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SM规则理解指南

NSM规则理解指南

NSM规则理解指南
NSM规则理解指南

NSM规则理解指南

目录

说明 (1)

前言 (2)

A部分实施 (2)

1 总则 (2)

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4)

3 公司的责任和权利 (5)

4 指定人员 (6)

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6)

6 资源和人员 (7)

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9)

8 应急准备 (10)

9 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 (11)

10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11)

11 文件 (12)

12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 (13)

B部分审核发证 (14)

13 发证和定期审核 (14)

14 核发临时证书 (15)

15 审核 (16)

16 证书格式 (16)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17)

说明

为保证海上安全,人们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产生以来,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公约、规范、规则,在船舶技术和船员资格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对船舶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分析以往船舶发生的事故表明,由于人为失误或疏忽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0%以上,而其中的50%左右又与公司岸上的管理有关。深刻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为了保证船舶安全,仅仅从技术上规范要求是不够的,必须对人的行为建立有利的制约机制,合理计划、组织船舶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并对活动过程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改善安全工作。1933年IMO制定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为实施船舶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国际标准。第一次把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从船上扩展到航运企业的岸上组织机构,为搞好船舶安全工作提供了指导。它标志着船舶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的高度。

国际航运公司通过实施《ISM规则》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船舶的事故率和在港口国检查中的滞留率明显下降。据统计表明:我国国际航运公司在实施《ISM 规则》后的平均单船事故率、平均单船死亡人数仅是实施前的1/4和1/6。为以,中国航运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后等效采用了《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产生了《国内安全管理规则》。

2001年7月交通部《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的通知》(交海发[2001]383号)要求:在2002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第一批国内航行船舶即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滚船、旅游船和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上气体运输船(液化气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发证工作。因此,实施《国内安全管理规则》是主管机关为从根本上改善水上安全形势所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为搞好水上交通安全的一个强制要求。

ISM规则理解指南对各条款的解释适用于NSM规则相应的条款。

前言

1 为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应用《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 规则)的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2 本规则是为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

3 考虑到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状况各有不同,本规则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制定。

4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船岸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列条款具有适应其岗位需要的理解和认识。

5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则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起决定性作用。

A部分实施

1总则

1.1 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 “本规则”系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理解】这是对《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界定,是由我国主管机关制定的,适用于国内营运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的强制性规则。该规则已于2001年7月发布,首批船舶(客船、危险品船、化学品船、油船)必须在2003年7月1日前取得SMC证书后,才可投入营运。亦称NSM规则。

1.1.2“公司”系指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如船舶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理解】本规则中所称“公司”是实施NSM规则并申请DOC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情况:

1、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

2、经营人,承担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其中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3、管理人,负责船舶的管理但不负责其经营。所承担的船舶管理责任,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就船舶管理人而言,这里所称“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应理解为是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责任,与经营有关的责任不属于本规则所调整的范畴。一般情况下,船舶管理人是用签订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责任和义务的。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获取船舶经营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船舶信息。

1.1.3“主管机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管理机构。

【理解】“主管机关系”是指我国政府中负责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事务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1.1.4“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

化的体系。

【理解】体系是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安全管理体系要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总体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是文件化和结构化的。“文件化(documented)”是指将体系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档形式都可以。这里的文件并不仅仅指红头文件,也不仅仅指公司的体系文件,它还包括活动记录等所有与体系相关并应以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结构化(structured)”是指体系文件的结构化、组织机构的结构化、职能分配的结构化等。它强调整个体系是由人员、职责、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等所有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与安全和防污染活动有关的所有环节衔接得当,并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1.5“符合证明”系指签发给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公司的文件。

1.1.6“安全管理证书”系指签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文件。

1.1.7“客观证据”系指通过观察、衡量或测试获得并能被证实的有关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存在和实施的量或质的信息、记录或事实声明。

1.1.8“评述”系指在安全管理审核过程中作出的并由客观证据证实的事实声明。

1.1.9“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可见情况。

1.1.10“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对人员或船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对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可辨别的背离,包括未能有效和系统地实施本规则的要求。

1.1.11“周年日”系指对应于有关文件或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的每一年中的该月该日。

1.1.12“公约”系指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2 目标

1.2.1 本规则的目标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

1.2.2 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当包括:

.1 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

.2 针对己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以及

.3 不断提高岸上及船上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包括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准备。

【理解】“安全做法”通过制定程序和须知提供。这些程序和须知规定船舶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应急等各项工作的执行人员、方法、步骤和标准,为有关人员提供执行的依据,包括将强制性规定及规则和公司决定采用的建议性规则、指南和标准等具体化解为操作要求,并在岸上和船上得到实施,确保管理活动符合有关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

“安全工作环境”可大致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包括船员及岸基人员的安全意识、规章制度等;硬环境包括船舶及设备的技术状况、人员的工作或办公条件等。

“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包括社会公众以及海运行业认知的风险和本公司就自身的具体情况认定的风险。

“防范措施”应在分析所有已认定的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

“应急准备”可能包括:

?应急设备(含测试仪器)状况的保持;

?应急物资(工具、装备、材料、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配备和保管;

?应急报警信号的规定;

?应急部署(应急时的组织和分工);

?应急反应措施,等。

1.2.3 安全管理体系应当保证:

.1 符合强制性规定及规则:

.2对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船级社和海运行业组织所建议的适用的规则、指南和标准予以考虑。

【理解】强制性规定及规则包括国际和船旗国两个方面。对于建议性的规则、指南和标准,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采纳。而一经采纳,公司就应当遵照执行。但这些规则、指南和标准的采纳与实施,不因ISM规则而使其具有强制性。

1.3 适用范围

本规则的要求可适用于所有船舶。

【理解】可适用于所有船舶,说明ISM规则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无论船舶的种类、航区、船龄、用途等,但其强制实施的对象由SOLAS公约条款具体明确。

1.4 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

每个公司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包括以下功能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 确保船舶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护符合国际和船旗国有关立法的须知和程序;

.3 船、岸人员的权限和相互间的联系渠道;

.4 事故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程序;

.5 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以及

.6 内部审核和管理复查程序。

【理解】本条是对安全管理体系功能要求的概括性的总体描述,是对ISM规则以后几章内容的归纳。

公司所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包括这六项功能要求,且每一项功能要求在以后的各章中均有具体描述。除第1、4、5、6项为专章描述外,第2项由本规则第6、7、10和11章分述,第3项由本规则第3、4、5章分述。

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1 公司应当制定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说明如何实现1.2所述目标。

【理解】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表述无固定的形式,但一定要符合本章的规定,即要说明“如何实现”前述目标。建议将方针分为原则、目标和措施三个层次:原则是对方针的高度概括,以指导公司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目标要突出安全指标的量化内容;措施则为实现目标提供保证。

2.2 公司应当保证船岸各级机构均能执行和保持此方针。

【理解】“保证”应有具体的措施或方法,保证的措施或方法可能有:

1、高级领导层予以承诺;

2、教育、培训、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等,调动员工执行体系文件规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严格实施要求,增强员工遵守体系文件规定的责任意识,保持执行体系文件规定的严肃性。

3 公司的责任和权利

3.1 如果负责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责任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则船舶所有人与该实体必须签订符合以下规定的船舶管理协议,并将双方的详细情况报告主管机关:

1.当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与生产、经营、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坚持安全第一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2.船舶管理公司同意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3.在不妨碍船长履行其职责并独立行使其权力的前提下,船舶管理公司对处理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理解】在船舶所有人将船舶委托给他方进行营运管理的情况下,要求船舶所有人必须将船舶管理人的全称、详细情况和双方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包括光租协议)报告给船旗国主管机关。船舶所有人向主管机关报告的“详细情况”应至少包括:负责船舶营运公司的注册地点、办公地点、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方法等。报告的目的是使船旗国主管机关掌握悬挂其国旗的船舶由谁管理,以便及时识别承担该船安全营运责任的实体,并对其管理情况实施监督。

