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周公世家》教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

钺(yuè)

召(shào)公

名奭(shì)

缪卜

开籥

金縢匮

有瘳

箕子

践阼

弗辟

蚤终

祉福

鸱鸮

倍依

竆\竆\

揃其蚤

奸神命

飨国

鳏寡

诞淫厥佚

昃不暇食

百姓说

将没

伤牯ù

寇攘

歭尔刍茭

糗粮

濞立

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部分第一层(1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者(助词,表停顿),……也(表判断)

笃仁(忠厚仁爱)

于(介词,表比较)

及(等到)

辅翼(佑助,辅弼)

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把(手持)

以(连词,表目的)

夹((站)在左右)

告周之罪于天下(介宾短语后置)

戚(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现指旁系亲属)虚(区域)

2、朗读并小结。

(二)研习第一部分第二层(2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克(攻克,战胜)

集(通“辑”,安定)

不豫(天子不舒服,不能处理政务)

乃(副词,于是,就)

缪(通“穆”,虔诚)

戚(形-使动用法,使……感动)

以为(把……作为,今指认为)

北面(名-状语,面朝北方)

戴璧秉圭(头上顶着玉璧,手中秉持玉圭)阻(遭到困厄)

负子(诸侯病)

以(用)旦代王

乃命于帝庭敷佑(介宾短语后置)

用(因而)

定(使……安定)

无坠(不丧失)

葆(通“宝”,宝贵)

尔之(取独)许我

归(同“馈”,奉送)

以(目的连词,用来)俟尔命

屏(藏而不给)

发书(翻开占兆书,今指发放书本)

信(确实,果然)

王其(语气副词,表肯定)无害

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句)

藏(省略“以”)其策(省略“于”)金縢匮中(省略句)瘳(病痊愈)

2、朗读并小结。

(三)研习第一部分第三层(3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既(已经)崩(天子之死)

强葆(同“襁褓”)

畔(通“叛”,背叛)

践阼(登上帝位,临时代行政)

流言(散布流言,今指没有根据的话)

不利于(对)成王(介宾短语后置句)

所以(表结果,……的原因)

辟(通“避”)

蚤(同“早”)

卒(始终)

沐(洗头,今指洗澡)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今是动词“哺育”)

子之鲁,慎无以(介词,因,凭借)国骄人2、朗读并小结。

(四)研习第一部分第四层(4-6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率淮夷而(连词,表承接)反

诰(一种文体,用于告戒或勉励)

宁(形-动,平定)

宗(名-意动用法,以……为宗主)

祉福(福瑞)

集(安定)

为(写作)诗

训(责备)

国(名-动,建都)(省略“于”)之

2、朗读并小结。

(五)研习第一部分第五层(7-10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

倍(背向着)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

竆\竆\(恭敬谨慎的样子)

揃(剪断)其蚤(同“爪”,指甲)

奸(干犯,冒犯)

瘳(痊愈)

用事(当政,临朝)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反(同“返”,召回,迎回,使……返回)

亡(使……毁败,使……灭亡)

严(同“俨”,庄重的样子)

自度(以法度自律)

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

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小人(中性词,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今为贬义词)

密靖(使……安定)

鳏寡(孤独的人)

诞(放荡)淫(过分,无节制)厥(其)佚(同“逸”,安乐)

诛(讨伐)

昃(太阳偏西)

以(目的连词,用来)诫成王

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

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今指人民)说(通“悦”,

欢悦)

2、朗读并小结。

(六)研习第一部分第六层(11-12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没(通“殁”,死)

以(用来)明

让(谦让)

于(在)毕(邑名)

臣(名-意动用法,以……为臣)周公

大木尽拔(被动句)

朝服(名-动,穿好朝服)

自以为功(即“质”,人质)

缪(同“穆”,虔诚的)卜(占卜)

勤劳(为……而辛勤劳苦)

彰(使……彰显)

筑之(培土并夯坚实,课本注释有误)

孰(通“熟”,丰收)

褒(嘉奖,褒奖)

2、朗读并小结。

(七)研习第二部分(13-15段)

、对照注释、译文,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报政(汇报施政方面情况)

兴反(兴兵造反)

发之于肸(古邑名)

陈(准备)风(走失)

越逐(擅离岗位去追赶)

