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1、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损失。

2、税收超额负担:税收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这称之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3、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ET≥1。

4、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5、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6、弹性反比法则是指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应实行高税率,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7、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采取一定的方式转嫁之后最终的归宿,即税负运动的终点。

8、税收效率: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

9、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

10、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选择题

习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A.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预测

B. 税收收入的计算和预测

C. 国民收入的计算与预测

D. 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计算和预测

2.()最早回答了什么是税收的问题。

A. 亚当·斯密

B. 孟德斯鸠

C. 塞里格曼

D. 瓦格纳

3.“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的财产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这是()下的税收定义。

A. 亚当·斯密

B. 孟德斯鸠

C. 塞里格曼

D. 瓦格纳

4.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对税收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内涵()。

A. 税收是由政府或国家来征收的

B.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C.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

5. 西方征税依据理论中主张社会政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B. 孟德斯鸠

C. 塞里格曼

D. 瓦格纳

二、判断对错

1. 税收的第一功能是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第二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与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关系。()

3. 如果要使得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必须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4.“政府失效”从结果来看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效率低下,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

5. 在我们把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来对待时,我们就会对税收有一个新的认识,即税收就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成本的补偿。()

6.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习题一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1. BCD 2. CD 3. D 4. D 5. CD

二、判断对错:1. ×2. √ 3. ×4. × 5. √6. √

习题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威廉·配第针对英国税制弊端提出()的一般课税原则。

A. 确实

B. 公平

C. 便利

D. 节省

2. 西方财税学界认为,把课税原则首先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是()。

A. 威廉·配第

B. 尤斯蒂

C. 亚当·斯密

D. 瓦格纳

3. 瓦格纳在继承和发展斯密关于税收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原则。

A. 平等

B. 确实

C. 财政收入

D. 国民经济

4. 最早提出税收弹性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 威廉·配第

B. 尤斯蒂

C. 亚当·斯密

D. 瓦格纳

5. 税收弹性反映了税收对经济变化的灵敏程度,当ET<1时,表明()。

A. 税收与经济的增长无关

B. 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

C. 税收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

D. 税收的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

6. 为实现税收效率原则,在设置税制时要求()。

A. 选择部分商品征税

B. 对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C. 对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D. 对所有商品普遍征税

7.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主要有()。

A. 成本原则

B. 机会原则

C. 负担能力原则

D. 受益原则

8.利用受益原则来衡量税收公平有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

A. 公共品的分割问题

B. 税率结构问题

C. 转移支付问题

D. 经济资源盈利机会的评估问题

9. 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可以以()为依据来测度。

A. 收入

B. 所得

C. 支出

D. 财富

二、判断对错

1. 在现行累进所得税制度下,舒适但低收入的工作和不舒适但收入高的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是无区别的。假定现在为比例税率,则这个人可能会选择舒适的工作。()

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主要强调平等和效率两方面,他并没有把保证财政收入作为税收的一项原则。()

3.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税源充裕而收入可靠的税种作为主体税种以保证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实现。()

4. 税收弹性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5. 由税收导致的经济决策的变化,很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作用,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

6. 一般而言,衡量税收公平原则标准的机会原则较适用于对自然资源的课税,而不适用于

对人力资源课税。()

7. 财产代表着纳税人独立的支付能力,拥有等量的财产就会给纳税人带来等量的收益。()习题二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1. BCD 2. C 3. CD 4. D 5. D 6. CD 7. BCD 8. ABC 9. ABCD

二、判断对错:1. ×2. √ 3. √4. × 5. √6. √7. ×

习题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影响一国宏观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经济结构

C. 政治体制

D. 国家职能的大小

2.一般来说,经济学中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税收的承受能力。

A.相对税率B.宏观税率C.边际税率D.平均税率

3.税负转嫁最基本的条件是()。

A.税制结构B.价格能否自由变动C.税基的宽窄D.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大小4.在市场结构等其他条件既定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A.税制结构B.税基的宽窄C.市场预期D.课税商品供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5.当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时,税负()的可能性大,税负转嫁规模较小。

A.前转B.消转C.后转D.混转

二、判断对错

1.当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时,税负向后转嫁的可能性大,当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商品供给弹性时,税负前转的可能性大。()