负责船舶营运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在我国体现为船舶光租形式和船舶委托管理形式。作为承担船舶营运责任的管理人或者光船承租人,一旦与船舶所有人签订符合规定的船舶委托管理协议或光租合同,自生效期始即已经从船东那里承担了ISM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3.2 对涉及和影响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执行以及审核的所有人员,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涉及和影响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执行以及审核的所有人员”即与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员。“审核”在这里是监督、核查的意思。责任、权力和相互关系是针对岗位而言的,包括了公司船、岸两方面涉及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岗位。体系文件必须规定岗位职责,但不强制要求规定部门职责,是否制定部门职责由公司自定。体系文件规定“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所涉及岗位或部门的范围,应当根据该岗位或部门(如财务部门或其某个岗位)是否承担了所要求的体系及其活动的职责而确定。原则是只要与安全和防污染事物有关的工作均应纳入体系管理范围。公司可根据实际需要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规定岗位适任条件,有关的关键岗位的适任条件要符合主管机关制定的标准。在一家航运公司中涉及的岗位包括最高管理层、指定人员、海务管理、机务管理、人事管理、航运、调度、文件管理、信息传递、体系审核人员等以及船上在岗的所有人员。相互关系包括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办与协办的关系、执行与监督的关系等,它是与责任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责任和权力的确定本身就意味着相互关系的确立。相互关系应顺畅、协调、不交叉,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各岗位人员共同的责任和权力可能包括:

?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岸上人员)为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的支持;

?熟悉职责和执行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充分理解有关的规定、规则和指南;

?搜集和报告职能范围内有关的规定、规则和指南的变更;

?要求和接受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技能;

?主动发现(尤其是职责内)不符合规定情况并报告,纠正相关的不符合规定情况等。

3.3 为使指定人员能够履行其职责,公司有责任确保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理解】本条要求是对指定人员履行其职责提供的前提性保障。公司应提供的资源和岸上的支持大致包括物质、人员、技术、信息等几个方面。

所采取的方法可能包括:

1、把为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支持,列入各岗位职责;

2、制定有关程序或须知,使有关人员能够履行其职责;

3、规定船长有权提出对资源和岸上支持的要求;

4、船舶与岸上部门有分歧时,船舶经指定人员或直接向公司最高管理层反映,公司领导指示岸上部门(人员)提供;

5、授予指定人员在一定的情况下直接提供资源和岸基支持的控制权等。

4 指定人员

为保证各船的安全营运,提供公司与船上之间的联系渠道,公司应当根据情况指定一名或数名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的岸上人员。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应包括对各船的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方面进行监控,并确保按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理解】指定人员的职责是:(1)对各船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进行监控。(2)确保按需要向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的支持。就指定人员的职责而言,他是船上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的监控人,是船舶能够按其需要得到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的保障者。

指定人员的作用是提供公司与船舶间的联系渠道。这种联系渠道不同于船舶在日常操作中与公司间的联系渠道,而是为消除船舶在就安全和防污染事务向公司提出需求或反映问题时可能存在的障碍造成船上与公司最高管理层之间难以有效沟通所提供的特殊联络措施。因此,要求指定人员所处的地位是能够直接同最高管理者联系。

指定人员由岸上的人员担任。

公司最高管理层应以文件形式任命一名或数名指定人员。当指定人员有多个时,指定人员之间或指定人员与分公司指定人员(或指定人员代表)的关系应作为体系运行监控的整体组成,并明确其职责分工。

指定人员可下设办事机构,以协助指定人员履行其职责。

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5.1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船长的下列责任:

.1 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 激励船员遵守该方针;

.3 以简明方式发布相应的命令和指令;

.4 核查具体要求的遵守情况;并且

.5 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岸上管理部门报告其存在的缺陷。

【理解】船长是船舶的最高行政长官,对船上的管理全面负责。船长既是安全管理体系在船上

实施的责任者又是体系运行的监控者。本条所述船长的五项责任,仅限于安全管理体系运作方面,并不包括船长管理船舶和操纵船舶的责任。

“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是总要求。

“激励船员遵守该方针”,是要求船长组织船员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教育、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法,激励和调动船员遵守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积极性。

“核查具体要求的遵守情况”,是船长作为安全管理体系在船上运行的监控人角色的职责,属于日常性管理工作。

“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岸上管理部门报告其存在的缺陷”,是要求船长根据安全管理体系在船上运行的实际情况,审视公司所建立的结构化、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本身(体系文件规定)是否存在问题。“复查”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和适当的间隔期进行,对于随时发现随时上报的体系存在的缺陷,应在复查时予以汇总。船长复查的频次应高于公司复查的频次,船长离任前通常要开展一次复查。

船长“复查安全管理体系”不同于本规则12.2要求公司必要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复查”(参阅第12章的理解)的规定。船长的复查应作为公司复查的输入。

5.2 公司应当保证在船上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包含一个强调船长权力的明确声明。公司应当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确立船长的绝对权力和责任,以便做出关于安全和防止污染事务的决定并在必要时要求公司给予协助。

【理解】为使船长能够承担其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责任,最高管理层应发布给予船长绝对权力的书面声明,保证船长在必要时得到公司的协助和在安全和防污染事务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力,以便从旅客、船员以及船舶和海洋环境的最高利益出发,根据其专业判断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在授予船长绝对权力时,应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A.443(XI)号决议的内容,以确保:

(1)船长根据专业判断作出的有关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事务的必要决定不受船东、租船人或任何其他人员的约束;

(2)船长尤应受到国内法律、共同协议或雇用合同中适当规定的保护,包括享有上诉的权利,使其不致因正当执行其专业决定而遭到船东、租船人或其他任何人不公正的解雇或其他不公正的待遇。

船长有权通过有关责任部门或指定人员,要求公司给予协助。船员和旅客(如果有)必须服从船长指挥。

6 资源和人员

6.1 公司应当保证船长:

.1 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

.2 完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

.3 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可靠地履行其职责。

【理解】船长持有相应的适任证书和培训证明,并不等于已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公司应当从资历、业绩、决策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确定船长的指挥资格。在体系文件中,公司应确定“船长适当指挥资格”的标准,应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尤其是对聘用的船长进行考察和控制。

“完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对船长的特殊要求,以使其能够承担第5章规定的绝

对权力和责任。“完全熟悉”,应着重船长对ISM规则的充分理解,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构成的了解,对体系运作特点的把握,主要管理程序、本公司特殊规定的熟悉等。本规则6.3要求的“新聘和转岗人员适当熟悉其职责”,虽然也包括新聘船长,但要求熟悉的内容不同。在具体要求上船长有别于其他船员。

完全熟悉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可能包括:向船长提供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足够的阅读时间;有关责任人与船长讲解和讨论;考试等。

“必要的支持”,可能包括:权力、人员、物资、技术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具体的支持方法应在体系文件中加以体现。

6.2 公司应当保证根据本国和国际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持证并健康的船员。

【理解】“配备”是对船上人员的职务和数量的要求,首先应满足《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要求,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正常情况下船员职责履行、防止船员疲劳值守、船舶紧急情况时的需要、救生艇筏操纵的需要、急救和医护的需要、船员间、船员与旅客间以及船员与外界的语言交流能力等。

“合格”是指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持证”是具体规定各职船员应持有哪些证书和证明,通常包括技术适任证书、专业培训证明、特殊培训证明等。

“健康”通常指具备相关证书或证明,如船员健康证书、预防接种证明(若需要)、饮食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若需要)等。

6.3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聘和转岗人员适当熟悉其职责。凡须在开航前发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文件形式下达。

【理解】“新聘人员”指原不在本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内工作(包括在本公司但不在体系内工作)新到体系内某岗位任职的人员。

“转岗人员”指原在体系内的某岗位工作,新调至体系内的另一岗位工作的人员。转岗的船员可能包括:本船内职务变动的船员;本公司管理的船舶之间调动的船员;曾在某船某岗位工作,再回到该船原岗位任职的船员,但离开该岗位时间较长,或离开期间安全管理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熟悉职责的内容,通常包括职责,相关的管理程序、操作方案和须知,相关设备的布臵、性能(包括其局限性)及其操作,工作环境尤其是应急环境(如应急设备的布臵、撤离路线等)等。要求新聘或转岗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职责熟悉。

以文件形式下达开航前指令,是确保新聘和转岗人员熟悉其职责的具体措施之一,应在熟悉职责的程序中加以规定。开航前指令的范围和内容,应当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些在船舶开航时就可能需要执行的程序和须知,必须“标明并以文件形式下达”,并在开航前熟悉。

