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俄明斯克重要地址

白俄明斯克重要地址

白俄明斯克重要地址
白俄明斯克重要地址

白俄明斯克重要地点“俄语街道”地图搜索!

内容目录

1.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大)БГУ

白大各系地址

宿舍地址

2. 白俄罗斯国家艺术学院(БГАИ)

3. 白俄罗斯国家音乐学院БГАМ

4. 白俄罗斯国立教育大学(师大)БГПУ

5. 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文大)БГУКИ

6. 明斯克语言大学(简称外院,语大)МГЛУ

7.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主楼校园(工大)БНТУ

8. 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经大)БГЭУ

9. 白俄罗斯移民局(办理留学签证)

10. 33医院(新生入学体检医院)

11. 著名景点

1.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简称白大)БГУ

白大各系地址

白大外事办【四楼】,国际关系:ул.Ленинградская , 20

白大法律系:Ленинградская ул, 8(刚入学的白大本科生和研究生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法律系一楼办理зачетная книжка、学生证、照片)

白大经济系语言系:ул. Карла Маркса 31

白大预科系:ул. Сурганова 1, корп. 2

白大新闻系哲学系:ул.Кальварийская9

白大物理系:ул.Бобруйская 5

白大历史系:ул.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ая 6

宿舍地址

白大六宿七宿:ул.Октябрьская 10

新生宿舍五宿:ул.Октябрьская 4

白大四宿【大学城地址】:ул. Чюрлёниса 7

白大三宿十宿:Ул. Академика Курчатова 6

2. 白俄罗斯国家艺术学院(БГАИ)

白俄罗斯国家艺术学院(БГАИ)

ул. Сурганова, 12, Минск

一宿ул. П.Бровки 12/1, кабинет 3

二宿ул. П.Бровки 12/2, кабинет 4

三宿ул. Ф.Скорины 8/1, кабинет 106

3. 白俄罗斯国家音乐学院БГАМ

白俄罗斯国家音乐学院БГАМ:

ул.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 30

音乐学院宿舍(官方网站地址,未实地考察,如果有错可以留言区评论)Киселева, 61

4. 白俄罗斯国立教育大学(师大)БГПУ

白俄罗斯国立教育大学(师大)БГПУ :

ул.Советская, 18, Минск

一号宿舍ул. Артиллеристов, 10

二号宿舍ул. Артиллеристов, 12

三号宿舍ул. Артиллеристов, 16

四号宿舍ул. Судмалиса, 7

五号宿舍пер. Вузовский, 9/1

六号宿舍ул. Казинца, 105/2

七号宿舍пр. Рокоссовского, 21

八号宿舍ул. Чюрлениса, 3

5. 白俄罗斯文化大学(文大)БГУКИ

白俄罗斯文化大学(文大)БГУКИ:

ул.Рабкоровская , 17

文大一宿:ул.Рабкоровская , 15

文大二宿:ул.Рабкоровская , 13

6. 明斯克语言大学(简称外院,语大)МГЛУ

明斯克语言大学(简称外院,语大)МГЛУ:

ул. Захарова, 21, корп. 1

预科系:ул. Кабушкина, 59А

三宿:просп. Машерова, 60

7.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主楼校园(工大)БНТУ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主楼校园(工大)БНТУ:

просп.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65Б

工大二宿: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67 корп 1

工大四宿: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61

工大三宿: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63

8. 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经大)БГЭУ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经大)БГЭУ:просп.Партизанский , 26

经大一宿:Бобруйская, 27

经大二宿:Партизанский, 26а

经大三宿:Ванеева, 32

经大四宿:Ванеева, 32

经大五宿:пер. 2-ой Велосипедный, 1/10经大六宿:пер. 2-ой Велосипедный, 3

经大七宿:Ванеева, 32

经大八宿:Карбышева, 42

9. 白俄罗斯移民局

伏龙芝区:

ул.Лидская , 10, Минск

明斯克区:

ул.Кальварийская, 29

莫斯科区:

ул. Рафиева, 44, Минск

十月区:

ул. Казинца, 60, Минск

列宁区:

ул.Игуменский тракт, 32,

中心区:

ул. Тимирязева, 114, Минск

苏维埃区:

ул. Веры Хоружей, 3,

五一区:

ул. Белинского, 10

游击区:

ул.Стахановский переулок, 5

工厂区:

ул. Уборевича, 42

10. 33医院

ул. Сурганова, 45, корп. 4, Минск

11. 著名景点

胜利广场проспект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проспект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或(Метро Площадь Победы)

涅米噶眼泪湖:

地铁Метро:НЕМИГА

白俄罗斯卫国战争史博物馆Белорус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узей истории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пр. Победителей, 8

博物馆迷你国Музей "Страна мини:

Пр.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25

白俄罗斯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Большой Театр Оперы и Балета:

пл. Парижской Коммуны, 1

圣伊丽莎白修道院Свято-Елисавети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ул. Выготского, 6

独立广场Площадь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Площадь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明斯克科马罗夫斯基市场Минский Комаровский рынок:

ул. В.Хорунжей, 8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Архи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Святого Имени Пресвятой Девы Марии:Пл. Свободы, д. 9

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Беларуси:

пр.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116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艺术博物馆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музе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

ул. Ленина, 20

圣徒西蒙和海伦娜教堂Костёл Святого Симеона и Святой Елены:

ул. Советская, 15

明斯克动物园Минский зоопарк:

ул. Ташкентская, 40

明斯克海Минское море:Минское море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岛旅游产品对南海旅游的启示 前言 “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发起,促进了南海群岛的旅游规划开发,但是南海群岛开发程度非常低,除去已有基础设施的西沙永兴岛外,其余岛屿的旅游开发程度约等于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存在不少旅游发展规模成熟的著名海岛,所以本篇论文就希望借鉴海丝沿线的国外成熟的热带海岛旅游产品设计经验,将其经过合理的筛选统计,制作一个适合南海三沙群岛的旅游产品设计。 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岛屿地理环境介绍 本研究选取的海岛特点为热带及亚热带的国际著名海岛,海岛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范围内,且海岛开发系统成熟。针对这两类要求,筛选出五个海岛,分别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厘岛、毛里求斯、普吉岛。 1.1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26组自然环礁[1]和1192个珊瑚岛[1]组成的海岛国家,共计总面积(包含水域面积)达到90000多平方公里[1]。拥有1192个海岛的马尔代夫实际上拥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只有199个[1],剩余的岛屿都是从未有人居住的无人岛屿。属于南亚的马尔代夫,全国都处在热带区域,并且赤道横穿马尔代夫的南部岛屿,也是一个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海岛国家。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和印度两个国家隔海相望,分别相距669公里和600公里。马尔代夫的陆地面积仅有298平方公里[1],岛与岛之间的出行需要依赖水上飞机和快艇。马尔代夫度假的酒店淡水资源紧缺需要依赖大量海水淡化去满足酒店的日常的生活用水。马尔代夫具有适宜潜水的优质海域水体资源。 1.2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坐落在亚洲南部的岛屿国家,其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方向,保克海峡间隔了印度与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整个岛屿的形状类似于梨形,拥有65600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2],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及沿海区域是平原。全国位于热带覆盖区域内,拥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都是夏季,国内河流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斯里兰卡国家拥有丰富的锆石、云母、钛铁、宝石等自然矿藏资源和林业渔业资源。 1.3 巴厘岛 巴厘岛是隶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行政省份,全岛面积约为5630平方千米,当地居住人口约315万。呈菱形的巴厘岛全岛是山地型地貌,也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及海滨浴场,岛民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岛上曾被发掘出来许多古代的帝国遗迹,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因素造就了以雕刻、绘画、建筑、音乐出名的巴厘岛。被植被种类多样,鸟类种群丰富及海底世界风景独特所环绕的巴厘岛地处热带,热带海岛气候造就了巴厘岛鲜花烂漫,气候湿润。岛上仍留存有四五座火山,是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 1.4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岛国家,该岛的国土面积达到2040平方公里,海岸线绵长达到217 千米,但是当地的自然矿产资源匮乏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石油、天然气。毛里求斯的渔业资源稀缺、淡水资源少,自然的淡水资源只有存在少量的高山湖泊。由火山喷发而产生的毛里求斯在浅海区域生长了珊瑚礁,海岛水质质量优良。岛上拥有有几种世界珍稀动物。毛里求斯的地势走向呈现中间高原,四周为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 1.5 普吉岛 安达曼海西南部的普吉岛是整个泰国区域内最大的岛屿,并且还有39个附属小岛隶属普吉岛管理。海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具有丰富的热带水果和海鲜。普吉主岛和陆地有桥梁连接上岛便捷和泰国省会曼谷距离867公里。岛屿的东边和南部设有养殖渔场,约有70%是山区,全岛拥有茂密的植被,沙滩沙质洁白细腻,海水清澈可见度高,海域活动丰富,岛

