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就相伴而生,而且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的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沉重打击了原有的生产力体系,甚至造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和崩溃。尤其从15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原有封闭的区域经济体被逐渐打破,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的形成,经济危机可以在这个经济体里自由地渗透和延伸,任何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波动都会迅速地向整个经济体系扩散,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从最初的在某一国爆发演变为在几个国家同时爆发,最后殃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一、近代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历史形成

最早的经济危机可以追溯到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这是近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投资泡沫,但还没有带上典型的资本主义色彩,影响的范围有限,也不能称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人类社会在经历长期的短缺、匮乏之后,1788年英国棉纺织工业破天荒地出现第一次过剩危机。这是单个部门发生的过剩危机,、对其他部门波及影响不大。但随着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伸,出现过剩危机的部门越来越多。到了l825年,又是在英国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普遍性的工业生产过剩危机,这场危机几乎冲击了英国所有的工业部门。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的扩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到了l847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开始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出现了第一次国际性经济大危机。1857年,靠空头支票、出口信贷生存的美国进出口商首先大批破产,继之,银行纷纷倒闭。一度同纽约争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费城,几乎全部银行都停止支付。随后,纽约63家银行中62家遭到挤兑而停止支付。贴现率上升至ll60%–100%。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去85%一87%。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英国,英格兰银行将贴现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0%。破产银行和有价证券共损失达80007Y英镑,危机造成的全部损失则高达25000–30000万英镑。在德国的贸易中心汉堡,曾因信贷贸易而异常繁荣的交易所一片混乱,数以百计的银行和工商企业倒闭,贴现率提高到l2%。法国情况稍缓和。从1856年到l858年间,破产事件12030起,动产信用公司股票价格下跌64%,达姆斯塔特信用银行股票价格下跌一半,法兰西东方铁路公司股价下跌三分之_。欧洲破产公司的债务总额高达7亿美元。这样,以英国为中心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更加猛烈地到来了。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总是有规律地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并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的

程度愈来愈深,危机爆发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到强制性解决,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得到暂时恢复,为新的增长奠定基础,直到下次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规律。

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一系列不问断的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构成。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已经爆发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的经济危机,其中,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程度较大,后果较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有11次。

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像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是能够在它的扩张阶段克服自身矛盾的,但它留给后代的矛盾,其对立程度则更加尖锐。这与以往各种社会制度的稳定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性同时又是其发展的动力:在两次危机之间,扩展的规模非常大。以往时代的缓慢发展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资本主义在极其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况,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这种增长是一种指数增长(具有非均衡性和巨大破坏性),所以它不可能无限期地延长它的繁荣,必然周期性地经历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发展阶段,因此,危机就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二、近代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内部发生的大体上在同一时期内袭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它在资本主义长达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停止,从而也使世界性经济危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首先表现在影响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性,危机一般从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因为这些国家是国际技术、工业、贸易和金融的国际交往活动的中心,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中枢,然后危机通过贸易往来、资本纽带等方式向其他国家转嫁和扩散;其次表现在影响行业的普遍性,危机一般从某个行业和部门开始,而后迅速向其他行业传导,最后几乎牵连所有行业部门,如1873年的危机源于农业部门,却给工业部门带来沉重的打击,使美国l/3的企业倒闭,造船业下降了60%,采煤业、纺织业等直到l876年才恢复过来;再次表现在影响群体的普遍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给资本家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也给广大工人阶级带来灾难,如l929—1933年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44%,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危机的沉重负担向广大劳动人民转嫁,根据官方压低了的数字显示,l932–1933年在工业、运输业及建筑业中,工人的实际工资比20年代后期下降了约1/4,退到了l900年的水平。