6.4 公司应当保证与其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人员充分理解有关法规、规定、规则和指南。【理解】“充分理解”应体现为在程序中包括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考核。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

列入人员适任条件并在聘用时严格控制;

配备资料并保持最新、有效,以供学习;

按照培训计划组织人员执行;

明确考核的责任人、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具体实施评估和考核。

“有关法规、规定、规则和指南”,包括有关强制性法规、规定、规则以及适用的建议性的规则、指南和标准等。

6.5 公司应当建立并保持有关程序,以便标识为支持安全管理体系可能需要的任何培训,并保证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这种培训。

【理解】“标识”亦为“辩识”,原文identify,是“找出并予以明示”的意思。标识的过程,即如何标识,是规则所要求体系文件要解决的问题。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必须具有标识的程序,不仅要列出标识的项目或内容。

标识培训项目的方法可以是:定期征集培训需求,包括个人的、部门的、公司指令性的、外部要求的等;认定培训需求,明确哪些是为支持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要的;根据这些认定的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规定各项培训的具体内容、对象、责任人、实施期限等,以便于实施和核查。程序中还应包括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6.6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使船上人员能够藉此以一种工作语言或他们懂得的其他语言获得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

【理解】公司应当建立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传递的程序,规范信息的采集,鉴别,编写(必须用工作语言或船员懂得的语言),传递方式和途径等。该程序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与其他工作程序结合在一起。如文件或资料可以按本规则第11章“文件”的有关程序进行控制。

6.7 公司应当保证船上人员在履行其涉及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时能够有效地交流。

【理解】为了便于船员履行职责,公司要保证对来自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域在同一艘船舶上工作的船员能够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包括涉及外界联系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有效交流,以及客船船员与旅客的交流等。“保证”的方法包括在相关船员的适任条件中,要求具备必要的语言交流能力。

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关键性的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制定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必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应当明确规定并分配给适任人员。

【理解】本条要求建立一个描述怎样制定船上关键性操作的方案和须知的程序。这是一个制定所有关键性操作方案的通用程序。由于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船舶状况各有不同,船上关键性操作项目也各有所异,有了规定的程序,相关部门可以依照程序,通过对船舶操作情况的策划及对影响安全和防污染的操作过程的识别,确定关键性船上操作项目(包括随船舶营运情况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关键性船上操作项目),以便让员工把最大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性的船上操作上。

“关键性的船上操作”是指对船舶安全和防污染具有威胁的重要操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操作,另一类是临界操作。特殊操作系指其错误仅在已造成危险情况或事故已发生时才会明显看出的操作。由于其具有过失显露的滞后性,在制定方案和须知时应强调预防和操作后的检查,要突出防范于未然。如水密检查、重要设备(如舵机)的可靠性检查、货物系固、稳性及应力计算等。临界操作系指其错误会立即导致事故发生、危及人员、环境安全的操作。在制定方案和须知时应强调严格执行和密切监督,确保万无一失。如进出港或交通密集区域航行、视线不良或气象恶劣条件下航行、危险货物装卸和积载、加油和驳油、特种船的货物操作等。

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关键性船上操作的项目。

船上已有的操作手册(其中有些是经主管机关认可的)可直接作为船舶的操作方案或须知予以使用,如船舶操纵手册、货物装卸手册、货物系固手册、专用压载舱操作手册、原油洗舱操作手册、惰性气体系统操作手册、程序和布臵操作手册、防火安全操作手册等。

“检查清单”是“方案或须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便于操作方案或须知的实施以清单形式列出的检查要点,由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是指与“制定船上操作方案”有关的各项工作。“分配给适任人员”应当在制定操作方案的程序中予以明确。

8 应急准备

8.1 对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公司应当建立标识、描述和反应的程序。

【理解】“紧急情况”是指船舶的安全面临威胁或船舶对环境构成威胁的情况,包括发生险情或事故,如:结构损坏;船舶失控(包括推进系统故障、电站故障、舵设备或舵系统故障);碰撞;搁浅;触礁;货物移动;货物散漏或污染;火灾;进水;弃船;救助;人员严重受伤;暴力或海盗袭击;恶劣天气损害等等。

“标识”是指辨别、找出船舶可能遭遇的紧急情况。

“描述”是指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发展、表现形式、可能产生的危害等予以描述,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反应措施。如火灾,发生在货舱区域是怎样的情况;发生在机舱或生活区域又会是怎样的情况等。

“反应”是指针对某种紧急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行动。一般都有预定的计划或方案。

本条要求建立的程序应当包含对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何标识、如何描述和如何制定应急计划或预案的内容。在船舶的营运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作出有效反应,避免或减少损失。

8.2 公司应当制定应急训练和演习的计划。

【理解】为提高公司及船舶的应急反应能力,对已标识的紧急情况均应进行应急反应训练和演习,训练和演习要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

“训练”是指为熟悉应急设备及其操作而开展的练习,如救生艇筏的登乘、降落和离开,所有救生属具的使用,防火门的关闭及消防设备的使用等。

“演习”是指针对某种紧急情况按应急反应计划进行的综合性演练活动,如消防演习、弃船演习等。

8.3 安全管理体系应提供措施,确保公司有关机构能在任何时候对其船舶所面临的危险、事故和紧急情况做出反应。

【理解】确保公司有关机构能在任何时候对其船舶所面临的危险、事故和紧急情况做出反应,安全管理体系应提供的措施可能包括:提高岸基人员应急反应能力,岸基24小时不间断的值守,应急联络、通讯渠道的保持和畅通,应急资源和人员的配臵,应急计划的启动等。

公司岸基也应根据岸上的应急计划或预案定期开展训练和演习,以提高岸基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如机务、海务部门分别开展对某船的资料、布臵图、某航区的海图及相关表册准确迅速索取的训练;再如公司选定某一船舶开展船岸联合应急演习等。演习着重应注意:应急启动是否迅速,人员到位是否及时,船岸、岸基部门间联络是否畅通,岸基支持是否得力,指挥是

否得当,对外报告求援是否有效等内容。

9 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

9.1 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确保向公司报告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并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程序,以便改进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

【理解】本条要求公司建立一个程序确保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得到报告、调查和分析,从而改进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船岸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得到报告:日常的值班、管理、操作、维护、训练、演习、自查和接受检查、内审和外审等。任何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应包含对情况的描述,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性质及其存在客观证据的确认等信息。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是为下一步采取纠正措施做准备。

当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得到报告后,公司应开展调查和分析工作。调查和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但不限于此):责任者是否熟悉其职责;是否具备适任资格;是否经过相关培训;是否了解安全管理体系规定的程序和须知;对程序和须知的背离程度;当时的工作环境及其它客观条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存在偏差等。

9.2 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纠正措施的程序。

【理解】在报告和调查、分析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本条要求公司建立另一个程序,以保证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纠正措施得以落实,从根本上提高和改进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工作。制定纠正措施的程序用以有效控制纠正措施的具体落实,包括明确有关责任人。如谁负责纠正措施的制定,谁负责纠正措施的实施,谁负责纠正措施的监督验证等。

纠正措施应当切实有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但不限于此):责任者重新学习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切实熟悉其职责;调换不适任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切实掌握安全管理体系规定的程序和须知;提供资源支持改善工作环境及其它客观条件;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复查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现有的程序和须知进行修改;制定新的预防措施、程序或须知;在公司范围内传播经验教训等。

10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10.1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船舶按照有关规定、规则以及公司可能制定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

【理解】本条要求公司应建立文件化的程序,以对船舶和设备的维护方式方法提出具体的措施。维护程序首先应符合有关规定、规则的要求。这里所指的“规定、规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适用的国际公约、船旗国和港口国的规则、船级社的规范、制造厂的要求等。其次要充分考虑公司的相关要求和设备制造厂的有关建议,如:公司在船舶和设备维护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公司所经营航线的特点对船舶和设备维护提出的要求、公司同类型船舶所得出的经验教训,公司根据设备损坏、故障分析所得出的综合信息,制造厂对所生产设备在维护方面提供的建议等。

10.2 为满足这些要求,公司应当保证:

.1 按照适当的间隔期进行检查;

.2 任何不符合规定情况得到报告,并附可能的原因;

