行。 完成期限:2011-1-7 指导教师签名:晓雷 课程负责人签名:晓雷 2011年01月3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容与要求4 第二章设计原理5 1.单片机概述5 2.STC89C52芯片简介6 3.定时器/计数器8

软件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软件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篇一:软件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篇一:软件系统运行总结报告 自2月份开始,我一直在跟进xx银行项目的测试工作,至此为止已近6个月时间,从公司内部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再到uat测试,以及投产前的系统压力测试等等。从开始到项目即将结束,一步步走过来。本次项目中,我作为测试环节的主力人员之一,仅对此项目中测试工作进行总结。 一、项目测试进度控制。项目的测试进度主要是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的,完全按照项目组计划要求完成测试任务、提交测试类相关文档,包括测试案例的完善、制定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缺陷跟踪以及bug回归测试等。协调项目的内部测试工作,本此项目中测试小组一共组织了四轮次系统全面测试工作,认

真配合项目工作,共同保证项目质量。项目测试的问题跟踪及处理采用每日进行修改问题回归测试工作,每日同步更新问题跟踪单的模式,按照规划时间完成系统更新测试。 二、项目组内部成员关系处理。在项目工作的这几个月里大家相处融洽,项目组内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各模块负责人学习模块功能处理方式,向业务人员了解系统中涉及的业务知识点,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模块功能测试。鉴于之前辖内对公交易系统和中行对公项目的经验,也向项目组提出了一些完善性意见。 三、协调用户测试方面。用户验收测试是项目测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验收阶段的最终把关阶段,业务人员结合日常业务处理情况对系统进行的尝试性使用过程。本次项目客户测试方面也是我个人觉得不够安全感一个主要方面,客户测试介入力度太小,尽管我们已经很多次电话催促业务人员

测试,每次联系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测试,他们来到项目组开发现场测试,也仅仅一两个小时时间,简单的进行验证操作即可。xx银行利用两批系统培训的时间安排了两次分行集中测试,也算给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测试,从中也暴露出不少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项目组均已解决。[莲~山课件] 四、测试成效方面。中信系统测试中,共记录问题及客户新增需求825个,其中bug数量512个、系统完善类问题225个,新增需求类问题88个。组织了四轮次内部系统全面测试工作,兼顾日常系统更新测试工作,最大限度的进行了内部质量把关。配合外包公司一同进行系统压力测试及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客户要求。现中信 系统临近投产实施工作,测试组还将继续配合配合项目投产工作及投产后的补丁更新测试工作。 四、个人得失方面。作为此次项目测试的负责人,对于日常的测试流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8259中断控制器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机中断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的应用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PC机内中断实验。使用单次脉冲模拟中断产生。验证中断处理程序,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一行预设定的字符串。 2.PC机内中断嵌套实验。使用单次脉冲模拟两个中断源的中断产生,填写中断处理程序,体会中断嵌套的过程。 3.扩展多中断源查询方式应用实验。利用实验平台上8259控制器作为中断扩展源,编写程序对8259控制器的中断请求进行处理。 三、实验步骤 1.实验1-1:PC机内中断应用实验 (1)按接线图连好接线,调用程序源代码8259-1.asm,观察实验现象,屏幕显示结果截图如下: (2)自设计实验。改变接线方式,将单次脉冲连到USB核心板上的IRQ10插孔上,参考本实验代码,编程实现IRQ10中断。(注意:考虑PC机内中断级联的方式,参看前面的原理说明),代码如下: DA TA SEGMENT MESS DB 'IRQ10 ',0DH,0AH, '$'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 TA START: MOV AX, CS MOV DS, AX MOV DX,OFFSET INT10 MOV AX,2572H ;设置IRQ10对应的中断向量 INT 21H IN AL,21H ;读取中断屏蔽寄存器 AND AL,0F3H ;开放IRQ3中断和从片 OUT 21H,AL IN AL,0A1H ;从片的中断屏蔽寄存器 AND AL,0FBH ;开放IRQ10中断 OUT 0A1H,AL MOV CX,10 STI WAIT: JMP W AIT INT10: MOV AX, DATA ;中断服务程序 MOV DS, AX MOV DX, OFFSET MESS MOV AH, 09 ;在屏幕上显示每次中断的提示信息 INT 21H MOV AL, 20H ; 发出EOI结束中断到PC内主片的地址20H OUT 20H, AL LOOP NEXT IN AL, 21H ;读中断屏蔽寄存器,获取中断屏蔽字 OR AL, 08H ;关闭IRQ3中断 OUT 21H, AL ;将中断屏蔽字送到中断屏蔽寄存器 STI ;置中断标志位 MOV AH, 4CH ;返回DOS INT 21H NEXT: IRET ;中断返回 CODE ENDS END START 调用程序代码,观察实验现象,屏幕显示截图如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实习(实验)报告纸 班级:机制072 学号: 073731234 姓名:唐伟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习(实验)名称: DEBUG软件的使用 实验时间: 6.22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目的 1.学习DEBUG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8088/8086的寻址方式。 3.掌握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类指令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 修改并调试以下程序,使之完成30000H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存入31个先自然递增然后有自然递减的数据(00H~0F~00H)的功能。程序从CS:0100H开始存放。调试完成后程序命名为PCS.EXE并存盘。 实验步骤: (1)用A命令输入程序; (2)用反汇编U命令显示程序及目标码; 存盘程序命令为PCS1.EXE;