2.政府对商品征税,无论是以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为纳税人,也不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对税收的归宿和转嫁不产生多大影响,基本上都是由消费者承担税负。()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单个厂商面对市场既定价格无能为力,政府征税后,从短期看任何厂商都无法将其税负转嫁出去。()

4.只要某种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就发生了税负转嫁。()

5.税负转嫁要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最基本的条件是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能否自由变动。()习题五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1.ABD 2.B 3.B 4.ABCD 5.C

二、判断对错:1.√2.×3.√4.√5.√

习题六

一、判断对错

1.从经济效率目标考虑,一种好的税收所造成的额外负担应当最小化;从公平目标考虑,税收还有助于实现社会所要求的收入分配状况。()

2.根据拉弗曲线,提高税率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增加政府收入。减税有时反而会增加政府收入,而且还能够刺激供给。()

3.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习题六答案

一、判断对错:1.√2.√3.√

习题七

一、判断对错并改正(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

1、税收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X )

改正:私有制和国家或者国家

2、由政府出资修建灯塔与其他方式(如私人出资、组织渔民共同建造等)更有效率。(√)

3、春秋鲁国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关市之赋”的形成。( X)

改正:农业税赋

4、税收是补偿公共物品成本的一种有效手段。(√)

5、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税收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两大类。(√)

6、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是税收法律。()

改正:税收法规

7、税收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8、税收转嫁是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一种税收现象。(√)

9、税收归宿也就是税款在负税人之间的分配。(√)

10、对一种商品征收商品税,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一般也会上升所征税款的幅度。( X)改正: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上升的幅度一般小于所征税款的幅度

11、税收转嫁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前转与后转。(√)

改正:

12、在供给弹性不变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购买者或消费者承担的税收份额也越大。( X )

改正:越小

13、在需求弹性为零时,对该商品征收商品税的税款都有生产者承担。( X)

改正:购买者

14、税收转嫁现象说明了税收政策的作用点难以确定,从而税收政策的效果不好评价。(√)

15、税收转嫁与归宿是政府设计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6、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也考虑了税收的支出效应。( X )

改正:没考虑

17、税收负担是政府设计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18、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越高税收收入也越大。( X )

改正:不一定越大

19、拉弗曲线理论说明,政府要想取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就应该尽可能降低税率。( X )改正:靠近最优税率

20、整体上来说,轻税政策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习题八

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分)

1、把握税收的无谓损失或超额负担是理解税收经济效率的关键。(√)

2、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导致或引起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3、税收超额负担也就是税收负担。(×)

改正:不同于

4、税收依从程度可用“税收缺口”来衡量,“税收缺口”越大,税收依从程度越高。(×)改正:低

5、绝对均等牺牲理论认为,在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条件下,实行比例税率才能实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改正:累进税制

6、通过继承的方式增加的财富代表着一种非独立的纳税能力。(√)

7、一般用管理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税收管理的效率高低。(√)

8、依从成本是纳税人遵从税法的代价。(√)

9、比例均等牺牲理论认为,在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条件下,实行累进税率才能实现

税收的公平原则。(√)

10、逃税不仅影响税收的经济效率,更破坏了税收公平。(√)

11、税收作为促进收入分配的一种工具,主要是追求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

12、税收“内在灵活性”的突出例子是比例税制。(×)

改正:累进

13、税收“内在灵活性”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完全避免了反映时滞,同时至少可以避免部分执行时滞。(√)

14、税基越宽、收入越多的税种,对经济稳定起到的作用越大:如所得税,增值税等。(√)

15、按“弹性反比法则”设计差别税率的税种,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改正:不

16、收入弹性越大的税种,其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弱。而收入弹性越小的税种其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强。(×)

改正:强,弱

17.税式支出就是税收优惠。(×)

改正:可以看作是体现政府政策意图的税收优惠导致的税收减少额

18、与间接税相比,直接税在避免执行时滞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因为直接税税率可以迅速地调整,并可以很快得以实施。(√)

19、累进税率的税种比比例税率的税种,对经济稳定起的作用更大。(√)