.3 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及

.4 保存这些活动的记录。

【理解】为使船舶和设备的技术状态满足法定规则和建议标准,本条要求公司制定船舶和设备

的维护措施,并至少应包括所述四项内容。

“适当的间隔期”应考虑:适用的法规和规范要求、船舶营运和航线的特点、岸上管理人员和船舶配员情况、船舶和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制造厂的说明等因素,从而能够保证船舶和设备持续、正常地发挥应有的效能。

“检查”包括船舶自身进行的检查测量和公司管理层组织的监督检查,是对船舶维护工作的检查,是一项管理活动。公司应确定检查的内容和标准,检查的人员应是适任和有经验的船员和岸上人员。

“不符合规定情况”指的是船舶和设备在维护保养方面不符合具体规定的情况,是第9章“不符合规定情况”的一部分。可来自于:港口国检查、船旗国检查、验船师检验、岸上主管人员的检查和船舶自身的检测等。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利用适当的方法、途径向公司报告。但设备本身难以发现的潜在缺陷不属于“不符合规定情况”。

“纠正措施”应包括可以减少或避免上述“不符合规定情况”重复发生的解决办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船上不具备适当的资源和材料以完成纠正措施时,岸上应向船长提供所要求的一切必要支持。

“记录”应包括:船旗国当局或船级社要求的法定检验报告和证书、日常维护报告和日常检查记录、船舶和设备缺陷情况和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公司应规定记录的格式、填写、审批和保管等。

10.3 公司应当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建立有关程序,以便标识那些会因突发性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备和技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应当提供旨在提高这些设备和系统可靠性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应当包括对备用装置及设备或非连续使用的技术系统的定期测试。

【理解】“会因突发性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备和技术系统”是指那些在突然出现运行故障时,将会立即臵船舶于危险状态的设备和技术系统,通常包括:动力系统、舵系统、供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等。所谓“标识”是要求公司根据所管理船舶的类型及营运条件,认定哪些设备和技术系统属于此类。

10.4 10.2所述的检查和10.3所提及的措施应纳入船舶的日常操作性维护。

【理解】10.2所述的“检查”和10.3所提及的“措施”是10.1要求的“程序”的组成部分。“检查”和“措施”要与船舶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紧密相结合,即日常维护保养计划里要有“检查”和“措施”的有关内容。

11 文件

11.1 公司应当建立并保持有关程序,以便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

【理解】本条是要求公司建立有关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可以分为内部产生的文件及外来文件和资料。内部产生的文件包括:体系文件、各类记录及其他文件;外来文件和资料包括:强制性的规则、规范,适用的规则、指南、标准和建议,船旗国、港口国的规定,船级社规范、规则,海图、航海出版物、航海通告,船舶与设备的技术资料,如图纸、操作说明书等。不管是内部文件还是外来文件都必须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内部文件和外来文件的产生、变更和获得的方式方法不同,所以这两类文件的控制方法应有所区别,应在相应的程序或须知中分别作出规定。内部文件的“控制”内容包括:编写、审查、批准、修改、发放、保存、废除等活动;外来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跟踪、确认、配备和使用有效版本等方面。

11.2 公司应当保证:

.1 各有关部门均能够获得有效的文件;

.2 文件的更改由经授权的人审查批准;

.3 被废止的文件应及时清除。

【理解】本条是文件控制应达到的目标。

“各有关部门”是指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这些部门均应配备与本部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有关的有效的全部文件。

文件的更改及修正活动应在控制状况下进行。为保证其适用性,更改后文件的审核和批准应由原文件的审批部门进行。若另有指定的审批部门则该部门或人员应获得原审批部门所提供的有关背景材料。所有更改的内容应有适当的方式予以标识并通知所有使用文件的岸上和船上的有关人员。文件更改后发布和生效的日期应有一定的间隔,以满足船舶周转的需要,确保使用文件的有关人员及时得到更改后的文件。

“废止”是指文件版本过时或内容失效。使用场所应撤出这些已被废止的文件,特别应注意在发放部门也要清除这些文件。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清除的废止文件进行销毁处理。当被废止的文件需要保留以作为参考时,负责文件控制的人员应作好相应的标识和记录并妥善保存。当船舶脱离公司管理时,岸基的负责人员应收回所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1.3 用于阐述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可称为“安全管理手册”。文件应当以公司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予以保存。每艘船舶均应配备与之相关的全部文件。

【理解】“安全管理手册”是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灵魂和纲领性文件,应详细阐述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机构、指定人员和船长的权责规定,保证船长绝对权力的声明等,并就如何落实ISM规则的其他条款要求作出恰当的描述。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分发方法、存放地点或持有人数等,应考虑公司和船舶的实际以及便于员工和船员的查阅,同时应考虑指定专人负责文件的管理。

与船舶相关的文件即适用于该船舶的文件,主要应考虑船舶的种类和航区范围等。

12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

12.1 公司应当开展内部审核,以核查安全和防止污染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理解】“内部审核”即内审,是由公司自行组织开展的。目的是核查、验证公司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工作的具体行为是否与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相一致,是否与有关国际国内的法规、规则、规定的要求相一致,即验证行为活动与文件规定的符合性。通过内审可以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使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为主管机关的审核(外审)做好准备。内审的方法是抽样检查,方式包括面谈、询问、查验记录、观察现场操作等,范围应覆盖ISM规则的所有条款要求、公司体系相关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并反映船队整体的运行情况。公司每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内审。

公司的内审不负责验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ISM规则的符合性。

12.2 公司应当根据建立的有关程序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要时还应当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复查。

【理解】对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应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或其指定的人员主持,公司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参加。评价的内客包括安全管理活动和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内部审核、培训情

况、组织结构、行政管理、资源配臵、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各种与体系及其运行有关的情况都可以作为评价的输入。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定期”的时间间隔应以公司实际情况而定。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初期,这种时间间隔应相对短些,随着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提高,可以对时间隔作适当调整,但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

“复查”应由公司最高管理者主持。根据有效性评价的结果或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公司可决定是否进行管理复查。“必要时”是指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如所管理的船舶发生重大事故或连续发生事故,内审发现存在有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有效性评价的结果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等。管理复查的对象可以是体系的部分或全部,管理复查一般会导致采取重要的纠正措施。

12.3 审核及可能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当按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理解】公司应制定内审程序,程序内容包括计划安排、执行人员、覆盖范围、实施频次、操作依据、结论报告等。对审核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所可能采取的纠正措施,应按本规则第9章的有关程序进行。

12.4 除非由于公司的规模和性质不可能做到,实施审核的人员应当不从属于被审核的部门。

【理解】公司应当规定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内审员)的资格。内审员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过资格认可并由公司聘任(授权)。内审员应相对独立于被审核的部门,即审核员与受审的活动和受审区域无直接的责任关系。当公司的规模和性质(如员工数量和组织结构)受到限制时,可不作上述要求,但应寻求较为公平、公正的方法,如采用岗位交叉、部门交叉等形式进行审核。在可能时,内审员的组成应来自于各个部门和各个层面。通常船长在履行其职责期间,不应作为内审员对船舶进行内审。内审员的日常管理应纳入议事日程,以不断提高内审的质量。

12.5 审核及复查的结果应当告知所有负有责任的人员,以提请他们注意。

【理解】内审、评价和复查的结果和建议均应形成书面材料,并下发告知有关部门和所有负责任的人员。特别应注意将上述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和形成的决议及时传递到所有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以使拟定的纠正措施或制定的预防措施得到落实。

12.6 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发现的缺陷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理解】负有责任的人员对所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和缺陷都应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查验和审核部门还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直到落实解决为止。责任部门还应按规定提供和保存这些纠正措施已等到实施的充分证据。实施纠正措施有效性的标志是不再重复发生类似的不符合规定情况或缺陷。

内审、评价和复查是安全管理体系得以保持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内审、评价和复查,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其能否实现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的情况作出评价,以便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内审、评价和复查处于不同层次,在内容、形式、参加者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B部分审核发证

13 发证和定期审核

13.1 船舶应当由持有与该船相关的“符合证明”或符合14.1要求的“临时符合证明”的公司营运。

13.2 “符合证明”应由主管机关,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由另一缔约国政府,签发给符合本规则要求的公司。“符合证明”的有效期由主管机关确定,但不超过5年。该证明应当被视为该公司能够符合本规则要求的证据。