三、思考题 1.EXE文件程序的第一条可执行指令的IP等于多少? 答:EXE文件程序的第一条可执行指令的IP等于0010 。 2.在DEBUG环境下显示的程序和数字是什么形式?标号又是什么形式? 答: DEBUG把所有数据都作为字节序列处理。因此它可以读任何类型的文件。DEB UG可以识别两种数据: 十六进制数据和ASCⅡ码字符。它的显示格式是各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值以及值在32与126之间的字节的相应ASCⅡ码字符。DEBUG总是用四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地址。用两位数表示十六进制数据。不支持标号。 3.试述本次实验中你学会的DEBUG命令? 答:本次试验我学会了汇编命令(A命令)、.反汇编命令(U命令)、显示当前环境和寄存器内容(R命令、以十六进制和ASCII码形式显示内存单元内容(D命令)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班 课程名称: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指导教师:王震洲 2 01 5 年7 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1)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 四、硬件电路设计 (2) 五、程序设计 (7) 六、数字频率示波器调试 (11) 七、课程设计总结及体会 (13) 附录:、接口实验卡电路原理图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数字存储示波器是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其中采用的转换、转换及数据处理技术与《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内容联系紧密。通过本设计,学生可掌握、转换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设计要求 本设计通过简单的转换接口电路,配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最基本的信号波形采集与存储,并通过简单的转换接口电路,将存储的数据还原为信号波形,在普通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被测信号产生电路参见“、接口实验扩展卡电路原理图”。当按下S1时,电容C5完全放电,转换器输入电压为零;抬起S1时,电容C5开始充电,转换器输入电压按过渡过程开始上升,最终达到+5V。图中时间常数约为10,整个充电过程需要3~5倍的时间常数时间。设计要求使用转换器捕捉电容C5充电的完整过程,并将采样数据存储起来。然后依次将采样数据通过转换器循环输出,产生一定频率的重复波形,送到普通示波器显示。 基本要求:使用一个转换器通道,将信号波形施加到示波器的Y轴,X轴扫描信号由示波器产生并调节,实现充电过程的波形稳定显示。 发挥部分:将示波器调整在方式,采样数据的转换器输出接到Y轴输入端,增加一个转换器通道,产生频率可变的X轴扫描信号,接到示波器X轴外部输入端,使充电过程的波形稳定显示。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分析 由于单片机实验系统已经提供了相关信号线,使用0809、0832和相关外围电路元件,组成了最基本的转换和转换电路。可由0809负责采集电容C5充电时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0832将存储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的电压值,再将其设置为循环输出,产生一定频率的重复波形,送到普通示波器显示。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

江西“移动民政”应用平台 试 运 行 报 告 建设单位: 承建单位:

二○一五年三月 目录 1.系统试运行的平台及网络环境 (3) 1.1 系统软件平台 (3) 1.2 系统网络环境 (3) 2 系统概要说明 (3) 2.1 系统主要模块 (3) 2.2 系统权限 (4) 3.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时间安排 (4) 3.1集中培训阶段和基本数据输入 (4) 4 系统试运行的用户规模 (4) 5 系统试运行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析 (5) 6 系统试运行的经济效益分析 (5) 7 系统试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5) 7.1 已解决问题 (5) 7.2 系统安全问题 (6) 7.3 数据维护工作 (6) 7.4 系统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 (6) 8 结论 (6)

1.系统试运行的平台及网络环境 1.1 系统软件平台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Linux,发布服务器采国产服务器作为Web发布平台,数据库采用Oracle11G。 客户端采用360极速浏览器、火狐、IE8.0浏览器以上版本等主流浏览器,建议设置为1024*768分辨率最佳。 1.2 系统网络环境 系统使用内网环境,确保安全性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时时保证网络安全。客户端要求能够接入内网,就可以访问系统。网站如下: 网站地址: 系统登录页面如下图: (图) 2系统概要说明 2.1系统主要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健康养老系统,核心业务查询系统,决策分析报表系统 。 2.2系统权限 系统权限灵活分配,需要什么给什么。把整套系统的权限分配至添加、删除、

增加、查询。每一步都有权限控制,各个部门的文件和报送对应相同的部 门。 3.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时间安排 3.1集中培训阶段和基本数据输入 2015年1月9日——2015年2月9日搭建系统运行平台,进行数据库挂接,创建基本组织框架,人员基本信息架构,分配各部门人、事负责人账号。并将上报来的采集数据开始导入信息化系统数据库。开始了试运行阶段。

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无条件输出端口的构成与地址译码 【地址译码电路】 【实验板的线路接法】 将电路图上的A1-A7端口依次PIN到PIN_3、PIN_4、PIN_7、PIN_8 、PIN_9、PIN_24、PIN_25,再用八股导线连接到实验箱中的XA1-XA7上; 将电路图上的IOW端口PIN到PIN_17,通过转换单元连接到实验箱上的IOW端口; 将电路图上的D1-D8端口依次PIN到PIN_27、PIN_28、PIN_30、PIN_31 、PIN_32、PIN_40、PIN_41、PIN_42,再用八股导线连接到实验箱中的XD1-XD7上; 将电路图上的OUT1-OUT8端口依次PIN到PIN_43、PIN_44、PIN_45、PIN_47 、PIN_48、PIN_51、PIN_52、PIN_53,再用八股导线连接到实验板上二极管对应的的D0-D7上。 最后,给实验板接上电源线和地线。 【输出数据至端口的程序段】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outp( 0x3000, 0x00 ); } 【Led规律性变化的程序段】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