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最新专题《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高中生物最新专题《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高中生物最新专题《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高中生物最新专题《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

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1.分离定律解题依据—六种交配组合

2.由亲代推断子代(解题依据正推)

(1)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A_)。

(2)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

3.由子代推断亲代(解题依据逆推法)

(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 ×AA 或AA ×Aa 或AA ×aa 。

二、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

(1)规律

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为Tt ,连续自交n 代,F n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若每一代自交后将隐性个体淘汰,F n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多少?

①自交n 代

?????杂合子所占比例:12n 纯合子TT +tt 所占比例:1-12n ,其中TT 和tt 各占1/2×? ??

??1-12n

②当tt 被淘汰掉后,纯合子(TT)所占比例为:

TT TT+Tt =

1/2×

?

?

?

?

?

1-

1

2n

1/2×

?

?

?

?

?

1-

1

2n+

1

2n

2n-1

2n+1

杂合子(Tt)所占比例为:

Tt

TT+Tt

=1-

2n-1

2n+1

2

2n+1

(2)应用

①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

也就是提高纯合子在子代中的比例。解答此题时不要忽略问题问的是“显性纯合子比例”,纯合子共占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即1/2-1/2n+1。

②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三、遗传概率的计算

1.概率计算的方法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数)×100%

(2)概率计算的原则

①乘法原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为各个独立事件几率的乘积。也就是一件事情需要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计算出概率后相乘,即为这件事情的概率。

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分别是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属于两个独立事件。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 ,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 ,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4 。

②加法原理:互斥事件中有关的事件出现的几率,等于各相关互斥事件的几率之和。

所谓互斥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出现可能有几种形式,但一个事件的发生只能是几种形式的一种,不可能把几种形式都包在一个事件中。即互斥事件的特点是,一种形式的事件出现,其他形式的事件就被排除。也就是一件事情分几种情况进行,每种情况计算出概率后相加,即为这件事情的概率。

例如: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的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概率是1/4,1/2,1/4。然而这些基因型都是互斥事件,一个孩子是AA,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其他。所以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 。

2.解决遗传系谱中的概率问题

(1)规律

①若父母无病,出生小孩有患病的,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以记为“无中生有为隐性”;如图乙。

②若父母都有病,出生小孩有无病的,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以记为“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甲。

③若父母无病,出生小孩有患病的,有不患病的,则不患病小孩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因正常小孩遗传因子组成只能为1/3AA和2/3Aa两种.

(2)应用

多指是一类由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已知某女患者的家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设A、a是与该病有关的遗传因子):

①据图谱判断,多指是由__________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②写出Ⅲ中女患者及其父母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女患者____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该女患者与多指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

④如果该女患者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患多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从遗传系谱图可知,正常个体7号的双亲(5、6号)均为患者,所以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②Ⅲ中7号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所以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女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 或2/3Aa。③多指男患者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或Aa,所以该女患者与多指男患者结婚,后代所有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④正常男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只有女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时才会有正常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1/2=1/3,所以子代患病概率为1-1/3=2/3。

答案①显②AA或Aa Aa Aa③AA、Aa、aa ④2/3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1.概念

(1)自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植物是指自花传粉。

(2)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

2.交配组合

若某群体中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

(1)自交方式有AA×AA、Aa×Aa、aa×aa三种。

(2)自由交配有九种组合方式。

(3)示例: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让纯种长翅果蝇和纯种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产生F2,将F2中的残翅个体全部除去,让长翅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3中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

分析:长翅为显性性状,F2中长翅遗传因子组成为AA 或Aa,分别占1/3和2/3。

方法一:F2中长翅果蝇自由交配有四种组合方式。

①♂1/3AA×♀1/3AA→1/9AA长翅;

②♂2/3Aa×♀1/3AA→2/9A-长翅;

③♂1/3AA×♀2/3Aa→2/9A-长翅;

④♂2/3Aa×♀2/3Aa→3/9A-长翅+1/9aa残翅

因此后代中长翅果蝇比例为:1/9+2/9+2/9+3/9=8/9。

方法二:F2中只有Aa×Aa后代才出现残翅果蝇,故残翅果蝇所占比例为2/3Aa×2/3Aa=2/3×2/3×1/4=1/9,则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1-1/9=8/9。

[典例赏析]

类型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

[例1]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a、b、c、d、e、f、g七棵植株进行交配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从理论上说,子代高茎豌豆植株中高茎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A.10% B.25% C.50% D.66%

[思路点拨]

据后代性状分离比?

亲本遗传

因子组成

?