《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发自灵魂深处的守望

《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发自灵魂深处的守望 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 家和地区,我们会在新栏目丝路行中为读者带来沿路国家和地区最美的人文景色。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通西域是汉武帝时期即已开始的国策,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的大政方针,也成为音乐学术探研的主要领域,各类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的音乐活动可谓不胜枚举。 但在大众的认识中,张骞开辟的从汉代长安经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到今印度、伊朗等国一直到地中海的路上通商之线的丝绸之路应该早于经航船而从海上到达朝日、东南亚乃至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早在1877年就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里奇德封就提出了丝绸之路一词,汉代的《摩河兜勒》曲经乐府更造新声28解而为朝廷用作武乐即是实证;利玛窦曾向万历皇帝进献西琴(羽管键琴),19世纪德国学者正式将这条海上通路命名为丝路,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于1903年发表的《八世纪中印两国的通商路线》一文中才明确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在大众海丝之中,还有很多人认为是郑和下西洋之始,之功。在纷繁的探研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人摸象之见,或仅为本地利益而突发奇想的狭隘主见,都是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之弊。杜亚雄在其《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之后出版的姊妹篇《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下简称《海丝乐》)就是旨在全面、系统评述从我国东南沿海各地发生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有着解惑、史考之功。 从《海丝乐》的总体规划上看,其特色之一在于系统性规划,它在全局审慎海丝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与航行轨迹的基础上拟定出其全书框架,从祖国海岸线中对外交流之地的音乐事项出发,以由近及远的海上交流路线进行逐一音乐事项的评介,从而以六章而逐步展示了中国与东亚、南洋、南亚、西亚及至非洲各国的音乐交往,是当前所见的研究海上丝路文化音乐文化的最新成果,齐全构思,显示出杜公作为理论家的宏观的系统把握能力。 特色之二在于乐种实物的考述,按照海岸线上的乐种分布,书中评介了远古即有的埙之传播、山东鼓吹中唢呐的海外关系、江苏海岸昆山之地的昆曲外流、吴越之地的古琴与江南丝竹的外显、福建的古曲南音的海外乡音、广东音乐及海南调声的地方乐种等。评介中注重实证是著述的论述特点之一,其法也表现在东南亚的印尼佳美兰与印度拉格、西亚的阿拉伯木卡姆乃至非洲鼓乐等西行路线上的世界著名的音乐乐种。