寇攘(劫掠偷盗)

三郊三隧(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歭(储备)

擢(人名)

濞(人名)

2、朗读并小结。

七、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明确: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楷模,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主要功绩有:⑴辅助武王剪灭殷商;⑵质代王死临危摄政;

⑶平定叛乱营建洛邑;⑷还政成王制礼作乐。

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明确:⑴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千百年来感动着后世的有识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⑵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数百年后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思想

文化基础。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明确: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到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周公的崇敬景仰之情。

八、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明确:1、用周公的品德与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对比。2、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仪之帮”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淫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刺极尽其荒淫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九、布置作业。

、按类整理全文的文言现象。

2、思考: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范,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明确:曹操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之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在丰,病,将没 B .无坠天之降葆命 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 .武王蚤终 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乃屏. 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 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 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 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毕 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 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 洛相土 解析:选D 。D 项均为动词,到。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禾尽偃,大木尽拔 D .其民皆可诛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 .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课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音:dǔ;义:忠诚厚道】仁,异于群子【句式:状语后置】。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义:主持朝廷政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义:向】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义:战胜】殷二年,天下未集【义:安定】,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通假:通“穆”,虔诚】卜。周公曰:“未可以戚【义:此处为感,动之意】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义:辛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义:事奉】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义:普遍】佑四方,用【义:因而】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义:无,没有】不敬畏。无坠【义:丧失】天之降葆【通假:同“宝”】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通假:同“馈”奉送】,以俟【义:等候】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义:确实,果真】吉。周公喜,开籥【音:yuè】,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义:刚才】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句式:宾语前置】。兹【义:此,这】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音:téng】匮【通假:同“柜”】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义:第二天】,武王有瘳【音:chōu】。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通假:同“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通假:通“叛”】,周公乃践阼【义:登上帝位】代成王摄【义:代理】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义:名作动,散布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句式:状语后置】。”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音:sh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通假:同“早”】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义:最终】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义:去】鲁,慎无以【义:因为】国骄【义:骄慢】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义:平定】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义:福】福,唐叔得禾,异母【通假:同“亩”】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东土以集【义:安定】,周公归报成王,乃为【义:作】诗贻王,命之曰《鸱鸮》【音:chī xiāo】。王亦未敢训【义: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义:朝拜】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其三月,周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一、字音 笃(dǔ)仁 大钺(yuè) 召(Shào)公奭(Shì) 缪(穆mù)卜 归(馈kuì) 屏(bǐnɡ) 开龠(yuè) 金縢(ténɡ)匮(柜ɡuì)有瘳(chōu) 强葆(襁褓qiǎnɡ bǎo)践阼(zuò) 弗辟(避bì) 蚤(早zǎo)终 吐哺(bǔ) 大诰(ɡào)祉(zhǐ)福 贻(yí)王 鸱鸮(Chī Xiāo) 相(xiànɡ)土 倍(bèi)依(扆yǐ) 匔匔(qiónɡ) 揃(jiǎn)其蚤(爪zhǎo) 奸(ɡān)神命 谮(zèn) 奔(bèn)楚 飨(享xiǎnɡ)国 鳏(ɡuān)寡 昃(zè) 百姓说(悦yuè) 尽偃(yǎn) 天乃雨(yù) 肸(Bì)誓 伤牿(ɡù) 逋(bū)逃 寇攘(rǎnɡ) 逾(yú)墙垣(yuán) 歭(zhì) 刍茭(chú jiāo) 糗(qiǔ)粮 桢(zhēn)干 考公酋(Qiú) 魏公氵费(Fèi) 厉公擢(Zhuó) 真公濞(Bì) 二、重点字词 旦为子孝,笃.仁笃:忠诚,厚道 旦常辅翼 ..武王辅翼:佐助辅弼 用事 ..居多用事:主持朝廷政事 以夹.武王夹:站在……的左右,夹辅 使管叔、蔡叔傅.之傅:作……的师傅,辅佐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虚:区域 周公不就.封就:到(封底),接受(封赏) 天下未集.集:安定 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不豫”是身体不适的委 婉语 戴.璧秉.圭戴:顶着;秉:秉持 惟尔元孙 ..王发元孙:长孙 勤劳阻 ...疾勤劳:辛勤劳苦,与今义差别不大;阻:遭 到困厄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 ..之责于天负子:辜负子民,生病的委婉语 敷佑四方 ....敷:普遍;佑:保佑;敷佑:普济;四方: 天下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用:因而 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罔:无,没有 无坠.天之降葆命坠:丧失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3 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三) 鲁周公世家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 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 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 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 A[B项,戚:感动;C项,发:翻开;D项,集:安定。]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C.无坠天之降葆命 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 D[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 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 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 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 A[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作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 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