2.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

自从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普遍性的工业生产过剩的危机后,危机就像潜伏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瘟疫一样,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成长与繁荣,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令整个世界都纷纷卷入其中。从_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开始之间的这个时期,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即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不同的阶段。世界性经济危机同一国危机相比,它的周期进程更不规则。从周期的长度来说,有时表现得较为规则,如二次大战以前的时期,差不多每隔7—8年爆发一次;有时表现不规则,如在二次大战之后的时期,从周期的各个阶段来说,有时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很不明显,如1973一l975年大危机之后,只相隔4年多一点就接着爆发了l980–1982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周期急剧缩短,危机接踵而至。当然,我这里所讲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并不是说危机会定期爆发,只是指危机的不可避免|生和暂时性。

3.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呈现同期性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表现为同一时期内袭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时间和周期长短无明显差别。从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直到二战以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变化不大,次数也大体相同,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同期发生了经济危机。如l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不仅袭击了美、英、德、奥、法、俄……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落后国家也有较大的影响。又女ll929–1933年危机,美、英、德、日等国也都是在1929年开始爆发危机,虽然法国在1930年才开始爆发危机,但并不妨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同期性。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发生的次数和爆发的时间上,都有了较大差别,出现了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发生的情况。如l964–1969年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5年。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l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时在1966年4月,美国在1969年lo月才爆发。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发生危机的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同期性特征。如发生于l973—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13本、英国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因此,纵观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历程,同期性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之_。

4.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累积性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表现为复苏、繁荣、高潮、衰退、萧条,周而复始,因此,经济危机也伴随经济发展的起伏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经济危机既是一定时期矛盾累积的释放,又是多次局部性危机累积的集中爆发,只有经过经济危机的调整,许多潜在的矛盾才能得到重新梳理,许多新的技术才会被重视和推广,寻找到新的支撑点和突破点的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增长。二战前,在1857年和l87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间夹杂着1866年危机,在1873年至l929年经济危机之间又有l900年、l907年、l920—1921年等几个规模不一的经济危机;二战后,除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外,各国还发生了参差不

等的局部性经济危机,如美国有l848—1849、1953—1954、1960—1961、1969—1970等、日本有1954、1962、1965、1970—1971等、英国有l951—1952、1961—1962、1966等,联邦德国有1952、1961、1971等,可见,一些各国共同所有的世界性顽疾经过局部性的调整是不能解决的,各国局部性危机的爆发是累积爆发更大规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前奏。

5.世界性经济危机具有很强破坏性

世界经济危机就像是无形的战役,对经济体本身产生巨大的破坏,最直接的是造成工业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如l857年经济危机使美国采煤量倒退两年,生铁产量倒退四年,出口额倒退两年;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法国工业产量降低了32.9%,大约后退到1911年的水平,德国降低了40.6%,大约后退到1896年,英国降低了23.8%,大约后退到l897年;l979–1982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下降了11.9%,企业破产数将近2万家;1990年的经济危机,英国工业生产下降了7.4%,加拿大下降了7.3%。除了对经济的破坏,经济危机更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最典型的就是大量企业倒闭引起的失业率上升,l929—1933年的危机使32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失业人数从l929年的590万增加到1932年的2640万;1979–1982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在10%以上;l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日本失业率从l990年的2.1%上升到l998年的4.3%;2008年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各国失业率的高涨,英国2009年2—4月的失业率为7.2%,德国2009年6月的失业率为8.3%,法国和俄罗斯2008年第四季度的失业率分别达8.7%和7.1%。失业人口的增多又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工人不满失业和低工资,组织罢工和游行示威;社会犯罪率也会上升,英国犯罪调查透露,在2008年金融危机使公司董事长犯罪从l98起上升到818起,比以往升高了313%,信用卡诈骗升高了4%,达到280万起,小偷小摸上升了25%,商店盗窃上升10%。经济危机还会打击整个社会的信心,年轻一代面对经济危机和未来的迷茫前景,不知何去何从。

三、近代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成因

不同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的导火线和直接原因是不同的,有的源于工业产品过剩,有的源于国际资本过剩,有的源于经济泡沫破裂,等等,但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却是一脉相承的,这些深层次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愈加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主义的狂热本性