20、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选择税造成的额外负担较小,因而优于一般税。(×)

改正:一般税选择税

21、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一般税总是优于选择税。(×)

改正:选择税一般税

22、各国学者对个人所得税的性质有“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两种不同的观点。(×)改正:企业

23、采用归属型的企业所得税制,与其他类型(古典型、双率型)的所得税制度相比,因存在双重征税问题,不利于所有者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改正:古典型归属型

24、一般来说,企业会增加边际有效税率低的投资,减少边际有效税率高的投资。(√)

25、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管制是政府从事的一种微观经济活动类型,它是指政府通过立法以调节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产权制度的一种微观经济活动。(√)

26、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27、一般来说,税收收入效应不利于劳动供给的增加,而税收替代效应会有利于劳动供给的增加。(×)

改正:有利于不利于

28、马斯格雷夫的“税收恶意”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税或提高税率,纳税人通过减少工作等手段,作为对政府的报复或作为对增税主张的支援。(×)

改正:减税

29、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税制结构发展的新趋势是,由目前的商品税为单一主体的税制结构向所得税为单一主体的税制结构转变。(×)

改正:和商品税双主体

30、社会保险税是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为目的,对纳税人的一部分工资、薪金所得课征的一种税收,也称为工资税。它是按照“受益原则”设计的税种。(√)

31、根据税收负担转嫁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承担的税收

负担或生产者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负担也越小。(×)

改正:越大或者把“需求弹性越小”改为“需求弹性越大”

32、根据拉弗曲线理论,在任何经济形势下,政府实行低税率都是可取的。(×)

改正:根据拉弗曲线理论,在正常(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实行低税率都是可取的。或者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高税率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也是拉弗曲线理论的缺陷之一。或者根据拉弗曲线理论,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税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三、单项选择题

1.共用品国家观主张国家必须提供市场本身不能生产的共用品,纯共用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下列属于纯共用品的是( B )。

A 自来水

B 国防安全

C 高等教育

D 收费高速公路

2.政府提供共用品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列方式中不是共用品提供(生产)方式的是( C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私人提供私人生产

D 公共提供公、私联合生产

3.税收的制度效率可以用两类指标来衡量:一是税收质量指标,一是税收成本指标。下列指标中属于税收质量指标的是( D )。

A 税收负担

B 征税成本

C 税收收入

D 集中性指标

4.下列税种中,对企业投资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是( D )。

A 消费税

B 个人所得税

C 增值税

D 企业所得税

5.“按支付能力纳税”是衡量税收公平的重要原则。下列衡量“支付能力”可操作的比较恰当的标准是( B )。

A 支出

B 总收入或净收入

C 财富

D 效用

6.“随机干预”在税制和税收政策方面的表现是( C )。

A 税收收入自动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B 税收收入不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C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调整税率

D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扩大财政支出

7.税式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税收制度中特殊条款与( B )的偏离来发挥作用的。

A 例外条款

B 基准条款

C 纳税期限

D 纳税地点

8.税收负担转嫁是纳税人名义上缴纳了税款,实际上通过各种途径把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在下列税收负担转嫁方式中,基本的转嫁方式是向后转嫁和( C )。

A 税收资本化

B 消转

C 向前转嫁

D 混合转嫁

9.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衡量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比较恰当且可行的指标是( C )。

A 税收收入/GDP

B 财政收入/GDP

C 政府收入/GDP

D 预算收入/GDP

10.根据宏观经济均衡模型,我们可以推导出均衡的宏观税率计算公式以及包含宏观税率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根据上述函数和公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宏观税率可能会导致( C )的减少。

A 消费

B 投资

C 净出口

D 国民收入

大题:简答题2个(以上课划的题目为准),计算题取消了;说明题1个(与税收转嫁与归宿有关);论述题1个(以上课划的为准)。

1、请简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税收观点是什么?

答:经济调节说是凯恩斯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关于征税的理论依据的理论。该学说认为,国家征税出了可以筹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外,国家还可以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即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分配国民收入与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调节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发展。同时,该学派还认为累进制征收的所得税是调节经济的一个“内在稳定器”,有了“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政府减税或增税的幅度就不必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税收负担相对稳定。

2、如何理解“尽量保持税收中性可以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这一税收理论?