13.3 “符合证明”只对其载明的船舶种类有效。所载明的船舶种类以初次审核所认定的船舶种类为依据。其它船舶种类,只有在审核其公司的能力确已满足本规则关于此类船舶种类的要求时才能被载入。关于船舶种类,参阅公约第IX/1条的规定。

13.4 “符合证明”的有效性应当服从于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者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由另一缔约国政府,在周年日前或后三个月内实施的年度审核。

13.5 如果没有申请13.4所要求的年度审核,或者有证据表明存在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时,主管机关或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签发证书的缔约国政府应当收回“符合证明”。

13.5.1如果收回“符合证明”,所有相关的“安全管理证书”、“临时安全管理证书”也应当收回。

13.6 船上应当保存一份“符合证明”的副本,以便船长被要求时出示给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查验,以及用来接受公约第IX/6.2条规定的监督检查。该副本不必是签发的原件。

13.7 在审核该公司及其船上的管理确已按照经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后,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者应主管机关请求的另一缔约国政府,应当向船舶签发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安全管理证书”。该证书应当被视为该船舶符合本规则要求的证据。

13.8 “安全管理证书”的有效性应当服从于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者是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由另一缔约国政府实施的至少一次的中间审核。如果只进行一次中间审核,且“安全管理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中间审核应当在证书的第二和第三个周年日之间进行。

13.9 除了13.5.1的要求之外,如果没有申请13.8要求的中间审核,或者有证据表明存在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时,主管机关或应主管机关请求签发该证书的缔约国政府应当收回“安全管理证书”。

13.10 尽管有13.2和13.7的规定,当换证审核在所持“符合证明”或“安全管理证书”有效期届满之前三个月内完成时,新签发的“符合证明”或“安全管理证书”应当自完成换证审核之日起有效,且有效期自原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起不超过5年。

13.11 当换证审核在所持“符合证明”或“安全管理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三个月前完成时,新签发的“符合证明”或“安全管理证书”应当自完成换证审核之日起有效,且有效期自完成换证审核之日起不超过5年。

14 核发临时证书

14.1 对于下列情况,为便利公司初始实施本规则,在审核该公司业已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满足本规则1.2.3的目标要求后,可向其签发一份“临时符合证明”,但前提是该公司已做出在“临时符合证明”有效期内运行满足本规则全部规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计划:

.1 公司新成立,或

.2 现有“符合证明”新增船舶种类。

该“临时符合证明”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者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由另一缔约国政府签发,有效期不超过12个月。船上应当保存一份“临时符合证明”的副本,以便船长被要求时出示给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查验,以及用来接受公约第IX/6.2条规定的监督检查。该副本不必是签发的原件。

14.2 下述情况下可向船舶签发“临时安全管理证书”:

.1 新造船交付使用;

.2 公司新承担一艘船舶的营运责任;

.3 船舶换旗。

该“临时安全管理证书”应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构,或者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由另一缔约国政府签发,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

14.3 特殊情况下,主管机关或应主管机关请求的另一缔约国政府,可以对“临时安全管理证书”做自其届满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的展期。

14.4 “临时安全管理证书”应在审核下述情况后签发给船舶:

.1 “符合证明”或“临时符合证明”覆盖了该船种;

.2 公司在该船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涵盖了本规则的关键要素并在为签发“符合证明”的审核中已做评估或在为签发“临时符合证明”的审核中已表明;

.3 公司已做好三个月内审核该船的计划;

.4 船长和高级船员熟悉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其实施的计划安排;

.5 已标明的重要指令在开航前已下达;

.6 已用工作语言或船上人员懂得的其它语言提供了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

15 审核

15.1 本规则要求的所有审核,应当按照主管机关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指南后认可的程序进行。

16 证书格式

16.1 “符合证明”、“安全管理证书”、“临时符合证明”和“临时安全管理证书”应当按照本规则附录所示格式制作。如果所用语言既非英文又非法文,证书文字应当包括其中一种。

16.2 除了本规则13.3的要求,“符合证明”和“临时符合证明”中所载明的船舶种类可加以签注以反映安全管理体系所规定的对船舶营运的限制。

注:B部分的内容在《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规则》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程序》中均有更具体规定。在此不再作理解说明。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前言

1 为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应用《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的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2 本规则是为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

3 考虑到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状况各有不同,本规则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制定。

4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船岸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列条款具有适应其岗位需要的理解和认识。

5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则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部分实施

1总则

1.1 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1.1 “本规则”系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1.1.2 “公司”系指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如船舶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1.1.3 “主管机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管理机构。

1.1.4 “安全管理体系”系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执行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1.1.5 “符合证明”系指签发给公司,表明该公司符合本规则要求的证明文件。

1.1.6 “安全管理证书”系指签发给船舶,表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证明文件。

1.1.7 “客观证据”系指通过观察、衡量或测试获得并被证实的有关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量或质的信息、记录或事实声明。

1.1.8 “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已发现的客观证据表明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情况。

1.1.9 “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系指已发现的对人员或船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对环境构成严重危险,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或情况,包括未能有效和系统地实施本规则的有关要求。

1.1.10 “周年日”系指对应于有关证明文件有效期届满之日的每一年中的该月该日。

1.2 目标

1.2.1 本规则的目标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对水域环境造成损害以及造成财产损失。

1.2.2 公司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包括:

1. 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

2. 针对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

3. 不断提高船、岸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以及安全与环境保护应急反应能力。

1.2.3 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保证:

1. 符合强制性规定和标准;

2. 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船舶检验机构和行业组织所建议的规则、指南和标准。

1.3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国内航行船舶及其公司。

1.4 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

公司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包括以下功能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 保证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操作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工作程序和须知;

3. 船、岸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间的联系渠道;

4. 事故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程序;

5. 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

6. 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程序。

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1 公司应制定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其内容应能说明如何实现第1.2条所述目标。

2.2 公司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船岸各级机构均能始终贯彻执行此方针。

3 公司的责任和权力

3.1 如果负责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责任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则船舶所有人与该实体必须签订符合以下规定的船舶管理协议,并将双方的详细情况报告主管机关:

1.当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与生产、经营、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坚持安全第一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2.船舶管理公司同意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3.在不妨碍船长履行其职责并独立行使其权力的前提下,船舶管理公司对处理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3.2 对管理、执行以及审核监控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人员,公司应当用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相互关系。

3.3 为使指定人员能够履行职责,公司有责任确保对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4 指定人员

4.1 公司应当任命指定人员,以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提供公司与船舶的联系渠道。

4.2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应包括:

1. 对公司船岸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进行监控;

2. 确保公司向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5.1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船长的下列责任:

1. 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 激励船员遵守该方针;

3. 以简明方式发布相应的指令;

4. 核查具体要求的遵守情况;

5. 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公司岸上管理部门报告其存在的缺陷。

5.2 公司应当保证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包含一个强调船长权力的明确声明,确定船长的绝对权力和责任,以便船长能够就安全和防污染事务做出决定,并在必要时要求公司给予协助。

6 资源和人员

6.1 公司应当确保船长:

1. 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

2. 完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

3. 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可靠地履行其职责。

6.2 公司应当保证按照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并健康的船员。

6.3 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聘和转岗人员熟悉其职责,凡须在开航前发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文件形式下达。

6.4 公司应当保证安全管理体系内的所有人员充分理解有关规定标准和相关指南。

工程施工项目编码规则及管理办法

中船重工船业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编码规则及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公司各种工程编码分类和编码实施规则及其管理办法。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工程项目的编码计划编制、领发料、财务核算、计算机信息处理等。 2. 工程编码类别及其编制规则说明 2.1工程编码类别分为船舶产品工程、非船产品工程、基建工程、自营工程、设备大修、设备维修、设备技改、安全设施及其它工程。 2.2产品工程编码的编制方法 2.2.1 大吨位运输船舶(千吨位以上)工程号的编制方法 2.2.1.1 编码共6 位。前两位为船舶产品载重吨位或承载体积前两位数;第三位为同载重吨位船舶型号,无型号用0 表示,有型号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等,分别用1、2、3表示,以此类推;第四、五、六位为公司大吨位运输船舶接单顺序号。 2.2.1.2 图示