资本主义社会自从诞生以来就带上了狂热的本性,这种本性是资本主义从骨子里所透出来的,无法改变和扭转。这种本性注定了资本主义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并凭着在经济上的强权令整个世界经济潜伏着躁动的因素,当这些躁动的因素迸发出来以后,就带来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新兴工业生产的狂热奠定了资本主义产生的血与火的历程,在工业化时期,资本

主义对利润追求的狂热,一方面不断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品,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酿就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资本主义的狂热从物质领域向资本市场蔓延,开始了对投资的狂热,甚至演化成非理性的狂躁。虚拟经济下的狂热吹大了虚假繁荣的泡沫,当泡沫破裂之时,带来的是实体经济更大的破坏。女ll929–1933年经济危机就源于股市的狂热,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是源于对网络科技的狂热,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对虚拟经济的狂热。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狂热只会愈加猛烈,并且延伸到每一个新兴产业领域,而狂热的极点就要爆发经济危机,并通过经济危机为其降温。

2.资本主义的强权理念

强权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后就开始不断扩张,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每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试图成为主宰世界的霸主。这种强权不仅表现为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强权统治,而且还表现为对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强权争夺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权掠夺。这样,—方面可以使各国通过经济利益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各国的危机有了转嫁的目标。企业家加强对工人的管理,解雇和压低工资,企图将企业的重压转嫁给工人,反而使工人生活更加贫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在国际上竞争,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原料、能源、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范围,将本国的压力由其他国家共同分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统治,压低原料收购价格和高价向那些地区倾销剩余的工业产品,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更加贫困,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强权压力之下,一旦某个国家内部经济发生失衡,便很容易通过这种传导渠道迅速向世界范围内蔓延;同时也会激起被统治一方的反抗,导致危机影响范围扩散到全世界,影响程度更深,如拉美的债务危机就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将危机转嫁至拉美国家,而拉美国家奋起抗争又引发世界经济动荡。

3.资本主义崇尚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遵循经济规律的调节自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配置,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崇尚经济的自由放任,将自由看做是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经济的法宝。但是过度的自由难以避免市场经济的缺陷,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由于过度自由竞争经济的代价,如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就是起源于对股市的放松,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也是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过度自由。虽然资本主义从自由经济过渡到垄断阶段后,特别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反危机”政策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却采取过于宽松的形式,如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这反而可能成了危机的隐患。如亚洲金融危机就在于亚洲一些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的宽松政策导致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也是在于对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宽松的政策。无论采取怎样的市场调节手段都不可能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也只能令矛盾暂时缓和,这些用来医治经济危机的“反危机”措施,到头来会变成进一步加深危机的因素。

4.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初就有了“全球化”的冲动,通过对外殖民地扩张和争夺霸权使世界经济愈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带来了危机的全球化。早期经济危机一般都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但会通过“全球化”的纽带迅速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演化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促成了矛盾和危机的扩散。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入,技术使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国际化。以货币金融危机来说,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混乱,动荡不定,美元发生多次危机,各国汇率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等,这同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货币投机活动有很大关系。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再生产周期条件的差别逐渐缩小,也使各国经济危机从不同期走向同期,各国发生危机的时间日趋一致,形成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5.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

创新是建立在破坏的基础上的,技术创新的原因是在于原有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动力逐渐弱化,经济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动力或寻求新的突破,特别是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之后,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就愈加明显。然而资本主义旧有发展基础和传统部门的广泛存在,特别是利益集团对既得利益的维护成为了创新的障碍,客观要求和主观障碍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危机成为矛盾解决的方式,所以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危机的根本解决依赖于技术上的突破。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正是得益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将原有生产模式障碍的破坏。当然,技术创新也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埋下隐患,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再生产规模,但劳动生产率提高又会使失业率增加,加剧贫富两极分化,技术创新在不同国家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缺少“科学创新”,又投机商业、泡沫经济,终于酿成了l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所以,技术创新与世界经济危机总是演绎在不断循环之中。