答:(1)对税收超额负担的分析:从理论上来讲,因为政府征税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从而产生了税收超额负担。也可以理解为税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入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即形成所谓的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对税收中性的理解:所谓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3)通过对税收超额负担和税收中性的分析得出结论,即税收的中性就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现实中,国家只要征税,就必然会对商品购买、劳动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可能的。因此,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一般而言,所得课税只产生收入效应,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较小,商品课税也因税种和税率的设置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避免重复课税的税种和税率档次较少,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也较轻。

3、简述税收对实物资本投资的影响。

答:(1)公司所得税从资本的边际报酬率和资本的边际使用成本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两个方面的作用相反,其对企业投资的净影响取决于公司所得税制对投资报酬率和资本使用成本的影响力度大小。如果税率t不变,最终影响投资决策的将是公司税制中税收条款规定对资本的影响。任何旨在使资本成本下降的税收措施或优惠条款,都将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

(2)各国的公司所得税制度中,激励投资的税收措施大多集中于加速折旧制度和投资抵免制度。

第一:关于税收折旧问题。税收折旧通常会大于经济折旧,因为各国税制中大都有加速折旧制度。在加速折旧制度下,企业应提取的折旧总额不变,但它使企业在整个折旧年限中

提取的折旧集中在资本使用的前期,使折旧的提取呈现前高后低,企业得到延期纳税的好处。

第二:关于投资税收的抵免问题。公司所得税法中往往规定允许企业用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直接冲减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额,该比例即为投资税收抵免率。投资税收抵免可以使企业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也就是降低了企业购置资产的有效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的使用成本。

(3)除了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外,还有投资补贴、免税期、亏损结转等其他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

4、简述凯恩斯学派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的主要观点。

答:(1)税收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是通过内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政策两个机制来进行的。从税收的角度分析,自动稳定器是指税收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减而增减,自动地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化。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即累进税率和对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在累进所得税制度下,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和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从而使适用的税率档次从低的等级自动跨入高的等级。税级的提高使得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增加,由此减缓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人们的收入下降,税率档次也下降,税收自动减少,由此缓解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的下降,阻止需求的过度萎缩,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税收的内在稳定器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在经济的复苏过程中,一部分增加的收入会被税收所吸收,从而抑制了需求的增加。另外,内在稳定器只能缓和而不能消除经济的波动,因此还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有效调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2)相机决策的税收政策。相机抉择的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而主动采取的财政收、支的措施,以消除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缺口。相机抉择的政策要逆经济运行态势的方向而调节,在失业持续增加,总需求不足时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刺激总需求,解决经济衰退问题。而在经济繁荣,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在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控制通过膨胀。

相机抉择政策的特点是要逆经济态势而动,因此它需要对经济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分析并及时作出反映,采取相应对策。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一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相机抉择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因素包括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判断、政治上的阻力和政策时滞问题等。

5、简述供给学派政策主张。

答: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用减税的方法刺激生产。减税是供给学派全部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精髓,也是供给学派最主要的政策主张。按照供给学派的理论,税收会对人们的工作、储蓄和投资积极性产生负效应,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减税是刺激供给、摆脱经济滞胀的最有效手段。供给学派主张减税政策,主张通过降低税率,促进产品供给的增加,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2)大幅度削减政府预算支出。在减税的同时,供给学派主张削减政府预算支出,其理由为:首先,政府支出有负效应;其次,为了保证支出的需要,必须提高社会的总税负,高的税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社会总产出的下降;第三,如果实行减税政策,而不削减政府开支,必然会造成政府预算赤字,如果为弥补赤字扩大债务规模,有可能使市场利率上升,影响投资的增加。因此,供给学派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削减政府预算支出,特别是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性开支,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领受条件。

6、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一般税与选择税的优劣。

答:从效率角度分析,一般税优于选择税;从社会公平角度分析,一般税很容易课及一般生

活必需品。而对生活必需品课税,税负具有明显的累退性,有悖公平原则。所以,从公平与

效率兼顾出发,最优商品课税应尽可能广泛课征。

1、在局部均衡的条件下,若对某商品征收单位从量税5元,则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也上升5元。说明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出上述结果?画出图形,简单说明理由。