推测杂交组合

的性状表现

精讲精析a、b组合的子代为高茎∶矮茎=21∶7,即3∶1,符合杂合体自交后代分离比,理论上讲,高茎纯合体为7株;e、f组合的子代为高茎∶矮茎=1∶1,符合测交类型,子代高茎全为杂合体;c、d组合的子代全为矮茎,说明c、d均为矮茎;g、d组合的子代全为高茎,则子代高茎全为杂合体。因此子代高茎豌豆中高茎纯合体所占比例为7/(21+20+29)×100%=10%。

答案 A

类型二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分析

[例2]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A.1/4,7/16 B.1/4,7/9

C.1/8,7/9 D.1/8,1/16

[思路点拨]首先确定自交后代中每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概率,特别注意逐代淘汰不抗病水稻后遗传概率的变化。

精讲精析根据分离定律知,杂合子(Tt)自交,根据杂合子连续自交规律,子三代(F3)中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TT∶Tt∶tt=7/16∶1/8∶7/16,因此Tt占1/8;若每一代去除

不抗病水稻,根据杂合子连续自交规律,TT所占比例为2n-1 2n+1

=7/9。

答案 C

类型三分离定律与遗传图谱分析

[例3]某种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正常(A)对白化病(a)为显性。下图是一个该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图中Ⅰ1、Ⅰ3的遗传因子组成和Ⅲ1为该病患者的概率分别为()

A.AA、Aa和1/16 B.Aa、Aa和1/9

C.Aa、AA和1/4 D.Aa、Aa和1/64

[思路点拨]由系谱图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Ⅱ2、Ⅱ3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和Aa,概率分别为1/3和2/3。

精讲精析Ⅰ代四个个体全部正常,Ⅱ1和Ⅱ4为患者,推出Ⅰ1、Ⅰ2、Ⅰ3、Ⅰ4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Ⅱ2、Ⅱ3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Ⅲ1为患者的概率为2/3×2/3×1/4=1/9。

答案 B

[专项突破]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试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全为紫花②紫花×紫花→601紫花

201白花③紫花×白花→全为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D[判断显性和隐性的方法一般可认为“无中生有”有为隐性的方法来判断,另外根据分离定律,如果具有相对

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 A.1/4 B.3/4 C.1/16 D.9/16

D[该夫妇均为双眼皮,能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推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双眼皮孩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这两种遗传因子组成为互斥事件,AA出现的概率为1/4,Aa出现的概率为1/2,则双眼皮孩子出现的概率为1/4+1/2=3/4,两个孩子每个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为3/4,这是两个独立事件,应用乘法原理计算,为3/4×3/4=9/16。]

3.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用红果与黄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或1∶1 B.1∶0或1∶2∶1

C.1∶2∶1或1∶1 D.1∶1∶1∶1

A[红果可为纯合子,也可为杂合子,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红果;若为杂合子,则子代为红果和黄果,比例为1∶1。]

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

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B[该种群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只有RR、Rr,二者在种群中各占4/9,即在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中各占1/2,故该种群的配子比例为R∶r=3∶1,r配子的概率为1/4,故子代中rr的概率为1/4×1/4=1/16。]

5.用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灰鼠和白鼠进行杂交育种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如果来自组合Ⅳ的灰色雌鼠亲本与来自组合Ⅱ的灰色雄鼠亲本交配,那么下列4种情况最可能的是() A.所有后代都是灰色的

B.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

C.后代中的一半是灰色的

D.后代中的1/4是灰色的,或者后代中的1/4是白色的

A[根据杂交组合Ⅱ,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灰色)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判断灰色是显性,且亲本灰色全是杂合子。根据杂交组合Ⅳ,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灰色),判断亲本中的灰色雌鼠是纯合子。杂交组合Ⅳ的灰色雌鼠(纯合子)与组合Ⅱ的灰色雄鼠(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灰色。]

6.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双眼皮孩子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C[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遗传因子的携带者。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7.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下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C[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比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其中AA与aa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b曲线也可以表示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变化。]

8.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F2代种子共8 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 002粒。试分析完成:

(1)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3)F1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是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4)F2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其中子叶绿色为____________粒。

(5)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F1性状知子叶黄色是显性性状,子叶绿色是隐性性状。由此推知双亲子叶黄色为YY、子叶绿色为yy,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求出其他各项。

答案(1)子叶黄色子叶绿色(2)YY yy(3)Y和y 1∶1(4)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 2 001

(5)YY、Yy、yy1∶2∶1

9.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根据组合_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填“顶生”或“腋生”)。

(2)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其后代腋生中杂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