四、简要评论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危机。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虽

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垄断组织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种种反危机政策、措施,可以暂时缓和或中断经济危机的进程,使危机出现转机,但是它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绝不能为此而产生任何错觉和幻想。这些反危机因素的消极作用日积月累又给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深化制造了条件。当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起伏波

动中继续向前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就是在这种经济周期的循环动荡中,迈着充满各种矛盾的步伐而蹒跚前进的。毫无疑问,经济危机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共存亡的。无论二战后经济危机出现多少新的特点,给资本主义经济怎样输血充气,都摆脱不了它给世界所带来的重重矛盾和沉重的灾难。

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使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消费过度透支、货币政策失误、金融衍生品滥用、金融创新过度、政府监管不力等。但是,归结起来,上述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和强制性解决,当前的这场全球性危机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难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呢?对此,既要有扎实有力的具体措施,如认真判断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立足国情,采取有效的方案参与国际金融救援,尽可能降低实体经济下滑的幅度,缓解社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担忧,提升市场信心;更要有长远而全面的战略性选择,建立起真正以内需为龙头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而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根据现实的变化和要求适时调整和创新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把严峻的危机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机遇,切实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高中历史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泛性,选B。 3.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因美国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导致股票暴跌,引发1929~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全美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危机期间,美国抽回了大量对德国的投资,通过资金链的传导作用,引发德国经济崩溃。受累于英国在德国的大量投资,英国也被推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这场危机重创了全球,使得各国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贫富差距加剧了借贷消费,使得消费品市场过度膨胀发展。当借贷消费放缓并受阻时,一方面导致消费品生产减少和生产过剩,引发社会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锐减,造成资本过剩。二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好并不反映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表现在股票市场上。银行信用助推了股市繁荣,至1929年,道琼斯指数从75点上升至最高的363点,上涨了4.84倍。股市泡沫高涨加速大量资金撤出再生产部门,转向更高回报率的证券投资领域。三是金融创新加快和金融监管不当。危机前,美国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其经纪人支付,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对危机期间的银行倒闭采取干预措施,使得银行业出现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救助迟缓助推了这次危机的蔓延。 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 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资金使用、制度约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债务资金并没有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1982年8 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请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遭到拒绝后,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的汇兑业务,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引发市场恐慌,爆发了债务危机。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也相继因债务问题陷入危机。 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两次石油危机推高了国际油价,拉美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增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拉美国家私人银行贷款增速很快,超过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速;短期和长期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增长迅猛,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此外,贷款利率大多采用固定利率,增大了利率风险。三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压力增大,国际信贷紧缩,美国实行高利率,加重了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 1987~1992年美国储贷危机 20 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房屋市场价格得到了逐步修正,同时,美联储加息造成了银行贷款违约率持续攀升,引发了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的储贷危机。储贷银行本质上是通过赚取存贷利率差进行运营的,但是由于美国80年代初期升息步伐加快,投资者纷纷将定期存款转投到货币基金中,增大了银行资金压力。而银行又面临着短期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长期贷款利率不变的利率错配状况。80年代美国还允许储贷机构开展商业贷款和消费性贷款业务,增加其获利能力,同时放松了对房贷授信条件以及风险管理控制,储贷银行还开展了投资不动产等活动,增大了储贷银行的经营风险。 导致储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20世纪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