答:只有在需求弹性为0时,该商品价格上升的幅度为5元。如图所示。

税前供给曲线为S ,税后的为S+T ,那么市场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并且P2=P1+5。

2、与选择税(即只对部分商品征税)相比,一般税(即全部商品都要征税)引起的税收超

额负担更小。请画出图形并加以说明上述观点。

答:要点

传统观点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征收的税款既定,实行统一税率的一般税比选

择税引起的差额负担更小,即一般税比选择税更有效率。如图所示: Y

AB 为税前预算线 B

CD 为与一般税对应的预算线

AE 为与选择税答应的预算线 I 2 I 1

I 2为一般税达到的无差异曲线 C

I 3为选择税达到的无差异曲线

显然I 2>I 3,即一般税比选择税 E I 3

造成的超额负担更小。

D A X

S+T

S

5 D Q P

0 P2 P1

3、假设某种商品的需求有弹性而其供给有无穷弹性,当对供给者征收单位税收T 时,画图说明该税收的归宿情况。 如上图所示,该税收使原来的需求曲线D 移动到新的需求曲线D1,市场均衡点由原来的E

点移动到新的均衡点F ,市场价格仍为P ,但消费者除了支付价格P 外,还要支付全部税款T 。故该商品的总价格(消费者价格)为(P+T ),净价格(生产者价格)为P ,税款全部由消费者或购买者承担。

Q S

D1

P

E

F Q Q1 0 M T P D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无谓损失()(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 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B D

图8-1 无谓损失 二、复习题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 +代表)。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当买者和卖者

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税收概论 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p8-p10 概念: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内涵、演变、建立 西方国家的 税收概念、税收基本特征 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区别 P26 税收依据学说掌握主要的税收依据学说 P30 税收的职能作用四大职能作用要掌握 一、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制约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存在 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出现)→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建立 1.经济条件: 财产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私有制是国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国家公权力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而税收的产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力的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二、税收的发展 1. 税收确立方式的发展:自由纳贡阶段→承诺纳税→专制课税→立宪课税 2. 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 (1)古老的直接税制阶段: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能采取直接对人或物征收简单的直接税,最主要的是土地税和人头税。这一阶段的税制结构以农业税收为主体; (2)间接税制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为对商品交换和流通课税提供了广阔的税源,逐步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3)现代直接税制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转向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间接税作为重要补充; (4)现代复合税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货物劳务税为主体,财产税等其他税收为补充的复合税制结构。 三、税收法定原则(概念):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范,税收制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并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社会成员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1. 内涵: (1)政府征税权法定 (2)纳税义务法定: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必须履行,否则纳税义务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人应当履行的 纳税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和法人不应承担或有权拒绝承担缴纳税款的义务 (3)课税要素法定:税法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率、纳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处 罚等课税要素,都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4)征税程序法定 (5)解决税收争议与税收处罚法定

经济学原理—关键概念

微观经济学 第一篇导言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的影响。 生产率:每一单元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要素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行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抵挡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经济学各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方向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经济制度下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把握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020104 西方经济学 目前,各大院校与西方经济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为例,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及其动态研究、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动态研究和西文经济学说发展历史的研究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这里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积极借鉴,为我所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市场经济在我国还处在婴儿期,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西方经济学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很多经济贸易领域专业的基础,譬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应该是一个越做越值钱的行业,因为经验在积累。现在出口增长比较活跃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后,许多中小企业有外贸自营权。他们很需要该专业人才,踏踏实实地做外贸业务。而且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最有可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横向发展诸多相关领域,这样一来就业渠道自然就多,大显身手的机会也就越多。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浅析当前政府大规模减税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浅析当前政府大规模减税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都有减税的内容。其中,作为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作为供给管理的收入政策就是指以管制工资—物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其政策主张的核心就是减税。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财政政策的减税是从需求的角度,通过减税来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收入政策的减税是从供给的角度,通过提高资产报酬率、增加储蓄来提高资本形成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十九大报告提出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下调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率,既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也是适应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如下: (1)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对于广大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减税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减轻负担,而且有助于企业增强发展后劲,等于“放水养鱼”。因此,减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会减少国家税收,实际上会因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而形成更强的纳税能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减税有利于企业增加积累,从而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的实力去提升研发能力。另外,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突出支持科创企业,这就更有利于小微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示范,从而可以带动更大规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3)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在外需疲弱、不确定性增多和经济下行情况下,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的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