例如:公司接单第31 艘70000 吨散货船工程编码为:700031 。 公司接单第18 艘33000 吨散货Ⅰ型船工程编码为:331018 。 2.2.2 商务船工程号的编制办法 2.2.2.1 编码共6位。前两位统一名称为SW(商务);第三、四两位为商务船的长度,五、六两位为商务船接单顺序号。 2.2.2.2 图示 例如:公司接单第1 艘35 米长的商务船,工程号为:SW3501 2.2.3 小吨位(百吨位)运输船工程号的编制办法 2.2. 3.1 编码共6 位。前两位统一名称为YS(运输);第三、四两位为运输船的吨位前两位,五、六两位为公司小吨位运输船接单顺序号。 2.2. 3.2 图示

例如:公司接单第1 艘载重吨为20 吨的运输船,工程号:YS2001 2.2.4 渔船工程号的编制办法 2.2.4.1 编码共6 位。其中渔船分为两种类型,1、补捞型渔船2、储藏型渔船;补捞型渔船前两位统一名称为YB(渔船);第三、四两位为渔船的长度,五、六两位为公司船舶接单顺序号;储藏型渔船前两位统一名称为YC (渔船);第三、四两位为渔船的长度,五、六两位为渔船两种类型船接单顺序号。 2.2.4.2 图示 捕捞型渔船 例如:公司接单第1艘长度为50米的捕捞型渔船,工程号:YB5001 储藏型渔船

[重点]商品编码归类总规则

[重点]商品编码归类总规则 归类总规则介绍 归类总规则是为保证每一个商品,甚至是层出不穷的新商品都能始终归入同一个品目或子目,避免商品归类的争议而制定的商品归类应遵循的原则。归类总规则位于《协调制度》的部首,共有六条构成,它们是指导并保证商品归类统一的法律依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归类总规则的使用顺序为规则一优先于规则二,规则二优先于规则三,我们必须顺序使用。下面,我们逐一介绍这六条归类总规则: 规则一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规则解释: 第一段“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要将数以万计的商品归入编码表中的几千个子目之内并非易事,为便于查找编码,《协调制度》将一类或一章商品加以概括并冠以标题。由于现实中的商品种类繁多,通常情况下一类或一章标题很难准确地对本类、章商品加以概括,所以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不具有法律效力。换句话说,类章中的商品并不是全部都符合标题中的描述。例如:第十五类的标题为“贱金属及其制品”,但许多贱金属制品并不归入该类,如铜钮扣归入第96章“杂项制品”;贱金属制的机械设备归入第84章“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如第22章的标题为“饮料、酒及醋”,但是通常被我们认为是饮料的瓶装蒸馏饮用水却不归入该章,而应归入第28章“无机化学品”,类似的例子还很多。第二段“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归类,是按品目名称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商品编码;第二,许多商品可直接按目录规定进行归类。这里介绍一下类注、章注(简称“注释”)的作用。注释的作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细则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7688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细则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细则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方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施工现场、生产场所、固定基地的安全生产检查。 2.职责 2.1凡属公司组织检查,由公司主管副经理负责,根据检查范围,指定业务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2.2公司质量安全管理部负责安全检查的管理工作, 督促指导各基层单位的安全检查活动,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或进

行处理。 2.3项目管理部(分公司),由项目经理负责,视检查内容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主管人员、专职安全人员、职工代表参加,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支持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开展,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 2.4项目经理部(工地),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技术、施工、专职安全员、分包商、职工代表参加,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各类违章行为,组织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2.5安全生产检查,同级工会应派出代表参加,或组织职工代表单独进行安全检查。 3.管理程序 3.1经常性检查 3.1.1班组检查

代码审查规范

代码审查规范 1. Code Review目的 Code Review是一种用来确认方案设计和代码实现的质量保证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可以对代码、测试过程和注释进行检查。 Code Review主要用来在软件工程过程中改进代码质量,通过Code Review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在项目早期就能够发现代码中的BUG。 ?帮助初级开发人员学习高级开发人员的经验,达到知识共享。 ?避免开发人员犯一些很常见,很普通的错误。 ?保证项目组人员的良好沟通。 ?项目或产品的代码更容易维护。 2. Code Review的前提条件 代码提交审核前,开发者必须确保代码符合如下条件,审核者需要确保所有前提条件都已满足方可开始审查,同时也是审查的主要检查点。 ?所有代码注释清晰,语法正确,编译通过。 ?日志代码完整,业务日志、系统日志分开,中文描述,脱敏处理,状态变更,全部清晰明确。 ?测试代码覆盖全部分支和流程,暂时统一使用工具Emma(各编译器可下载对应插件)进行Coverage Check。 ?项目引用关系明确,依赖关系清晰,配置文件描述。 3. Code Review的审查范围 代码的一致性、编码风格、代码的安全问题、脱敏问题、代码冗余、是否正确设计以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功能)与设计文档相同等等。

3.1、完整性检查(Completeness) ?代码是否完全实现了设计文档中所涉及的所有流程和功能点 ?代码是否已包含所有所需的业务日志、系统日志、异常日志,日志内容是否完整,日志文件配置是否正确。 ?代码是否使用缓存等,配置信息是否正确可配置。 ?代码中是否存在任何没有定义或没有引用到的变量、常数或数据类型等 3.2、一致性检查(Consistency) ?代码的逻辑是否符合设计文档 ?代码中使用的格式、符号、结构等风格是否保持一致 3.3、正确性检查(Correctness) ?代码是否符合制定的标准 ?所有的变量都被正确定义和使用 ?所有的注释都是准确的 ?所有的程序调用都使用了正确的参数个数 3.4、可修改性检查(Modifiability) ?代码涉及到的常量是否易于修改(如使用配置、定义为类常量、使用专门的常量类等) ?代码中是否包含了交叉说明或数据字典,以描述程序是如何对变量和常量进行访问的 ?代码是否只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严重的异常处理除外) 3.5、可预测性检查(Predictability) ?代码所用的开发语言是否具有定义良好的语法和语义 ?是否代码避免了依赖于开发语言缺省提供的功能 ?代码是否无意中陷入了死循环 ?代码是否避免了无穷递归 3.6、健壮性检查(Robustness)

归类总规则的理解

归类总规则的理解(绝对专业) 归类总规则 货品在协调制度中的归类,应遵循以下规则: 规则一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则按以下规则确定。 解释: 一、本协调制度系统地列出了国际贸易的货品,将这些货品分为类、章及分章,每类、章或分章都有标题,尽可能确切地列明所包括货品种类的范围。但在许多情况下,归入某类或某章的货品种类繁多,类、章标题不可能将其一一列出,全都包括进去。 二、因此,本规则一开始就说明,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据此,标题对商品归类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本规则第二部分规定,商品归类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按照品目条文及任何相关的类、章注释确定; (二)如品目条文或类、章注释无其他规定,则按规则二、三、四及五的规定确定。 四、以上三(一)所规定的已很明确,许多货品无需借助归类总规则的其他条款即可归入协调制度中 五、以上三(二)所称“如品目和类、章注释无其他规定”,旨在明确品目条文及任何相关的类、章注释是最重要的,换言之,它们是在确定归类时应首先考虑的规定。例如,第三十一章的注释规定该章某些品目仅包括特定的货品,因此,这些品目就不能够扩大为包括根据规则二(二)的规定可归入这些品目的货品。 规则二 (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报验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规则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报验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的原则归类。 注释: 规则二(一)

程序编码规范

蜗牛游戏程序编码规范 (版本 0.1) 规范说明:............................................................. 一、命名规则...................................................... 二、程序的版式.................................................... 三、注释.......................................................... 四、服务端平台无关................................................ 五、服务端表格操作................................................ 六、客户端文件读写................................................ 七、客户端内存操作................................................ 八、脚本内的注释.................................................. 规范说明: 制定该规范的目的是让程序清晰易懂、易维护、易管理。该规范为强制规范,必须执行,如果有没涉及的地方请参考《高质量C++-C编程指南》。当所在编程环境(如MFC、Linux)与本规范有差异时,可以使用所在编程环境的规范,但是同一个项目必须是统一的规范。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程序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一、命名规则 1.所有命名应当直观且可拼读,并具有实际意义; 2.类名和函数名用大写字母开头的单词组合而成,接口类名以I开头; 3.常量全用大写的字母,用下划线分割单词,尽量不要使用宏; 4.类的数据成员加前缀m_,全局变量加前缀g_,静态变量加前缀s_; 5.变量名第一个字母小写,使用“名词”或“形容词+名词”的词义表示法; 示例: ·局部变量 char *pStringBuffer; int &stringFindResult; bool isEngineStartup; ·函数命名 unsigned int GetVoyageCoreState(); static bool GetVoyageServiceCount(int &count); ·结构类型