D[A项,步,名词用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告纣之罪于天 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C.维长终是图 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践阼,就是登上帝位。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众大臣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D[“众大臣主持祭祀”有误,主持祭祀的应该是天子。]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________________。子之鲁,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子可不慎乎! [答案](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慎无以国骄人(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 一、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仁钺()召()公名奭()缪( )卜我以其璧与圭归( ) 开籥( ) 金縢( )匮( ) 有瘳( ) 箕( )子践阼( ) 弗辟( ) 蚤( )终祉( )福鸱( )鸮( ) 倍依( ) 竆\竆\( ) 揃( )其蚤( ) 谮( ) 奸( )神命飨( )国鳏( )寡 诞淫厥佚( ) 昃( )不暇食百姓说( ) 将没( ) 肸( ) 牯( ) 寇攘( ) 歭( )尔刍茭()糗( )粮濞( )立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无坠天之降葆命(3)我以其璧与圭归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7)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8)武王蚤终,成王少(9)异母同颖 (10)奸神命者乃旦也(11)反周公 (12)揃其蚤(13)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14)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15)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16)诞淫厥佚(17)岁则大孰

峙尔刍茭、糗粮、桢榦, 四、解释下列虚词“以”“其”的用法: 以继殷祀 以夹武王,衅社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成王执书以泣 自今后其无缪卜乎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五、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六、翻译并说出其句式特点: (1)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德也。 (2)告纣之罪于天。 (3)禾尽偃,大树尽拔。 (4)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5)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3)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4)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精品文档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参加,对2013年春季 开学至3月22号期间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语文组: 本次教案编写课时量充足,设计合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作业次数充足, 批注认真,有评语。特别是杨焕荣、尹秋菊等老师的教案内容充实,书写认真,反 思深刻。 数学组: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规范,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且能从实际 出发,由感而发,作业批改及时,有详细的批注,评语。简亚丽、何修建、王新爱 等老师,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很认真 英语组: 通过检查英语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且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写 有反思的有楚玉莉、董玉玲、余为勇、陈海云老师。作业形式多样,批改认真,董 玉玲、孙俊老师全批全改且有鼓励性语言的有余为勇,存在问题是个别教师备课量 虽足但过于简单,没写课后反思。 政史地组: 本次检查中,教案编写都较认真,及时,足额,且内容较为充实,完备,结构 完整,书写认真,反思深刻,设计 1 / 12 精品文档

操作性强,方法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个别同志有 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个别同志教案过 于简单,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理化生组: 大多数教师多为详案,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节节有反思。作业有批有改,极 个别教师部分教案书写有点简单,内容空洞。 通过各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备课、编 写教案,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 现了学习方法、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进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大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 时写的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 2 / 12 精品文档 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5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测试,单词测试,课文背诵检查到位及时. 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 读》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 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 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 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 A[B项,戚:感动;C项,发:翻开;D项,集:安定。]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C.无坠天之降葆命 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 D[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 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 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 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 A[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作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 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 D[A项,步,名词用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告纣之罪于天 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C.维长终是图 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践阼,就是登上帝位。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众大臣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D[“众大臣主持祭祀”有误,主持祭祀的应该是天子。]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________________。子之鲁,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子可不慎乎! [答案](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慎无以国骄人(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