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的10%的增值税税率降至9%,这对制造业等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支持,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扩大就业。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幅度减税就等于给企业增加投入、帮助其发展,而企业发展得好,尤其是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得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基础就牢,吸收就业的能力就强,社会就越稳定。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税收经济学模拟考试试卷[1]答案

税收经济学模拟考试试卷[1]答案

暨南大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注:(1)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把所选答案的代码(如A等)填入题中或题后的括号内。 1.共用品国家观主张国家必须提供市场本身不能生产的共用品,纯共用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 C )的物品或服务。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利益可分割性 2.政府提供共用品必然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这些耗费的经济资源构成了共用品的成本,而补偿共用品成本最好的方式是( B )。 A 发行公债 B 征收税款 C 发行货币 D 个人集资 3.税收的经济效率要求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衡量上述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的指标是( B )。 A 税收负担 B 税收超额负担 C 税收收入 D 利润的减少 4.下列税种中,对劳动供给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是( B )。 A 消费税 B 个人所得税 C 增值税 D 企业所得税 5.“按支付能力纳税”是衡量税收公平的重要原则。下列衡量“支付能力”可操作的比较恰当的标准是( C )。 A 支出 B 总收入 C 净收入 D财富 6.“内在灵活性”在税制和税收政策方面的表现是( A )。 A 税收收入自动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B 税收收入不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C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调整税率 D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扩大征税范围 7.税式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税收制度中基准条款与( B )的偏离来发挥作用的。 A 一般条款 B 特殊条款 C 纳税期限 D 纳税地点 8.税收负担转嫁是纳税人名义上缴纳了税款,实际上通过各种途径把税收负担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doczj.com/doc/eb214032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税收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经济学家谈税收

税收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经济学家谈税收 所有的政府都用税收为公共支出筹资,由于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而且由于税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税收研究是我们经常要做的。比如税收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富人们从社会稳定中得到的利益比穷人们要多得多,因此,富人应该交更多的税。 虽然我们经常谈缴税,可我们对税收的经济学原理并不清楚,而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税收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作为一个纳税人,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以便决定支持何种政策,同时我们也可以开清楚我们在交税时的心理障碍是从哪里来的,以便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养成依法纳税的好习惯。关于经济学原理,我看了一些书,觉得哈佛大学曼昆教授的讲尤为清晰透彻,且深入浅出,现在我把其中的例子摘录下来(为了阅读方便,语言是经过重新组织的),希望诸位看了这些例子,能和我一样有新鲜感。 谁来承担税收负担 在税收中我们常常要面临一个简单而敏感的问题:谁来承担税收负担?是买者,还是卖者?或者是双方分摊,那么,什么因素决定如何分配税收负担? 举个例子不说:政府决定通过一项法律,要求从每一个冰激凌蛋筒的销售中征收元的税。 我们首先考虑对买冰激凌蛋筒的人收税。很明显,这项税收最初会影响冰激凌的需求。因为买者不得不交税,假如原本是元一个,现在买者不得不花元才能买到一个冰激凌。于是,买的人变少了。假设冰激凌销售的均衡数量大致持平,卖者不得不降低市场价格,比如降了元,买者支付元。那么是谁支付了税收?我们看到,在一个新的均衡条件下,一般性结论是:、冰激凌的销量减少了。、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由于是向买者收税,因此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冰激凌)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那么,换个角度,如果向卖者收税,又将如何呢?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影响到冰激凌的供给。由于并不向买者征税,那么卖者原先得到的有效价格由元降至元,下降了元。卖者因为增加了成本,供给的越多,亏损的也越多。同样假设冰激凌销售的均衡数量大致持平,卖者必然会抬高市场价格,比如原价元,现价元,价格高了,当然又会降低一定的数量。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谁支付了税收?于是,我们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与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无论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买者价格与卖者价格之间的楔子是相同的。在新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的惟一差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谁支付奢侈品税 以下几个例子或实例,显示了国外经济学家对合理制度税收进行的研究。在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这种税的目的是增加那些承担税收负担最轻松的人的税收。由于只有富人能买得起这类奢华东西,所以,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 但是,事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例如,考虑一下游艇市场,百万富翁不买游艇是很容易的,他可以去买更大的房子,可以去世界的某些地方度假,或者可以留给继承人大笔遗产。与此相比,征税给游艇工厂带来的影响却不是能够轻松解决的。游艇工厂不能轻而易举地转向其他用途,而且,建造游艇的工人,大部分也不愿意由于市场状况的变化而改换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明确的预测。税收负担将主要落实在供给者身上,因为最后是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了,工人收入随之下降。但是工人并不富裕。因此,奢侈品税的负担落在中产阶级身上的比落在富人身上的多。

