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第41卷第8期 2018年8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Vol .41No .8 Aug .2018

收稿日期:2018-03-09基金项目: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环保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011)

作者简介:王在高(1969-),男,安徽天长人,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DOI :10.3969/j .issn .1003-5060.2018.08.017

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王在高, 吴 楠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

摘 要: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 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区;指标体系;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X 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18)08-1100-08

Studyofdelineationmethodofecologicalredline

ofecologicallysensitiveareasinAnhuiProvince

WANG Zaigao , WU Nan

(Anhu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Hefei 230022,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nhui Province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of the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in Anhui Province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 he ecological red line of the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in Anhui Province is delineated by using the ecological quantitativ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lineation of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in Anhui Province .Keywords: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 ;index system ;ecological red line ;delineation method 当前,我国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日益加强,强化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障国家生态

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敏

感区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对象之一[2]

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红线不同,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更是一个蕴含时间、空间、自然

资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载体[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应该满足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的管控要求。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 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 -tem ,GIS )为手段[4]

,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研究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面积和范围。1 指标体系与因素评估

1.1 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反映了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干扰强度或外力作用下,各类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本文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系统特征和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子,结合有关生态红线的研究成果[5-7],提出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包括5项功能指标,即土壤侵蚀、酸雨、地质灾害、土壤盐渍化及水资源胁迫等。本文选择上述5项功能指标进行生态过程敏感性评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