浅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元融合

浅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元融合 “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为起点,东达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这条丝绸之路分为两条航线,一条是从中国起,经朝鲜半岛通到日本的东海航线;另一条是从中国出发到达东南亚半岛、西亚的南海航线。东西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饮食文化三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了世界多文化融合的发展进程。 标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合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中国精美优良的丝织品、五彩缤纷的印染品、绚丽璀璨的刺绣品为媒介,传播到欧、亚、非各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浩浩荡荡的海上贸易商船络绎不绝,载着东方人的梦想航行世界,所到之处,必有一番奇妙的故事。时至今日,我们无法真实地看到那样辉煌的历史场景,只能将渴望真知的眼睛投向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中,从中搜寻答案,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壮观与骄傲。这些幸存的文物,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纹理,镌刻着历史赋予它的生命厚度。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时,除了实质商品贸易外,还有丰富的中华文化的输出。现在,我们将穿越重重历史迷雾,从以下几个方面看清文化融合撞出了哪些火花。 一、物质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中最直接的就是货物之间的交换,中国用自己的特色产品换回带有异域风情的日用品,如:沉香、琉璃、猫眼石等等。现存的文物中,也能证实当时所交易的物品。“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北海汉墓出土的水晶、玛瑙、琥珀饰品、金饰,宁波出土的玻璃瓶,扬州出土的波斯陶等国外输入的展品,明显带有异国风情,是丝绸之路过程中引进的。2015年8月7日,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在天津博物馆亮相,展览品包括青铜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石雕、壁画等;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为丝绸之路的精美礼物所惊叹不已。展出的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件清乾隆年间制作的“潘趣碗”。这是一件带有“故事性”的广彩瓷器,碗身绘的图案是西方“帕里斯的审批”图案。据考察,这是西方在东方定制用来盛酒的容器。从这件文物的图案纹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为我国的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展览上还有其它许多舶来品,其中。一件北海市1990年出土的汉代多面体紫色水晶串珠非常引人注目,它闪耀的光芒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千年之前繁忙的贸易。它体现的是海内外双边文化及商品交易的交流。我们在感叹文物精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化积淀。 在国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上,许许多多的文物在向我们展示它独特的魅力。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广陵玉玺,这件文物凝聚着中日友好的交情。金印的发现与1784年在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两件文物给我们述说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中日之间的友情往来至少可以追寻到西汉年间,这也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道路的一个代名词。 从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通道一直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渠道。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海洋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产品历来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方贸易,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因时而变。唐代以前,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和黄金。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珠玑、翠羽、犀角、象牙、玳瑁、琉璃、玻璃、玛瑙及各种宝石等奢侈品。唐代以后,陶瓷受到海外市场青睐,成为丝绸之外另一种主要的输出商品。明末,茶叶传入欧洲,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进口商品除了传统的南洋诸地土特产外,增加了西洋货物如毛织品、棉织品、钟表、香水、皮毛、金属等。东西方各国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渠道进行经贸交往,丰富彼此间的经济生活,分享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 其次,“海上丝路”还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礼仪服饰等向韩日的传播,主要就是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实现的。而高丽乐、天竺乐也是通过“海上丝路”进入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更是通过“陆海丝路”得到广泛传播。同样,西方文化特别是宗教也是通过“海陆丝路”影响着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向唐正式派出19次每次约400人的遣唐使团来华学习、交流;新罗国与唐朝的关系更为密切,据统计,新罗国以各种名义向唐派出使节126次,唐向新罗国派使节34次。明代郑和从西洋返回时,许多国家都派使者甚至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来特产珍奇,返程时又带回更多的“礼物”。他们与我国保持了长期友好联系和贸易往来。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沿线各国在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各国文明交流的“文化交流之路”,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1/ 1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读《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 09政治湛迪凯 25号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这个时候的特点如下: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开始很早,但作为商品交换,只限于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其数量、次数和规模都不大。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敦睦邦交”和扩大对外政治影响;还未注意到通过海外贸易,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始。而在我国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还不普及和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唐、宋时代(960-1279)中国丝绸的外传。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在:中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已由陆路转向海路。唐朝开始设市舶司到宋朝又有发展,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除原有的“朝贡贸易”外,则以市舶贸易为主;开始从过去只注意政治上扩大对外影响,以达“敦睦邦交”,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要收入。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以公元1128年为例,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上述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海商住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元、明、清各代(1271-1840鸦片战争)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这个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其方式已不象前一时期只是采取消极的招邀和奖励外商来华进行贸易,而是主动地派高级官员,率船队往海外各国访问,并以丝绸、瓷器等为主,进行贸易交换。民间海商往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并发展到吕宋乃至拉丁美洲进行丝绸贸易。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已发展到极盛时期。这时丝绸贸易已经和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以及和各国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交织在一起,规模之大,范围之大和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中国丝绸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一)、中国丝绸的外传:(1)有助于改善当地人民的穿衣问题,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制的(筒裙),直到今天仍然如此;(2)丰富和美化了人民的生活,东南亚地区人民“以帛缠首”在中国文献中比比皆是。至今缅甸人辗仍喜戴丝绸制的“岗包”(帽子),这就是说丝绸还可作为一种修饰品来丰富和美化人民生活;(3)有利于一丝国家丝织品工业的发展。没有中国蚕丝的供应和支援,工厂就要倒闭,工人就要失业。因此,中国蚕丝外传,支援了他们丝织工业原料不足的困难,有利于这些国家的民族工业;(4)也促进了中国丝织工业的发展和繁荣。以盛泽镇为例,明初,名叫“青草滩”由于海外丝绸贸易的发展,很快繁荣起来,到明未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丝绸贸易市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作者:朱艳《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2日07版)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南方沿海诸多港口都开通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直到西亚的航线。 “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在元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元明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使得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成为保证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北上的重要运输方式。在对外贸易上,明朝中期的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更是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时代。 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使“海上丝路”一度被阻隔。南线“海上丝路”在海禁的同时,“朝贡”贸易仍在进行,民间商贸和文化往来也一直没有间断,因此明清时期仍在广州设市舶司。康熙十二年以后,朝廷开海禁,但由于清朝整体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整个“海上丝路”并不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从《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夏帝芒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东狩于海,获大鱼”,到秦皇汉武多次派人或军队探索海洋和拓展海外,表明“东方海上丝路”的形成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陆上“丝绸之路”很多年。“海上丝路”首先是古代中外进行商贸往来和军事战备的通道。通过“海上丝路”,中国向韩、日、南洋和西亚等地运送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进入中国的主要有栗子、香料、玉米、番薯、洋葱、药物、奇禽异兽等。日韩向中国学习制铜、制陶技术;中国从印度学习熬糖(蔗糖)法;印度从中国学习造纸术;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丝织等技术又传入大食。 “海上丝路”还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礼仪服饰等向韩日的传播,主要就是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实现的。而高丽乐、天竺乐也是通过“海上丝路”进入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更是通过“陆海丝路”得到广泛传播。同样,西方文化特别是宗教也是通过“海陆丝路”影响着中国的。隋唐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xx《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07版)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 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100分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4 题,每题 10 分)
1 . ( )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中国古代史集上的东南亚国家。
?
A.蒲甘
?
B.泰可素
?
C.暹罗
?
D.扶南
我的答案: D
2 .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
A.广州
?
B.泉州
?
C.宁波
?
D.厦门
我的答案: A
3 . 历史上的扶南大致是现在的( )。
?
A.缅甸
?
B.柬埔寨
?
C.泰国
?
D.老挝
我的答案: B
4 .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海航线主要 是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宋朝之前东海航线主要由( )进出港。
?
A.广州
?
B.泉州
?
C.宁波
?
D.厦门
我的答案: C
多选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
1 . 历史上南海航线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以下( )几个阶段。
?
A.阿拉伯主导期
?
B.中国主导期
?
C.蒙元主导期