第十七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并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通过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严重性; 4、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所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征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教学构思 第六单元主要介绍《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是本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对策之一和影响结果。该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从而推导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由其“失败”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两课紧密结合。 四、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1929年的冬天,在美国,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屋外,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她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而且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同学们根据这个故事并结合我展示的两张图片(图片:1929年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以及图片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思考一下,当时的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B、【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的表现: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爆发危机前的美国到底怎样呢? (1)危机前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P98) 师:那么,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师: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现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现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随着经济金融化日益加深,现代金融危机以多种形式出现,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导致经济危机。所以,要从国际和国内不同角度探寻金融危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思维进行创新,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不是新生事物,自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主要有: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现代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无时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金融化”。银行、保险、股市、汇市等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风险,而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化又将各类金融风险叠加、放大,一旦出现局部动荡,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偿债困难、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并且金融危机越来越以混合形式呈现出来。 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往往正值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普遍过度投资,信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整个经济社会就会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剧增,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区域内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缩减,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倒退。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加悲观,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二者有区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与“消费”和“生产”相对应。“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又有联系。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通常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消费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止,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当这种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出现时,生产过程就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屋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明,68%以上的美国百姓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 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国际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 融危机根源的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不断上涨的内在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受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核贪婪、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家不断地生产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房子,想卖给老百姓,但是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 问题,这个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通俗来说就是要卖东西的人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卖得出去,要买东西的人买得回来。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 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旺。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在贪婪的驱使下,进而又向信用状况不好、还款没有足够保障的人们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使得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需求是虚拟的。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正如列宁所说:“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被掩盖可以推迟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在现代社会,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通常首先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形成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说:“危机最初不是在和消费者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就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虽然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甚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是一种常态,但当这一矛盾相当突出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爆发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层面的时候就演变成经济危机。所以我们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主要原因 ———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追溯历史,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所有国家,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水平最高、由巨大垄断资本集团支撑和操纵的强国。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其本土未遭受损失,反而大发横财。二战后,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等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总和,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以美元为结算标准进行贸易,美元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流通,并作为外汇被各国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7月的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占到61.54%,而2001年第三季度曾达到过73%。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之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不受约束。因此,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从1913年到2008年长达95年间,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为7000亿美元。而2008年10月以来仅几个月时间,增发的基础货币竟然超过此数量。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源自西方,这个词诞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人手工劳动的时候,经济危机出现了,大批的人失业,物价飞涨,生产停滞,企业破产,债务纠纷等等。看经济危机的原因,需要分析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时期与以前的时期有什么差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组织形式,政权类型等等有什么不同。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多性)的发展之后,导致经济运行对虚拟经济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权利主体还在西方的权力分散的基础之上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所以西方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加上虚拟经济层面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就出现了垄断金融资本。这些资本主导了美国经济的运行,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垄断金融资本来完成本国经济的整合与调整,协调经济的有序运行,这样在资本主义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的减少了,这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资本整合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经济活动是围绕着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生活需要,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公平性原则而展开的,只有经济活动符合公平原则,满足了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才能持续,经济活动创造的是实物或者是服务西方社会在政府没有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满足人民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贵族,商人等等大量通货的持有者组织一些经济活动,可是商人不具备国家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能,因为国家的行政职能能够具备完成经济组织产品生产的功能,商人往往与政权结合,通过某些行政手段帮助其完成生产的组织活动。