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3.2 国共合作北伐教案 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国共合作北伐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有关史实。

(2)通过阅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路线,学会运用地图去学习历史,增强历史时空感。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编制本课大事年表,掌握主要史实。

(2)通过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国共合作原因的分析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等史实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夷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正确的,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前赴后继、英勇无畏、敢于冲锋陷阵的高风亮节和博大无私的广阔胸怀,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为祖国美好前途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背景和内外政策的学习,初步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这个政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可能改变旧中国的命运。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重点是国共合作的确立。第一,追根溯源,正是因为国共合作得以实现,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才开展起来,并且能够顺利进军,取得重大成果。第二,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其中的得失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也为后来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基本经验。第三,思想教育的内涵深刻,学生可以从国共合作原因的分析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总是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无私奋斗,努力探索。

难点:本课难点有二: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在1905年11月的《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但是这个纲领是不彻底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后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就是以三大政策为实质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基本一致,使双方在革命主张上有了共同纲领,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②为什么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北伐战争基本摧毁了旧的封建军阀的统治,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却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为代表的新军阀的统治,新军阀代表了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使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因此说这次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926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开始了共同铲除北洋军阀势力的斗争,历史上叫做北伐战争。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吗?知道北伐战争是怎样展开的吗?你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有关情况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条件的。对于这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具体史实加以深人细致地分析,弄清国共合作的原因。

本目第一段正文从国共双方的背景阐释了合作的必要性。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并未消沉,一直坚持革命,多次领导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是都失败了。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史实:如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1915年)、护法运动1917年),并说出失败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决定的),从中认识到孙中山要想进一步推动民主革命的开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支持力量。走新的道路,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的道路是再也行不通了。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也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相对强大的现实中认识到,与国民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是打倒军阀统治和外国列强的正确道路。对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史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1922-1923年)受到挫折,说明中国共产党单靠工人阶级去战斗,力量还不够强大,必须寻找同盟军去推动民主革命的高涨,这是从血的惨痛教训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首先向孙中山伸出援助之手,并作了积极的努力。对此要补充史实加以说明,并且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的美好前途,总是冲锋在前,大公无私。孙中山由于受到了帮助,积极进行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3年8月,他派出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代表团赴苏考察,lO月,任命廖仲恺、李大钊等人负责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还指派谭平山、廖仲恺等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筹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些体现了孙中山为了革命和国家而勇于奋斗的精神。

当时中国存在的党派很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与国民党合作呢?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在当时是一个成立比较久的大党,影响力大,而且比较革命的党,在当时代表进步力量,其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斗争失败后,思想实现了伟大的转变,认识到了民量的力量,以及联合工农、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愿意改组国民党,容易团结。这使合作具有了可能性。

共产党员为什么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主要是因为可以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性、组织性、政治性,可以对国民党进行有效地改组,争取对它的领导权,也可以借助国民党的影响力,便于以合法身份公开开展活动,领导工农运动。这种党内合作的形式也容易被孙中山接受。注意:国共两党合作,并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

本目第二段正文介绍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情况。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关于民权主义,主张“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关于民生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个重要原则。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反封建,没有发动农民搞土地革命,也就是说没有群众基础),认识到新三民主义“新”的地方。那就是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并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通过比较,认识到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纲领相一致,因此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办法,新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