?
D.西欧主导期
我的答案: ABCD
2 . 以下关于东南亚早期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湄公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带,曾经是高棉人的古国
?
B.占婆人的古国位于现在的越南中部地区
?
C.室利佛逝位于现在的马来半岛的北部滨海地带
?
D.如今的海岛地区曾经是占婆人的古国
我的答案: AB
3 . ( )是柬埔寨历史上比较兴盛的两个时代。
?
A.吞武里
?
B.蒲甘
?
C.扶南
?
D.真蜡
我的答案: CD
判断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
1 . 蒲甘王国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2 .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过程中,阿拉伯是最关键的缔造者。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3 . 历史上的陆真腊是今天的老挝一带。 对错
我的答案: 错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起点徐闻县是广东最早的县治之一,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经设置。它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信道--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渊源 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占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信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徐闻口岸具体地点有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一带,面积很大,码头众多。古谚有云:"欲拨贫,诣徐闻"。意思是要脱贫致富,就到徐闻去。可见当时是一个多么繁忙兴旺富庶的商业港口。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历史意义 汉武帝结束了秦始皇的到闭政策,大举对外经商交往。然而,按汉代的造船技术,未能造出足可抗拒大洋浪涛的大型船只,海上交通只能靠近海航行。中国大陆最

海上丝绸之路

1.“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建筑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是天才的杰作,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Ⅰ条标准。老君岩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道教石刻造像,由一块硕大天然岩石雕刻而成,生动地刻划出太上老君独有的仙风道骨和慈祥安乐的神态,极具神韵,是10世纪中国道教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开元寺大雄宝殿俗称百柱殿,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尤其是殿内五方佛前的两排石柱和桁梁接合处,有24个以“迦陵频伽”(梵语,汉语称为妙音鸟)装饰的斗拱,人首鸟身,双翼舒展,或执管弦丝竹等乐器,或捧文房四宝等文具,造型融中国的飞天、印度的妙音鸟和欧洲的安琪儿造型艺术于一体,为古代木构建筑所仅见,令人称绝。开元寺镇国塔和仁寿塔是中国体形最大、最高的一对古代石塔,通塔以石材仿木构建造,结构奇巧。塔基和塔身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浮雕人物、花卉、鸟兽等,维妙维肖,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历经八级地震仍巍然屹立,足见其高超的建筑技术。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湾的平梁式大石桥,当时建造难度极大,造桥工匠不仅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到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而且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抬架到石构桥墩上,并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将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是最早把生物学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被称为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2.“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在特定区域的生动展现,其风格独具、规制严整的海神庙宇建筑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Ⅱ条标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使得泉州成为历史上吸纳海外文化和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门户。现存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三贤四贤墓和清净寺,以及摩尼教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史迹,是中世纪外来宗教、建筑文化在泉州盛行和发展的重要见证。而天后宫、真武庙,以及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洛阳桥一带的昭惠庙、文兴宫、青山宫等众多的源于本土民间信仰的海神庙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闽南建筑风格,是古代泉州频繁的海事活动和丰富的海神信仰的重要见证,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独特成就的重要体现。历史上,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以天后为代表的海神信仰及其建筑文化跟随着泉州商人、水手、移民的足迹,远播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信仰中心和颇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尤其是天后宫,其布局严整,规模宏大,风格独特,不仅是历史上天后信仰极为重要的传播中心,也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3.“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遗存丰富多样、保存完好,为中世纪人类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Ⅲ条标准。草庵摩尼光佛石刻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