史记 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赵平原君赵胜和魏信陵君无忌。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血食:享受祭祀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字任好)和楚庄王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魏赵 秦汉以前以右为上。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注释中的一种说法)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 古代乐律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鲁周公世家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周公在丰,病,将没 B .无坠天之降葆命 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 .武王蚤终 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乃屏. 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 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 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 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 毕 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 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 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 洛相土 解析:选D 。D 项均为动词,到。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禾尽偃,大木尽拔 D .其民皆可诛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 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 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 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 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 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 质 B .惟尔元孙王发,勤劳.. 阻疾 C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 于国曰 D .我之所以.. 弗辟而摄行政者 解析:选B 。A.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流言:古义,散布谣言;今义,谣言。D.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公、召公乃.缪卜乃. 作《多士》 B.?????未可以.戚我先王孙膑以. 此名扬天下 C.?????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 畔 D.?????周公将不利于.成王葬周公于. 毕 解析:选A 。A 项均为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因果。C.介词,因为;动词,主持。D.介词,对;介词,在。 7.下列理解不.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3课鲁周公世家 [学生用书P8]) 鸟尽弓藏 勾践灭吴后,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国的大夫文种,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种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相国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文种,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付谁?”文种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得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鸟尽弓藏”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到曲阜。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平定管、蔡之乱。为稳定东方,他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据说“封建(分封诸侯国)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同时,他还推行宗法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后来,他又制定了“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开山意义,从而把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何为“世家”?何为“朝”? (1)“世家”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2)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王制》:“一年一朝天子。”另一种说法是《左传·昭公十三年》杜预注:“三年一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作“朝贡”。如《左传·隐公八年》:“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被认为是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讨伐。如《左传·隐公九年》: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史上最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 一、字音 颛顼zhuān xū南正重chóng 传剑论显chuán 蒯聩kuǎi kuì靳jìn 会稽kuài 邹峄zōu yì鄱pó邛笮qióng zé爰yuán 麟lín 阙quē司寇kòu 壅yōng 弑shì篡cuàn 唐虞yú卬áng 徇xùn沅yuán 汶wèn 后稷jì紬chōu 牝牡pìn mǔ二、重点字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 2.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 3.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 4.以传剑论显。显:显扬 6.王卬於殷。王:使当王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 8.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 9.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 10.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出仕,当 1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 12.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 13.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 14.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 15.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16.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 1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18.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 19.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20.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 21.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 22.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 2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恨壅:阻塞 24.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 25.道之不行也。行:实行 26.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 27.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2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 29.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 30.善善恶恶。奖善惩恶 31.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 32.故长於风。风:讽喻 33.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教导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教导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在教导处组织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我们本学期在学初、期中、期末对全体任课教师的作业教案进行了检查与评价。本次检查与评价我们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注重检查作业、教案的质量,依据我校制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老师们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记载,同时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此,我在总结过程中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下来,我就从三方面对本次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优点: 1、全体教师作业、教案数量达标;能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安排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备课方法。 2、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 3、教材基点把握准确,能显示教研教改思路,注意学法渗透,具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案备写中能看到课件、碟片、大屏幕等字眼。 5、教案有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后修补。 6、新、老教师听课记录达标,记录认真,评析到位。 7、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对难点、重点的反复推敲。 8、作业批改详细、认真,鼓励语新颖准确,作文批改认真、批注到位。 9、作业布置分量适中,注重双基,分层次作业,形式多样(活动作业)。 10、各教研组通报会通报到位,注重实效,为作业批改、教案备写指明方向。 二、不足: 1、个别教师备课过程简单,教学设计粗略,字迹潦草,龙飞凤舞,重数量忽质量,更重要的是个别教师有错字、病句现象。

2、个别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与课时案及不吻合。 3、个别新教师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罗列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填充,未能体现教学组织和设计,就象是教材的翻版。 4、个别新教师的教案记流水帐,如师说什么,生答什么。 5、个别教师教学反思没有落到实处。 6、个别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细节、步骤中的问题来纠正,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号,没有要求补错,鼓励性评语较少。 7、备课新授课多,极少见备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8、个别教师欠认真、细心,如作业本学校名称写错等现象说明这一点。 9、教师对什么是教案知之甚少,不能学习常规制度。 10、听课记录参与活动的评析认真,不参与的记录评析粗略。 11、照抄教案书籍现象严重。 12、作文批改不认真,批注模棱两可。 三、努力的方向: 1、教研组长应加强对个别教师作业、教案进行个别指导,力争将作业批改、教案备写纳入正规化。 2、教导处加强教案的质量管理,要求教师写实实在在的教案,要注重备教法和学法。 3、提倡广大教师备表格教案,要求教师对教案实行再回笼。 4、要求写实实在在的教学心得,不要写空洞的理论。 总之,本次作业教案检查与展评比以前好得多,好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学习,发扬广大,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断完善。作业、教案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我们决不能走形式,走过程来应付检查,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全体教师的展评,我