解析(1)(2)组合二中,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性状腋生是显性,且双亲均是杂合子Bb,杂交后代个体中BB占1/4,Bb占1/2,因此后代腋生中杂合子比例为1/2÷(1/4+1/2)=2/3。(3)组合三后代中腋生∶顶生=1∶1,符合测交实验,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Bb,后代中腋生豌豆全是杂合子(Bb)。

答案(1)二腋生(2)Bb Bb2/3(3)100%

10.下图所示是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与此相关遗传因子设为A、a)

(1)该病致病遗传因子是________性遗传因子,Ⅰ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3)Ⅲ10与Ⅲ11是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双亲(Ⅰ1和Ⅰ2) 均正常,而后代(Ⅱ5)出现了白化病,可推知控制白化病的是隐性遗传因子,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患者的正常双亲应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Aa。依据表现性状写出各个个体相应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下图所示),Ⅱ6、Ⅲ8、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均有两种可能:1/3AA 或2/3Aa。

(2)Ⅱ6(1/3AA或2/3Aa)和Ⅱ7(aa)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为2/3×1/2=1/3。

(3)Ⅲ10与Ⅲ11(Aa)属近亲结婚,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

答案(1)隐Aa(2)1/3(3)1/6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 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 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 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吋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方法总结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 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 应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 | 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 ? ?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 ? ? 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2.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 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考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理科综合下生物学科高考在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和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教材基 础实验)。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验 证实验)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实验)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评价和修改)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及实验设计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题型,每年都作为大 题出现。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是许多考生的弱点,应引起充分重视。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得高分,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二、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分析实验题: ㈠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给出了什么样的材料用品?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关键在明确题目中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验证型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探究型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也往往有多个。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实验的结论要和实验的目的相对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㈢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实验中用哪些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㈣分析实验器材认真分析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试剂等,从中选出实验的必备条件。实验的器材也会给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提供启示。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㈤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㈥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应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C.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得知其中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该患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4.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

①图1中c对应的值是1②图2中b为有丝分裂③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④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⑤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1项B.4项C.3项D.2项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不同 7.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 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2020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惊蛰”在每年三月初。“蛰”指某些昆虫入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有利于动物低温条件生存 D.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 2. 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3. 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4.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下列所给的事例中,属于生物的是() A.孔子鸟化石B .珊瑚 C .钟乳石 D .石头上的青苔 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特征? ()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7. 植物的生长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排出氧气,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 遗传和变异 B.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能生长与发育 D. 能获取食物 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鱼儿离不开水 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 生长发育 B. 进行呼吸 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D. 繁殖后代 10. 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A.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 B. 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 C.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D. 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11.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 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 B. 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 C. 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 D. 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

(推荐)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教材实验考纲要求 显微观察类(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 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 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 方案 验证鉴定类(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 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 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 研究方法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类(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 替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 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 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 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 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 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寸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

(新)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面的实验步骤错误 ..的是(A )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2.(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 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 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B A.物质C是尿素,其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细胞代谢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 B.转氨酶是肝细胞代谢所需的酶,若在细胞培养液中被检测到原因是细胞膜胞吐所致 C.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D.培养小鼠肝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对细胞进行分散 3.(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4.(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5.(2010·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的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知识方法篇 考能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1――选择题解题技能 【典例剖析】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 .核糖、碱基、磷酸 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 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 答案D 【技法点拨】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 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 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 如“完全”“都”“ 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 ⑶推理法: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推理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 断。 (4)避陷法:对于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 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

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 (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的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 【跟踪训练] 1 .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 甲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 一S—S—”是在蛋白质加工 过程中由两个“ 一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那链:A—A A ?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一”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686 答案C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图中“一”代表肽键,它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通 过缩合完成的;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 失去2个H,分子总量减少38X 18 + 2= 686;通过分析肽链分子的结构,不难发现每条多肽链至少保留一个羧基(一COOH)和一个氨基(一NH2),故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既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又存在于动物细胞内 B .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C.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高 D .核糖体、染色体、T2噬菌体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B 解析脱氧核糖、葡萄糖、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内都存在的糖;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低;生物体的代谢越旺盛,其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越高;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核糖体RNA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种群、群落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种群、群落 1.(永寿县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陕西莲湖西安一中高三其他)某草原环颈雉的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环颈雉,人们进行了科研调查,下表为环颈雉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 B.在调查的14年间,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在第8年达到最大值 D.在调查的14年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3.(湖北武汉高三开学考试)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研究者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1.015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4.(全国高三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博园中的滁菊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可能影响其K值 5.(河北邯郸高三开学考试)下表为某研究团队对某一海拔区坡内鸟类分层情况的研究结果,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