税收经济学重点整理

市场失灵: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这时,就可能出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运转失灵的现象,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这种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 税收分类: 税收社会成本:税收社会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入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但由税制运行而产生的成本。税收社会成本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社会成本,又称作税收经济成本,是指税制运行对社会经济行为产生的扭曲和负效应(也叫“税收额外负担”)。而广义上的税收社会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税收额外负担,另一部分是指由征纳税主体以外的社会其他部门承担的费用和支出。 庇古税:是指对负的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单位产出征收一定数额的税,该数额应等于使其产量为社会最优产量的边际损失。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 /(1-b)。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反映了政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G=1/(1-b)。政府支出乘数为正值,表明政府支出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同方向,即增加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减少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或减少量是政府支出的1/(1-b)倍。 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包括税收的增加或是同时辅之以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减。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一、税负转嫁与税收负担的分担二、供需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三、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四、市场期限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五、其它因素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 拉姆齐法则:拉姆齐对商品税最优税率进行研究,认为如果商品课税是最优的或者说要使政府征税带来的超额负担最小化,那么税率的制定应当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这一判定标准就是拉姆齐法则。(3分)拉姆齐法则与逆弹性法则在实质上一致,都是要求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关系。(1分) 税负转嫁含义: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 税负转嫁方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税收归宿含义种类:指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是税负不能再转移的最终负担者。种类:平衡预算归宿、差异性归宿 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的条件:税制结构、税基与课税方法、应税商品供求弹性大小、时间因素、市场结构 相机抉择的三个局限性:1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2来自政治上的可能阻力3作出政策选择和实施的时滞问题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完全竞争指的是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价格,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价格一旦决定之后,对于每一个生产者而言,这一价格便是既定的。因而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厂商都不能把商品价格提高若干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在短期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长期里,在供应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会形成一股进提价力量,则税负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

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 习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A.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预测 B. 税收收入的计算和预测 C. 国民收入的计算与预测 D. 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计算和预测 2.()最早回答了什么是税收的问题。 A. 亚当·斯密 B. 孟德斯鸠 C. 塞里格曼 D. 瓦格纳 3.“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的财产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这是()下的税收定义。 A. 亚当·斯密 B. 孟德斯鸠 C. 塞里格曼 D. 瓦格纳 4.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对税收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内涵()。 A. 税收是由政府或国家来征收的 B.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C.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 5. 西方征税依据理论中主张社会政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B. 孟德斯鸠 C. 塞里格曼 D. 瓦格纳 二、判断对错 1. 税收的第一功能是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第二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与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关系。() 3. 如果要使得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必须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4.“政府失效”从结果来看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效率低下,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 5. 在我们把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来对待时,我们就会对税收有一个新的认识,即税收就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成本的补偿。() 6.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三、名词解释 1. 市场失灵 2. 外部效应 3.. 庇古税 四、简答题与论述题 1. 请简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税收观点是什么? 2.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征税理论依据的各种学说。 习题一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1. BCD 2. CD 3. D 4. D 5. CD 二、判断对错:1. ×2. √3. × 4. ×5. √6. √ 三、名词解释 1. 市场失灵: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这时,就可能出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运转失灵的现象,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这种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 2. 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