归类总规则(中英文对照版)

归类总规则 货品在本税则中的归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 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 则按以下规则确定。 规则二(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 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报验时该项 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 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 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规则可作为完 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报验时的未 组装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 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 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 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 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 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规则三当货品按规则二(二)或由于其他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应按以下规则 归类: (一)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 的品目。但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 都仅述及混合或组合货品所含的某部分 材料或物质,或零售的成套货品中的部分 货品,即使其中某个品目对该货品描述得 更为全面、详细,这些货品在有关品目的 列名应视为同样具体。 (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 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 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 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 部件归类。 (三)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 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 一个品目。 规则四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 规则五除上述规则外,本规则适用于下列货品的归类: (一)制成特殊形状,适用于盛装某一或某套物 品并适合长期使用的照像机套、乐器盒、 枪套、绘图仪器盒、项链盒及类似容器, 如果与所装物品同时报验,并通常与所装 GENER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 TION OF THE HARMONIZED SYSTEM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in the nomenclature shall be governed b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The titles of sections, Chapters and sub-Chapters are provided for ease of reference only; for legal purposes, classification sha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erms of the headings and any relative Section or Chapter Notes and Provided such headings or Notes do not otherwise requir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2. (a)Any reference in a heading to an article shall be taken to include a reference to that article incomplete or unfinished, provided that, as presented, the incomplete or unfinished article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the complete or finished article.it shall also be taken to include a reference to that article complete or finished(or falling to be classified as complete or finished by virtue of this Rule), presented unassembled or disassembled. (b)Any reference in a heading to a material or substance shall be taken to include a reference to 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that material or substance with other materials or substances. Any reference to goods of a given material or substance shall be taken to include a reference to goods consisting wholly or partly of such material or substance. The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one material or substance shall b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Rule 3. 3. When by application of Rule 2(b)or for any other reason, goods are, prima facie, classifiable under two or more headings, classification shall be effected as follows: (a)The heading which provides the most specific description shall be preferred to headings providing a more general description. However, when two or more headings each refer to part only of the materials or substances contained in mixed or composite goods or to part only of the items in a set put up for retail sale, those headings are to be regarded as equally specific in relation to those goods, even if one of them gives a more complete or precise description of the goods. (b)Mixtures, composite goods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materials or made up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goods put up in sets for retail sale, which cannot be classified by reference to 3(a), shall be classified as if they consisted of the material or component which gives them their essential character, insofar as this criterion is applicable. (c)When goods cannot be classified by reference to 3(a)or 3(b), they shall be classified under the heading which occurs last in numerical order among those which equally merit consideration. 4. Goods which cannot be class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rules shall be classified under the heading appropriate to the goods to which they are most akin. 5. In addition to the foregoing provisions, the following rules shall apply in respect of the goods referred to therein: (a)Camera cases, musical instrument cases, gun cases, drawing instrument cases, necklace cases and similar containers, specially shaped or fitted to contain a specific article or set of articles, suitable for long-term use and presented with the articles for which they are

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编码规则

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编码规则 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一、编制原则 1、标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以及《全国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体系标准》中ZB02-2006/JGMC《机构名称代码》为依据~参照GB/T4657-2009《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制定出符合公务员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的标准。 2、唯一化。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机关~每个组织的机构代码在全国范围内均唯一。 3、层级化。每三位为一层~每一层表示一级机构~将地方汇集点划分层级~根据代码层数判断机构级别。 4、规范化。将机构类别进行分类~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同一类别的工作部门~代码中包含相同的代码层,3位代码,。 二、编码对象及编码主体 机构代码的编码对象为各级地方汇集点、纳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机关,单位,。 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按照标准要求~为省直机关和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及其领导机构编制代码。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标准要求~为本级部门及下级地方领导机构编制代码。 1 三、编码规则 1、设区市汇集点编码规则。设区市汇集点代码为2层6位~例如石家庄市汇集点代码为A39.F09。A39为河北省的代码,中央编制,~F09中“F”代表城市类别

~第二位数字“0”代表设区市排序编码~第三位数字“9”代表地方汇集点。我省及十一个设区市的汇集点编码如下: 名称编码 河北省 A39 石家庄市 A39.F09 承德市 A39.F19 张家口市 A39.F29 秦皇岛市 A39.F39 唐山市 A39.F49 廊坊市 A39.F59 保定市 A39.F69 沧州市 A39.F79 衡水市 A39.F89 邢台市 A39.F99 邯郸市 A39.G09 国家规定:“D”代表省会的副省级城市、“E”代表不作为省会的副省级城市、"F、G、K"—代表其他城市 2、省直管县,市,、县,市、区,汇集点编码规则。省直管县,市,汇集点代码为2层6位~我省直管的定州、辛集市汇集点代码由省统一编制~分别为:定州市 A39.P09~辛集市A39.P19。其他县,市、区,汇集点代码为3层9位~由设区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编制方法类似于编制设区市汇集点代码的规则。例如石家庄市正定县的代码可按下 2 表编制:

HS归类总规则

HS归类总规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armonized System) 一、规则一 (一)条文内容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体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二)规则解释 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没有法律效力) 2、“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3、“如果按照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无法确定归类,,按以下的其他规则(规则二、三、四、 五、六)确定品目的归类。”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的时候,如果按品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还无法确定归类的,才依次按规则二、三、四、五、六来归类。 二、规则二 (一)条文内容 (一)品目所列货物,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二)规则解释 规则二(一):所有列出某一物品的品目范围不仅包括完整的物品,还应扩大到包括: 1、不完整品(是否缺少关键部件) 例如:缺少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仍然按照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类。 2、未制成品(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制成品的特征) 例如:齿轮毛坯,虽需要进一步加工方可成为制成品,但是已具有制成品的大概形状或轮廓,则可以判断为具有齿轮的基本特征。 3、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尚未组装或已拆散) 例如:组装木制家具,为了方便搬运拆开了,也应按家具归类,而不是木板。 规则二(一)要点:只要具备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就按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λ 规则二(一)一般不适用于第一类至第六类各品目的商品。λ 历年考题: 2007年判断题:按照归类总规则的规定,税目所列货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物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进出口时的未组装件和拆散件。 答案:对 规则二(二):两层含义 1、是针对混合及组合材料或物质,以及由两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的归类。规定品目所列材料或物质,还应该扩大到该材料或物质中可以加入其他材料或物质;但是条件是加入材料或物质并不改变原来材料或物质或其所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 例如:品目4503“天然软木制品”应该包括天然软木制成的或者天然软木和其他材料制作成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9709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生产过程检验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条目的 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处于可控状态,杜绝不合格品的发生和转序,消除潜在质量事故。 第二条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徽记”瓜子、花生、“好巴食”粗粮酥系列产品生产过程的检验规定。从投入原料到成品的过程的检验。 第三条职责 (一)每日生产前,生产工人应进行开工确认,车间质量负责人和现场品控负责监督检查。 (二)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自检、上下工序互

检、车间质量负责人对工艺、设备参数和工艺执行情况进行巡检、品控部现场品控对各工序半成品质量、卫生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检查。 第四条执行规程 第一款开工确认 在每一规格产品或者每一台机器正式生产前应检查环境、设备卫生、生产条件,并对各类原辅材料质量及首件产品在材质、规格、色泽、结构等品质符合性上进行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 第二款过程巡检 (一)巡检时间及频率:车间负责人、现场品控每日完成开工确认后,要不间断地按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逐次检查。在生产期间,按工艺规定的检查频率进行巡检。 (二)巡检项目及方法:

