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

生讨论)

3.教师归纳:从英国和清政府两方面作答。

(1)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清政府腐朽落后。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力。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皋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2.学生归纳思考:根据《南京条约》及附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济领域造成的危害;二是《南京条约》开创了列强通过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的恶例,此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教师讲述: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法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5.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教学补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三、课堂总结

号称“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本课中,我把学习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吗?就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

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阅读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7.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地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1.图片展示: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易合法化。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美丽的圆明园

3.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

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明确《北京条约》是在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的基础之上,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2.教师过渡:面对英法等列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沙俄也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阅读图片:《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3.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哪些领土?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提示:

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加深的理解。(学生讨论)

7.教师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极大破坏,大批口岸开放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8.教学补充:巧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天津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所授课程。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牢牢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强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进一步完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浩浩乾坤)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末李自成起义有“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到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并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这场起义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背景介绍

1.材料解读: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2.引导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4.教师提问: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输入呈现什么趋势?必然会引发什么结果?

提示:上升趋势白银外流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

5.教师讲述: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对百姓来说是人祸不断,可偏偏又逢天灾。1850年前后两广地区水旱蝗灾不断,广西尤为严重。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处于破产甚至死亡的边缘。早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宣扬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6.教师小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加重,冲击传统经济结构。(3)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二)金田起义

1.图片展示:

图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

2.教师讲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市)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金田起义

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

(一)定都天京

1.阅读图片:《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2.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太平军的进军路线。(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3.教师归纳: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永安北上(1852年春)→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

4.民谣解读:

材料一:鲤鱼冲破滩头浪,云雀穿过黑云山;天军爬过东乡界,一天攻下五六关。

材料二: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

提示:这些歌谣描述的情形说明太平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行军所至之处受到民众的欢迎。

5.教师讲述: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1.材料引入:“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选自《天朝田亩制度》

2.问题思考:从材料中可看出农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能否实现?(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其核心思想是绝对平均主义;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

4.问题思考:既然《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实现,该如何作出评价?

5.教师归纳:要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两面性。它具有进步的革命性,因为它提出分配土地,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农民的积极拥护,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从根本上说,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它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6.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风暴即将来临。

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

(一)天京陷落

1.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由盛转衰到失败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天京事变(1856年)→重建政权→安庆陷落(1860年)→围困天京(1862年)→天京陷落(1864年夏)

2.教师归纳:“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虽然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军事上有所转机,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企图重振太平天国,但已无力回天。

(二)《资政新篇》

1.材料引入: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选自《资政新篇》

2.问题思考:《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天京事变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政权;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不能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提问: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5.教师总结归纳: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6.历史影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缘起于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激化,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之后归于失败。它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并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来者,推动了近代中国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编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在此课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恭亲王奕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

船能往外洋,俾外洋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提示: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经费问题比较严重。于是提出要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以为国家提供钱财。他们首先想做的就是创办轮船招商局,以分夺洋人的利润。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学生归纳:左宗棠为何能够收复新疆?清政府分别于何时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

提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1884年;1885年。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评价

5.小组辩论: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教材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辩论

观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6.教师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课堂总结

洋务运动只是掌握实权的封疆大臣为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管理制度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封建体制下洋务运动注定不可能走向成功。地主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实现独立自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现状)

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3.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国际形势)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战争经过

1.阅读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分水陆两路入侵中国;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感受爱国官兵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让学生谈感想。

提示:日军残忍如禽兽,清朝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况

1.学生归纳思考: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提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画线部分是重点,背熟,未画线部分用心看即可) 第一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1842年) 3、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是禁烟第一人。 9、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吸取的教训(落后就会挨打) 10、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在(《虎门条约》)。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英法帮凶: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7.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 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 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①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5月广州的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④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⑤作用: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7月,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1)北伐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胜利进军:两湖战场: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叛变革命的原因: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表现: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间:1919年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内容: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会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 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3.工农武装割据: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间:1934.10-1936.10年 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背景: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下重兵,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过雪山草地 (1)冲出重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进入甘肃。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 (1)胜利会师: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间:1931.9.18--1936.12.12年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2)地点:沈阳。 (3)概况: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4)结果:日本相继占领东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沦于敌手。 (5)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①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②过程: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③影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①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②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方式:示威游行。 ④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改变贸易不利局面。 2、走私鸦片的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5、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7、.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8、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 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10、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②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英法美俄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5、英法美和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6、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出了侵略者的凶残本质。 7、英法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后在广西传教。 3、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4、.永安建制——永安封王——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冀王石达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均受东王节制)。 5、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02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 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 -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 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 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 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史料解读: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知识点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及企业(1)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②口号:自强 ③内容: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民用企业: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②口号:求富 ③内容: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5.19世纪70年代新式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6.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 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背景:(1)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黄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1895) 3.结果:1895年春《马关条约》 (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瓜分中国狂潮(1)赎辽费: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宣传变法:组织学会,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和天津《国闻报》(严)(5)主张:①梁启超《变法通议》“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法”2.百日维新:1898.6.11---9.21(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③文化: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训练新式军队。(2)结果: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③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杨锐 3.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义和团运动(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2)口号:“扶清灭洋” 2.抗击八国联军:(1)背景: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八国联军: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4.结果:(1)慈禧携光绪帝出逃,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2)签订屈辱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 ①签订国:西、比、荷、俄、德、法、美、日、奥、意、英(溪比河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②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保;b.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d.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①巨额赔款,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②损害中国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