这样西方社会权力分散的结果,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私人资本的出现,私人资本不具备行政手段组织生产的职能,所以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通货来交换获得别人手中的资源,这样他才能通过获得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并把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通货。这里就需要一个资源原始积累的问题,他们获得别的的资源往往也不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他们的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是:虚拟层面在人与人之间配制的不均衡。因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多数人都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而只是生产的某个环节,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是直接进入某些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一个统一的交换平台—市场,每一个凭借自己在虚拟经济层面获得的通货来到市场上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货通过产品交换又进入了资本家的腰包,经济得以运行的前提就是这个循环的资金流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断裂,但是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当过多的财富进入资本家腰包,而劳动者却获得很少的财富时,这样资金流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完成资金回流这个环节就会发生断裂,经济危机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下,环节经济危机相对容易,因为资金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均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扩大内需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不过这需要资本家吐血。而且这种经济危机不容易对经济活动造成大的破坏,表现也可能仅仅就是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社会产品生产减少,工人罢工,如果工人因为吃不上饭而罢工,这样的罢工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罢工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资本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情况的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相对较大,就是虚拟经济层面的资金在经济的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均衡造成的经济链的断裂,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剧烈。例如众多的资本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厂房,设备,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2012096107 胡扬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通常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经济萧条,有时甚至带来政治或社会动荡。2007-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面广,影响度深,对各个国家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关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 A:国际经济失衡 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货币体系失衡导致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 B: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C: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为刺激经济,美联储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融资、借贷成本降低。房价的持续上涨,导致美国民众的住房的需求膨胀,进而促进了债务大量增加、金融机构杠杆率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 除了货币政策,美国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留下了隐患。2001年之后,美国政府方面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发动战争,增大开支,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D: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衡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主要发达金融市场的著名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一些董事会成员由CEO没有任何行业经验和专长的好朋友组成,不能对这些机构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模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对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对有效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设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E:风险与收益不均衡的创新产品催生了金融危机,监管缺失的场外衍生产品加剧了市场动荡。 F: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发达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能充分评估并消除金融市场不断积聚的风险,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对人类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货币,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其对人类的影响意义也日趋明显。为了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需求,信用也应运而生,它为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推泼助澜的作用。当货币与信用运动相互影响,并密不可分的结合到一起的时候,“金融”便出现在了人类的生活中,发展着。然而金融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在各个国家,地区都发生过很多次的金融风波。起初,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一国的危机也只是威胁着本国的经济。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 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 1.1637年郁金香危机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用优美的笔调-“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1554年,奥地利一位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并将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植物学家克卢修斯。后来其到荷兰任教,将郁金香种子也带到了荷兰,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含苞待放了。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但他们的要求都遭到了克卢修斯的拒绝。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偷的方式。克卢修斯一气之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很快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而当时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大胆地冒险精神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造就了他们投机的温床。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人们。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1636年的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交易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人们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股价一落千丈。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此加快了,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二:应对措施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政府对郁金香事件采取的手段是先从交易空间上制约,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价格;之后再用法律来堵漏,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合乎经济规律。美中不足的是,政府采取措施的时间太晚了,以致有太多人牵涉进去,遭受了巨大损失。 2.1719密西西比泡沫 一: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其原因 1719年的法国,好战的路易十四,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法国的财政窘困、国债资金融通问题急需有人来出谋划策,而此时,约翰·劳因为主张发行纸币,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通货来支持国家的经济运营,与当时的经济主导趋向和法国政府的理念不谋而合,很快就被政府重用。约翰通过建立可以发行可以用来缴税纸币的私人银行,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1718年银行被国有化后,仍由其担任主管。加上约翰被给予各种贸易特许权,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投机狂潮慢慢席卷法兰西,法国也进一步扩大了与外国的贸易。借助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约翰·劳首先向人们展示了异常辉煌的公司前景,接着密西西比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补偿国债。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股票价格涨了又涨。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大量的纸币。1720年初,由于约翰·劳拒绝了以为亲王的要求后,用纸币兑换硬币的历史开始了,股票投机者预见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为了控制硬币的出逃,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股民信心,密西西比股价开始出现暴跌。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使尽了浑身解数,为了维持弗尔的股价,约翰·劳大量发行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要把股票换为黄金。终于约翰·劳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贬值,银行则停止兑付硬币业务,股价继续大跌,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后来,约翰·劳逃离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于贫病交加中死去。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应对措施 政府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召集大量的年轻工人,佯装让他们去国外新发现的金矿工作,大批的队伍在街上走过,试图借此来鼓舞人们的信心,但却收效甚微。 3.1720年南海泡沫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公司因拥有大量的英国国债。1720年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它打算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愿意向英国政府支付750万英镑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作为第二大国债债权人的英国银行也试着获取这个特权。南海公司不断向媒体媒体透露各种对公司有利的消息,人们争先恐后抢购南海公司发行的股票证,给南海公司送来了公司几百万镑的起家资本。并且通过贿赂,国会同意给予南海公司经营国债的法案,使得公司股价飙升。为了取得现金,融通债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