NSM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体系运行动员会(或称运行仪式) 1.总经理宣布安全管理体系开始运行,颁布体系文件生效令、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指定人员任命令、船长的绝对权力声明等。 2.指定人员讲话,宣体系运行的计划,提出体系运行的要求和监控的办法。 3.体系办布置培训安排和建立必要的记录等。 4.发放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二、体系培训 (一)全员培训是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石 1 .只有全员培训,使各层次的人员均对规则和体系文件充分的理解,在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中,才会积极投入其中,并提出更多好的建议,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只有最高管理层深入理解规则,熟悉体系才会真正把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才会做出应有的正确承诺; 2. 体系的运行是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需要充分的全员培训,才能使这一管理思想和方法得以落实,建立的体系才能与实际相符,才更具可操作性; 3.结合责任心、敬业精神、企业效率和安全忧患意识等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员工素质。为顺利推行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内人员培训的内容 可包括业务技能、专业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对有关规定、规则和指南的理解。包括: 1.根据STCW规则的要求专业技能培训; 2.根据SOLAS74的要求进行的消防、救生方面的培训; 3.强制性、建议性公约、规则理解的培训(包括对公约、规则修改后的学习;) 4.体系文件的熟悉培训; 5.体系文件修改后的熟悉培训; 6.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和事故险情纠正预防所要求的培训。 (三)体系培训的要求 1.全员性——体系培训应是全员性的培训:全员的积极参与,正确的行为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要想通过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来最终实现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首先必须夯实基础,对全体员工的到位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针对性——规则的理解和体系的熟悉程度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体系培训的针对性相当强; 3.持续性——体系的螺旋状的上升的动态性决定了体系培训的持续性。由于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闭环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动态的系统,作为公司实施安全管理的行动指南——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必将会得到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因此,要正确地规范公司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培训;另外,随着公司员工的岗位不断地变迁和加强人才优势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技能等角度来考虑,船岸培训也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所以,体系的培训必将随着体系的存在而持续下去,永远没有终结。 4.适用性——体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体系内各岗位人员正确地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所以一切培训都要强调实用、适用、可用,它严格区别于科研工作的培训,尽管海运企业也同其它企业一样存在着人才的储备培训问题。 (四)建立相关的记录

商品归类总规则

商品归类总规则 商品归类总规则归类总规则 规则一 1、条文内容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体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2、规则解释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本身不是归类依据,归类的法律依据应该是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如果按品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还无法确定归类的,才依次按规则二,三,四,五,六来归类。 规则二 1、条文内容 品目所列货物,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本质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

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2、规则解释 规则二(一) :所有列出某一物品的品目范围不仅包括完整的物品,还应扩大到包括: (1)不完整品(是否缺少关键部件) 例如:缺少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仍然按照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类。 (2)未制成品(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制成品的特征) 例如:齿轮毛坯,虽需要进一步加工方可成为制成品,但是已具有制成品的大概形状或轮廓,则可以判断为具有齿轮的基本特征。 (3)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尚未组装或已拆散) 例如:组装木制家具,为了方便搬运拆开了,也应按家具归类,而不是木板。 规则二(一)要点:只要具备完整品或制成品的本质特征,就按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 规则二(二) :两层含义 (1)是针对混合及组合材料或物质,以及由两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的归类。规定品目所列材料或物质,还应该扩大到该材料或物质中可以加入其他材料或物质;但是条件是加入材料或物质并不改变原来材料或物质或其所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例如:品目40"天然软木制品"应该包括天然软木制成的或者天然软木和其他材料制作成的,比如,53 "涂蜡的热水瓶软木塞子" (涂了蜡,加入了其它材料) ,但仍然归入品目40"天然软木制品" 53 ,因为涂蜡并未改变软木塞子(天然软木)的基本特征。 (2)如果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或者看起来可归

金融机构编码规范

金融机构编码规范 范围1.本规范规定了金融机构的编码对象、编码结构和表 示形式,使每个编码对象获得一个唯一的代码,以适应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交换的需求。本规范适用于金融机构新建信息系统的开发、数据仓库的建设,也可用于指导已有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eqv ISO3166-1:199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货币当局 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金融运行规则,管理国家储备,从事货币发行与管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易及向其他存款性公司提供信贷,以及承担其他相关职能的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 3.2 监管当局

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行使实施监督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 3.3 银行 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 法人。 3.4 城市信用合作社 依照有关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由城市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法人出资设立的,主要为社员提供服务,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作金融组织。 3.5 农村信用合作社 经相关国家部门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3.6 农村合作银行 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3.7 农村商业银行 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 3.8 村镇银行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

天然气公司巡视检查管理细则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6715 天然气公司巡视检查管理细则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天然气公司巡视检查管理细则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确保天然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运行,及时发现管网燃气泄露,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确保燃气用户的安全正常使用,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天然气公司巡视检查管理制度。 1、管网部分 1.1巡视检查内容: 1.1.1所有外管网运行管线及庭院中、低压管线,包括阀门井、凝水缸、放散点、引入管等。 1.1.2调压站(箱) 2、巡视检查要求:

2.1对巡视内容要求的外管网、庭院管线及阀门井、凝水缸、放散点等处,每两个月徒步用手推式检测仪普查一次。无法用手推式检测仪管线,用打钎法检测。 2.2巡线员每天要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包括调压站运行情况、管线有无塌陷、有无占压管线、管线周围施工等不安全因素,并对所辖区域的全部阀门井、凝水缸、放散点等用便携式检测仪进行检测,每周一次;燃气管线周围的其它井,如通讯井、上水井、下水井等进行检测,以确定有无天然气泄漏,每月一次。阀门每年检修两次,雨后所有低洼处阀门打开检查,有水者及时抽掉。 2.3雷诺式、FK式、SN式调压站(箱)等每天要巡视一次,并注意观察压力状况及其它运行情况。楼栋式调压箱每月巡视两次,观擦设备运行情况及检

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细则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81 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细则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细则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根据建设部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标准、规范规定以及重庆市建委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安全管理制度,特指定本检查细则。 一、基础工程 1、基础开挖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专项基础施工方案与项目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开挖作业。 2、在进行桩孔开挖前,应在桩孔周围砌筑150mm高的护圈,同时在桩孔上方搭设好规范的防雨防护棚,方可施工。 3、上班时应戴好安全帽,穿防滑胶鞋,临边、洞口作业时栓好安全带,上下桩空孔必须使用爬梯。 4、弃土(石)堆放必须离孔口1米以,同时堆码稳固,如需用塔吊吊运时弃土(石)装码不得超出料盆上沿。防止在吊运中掉落伤人。 5、吊运孔内弃土(石)的起重设备没每天上班前必须检查,确认牢固可靠,保险装置灵敏有效,方能使用。 6、在孔内进行较大弃石吊运时,必须捆绑牢固,孔内

检测细则、操作规程模板

受控状态:检测细则 颁布日期:2009年08月10日 文件编号:HYJC/XZ/1.0

目录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细则 1.采用标准 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3014-91《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3788-2008《冷轧带肋钢筋》 JG190-2006《冷轧扭钢筋》 2检测内容 钢筋的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弯曲性能。 3所用的方法标准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 4试验环境 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为23士5℃。 5试验前准备工作 5.1当接到试验任务单时,要核对任务单所填写的内容是否与实际来样相符,

试样是否符合取样规程要求。 5.2接到试样后,要查看其表面是否有影响其拉伸性能或弯曲性能要求的表面缺陷,如果有可不受理试验,将试样返回收样窗口。 5.3试样检测前,要选择适当量程的试验机,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确保试验数据更为准确。 6.试验项目 6.1拉伸试验 6.1.1仪器设备 6.1.1.1WE-1000型、WE-300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一级准确度。 6.1.1.2钢筋划线仪。 6.1.1.3游标卡尺(精度0.02mm)。 6.1.2试验步骤 6.1.2.1. 计算原始标距长度L0: L0=5.65 S o (S O为平行长度的原始横截面积)或L0=11.3 S(用于冷轧扭钢筋550级Ⅰ o 型);L0=10d。 6.1.2.2把钢筋放在划线仪上,打出原始标距。 6.1.2.3接通电源,进入检测系统,开动油泵。 6.1.2.4将试样夹于上下钳口内,使试样在钳口上要基本保持垂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