苏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史记选读素材专题二第4课鲁周公世家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1.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 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坠天之降葆. 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其璧与圭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王少,在强葆.. 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武王蚤. 终,成王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公乃自揃(剪断)其蚤. 沉之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中宗飨. 国七十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岁则大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唐叔得禾,异母. 同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成王)乃泣,反. 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穆”,虔诚 (2)同“宝”,宝贵 (3)同“馈”,奉送 (4)同“柜”,柜子 (5)同“襁褓”,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代指极年幼 (6)同“叛”,背叛 (7)同“早”,早早地 (8)同“爪”,指甲 (9)同“享”,享有 (10)同“悦”,高兴 (11)同“熟”,丰收 (12)同“亩”,代指土地 (13)同“返”,这里是“召回”的意思 2.一词多义 (1)戚?????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未可以戚. 我先王: (2)克????? 武王克.殷二年: 禹为人敏给克.勤: (3)国????? 慎无以国.骄人: 周国.大恐: 曰吉,遂国.之:

最新《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学习-----好资料 《鲁周公世家》知识点归纳 一、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仁钺()召()公名奭()缪()卜我以其璧与圭归()开籥(金縢()匮()有瘳()箕()子践阼()弗辟()蚤()终祉()福鸱()鸮()倍依()竆竆\()揃()其蚤()谮()奸()神命飨()国鳏()寡 诞淫厥佚()昃()不暇食百姓说()将没() 肸()牯() 寇攘(峙()尔刍茭()糗()粮濞 ( )立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 )无坠天之降葆命(3 )我以其璧与圭归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5 )成王 少,在强葆之中 (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7)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8 )武王蚤终,成王少(9)异母冋颖 (10 )奸神命者乃旦也(11)反周公 (12)揃其蚤(13)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14)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15)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16 )诞淫厥佚(17)岁则大孰 三、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笃仁用事居多 周公把大钺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周公不就封武王克殷二年 武王有疾,不豫未可以戚我先王 戴璧秉圭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丕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今我其即命於兀龟 发书视之,信吉王其无害 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国曰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 将以成周我於天下亦不贱矣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王亦未敢训周公 遂国之成王长,能听政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奸神命者乃旦也 反周公自度治民 为与小人作其即位 密靖殷国不义惟王 诞淫厥佚其民皆可诛 以便百姓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禾尽偃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滕书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知识点练习八十五

最新精选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知识点练习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的内容以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指风、 雅、颂、赋、比、兴。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诗集。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王羲之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集序》的书法被称 为“天下第一行书”。 D、《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是五言诗成熟时期 的代表作,号称“五言之冠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诗句中的叠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叠词“迢迢”只是描写牵牛星,写出了牵牛星的遥远,让人感到可望 而不可即;“皎皎”只是描写织女星,写织女星的明亮、灿烂。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形、 声生情。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之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 情景交融。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形容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写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产生于西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体诗集,它吸取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 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杰出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 《苦寒行》等乐府诗歌。与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C、南北朝时期钟嵘所著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 以《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擢素手(zhuó)机杼(zhù)皎皎(jiǎo) B、譬如(pì)子衿(jīn)呦呦(āo) C、吹笙(shēnɡ)契阔(qiè)吐哺(bǔ) D、守拙(zhuō)暧暧(ǎi)桑树颠(diān) 【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落实应用案:第3课 鲁周公世家

[学生用书P103(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在丰,病,将没 B .无坠天之降葆命 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D .武王蚤终 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乃屏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 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C.集:安定。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毕){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诫成王) C. D.{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弟具){子之鲁 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解析:选D 。D 项均为动词,到。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 .禾尽偃,大木尽拔 D .其民皆可诛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 .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在流言面前,周公在召公和太公面前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白表现了他的侠肝义胆和为 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的精神。 D.“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不仅是对伯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周公求贤若渴的 精神及为人做事的标准。 解析:选B。B项,“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不对,周公执政是他为国分忧高尚品格的表现,而不是“想争权”。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3分) 译文: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3分) 译文: (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4分) 译文: 答案:(1)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2)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 他虑)。 (3)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坏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二、类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 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 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 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 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